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瓷釉料配制的一点知识
釉料配制注意事项
釉料配制注意事项釉料是一种常用于陶瓷制作和装饰的涂料,它可以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度和装饰效果。
配制釉料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釉料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关于配制釉料的注意事项。
1.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对釉料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常用的釉料原材料有硅酸盐、氧化物和碳酸盐等。
在选择原材料时,要考虑到陶瓷制品的用途和要求,比如耐磨性、抗腐蚀性等。
2. 比例控制:配制釉料时要准确控制原材料的比例。
不同原材料的比例会直接影响釉料的性能和效果。
比如,增加氧化物的比例可以改变釉料的颜色,增加碳酸盐的比例可以增加釉料的亮度。
因此,在配制釉料时需要按照特定的配比进行操作,避免比例过高或过低。
3. 粉末处理:釉料的原材料通常以粉末的形式存在。
在配制釉料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粉末处理,以确保原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分散性。
常用的粉末处理方法包括研磨、筛网和球磨等。
通过粉末处理,可以提高原材料的可溶性和反应性,从而提高釉料的质量。
4. 烧制温度控制:釉料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这些过程受到烧制温度的影响。
不同的釉料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烧制,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在配制釉料时,要了解不同釉料的烧制温度范围,并准确控制烧制温度,以避免釉料过烧或未烧结的情况发生。
5. 试验和调整:配制釉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一次就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需要进行多次试验和调整,以确定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参数。
在试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配方进行微调,调整比例和温度等参数,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6. 健康安全:在配制釉料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健康安全措施,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一些釉料原材料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
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7. 储存和保存:配制好的釉料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但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其变质。
釉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同时,应密封好容器,并避免暴露在空气中。
陶瓷釉原料的成分
陶瓷釉原料的成分1. 介绍陶瓷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装饰材料,它可以为陶瓷制品增添美观和功能性。
陶瓷釉的成分是制作釉料的关键,它决定了釉料的颜色、质地、熔化温度和化学稳定性等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釉原料的成分,包括常见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
2. 无机成分陶瓷釉的无机成分通常包括氧化物、碳酸盐和硼酸盐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的无机成分及其作用。
2.1 氧化物氧化物是陶瓷釉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它们可以提供釉料的颜色和质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氧化物及其功能:•氧化铁(Fe2O3):提供红色、棕色或黑色的颜色。
•氧化钴(CoO):提供蓝色的颜色。
•氧化铜(CuO):提供绿色或蓝绿色的颜色。
•氧化铬(Cr2O3):提供绿色的颜色。
•氧化锰(MnO2):提供紫色或棕色的颜色。
•氧化钛(TiO2):提供白色的颜色,并增加釉料的光亮度。
2.2 碳酸盐碳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成分,它可以提供釉料的熔化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碳酸盐及其功能:•碳酸钠(Na2CO3):提供熔化性,降低釉料的熔化温度。
•碳酸钾(K2CO3):提供熔化性,降低釉料的熔化温度。
•碳酸钙(CaCO3):提供熔化性,增加釉料的硬度和稳定性。
•碳酸锌(ZnCO3):提供熔化性,增加釉料的亮度和透明度。
2.3 硼酸盐硼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成分,它可以提供釉料的熔化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硼酸盐及其功能:•硼酸(H3BO3):提供熔化性,降低釉料的熔化温度。
•硼砂(Na2B4O7):提供熔化性,增加釉料的硬度和稳定性。
3. 有机成分除了无机成分外,陶瓷釉中还可以添加一些有机成分,以提供特殊的效果或改善釉料的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机成分及其功能:•有机颜料:提供丰富的颜色选择,可以用于制作彩色釉料。
•有机增稠剂:增加釉料的粘度,使其更易于涂抹或喷涂。
•有机发泡剂:增加釉料的起泡性,可以制作出多孔的釉面效果。
•有机抗菌剂:增加釉料的抗菌性能,防止细菌滋生。
陶瓷烧制技术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
陶瓷烧制技术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在陶瓷烧制技术中,釉料是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釉料的配方和应用技术对于陶瓷制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陶瓷釉料的配方和应用技术,以及其在不同类型陶瓷制作中的应用。
