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牛津上海版
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调节.(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 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上海牛津七年级上知识点
上海牛津七年级上知识点中国的教育改革自从中国改开以来一直在进行中。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上海教育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教育界的标杆。
其中,上海的牛津七年级上知识点更是备受关注,包含的知识点范畴广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语文1.诗词鉴赏: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包含了许多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诗词进行认真学习和鉴赏。
2.古诗文积累: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不仅涉及了经典的古代诗词,还包括了许多古代经典文言文的选段。
这些经典课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写作:除了学习古代文化之外,学生还需要完成一些日常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议论文,一篇记叙文等。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写作任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数学1.代数表达式与计算:数学在七年级上册中主要涉及到一些初步的代数知识,如代数表达式的一些定义与计算。
这些知识点不仅涉及数学学科本身,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代数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平面几何图形: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还涉及到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推导,如正方形、矩形、等边三角形等。
这些图形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几何学思维,锻炼自己的推导能力。
3.整式的定义与计算:整式的定义与计算也是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学会整式的基本运算法则,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英语1.单词和词组:英语学科中单词和词组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七年级上册的英语教材中涉及到了许多单词和词组,学生需要认真学习这些词汇,掌握其正确的拼读和解释。
2.语法知识:七年级上册的英语教材中还包括了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时态、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欧阳引擎(2021.01.01)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 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七年级牛津上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牛津上册科学知识点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年级,学生需要在这个年级中建立自己的科学基础,为将来接受更深入的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介绍牛津上册七年级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加强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1. 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关于细胞,组织和器官,生命过程,嗅觉和味觉等方面的知识。
2. 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七年级上册的学习重点是原子和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的测定和分类等。
3. 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七年级上册的
学习将介绍运动的基本原理、摩擦和空气阻力、电学基本概念、
磁性等方面的知识点。
4.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学
生将学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地形地貌、气候与气
象等方面的知识。
5. 天文学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星球和其它星系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将学习天体的基本知识、通用的天文现象、黑洞、行星
和卫星、天文观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体而言,牛津上册七年级科学的学习主要涵盖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
学生将在这些领域中学会各种科学
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实验和课堂讨论来学习科学概念。
通过加
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学生将迈向成功、成为对社会和环境有所贡献的未来科学家。
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是中国学生的一种教材,讲授的是初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为你详细地介绍这些知识点。
数学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学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整数、代数式、分数、小数、几何图形和计算等。
其中,整数的知识点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和绝对值等,代数式讲解了如何将字母和数字组合成等式和不等式,分数和小数则介绍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计算和化简方法,几何图形则讲解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计算知识点包括加、减、乘、除、开方和次方等数学运算。
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理量、国际单位制、力和压强、电学和能量等。
其中,物理量介绍了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等物理量的定义和单位;国际单位制讲解了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和用法;力和压强介绍了重力、弹力和液体的压强等知识点;电学知识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等;能量则介绍了机械能、热能、电能和化学能等。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在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化学变化和反应、化学能和酸碱盐等。
其中,物质的分类讲解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区别;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原子、分子和离子;化学变化和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化学能则介绍了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酸碱盐则讲解了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中,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分类和生物基础知识等。
其中,细胞生物学介绍了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分类讲解了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的基本原理;生物基础知识则包括生态环境、营养和饮食、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等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上海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物理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规律。
在七年级上,学生将学习速度、加速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概念,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以及简单的力学公式和运动规律。
2. 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在学习声音时,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音量、音频、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如何被用于通信和左右心情等。
生物学3. 植物生长和发育在学习植物生长和发育时,学生将学习植物的根、茎和叶等不同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将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过程等。
4. 动物行为和生活在学习动物行为和生活时,学生将学习动物的不同生境、习性和行为模式,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需求。
学生也将学习不同动物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存,如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化学5.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学生将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分子结构、离子化和化学公式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变化。
