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去我三十里,惟命是 听。 ②唯利是图。 ③无乃尔是过矣?
第四种类型:用 “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 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 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或否定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二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 什么实在意义。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 它呀。
口头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其句式特点: ①不拘于时。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受制于人。 ③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所虏。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 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渐见愁煎迫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⑨戍卒叫函谷举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倒装句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
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包括
有: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定语) 〔状语〕 (定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主语+谓语动词+为+施 事者。
主语+谓语动词+所+施 事者。
主语+被+施事者+谓语 动词。
被动句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用法
在需要强调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时使用被动句。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冗长的被动句式,以免影响阅读和理解。
03
省略句
省略句的定义
01
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上 下文语境的限制,某些句子成分 被省略,以达到简洁表达的效果 。
判断句的常见形式
“……者,……也”的形式
这是判断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用“者”作为提顿词,在“者”之 后用“也”来加强判断语气。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也”的形式
这种形式与上一种形式类似,只是省略了“者”字。例如,“刘备, 天下枭雄也。”
“……者,……矣”的形式
这种形式与前两种形式略有不同,用“矣”来加强判断语气。例如, “此乃王之贼也。”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表达 方式,是古代汉语的精华之一,掌握 固定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和提升语言 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
判断句
被动句
以“……者,……也”或“……,……也”的 句式表示判断,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
以“为……所……”或“为……”的句式表示 被动,如“为贼所害”。
语言习惯
倒装句的使用符合文言文的语言习惯 ,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文 化内涵。
语境要求
倒装句的使用需要符合特定的语境要 求,不能随意使用,否则会破坏句子 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意义。
05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的定义
固定句式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些表达 特定意义或特定语气的句式,这些句 式在结构上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更改 。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41张)-优秀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41张)-优秀课件

倒装句式——状语后置 (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标志性介词:“以”“于”“乎” 等。
1、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2、3、4、5 )
1、木欣欣以向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君幸于赵王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翻译下列句子 (2015年浙江卷《太平州学记》)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 先的呢?
倒装句式——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 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 之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
•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
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 如: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
扶将(她)/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
“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如:府吏见丁宁(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望见恕/诚
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 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 过来。
补充:另外还有三种特殊情况
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 •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 • 如: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 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自救、自信、自焚、自律、自尊、自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

• 1、掌握文言文倒装句的特点。
• 2、根据倒装句的特点能区分文言倒装句并进行翻 译。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式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 件(35 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在意义。
•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C)
•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一、宾语前置 • 二、定语后置 • 三、状语后置 • 四、主谓倒置
•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 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巩固练习:
• (3)青,取之于 ,而青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
•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从而师 之。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今译时一 般作状语。
• 例: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3)具告以事。 • •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代词宾语。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共135张PPT)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共135张PPT)

定语后置
•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 在中心词(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 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中心词, 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1、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大小之辩也。(庄子《逍遥游》)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 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为(是)……”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动词“为” )
2014年新课标2卷 5、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 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 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 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韩文传》)
译: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 想强夺任丘老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 力相争才停止。
6、2014年四川卷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 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梁书 王筠传》
表示判断。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者,……”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 后面不用“也”。
பைடு நூலகம்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 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 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024年《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2024年《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和语义功能的不同,固定句式可分为多 种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感叹句等。每 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构成方式和表达效果。
2024/2/29
27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
01
语义指向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通常指向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
等。这种指向关系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和表达重点。
2024/2/29
11
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等同关系
主语和谓语所代表的事物相等或等同 ,如“吾乃常山赵子龙”。
2024/2/29
存在关系
主语和谓语之间通过比喻来表达某种 相似性或关联性,如“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类属关系
主语所代表的事物属于谓语所代表的 类别或范围,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
比喻关系
5
研究意义与价值

