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 推荐

合集下载

22地球表面形态1PPT课件

22地球表面形态1PPT课件
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
4.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思考: 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 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图片
地质构造的实际指导意义
c 研究地质构造有何实践意义?

a
b
(1) 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哪一处?找地下水呢?
b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a处,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2) 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 (提示:从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
2.2 地球表面形态
高喜马山拉冰雅雪山脉
长江峡谷
冲积平原
风侵地貌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力量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 低地,使地 表高低不平
为谷地
向斜
中间岩层 中间新 向下凹陷 两翼老
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挤 压岩性坚硬不 易被侵蚀,成
为山岭。
未侵蚀的地貌 侵蚀后的地貌
地二、质断构层造与地表形态—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 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 着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注意: 1.岩石受力破裂 2.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断层
安第斯山脉( 美洲 板块与 南极洲 板块相撞)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共62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共62张PPT)
耕地减少,海岸带的植被和湿地资源减少,生 物多样性减少。
临澧一中高一地理新授课件
探究点二 质疑探究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探究材料】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 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一场因 国际旅游岛概念而催生的饕餮盛宴,正在引发海南第二 次房地产投资开发热潮,逾百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驻海 南“跑马圈地”。 2、人类活动也能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因而也属于地质 作用,这种认识正确吗?
(云43贵流)高流水原水的溶化化蚀学作学侵用蚀侵—地蚀—貌喀作—斯—用特崎地岖貌不平的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天坑
2、流水沉积地貌
(1)冲积扇
洪积-冲 积平原
形态:扇状 分布:发育 于山前(山麓)
成因: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 在出山口堆积形成洪积扇冲积扇,多个连成冲 积平原
右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1、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
(2)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卫片:芜湖地区
河漫滩平原
形态: 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成因: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 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 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 河漫滩平原
临澧一中高一地理新授课件
【巧学速记】景观示意图记忆常见的侵蚀与 堆积地貌 (1) 常见的侵蚀地貌
临澧一中高一地理新授课件
(3)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4)河口三角洲
(5)河流的弯流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沟谷、
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风蚀雅 丹、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许多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地区 位于平原地貌,支持着丰富的 生态系统。
河流和水边生物
平原地貌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河 流和河口地区,提供了丰富的 水边生物和生物多样性。
山地地貌
特点 陡峭的山脉和峡谷 丰富的矿产资源 保护了生态系统
意义 提供了壮丽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为矿业开发和能源需求提供了机会 山地地区常常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地球科学的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地球的演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地球表面形态的魅力
地球表面形态以其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和壮观的海滩吸引着人们。探索地球的奇迹和美丽,享受大 自然的魅力。
平原地貌
农田和农业
平原地貌提供了广阔的耕地, 适合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
草原和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 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包括平原地貌、山地地貌、高原地貌、盆地地貌和丘陵地貌。 了解这些地貌对我们理解地球的表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
1 平原地貌
广阔平坦的地形,主要 由河流和海洋沉积物形 成。
2 山地地貌
高高的山脉和陡峭的斜 坡,形成于地壳运动和 岩石抬升的过程中。
高原地貌
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 大的高原地区
• 阿尔蒂金山脉:欧洲 的高原地貌
• 不丹高原:亚洲的高 原地貌
地形特点
• 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 草原、森林和湖泊等
多样的生态系统 • 重要的水源和水资源
人类活动
• 交通、农牧业和旅游 等经济活动
• 独特的文化和民俗传统 • 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
3
能源开发
高原地貌和盆地地貌中的地下资源, 如煤炭和石油,对能源开发具有重要 意义。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和地貌特征。

2.了解海岸地貌的成因、分类和特征。

3.了解冰川地貌的分类、地貌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________和喀斯特________。

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特征:(1)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____ 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________。

________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2)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________,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________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3)溶斗又称喀斯特________,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

溶斗下部常有________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________。

(4)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________。

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________、____ ____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助学助记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地貌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________、_______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丰富多样的表面形态组成。

地球表面形态的了解对于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地球表面形态可以根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和地质构造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1. 海拔高度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地球表面可以分为高山地带、平原地带和海洋地带三个主要区域。

1.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大陆之间,由众多山脉和高原组成。

这些高山地带在地球上形成了壮丽的自然风景,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等。

高山区域气候严寒,植被稀疏,但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1.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大陆上,以其平坦广阔的特点而闻名。

平原地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因为具备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典型的平原地带有亚马逊河流域、恒河流域等。

1.3 海洋地带海洋地带是指地球表面被海洋覆盖的区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地带包含了五大洋和无数的海湾、海峡和海岛。

海洋地带的气候影响全球,并且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2.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根据地表的形状和特征进行划分的。

