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00字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观念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充满活力、创意和创新的产业,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撑,同时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对其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报刊、专业书籍、政策文件等进行搜集和整理。
2. 实地走访法,走访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创意园区等,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调查,获取各类人群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和看法。
四、研究内容1.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娱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金融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表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最为突出,占文化产业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
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总规模达到了7.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这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1)创新能力不足。
有些文化产业企业过于依赖外来技术和市场,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2)品牌建设不够。
一些文化产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难以与国际品牌竞争。
(3)人才短缺。
文化产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极高,但当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存在问题。
(4)版权保护不力。
版权保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版权乱象依然存在,侵权盗版问题严重。
3.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一步推进。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11-29本文结束目录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如何找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切入点这个中心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掌握具体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本报告。
一、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表现形式。
(一)我县文化资源的丰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一是种类多,积淀了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山背、古艾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黄龙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禅文化、以九岭山脉次原始森林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黄庭坚、陈氏五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蚕桑、茶叶、供砚、木雕工艺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二是品位高,作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山背文化作为江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符号、古艾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载入《史记》、黄庭坚、陈氏五杰名扬海内外,宁红茶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表现出我县文化资源独有的魅力;三是潜力大,我县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
(二)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打造了文化品牌,培育了双井之春艺术节品牌,社会关注度、参与度显著提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工作,全丰花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宁河戏、一圣仙娘花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意识的不断提高,全市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全市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全市各行政区的文化企业、文化从业者等对象进行调查和访谈。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意见,综合分析得出调研报告。
三、文化产业现状1.规模扩大:全市文化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增加。
各类文化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文化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影视制作等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较快。
同时,数字文化、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创新能力提升:全市文化企业对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增加,创意内容和产品不断涌现。
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了自身核心竞争力。
4.产品质量提高: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文化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各类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喜爱。
四、存在问题1.发展不平衡: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平衡,重点区域发展相对较好,落后地区发展滞后。
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
2.人才短缺: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问题愈发突出。
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3.融资困难:文化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投融资环境不够优化。
4.版权保护问题:在数字文化和网络传播的时代,版权保护问题凸显。
未经授权的盗版和侵权行为严重影响了合法权益的保护。
五、发展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2.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一、XX市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工作情况邹城是“邹鲁文明”的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生态资源丰富。
近年来,XX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文化经济特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发挥作为南部主战场的重要作用,以实施“文化突围”战略为统领,以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发展为目标,以实施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为抓手,以研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础,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争创儒家文化保护传承的创新区、全国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目前,我市城乡文化产业已形成古玩书画、网吧经营、图书音像、歌舞娱乐、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出版印刷等10余条文化产业链,共有文化产业项目99个,专业文化市场4处,其中3个省级文化产业项目(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XX市峄山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XX市圣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经营单位铁山书画市场);XX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邹城万佳文化产业园、博美广告装饰有限公司、XX市飞鸿传媒文化有限公司、邹城在线、钢山剧院艺培中心、铁山公园书画市场、两孟管理处、峄山管委会、文化馆群星艺术服务中心、动感地带娱乐商务会所、北关科技文化苑);XX市级文化产业文明经营单位 3家(新华书店、钢山剧院、大世界娱乐有限公司);现有院线电影2家,电子游艺厅12家。
经初步统计,目前注册和掌握的我市文化产业重点经营单位为838家。
XX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4256人,其中人才数为13600人。
从行业分布上看,文化人才相对集中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广告业等行业,图书、音像制品销售及出租、工艺及收藏品业及会议及展览服务业等行业人才则相对缺乏。
分析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市场构成逐步扩大。
上个世纪80年代,XX市文化产业经营项目还比较单调,当时的经营主体是电影以及少量的舞厅,经营单位数量不超过10家。
关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可编辑版】
关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关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XX市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XX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成为资兴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根据201X年经普资料显示,XX市文化产业主要涉及出版印刷、艺术培训、网络文化、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文化娱乐、文化休闲等文化行业,涌现了金翼彩印、东江湖奇石馆等上规模的文化企业。
其中:①出版印刷业。
资兴现有国有书店1家,人员17人,年销售收入1565万元;有个体书店27家,年营业收入200万元;现有印刷厂8家,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打字复印45 家,年营业收入540万元。
②艺术培训业。
最主要是市图书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办的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培训点,还有个体经营的各种专业型培训机构,每年培训人次3000余人。
③网络文化业。
资兴现有网吧43家,主要分布在市区、鲤鱼江、东江、三都、兴宁,现有从业人员260人,年产值3600万元。
④演艺业。
资兴现有国有剧院1家,固定资产480万元,员工24人,每年接待演出(含会议)270场,年收入18万元;有国有剧团1家,固定资产 250万元,员工22人,每年演出220场,年收入30万元。
资兴还有20多个个体的演出团体约300人,他们应邀参加群众的婚丧喜庆等活动,十分活跃。
⑤电影放映业。
舟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doc
舟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篇一: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化产业”是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具有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等特点,符合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要求,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作用日益突出。
20XX年10月,“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在党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出现,这是“文化产业”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使用,建议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2002年11月,发展文化产业又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报告同时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目标和手段、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做了全面论述。