一、釉料配方的重要性釉料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体系,其配方的选择对于陶瓷制作的成品质量和特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釉料的配方需要考虑到陶瓷的类型、用途以及所需的装饰效果等因素。
一般而言,釉料的配方包括主要材料、助熔剂、稳定剂和颜料等。
主要材料是釉料的基础,通常包括石英、长石、黏土和石灰等。
这些材料在烧制过程中能够形成玻璃质的结构,使釉料能够附着在陶瓷表面,并提供保护作用。
助熔剂是用来降低釉料的熔点,使其在烧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化和流动。
常见的助熔剂包括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等。
助熔剂的选择和使用量需要根据陶瓷的类型和所需的效果来确定。
稳定剂是用来调节釉料的黏度和流动性的物质。
常见的稳定剂有硼酸和磷酸等。
稳定剂的添加可以改善釉料的涂覆性能和烧结性能。
颜料是用来给釉料着色的物质,常见的颜料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等。
颜料的选择和使用量需要根据所需的装饰效果来确定。
二、釉料应用技术的发展随着陶瓷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釉料的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釉料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浸渍、刷涂和喷涂等。
浸渍是将陶瓷坯体浸入釉料中,使其吸收釉料后再进行烧制。
刷涂是用刷子将釉料涂抹在陶瓷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釉层。
喷涂是利用喷枪将釉料均匀地喷射在陶瓷表面上。
近年来,随着喷墨技术的发展,数字喷墨技术在陶瓷釉料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喷墨技术可以将图案和图像直接打印在陶瓷表面上,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装饰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三、釉料的应用范围釉料在陶瓷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釉料可以分为透明釉、不透明釉和装饰釉等。
透明釉是最常见的一种釉料,其主要成分是石英和长石等。
陶艺釉料制作
陶艺釉料制作1 简介陶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而釉料则是陶艺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釉料制作对于陶艺的品质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原材料、配方和操作流程三个方面介绍陶艺釉料的制作过程。
2 原材料陶艺釉料的原材料主要有硅酸盐、氧化物和矿物等。
其中硅酸盐是釉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高岭土、瓷土、长石等多种类型。
氧化物则主要包括钴、铁、锰、铬等,这些氧化物可以调整釉料的颜色和质感。
矿物是陶艺釉料原材料中较少见的组成部分,但某些矿物可以增强釉料的附着力和硬度。
3 配方陶艺釉料的配方和比例是制作成功的关键。
不同原材料的配比和比例对于釉料的性质和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例如,高岭土适合作为釉料主体,而瓷土则适合调整釉料的流动性和附着力。
常用的釉料配方包括铁釉、青瓷釉、白瓷釉等,每种配方都针对特定陶艺作品的需要而设计。
4 操作流程釉料制作的流程可以概括为粉料处理、配料、筛分、磨料、研磨、筛分、调配等多个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1. 粉料处理**将原材料中粗糙的小石子和其它杂质筛掉,保证釉料的纯度和稳定性。
**2. 配料**按照配方和比例将原材料精准称量。
**3. 筛分**采用筛网对配料进行筛分,主要是去除配料中过大的颗粒。
**4. 磨料**将筛好的配料放入磨缸中进行磨料。
这一步作用是将原材料中不容易破碎的颗粒粉碎,以便后续的加工。
**5. 研磨**将磨好的颗粒放入研磨机加工,使原材料变为细腻的粉末。
**6. 再次筛分**将加工好的釉料用筛网重复筛分,保证釉料中不会出现粗糙颗粒。
**7. 调配**将釉料中的各种原材料按照配方逐一加入和混合,制成适合特定作品的釉料。
5 结论陶艺釉料的制作是陶艺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作成功的釉料可以提高陶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步骤对釉料原材料的选择、配方和操作流程的精心安排,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釉料,使陶艺作品更加出色。
陶瓷工艺中的釉料制备及应用
陶瓷工艺中的釉料制备及应用一、何克服陶瓷制品釉面无光的缺陷:1、产生原因:①釉料这熔剂少,熔点高,烧成温度不够。
②施釉太薄,或施釉时釉料未经搅拌均匀。
③已施釉的坯体接近于多孔性的吸水性强的坯体和器物时,很轻易使有釉的坯体釉面受到影响。
④燃料中硫磺过多,烧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灰份与釉料化合而生成硫化物,从而提高了釉熔点,促使釉面产生无光。
2、克服措施:①适当增加釉的浓度或多上几次釉。
②适当增加釉料中的熔剂,降低耐火度,或适当提高烧成温度。
③已施釉的坯体要避免接近无釉或某此吸水性强的器物,无釉坯和釉坯不能在同一匣钵内烧成。
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与碎纹釉:各种釉料对于光线吸收不同,而区别为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及碎纹釉品种。
上述釉料均呈色丰富,釉色种类很多,仅就瓷砖釉料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转向半无光、无光釉系列。
无光釉用成色元素不多,但釉色很丰富,已经形成高岭质无光釉、碱性无光釉、二氧化硅质无光釉种类。
其中,又以钡无光釉、锌无光釉、镁无光釉为其主要代表。
此外还有结晶型无光釉、锂辉石析晶型无光釉、难溶性无光釉等类型。
碎纹釉是釉面生成网状龟裂纹,适宜于瓷砖装饰,最早起源于我国的碎瓷产品。
后来西方国家将其用于瓷砖装饰,收到格外美的效果。
