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概况

合集下载

甘肃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甘肃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甘肃省中部。

兰州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

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

它东迎陕西,西通新、青,北接宁、蒙,南达川、藏,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冲。

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327mm,年均气温10.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

景观:滨河路、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白塔山、中山铁桥、省博物馆、五泉山、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等。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首先值得一去的是市区北侧黄河岸边的滨河马路。

沿这条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你可欣赏到黄河的雄姿,并参观天下黄河第一桥、水车园和黄河母亲雕塑,白塔山公园内还有独具特色的黄河奇石展览,这是一条黄河文化旅游长廊。

多少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去甘肃省博物馆看一看,以丰富阅历,只需一两个小时,你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中国的八千年彩陶文化、青铜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系统历史。

五泉山公园是一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风景区,常为游客在兰州的首选目的地。

傍晚时分,最好能乘坐缆车,登上兰山公园,俯瞰黄河拥抱金城兰州的雄伟气势,相信这种景观在别的城市绝难看到。

兰州市郊县也有许多旅游景点。

永靖县有高峡平湖刘家峡水库和“十万佛窟”炳灵寺;榆中的兴隆山和永登的吐鲁沟则为陇原著名的森林公园,成为游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一、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

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

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

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

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

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

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

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1.2河流及水系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

(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2.1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

甘肃省省情概况地理: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

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发源。

气候: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

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

甘肃省概况

甘肃省概况

甘肃政区图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不辖区、县,市直管六街道、三镇。

)五一街道、新华街道、前进街道、胜利街道、建设街道、镜铁山矿区街道、峪泉镇、文殊镇、新城镇金昌市:(一区一县)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主要铁路干线: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宝中线,天定高速,天宝高速;主要公路干线:西兰公路、甘新公路、甘川公路、京藏公路,兰平高速等;现有民用机场: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酒泉机场。

规划中民用机场:金昌金川机场等10个民用机场。

民航开辟了以兰州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南京、昆明、敦煌、庆阳等全国主要城市及省内主要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的航空网。

甘肃省地理概况

甘肃省地理概况

甘肃省地理概况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

历史文化:甘肃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华夏始祖伏羲氏曾诞生于此,并造文字、创历法、开创了人类文明之先河。

三千多年前,泾、渭河谷地出现的原始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农业文明的开端。

甘肃曾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和成吉思汗南征北战、骊可·波罗探险游历的经由之地。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余公里,沿途撒满了璀璨的文化教育珍宝。

甘肃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纽带,记载着中外友好往来、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朽历史,吸引着愈多的文人学者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行政区划:甘肃省设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平凉、庆阳、定西、陇南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之一,是以石油工业为主,有色冶金、机电、轻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经济发展:甘肃,在解放五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工农业生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51.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0.3元。

全省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口民族:甘肃人口分布极不均匀,2002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592.5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4.0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16‰;全年死亡人口16.6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45‰;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甘肃概况》课件

《甘肃概况》课件
甘肃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是该省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甘肃省人口与民族
多民族聚居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由汉族和十多个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包括回族、土族、藏族 等。
人口规模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甘肃省的人口数量超过350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多元文化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甘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使这里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兰州牛肉拉面
这是甘肃最著名的美食之一, 以其鲜美的牛肉和爽滑的面条 而闻名。
临夏舞蹈
临夏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 这里的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 精湛的技艺而受到广泛赞誉。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1
农业发展
农业是甘肃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水果等。
2
工业进步
甘肃省的工业已经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包括能源、化工、机械等 领域。
3
旅游业兴盛
甘肃省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著名的景点包括敦煌莫高窟、兰州黄河铁桥等。
甘肃省旅游资源与名胜古迹
嘉峪关长城
这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墙 体最完整的长城之一。《甘肃概 Nhomakorabea》PPT课件
甘肃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它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 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甘肃省位置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西部与新疆、青海相连,北部与内蒙古、宁夏接 壤,东部与陕西毗邻。是中国合理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地理特点
莫高窟
位于敦煌市附近,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寺庙之一。
张掖丹霞
这个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以其多彩斑斓的山体景观而 闻名。
嘉峪关
这座古老的关隘位于黄河和河西走廊之间,是古代 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甘肃简介200字

甘肃简介200字

甘肃简介200字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上游,行政区划代码为620000,省会城市为兰州。

其地理位置独特,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界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

全省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形状狭长,东西跨度大,地貌多样,涵盖山地、高原、河谷、沙漠、戈壁等多种类型。