2.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

山地通常由山峰、山脉、峡谷和山坡等地形组成。

山地对于水资源、林木资源以及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2.2 高原高原是相对平坦的地貌类型,通常位于山地之间。

高原以其海拔高度较高、气候凉爽、土壤肥沃等特点而受到重视。

例如,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

2.3 平原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

平原通常由河流或冰川沉积物形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农业发展。

2.4 河流和湖泊河流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貌特征,它们通过长期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

湖泊也是地球表面形态的一部分,是由蓄水而形成的。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下岩石和地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地质构造会产生不同的地貌特征,例如断层、火山和地震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知识要点二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新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一、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1)分布地区:湿润或半湿润山区。

(2)形成: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

(3)形态特点: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1)概念: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特点:河流阶地地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二、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1)位置: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

(2)成因:①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

②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1)位置: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

(2)成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3)分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1)位置和成因: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2)典例: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三、滑坡和泥石流1.发生条件(1)地区: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

(2)条件: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

2.滑坡(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泥石流(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难点突破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两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

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示意图难点突破3.流水作用的差异(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的表面形态(共63张PPT)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的表面形态(共63张PPT)

。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在一
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
分类
能量 来源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热能)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 起伏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 坦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 巨大的山脉 板印块度相洋撞)
板块非相洲撞)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板亚块欧与 板亚块欧与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巨大的山脉
板块印相度撞洋) 板块相非撞洲)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
形成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板亚块欧与 板亚块欧与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等)
冰碛地貌
挪威峡湾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 湘教版必修1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及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
义。 (1)从形态上看,中间岩层向上隆起的为背斜,向下凹陷的为向斜。(2) 向斜槽部由于长期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背斜 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 造,向斜构造易于储水。(4)由于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较为牢固、稳定, 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典例2】读下面的景观图片和某地区的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1)、 (2)题。
(1)甲图地貌景观的形成构造与乙图中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事物与乙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喜马拉雅山脉 D.雅鲁藏布大峡谷
答案:(1)D (2)山岭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 (3)D C (4)C C为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
二、断层构造的判断
1.断层构造的判断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断裂,二是看 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断层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2.举例 例如,下图中①②③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所以①②③都是断层;而④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明显位移,故不是断层, 而仅仅是断裂。
(1)岩层受压力或张力过大,达到一定强度都能形成断层;压力过 大时,一般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断层。 (2)断层是岩层的非连续性变形; (3)断层线上经构造运动后,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沟谷、河谷。
(3)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如红海;位于板 块消亡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小,如地中海。

高中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一.基本点(一)岩石圈1. 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2.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厚度约60-250千米,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 大地构造地貌岩石圈由一些构造带划分为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共六大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的相对运动构成了全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活跃(能量集中,多火山、地震及地热资源)。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火山、地热亦很集中,也是海啸多发之地。

4. 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
弊:房屋、工厂回避处
天然拱形、易于储油、储气;结构稳定。 弊:地形容易发生滑坡
利:地下水、铁矿、煤 储藏区
弊:隧洞的回避处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打井),保留 煤、铁矿等
利:断层找水(泉水、 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 易被侵蚀为洼地、河流,利于地表水汇 集
弊:铁路、公路、桥梁、 水库等大型工程的回避 处
碎,开采成本低。
2、石油勘探
勘探石油应选择背斜部位还是向斜部位?
实验演示: 在“U型管”内先倒入 油,后倒入水,再塞紧两端。 观察比较正放和倒放“U型 管”,管内油和水的分布变 化。 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道工程为什么尽可能选择背斜部位?
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为穹形构造(类似于石拱桥)比较稳 定。在这里开凿隧道,不易塌方、渗漏,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 定,且便于施工。
雄 伟 的 喜 马 拉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巨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相撞)
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板块相撞)
2)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如:东亚岛弧、台湾山脉(亚欧 板块与 太平洋 板块相撞)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大 蓝 洞 ( 洪 都 拉 斯)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赤水丹霞(中国)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羚羊峽谷(美国)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波纹岩(澳大利亚)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学习目标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原创版)目录一、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1.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2.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二、地表形态的成因与演化1.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侵蚀与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与分布1.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2.地球表面形态的分布规律四、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正文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成因与演化、特征与分布以及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地球表面形态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两大类。

陆地地貌又可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海洋地貌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等。

二、地表形态的成因与演化地表形态的成因主要归因于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如地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造成地表的变形和破裂,形成诸如褶皱山脉和平原等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侵蚀与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

侵蚀与沉积作用通过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改变地表形态。

气候变化则主要影响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壤形成,从而改变地表形态。

三、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与分布地球表面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地表形态各异。

