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古生代大地构造分区图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2、划分3、划分古板块的标志4、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板块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内蒙区域地层
2区域地质背景2.1 区域地层研究区域出露的地层有中元古代白云鄂博群、上志留统地层、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和额里图组、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下白垩统巴彦花组、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
现将地层系统列于表2-1,并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分述于后。
表2-1 区域地层表Table 2-1 Reg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1)第四系①中—下更新统:主要为灰白色砂砾层及浅黄绿色细砂层,厚度15m左右。
上界被全新统覆盖,下界与上新统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地貌上形成高平台。
②全新统:沉积类型分为冲积、风积、湖积、冲洪积、残坡积五种成因类型。
主要为砂砾层、砂层、淤泥层、含砾细砂层等。
厚度常在数米至10余米,闪电河的冲积层最厚可达150m左右。
(2)新近系上新统分布于大面积的低洼地,仅在冲沟和井下才能见到露头。
岩性主要为砖红色含钙质结核的泥岩及粘土岩,可见古脊椎动物化石。
与下伏巴彦花组不整合接触,厚度小于150m。
(3)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组地表未见出露,据钻探资料,在闪电河断陷和哈毕嘎凹陷的深部均有此地层。
上段主要为粉砂岩夹七个煤组,含植物、叶肢蚧和鱼类化石。
下段主要为砂砾岩、页岩夹三个煤组,厚度大于220m,与张家口组呈不整合接触。
(4)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分布于宝昌火山断陷盆地及其它大小不等的盆地中。
下部主要为流纹岩、粗面岩及凝灰角砾岩,中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粗安岩。
上部主要为流纹岩、珍珠岩及凝灰岩、凝灰角砾岩。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2217m。
(5)二叠系下统三面井组和额里图组出露于矿区以北约10km的额里图牧场附近,岩性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含砾中粗粒砂岩夹灰岩透镜体、岩屑晶屑凝灰岩及粉砂质凝灰岩等,含蜓类、珊瑚、腕足、双壳类及植物化石。
厚度大于1846m。
(6)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出露在矿区以北约50km的正镶白旗大西庙附近及矿区以东约40km的正蓝旗五七军马场附近。
主要岩性为细砂岩和粉砂岩,上部夹灰岩,产丰富的腕足及蜓化石。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
中国大陆是一个拼合的大陆(图1).中国海陆大地构造经历了五幕演化史:①前寒武纪,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陆核先后在大洋中形成,经过稳化,逐步向稳定的块体(Craton)过渡;
②古生代期间,上述块体逐渐拼合,其结合带呈横向分布:天山—阴山—燕山,昆仑—秦岭—大别和南岭,海水随之退出,形成中国大陆的雏形;这三条横向结合带之间,有广泛海相碳酸盐岩分布;③中生代开始,羌塘地体自南大陆漂移而来,与塔里木碰撞(T3-J1),冈底斯依次又与羌塘碰撞(J3-K1),随后又有印度与冈底斯的缝合(K2-E23),从而出现印支、燕山、喜玛拉雅三期造山运动,特提斯洋启闭,使中国西部在强烈挤压改造之中,地壳增厚,其界线为贺兰山—龙门山;
④新生代开始,在西部青藏高原的隆升之后,东部发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聚敛,使中国东部及海域出现拉张应力场,地壳自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向东减薄,并形成一系列陆相碎屑岩断陷盆地;
⑤晚渐新世以来,菲律宾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出现琉球海沟—琉球群岛—冲绳海槽的沟一弧一盆系,以致中国东部及海域沉降,使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普遍堆积起较厚的区域盖层.
