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赏析 敬一
教你如何欣赏及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如何欣赏及评价书法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cf8d2cb93c1ec5da51e27073.png)
教你怎样赏识和评论书法作品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一次发了以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从头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成效。
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的,不恰之处还望不灵见教。
一、用笔书法作为独到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经过这类物化的手段达到创建境界、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利害,要点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足表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擅长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擅长用笔表现笔划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硬;而不擅长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简单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以为:“一点失所若佳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佳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
”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
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
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持续写。
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
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
写勾时,勾尖必定要锋利,尖利。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散布之发笔宽,构造之发笔紧。
”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抬起。
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向下。
宽”是指每个字在笔划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边的笔划留有充足的地点。
“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构造紧凑上考虑。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
将欲行,必故停。
将欲伸,必故屈。
将欲拨,必故擪。
”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 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论述。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370b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e.png)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书法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通过墨迹的装点,展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名家书法作品更是在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让人们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感受到名家的艺术魅力和智慧。
首先,苏轼的书法作品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行草和行楷为主,字迹潇洒,气势非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赤壁赋》。
苏轼以豪放的笔墨,将《赤壁赋》中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展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热血和豪情。
其次,王羲之作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堪称绝世佳作。
王羲之的兰亭序享誉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一书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丰富的书法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每一个字都富有生气和韵律感,令人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和智慧。
此外,张旭的“怪石崔云”更是书法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张旭的草书飘逸变幻,刚柔并济,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怪石崔云”更是在艺术表现和意境上达到了巅峰。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奇石,独特而瑰丽,让人仿佛置身于瑰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美。
最后,柳公权的碑刻书法也是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柳公权的楷书刚中有柔,秀丽而不失稳重,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他的碑刻书法作品中,字迹端庄稳重,每一个笔画都显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和艺术造诣。
柳公权以其卓越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在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智慧,感受到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名家书法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到书法对人们生活的独特意义。
愿我们在欣赏名家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书法艺术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赞美老师书法写得好
![赞美老师书法写得好](https://img.taocdn.com/s3/m/26164f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6.png)
赞美老师书法写得好
尊敬的老师,
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表达我对您出色书法技艺的赞美和敬意。
您的书法作品无疑是艺术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展现出您的深厚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
每一笔每一划,您都能够展现出准确而流畅的笔触,给人以舒展、自然的美感。
您的字体规范端庄,线条流畅有力,充满了艺术的韵律感。
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您都能够驾驭自如,独具特色,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
除了技巧的高超,您的作品也透露出了深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每一个字、每一段文字都蕴含着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使您的作品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魅力。
