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合集下载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 (10)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 (10)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复习巩固
• 1.孔子是——时期——国人,是 我国——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 想是——、——和——。
• 2.孔子在教育方面创办——,主 张——,,并鼓励学生——,在 教学方法上采取——,其言论被 整理成——一书。
• 3.老子的思想被整理成——一书。
自我预习: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 “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意义(或为什么都江堰能 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 了环境。
(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 阅读第一部分的内容,回答问题:
• 1.都江堰是——时期,秦国郡守——在— —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 2.都江堰分为——、——、——三部分。 • 3.都江堰外江和内江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 4.都江堰修建的意义有哪些?
主持修建者:秦国太守李冰父子

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位置:岷江


修建原因:排洪防旱,灌溉农田 变水害为水利
做乐器 报时、报警
铜钟
神奇的编钟
讨论: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原文大意:不论气候如何变化,人们都能够避免旱涝灾害。 所以成都平原没有荒年,人们也没有挨过饿,天下人把它 称为“天府”。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都江堰是个造福千秋的工程, 你觉得李冰身上有哪些高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李冰是一个为国为民、充满智慧的人,他 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2)学习中国古代先民在农业、手工业、建筑、天文、数学等方面的智慧与创造;(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2)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模型、动手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先民的敬佩之情;(2)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珍惜现代文明成果,勇于创新,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2. 农业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农田水利、耕作技术、农作物种植等);3. 手工业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陶瓷、纺织、金属工艺等);4. 建筑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宫殿、城池、民居、园林等);5. 天文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历法、天文观测、宇宙观念等);6. 数学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算术、几何、代数等);7. 其他领域的智慧与创造(如医药、交通、军事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发明创造等;2. 文献资料:中国古代著作、历史记载等;3. 实物模型:古代农具、手工艺品、建筑模型等;4. 教学视频:关于中国古代先民智慧与创造的纪录片、短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先民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有哪些发明创造?2. 讲解:结合文献资料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先民在农业、手工业、建筑、天文、数学等领域的智慧与创造。

3.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如制作模型、动手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古代先民的发明创造过程。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

一、教案名称: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考古学、历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多角度分析先民智慧与创造的价值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2. 先民的农业耕作技术与农业文明的发展3. 先民的手工艺技术与工艺品的制作4. 先民的建筑技术与建筑物的构造特点5. 先民的科学与哲学思想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民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农业耕作技术、手工艺技术、建筑技术以及科学与哲学思想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先民的农业耕作技术、手工艺技术、建筑技术以及科学与哲学思想等内容,并进行实物演示。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先民智慧与创造的价值和影响。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给予学生反馈。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让学生亲身体验先民智慧与创造的真实场景。

2.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与先民智慧与创造相关的书籍,扩大知识面。

3. 举办先民智慧与创造主题的班会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作业的准确性、深度和创意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ppt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ppt

分水鱼嘴
宝瓶口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
江长脊上人工开凿的一个 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 形似瓶口且功能奇绝而得 名。其右边的山丘为离堆。 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 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 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 “水则”(我国最早的水 位标)。内江水流进宝瓶 口后,形成自流灌溉渠系, 灌溉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 万亩农田,使成都平原成 为天府之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单 位:金银滩复兴学校 主讲人: 秦文革
1.都江堰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 修建原因、修建方式。 2.都江堰的结构及运作原理和维护。 3、都江堰修建意义。
主持修建者:秦国太守李冰父子

修 建 时 间: 战国时期 位置:岷江 方式:疏导


修建原因:排洪防旱,灌溉农田 变水害为水利
作业
一、选择题 1、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 “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 A、都江堰 B、赵州桥 C、通济渠 D、永济渠 2、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A、广东省 B、广西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3、都江堰的作用是( )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4、“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 ) A、李白 B、李耳 C、李斯 D、李冰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做乐器 报 一低平的地段,是内江的 泄洪道。当内江的水量超 过宝瓶口的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 溢出,让大量江水回归岷 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 沙”,岷江挟着大量泥沙, 石块从山中疾驰而来,如 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 瓶口和灌区。飞沙堰则将 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 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 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 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 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 神功之妙。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word教案 (7)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word教案 (7)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内容标准以都江堰等著名的工程和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