由于坯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发生龟裂现象,碎纹釉的配制方法有五种:如采用两种具有不同收缩率的釉,将有高收缩率的釉料施于普通釉上,烧成后上层釉龟裂可以透见下层釉;增加釉的可溶性使釉的收缩增加,如增加长石与硼酸的量;增加釉的收缩率,减少坯的收缩率;使产品急冷工艺也可生成碎纹釉;有的釉在经年放置后也能形成碎纹釉。
如法国采用在普通釉料中增加二氧化硅,矾土或碱类的方法,制成碎纹釉品种。
有的采用多次烧成方法以形成不同的碎纹与颜色效果。
陶瓷的釉面光泽度与配方间关系:瓷器的光泽度与釉层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和折射率有关,它取决于光线在釉面产生镜面反射的程度,是成瓷产品的重要表观质量指标之一,假如釉层表面光滑,反射效应强烈,则光泽度就好。
温润细腻柔光砖釉的调配
温润细腻柔光砖釉的调配
瓷砖釉料的调配是制作瓷砖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了瓷砖的质感和美观程度。
温润细腻柔光砖釉的调配需要严格按照配方进行,下面将详细介绍温润细腻柔光砖釉的调配方法。
一、原材料准备
1、硅酸镁:硅酸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它是制作瓷砖釉料的主要原料之一。
硅酸镁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釉料的硬度和光泽度。
2、氧化钛:氧化钛是一种白色颜料,它可以提高釉料的遮盖力和光泽度,使瓷砖更加细腻柔光。
3、长石粉:长石粉是一种重要的矿石粉末,它可以增加釉料的陶瓷感和透明度,使瓷砖更加通透。
4、钼酸铵:钼酸铵是一种添加剂,它可以提高釉料的流动性和附着力,使瓷砖更加平整和光滑。
5、添加剂:在瓷砖釉料的调配中,还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剂,如稀土氧化物、助熔剂等,以提高釉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以上原材料可以根据具体的配方和要求进行调配,确保瓷砖釉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
二、研磨和混合
1、将硅酸镁、氧化钛和长石粉按照配方比例精确称量,并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研磨的时间和速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原材料能够充分混合和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三、烧制和成型
1、将混合好的釉料放入瓷砖的模具中,经过成型和烧制过程,最终形成温润细腻柔光的瓷砖产品。
在烧制的过程中,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瓷砖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和表面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温润细腻柔光砖釉的调配就可以完成。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确保瓷砖釉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工艺陶瓷釉料原料
工艺陶瓷釉料原料(原创实用版)目录一、陶瓷釉料的背景介绍二、陶瓷釉料的常用配制原料及其性能和功用三、陶瓷釉料的分类及应用四、陶瓷釉料技术的特点五、陶瓷釉料的应用案例正文一、陶瓷釉料的背景介绍陶瓷釉料是一种用于陶瓷制品表面的装饰和保护材料,它具有美观、耐磨、耐腐蚀等性能。
在陶瓷制品生产中,釉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因此,了解陶瓷釉料的原料及其性能和功用对于陶瓷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陶瓷釉料的常用配制原料及其性能和功用陶瓷釉料的常用原料包括长石、石英、硼砂、铅丹等。
其中,长石是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熔融性能和较高的硬度,可以提高釉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石英则可以提高釉料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硼砂可以促进釉料的熔融和流动性,提高釉层的均匀性和光滑度。
铅丹则可以提高釉料的光泽度和耐腐蚀性。
三、陶瓷釉料的分类及应用根据釉料的熔融特性和用途,陶瓷釉料可以分为生料釉、熔块釉、一次烧成釉和二次烧成釉等。
生料釉是指在高温下熔融后可以直接涂抹在陶瓷坯体上的釉料,适用于生产低温陶瓷制品。
熔块釉是指在高温下熔融后凝固成块的釉料,适用于生产中温陶瓷制品。
一次烧成釉是指在高温下一次性烧成的釉料,适用于生产高温陶瓷制品。
二次烧成釉是指在高温下烧成后,再经过一次低温烧成的釉料,适用于生产高级陶瓷制品。
四、陶瓷釉料技术的特点陶瓷釉料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的色彩和图案:通过选用不同的原料和配比,可以生产出各种颜色和图案的釉料,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采用适当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可以提高釉料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使陶瓷制品能够在各种环境中长期使用。
3.高温烧成:陶瓷釉料需要在高温下烧成,这要求釉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火性。
4.复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陶瓷釉料的生产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用途和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原料和配比,并经过多道工艺流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釉料。
五、陶瓷釉料的应用案例陶瓷釉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领域。
陶瓷釉料配方入门基础
陶瓷釉料配方入门基础
陶瓷釉料配方是指根据所需效果,将不同的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釉料的过程。
1. 选择主要材料:根据所需效果选择主要材料,主要有石英、长石、白云石、玻璃粉等。
2. 选择助剂:根据所需效果选择助剂,助剂主要有黏土、矾石、硼砂等。
3. 确定配料比例:根据所需釉料的特性,确定各种材料的配料比例,一般通过试验来确定最佳比例。
4. 混合材料:将各种材料按照确定的配料比例进行混合,可以使用搅拌机或者手工搅拌,直至均匀。