您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我们学生的激励和教育。
通过您的作品,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艺术之美,
也受到了对文化传统的教育和启迪。
您用书法作品传递了一种美的追求和生活态度,让我们深感荣幸和幸运能够有您这样一位杰出的老师。
最后,我想再次向您表达我对您的赞美和敬意。
您的书法作品展示了您的才华和艺术追求,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学生更多的艺术启迪和文化教育。
感谢您用您的书法艺术点亮了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深思。
衷心感谢您为我们校园带来的美与艺术!
此致
敬礼!
[你的姓名]。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8a0bcb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6.png)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书画艺术是中国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的尊敬和推崇,绵延至今,成为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员。
下面,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
一、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
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文字书写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审美表现。
中国古代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书法艺术体现了文字与精神相结合的理念。
古代书法师在创作时不仅注重技巧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融入其心灵的感悟和认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意蕴和内涵。
在书法艺术中,常见的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五种字体。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
其中楷书是最为普及与通用的一种字体,其线条结构清晰流畅、稳重端庄、端正严谨,呈现出唯美与力量的结合。
二、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书法艺术,对于画家而言,绘画是表现自己个性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古代画家常运用笔墨、色彩、线条等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理念和审美观。
中国古代画家还擅长以具象的手法表达出抽象的哲学观念,如民间故事、寓言等,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中国古代的绘画常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山水人物画四大门类。
其中,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传统、独特的绘画形式,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重要命脉,也是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美学家鲁迅更是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
三、题诗艺术在古代,书画常常是一同并用的。
许多书法家兼任画家,许多画家也很善于书法。
同时,诗词也常常被作为赏画或题画的配乐。
题诗亦可评价一件画作的好坏及其影响。
在书画配合的题诗艺术中,诗创造出的意境可以更好地配合画作,发挥画作的情感表达和韵律美。
中国的书法、绘画和诗词交织于一体,它们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
![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6956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9.png)
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和衡量。
本文将从笔法技巧、结构布局、墨色变化、神韵气息和创新与个性五个方面来探讨书法作品鉴赏的标准。
一、笔法技巧笔法技巧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笔法必定是熟练、准确而富有变化的。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笔画线条的粗细、长短、轻重、疾缓等要素,以及运笔的起承转合、提按顿挫等动作是否流畅自然。
笔法技巧的运用能够展现出书法家功力的深浅和艺术修养的高低。
二、结构布局结构布局是书法作品的骨架和脉络,对于作品的整体美感至关重要。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排列是否整齐、均衡和协调。
好的结构布局应该使人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整体上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同时,书法家对于字形的处理和变化也应该符合规范,不失法度。
三、墨色变化墨色变化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墨色必定是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墨色的深浅、浓淡、干湿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是否得当。
墨色变化的运用能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感和质感,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
同时,墨色的搭配和运用也能够反映出书法家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个性。
四、神韵气息神韵气息是书法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在精神和艺术气质,是书法作品鉴赏的核心标准之一。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笔墨的流动和变化,以及这些要素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意境。
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气韵生动的感觉,使人沉浸其中,产生共鸣。
同时,书法家的个人气质和修养也会对作品的神韵气息产生影响,因此,鉴赏时还需要了解书法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
五、创新与个性创新与个性是书法作品鉴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鉴赏时,应注意观察作品中是否有新的创意和构思,是否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书法赏析范文
![书法赏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1e0b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c.png)
书法赏析范文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在中国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文人墨客的书写和交流。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书法赏析范文,一起领略书法的魅力。
这篇书法赏析范文以楷书为主题。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基础字体,它的笔画端庄秀美,结构稳定规整。
这篇赏析范文首先介绍了楷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从汉朝开始,楷书逐渐成为官方文件和书籍的主要字体,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楷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书法中最受推崇的字体之一。