让学生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

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教学难点: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都江堰示意图与现状图,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都江堰、编钟的资料,去都江堰旅游过的同学可以准备相关资料进行展示或讲解。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都江堰分四部分: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修建原因运作结构及原理意义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展示李冰父子以及二王庙图片,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李冰父子。

《先民智慧与创造》课件

《先民智慧与创造》课件

先民创造力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创新思维:先民的创新思维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借鉴 环保意识:先民的环保意识对现代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团队合作:先民的团队合作精神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科技应用:先民的科技应用对现代科技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未来发展中对先民智慧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学习先民 的智慧,如农业、 建筑、医学等领 域的知识和技能
传承:现 代科技继 承了古代 科技的原 理和方法
创新:现 代科技在 继承古代 科技的基 础上进行 了创新和 发展
应用:现代 科技在生产 生活中广泛 应用,提高 了生产效率 和生活质量
启示:现代 科技对先民 智慧的传承 与创新,为 我们提供了 宝贵的经验 和启示
先民智慧在现代科技中的体现与价值
古代建筑:如长城、金字塔等,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现代建筑设计有重要影响 古代医学:如中医、藏医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对现代医学有重要启示 古代科技:如指南针、火药等,对现代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 古代哲学:如儒家、道家等,其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对现代科技伦理有重要影响
Part Four 先民智慧与现代科技的
关系
对现代科技的启示
创新思维: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对现代科技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环保理念:先民的环保理念,对现代科技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传统文化:先民的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科技融合: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对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具有启示作用
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推动
创新:结合现代 科技,对先民智 慧进行创新,如 利用现代科技进 行农业种植、建 筑设计等
融合:将先民智 慧与现代科技相 结合,如利用传 统中医理论进行 现代医学研究
发展:在传承和 创新的基础上, 推动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如 环保、生态保护 等领域

第11课__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第11课__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如何解决东旱 玉 西涝的问题?
垒 山


灌 县
成都平原
分水鱼嘴 都 江 堰 平 面 示 意 1.如何控制水流问题? 图
宝瓶口
2.怎样进一步解决流入内河的泥沙问题?
都 江 堰
引水工程 宝瓶口 控制水流量
飞沙堰 溢流排沙工程
分水堤
外江:分洪 内江:灌溉
都 江 堰 修 建 后 灌 县 一 带



县 灌
5.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B. 编钟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C. 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 十件一组。 D. 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6.受益于都江A.广东 B.重庆 C.四川 D.云南
二、神奇的编钟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做乐器
报时、报警


神奇的编钟
战国编钟表演 :欢乐颂
试想
1.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 铜 2.铜钟的用处? 贵族在宴会、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3.什么叫编钟?大型编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的形状 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大型编钟的出 现表明,两千多年前的我国音乐文化已达到 很高水平,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编钟的神奇性体现在哪里?
一个铜钟奏出两种不同的音乐,太神奇了!埋在地下两 千多年,挖掘出后仍音域宽广,音色优美!
练一练: 1.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C) A.楚国 B.赵国 C.秦国 D.蜀国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D) ①二王庙 ②分水鱼嘴 ③石人水尺 ④飞沙堰 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 ⑤ 3.都江堰中的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通道是( D )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4.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 项是:( ) A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

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

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教学方法:活动法,启发法,谈话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亮点: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

辩论:都江堰与长城哪一工程更伟大。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

要求学生做都江堰等模型。

教学设计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主体工程概况2、都江堰主体工程的修建3、都江堰的维修4、都江堰的作用第一,课前布置学生分四组查找资料和制做都江堰等模型;第二,上课时学生各小组介绍所查找的资料;第三,在学生介绍时老师适时补充、点评。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第11课_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第11课_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
做乐器
报时、报警


神奇的编钟
鲁班,姓公输,名般。
鲁国人,人们常称他为 鲁班。 生活在春秋末 期到战国初期,出身 于世代工匠的家庭。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 位出色的发明家,我 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 称他为祖师。