6. 综合应用在综合应用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电路,如何制作健康的饮食计划,以及如何预防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结论上海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科学语言和工具来探索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水是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3、溶液分类溶液分类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3、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的_______试液、无色的_________试液、_________试纸。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4、溶液的pH值范围是___________;其中,pH值越大,_____性越强;pH值越小,_____性越强;5、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即原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原碱性溶液的碱性也会减弱,混合溶液趋向于_________。
6、酸与部分金属反应释放________;酸与大理石反应释放__________。
7、pH < _______的降水,叫酸雨。
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酸雨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危害:(1)使森林枯死;(2)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3)腐蚀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等;(4)危害人体健康。
8、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
实验后要对酸性和碱性废料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入下水道。
第九章电力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2、电路元件符号: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3、如下面所示电路,其中甲电路为________状态;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索引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 欧阳家百(2021.03.07)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0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上海牛津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学期总复习汇总课件
重要实验:探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
L1
(a)按电路图 连接电路
(b)以一节干电池作为电源,记录__电__流___表_____和 ___电__压__表___的读数. (c)改变干电池的节数,分别记录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d)仔细分析数据,你发现电流表和电压的读数 变化的规律是:
电流表读数增大,电压表读数增大
2、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类、蛋白质 淀粉遇碘液变深蓝色 脂类在滤纸上呈现半透明亮点 蛋白质遇10%氢氧化钠和3%硫酸铜溶液呈紫色 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呈红黄色
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2、了解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口腔 食道 肝脏 胰腺
小肠
胃
大肠 肛门
四、营养的吸收与运输——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的成分:血浆+ 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人体血液分层
显微镜下的人体血液物像 (已染色)
透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
氧气和养分
二氧化碳 和废物
2、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气 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流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氧_气__与__养__分_进入到__细__胞__中_,而细胞中的 二氧__化__碳__与__废_物__进入_血__液____。所以,流进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含有较多
六、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叫做电流
的磁效应。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电器有 电磁炉等
。
七、家庭用电安全
列举安全用电的措施:1、不用湿手触摸电器或电线。
2、 家用电器应接地线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上海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上海我是AI语言模型,以下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地球与太阳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每天都绕着太阳转动,我们所处的时间也是因此而产生的。
这一现象被称为日(太阳)视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一年,同时还有自转运动,自转一周为一天。
这些基础的天文知识,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时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二、生物的异质性生物种类五花八门,它们在形态、生长、繁殖等方面都各具特点。
而同一物种中的个体也并非完全相同,因为它们可能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的异质性。
深入学习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现象、测量物质的性质等方式来验证化学理论和推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导。
四、生物圈和生态平衡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而生态平衡是指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稳定状态,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物种的适应性等特点。
我们需要深入学习生物圈和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我们自身在其中所担负的责任。
五、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一些被动接受的知识点,更包括一种探究、创新、研究的精神和方法。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开展科学实验、观察科学现象、探究科学问题等活动,以培养和发展我们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只有掌握好这些能力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科学挑战。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复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液体)组成。
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3.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如食盐、硫酸铜。
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物质,如沙粒、粉笔屑。
丙酮是可溶解的,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但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但不能溶解在水、煤油中。
4.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温度高低、搅拌与否、溶质颗粒大小。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搅拌的溶液比不搅拌的溶液溶解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有对照组和控制变量。
5.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除了水以外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6.干洗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溶解污渍,但这种溶剂不能溶解衣料。
能使油渍扩散的溶剂有酒精、汽油,而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7.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酸红碱蓝)。
8.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酸无碱红)。
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是由英国化学家XXX完成的。
9.pH试纸的范围在1~14之间。
pH〈7时,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pH=7时,溶液呈中性(黄绿色);pH〉7时,溶液呈碱性(向蓝色发展)。
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柠檬、胃液→醋、柚子→橙、柠檬汁、醋酸→汽水、啤酒→食盐水、马铃薯、鲜奶→自来水、唾液、蒸馏水、血→蛋→肥皂水、苏打水→牙膏→氨水→清洁剂→去污液→稀的氢氧化钠溶液。
10.往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酸性溶液,pH值变小,酸性变强,碱性变弱。
往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值变大,酸性变弱,碱性变强。
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
11.碱性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12.当雨水pH〈5.6时,称为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液体)2. 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3. 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如食盐、硫酸铜。