接下来,这篇赏析范文对楷书的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
楷书的笔画工整、结构严谨,每一笔都有着精确的力度和方向。
它的字形端庄大气,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一种稳重而庄重的感觉。
楷书的字形规整,每个字的笔画相互呼应,整体上非常和谐。
此外,楷书的结构和比例也非常讲究,每个字的上下左右的关系都经过精确的计算和调整,使整个字体看起来非常舒服和美观。
在赏析范文的后半部分,作者选择了一幅楷书作品进行具体的赏析。
作者详细介绍了这幅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题材内容。
这幅作品是一位著名书法家所创作的,他通过这幅作品展示了自己对楷书的理解和追求。
作品的题材内容是一首古诗,通过楷书的字体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作者详细解读了作品中的每一个字的特点和意义,指出了作者在字形和结构上的创新和突破。
这篇赏析范文总结了楷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楷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字体的形态和结构,传递了中国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
楷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使之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通过这篇书法赏析范文,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楷书的特点和魅力。
楷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的代表,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赏析范文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楷书的美丽,还可以了解到楷书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赏析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b58ae6af46527d3240ce0d1.png)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次发了之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重新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效果。
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的,不恰之处还望不灵赐教。
一、用笔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容易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认为:“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
”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
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
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继续写。
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
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
写勾时,勾尖一定要锐利,锋利。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
”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抬起。
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向下。
宽”是指每个字在笔画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面的笔画留有充分的位置。
“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结构紧凑上考虑。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
将欲行,必故停。
将欲伸,必故屈。
将欲拨,必故擪。
”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阐述。
颜真卿书法赏析
![颜真卿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f35c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e.png)
颜真卿书法赏析颜真卿(709年-785年),字子明,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出生于河南洛阳,是唐代文学家颜师古的后代。
颜真卿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被誉为“颜体之神”。
他的书法作品凝练精炼,气势磅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他的楷书遒劲有力,笔画饱满,结构严谨,字体端庄,极富艺术美感。
他的行书则更显豪放洒脱,笔势狂放不羁,给人一种奔放豪迈之感。
他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颜勤礼碑》。
这块碑文是颜真卿为纪念自己父亲颜师古而书写的。
整篇碑文字体严谨工整,笔画饱满圆润,线条流畅有力。
颜真卿以豪放的笔势写下了这篇碑文,字体挺拔刚劲,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这篇碑文不仅是对颜师古的怀念,也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杰作。
另一件著名的作品是《颜真卿祭侄文稿》。
这篇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自己过早离世的侄子而写的。
整篇文稿笔法豪放,字体瘦长挺拔,给人以悲壮的感觉。
颜真卿在文稿中表达了对侄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篇文稿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颜真卿书法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在文化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也在国外享有盛誉。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颜体之神”。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追求的是笔墨的极致和意境的表达。
他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造力,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赞叹的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也是他自己对生活、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才情和墨韵,也能够领略到他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世界。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凝练精炼,气势磅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他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颜体之神”。
书法作品鉴赏
![书法作品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a8bcd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6.png)
书法作品鉴赏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赞赏和热爱。
无论是古代名家的作品,还是现代书法家的创作,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以书法作品鉴赏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书法的特点、艺术价值以及欣赏技巧。