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 器械,用于攀越城墙 攻城的用具。古代的 云梯,有的带有轮子, 可以推动行驶,被称 为“云梯车”,配备 有防盾,绞车,抓钩 等器具,有的带有用 滑轮升降设备。
小结
都江堰:人,位置,时期 编钟
1.下列关于右图都江堰的说 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 冰父子主持修建 B.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 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C.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 引人支流,灌溉农田 D.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2.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
结构和运作原理
意义
李冰,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 与其子开山引水, 带领劳动人民修 建了造福万代的 都江堰。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
岷 江
玉垒山
成都平原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 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岷 江
玉 垒 山
玉垒山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
宝瓶口
都江堰三大 主体工程的 巧妙之处
自动控制引水量 江水自动分流 为内江和外江 自动排洪和排沙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 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 察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 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 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二王庙原名 “崇德祠”,寓意 李冰治水有功,人 们推崇他的恩德。 宋、元两代,李冰 父子先后敕封为王, 故将崇德祠改为二 王庙。从此,蜀人 敬李冰如神明。
2、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内江:灌溉 ①分水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
⑴结构和 运作原理
外江:分洪 ②飞沙堰:泄洪排沙 ③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人支流, 用来灌溉农田
二、神奇的编钟
1、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
铜钟最早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时使用的乐 器。演奏时用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 深沉柔美。还有一种双音钟
2、编钟的构成、艺术魅力和意义
①编钟的概念:几种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 组合成一套,称为编钟 ②艺术魅力:可以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的手 法演奏乐曲 ③意义:编钟演奏艺术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 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做乐器
报时、报警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大 型国宝编钟——曾侯乙编钟再现人间,成为我国目 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 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 该套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个,外加一件 这拨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迄今中 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因下排 甬钟上铭刻“曾侯乙”得名。 全部编钟以大小和 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 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 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
⑵治水特点:重在疏导 经验:“深淘滩,低作堰”
岷江
飞沙堰溢洪道长约200米, 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 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 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 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 当洪水季节水量较多时, 大量的江水由于受到宝 瓶口的阻拦并在此淤积, 当超过溢洪道的高度时, 多余的水量就自动排泄 到外江。飞沙堰看上去 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 能作用非常之大,可以 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 水灾的关键要害。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先民的生活方式1.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和渔猎等。

1.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食物来源、居住方式和服饰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先民的生活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第二章:先民的农业革命2.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农业革命,包括耕作、种植和养殖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农业革命,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等。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先民的农业革命,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第三章:先民的技术发明3.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技术发明,包括石器、陶器和金属工具等。

3.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技术发明,包括石器的制作、陶器的烧制和金属工具的使用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让学生亲手体验制作石器、陶器和金属工具的过程。

第四章:先民的文化和艺术4.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文化和艺术,包括图腾、雕刻和绘画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文化和艺术,包括图腾的意义、雕刻和绘画的技术等。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先民的图腾、雕刻和绘画作品,进行讨论和创作。

第五章: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5.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包括他们的发明、发现和创新等。

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思考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先民的社会组织6.1 学习目标:理解先民的社会组织结构,包括家族、部落和首领的职责。

6.2 教学内容:探讨先民的社会组织结构,分析家族和部落的作用,以及首领的权力与责任。

6.3 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模拟先民的社会组织运作。

第七章:先民的宗教信仰7.1 学习目标:探索先民的宗教信仰和仪式,了解其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解释。

7.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宗教信仰,包括对自然神的崇拜、祭祀仪式和信仰体系。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选6篇)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选6篇)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选6篇)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选6篇)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篇1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修建和战国编钟。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设计原理。

教学方法:以讨论、讲故事等学生活动为主。

课型设计: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第二组负责搜集有关编钟的资料以及有关公输班和墨子的资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资料整理和加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

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现在我们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吧!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

进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

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

旱季水量减少,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治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改变这种水旱连连的困难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

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

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1)防洪、灌溉并举,至 今发挥着重要作用。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 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 (3)具有科学性,代表
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 工程水平。 (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勇敢, 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 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世 界文 化遗 产名 录》
2000年11月, 在联合国第 24届世界遗 产委员会上, 都江堰被列 入《世界文 化遗产名 录》。
编钟
1.铜钟是周朝贵族在 祭祀
、 宴会 活动中使用的 乐器

2.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组合在一起,称为 编钟 。
3. 湖北随县 出土的战国青铜 曾侯乙 编钟最有名。
后人靠什 么生活?
玉垒山
成都平原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如何解决百姓 的疾苦?
玉垒山
成都平原
玉垒山
3、主持者: 李冰父子。 4、地点: 岷江流域 。 1、都江堰三大主体部分: ① 分水鱼嘴 ;② 飞沙堰 ;
③ 宝瓶口 。
2、内江用于 3、外江用于
灌溉
分洪
。 。
阅读课本56页,完成以下问题:
编钟
1.铜钟是周朝贵族在