5. 筛选:将混合好的釉料放入筛网中,通过筛网将颗粒较大的杂质过滤掉。
6. 研磨:使用研磨机将筛选过的釉料进行细磨,直至达到所需的细腻程度。
7. 加工成釉料:将研磨好的釉料进行干燥,可以通过气流干燥或自然晾干等方式。
8. 试验和调整:将制作好的釉料进行试验,观察其颜色、透明度、附着力等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满意的效
果。
以上是陶瓷釉料配方的基本步骤,通过不同材料和配比的选择,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效果的釉料。
但由于配方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经验要求,初学者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操作。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是指将原始材料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加工,制成用于陶瓷生产的壁厚均匀、强度合适、吸水率适中的坯体和用于装饰、保护的釉料。
首先,制备陶瓷坯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如粘土、砂、长石等,根据所需的工艺特点和成品要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坯料。
接着,采用压力成型或流动成型等工艺,将坯料制成坯体并进行初次烧结,形成较为坚硬的基础体。
然后,制备陶瓷釉料所需原料数量相对较少,常采用分别称量的方式混合原料,然后加水制成釉浆,并进行过筛、研磨等处理,以确保釉料的细度和均匀性。
最后,将制备好的陶瓷坯体放入釉浆中浸泡,晾晒后进行烧结,使釉料与坯体融合成为整体,表面呈现出具有装饰性和保护性的漂亮釉彩。
陶瓷坯釉料的制备需要多次摸索和实践,才能使用科学的技术加工原料,制成优质的釉料和坯体,生产出质量稳定、外观亮丽的陶瓷产品。
陶瓷釉料的配方有哪些
陶瓷釉料的配方有哪些
现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生料釉
釉用的全部原料都不经过预选熔制,直接加水调制而成浆。
2、熔块釉
釉料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并用水淬成小块(熔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
3、盐釉
此釉不须事先制备,而是在产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内投入食盐,盐的挥发物使坯体表面形成薄层玻璃物质。
4、土釉
此釉是天然有色粘土经淘洗后直接作为釉料使用。
5、长石釉
此釉主要由石英、长石、石灰、和粘土配成,它的特点是硬度大,光泽较强,透明,有柔和感,烧成范围宽。
6、石灰釉
此釉主要由氧化钙作熔剂,且氧化钙的分子数应占半数以上,石灰釉弹性好,光泽强,也可以烧成无光釉和乳浊釉,其缺点是烧成范围较狭,制品易烟薰。
7、铅釉
此釉部分引用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常和硼的氧化物一起使用,强烈地降低釉的熔融温度,铅及铅硼釉的最大优点是光泽度强,弹性好,能适用于多种坯体,并能加强色釉的呈色,但考虑到铅毒的危害,目前应尽量少用。
以上是由金投收藏网搜集整理的“陶瓷釉料的配方有哪些?”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金投收藏网。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范文陶瓷釉料调配方法与步骤
范文陶瓷釉料调配方法与步骤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釉料的调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适的釉料可以使得陶瓷制品具备更好的质感和美观度。
本文将介绍范文陶瓷的釉料调配方法和步骤,以帮助陶瓷制作爱好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一、准备工作釉料调配前需要准备一些基本材料,包括粉料、稀释剂、着色剂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称量工具、搅拌器等器材,以确保调配的准确性和效果。
二、计算配方在调配釉料之前,我们需要根据需要制作的陶瓷器物的种类和要求,计算出适合的配方。
釉料的配方一般由清熔配方和着色剂配方组成。
清熔配方是基础配方,它决定了釉料的基本特性,而着色剂配方则决定了釉料的颜色和效果。
三、称量粉料根据配方中的比例,将所需的粉料按照重量称量出来。
注意在称量过程中要使用准确的称量工具,并精确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四、稀释与过筛将称量好的粉料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用搅拌器将其搅拌均匀。
搅拌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稀释剂的用量和添加的时间,以控制釉料的流动性和粘度。
同时,还需要将稀释后的釉料过筛,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颗粒和杂质。
五、添加着色剂根据配方中的比例,将所需的着色剂加入到稀释好的釉料中。
注意在添加着色剂时要逐渐加入,并反复搅拌均匀,以确保颜色的均匀分布。
六、调整粘度和浓度调配好的釉料需要经过适当的调整,以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根据需要适量调整釉料的粘度和浓度,以便更好地涂刷和运用在陶瓷制品上。
七、测试与修正调配好的釉料需要进行测试和修正,以确认其质量和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可以在陶瓷坯体上进行釉料测试,观察其颜色、亮度和流动性等方面的表现。
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以通过调整配方或进行再次调配来修正。
八、存放与使用调配好的釉料应储存在密封容器中,防止其受到空气中的湿气和污染。
使用时,需要搅拌均匀,并进行适当稀释后方可使用。
同时,也需要注意安全使用釉料,避免对身体造成危害。
这就是范文陶瓷釉料调配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准确的计算和调配,以及适当的测试和修正,可以得到质量稳定、颜色华丽的釉料,使陶瓷制品呈现出更好的品质和艺术效果。
陶瓷釉料的配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陶瓷釉料的基本配方原理及制作方法;2. 了解不同釉料配方对陶瓷制品性能的影响;3. 提高陶瓷釉料配方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陶瓷釉料是一种玻璃态物质,由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熔融、冷却后形成。