一、书法的特点书法在中国被誉为“文以载道”的艺术形式,它独特的特点是中国文化和汉字的集中体现。
以下是书法作品的一些普遍特点:1. 独特性每个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这是其个人修养、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的体现。
书法作品通过墨迹的流淌、笔画的起伏、字体的变化等方式展现出了个性与风采。
2. 灵动性书法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书写过程中的笔墨运用、节奏变化和形式表达都展现出了艺术的灵动性。
通过连绵有致的线条和流畅的笔势,书法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3. 符号性汉字作为书法创作的基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符号意义。
书法通过字体、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运用,传达了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4. 水墨韵味书法作品常使用墨、纸、毛笔等基本工具进行创作,墨的深浅、笔触的粗细以及纸面的质感等因素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水墨韵味。
这种韵味通过墨色的渲染、笔触的流畅和纸张的质感,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二、书法的艺术价值书法作为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书法的几个艺术价值的方面:1. 传统文化的传承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传承。
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2. 视觉审美的享受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运用、造型结构和布局方式,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作品中的线条、空白和形态呈现出和谐、平衡和美感。
3. 心灵的净化与启迪观赏书法作品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并带给人们内心的宁静和启迪。
通过与作品的对话,人们可以体会到书法所蕴含的美感和哲理。
4. 文化交流的桥梁书法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书法作品的传播和交流,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还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书法家赏析书法的语段
![书法家赏析书法的语段](https://img.taocdn.com/s3/m/6286f34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b.png)
书法家赏析书法的语段
以下是一段书法家赏析书法的语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文字的表现,更是一种线条和形态的艺术。
在书法作品中,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体的布局和结构。
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具有严谨的构图和合理的布局,笔画之间的呼应和对比,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和平衡,都展现了书法家的构图能力和审美眼光。
然而,书法的真正魅力在于笔画的表现力。
每一笔划都蕴含着书法家的情感和力量,时而刚劲有力,时而婉转流畅。
通过对笔画的轻重、快慢、转折等的控制,书法家能够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笔画的变化和韵律感,如同音乐家的音符,能够唤起观者的共鸣。
此外,书法作品中的字体和风格也是其独特之处。
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如楷书的端庄工整,行书的流畅洒脱,草书的奔放不羁等。
每一种字体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表达的方式。
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感受到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之,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力,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书法家的技巧和才华,更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让我们一同欣赏书法之美,领略其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书法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cef9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1.png)
书法作品赏析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书法作品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作品赏析书法的“十美”一、形态美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若“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那样机械而单调的排列,就势必破坏字形的结构美。
姜夔《续书谱》中说:“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之精妙也”。
相传王羲之写点“万点异类”,再看杨凝式的《韭花帖》、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几乎找不出形态相同的点画。
而这些形的变化,又都是在笔势的作用下产生的,显得自然,其基本笔调协调统一,合乎情理,圆笔的婉媚,方骨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
用笔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形态上,而且还包括角度上的微妙变化。
切忌横画如梯架,不见到有平齐的笔画排列在一起,故善书者贵能于不平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匀称中求匀称,才能给观赏者以一种美的享受。
二、质地美“质”是指点画的质地、质感、份量、力度、文采等。
有质感的点画,其意味风韵,浑厚含蓄,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藏骨抱筋,含文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
颜真卿的《祭侄稿》、杨凝式的《韭花贴》、李建中《土母帖》和張旭《古诗四帖》,尽管风格不同,但都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
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富而充实的。
“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
故富有质地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婀娜凝练,如飞入动,笔韵流畅,无凝滞板之势。
这种深得“疾涩”的用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和纯熟的笔墨技巧,以及雄健的笔力,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相反,一些浮薄扁平、墨不入纸、版刻光滑、怯弱无力、抛筋露骨、臃肿露肉、龌龊渣残的笔画,往往失去用笔的自然美,皆非书者所宜。
颜真卿书法赏析
![颜真卿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a9379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6.png)
颜真卿书法赏析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个性、力量和美感,让人们叹为观止。
首先,我们来赏析颜真卿的楷书。
颜真卿的楷书以其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而著称。
他的字笔划结构明快,形态刚硬有力,线条运用得当,使整个作品富有节奏感。