1/ 1。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图册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图册——上古生界主编: 何自新副主编: 杨华张文正照片说明:南珺祥审核: 杨华张文正×××出版社前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海陆交互相的煤系沉积为主,沉积厚度达600~1700m,碎屑岩储层十分发育,但以低渗特低渗为主要储集特征,孔隙度普遍小于12%,渗透率大部分地区小于1.0×10-3μm2。
该区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有两种基本的岩石类型,即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由于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之后相对长期稳定的持续下沉,储层成岩作用以致密化的成岩作用如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及高岭石的充填胶结作用等形成了低渗特低渗的天然气储集层。
石英砂岩以压实压溶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高岭石的充填作用为主,而岩屑砂岩则由于含有大量的千枚岩、泥板岩等软岩屑,压实作用使软岩屑强烈变形,充填孔隙,无可见大孔隙,孔隙度一般小于4%。
当然,该区上古生界储层局部存在着相对优质储层,如榆林地区山2储层、苏里格地区盒8储层等,变质岩、喷发岩岩屑中的可溶性组分、凝灰质、长石等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溶孔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岩屑、凝灰质高岭石化为储层提供了较多的晶间孔及微孔,同时,上述地区粒间孔较发育,为储层中可溶性组分的溶蚀作用提供了流体流动的空间和渗流通道。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是储层研究、评价及有利预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图册以微观照片如铸体照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为主,结合X衍射、压汞、能谱分析、稳态法相渗透率等并附以岩芯照片、野外露头照片,结合沉积相等,主要阐述了上古生界主要储层段碎屑组分、成岩特征、填隙物特征、孔隙组合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价。
本图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总结和论述;第二部分对储层的岩石类型、碎屑组分特征、填隙物特征及结构构造等从纵向、横向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对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两类最主要储集岩成岩特征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为本书的重点,从平面上、纵向上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物性等特征把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四大类八小类,对该区储层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摘要: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区系特征、各块体构造及边界构造特征、构造活动演化特点,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对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划分。
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
华北地块、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哈萨克斯坦东南陆缘增生带、塔里木东部陆缘增生带、西伯利亚东南陆缘增生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
并进一步划分了火山型和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等九个三级构造单元。
对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及边界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对几个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内蒙古 大地构造单元 建造类型 生物特征 构造演化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
有不少学者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时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做过初步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进行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两个大的构造单元;(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1)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兴安地槽、天山地槽。
后来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又有不同的认识和划分,(邵积东.1998)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也划为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
(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1993)在《中国大陆构造研究新进展》中,曾经提出古亚洲洋中可能存在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哈萨克斯坦―准葛尔古陆块。
通过对1:20万区调资料,特别是近年完成的1:5万和1:25万区调成果资料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详细研究,认为北山北带的地层建造、古生物区系特征明显不同于北山南带,应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块体,提出北山北带属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的新认识。