活动中使用的
。 。
2.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组合在一起,称为 3. 出土的战国青铜 编钟最有名。
成都平原
请同学们根 据所看、所 学,在卡片 上画出都江 堰的简图, 并把各部分 的运转原理 讲解给大家 听。
玉垒山
成都平原
请同学们根 据所看、所 学,在卡片 上画出都江 堰的简图, 并把各部分
的运作原 理讲解给 大家听。
玉垒山 宝瓶口:引内江之水灌溉.
分水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内江引水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 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 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 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 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 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 春、秋、冬、三季是人 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 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 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 是内江的泄洪道。
• 飞沙堰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 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 将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 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 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 流。 •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 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 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 淤塞灌区。飞沙堰将上游带来的泥 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 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 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 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 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 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 边叫外江,俗称“金马 河”,是岷江正流,主要 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 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 主要用于灌溉。
•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 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 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 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 量的作用。 • 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值 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 直入内江,以保证灌溉用水;洪 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 来,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在流 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 江的流量白白浪费,把外江水截 入内江,就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 更加可靠。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 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 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 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 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 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 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七年级上历史第11课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第11课教案

教者学校学科历史时间课题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班级初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有关情况,知道编钟的知识培养想像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增强对先民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观看都江堰运作动画资料增强认识利用身边材料制作演奏乐器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都江堰工程和编钟,体会古人的智慧。

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世界上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哪些?2播放用编钟演奏的乐曲《东方红》问这是用什么演奏的?边思考边回答,畅所欲言激活情趣,动心入境合作探究1造福千秋的都江2神奇的编钟1由学生的交流引出学习内容:指导读书勾画2请你用各种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对都江堰和编钟的了解你可否绘制都江堰的失意图3播放都江堰运作动画片4再次播放《东方红》VCD5介绍编钟展示不同的样式6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回答用各种材料介绍动手画图讲解观看激趣感受编钟的气势发表感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合作学习能力记忆知识体会古人的创造培养从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质疑创新1、鼓励对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发挥你的想像用手中的物品制作乐器并演奏如何在江中做出分水鱼嘴?……青城山有什么特色?动手合作制作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1、2、引导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板书归纳总结本课的学习主要内容培养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检测知识能力目标1、材料阅读2、自我测评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知识目标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引导学生评价自评、互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板书设计第11课先民的智慧和创造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战国李冰父子结构:用图示神奇的编钟:战国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先民的生活方式1.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居住、服饰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生活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先民的饮食、居住、服饰等。

1.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先民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先民的农耕技术2.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农耕技术,包括耕作工具、种植方法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农耕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耕作工具和种植方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先民农耕技术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先民的文化艺术3.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文化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

3.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文化艺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先民的绘画、音乐、舞蹈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先民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先民的发明创造4.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发明创造,包括工具、交通工具、建筑等。

4.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发明创造,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先民的工具、交通工具、建筑等。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先民发明创造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先民的社会制度5.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

5.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社会制度,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先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

5.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先民社会制度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先民的宗教信仰6.1 学习目标:理解先民的宗教信仰,包括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等。

6.2 教学内容:分析先民的宗教信仰,通过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先民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信仰。

6.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神话传说故事,分析图腾崇拜的物品和仪式,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先民宗教信仰的认识。

第七章:先民的思想观念7.1 学习目标:探究先民的思想观念,包括哲学、伦理、宇宙观等。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PPT课件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PPT课件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yàn)
• 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 • 都江堰所处的地理位置?主持修建
者是谁? • 都江堰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李冰父子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
分水鱼嘴 宝瓶口
都江堰平面示意图
都江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有人说:
都江堰只要宝
瓶口就够了,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法吗?
为什么?
分水鱼嘴
为什么 还要修建飞 沙堰呢?
分水鱼嘴
飞沙堰不能 修得太高
二、神奇的编钟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铜钟
编钟
你知道为什么编钟能够演 奏出神奇的音乐吗?
1.制作工艺精湛,一钟双音。 2.大小各不相同,音色也各不相同。 3.古人对乐律知识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 定的高度。
主持修建者:秦国太守李冰父子 修建时间:战国时期 位置:岷江

修建原因:排洪防旱,灌溉农田

变水害为水利

结构和运作原理
意义


乐器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7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有效性反思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有效性反思