他的楷书作品《祭侄文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祭侄文稿》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颜真卿丰满饱满的字体,还能感受到他笔画的铺陈和用力。
此外,颜真卿的楷书字体还具有雄浑豪放的特点,体现了他对文化人物的崇敬和追求。
其次,我们来欣赏颜真卿的草书。
颜真卿的草书有着独特的韵味和个人风格。
他的草书筆劃简练、流利,有时还伴随着险峻的曲线,使整个作品充满张力和生气。
特别是在颜真卿的《祭孔疏》这幅作品中,他运用草书的技法,使得作品更富有意境和神韵。
颜真卿的草书作品不仅字体略带潦草,也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表达。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虽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境界,但他在书法创作中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他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过渡,以及对纸张的掌控。
他的笔墨刚柔相济,以墨色浓淡、质地变化来表现字体的韵味。
其次,颜真卿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功力的培养和技巧的修炼。
他耐心练字,勤奋钻研,凭借对笔法的精湛掌握,使他的作品达到了圆熟和成熟的境界。
最后,他在书法艺术中注重独创性和个性的表达。
他在字体结构、笔画运用、形态构成等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意,将个人的审美情趣融入到书法中。
综上所述,颜真卿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作品在墨迹流转、笔墨运用、意境表达等方面都展现了其优秀的书法艺术水平和个人风格。
通过欣赏和研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艺术内涵,从中获得启发和指导,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颜真卿书法赏析
![颜真卿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87d94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4.png)
颜真卿书法赏析颜真卿(709年-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世称“颜勤礼”。
他的书法风格庄重严谨,威严有力,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主要以楷书为主,尤以《祭侄文稿》和《祭姑文稿》最为著名。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晚年的力作之一,这幅作品成为中国书法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整幅作品有着严谨的构图和稳定的字体,字体粗劲挺拔,龙飞凤舞。
颜真卿的笔法刚劲有力,狂放不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他独特的身世经历赋予了他的作品深沉的情感,散发着对亲人的眷恋和对离别的哀思。
《祭姑文稿》是颜真卿另一幅备受瞩目的作品。
这幅作品在内容上承载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颜真卿运用了不同的字体变化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整个作品中充满了离合悲欢,感人至深。
颜真卿的用笔自如灵动,既能表现出激扬的激情,又能展现出内敛的含蓄。
他的字体骨骼分明,显得坚实有力,细节处又有着繁复的纹理和装饰,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汉字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审美的追求。
他的作品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借鉴,成为后世书法家的楷模。
颜真卿所塑造的书法风格和艺术水平,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注重笔墨、布局和结构,力求形神兼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使作品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通过欣赏颜真卿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进一步领略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因此,我们在赏析颜真卿的作品时,不仅要注意他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形式,更要从中感受到他对生命、亲情和人生意义的深思。
颜真卿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
通过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力求真挚、纯粹和自然的艺术追求,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52bd0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e.png)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嘿,咱来说说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哈。
有一回啊,我去博物馆参观。
一进去,就被一幅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给吸引住了。
那字写得可真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得很呐!我就站在那儿,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心里那叫一个佩服。
咱先说说颜真卿的字吧。
那笔画,粗的地方像大棒槌,细的地方像小丝线,对比可强烈了。
而且每一笔都很有力度,就像大力士在纸上用力地划拉一样。
我看着那些字,就感觉颜真卿写字的时候肯定是使了老大的劲了。
再看看那结构,稳稳当当的,就像盖房子一样,特别扎实。
字与字之间的排列也很有讲究,疏疏密密,错落有致。
就像一群人在排队,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各有各的位置,可好看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在家练字。
我就想模仿颜真卿的字,可怎么写都写不好。
我那个急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就想,颜真卿到底是怎么写出这么好看的字的呢?后来我才明白,人家那是下了大功夫的。
据说颜真卿为了练字,每天都要写好多好多字,而且还不断地琢磨,不断地改进。
咱跟人家比起来,可差得远了。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感情。
你看他的字,有的刚劲有力,像个威武的将军;有的温柔婉约,像个美丽的女子。
这说明他在写字的时候,是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进去了。
我就想,要是我也能像他一样,把自己的感情写进字里,那该多好啊。
从博物馆回来后,我对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就更着迷了。
我经常在网上找他的字来看,还买了一些书法字帖来练习。
虽然我知道自己离颜真卿的水平还差得十万八千里,但是我有信心,只要我坚持练下去,总有一天也能写出一手好字。
嘿嘿,这就是我对颜真卿书法作品的赏析啦。
希望大家也能喜欢颜真卿的字,一起感受书法的魅力。
颜真卿书法赏析
![颜真卿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093a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1.png)
颜真卿书法赏析颜真卿(709年-785年),字元英,唐代著名书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字体为主,具有浑厚雄浑、气势磅礴的特点,被誉为“颜体”。
颜真卿是唐代官员出身,曾任宰相。
他在政治生涯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更以他的书法成就而闻名于世。
颜真卿笔力雄浑有力,气势磅礴,所追求的是字的形态、气韵和意境的完美统一。
我们来欣赏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祭侄文稿》。
这幅作品是颜真卿在仕途晚年期间为了追思亡侄所作。
整幅作品由多个诗句组成,不同的诗句字数不一,排列得井井有条,且气势磅礴。