并对关键性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根据1:20万区调资料和近年完成的1:5万区调、1:25万区调最新成果以及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资料,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1)、《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6)。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 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 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 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 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 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 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 岩。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地形地貌 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 区,南部为黄土高原。
银川
盐池
乌审旗
榆林
延安
吴旗
鄂尔多斯盆地新、中生界地层柱状剖面图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柱状剖面图
鄂尔多斯盆地南北向横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东西向横剖面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 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 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 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 不整合接触。第四纪发生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 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长6:厚度约100 ~ 120米之间。在盆地演化中是沉积物充填高 峰期之一,无论盆地东北的三角洲,或者盆地西南的水下扇浊 流,均为强进积建设期,各砂岩体虽连续性差,但彼此相互重 叠、切割,形成以层数多,累积厚度大,复合连片,分布面积 广的储集体,自下而上可以分为长63、长62、长61三个沉积旋回 序列,由于直接覆盖在长7主力生油岩之上,油源近,是最为有 利的储集相带。该段地层电位曲线总体呈一倒三角形,底界为 K2标志层为限。顶为河口坝或河道砂岩顶为界(K2标志层位于 长63底界处,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可 见到凝灰岩;K3标志层位于长62底界处,为灰黄色凝灰岩;k4 标志层为长6和长4+5之分层标志,位于距长6顶3-10m处,为黑 色泥岩、页岩)。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徐金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本人作为呼伦贝尔盟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负责人,在工作期间和工作之余,拍摄了部分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剖面形态和环境景观照片,并记录了拍摄地点和时间,这些图片反映了当年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和分布,对研究土壤分类、环境变化,特别是需要历史对照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受当时拍摄条件、冲洗条件限制(当时没有数码照片),有一定偏差,质量不稳定。
为了保持原始状态,原则上不做后期修正加工,请阅读时考虑质量因素。
一、森林土壤(一)棕色针叶林土(土类)1、棕色针叶林土(亚类)棕色针叶林土(生草类型)分布于针叶林林间空地,火烧和采伐迹地,地表枯枝落叶层已被草本植物取代。
典型的棕色针叶林土景观:2、灰化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剖面A1 层之下可见明显灰化层。
灰化棕色针叶林土景观,植被为落叶松偃松林:(二)暗棕壤(土类)1、暗棕壤(亚类)暗棕壤景观为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相当一部分已被垦为耕地。
发育在酸性结晶岩坡积物母质上的暗棕壤,缓坡,耕地。
右图是灌木林下,残坡积物母质。
2、灰化暗棕壤3、白浆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发育在暗棕壤区平缓丘陵(漫岗),有明显的白浆化层,其下为粘重土层。
4、草甸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发育在暗棕壤区河谷阶地或山间谷地,地势平缓,地下水位3-5米,土体可见铁锰结核和绣纹绣斑。
腐殖质层深厚。
(三)灰色森林土1、暗灰色森林土暗灰色森林土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坡森林草原地带阔叶林下,分布于阴坡,常于黑钙土复区分布。
二、草原土壤(一)黑土(土类)1、黑土(亚类)黑土主要分布在平缓低丘(漫岗)或低山山麓缓坡,原始植被为草甸草原和灌木林,大多已被开垦为耕地。
母质比较粘重。
分布于低山丘陵下部缓坡地带的黑土,和上部的暗棕壤形成土壤组合2、白浆化黑土(亚类)白浆化黑土分布地形为平缓坡,坡长长,母质粘重。
(二)黑钙土(土类)1、黑钙土(亚类)黑钙土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低山丘陵,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植被之下,森林草原下与灰色森林土形成组合。
内蒙古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划分
图 1 内蒙 古 中 一薪 生代 叠 地 质构 造 背 景 图