釉料的主要作用是改善陶瓷制品的表面性能,如光泽、颜色、硬度、耐酸碱性能等。
本实验通过调整釉料原料的配比,探究不同配方对陶瓷制品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长石、石英、高岭土、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镁、碳酸钡、硫酸钡、碳酸锶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球磨机、高温炉、陶瓷制品、釉料烧成设备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釉料浆体: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各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成均匀的浆体;2. 釉料熔融:将浆体放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使釉料颗粒细化,提高熔融性能;3. 釉料熔融:将球磨后的釉料浆体倒入模具中,进行熔融处理,使釉料熔化成玻璃态;4. 釉料冷却:将熔融后的釉料倒入陶瓷制品表面,进行冷却处理,使釉料固化;5. 性能测试:对烧成后的陶瓷制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光泽、颜色、硬度、耐酸碱性能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釉料配方对光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铝含量较高的釉料具有较好的光泽,而氧化钙含量较高的釉料光泽较差。
这是由于氧化铝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能够增强釉料的光泽度。
2. 釉料配方对颜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锌、氧化铁等颜料能够使釉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其中,氧化锌具有较高的着色力,能够使釉料呈现出白色;氧化铁具有较高的着色力,能够使釉料呈现出红色。
3. 釉料配方对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铝、氧化镁等原料能够提高釉料的硬度。
其中,氧化铝具有较高的硬度,能够使釉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4. 釉料配方对耐酸碱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钙、氧化镁等原料能够提高釉料的耐酸碱性能。
其中,氧化钙具有较高的耐酸碱性能,能够使釉料在酸碱环境下保持稳定。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调整釉料原料的配比,可以实现对陶瓷制品性能的调控;2. 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铁等原料对釉料的光泽、颜色、硬度等性能有显著影响;3. 氧化钙、氧化镁等原料对釉料的耐酸碱性能有显著影响。
釉料的性质及制备工艺分析
釉料的性质及制备工艺分析釉料是一种覆盖在陶瓷表面的物质,用于增强陶瓷的装饰效果、提高陶瓷的密度和耐磨性等。
釉料的性质和制备工艺直接影响陶瓷制品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下面将对釉料的性质及制备工艺进行分析。
一、釉料的性质:1.物理性质:釉料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硬度、熔融温度等。
一般釉料的颜色取决于釉料中的金属氧化物,如铁氧化物可以使釉料呈现棕色或黑色,钴氧化物可以使釉料呈现蓝色。
光泽度和透明度可以通过控制釉料中的熔融温度和成分实现。
硬度则直接影响釉料的耐磨性,硬度越高则越不容易磨损。
2.化学性质:釉料的化学性质对陶瓷制品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釉料中的主要成分是氟化物、硅酸盐、硼酸盐等。
氟化物可以提高釉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在制备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
3.烧结性:釉料的烧结性是指釉料在高温下熔融、涂覆在陶瓷制品上并形成致密均匀的釉面层的能力。
烧结性的好坏直接影响釉面的质地和外观效果。
釉料的烧结性一般通过控制熔融温度、釉料中的熔融剂和助熔剂的含量等方面来实现。
二、釉料的制备工艺:1.釉料配方的确定:釉料的成分配比是制备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根据所需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原料,如石英、长石、黏土等。
一般情况下,制备釉料需要考虑原料的破碎度、粒度、颗粒分布等因素。
2.原料的研磨:将釉料的原料进行研磨,可以使原料颗粒更加均匀、细腻,并增加原料与其他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磨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的磨料和润滑剂,以提高研磨效果。
3.釉料的混合与过筛:将研磨好的原料进行混合,保持釉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然后进行过筛,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4.釉料的熔炼和熔融:将混合好的釉料投入窑炉进行熔炼,使其达到一定的熔融程度。
在熔融过程中,可以添加助熔剂来提高釉料的熔融性。
5.冷却和粉碎:将熔融好的釉料进行冷却,使其形成坚固的块状。
然后将块状釉料进行粉碎,得到所需的细碎釉料。
仿古釉料配方
仿古釉料配方古代的釉料配方是一门艺术和工艺的结合,它们在陶瓷制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材料来制作釉料,以增强瓷器的美观和耐用度。
1. 釉料配方的基本组成古代釉料的基本组成是石英、长石和粘土。
石英是一种主要由二氧化硅(SiO2)组成的矿物质,它的存在可以增强釉料的耐高温性能。
长石主要包含钠、钾和铝,并且具有良好的熔化性,可以起到增亮釉面和增加釉料黏度的作用。
粘土则是釉料的结合剂,可以增加其粘附性和稳定性。
2. 釉料配方的颜色调配古代人们通过调配不同的矿石和颜料来创建不同的釉料颜色。
例如,铜矿石添加到釉料中可以产生蓝色和绿色的效果,而铁矿石可以产生红色和棕色的效果。
这些颜料需要研磨和混合,然后与基本的釉料配方进行混合,以获得所需的颜色。