颜真卿以行草字体展现了他的个人风格,筆画繁重,潦草而沧桑感十足。
在这幅作品中,他运用了丰富的墨色,通过筆画间的浓淡变化表现出文字的韵味与神韵。
整幅作品的曲线流畅,充满了强烈的动感,给人一种挥洒自如的感觉。
我们来分析颜真卿的另一幅作品《聚贤草书》。
这幅作品是颜真卿在晚年时为了纪念自己的学生而作。
《聚贤草书》是一幅长卷,全长达65米,由长篇诗文和横幅组成。
整幅作品的字体散乱又有力量感,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
颜真卿通过不规则的笔画,增添了作品的动感与活力。
他用重重的墨痕表现出文字的光影变化,形成了一种神秘而磅礴的效果。
我们来看颜真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颜勤礼碑》。
这个作品是颜真卿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而作,是一块石碑的拓本。
整个作品的字体遒劲有力,笔画相连而不重叠,给人一种稳定而有力的感觉。
颜真卿的字体行草豪迈,刚猛有力,书写精准,点画用力,墨色浓重,整个作品流畅自然,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他的书法风格浑厚雄浑、气势磅礴,字体豪放大气,筆画丰富有力。
他追求形态、气韵和意境的完美统一,通过墨色、筆法和线条的变化来表现出文字的韵味与神韵。
颜真卿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书法技巧,更显示出他丰富的情感和内涵,他将文字与情感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强烈震撼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广大书法爱好者奉为楷模和学习的对象。
书法的作品鉴赏与评析
![书法的作品鉴赏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8d70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0.png)
书法的作品鉴赏与评析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每一篇书法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与评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书法作品的鉴赏与评析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与理解这一文化艺术的瑰宝。
一、作品鉴赏书法作品既有字体之美,又有纸墨之韵。
在进行作品鉴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字体特点书法作品的字体是其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字体的骨髓,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质和韵味。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字体的端庄、秀丽、遒劲等特点。
例如,楷书的方正稳重、行草的潇洒挥洒、隶书的刚劲有力等,都是不同字体所特有的美感。
2.构图与布局作品的布局和构图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艺术家通过对字与字、字与画的搭配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布局形式,给作品增添了美感与情趣。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整体布局的平衡感、空间感和层次感。
例如,有的作品通过错落有致的排列和运笔的跌宕起伏,营造出视觉上的动感与魅力。
3.墨色和纸质墨色和纸质是书法作品所独有的表现手段,也是作品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从墨色的深浅、浓淡程度,以及纸质的质地、光泽等方面进行鉴赏。
例如,墨色醇厚、纸质光滑的作品给人以沉稳厚重之感,而墨色清澈、纸质质朴的作品则显得清新自然。
二、作品评析对书法作品进行评析,既是对作品的形式特点和技法功底的评价,也是对内容和意境的解读与思考。
评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技法与功力书法是一门技艺卓越的艺术,艺术家的技法和功力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可以评析艺术家的用笔力道、笔法结构、笔画的疏密和连贯等技法表现,以及对线条的掌控和运用。
评析时,要注意技法之中的个人风格和创新之处。
2.韵律与情感书法作品所营造出来的韵律和情感是其独特之处。
我们可以评析作品所体现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韵律美包括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线条的起伏和转折、字体的大小与形态,传达出一种和谐的音乐感。
书法赏析
![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d1cb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3.png)
书法赏析书法赏析。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和情感。
首先,书法作品的赏析需要从艺术形式入手。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以线条、形态、布局等方式表现出文字的美感。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字体的书写风格,如隶书、楷书、草书等,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隶书的刚劲挺拔,楷书的端庄稳重,草书的潇洒豪放,每一种字体都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这些字体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趣。
其次,书法作品的赏析需要从文化内涵入手。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字的书写,这些文字往往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诗词或文章,如《论语》、《诗经》、《红楼梦》等。
这些文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国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对这些文字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
最后,书法作品的赏析需要从历史情感入手。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形式,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点,更展现了不同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情感和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书法作品的赏析是一种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书法作品的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和情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从中汲取营养,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发扬光大。
书法家作品赏析文
![书法家作品赏析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f0c7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7.png)
书法家作品赏析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书法家的作品是书法艺术的精华,通过赏析书法家的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一、书法家作品赏析。
1.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兰亭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为兰亭宴会所写的序文,全文共42行,每一行都写得非常工整,气势磅礴,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柳公权《颜勤礼碑》。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颜勤礼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之一。