的构造 格局 消失 , 并逐渐 为“ 、 东 西分 异” 的新格 局所取代 从三卺纪始 , 内蒙古进 人滨太平洋构造域发 展阶段。 () 时 , 2J 鄂尔多斯盆地则 受印支运动影 响而在北 、 西 部隆起 。J 末燕山运动第 1幕使 地下坳 ; 末燕山运动第 n 幕使 J 产生强烈褶皱和断裂 ; 在必 安地区受 太平洋板 块 对大陆 的俯冲影响 , 区在隆起背景 下形成引 张裂陷环境 , 该
维普资讯
5 2
东 科技 晨
27 第5 0年 期 0
阶段 。首先由于鄂 尔多斯盆 地不断抬升 , 湖水 向西北侵 漫 ,
夷高山为丘陵 ;,中期 , K 湖水继续 向北侵漫 , 在北部盆地群 中 形成 赋油气重要层位 , 1 l 晚期 由于盆地边缘的沼泽化 , 使 ( 促 巨厚的褐煤形成。K 末发生燕 山运动第 Ⅳ造山幕, l 发 1 使 ( 1
维普资讯
2 7 第5 0年 期 0
童 舛技 撼晨
5 l
内 蒙 古 中 一新 生 代 盆 地 构 造 特 征 及 划 分
郑 丁 王伟锋 卓胜广 , ,
(.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 息学院, 山东 东营 276 ; . 5 012 东北大学秦皇 岛分校环境工程 系, 河北 秦皇 岛 06O ) 6OO
生宽缓褶皱 。 并造成华北地 台普遍抬升。 入喜马拉雅构造旋回发展 阶段 。 () 4从第三纪 开始 , 占优 势差异性的升降运动是 喜马拉 雅构造旋回的主要特 点。与断裂活动相伴 的线状 或面状裂 谷性质的基性火山喷溢及 多期冰川活动是本 阶段的醒 目标 志。由差异性升降运动导 致的坳 陷盆地多数继 承或上叠于 中生代断陷盆地之上。 3 内蒙古中 一新生代盆 一山耦合体系 末, 山运动第 燕
14天山-兴蒙造山系
四、天山 (晚海西)
天山山脉是亚洲最大的山系,一半在 哈萨克斯坦境内称西天山,我国境内 属东天山,夹于准噶尔、塔里木两大 盆地之间,绵延2000km延入蒙古人民 共和国称戈壁天山。天山山脉雄伟陡 峻西高东低,西部海拔4000~6000m, 向东1000~2000m延至北山基本属于 剥蚀低山丘陵。
(伊犁、准噶尔-吐哈地块) (松嫩、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
(4) 天山(北山) 晚海西 (8) 内蒙-吉黑 晚海西 (③南天山南缘断裂-索伦-西拉木伦河断裂) 塔里木板块 (9) 阴山北 加里东-晚海西
第二节 西部区二级构造单元特征
(1)阿尔泰 晚加里东-早海西 (2)外准噶尔中海西(D-C1) (3)哈萨克斯坦微板块 (伊犁、准噶尔-吐哈地块) (4)天山(北山)晚海西
③南天山南缘-星星峡-索伦-西拉木伦河-延边对接地壳消减带 (C1-T3)这是南北两大古植物区的界线,根据地质、地球物理综 合分析确认为可能是中朝-塔里木(西域)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 两大陆缘区最终对接的地缝合线。
上述构造带的展布,标志了海陆转换的 时间,也指出了古亚洲洋两侧陆缘增生 的极性。对接缝合线作为古亚洲洋消亡 的标志,其北看作西伯利亚古陆逐次向 南增生的陆缘区;其南看作中朝-塔里 木板块逐次向北增生的陆缘区,前者比 后者宽阔得多,故二者是偏对称发育的。
中天山出露一条狭长的变质岩带,由结晶片 岩、片麻岩组成,称星星峡群。过去认为是 太古界(Ar)故称“中天山结晶轴”,80 年代所测同位素年龄多在850-1700Ma,并 发现叠层石,因此被认为属于中元古宙 (Pt2)的变质岩系,在博乐霍洛山发现其 上有震旦系(Z)冰碛砾岩覆盖,目前多数 人认为它是扬子运动(塔里木运动)的产物, 与塔里木地台曾同属一体,为塔里木运动后 形成的稳定克拉通。
大地构造分区
地质勘查工作中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初稿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是建立区域成矿背景及研究成矿条件的重要资料之一。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又是决定着同一成矿带不同勘查区块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类型。
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初步了解一个勘查区块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地质背景、已知矿床赋存地质条件及矿体的找矿标志(层位、构造、蚀变等)。
通过对区域及勘查区块周边地质条件的解读,类比勘查区块的成矿地质条件,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根据成矿地质理论确立找矿地质工作思路,选择合理的工作手段,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法和程序。
一、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解读区域地质资料,往往是主要从事矿区地质工作者所忽略的或不愿深入的领域,摘录、转抄或粘贴前人资料成为编写设计、报告的主要手段。
因此,造成设计、报告编写中对成矿背景认识陷入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的局面。
解读区域地质资料,在任何一个地区,必须运用的地质资料为:其一为区域地质志和岩石地层划分两本书;其二为不同比例尺的各种地质图件。
如何解读区域地质资料的思路应由面到点分层次解读,根据区域地质志、岩石地层划分和小比例尺地质图资料,确定勘查区块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属地层区、构造单元及成矿带。
1、大地构造位置的解读陕西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案,反映出不同学者所重视的主所在,目前划分比较详细的主要有传统的槽台观点和现在兴盛的板块构造观点。
(1)槽台构造说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中国槽台说有黄汲清为创始人,现在的传人以任纪舜、姜春发等为代表。
槽台说将大地构造单元分为两大类,即地壳构造主要由地台和地槽。
地台反映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具有不规则的形状,有古老的地壳存在,构造作用强度相对较弱,变质作用较浅,岩浆岩不发育等地质特征;地槽反映相对不稳定的构造单元,具有长条形的形状,有巨厚的地层沉积,构造作用强度相对较强,变质作用较浅,岩浆岩不发育等地质特征;槽台说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有成熟的划分方案,有系统的构造单元术语和命名系统列(表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PPT课件
中国现代大陆地壳: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
地质历史时期的发展
演化
拼接 改造
形成
中国大陆的基本构造单元: 陆块为代表的稳定区
陆缘为代表的活动带
稳定区包括三大陆块:华北陆块 塔里木陆块 扬子陆块
.