历史上,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着关键作用。

省内现下辖12个地级市及2个民族自治州,共有86个县级行政区。

经济发展方面,甘肃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产业,并在文化旅游、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发展潜力。

同时,甘肃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名胜古迹。

甘肃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第二节 甘肃省基本概况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西北的 战略要地。甘肃之名是取甘州(今张掖 )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 ,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简称为 “陇”。省会为兰州市。
【地理环 境】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东接陕西, 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 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势自西南 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整体呈东西两头粗 ,中间细长的形状,酷似代表吉祥的如意造 型。
【人口民 族】
2016年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609.9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166.39万人,占常住人 口的44.69%;甘肃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现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
【宗教信 仰】
甘肃现有5种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佛 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其中伊斯兰教 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较多。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河西 走廊中西结合部 (中部偏西),始 建于明洪武五年 (1372年),比山 海关早建九年,是 现存长城上的最大 的关隘,也是中国 规模最大的关隘
酒 泉
月牙泉位于月牙泉风景区,古称沙井,俗名药泉,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 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 “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 之一。
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 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 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 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之感。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 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月牙泉、莫高窟九层楼和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 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与蒙古接壤。

全省面积三十九万多平方千米。

人口2338万,有汉、回、藏、蒙古、哈萨克、满、等民族。

省会兰州。

本省地处蒙、新、青藏、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

长约一千二百千米的河西走廊、自古丝绸之路通过这里。

甘肃各地气温、降水差异大,无霜期4-7个月,年降水量四十到八百毫米不等,河西走廊降水稀2度13分---108度32度,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之间。

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37. 94万人,其中少数 227.8万人。

与陕西、西川、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海拔1000----3000米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大致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等地形区域。

山地、高原占全省面积的55%。

主要河流有20多条,分属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

全省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五个省辖市;酒泉、张掖、武威、定西、平凉、庆阳、陇南七个地区;甘、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

省会兰州位于中国地理中心,是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

甘肃省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8000亿元,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

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

甘肃省地质概况

甘肃省地质概况

甘肃省地质概况甘肃省位于中国中西部,呈哑铃状,形态相对不规则。

地质上分属四个构造单位:红石山断裂带以北的部分属天山兴蒙造山带;河西走廊至景泰一线以北和最东部的庆阳地区属华北地台;以南为祁连造山带;泽库武山断裂以南为秦岭造山带。

甘肃省国土面积45.4 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处在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主要山体都呈北西?南东走向,海拔大都在一千米以上。

西南部的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原,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海拔都在三千米以上。

东南部的陇南山地,属秦岭山脉西延部分,除徽成盆地和少数河谷地带外,海拔都在二千至三千五百米之间。

中、东部的黄土高原和西北部的北山山地海拔一般都在一千五百米至二千五百米之间。

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海拔大都在一千至一千五百米之间。

甘肃省各时代地层均较发育,地层系列较为完整,具有不同时代的海相火山岩系、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复杂的沉积型相和丰富的古生物群化石,并赋存各类沉积矿产和具层控意义的矿产。

各时代地层大致分布及赋存有关矿产如下:前长城系敦煌岩群、龙首山群、北大河岩群、野马南山群、秦岭杂岩分别分布于塔里木地块、阿拉善、中祁连和北祁连、西秦岭;中晚元古界分布于北山、龙首山、北祁连和中祁连、西秦岭碧口等地,赋存有金、铜、铅锌、铁、钨、锰等矿产;寒武系分布于北山、龙首山、北祁连、西秦岭南带,赋存的矿产有铜铅锌、金、磷、钒、铀等矿产;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北山、北中南祁连,西秦岭有零星分布,赋存的矿产有铜、铅锌、金;志留系分布于北山、南北祁连、西秦岭,赋存的矿产有铜、金、铁、铅锌;泥盆系主要分布于西秦岭(为海相)、次为北祁连(下部为陆相),在北山仅有零星分布,赋存的矿产有金、铅锌、汞;石炭系分布于西秦岭、北中南祁连、北山,赋存的矿产有煤、金、铁、铅锌;二叠系在西秦岭、南北祁连、北山,赋存矿产有金、铁、煤;三叠系主要分布于西秦岭、次为南北祁连,在北山和陇东零星分布,赋存矿产有金、汞、锑、石油(陇东);侏罗系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均有分布,赋存的矿产有煤、石油;白垩系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陇东地区都有较广泛分布,赋存的矿产有煤、石油;新生界在全省分布广泛,赋存的矿产有石膏、盐类、砂金矿等。