2024/2/29
学术价值
研究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汉语语法、修辞和文化内涵,推动语言学、文学等领域 的发展。
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文化价值
文言文特殊句式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2/29
18
倒装句的构成与分类
构成
倒装句通常由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其中被强调的部分可以放在句首或句中,谓语部分则相 应地进行倒装。
分类
根据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的位置关系,倒装句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类型。
2024/2/29
19
倒装句的语义关系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主语+即+谓语
这种结构中的“即”同样表示肯定判断。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语义关系等同关系,即两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
上相等或相同。例如,“曹操天下枭雄。”
02
类属关系
判断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还可以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属于谓语所表示的
某一类别或范畴。例如,“夫战,勇气也。”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 子《劝学》),正常语序应为“青,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固定结构语义理解
01
02
03
准确翻译
理解固定结构在句子中的 准确含义,如“所以”常 表原因或手段,“无乃” 表委婉语气等。
上下文联系
结合上下文理解固定结构 的语义,避免断章取义。
熟记常见固定结构
如“得无…乎”、“何 以…为”、“有以…”、 “无以…”等。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通过 “于”、“为”、“见”、 “被”等词语表示被动关系。 作用在于强调动作行为对主语 的影响,使语言更加客观。
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 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如主 语、谓语、宾语等。作用在于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重 点信息。
改变现代汉语常规句式的语序, 将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置 于主语之前或之后。作用在于 强调谓语或宾语等成分,增强 语言的感染力。
识别方法与技巧
01
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 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 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和语 法结构。
02
03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 解,注意分析句子成分 之间的关系和语义逻辑。
善于运用对比、归纳等 方法,总结文言文特殊 句式的规律和识别技巧。
04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 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特 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 力。

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14页)

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14页)

无标志的被动句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 ❖戍卒叫,函谷举。 ❖纤歌凝而白云遏。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
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用“于〞 或“受......于......〞 表被动
② 用“见〞或“见……于…… 〞表被动
③ 用“为〞或“为……所〞表 被动
文言句式——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蛇 〕黑质而 白章,蛇〔 〕触草木草,木〔 〕尽
❖ 3.用“为〞或“为……所〞表 被动
❖ ⑴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⑵既自以心为形役 ❖ ⑶吾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⑷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 ⑸信为百姓所怀 ❖ ⑹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4. 用“被〞表被动
❖⑴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 之望。
❖⑵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文言特别句式
高二年级

言 文
被动句

省略句

的 倒装句〔变式句〕


推断句


固定句式


文言句式——被动句
❖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 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 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 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 的被动句,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 1.用“于〞 或“受......于......〞表 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
❖ 2.用“见〞或“见……于……〞表 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遂见用于小邑。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课件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 相如列传》)
示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学》)
用法及意义解析
用法
定语后置句式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生动 有力。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式常用于描绘人物、事物或景 象的特征,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08 总结回顾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学生应掌握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概念, 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并能 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句式进行分类。
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学生应掌握将特殊句式翻译成现代汉 语的方法,如调整语序、补充省略成 分、理解判断句的逻辑关系等。
特殊句式的语法特点
学生需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语法特点, 如倒装句中谓语前置、宾语后置等规 律,以及省略句中省略主语、谓语等 成分的用法。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主谓倒装句式时,需要注意语境和 语气的把握,确保表达准确、自然。同时, 要避免过度使用主谓倒装句式,以免造成 语言的晦涩难懂。
VS
误区提示
有些读者可能会将主谓倒装句式与宾语前 置句式混淆。实际上,二者是不同的句式 类型。宾语前置句式是指宾语在动词之前 的语序,而主谓倒装句式是指谓语在主语 之前的语序。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仔细 分辨这两种句式的不同特点。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深入学习特殊句式 学生应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掌握更多类型 和更复杂的语法规则,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拓展相关知识点 除了特殊句式外,学生还可以拓展学习文言文中的其他相 关知识点,如古代汉语词汇、修辞手法等,以更全面地了 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number{01}目录•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与习惯用语01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在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常规句式不同的、具有独特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的句子形式。

特点言简意赅,表达含蓄;语序灵活,多省略;常用典故,富有修辞。

重要性及意义重要性文言文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汉语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技巧。