3
活动带五个:天山—兴安活动带 昆仑—秦岭活动带 川滇青藏活动带 华南活动带 台湾活动带
我国的地质构造格架主要形成于晋宁(新元古 代(青白口纪))—印支(早中生代(三叠纪))期的 构造旋回;燕山期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对我国 大陆有直接影响。
金塔组
废弃 梧桐沟组
方山口组 废弃
阿其德组(上岩组)
哈尔苏海组 废弃
哈尔苏海群
.
21
②锡林浩特地区:
寿山沟组
废弃
青凤山组
废弃 大石寨组
哲斯组
废弃
义和乌苏组 西乌旗组 黄岗梁组 吴家屯组
查干楚鲁组
林西组
废弃
.
西里庙组 斑布加拉嘎组 包特格组(三段) 包特格组
林西系
林西统
索伦组
洪浩尔坝组
碧流台组
22
③赤峰地区:
三面井组
废弃
呼格特组
额里图组
废弃 于家北沟组
铁营子组 (邵总将其置于P3铁营子组) 染房地组
.
23
.
24
.
25
.
26
.
27
三、内蒙古自治区成矿区带划分
成矿是大地构造演化的一部分,是沉积、岩浆、 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全国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所参照的 主要大地构造理论依据是普遍为我国广大地质工作 者所接受的多旋回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同时 岩浆、沉积、变质三大矿床系列划分在理论和实践 上也起到指导作用。
大兴安岭成矿带
中国典型成矿带内成矿系列及典型矿床实例——以大兴安岭北部区域为例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1. 1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大兴安岭北部位于蒙古—兴安巨型复合造山带北东段,主体上处于西伯利亚地台南缘额尔古纳—兴凯增生带与鄂伦春—喜桂图旗中华力西增生带结合部位。
总体上由“两块一带一盆”组成,即西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东部的北兴安地块和中部的鄂伦春晚古生代中期增生带及北部的上黑龙江盆地组成(图1-1)。
前中生代属古亚洲洋构造域,中生代以来属滨太平洋构造域。
额尔古纳地块:于古元古代末形成结晶基底,青白口纪-震旦纪形成早期盖层,古生代构成晚期盖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大兴安岭火山岩叠加在地块边缘之上。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建造特征,将额尔古纳地块划分为2个次一级构造单元,从北向南依次为额尔古纳隆起和满洲里-克鲁伦浅火山盆地。
额尔古纳隆起,为额尔古纳地块的主体,其结晶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盖层形成于青白口纪-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石炭世期间,发育间断性沉积,构成晚期盖层;中石炭世进入隆起阶段。
满洲里-克鲁伦浅火山盆地,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南部,虽然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较强,但厚度不大,前中生代地层多出露地表,为额尔古纳地块边缘次级火山盆地。
北兴安地块:于古元古代末形成结晶基底,震旦纪-早寒武世又有裂陷活动发生。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成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组成部分。
鄂伦春晚古生代中期增生带:位于上述两地块之间,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期形成了岛弧及深海盆地环境中的多宝山组、泥鳅河组、大民山组、莫尔根河组和红水泉组。
中石炭世早期,洋盆闭合,形成了新伊根河组陆相地层,完成了从洋壳向陆壳的转化。
局部出露的兴华渡口群可能为分布于古洋盆中的微小块体。
上黑龙江盆地: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和北兴安地块的北部,主要由早—中侏罗世河流-湖泊-洪积相含煤碎屑岩组成,因分布于黑龙江上游而得名。
盆地内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主要沿得尔布干北延断裂分布,呈北北东向与盆地南部的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相连,侵入岩浆作用受蒙古—鄂霍茨克造山作用控制,而呈近东西向展布。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长4+5:厚度约80 ~ 110米,盆边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中砂岩相, 盆内三角洲前缘粉细砂岩相对发育,泥岩厚度明显增大,泥岩 与砂岩互层,与长3划分以泥岩顶为界,分长4+52和长4+51两段 (k5标志层位于长4+5中部,为黑色泥岩、页岩,电性特征为高 声速、高伽马、高电位、较低电阻、低密度及尖刀状扩径)。
长6:厚度约100 ~ 120米之间。在盆地演化中是沉积物充填高 峰期之一,无论盆地东北的三角洲,或者盆地西南的水下扇浊 流,均为强进积建设期,各砂岩体虽连续性差,但彼此相互重 叠、切割,形成以层数多,累积厚度大,复合连片,分布面积 广的储集体,自下而上可以分为长63、长62、长61三个沉积旋回 序列,由于直接覆盖在长7主力生油岩之上,油源近,是最为有 利的储集相带。该段地层电位曲线总体呈一倒三角形,底界为 K2标志层为限。顶为河口坝或河道砂岩顶为界(K2标志层位于 长63底界处,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可 见到凝灰岩;K3标志层位于长62底界处,为灰黄色凝灰岩;k4 标志层为长6和长4+5之分层标志,位于距长6顶3-10m处,为黑 色泥岩、页岩)。
环河组:属白垩系下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 在甘肃省环县环江。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 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 接触。