甘肃省情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甘肃,由古代所辖重镇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古代曾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故又简称陇。

地处中国西北内陆,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最窄处仅25公里。

全省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常住人口2557.55万。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全部都有,少数民族人口241万,占全省人口的9.43%。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民族。

甘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东邻陕西省,南与四川、青海省接壤,西与新疆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交界,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是西北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贯通东亚与中亚、西亚及欧洲之间的陆上通道。

甘肃地域辽阔,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地形及气候差异较大,多数地方海拔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之间,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实现了由解决吃饭为主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转变。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和积累,甘肃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正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迈上了加速转型跨越的高位平台。

2011年12月,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分析形势任务和省情实际,作出了甘肃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正处在政策叠加期、难得机遇期和奋力跨越期的基本判断。

去年4月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发展思路和举措,提出未来五年要肩负“一项重大使命”,即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坚持“八个发展取向”,即好中求快、“三化”并进、基础优先、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支撑、产业富民等取向;实施“十大重点行动”,即联村联户、多极突破、项目带动、扶贫攻坚、全民创业、生恋屏障、文化提升、效能风暴、和谐构建、先锋引领等行动,力争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以及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等“六个提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甘肃省最新概况

甘肃省最新概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中北部,地处黄河上游。

东接陕西省,东北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邻四川省,西南与西部连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靠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国接壤。

甘肃省位居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形狭长,地貌复杂,山脉纵横交错,高差相差悬殊,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一般为1000-3000米。

根据地貌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区域,即河西走廊平原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山山地区、陇南山地区、甘南高原区及祁连山地区。

甘肃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除高寒阴湿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温和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随地势增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蒸发量和日照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增多。

甘肃省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灾情比较严重。

主要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

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截至2014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590.78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079.84万人,占41.68%;乡村人口1510.94万人,占58.32%。

甘肃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较丰富,而森林资源及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匀。