自此,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近年来,根据浙江省委十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和舟山市委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要求,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舟山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舟山市统计局联合开展了一次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活动,以发现问题,认清形势,寻找对策,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一、舟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的基本情况(一)舟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的目的意义目前,舟山市文化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海洋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 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与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 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 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 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 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 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产业分布行业广泛, 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 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 据统计, 2006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 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 占gdp的比重达到4.2%, 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 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 增速达29%, 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 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
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 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 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
据2006年普查, 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 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 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 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 为69.5%, 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与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 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 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 比上年增长38%。
关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薄弱,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我民市族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为了对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发展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要点,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对我市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产业现状(一)文化市场的发展——文化娱乐、印刷市场:到年底,全市有23家吧,电脑总量有1 台,年营业额在万元以上;从事卡拉厅经营的有30多家,主要分布在宾馆、酒楼等,年接待量在10万人次,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有台球经营户67户,年营业额在15万元左右。
据统计,全市各类文化娱乐场所195家,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
我市从事印刷业的有34家,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从业人员近400人,年产值过1000万元,利税240万元。
——民俗、歌舞、音乐、器乐、工艺、美术、书法培训市场:市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多次举办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训班,全市不少干部、职工、居民、宾馆服务员都会唱民歌、跳土家舞;劳动部门从年以来,开始培训绣工达3000人次以上;永红音乐教学中心,长江琴行常年开设钢琴、电子琴等器乐和艺术表演培训,杨名贵的国画、陈焕祥的书法培训等,为我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二)民族文艺演艺业。
我市民族文化活动异常活跃。
一方面,南剧团发挥了民族文艺骨干的作用,年均下乡演出100场,为部门接待演出30场以上;另一方面,业余文艺演出团体大量涌现,市城有“百荷花”、“夕阳红”、“祥和”、“红玫瑰”、“龙腾”、“诚信”等10多个民族艺术团体。
大路坝等3个乡镇均建有业余文艺演出队,官坝村还建立了一支苗寨农民演出队。
全市农村还有许多道师班子,他们亦文亦农,逢白会演出。
关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年初市政协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确定为今年的重点专题议政课题。
九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概况截止201X年底,全市已形成各类文化经营实体824家。
其中,核心层:新闻、广播、电视和电影服务类2家;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类包括数字影院、印刷企业、音像制品、图书租售145家;文化艺术服务类包括民间艺术社团、协会及艺术教育培训网点57家。
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类主要为网吧91家;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包括旅行社、会展公司、酒吧歌舞和游戏游艺场所280家。
相关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类,主要为打字复印、书画文玩219家。
另有a级景区6处,星级饭店13家,星级农家乐11家。
文化产业总体吸纳从业人员近万名。
二、工作成效近年来,全市把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之付出了可赞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旅行社组团来xx市旅游奖励补助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暂行办法》和《优秀艺术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
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
先后编制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规划》和《星海湖南域旅游景区景观规划》。
规划了沙湖——天河湾——陶乐影视城——平罗玉皇阁——黄河古渡坊——矿山博物馆的东线旅游线路,沙湖——星海湖休闲度假区(五七干校)——贺兰山北武当寿佛寺的北线旅游线路。
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其中市级22项、自治区级8项、国家级2项。
201X年,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力量。
作为珠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珠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造就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珠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文化产业调研。
下面是我们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1.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据珠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2019年,珠海市文化产业总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83亿元人民币。
其中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值为190亿元,影视业产值为118亿元,旅游文化产业产值为575亿元,文化体育产业产值为142亿元,数字出版产值为12亿元,文化教育产业产值为40亿元。
2.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珠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文化创意产品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09%,影视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4.11%,旅游文化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7.55%,文化体育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1.59%,数字出版年平均增长率为14.82%,文化教育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93%。
3.文化产业的就业贡献2019年,珠海市文化产业共创造了69.2万就业岗位,其中文化体育产业创造了35.2万个就业岗位,旅游文化产业创造了19.5万个就业岗位,文化教育产业创造了8.8万个就业岗位,影视业创造了3.5万个就业岗位,数字出版创造了2.2万个就业岗位。
二、珠海市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1.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企业规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但是,我们发现珠海市的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企业都是小型文化企业,没有大型文化企业的支撑,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2.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完善文化产业的结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产业中包含的子行业繁多,但是我们发现,在珠海市的文化产业中,旅游文化产业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其他子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精彩9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精彩9篇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篇一当今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
工商部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之一,应当迎时而上,积极思考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近期组织力量对镇江市丹徒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
丹徒区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多数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无力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创意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创新性,产品销售多以自行销售模式为主,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
市场程度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
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导致企业不愿意把重点放在品牌培育和内容原创上,习惯于“贴牌生产”,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不高。
尽管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
市场秩序乱,不能进行有效管理。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占经营总数的80%以上,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化活动场所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扰乱经营秩序,扼杀原创精神。
二、问题成因分析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当前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变化,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仍然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此外,文化产业的7门类:电影、广播影视、报刊、出版、音像、娱乐和广告,分别由广电、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对整个产业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东营市是山东省东部沿海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近年来,该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东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本次调研主要从产业规模、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和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东营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涵盖了影视制作、艺术表演、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广告传媒等多个领域。