《颜勤礼碑》是柳公权为唐代宰相颜勤礼所书的碑文,全文共300多字,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端庄大气。
柳公权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擅长运用笔墨,结体工整,气势宏伟,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3. 赵孟頫《醉翁亭记》。
赵孟頫是中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醉翁亭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醉翁亭记》是赵孟頫为自己所写的一篇游记,全文共80多字,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刚劲有力。
赵孟頫的书法以行楷为主,擅长运用笔墨,结体工整,气势磅礴,给人以一种豪放洒脱之感。
二、书法家作品赏析的艺术特点。
1. 用笔工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是用笔工整,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结体工整,线条流畅,章法得当,给人以一种清晰明了之感。
用笔工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求。
2. 气势磅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具有气势磅礴的艺术特点,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大气磅礴,端庄肃穆,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气势磅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
3. 结体工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具有结体工整的艺术特点,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结体工整,章法得当,给人以一种清晰明了之感。
结体工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祝枝山书法欣赏
![祝枝山书法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70889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e.png)
祝枝山书法欣赏
祝枝山先生,原名万里,字并斋,号祝枝山,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
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以下是对祝枝山书法作品
的欣赏:
一、玄妙自然、笔势独特
祝枝山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书法作品的特点是玄妙自然,笔
势独特。
他的书法特别注重笔势,追求一种线条生动自然、含韵表现
力强的手法。
祝枝山的作品通常具有自然、率性、刚柔并济的风格,
显示出深刻的艺术水准和高超的写作技能。
二、气韵生动、自成体系
祝枝山的书法作品韵味深厚、气韵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和个性。
他独具匠心的描绘技巧,使得字意、形态、意蕴,既相统一,又极其自然,令人怦然心动。
同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观
赏价值,被誉为“祝氏书法”。
三、墨宝博大、富有文化内涵
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多具备文化内涵,他从古人的书法中汲取营养,融
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祝枝山的作
品既有清贫自然的山水诗意,也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气息。
他的书法作品,展现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欣赏、品味。
四、书法成就、传承不断
祝枝山的书法成就获得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当代杰
出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
推崇。
祝枝山坚持不懈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书法传统,为书法艺术的
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贡献。
他的书法作品,虽然深受大众喜爱,但仍然
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品味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艺术的赏析敬一书法艺术的赏析我们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师法古人,因此,多观察鉴赏、临募先贤遗迹,才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
才能真正理解书法的含义。
书圣王羲之,在《乐毅论》中说:“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
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以焉可也。
”所以,学习书法要从古代一些大家法帖、碑刻入手。
观察鉴赏要细致入微。
要精心研究分析。
从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自身的书法艺术水平。
据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路过索靖碑,下马观看还不满意,竟然在碑前露宿三昼夜,潜心观摩,终有所得。
可见,多观摩鉴赏古人书法,对学习书法是极其重要的。
鉴赏书法艺术,首先要对各种书体的源流,有一定的了解。
甚至要有深刻的了解。
,其次可以从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去研究分析。
看其内在的共同规律,探求各书家的特点、精华。
从形、神、意、法、等方面,去领略其中的美之所在。
在鉴赏的过程中不可持有偏见,也不能求全责备。
把自己不喜欢的或不理解的,就作为大忌,甚至进行恶意攻击。
就象宋代有人说王羲之的书法是俗书,姿媚一样。
又如,有人批欧阳询的书法和柳公权的书法,是丑怪、恶札之祖等等。
这些论断似乎都带有恶意攻击的意味。
所以,对书法的鉴赏,应该能接受各种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
才能有利于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书法的鉴赏,是书法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研习书法的一个基础课程。
因此,研习书法就必须多鉴赏古人的作品书法体系的源流就书法的体系而言,大致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五个部分。
篆书;唐代张怀灌《书断》中说:“篆者,传也。
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近代文人郭沫若说:“篆者椽也,椽者官也,椽书即官书。
”所以,篆书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官方应用的文字。
其中有。
甲骨文、大篆、小篆。
甲骨文是以刀刻为主,亦有少量朱书。
其风格清俏,大字磅礴,小字秀丽可爱。
大篆是与小篆对称而讲。
泛指小篆以前的文字。
如钟鼎文(金文)如:“大盂鼎、大丰簋、散氏盘、毛公鼎、等。
籀文(石鼓文)和秦以前六国文字(六书)。
吴昌硕就是石鼓文大家。
大篆,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此八体以汉字形体而论,也不外乎三种体式,既大篆,小篆,古隶书。
其它均属篆隶的变形而已。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始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命李斯所制。
是根据籀文省改而成。
其代表作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碑。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
但是在中国的汉字发展中,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唐代以后有不少小篆大家。
如:李阳冰、徐锴、吴大澄、邓石如等等。
隶书;也称为分书。
是继小篆以后通行的汉字书体之一,也称之为分书。
其特点是由篆书的圆转笔法,变为了方折。