关于《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课教学教学有效性的反思仁怀市长岗中学王元江前几天,我刚给学生讲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课,现在结合本次国培中刚学习的《初中历史课标与有效教学设计》,对我这一堂课的教学有效性进行反思。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主要介绍了“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和“神奇的编钟”,课程标准里对这课是这样提的: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战国编钟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对照吴波和李亚红老师的《初中历史课标与有效教学设计》里提出的历史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标准即:以育人为首要目的、三维目标具体可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效果评价反馈激励这几点来看,我的《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教学大部分体现了有效性,但也存在严重不足。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地理位置、建设特点、功效、知道李冰父子的巨大贡献;另外,简要了解战国编钟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主要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价值,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根据以上目标这样设计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看书,并在书上勾画出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战国时期、修建地点——四川成都岷江流域、主持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让学生通过看书了解都江堰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同时让学生通过看书搞清楚编钟的构成及其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1)李冰父子为什么要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起到了什么作用?(3)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和学生自己的看书归纳总结,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也锻炼了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归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以及得知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课件-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课件-北师大版

铜钟和编钟:
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 使用的乐器。把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 编钟。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知”。
(1)“李太守是哪国的什么人?
(2)“李太守”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分水鱼嘴 都江堰由“ -----------”、 “-宝--瓶--口---”、“飞-沙--堰-------” 等部分组成。
1、字体安装与设置
2、替换模板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第11课
修建: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 子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分水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分水鱼嘴
宝瓶口
外江
内江
飞沙堰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 要作用。
意义: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
保护了环境。
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 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பைடு நூலகம்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赠送精美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教学方法:活动法,启发法,谈话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

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讲授新课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请同学们分组将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老师注意听并适时补充、讲解、引导。

关于主体工程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1、什么叫“堰”——挡水堤坝。

2、为什么要修都江堰?因为修都江堰前岷江是一条害河,岷江中游地区东旱西涝,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所以要修这个水利工程。

3、为什么叫都江堰?名称由来:都江堰古名叫“湔(jiān)堰”,因境内有湔水汇入岷江而得名。

蜀汉时湔堰属都安县,因此又叫“都安堰”,都江堰这个名称是南宋以后才有的。

4、都江堰修建时间、所处位置、修建主持人。

时间:战国时期(约前256—前251年,即距今2200多年)位置: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修建主持人:李冰父子5、主体工程及各自作用:第一步,宝瓶口——引水工程;第二步,分水鱼嘴——分水工程;第三步,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

6、主体工程设计的巧妙。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自动引水分流、调节两江流量和防洪排沙的作用,既保证了灌溉区的用水需要,又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壮举和一大奇观。

关于修建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1、为什么要修宝瓶口,遇到什么问题,是如何克服的?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每当春夏,山洪江水奔腾而下,但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这样既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

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玉垒山山石坚硬,民工们用铁具凿、挖、撬,工程进度极其缓慢。

后来,一个有经验的老民工建议,应当在岩石上开一些沟槽,然后放上柴草,点火燃烧,岩石在柴草的燃烧下就会爆裂,可以加快挖的速度。

实践证明这个办法非常有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在玉垒山开凿了一个20米宽、40米高、80米长的口子,因形状很像瓶口,因此叫“宝瓶口”。

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通过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东部旱区,这样,东部的农田得到了灌溉。

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终于完成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怎样才能让水更多地往东流入宝瓶口呢?从而引出要修分水鱼嘴。

2、为什么要修分水鱼嘴,怎样在江中修坚固的堰堤,为什么分水鱼嘴要有弯度?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

在江心修筑分水堰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因为江心水高浪大,水流急速,筑成的堰堤要很坚固,否则随时都会被洪水冲走。

开始修筑分水堰时,他们采用往江心抛石块的办法,结果没有成功。

因为,抛下去的石块,经不住洪水的冲击,不断地被洪水冲走。

怎么办?岷山一带盛产大竹,当地人用竹子盖房、编竹笼来装东西的方法,使李冰大受启发。

他请来许多竹工,让他们编成长3丈、宽2尺的大竹笼,再往里面装满鹅卵石,然后让民工将沉重的大竹笼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

结果大竹笼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动,稳稳地固定在那里,周围再用大石头加固,就这样分水大堤终于建成。