华池组:属白垩系下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 在甘肃省华池县。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 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 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洛河组:属白垩系下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 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 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 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 灰紫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洛河组含介形类、 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鄂尔多斯古生界地层划分资料汇编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划分资料汇编一、长庆气田(靖边)长庆气田上古生界地层自下而上发育着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表2),其岩性特征简述如下:表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划分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沉积厚度一般10m~40m,自下而上划分为本2、本1两段。
本2段为陆表海型泻湖相铁铝质沉积的铝土质岩;本1段以台地潮下灰岩和泻湖潮坪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并发育了泥炭坪环境,为砂岩夹有薄层灰岩透镜体及薄煤层。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厚度一般60m~80m,主要为一套清水和浑水交互出现的陆表海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太2、太1两段。
下部太2段以砂岩为主,夹煤层和生物灰岩透镜体;上部太1段以灰岩为主夹薄煤层,局部地区以砂岩为主,夹煤层和灰岩。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厚度约90m~120m,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山2、山1两段。
山2段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岩性主要是石英砂岩或岩屑砂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和煤层。
山1段岩性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泥质岩。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厚度一般140~170m,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相沉积,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盒8、盒7、盒6、盒5四个层段。
岩性以含砾粗砂岩、中砂岩及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或岩屑砂岩为主,夹泥岩。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厚度约60m左右,以河流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盒4、盒3、盒2、盒1四个层段。
岩性为一套泥岩、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交互沉积。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厚度约240m左右,分布稳定,为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互层。
二、榆林气田表2 榆林气田上古生界地层划分⑴中石炭统本溪组:沉积厚度一般10m~40m。
自上而下分布为本1、本2两段。
本2段为一套海相—泻湖边缘沉积的铁铝岩,属风化壳之上的坡积、残积物再沉积而成,一般厚度4m~12m。
本1段为砂岩夹薄层灰岩透镜体及薄煤层,厚度一般10m~20m。
⑵上石炭统太原组:是以清水和浑水混合沉积为特点的陆表海沉积,厚度一般60m~80m。
219321346_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太原组煤系地层划分特征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2023年第11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1-0151-0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太原组煤系地层划分特征许宏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太原组煤系地层的发育特征,根据钻井资料及露头资料分析揭示本溪—太原组地层特征。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本溪组可细分成本1段(晋祠段)、本2段(畔沟段),太原组可以细分成太1段(东大窑段)、太2段(毛儿沟段)。
本溪组界限是8#煤层与铁铝岩层,本1段和本2段的界限是晋祠砂岩。
太原组界限是8#煤层、庙沟灰岩及北岔沟砂岩,太1段和太2段的界限为7#煤层与斜道灰岩。
关键词:煤系地层;地层划分;本溪组;太原组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11.046地层系统是地质学,特别是沉积学研究的基础,开展地质学研究首先要明确研究区或者目的区的地层年代。
很多学者对华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的划分提出过具体方案。
石炭系分为3个组,二叠系分为2个组的划分方案被长期使用[1]。
但该方案与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方案有很大不同,限制了华北板块在全球地层中的研究,影响了华北板块地层研究在全球层面的意义。
因此,根据国际地层划分方案,结合地层古生物特征、岩性特征及地层年龄等资料,将二叠系与石炭系的界线划在本溪组与太原组分界处Pseudoschwagerina(假希氏蜓等带之下)。
将二叠系划分为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2]。