、甘肃生态环境较为恶劣,非凡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传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虽然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产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发展过程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的改变;从业人口文化程度低下,投资环境不佳,经济基础薄弱,老、少、边、困区域范围大;由于受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以及人文背景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甘肃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加大,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位次不断后移,而这种状况在西部大开发中,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稳定发展。2006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59.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5%,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8.05万吨,下降3.45%。其中:夏粮总产339.12万吨,增长0.33%;秋粮总产468.93万吨,下降6.0%。
棉花种植面积7.60万公顷,增长18.87%;油料种植面积32.49万公顷,下降1.21%;糖料种植面积0.51万公顷,增长13.94%;蔬菜种植面积31.75万公顷,增长3.47%。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药材、烤烟和甜菜增产,油料减产。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5.06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640.19亿元,增长11.95%。
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94亿元,增长13.06%。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为29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1%。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为140.92亿元,增长22.30%。其中:增值税31.41亿元,增长23.97%;营业税37.27亿元,增长17.98%;企业所得税10.55亿元,增长25.07%;个人所得税5.79亿元,增长54.87%。
支柱行业增势强劲,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和机械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01%,其中: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20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4%;有色工业完成增加值178.69亿元,增长26.28%;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95.52亿元,增长11.78%;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75.80亿元,增长45.04%。
矿产资源
甘肃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并编入《甘肃省矿产储量表》的84种产中,有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有56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潜在价值为7983.80亿元。截至1997年底,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矿产地415处(不含伴<共>生矿产)。从全省探明储量来看,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12个油田,含面积达478平方公里,探明可采储量为2.72亿吨,集中分布在玉门和长庆两个油区。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华亭、中部的靖远和窑街、西部的西大窑,已探明矿区162个,保有储量达92.65亿吨。全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全国第十位,可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492.98亿千瓦时。有色金属矿产储量高度集中,矿石品位高,选冶性能好,共伴生有益组份多,综合利用价值高。其中镍、钴、铂族金属、硒矿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锌矿居全国第3位,铜、铅矿居全国第4位,锑矿居全国第5位。此外,还控明了一定储量的镁、钨、锡、饿、钼、汞矿。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锰、铬、钒矿。非金属矿产储量丰富,铸型粘土、饰面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1位,水泥用红(黄)土、伴生硫、重晶石、冶金硅石及菱镁矿等位居全国前5位。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5.7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9.83%。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22万公顷,下降89.95%。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93.21万吨,比上年增长8.52%,其中牛肉、羊肉分别增长13.35%和9.61%。牛奶产量35.91万吨,绵羊毛产量2.17万吨,分别增长15.14%和2.86%。
全年水产品产量1.65万吨,比上年增长5.26%。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7.35亿元,比上年增长62.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85.25亿元,增长61.40%。规模以上工业中,集体企业实现利润4.26亿元,增长84.9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47.94亿元,增长26.5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利润2.33亿元,增长51.03倍。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73.19亿元,比上年增长43.4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69.62亿元,增长50.12%。
甘肃省概况
基本概况
面积
45.44万平方公里。
人口
200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606.25万人。
民族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全省共有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45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超过100万人,东乡族、裕固族和保安族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土地分散等因素,利用难度大,大部分地区面临不同程度的缺水局面。全省人均水资源量居全国第24位,干旱缺水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测算,到2010年,全省缺水8.69—13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
反映古代文明的石窟、古建筑、古迹和古寺院与独特的自然地理,形成了甘肃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列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2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36.96亿元,增长23.73%,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84.13亿元,增长20.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35.89亿元,增长11.02%。
规模以上工业中,集体企业完成32.21亿元,增长17.3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21.65亿元,增长18.21%;股份制企业完成432.87亿元,增长16.7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4.59亿元,增长9.5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59.62亿元,增长18.92%。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年发电量531.8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08%;原煤3822.79万吨,增长5.61%;原油332.36万吨,增长8.97%;原油加工量1310.76万吨,增长7.75%。粗钢产量545.30万吨,增长18.95%;钢材534.75万吨,增长18.24%;水泥1454.76万吨,下降6.34%;十种有色金属130.96万吨,增长11.05%。
生物资源
全省有脊椎动物864种、植物4041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108种,植物3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脊椎动物82种,植物62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中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1270种,特别是甘草、当归、大黄、红(黄)芪等20多种大宗药材,是甘肃省药材行业了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森林资源,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92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甘南三地。草地植物共计154科、691属、2054种,丰富的牧草类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截至1998年底,全省共建自然保护区30个,总面积504.3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1.1%;建立保护野生动物基地3处。
“丝绸之路”横贯甘肃1600多公里,沿路有许多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张掖大佛寺、武威文庙、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天水伏羲庙和夏河拉卜楞寺等;沿路民族风情各异,地方特色多资多彩,现已成为全国三条黄金旅游路之一。
经济
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6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2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23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048.1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893.58亿元,增长10.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5.89亿元,增长10.2%,房地产业增加值70.80亿元,增长6.9%,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7.51亿元,增长3.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8749元,比上年增长10.8%。
水文
全省分属三个流域12个水系,即内陆河流域有疏勒河、黑河、石洋河水系;黄河流域有泊水、洮河、泾河、北洛河、渭河、黄河干流及两侧小支流6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上游、白龙江(含白水江)、西汉水三个水系。全省自产多年平均径流量305.6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流域134.54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07.9亿立方米,内陆河流域63.25亿立方米;入境水量303.47亿立方米。全省自产地下水资源量为169.49亿立方米。地下水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部分为7.77亿立方米,计入入境水量后的地下水资源量为305.64亿立方米。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是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质差,难以利用;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不匹配。
气候
甘肃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划分为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气候类型。除高山阴湿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具有气候干燥,气温年、日差较大,大陆性气候显著,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水热条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气候特征,气候的地域差别大。
全省年日照时数1700—33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约4800—4600兆焦/平方米,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河西走廊是甘肃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陇南地区较为贫乏。甘肃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春秋气温多变,年差和日较差大。全省平均气温为0—14℃,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并随着地势增高而逐渐降低。陇南南部是本省最温暖的地区,年平均气温高达14℃以上;祁连山区和甘南高原是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其余各地为8—10℃。
行政区划
甘肃省下辖13个地级市,1个地区,2个自治州,16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59个县,7个自治县。
主要城市
兰州、天水、白银、金昌、武威、嘉峪关、张掖、敦煌、平凉等,截止1997年,甘肃省城镇总人口达到106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1.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43.20%。
地形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度、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平均海拨14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1500米。地貌基本涵盖了山地、高原、河谷、平川、沙漠、戈壁等多种类型,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区、陇中黄土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北山山地、甘南高原。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0.81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万平方公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7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7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82.34亿元,增长17.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78%,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