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物质,如沙粒、粉笔屑。
丙酮是可溶解的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碘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指甲油不能溶解在水、煤油中。
4.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高低、搅拌与否、溶质颗粒大小。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搅拌的溶液比不搅拌的溶液溶解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设计实验时注意:A要有对照组 B控制变量5.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除水以外的溶剂有酒精、汽油。
6. 干洗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溶解污渍,但是这种溶剂不能溶解衣料。
能使油渍扩散的是酒精、汽油;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7.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酸红碱蓝)8. 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酸无碱红)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9. pH试纸的范围在1--14之间。
pH〈7,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
pH=7,溶液呈中性(黄绿色)。
pH〉7,溶液呈碱性(向蓝色发展)。
pH越小,酸性越强。
pH越大,碱性越强。
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柠檬、胃液→醋、柚子→橙、柠檬汁、醋酸→汽水、啤酒→食盐水、马铃薯、鲜奶→自来水、唾液、蒸馏水、血→蛋→肥皂水、苏打水→牙膏→氨水→清洁剂→去污液→稀的氢氧化钠溶液10. 往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酸性溶液,pH值变小,酸性变强,碱性变弱。
往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值变大,酸性变弱,碱性变强。
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
11. 碱性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2. 雨水pH〈5.6时称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上海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上海七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的知识点,本文将按照教材的内容结构依次介绍。
其中,物理包括运动、力和能量三个章节;化学包括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性质;生物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进化以及地球上的生命等方面的内容。
一、物理1. 运动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一种状态,它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运动方程计算物体的运动情况。
2. 力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受力分析来确定。
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和电磁力等各种力的性质和应用。
3. 能量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的内在因素。
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比如机械能的转换、能量守恒定律等。
二、化学1.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在化学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基本单位。
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符号、化合物组成式、离子式等基本概念。
2. 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被化学反应所改变的物质质量、组成以及化学反应的速率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需要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3. 物质的性质在化学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物质的各种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溶解度、反应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条件下物质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三、生物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在生物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器功能及其运作、细胞的功能调节等知识。
2. 遗传和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基础内容。
在生物学中,我们需要了解遗传现象、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以及基因的突变、选择和适应等进化过程。
3. 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是生命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在生物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构成和关系,掌握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剖析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的身体1.我们需要适当的和适量的食物、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四要素?2.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如下:a)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供应身体所需的能量。
b)蛋白质——供应身体组织生长及修复所需的原料。
c)脂肪及油——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d)无机盐维持身体健康及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e)维生素f)水——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并是输送物质的媒介。
食物纤维能促进肠的蠕动,使食物顺畅地在肠内移动(防止便秘)。
(p94)3.若要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可用以下方法:a)淀粉——遇碘液变成深蓝色。
b)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后有红黄色沉淀。
c)蛋白质——使10%氢氧化钠溶液和3%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呈紫色。
d)脂肪和油—在滤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4.在消化的过程中,复杂而不溶的食物会被分解成简单且可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经消化后才能透过肠壁进人血液。
5.人体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管内进行,消化的过程如下:a)口腔——将食物嚼成小块。
唾液可使食物湿润,方便吞咽,也能把部分淀粉变为糖。
b)胃——胃的蠕动把食物变成糜团,同时胃液对部分的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分解。
c)小肠—在肠内由胰分泌的胰液和小肠分泌的肠液混合并帮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单糖,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则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食物粒子非常细小,可以透过小肠绒毛壁等进人血液。
d)大肠——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剩下的固体物质暂储在直肠中。
e)肛门——将暂储在直肠中的固体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6.人体中的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吸收进人血液的营养物质和氧运送到身体细胞中,同时把细胞所产生的废物从细胞中运走。
7.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可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8. 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a) 来自各细胞的血液经静脉进入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至肺,血液在肺部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从肺中得到氧。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文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电力与电信》1.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产生电流。
2.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3.我们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
4.我们可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5.电流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6.测量电压的仪器称为电压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
7.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8.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9.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电器,避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