由于大堤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水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江水经大大小小的渠道,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灌溉网。

从此以后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难,用竹笼装卵石来截流的办法也沿用至今。

请大家设想,分水鱼嘴修成什么形状好呢?教师提示:设想鱼嘴两边如果修成直的,会是什么情况?(水流湍急,冲毁堤坝。

)如果修成弯的,有一定弧度,又会怎么样?——减缓水流速度、使江水流向宝瓶口)都江堰工程修到这,西涝东旱的问题已解决,工程似乎可以完工了,但为何还要修飞沙堰?3、为什么还要修飞沙堰,堰的高度有讲究吗?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同样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

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漩涡,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至此,都江堰工程基本完成。

关于维修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1、引言。

两千多年来,随着时光流逝,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有的湮没于黄沙,有的早已废弃。

如: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古老灌渠早已变为沙漠,古罗马帝国的人工渠道也早已荒废,唯有都江堰历久不衰,永葆青春,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灌溉农田达上千万亩。

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什么原因使都江堰历久不衰?其奥秘何在?(除了合理的位置、科学巧妙的设计和牢固的修建这些因素外,还与长期的维修是分不开的!)2、维修的原则。

深淘滩,低作堰。

3、维修都江堰的具体做法。

为了充分发挥都江堰的功效,保障都江堰工程的质量,李冰还建立了维修制度。

每年进行维修,以除掉江中淤积的泥沙,对工程的薄弱环节和损坏部分进行修筑。

时间选择在每年的10月底霜降时节进行维修,因为这时岷江的流水量最小,最容易控制。

李冰就抓住这一时期,组织民工进行抢修。

首先在鱼嘴西侧用一种称为“杩槎(màchá)”的截流装置【“杩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截流装置,是由三根大木桩用竹索绑成的三脚架,中设平台,平台上用竹笼装卵石压稳。

把适当数量的“杩槎”横列在江中,迎水面加系横、竖木头,掴上竹席,外面再培上粘土,就可以挡住水流,不致渗漏】,将外江水截流,使江水全部注入内江,然后淘挖外江和外江各灌溉渠道里淤积的泥沙。

一般到第二年立春前后,外江维修完毕。

这时再把“杩槎”移到内江,让江水流入外江,然后再淘挖内江河床,进行平水槽和飞沙堰的维修工程。

在维修过程中,李冰还总结了维修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维修的六字口诀,这就是“深淘滩,低做堰”。

意思是说在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时要尽量淘深些,以免河谷比较浅,流水量太小,难以满足灌溉的需要;而修筑飞沙堰时,堰顶则尽量要修筑得低一些,以便在洪水季节能够泄出比较多的水量,保证在玉垒山东岸的成都平原不出现洪水灾难,使人民免除水患,过上安定的生活。

关于作用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1、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造福了当地的人民。

2、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类,至今可灌溉土地千万亩,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

所以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古代文化遗产”名录。

3、都江堰地点选择恰当,工程布局合理,配套严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当时条件那么艰苦,而人们还能造出规模这么大、效益这么好的工程,真伟大!此外,都江堰水利工程重在疏导,体现了古代先民战胜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的能力。

我们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

4、从都江堰化水害为水利,我们应该明白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如果人类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所以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分力,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老师:由于都江堰布局合理、设计科学、巧妙,不仅使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为荣,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赞赏,许多外宾参观了都江堰后情不自禁地说:都江堰是中华民族勤奋智慧的象征,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这样伟大的水利工程,不愧为文明古国!【过渡】秦国及后来的秦朝有三大工程:都江堰、长城、灵渠。

我们知道,长城也是很伟大的,那么,都江堰与长城相比到底哪个更伟大?请同学们议论一下,并推选出代表来发言。

请注意:回答的同学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略)老师:同学们讨论很热烈,老师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老师认为都江堰伟大,长城也很伟大,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定论。

大家激烈的讨论,说明了两者各有千秋,两者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更说明了我国先民的高度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我国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除了在都江堰和长城上体现出来外,在音乐方面也可充分地体现出来。

神奇的编钟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着一种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的音乐表演形式,被称作“钟鼓之乐”,代表着其发展水平的便是编钟。

而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最具代表性。

教师: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看图找出编钟的神奇之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重量2、5吨;木架支撑音色一个钟敲出两个音时间历时2400年之久教师总结:至今人们还能用它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