1区域地质背景长期以来,鄂尔多斯盆地因其独特的稳定性及含有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被地质工作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地台的次级单元,如图1所示,其构造演化主要受到兴蒙海槽和秦祁海槽的构造活动的影响[3-4]。
内蒙古东乌旗北部早古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攻略)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一、概述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一)华北板块(二)西伯利亚板块(三)塔里木板块(四)哈萨克斯坦板块三、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
有不少学者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时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做过粗略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进行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两个大的构造单元;(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兴安地槽、天山地槽。
后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进一步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邵积东1998)、(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北山地区划为塔里木板块。
但均未划分出哈萨克斯坦板块。
(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1993)在《中国大陆构造研究新进展》中,曾经提出古亚洲洋中可能存在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哈萨克斯坦—准葛尔古陆块。
我们通过对1:20万区调资料,特别是近年完成的1:5万和1:25万区调成果资料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详细研究,对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提出新的意见,划分出了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对一些关键性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根据1:20万区调资料和近年完成的1:5万区调、1:25万区调最新成果以及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资料,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及华北大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
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群系特征、不同块体的构造及其边界构造(蛇绿岩带)特征,将内蒙古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
并根据构造活动性质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华北地块、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和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1.1 地理环境1.1.1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
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
西起97º12´E,东至126º04´E,横跨经度28º52´,直线距离2400km;南起37º24´N,北至53º23´N,纵占纬度15º59´,直线距离1700km;全区总面积1.18×106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
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21km(图1.1)。
东部距海较近,西部则深居内陆。
从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渐增加,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由冷到热的纬度地带性与由湿到干的经度地带性的纵横交织,相互作用,结合地貌条件,形成了内蒙古三大景观类型——草原景观、森林景观和荒漠景观。
三大景观类型中,以草原占优势,是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兴安岭林区,是内蒙古最冷最湿的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林基地。
西部荒漠地带辽阔,戈壁和沙漠分布很广,气候异常干旱。
图1.1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图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因此具有温带高原半干旱、干旱气候的特点。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热,春温骤升,秋温剧降。
冬春多大风,降水稀少;夏秋多雨;年、日温差大等。
内蒙古地区大小河流很多,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等,其余多为流量不大的山川沟溪和季节性河流。
黄河由宁夏的惠农进大内蒙古境内,经拉僧庙、磴口、包头、托克托至准格尔旗榆树湾出境,在内蒙古境内河流呈“几”字型。
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古利牙山山麓,河流自东而西横贯呼伦贝尔高原中部,且全部在内蒙古境内,至嵯岗西边折向东北流去,至大司洛夫卡河口这一段称为额尔古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