3. 釉料配方的粘度和稳定性控制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材料来控制釉料的粘度和稳定性。
其中一种常用的材料是石灰,它可以增加釉料的流动性和黏度。
另外,一些古代技术还使用了鸡蛋、骨胶和芦荟等天然粘合剂来增强釉料的附着力和稳定性。
4. 釉料配方的添加剂古代人们还使用了一些添加剂来增强釉料的性能。
例如,硼酸可以增加釉料的抛光度和耐久性,碱金属酸盐可以增加釉料的透明度和发光性。
此外,一些矿物质和实验性的添加剂,如金属粉末和玻璃粉末,也被用于改善釉料的外观和特性。
5. 釉料配方的烧制温度控制古代釉料的烧制温度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的釉料配方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烧制。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釉料过度熔化或出现颜色失真,而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釉料不完全熔化或出现开裂等问题。
因此,烧制温度的控制对于获得理想的釉面效果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古代釉料配方是一门复杂且精细的艺术,涉及到多种材料和技术的结合。
通过调配不同的材料和颜料,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和控制烧制温度,古代人们成功地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釉面,使陶瓷艺术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痕迹。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摘要:一、陶瓷釉料配方的概述二、陶瓷釉料配方的分类1.低温釉料配方2.中温釉料配方3.高温釉料配方三、陶瓷釉料配方的应用领域1.日常生活用品2.工艺品3.建筑装饰材料四、陶瓷釉料配方的制备方法1.熔块釉料制备方法2.盐釉料制备方法3.土釉料制备方法4.长石釉料制备方法五、陶瓷釉料配方的环保问题六、未来陶瓷釉料配方的研发趋势正文:陶瓷釉料配方是指用于陶瓷制品表面装饰和保护的一组化学物质的组合。
根据烧成温度的不同,陶瓷釉料配方可以分为低温釉料配方、中温釉料配方和高温釉料配方等。
在实际应用中,陶瓷釉料配方可以用于制作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以及建筑装饰材料等。
低温釉料配方主要用于制作陶器,烧成温度一般在720-1000摄氏度之间。
常见的低温釉料包括铅釉、硼釉、硅酸盐釉等。
中温釉料配方主要用于制作精陶,烧成温度一般在980-1120摄氏度之间。
常见的中温釉料包括长石釉、石英釉、石灰釉等。
高温釉料配方主要用于制作瓷器,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1450摄氏度之间。
常见的高温釉料包括瓷石釉、高岭土釉、硼硅酸盐釉等。
陶瓷釉料配方的制备方法有熔块釉料制备方法、盐釉料制备方法、土釉料制备方法和长石釉料制备方法等。
其中,熔块釉料制备方法是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再用水淬成小块,最后与其它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
盐釉料制备方法是在制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内投入食盐,盐的挥发物使坯体表面形成薄层玻璃物质。
土釉料制备方法是直接使用天然有色粘土作为釉料。
长石釉料制备方法是将石英、长石、石灰、和粘土混合熔炼,得到块状釉料,再经过湿法球磨得到釉浆。
在陶瓷釉料配方的应用过程中,环保问题不容忽视。
一些釉料中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未来陶瓷釉料配方的研发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寻求无铅、无镉等环保型釉料配方。
陶瓷透明釉釉料配方
陶瓷透明釉釉料配方
陶瓷透明釉是一种常见的釉料,它可以让陶瓷制品表面呈现出透明,光滑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制作陶瓷制品时,釉料的配方很关键,下面将介绍一种透明釉的配方。
1. 石英粉 25%
2. 硼砂 23%
3. 海岸土 20%
4. 长石粉 17%
5. 云母粉 15%
以上配方中,石英粉、硼砂、海岸土、长石粉和云母粉都是常见的陶瓷釉料原料。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原料在透明釉中的作用:石英粉:石英粉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无机物,它可以增加釉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还可以让釉面更加光滑。
硼砂:硼砂是一种含硼的无机物,它可以增加釉料的流动性,使釉面更加均匀。
硼砂还可以增加釉料的耐热性和耐水性。
海岸土:海岸土是一种含铁的黄色土壤,它可以增加釉料的粘性,使釉料能够更好地附着在陶瓷制品表面,同时还可以增加釉面的透明度。
长石粉:长石粉是一种富含钾、钠的矿物质,它可以增加釉料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使釉面更加明亮。
云母粉:云母粉是一种含铝的矿物质,它可以增加釉料的韧性和粘度,同时还可以增加釉面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综合以上原料的作用,可以得出这种透明釉配方的特点:流动性好、透明度高、光泽度好、硬度和耐磨性强。
在制作陶瓷制品时,可以根据需要微调各个原料的配比,以得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透明釉。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最新版】目录一、陶瓷釉料的概念与分类二、陶瓷釉料的主要原料及作用三、陶瓷釉料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四、陶瓷釉料的应用与效果五、陶瓷釉料的发展趋势正文一、陶瓷釉料的概念与分类陶瓷釉料是指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一层特殊材料,通常由多种无机矿物和化学物质组成。
釉料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陶瓷制品的色泽、亮度、质感和保护陶瓷制品的表面。
根据烧成温度、成分和效果的不同,陶瓷釉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色釉、艺术釉等。
二、陶瓷釉料的主要原料及作用陶瓷釉料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长石、石灰、粘土、硼砂、萤石、碳酸锂、氧化铁、氧化铬、氧化锌、氧化锰等。