掌握特殊句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作品,领略古代文化的韵味。

意义研究文言文特殊句式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现代汉语表达能力以及推动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3常见类型与举例被动句用“于”、“为”、“见”等词表示被动,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信而见疑”。

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如“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

判断句用“者”、“也”等词表示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用“者”、“也”表示判断)。

02判断句判断句定义及特点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特点不用语气词,在句末有停顿;用“者”“也”表示判断;主语是“此”或“是”时,宾语常前置。

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标题“……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0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0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0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01判断句常见形式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阐述一种道理或事实,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加强语气,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在文言文中,判断句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共31张PPT)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共31张PPT)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 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 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 “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 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 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 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 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 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虽然长 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板块四
宾语前置句
明确概念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 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前边, 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类型加例句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何、 谁、孰、胡、奚、曷、安、恶(wū)等。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格式:(主)+宾【谁、奚、胡、曷、安、恶、焉】+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2.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可能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等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4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予本非文人画士.
15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君夫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6
刘备天下. 枭雄 秦,虎狼之国.
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17
•三,被动句
18
文言特殊句式
一 、倒装句
1
倒装句的种类:
主谓倒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2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甚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能解救他人的危难表现在哪里? 公子能 急 人 之困也 安在?
3
宾语前置句的三种形式: •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前; •用助词“之”“是”把宾语提前。
1、使用“被”表示被动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 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永遇乐》)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屈原》)
19
2、使用“见”做标记的被动句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 独醒,是以见放。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6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 什么 简陋呢?
有 何 陋?
唯利是图。
只贪图利益。
唯 图 利。
7
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形十于十宾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⑥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8
四、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 放在中心词前,即:定语+中心词。在文言文中, 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 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D】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C】介词的宾语前置。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 》)
④且【B焉】置疑土问石句中?代(词《宾愚语公前移置山。 》)
⑤秦【B人】不疑暇问自句中哀代。词(宾《语过前秦置论。 》)
学习文言句式,既要注意掌握句式的特 点和判断的技巧,又要举一反三、融会贯 通,同时更要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对 知识的理解。
12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主谓倒)置 2、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4、豫州今欲何至?( 宾语前)置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 【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例如:①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B】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十动 例如: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沛公安在? (《鸿门宴》) 4
【C】、介词的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⑥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D】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6
三、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前,若置于谓语之后 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 去翻译。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格式:动十以十宾
如: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如: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3)格式:形十于十宾
如: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7
练习
把右边的句子和其相应的句型用直线连接起来:
A、动十以十宾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②风乎舞雩
B、动十于/乎十宾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20
判断句:2、3、4、6、8、9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 定语后)置 6、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 7、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13
巩固练习
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 掭以尖草,不出。
文言文专项复习
(二) 特殊句式
1
倒装句式
主谓句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2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 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 的需要。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
赵》)
3
【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5
巩固练习
4、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B )
A.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C.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答案说明: B句不是定语后置句。
16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 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例如: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
9

定语后置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10
定语后置
【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例如: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 人墓碑记》)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例如: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1
小结
《考试大纲》对文言句式的考查要求是: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能力 等级为B。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 独设题,但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 面的知识,而且往往和文言翻译结合起来 考查。学好文言句式对文言文学习意义重 大。
• 答案说明: • A句介宾结构没有后置,其他三句介宾结构都后
置了。
14
巩固练习
3、下列句式不与其他三项相同的一项是( D)
A、时人莫之许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 D、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答案说明: D句不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都是宾语前置。A句 是“莫许之”,B句是“吾与谁归”,C句是“不知 句读,不解惑”。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十介十动 例如:①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 置。 格例如式::①主夫十晋宾,十何之罪之(有是?)(十《动烛之武退秦师》)
②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5
练习
判断下列宾语前置句的类型,并翻译:
17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 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18
判断句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 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句中能译出“是”字(表肯定或否定)。
19
请判断:
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