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现代化指标的科技创新需求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基于农业现代化指标的科技创新需求分析

陈 健 成 伟 (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委员会 226006)

为贯彻落实中央“江苏要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示精神,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202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制定了一套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其中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来考量。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结合南通实际,市委、市政府确定了2018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据2012年江苏省农业委员会通报的全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南通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评估得分为75.4,在全省排名第5,农业基本现代化总体实施进程位于苏中、苏北前列。

1 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的实现程度

南通市的农业基本现代化与省定的农业现代化实现指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差距。2011年南通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46.47亿元,与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值339亿元差距2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完成省定粮食单产444 kg/667 m2的目标,单产需再增长8%以上,难度较大。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为12.65%,指标实现程度仅为59.7%。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为24.86%,实现程度仅为41.4%。农民人均纯收入11 730元/年,要达到23 000元/年的基本现代化指标,年均增长率要达到11%,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2)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差距。2011年,全市持农业专业证书的劳动力占比仅为10.84%,与35%的基本现代化指标差距较大。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为72.8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1.4%,要实现70%的基本现代化指标难度较大。(3)农业产业化水平差距。2011年,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3项基本现代化指标实现程度分别为83%、78.4%和86.1%,距完全实现还有一定差距。农产品资源利用率与加工附加值不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1.3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基本现代化指标2.5的差距较大。(4)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差距。全市农业仍以传统手工分散操作为主,粮油种植大户基础装备差,农产品后加工设施缺乏。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75%,与85%的基本现代化指标还有10%的差距。高标准农田占比较低,仅为41.88%,指标实现程度为70%;尚有中低产田13.33余hm2,占耕地面积约30%。农产品产地市场较少,市场信息服务功能缺乏。2 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的科技需求

围绕南通市2018年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为逐步缩小与省定农业现代化指标间的差距,最终全面实现南通市农业现代化的各项指标,有赖于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的科技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科技需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其科技需求主要表现为:研发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等优良品种及配套种养技术;研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生产能力的地力培养技术、立体高效种养模式和设施农业技术;开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2)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科技需求。南通市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工装备匮乏,加工工艺相对落后,绝大多数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形态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其科技需求主要表现为:研发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功能食品开发技术;研发提取农产品生化成分增值技术。(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技需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其科技需求主要表现为:优质、专用、抗病虫农业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化肥、农兽药、饲料、调节剂、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与控制技术;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检测、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及保质、保鲜、贮藏和减损技术。(4)维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安全的科技需求。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是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南通市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率、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需依靠科技进步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其科技需求主要表现为:资源节约(节地、节水、节能)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农业投入品减量控制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测技术;清洁生产集成技术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技术。(5)提供农业新型装备的科技需求。农业基本现代化对农业装备、设施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为农

———————

收稿日期:2012-12-05

摘 

要: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支撑及根本出路。在阐述南通市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实现程度的

基础上,分析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的科技创新需求,提出了全面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满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科技需求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科技需求;问题;对策

业生产提供先进、适用、多功能的农业机械。其科技需求主要表现为: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作物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装备;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设施栽培新机械、新型材料等。3 满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科技需求的对策与建议为缩小以上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科技成果推广,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基本现代化各项指标的早日实现。

3.1 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3.1.1 加强优质、高产、高效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重视动植物优异种质的挖掘和利用,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标记性辅助育种,推广转基因、单倍体、多倍体等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应用,全面提升传统育种技术水平,较快选育有突破性进展的农作物、果蔬、林木、花卉、畜禽等新品种,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3.1.2 加强现代高效农业种、养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优质、高产、高效等现代化农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创造适合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发挥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生产潜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设施化、高效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水平及其经济生态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3.1.3 加强农产品安全、贮藏与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精品产业、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中的技术瓶颈作为科技介入的突破口,加速农产品加工科技进步,推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和食品工业建设,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现代化,为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和加工增值效应提供技术支撑。

3.1.4 加强农业新型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加快农业装备和设施的现代化为目标,重点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高效、低耗、环保型新机具,支持稻麦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工厂化育苗技术与设备、温室小气候自动化调控机械设备、设施新型覆盖材料的引进、改良、研制和示范推广,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物资装备水平提供技术支撑。3.1.5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通过对农业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开发低污染的农业投入品,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动物内脏、加工副产物等农业废弃物,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多功能作用的发挥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提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3.2 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建设

3.2.1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农业现代化目标,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扶持壮大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元投资的开放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3.2.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建设。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生物农业、设施装备、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智能农业等领域新建、扩建一批省、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围绕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领域,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功能,新建一批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3.2.3 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相结合、信息流与技术流相结合、网络服务与专家服务相结合、日常服务与专题服务相结合、咨询服务与培训服务相结合的农技服务体系,开展农业良种服务、新型农技服务、农资连锁经营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和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各种类型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逐步引导各类服务组织走上全程综合性服务道路。

3.3 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和健全3.3.1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社会需求征题、产业部门命题、科研集成攻关、成果物化转化、市场用户评价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农业科技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公益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认定、市场化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3.3.2 加快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把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强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形成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研发团队与产业化团队。深化人事、奖励、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引导、市场化分配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行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实践股份、期权等新型分配办法。

3.3.3 积极推进学科调整和科研结构调整。根据合理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业特色专业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快产、学、研结合,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与高校合并或开展多形式的合作,把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与大学的人力资源、学科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3.4 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3.4.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的组织领导。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协调,科学制定规划,落实推进措施,强化责任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3.4.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的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

(下转第19页)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