这些原料在釉料中的作用如下:1.石英:提高釉料的硬度和光泽度。
2.长石:增加釉料的透明度和硬度。
3.石灰:调节釉料的 pH 值,促进釉料成熟。
4.粘土:提高釉料的黏度和塑性。
5.硼砂:增加釉料的硬度和光泽度,促进釉料熔融。
6.萤石:提高釉料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7.碳酸锂:调节釉料的熔点和硬度。
8.氧化铁:呈红色,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9.氧化铬:呈绿色,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10.氧化锌:呈白色,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11.氧化锰:呈黑色,用于调整釉料的颜色。
三、陶瓷釉料的配方及制备方法陶瓷釉料的配方需要根据不同的釉料类型、性能要求和应用场合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陶瓷釉料配方及制备方法:原料:金矿尾砂、石英、方解石、硼砂、萤石、碳酸锂、氧化铁、氧化铬、氧化锌、氧化锰。
配方:金矿尾砂 30%,石英 30%,方解石 20%,硼砂 5%,萤石 5%,碳酸锂 3%,氧化铁 2%,氧化铬 2%,氧化锌 2%,氧化锰 2%。
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过 60~80 目筛,然后在 1200~1400℃下熔炼 2~4 小时,水淬后得到块状釉料。
将块状釉料经湿法球磨后,过筛除杂得到釉浆。
将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烧制后冷却,得到陶瓷釉料。
四、陶瓷釉料的应用与效果陶瓷釉料广泛应用于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等领域。
陶瓷烧制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技巧
陶瓷烧制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技巧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而釉料则是使陶瓷作品更加光彩夺目的关键。
釉料的配方和应用技巧对于陶瓷的质量和外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陶瓷烧制中的釉料配方与应用技巧,希望能为陶艺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灵感。
一、釉料配方的基本原则在制作釉料时,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釉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
硅酸盐是釉料的基础,而金属氧化物则决定了釉料的颜色和特性。
其次,釉料的成分比例决定了釉面的光泽度和质地。
不同的釉料配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作品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配方。
二、常见的釉料配方1. 透明釉透明釉是最常见的釉料之一,它能够使陶瓷作品呈现出光滑、透明的外观。
透明釉的配方通常包括硅酸盐、碱金属氧化物和玻璃形成剂。
其中,硅酸盐提供了釉料的基础,碱金属氧化物提供了釉料的流动性,而玻璃形成剂则有助于釉料的熔融和固化。
2. 颜色釉除了透明釉,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的釉料可以使用。
颜色釉的配方中通常包含金属氧化物,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
例如,氧化铁可以使釉料呈现出红色或棕色,氧化铜可以使釉料呈现出绿色,而氧化铬可以使釉料呈现出蓝绿色。
三、釉料应用技巧1. 釉料的施加方式在施加釉料时,可以使用刷涂、喷涂或浸涂等不同的方式。
刷涂是最常见的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刷子来实现不同的效果。
喷涂可以使釉料均匀地覆盖整个陶瓷作品,但需要使用专业的喷涂设备。
浸涂是将整个作品浸入釉料中,可以使釉料均匀地渗透到作品的表面。
2. 釉料的厚度控制釉料的厚度对于作品的外观和质感有很大的影响。
过厚的釉料可能会导致釉面起泡或流动不均匀,而过薄的釉料则可能会导致釉面不光滑。
因此,在施加釉料时需要控制好厚度,可以通过多次涂刷或调整釉料的浓度来实现。
3. 釉料与胎体的匹配釉料与胎体的匹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同的胎体对釉料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胎体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釉料。
一般来说,胎体吸水性较强的作品适合使用吸水性较高的釉料,而胎体吸水性较弱的作品则适合使用吸水性较低的釉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组成釉药的三组氧化物,各因其属性的不同在釉中的性质和功用亦有所不同。
故在配制釉方的同时,对于原料的名称,以及其在釉内的性质、功用,都得要有透彻的明了,以便于灵活运用。
兹将原料在釉内的性质功用详述于后:■长石(Feldsper)长石是花冈岩成份之一,也是最普通和分布最广的矿物。
其种类有四种如下:(1)正长石(钾长石) K2O. Al2O3.6SiO2(2)曹长石(钠长石) Na2O. Al2O3.6SiO2(3)灰长石(钙长石) CaO. Al2O3.2SiO2(4)叶长石(灰幼辉石) Li2O. Al2O3.4SiO2性质:呈碱性反应,不易酸蚀,熔点则因其种类不同而异。
用途:(1)高温具助熔性。
(2)使坏体易透明。
瓷料中长石含量过多,同样之温度,烧成易变形。
如含量过少,瓷体中因缺乏玻璃质,瓷体无透明性,适当之加入,经均匀之处理,其所烧成之瓷体,可构成半透明性。
在釉料中长石为高温釉中主要的助熔剂,因为长石含有不溶解于水的钾、钠,它可视为天然熔块。
钾、钠长石太多的釉容易开裂,因含有钠和钾膨胀系数高的物质。
我国古代的瓷器,如龙泉窑及哥窑,就是含长石特别多的釉,高温裂纹釉含长石约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矽石(SiO2)、石英、硅酸(quartz)来源:石英为火成岩矿物之一,生于伟晶花冈岩之矿脉内。
性质:熔点1710℃,在高温下易与他物化合为矽酸盐,酸碱不易腐蚀。
用途:在坏体中(1)在瓷料中对瓷质之白地有助益。
(2)减低烧成瓷体之收缩率。
(3)增强瓷体成熟点之站立性。
在瓷料中加入过量石英时,则影响坏料之可塑性,成坏困难,生坏机械弱,其烧成之瓷器气孔率高,无釉处有渗透性。
如用量过少时,其所烧成之瓷体收缩率较大,且烧成之较薄坏体易变形。