其中,影视产业是该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实力的制片机构和摄制团队。
另外,东营市还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在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方面,东营市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总体来说,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个子行业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协同发展。
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较弱。
三是市场开发不够,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二、政策支持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东营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对文化企业和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其次,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人才提供各种扶持措施。
最后,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推进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尽管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政策落地难,一些政策具体实施细则不明确,导致企业和项目无法享受到政策的真正好处。
二是政策的可持续性有待提高,一些扶持资金存在流动性差的问题。
三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企业和项目并不了解有关政策,导致错失一些机会。
三、面临的问题尽管东营市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人才短缺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文化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高,但目前市场上的人才相对不足,且大部分人才更青睐于一线城市。
其次,文化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4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4篇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以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受益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一、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区的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于九十年代后期,现已形成包括旅游、娱乐、演艺、艺术品经营、教育培训、新闻出版发行、互联网经营等各类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
特别是近几年,我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市场体系。
但仍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发展还不够充分,缺乏大型的文化经济实体。
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产业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理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认为文化只有意识形态属性,而缺乏产业意识,没有一个自己独特的鲜明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思路还不宽,就文化谈文化,没有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具体的工作和产业经营过程中,缺思路、少策划、路子窄、办法少,走市场求效益的渠道不多。
二、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
目前,我区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
一方面,文化总量小,文化产业值、利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缺乏创新精神,核心竟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但在我区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业和一般文化用品的生产、加工业,一些景点和文化产品毫无文化创意可言,动漫制作、数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为空白。
同时,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尤其是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我区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三、地域文化挖掘开发,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另外,写作教学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写作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重操作技巧传授、轻写作素养养成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学写作课堂,直接导致学生习作的套路化、浅薄化。
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研目的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对象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
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研,完全能够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研方式本次调研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研。
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调研时间20xx年12月3日20xx年12月12日五、调研内容主要调研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
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研研究的方法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七、问卷调研的结果略。
八、调研报告的学术价值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次调研,为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奠定了基础,便于课题组进一步改进研究的策略,安排调整今后的研究工作。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形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对于完善相关政策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走访、座谈会、网络调查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4、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文化产业的总产值和利润不断增长,文化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文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5、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够均衡,大城市的文化资本密集度高于中小城市。
其次是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重复制作、缺乏原创成为发展瓶颈。
此外,还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6、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相应政策的出台,文化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将得到更多机遇和挑战。
7、建议和措施针对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大对中小城市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发展潜力; 2)鼓励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4)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8、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6264-78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
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
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经营总收入1.47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2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
截至12月,我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年产值38.8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
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合肥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XX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
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中提出的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
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
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但主体“小、弱、散”,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
与长沙和昆明两城市相比,长沙、昆明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71.56亿元和84.4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是9.5%和6.1%。
而我市实现增加值为44.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明显低于长沙和昆明。
因此,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来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尚显滞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虽然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总体实力弱小。
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核心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经处于一般竞争性和完全竞争性、国家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完全放开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外围层)方面,我市与文化产业发达城市长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的比例看,我市为60.5:9.0:30.5,长沙为35.6:39.1:25.3,全国平均为42:18:40,合肥的三层次结构与长沙乃至全国有明显的差异。
相比之下,以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占有比重低于长沙30.1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长沙少63.04亿元,我市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小的产业发展阶段,透视出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
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
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
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
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近年来,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合发〔〕2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合政〔〕89号),特别是《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许多统计数字都是的普查数据;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
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
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党的xx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
,合肥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这预示着合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