为了书写的方便,进行了删繁就简而成。
隶书的形成,应该是在周朝末期,现在称之为古隶或秦隶。
他带有浓重的篆书意味。
如;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简。
东西两汉的隶书,统称为汉隶。
东汉是隶书的鼎盛时期。
在汉碑中,礼器碑、华山碑、乙英碑、石门颂、史晨碑、张骞、曹全、衡方、西狭颂等,都是汉隶中的精品。
分书,也称之为八分书。
其说始于魏晋。
指西汉中晚期的隶书,结体成横势扁方,带有波磔的写法。
其波磔笔画在左为平弯,逆而不顺,多短促。
在右为燕尾磔,如八字分开。
所以称之为八分书。
楷书;也称为真书、正书。
产生于汉代末期,是汉隶省改波磔增加钩趯而成。
至魏钟繇创制法则。
晋代王羲之改变体式而为楷书。
所以历代称钟王为正书之主。
六朝时期是楷书的发展时期。
最著名的就是《龙门二十品》。
到了唐朝楷书大盛行。
并出现了不少的大书家。
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
并且都各具风格。
为后世的楷书形成了法度。
在楷书的作品中,历代书家公认为,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坚的《东方朔画赞》等,可为楷书中的极品。
楷书中,又分大楷(榜书)、中楷、和小楷。
一般认为大楷宜紧密,小楷宜疏朗。
《书法约言》中说:“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的体段。
”行书:行书是最常用的一种书体。
不楷不草,如行云流水。
书时简便快捷。
相传是东汉时期的刘德生所创。
到了晋代,二王的行书登峰造极。
从此大流行于世。
成为书法书体应用的主流。
在行书中,王羲之的《兰亭序》,一直被书家们公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的欧、虞、褚、薛、颜等。
宋代的苏、黄、米、蔡等。
都是行书大家。
而又各具其风貌。
行书中又有行楷、行草之分,如:王羲之的《快学时晴帖》《丧乱帖》《得示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鸭头丸帖》《地黄汤帖》。
王询的《伯远帖》。
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
颜真卿的《祭侄稿》。
苏轼的《寒食帖》。
赵孟俯的《归去来辞》等等。
草书:草书大致可分为章草、今草两种,当然习惯上的一些分法还有,大草、小草、狂草等。
实际上没有一个界限可以划分。
也没法去划分。
章草、是为了书写简便,和书写变化中求得灵动美化的一种写法。
就是解散隶体,把隶书草化的一种书体。
在草书的研究中,无论从渊源上,还是从草化规律上,都离不开章草。
否则,草法便无来绪。
不知道萦绕的使转轨迹,也就很难理解今草的草法。
古代有很多的章草大家,如:杜度、史游,崔瑷,皇象,索靖等等。
作品如:皇象的《文武帖》,索靖的《七月帖》,等等。
今草:相传,是东汉时张芝所创的一种草书体。
被后人称为草圣。
今草书是从章草发展而来。
其主要特点,是简化从易,略举大较,可塑性最大。
这就为艺术的可塑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特别对于书者的学识,品格、涵养和情趣意境的追求,在草书中最易于发挥。
因此,草书就成了书家追求的一种书体。
草书大家历代都有出现。
而且创作了不少精品,成就了一个千姿百媚的草书艺术世界。
其精品之作如:张芝的《知汝殊愁帖》。
张华的《得书帖》。
王羲之的《十七帖》。
《远宦帖》张旭的《古诗四帖》。
怀素的《自叙帖》。
孙过庭的《书谱》等等。
用笔、结体、与章法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都是以用笔、结体为基础的。
用笔的方圆、正侧,藏露,疾涩,行留,枯润等笔法,都可以塑造出形态各异的点画特征。
把这千姿百态的点画,和谐的组合在一齐就是结体。
因此,各书家由于用笔、结体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并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
例如:王羲之的秀逸遒劲。
欧阳询的劲险多姿。
虞世南的风流多姿,圆融遒逸。
颜真卿的雄厚严肃,筋力匀称。
柳公权的骨力瘦劲,遒媚劲健。
赵孟俯的圆润流利。
张旭的连绵飞舞等等。
结字方面,各个书家也有各自的结字特点。
例如:褚遂良的字形方扁,笔画匀称。
黄庭坚的字形修长欹侧,在横竖撇捺中,不时就有一两笔意外腾出,把中紧旁恣的对比,表现的特别惊人。
就章法而言,更是千变万化。
由于书家性情、风格、情趣的不同,因时,因意而变化。
总之,整幅作品和谐统一,阴阳相生、避就呼应。
虚中见实,一气贯通。
自然天趣,浑然一体。
书法的用笔、结体,以及章法。
在西周早期的金文中就基本成熟。
如早期的《商尊》,其用笔是园转、方折并用。
结字,各尽字之真态。
每个字斜正大小、宽窄,不求整齐。
整幅的字间行距,呼应揖让,时疏时密,浑然一体。
又如《大盂鼎》,其笔画首尾尖细,或者首重尾轻,有悬针之意。
用笔上有藏锋有露锋、有轻提、有重按。
沉着痛快。
结字大小参差,各有意趣。
章法有行有列气息贯通,和谐自若。
又如《大丰簋》。
作品以短笔道为主,首尾渐类园笔,藏头护尾,敛气蓄势。
结字松散自由。
好似不在均衡、对称、平整的法度之中,率意为之。
其实形散而神聚。
险绝而终归于平整。
其章法纵横尽势,字形大小不等,有行无列。
行气如风吹柳絮,自由偏斜。
整幅作品呈乱玉铺阶之状。
西周中期的《史墙盘》笔势圆融劲健,笔法多姿,起笔多园转。
可为后世藏锋之主。
结字平整中见险绝,仪态万千。
章法为有行有列,字距行距历历分明。
疏朗犹如晴空的星月。
整肃而不拘束,活泼而不悖理。
西周晚期的作品可以说件件是精品之作。
其对后世的书法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用笔、结字、章法等,一直被后人所效用。
如《毛公鼎》有雄浑博大、威严肃穆的庙堂气象。
章法如水波荡漾,气息流畅,力感无穷。
可为后世庙堂笔法之祖。
《散氏盘》迟重而向右下倾斜的笔道,造成了特殊的笔势。
结字重心向右下角推移,形成了强烈的动感。
有一种坠落掷地的险绝之势。
结字趋向于横扁斜向。
为后来的隶书结体,起到了引导作用。
又如《虢季子白盘》。
就章法而言,此作有意把字距行距拉大。
使整齐庄重的布白,变得疏朗松活,俊美如夜空闪烁的繁星,不急不迫。
有一种静态的美感。
又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公钟》。
其用笔有时呈园笔藏锋,有时呈尖细露锋。
时而圆融流动,时而方折劲挺。
笔画轻重肥瘦变化多姿。
可为篆刻之楷模。
也可为书法中的瘦金书。
又如《石鼓文》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在书法史上,它具有承前期后的地位。
也可以说是石刻之祖。
小篆的前身,小篆的很多字都与其结体相同或相近。
其书体介于大篆与小篆之间。
体态浑穆,笔画入屈铁。
工整匀称,笔法园劲。
但是园不致规,方不至矩。
舒展大方。
结体促长引短,体势趋于方整。
在在章法上,字距行距开阔均衡,疏朗如清空的星月。
唐朝张怀瓘《书断》评石鼓文说:“体相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仓颉之嗣,小篆之祖。
“历代书家称《石鼓文》为书家第一法则。
《峄山碑》;是秦李斯所书,其书结体平稳,端庄凝重,疏密匀停,上密下疏。
在稳定中见飘逸舒展。
这种结字的方法,至今被很多书家所沿用。
视为小篆的鼻祖。
在汉代传世的隶书碑版大约有一百七十多种。
有茂密雄强,浑穆厚重的,有方整挺劲,斩截爽利的。
也有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的等等。
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
在众多风格各异的汉碑中,无一不对后人的书法创作起着引导启发作用。
如:《礼器碑》的瘦劲如铁,变化如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曹全碑》的应规入矩,用笔刚柔相济,含蓄中见波磔的逸笔。
又如:《华山碑》的用笔,方圆兼备,藏锋露锋交替使用,其笔道丰满厚重。
方整沉稳中多具变化。
等等。
充分体现了中和美的审美观点。
相传,王羲之等人的点画写法,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既讲究舒放自然,点画传情。
又讲究笔法、结字、章法的程序。
把放纳入到一定的范围、法度之中。
这就是贯穿于书法的审美情趣、审美习惯、审美心理的中华文化思想,对书法艺术的要求。
又如:巍然屹立的《石门颂》。
他不是威严整肃的美。
而是自然淡雅、劲健的美。
他没有追求雍容华贵的静态美,而是一种动态美的旋律,节奏美。
杨守敬在《评碑记》中说:“其行笔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在章法方面,历代的书法艺术作品,更是千变万化。
所以,要研究章法,就必须从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去探讨。
章法有大有小,小的可是一个字,几个字,大的如:一行,几行到整篇作品。
不论大小,都必须保持统一的联系。
相互相应,和谐统一。
要布白合理,避就呼应,虚中见实,实中见虚。
都要从整体审美需要去考虑。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整幅作品一气贯通,前后疏密,隔行气脉不断,字与字之间因势利导,大小轻重,映带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