■氧化钠Na2O,碳酸钠(Na2CO3),苏打氧化钠为强烈的助熔剂,且从低温至高温釉里都可使用。
苏打有助于色彩的光泽和浓厚,如:土耳其蓝、埃及蓝。
但钠的热膨胀系数大,故含高氧化钠的釉在陶坏上易开裂。
且釉面较软,易损坏、剥落,轻微溶解于酸,有风化和变质的倾向。
苏打亦为水溶性物质,故应先制成熔块,或者须从钠长石中得到氧化钠。
■氧化钾(K2O),碳酸钾(K2CO3),珍珠灰氧化钾在釉内的作用与钠极相似,实际上这两种氧化物的符号,通常用"KNaO",它的意思就是钠和钾在任何比例之下混合。
钠和钾具有同样的好处与缺点,它和苏打一样,可使颜色灿烂,在色彩上有些不同而已。
例如锰在苏打釉内产生带红的紫色,在钾釉上呈蓝紫色。
钾比钠的膨胀率低,但仍然很高,能引起开裂。
若需要大量的钾于釉内,因供给氧化钾之原料碳酸钾易溶于水,因此很少直接用于釉内,应先制成熔块再使用。
微量的氧化钾可由钾长石得到。
■氧化钙CaO,碳酸钙(CaCO3),石灰石氧化钙的熔点为2572℃,一般釉内都使用氧化钙,主要的氧化钙可由碳酸钙得到,它是由石灰石、白垩、大理石或方解石矿研磨而成的,特别纯净的钙白是由沈淀制成。
因为碳酸钙价廉,且所提供的氧化钙为高温釉内主要的助熔剂,对釉只有良性的影响,可算是釉内最具价值的原料。
在低温釉中氧化钙必须与铅、锌、钠等其他助熔剂一道使用,才能使釉熔化。
钙在釉内可提供釉的硬度和耐久性。
但若加得太多会有耐火及无光的现象。
■氧化铅(PbO),铅白(2PbCO3.Pb(OH)2),铅丹(Pb3O4)氧化铅的分子量是223,熔点为888℃,世界各地大多数釉都是以氧化铅当作主要的助熔剂,它是低中温最有用的助熔剂,其优点为熔点低,对颜色有助于发色效果,亦能增加光泽和亮度。
膨胀率低,对大多数坏胎易适合而无开裂倾向。
其缺点为只能氧化烧,若还原烧会变黑和起泡。
氧化铅的助熔范围常在六号锥(1200℃)以下,超过1200℃时就会变为有挥发性。
另一个严重问题为这种原料有毒,应减少由伤口及嘴、鼻进入人体内。
若温度低或配置不当会熔出轻微的酸性,可能会从食器中进入身体,可采用含矽酸铅烧至1100℃以上的熔块釉,减少施釉及烧制过程的危害。
釉内的氧化铅可由铅白和铅丹中取得,前者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它的优点是成份纯净、分子细小、熔点低。
后者则为红色氧化铅,因含有额外的氧,有助于釉内的氧化,同时避免还原为金属铅。
另外氧化铅(PbO)可称为密陀僧或黄丹,因含氧量低较易还原,又原料分子较粗,亦是为其缺点。
■氧化镁(MgO),碳酸镁(MgCO3)氧化镁在釉内主要的作用为高温的助熔剂。
它太耐火,故无法用于低温釉内,除非想做成不透明或无光。
在高温釉内氧化镁会有光滑或奶油状的釉面。
含镁的高温釉,通常是不透明光滑或紧密,在触觉上给人快感。
但过多的氧化镁会引起釉面干燥有皱纹和针孔。
并因其热膨胀率小,故多量亦会引起缩釉。
若将钴加入含氧化镁的釉内会偏粉红的蓝色。
若含有高量的氧化镁会在蓝色上有粉红色的斑点。
釉内的氧化镁可由碳酸镁、白云石或滑石中取得。
前者是由菱苦土矿制成。
软蓬蓬的质地非常的轻,避免由口、鼻进入人体。
■氧化锌(ZnO)氧化锌在中温和高温中是非常有用的助熔剂,少量可能产生强烈的助熔作用,若大量使用易造成结晶,甚而会产生无光和干枯。
在1080℃ (Cone 01)火度以下则无助熔效能,由铅、长石、或硼酸组成的釉,以氧化锌来当助熔剂,可减少许多釉药的缺点。
然而全用锌来做助熔剂,则釉会起皱纹、麻点或针孔。
锌与铜会产生土耳其蓝的颜色,若与铬会生成棕色,而不是绿色。
锌与钛一起使用易促进釉内的结晶。
氧化锌调成之布里斯脱釉,釉的熔融温宽大。
■氧化钡(BaO),碳酸钡(BaCO3)氧化钡在釉内与氧化钙相似,但钡为低温釉中的耐火物,在高温釉中为助熔剂,但用量需较氧化钙少,否则亦会造成耐火或无光的釉面,故钡通常也拿来制造缎面的无光。
但若有大量的硼砂在釉内,加入氧化钡则不会产生无光釉。
釉内的氧化钡是由碳酸钡原料而来,在釉内是做为助熔剂,或者是帮助无光结构之形成。
碳酸钡之生料有毒,故在施釉过程应避免由伤口或口鼻进入人体内。
■氧化锡SnO2氧化锡早就是各种不透明釉的失透剂,在釉中的用量约有2~8 %即可产生不透明。
氧化锡可给予釉较高的光泽和流动性,即使是少到1~2 %,对光泽也有显著的改善。
氧化锡是珐琅、陶瓷釉白色主要发色剂的成份之一。
粉红色和紫红色就是用氧化锡、铬酸盐和石灰等所制成的。
氧化锡和氧化钒可制成黄色色料。
氧化锡又可安定铜红的胶体粒子,使铜红不致于发挥。
■氧化硼B2O3,硼砂Na2.2B2O3.10H2O氧化硼是熔点非常低之物,比铅或钠的助熔力还要强。
可做为釉内主要助熔剂,或次要助熔剂,能从最低温至最高温,它形成硼酸盐,可减低釉的膨胀,因而可改进釉裂。
氧化硼的来源是由硼砂而来的,硼砂用于釉内可供给做钠和硼的原料来源。
可惜是水溶性的,需先制成熔块方可使用,少量的硼砂对于降低釉的熔点有很大的效用。
■氧化锶SrO,碳酸锶SrCO3锶在釉内功用与钙非常相似,然而锶贵又比钙无多大好处,故用途少。
碳酸锶是提供釉内氧化锶的主要来源,但价昂故很少用。
■氧化锂Li2O,碳酸锂Li2CO3,叶长石Li2O. Al2O3.4SiO2氧化锂是强有力的助熔剂,它在釉内的作用和钠有些相似,加少许锂对釉的流动性和光泽有改良作用,且其热膨胀远较钠、钾为低,不会引起釉药的开片,并可增长烧火范围。
碳酸锂是提供氧化锂的来源,但价钱昂贵,具微溶性,可以不制成熔块即使用。
■氧化锑Sb2O3氧化锑可用做失透剂,在这方面不一定比锡或锆优越,锑与铅可混合成锑黄。
■滑石3MgCO3.4SiO2. H2O滑石在釉中是一种助熔剂,可提供氧化镁和矽酸做为釉药,亦可用做陶土坏胎的助熔剂,并可使坏土具较好的耐热震性,.滑石是需要氧化镁的釉中最便宜的来源。
■硼酸钙(硬硼酸钙石) 2CaO. 3B2O3.5H2O硼酸钙是含有硼和钙的天然矿物质,是唯一不溶解的氧化硼的来源,它的组成会有一些不一致,不适宜大规模陶瓷工厂。
硼酸钙当做主要助熔剂于釉中时,会产生碎纹和杂色的动人质地。
可单独用于极低温度的助熔剂,.对釉的光泽和增长火度范围有好效果。
■白云石CaCO3. MgCO3白云石是天然矿物,含1:1 mole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可同时提供氧化钙和氧化镁做为釉内的助熔剂,亦可加入土内制成白云土。
■骨灰Ca3(PO4)2磷酸钙有天然的称为磷石灰,但含有少量的氟和氯或锻烧骨头,再以研磨而成的骨灰。
骨灰在釉内是做为乳着剂和钙的来源,在低温可引起不透明和乳白光,如用量太多或温度太高则易引起泡沫,骨灰亦可加入陶石或高岭土中调配成骨瓷。
磷酸对红色的发色有助益,故制红色釉多采骨灰,如辰砂釉即是。
■萤石(氟石) CaF2不溶于水,在陶瓷釉中可提供钙的来源,亦容易使釉有麻点和针孔。
■冰晶石Na3AlF6冰晶石又称为氟铝酸钠。
因熔点低,为釉中强力的助熔剂,它是钠在天然状况下可用的原料,但是氟会在釉熔化时引起过份的沸腾,故易使釉有麻点和针孔。
■矾土Al2O3矾土又称氧化铝,极为耐火,其本身要在2040℃左右才能熔化。
矾土可使釉的黏性增加,不易由垂直面流下,这种特性是釉内不可缺少的。
矾土另外的作用是防止釉在冷却时结晶,矾土于熔融的玻璃作用,是阻止其他原料聚集成为结晶状,若欲制成结晶釉应减少Al2O3的用量,矾土同时也使釉具有耐用和抗张强度。
因为矾土的熔点高,若使用太多,超过了一定的比例和烧成温度的不够,对任何釉都有不透明和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