当过大的电流通过电路时,所产生的热量会首先将熔丝熔断。
熔丝上标注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10.大部分建筑物的电路均已采用断路器代替熔丝。
如果通过电路的电流过大,断路器便会自动切断电源。
只要再次接通断路器的开关,电路便可恢复使用。
11.切勿在并联电路中增添过多支路。
过多支路会使电路负荷过重。
多用插座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各种电器。
所以切勿利用多用插座接上过多的电器。
12. 家庭用电计算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kW ·h ),俗称度。
1千瓦时=1000瓦特的电器在1小时内所耗的电能13. 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与插头相连的用电器可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地线则可在漏电时把电流引走,以避免触电。
14. 导线通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15. 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16.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17. 光线能沿弯曲的光导纤维传播。
18.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p3419.p37,44,49 20.p38,3921.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p3922.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亮度减弱,即电流强度减弱。
p41,4723. 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条支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他支路。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术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0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牛津版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牛津版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和社会世界的重要手段。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科学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还可以加深对于周围世界的理解。
针对牛津版七年级科学教材,本篇文章将简要阐述其重点知识点。
一、生物学1. 生命的特征:包括细胞、遗传、能量转换、反应刺激等方面,初步认识生命是如何存在并运转的。
2. 分类学的概念:介绍物种、亚种、分类、分类法等基本概念。
3. 外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植物和动物身体结构的基本组成,如叶、茎、根、头、肢等。
4. 植物的生殖:介绍植物的花、果实及种子结构,简要讲述植物的繁殖过程。
二、化学1. 常见物质的分类: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从而辨别物质的性质。
2. 元素、化合物的概念:介绍元素、化合物、化学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拉丁方格的练习: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将不同的阴阳离子组合成化合物,从而培养拆解、分析物质的思维习惯。
三、物理1.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介绍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及相应的状态变化。
2. 牛顿三大定律:介绍牛顿三定律内容并用具体实例进行解释分析。
3. 机械波的基础知识:如何区分机械波和电磁波,并认识波的类型及波长、频率、速度等基本概念。
四、地理1.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介绍地球的公转、自转及其周期,以及日照、季节等基本概念。
2.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探究天气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3. 地球上的文化差异:介绍不同国家、民族在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五、天文学1. 观测天体:介绍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概念,探讨宇宙中的运行和运动规律。
2.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同地理章节内容,讲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内容。
3. 天文学测量:Introduction measurement of time、distance、mass and temperature using celestial objects (stars, planets etc.) ,简述天文学中测量方法和精度。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
石蕊和酚酞试液的变色 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溶液 紫色石蕊试剂 无色酚酞试剂 黄色咖喱粉试纸
酸性溶液 变红色 不变色 不变色
中性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不变色
碱性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变红褐色
PH(广范)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也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 找出它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所发生的颜色变化。
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英国法学家波义耳,从一种名叫“石蕊”的地衣中制取了石蕊试液。石蕊试液遇酸
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在家里也可以用调味用的咖喱粉涂在布条上,自制酸碱指示剂。咖喱中有姜黄素在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常用 pH 值来表示,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当 pH 值<7 时,溶液为酸 性。pH 越小,酸性越大。 当 pH 值=7 时,溶液为中性。当 pH 值>7 时,溶液为碱性。 pH 越大,碱性越大。
2
pH 计是能较准确地测量溶液 pH 的仪器。测量时只要把探头放进溶液中,便可以得到溶 液的 pH。
第 8 章: 第 9 章: 第 10 章: 第 11 章:
身边的溶液 电力和电信 健康的身体 感知与协调
牛津上海版科学 (七年级上总复习)
第 8 章: 身边的溶液: 溶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水以外的溶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ph 值;酸、碱液混合后的变化;酸、碱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酸
雨;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安全使用溶液;
来处理。
酸雨: 1.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当雨水的 pH 小于 5.6 时,才称之为酸雨。 2.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它是由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试纸。
3.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值表示pH的范围是由0至14。
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碱性增强5.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p1615.酸雨的危害:p19a)使植物死亡;b)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c)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d)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16.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p22a)镁: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b)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c)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d)铜:不发生反应。
氢气的检验--------点燃的木条,听到“扑”的一声或轻微爆鸣声17. 白纸上滴浓硫酸后,白纸炭化、发黑、变焦。
p23第九章 《电力与电信》1. 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产生电流。
2. 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3. 我们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
4. 我们可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5. 电流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
6. 测量电压的仪器称为电压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 )。
7. 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8.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9. 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电器,避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
当过大的电流通过电路时,所产生的热量会首先将熔丝熔断。
熔丝上标注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
10. 大部分建筑物的电路均已采用断路器代替熔丝。
如果通过电路的电流过大,断路器便会自动切断电源。
只要再次接通断路器的开关,电路便可恢复使用。
11. 切勿在并联电路中增添过多支路。
过多支路会使电路负荷过重。
多用插座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各种电器。
所以切勿利用多用插座接上过多的电器。
12. 家庭用电计算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kW ·h ),俗称度。
1千瓦时=1000瓦特的电器在1小时内所耗的电能13. 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与插头相连的用电器可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地线则可在漏电时把电流引走,以避免触电。
14. 导线通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15. 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16.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17. 光线能沿弯曲的光导纤维传播。
18.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p3419.p37,44,49 20.p38,3921.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p3922.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亮度减弱,即电流强度减弱。
p41,4723. 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条支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他支路。
p4224. 家庭电路常为并联电路。
p4225. 观察电流表: p45电池 导线电路元件 灯泡开关电流表 电压表- + AV 电路 断路闭合电路 串联 并联- + - +a)电流表从外表看有:刻度板、指针、3个接线柱、零点调整器和外壳。
b)接线柱分别标有:3、0.6、+c)刻度表有上下两行刻度,上面一行标有0~3A,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下面一行标有0~0.6A,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d)当导线接至标有0.6的接线柱,使用0~0.6A的量程挡时,应根据下面一行读数;当导线接至标有3的接线柱,使用0~3A的量程挡时,应根据上面一行读数;26.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p4727.当电池首尾连接时,它们的总电压等于每一节电池的电压和。
p5128.用电器不变的闭合电路中,电池数目越多,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p5329.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电流的热效应越明显。
p5430.并联电路中负载越多,总电流越大。
p5431.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闭合的越多,接入的灯泡就越多,干路电流越大。
p5532.多用插座各组插孔之间是并联连接的。
p5833.插头插入插座前,要核对电器的额定电压与当地电网的电压是否一致。
p5934.用电器在单位时间里所转化的电能成为功率,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和千瓦(kW)。
进率为1kW=1000W p62,6435.电器上的额定功率表示这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在单位时间里所消耗的电能。
p6236.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越大,每单位时间内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也越多。
p6337.1千瓦时的电能俗称1度电。
p6438.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p6639.将导线绕成线圈(成为螺线管),并在线圈中插入铁芯,这就成了电磁铁。
p6940.电磁门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而工作的。
p7041.利用电流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电话、传真机;利用电磁波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收音机、对讲机、GPS、手机;其他大多数通信设备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发送信号。
p72-7442.用光缆传输信号,通信的速度快,通信的容量大,通信的质量高。
p75第十章健康的身体1.我们需要适当的和适量的食物、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如下:a)碳水化合物(淀粉和葡萄糖)——第一仓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b)蛋白质——第三仓库,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构成肌肉等。
c)脂肪——第二仓库,储备的能源物质。
d)无机盐(也称矿物质)维持身体健康及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e)维生素f)水——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并是输送物质的媒介。
g) 食物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3.若要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可用以下方法:a)淀粉——遇碘液变成深蓝色。
b)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后有砖红色(或红黄色)沉淀。
c)蛋白质——使10%氢氧化钠溶液和3%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呈紫色。
d)脂肪—在滤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4.在消化的过程中,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会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食物经消化后才能透过小肠壁进入血液。
5.人体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管内进行,消化的过程如下:a) 口腔——将食物嚼成小块。
唾液可使食物湿润,方便吞咽,也能把部分淀粉变为葡萄糖。
b) 胃——胃的蠕动把食物变成糜团,同时胃液对部分的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分解。
c) 小肠—在肠内由胰分泌的胰液、肝脏(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和肠腺分泌的肠液混合并帮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则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食物粒子非常细小,可以透过小肠绒毛壁等进入血液。
d) 大肠——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剩下的固体物质暂储在直肠中。
e) 肛门——将暂储在直肠中的固体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6. 人体中的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吸收进人血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身体细胞中,同时把细胞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细胞中运走。
7.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可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8. 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a) 来自各细胞的血液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至肺,血液在肺部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从肺中得到氧。
b) 含氧高的血流回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进主动脉,经主动脉将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
c) 当主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分支的毛细血管时,营养物质和氧气便会从血液中扩散到细胞内,而血液同时收集细胞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废物。
d) 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血液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心脏,再次循环。
9. 比例适中而又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及食物纤维的饮食,称为均衡膳食。
每个人所需要的食物的量随着个人的性别、体重、年龄及工作性质等不同因素而不同。
10. 肾脏是人体内水份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其外形如蚕豆,结构见书P123页。
11. 健康包括:生理(身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的完美和谐。
p8412. 心率指脉搏在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
p8613. 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时呼出气体的体积。
p8714. 通常情况下,做运动前应先要进行热身,运动完成时应慢慢松弛。
p8815. 脂肪提供的能量是相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的两倍。
p9116. 蛋白质释放的能量等于同等质量的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
p9217. 人体对维生素、无机盐等物质需求量不大,但又不可缺乏。
p92全身细胞 外界20.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组成。
p101a) 牙釉质:牙齿表面一层光亮的物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
主要起保护作用。
b) 牙本质:近似骨骼结构的物质,是牙齿的主要物质。
c) 牙髓腔:位于牙齿中间,腔内有血管和神经。
21. 龋(q ǔ)齿的预防 p103a) 早、晚和饭后要刷牙,或利用牙线清洁牙垢b) 少吃甜食。
c) 定期检查牙齿,最少每年一次。
d) 膳食要均衡。
钙、磷和维生素D 等物质都有助于保持牙齿的健康。
22. 唾液中含有一种可以把淀粉分解成糖的物质。
这种物质能把食物分解成较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称为消化酶。
23. 肠液和胰液中含有一种可以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