例如,我国地貌特征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而四川盆地则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地球表面形态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四、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高原地区适宜放牧,山地地区则有利于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例如,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导致土地沙化和侵蚀地貌;而人类兴建水利工程,则可能改变地表水文环境和湿地地貌等。

2.2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

2.2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已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学习,学生普遍对地形、地貌的概念较为熟悉,但对于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的作用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不足。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需关注以下学情:
3.结合时事新闻或身边的地理现象,如我国的地形地貌、自然灾害等,让学生意识到地球表面形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介绍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并通过图片、实例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地形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知识联系的重要环节。在本章节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表面的特征,引发他们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好奇心。
2.提问:“大家认为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形态?这些形态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通过操作三维地形模型,亲身体验地形地貌的变化。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策略:
-通过案例教学,引入真实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地形形成的原因。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从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地形的分类和特点。
-结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全面理解地表形态对环境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地球表面形态 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地球表面形态 PPT

形成高山 或低地,使
地表形 态是内
球内部的热 地震、变质 地表高低 力与外

作用等
不平
力长期
共同作
来自地球外 风化,侵蚀,搬 把高山削低 用的结
部,主要是太 运,堆积,固结 ,把盆地填 果,内力
阳能
成岩等
平,使地表 为主
趋于平坦
不同地点或某个时期以某种作用为主
——
地壳物质循环中地质作用表现
外 力 作 用 ——内力作用
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褶皱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图5是部分板块分布图,读图回答: (1)在图5中,赤道穿过的板块有哪些?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2)试分析①处多发火山与地震的原因。 ①处位于三个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3、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1)火山:熔岩物质堆积常常形 成 火山锥 、 火山口 等地貌。 (2)地震:造成地壳 断裂与 错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青岛地铁工程沿线打了好多钻孔,您 明白为什么不? 了解沿线地质条件、岩性构造、水文条件 等,以确定具体线路走向、埋深、合理的工程施 工方法。
——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断层——大型工程幸免经过
背斜——可选建隧道;寻找石油、天然气
向斜——地下水多有埋藏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 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称为断层。
案例一:青藏高原上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案例二: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 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
闽南沿海在1万年前究竟是陆地?是海洋? 专家在石狮永宁沙湖湾发现的古森林遗 址,为台湾海峡曾是陆地、祖国大陆与台 湾连在一块提供了有力佐证。

最新22地球表面形态

最新22地球表面形态
华山断层
断层
地垒
No
:相对上升,多形成Im山age 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 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 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华山
峨眉山万佛顶
庐山龙首崖
庐山三叠泉
探究:在以下地区中打井,你觉得哪里 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哪里最有可能找 到石油?
北 E
背斜——储油构造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
铁路、公路、桥梁、 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 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 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世界的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哪 里?为什么?
地貌的雕刻大师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于地表的坚硬岩石、矿 物在温度变化或与大气、水及生物 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 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推断以下海域面积的变化趋势:
地中海;红海;大西洋
1.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
( ×)
2.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 )
3.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 )
4..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 × )
5.雅鲁藏布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 ( √ )
6.东亚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7.白令海峡是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分界线 ( × )
8.红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
(√ )
9.安第斯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10.洛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1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1 湘教版必修1

点击图标放大讲解原因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河流, 利于地表水汇集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力 来自地球内 地壳运动 作 部,主要是 岩浆活动 用 地球内部的 变质作用
使地表隆 同时进行,
起或拗陷, 共同改变
形成高山 和盆地
地表形态;
热能
地震等
在整个地 壳演化过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程中,内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大 蓝 洞 ( 洪 都 拉 斯)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撒哈拉之眼(毛里塔尼亚)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巧克力山(菲律宾)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蓝湖洞(巴西)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巨型水晶洞(墨西哥)
世 界 十 观大 地 貌 奇
1、采石场选址
采石场为什么适宜建在背斜顶部?
①A ②

B 背斜顶部受 张力,裂隙 发育,岩石 破碎,开采 成本低。
2、石油勘探
勘探石油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背斜部位还是向斜部位?
实验演示:
在“U型管”内先 倒入油,后倒入水, 再塞紧两端。观察比 较正放和倒放“U型 管”,管内油和水的 分布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边界类型与地表形态
板块边 大陆与大陆 大陆与大 大洋与大
界类型


消亡边 高大的山系 海沟、海 海沟、岛
界(相 (喜马拉雅 岸山脉或 弧链
撞) 山脉)
岛弧链
生长边 裂谷或海洋 界(分 (东非大裂 离) 谷、红海、
大西洋)
海岭(大 洋中脊)
平移
海岭断层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地质 作用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 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 是太阳能
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 浆活动、变质 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块运动基本原理
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构造层
板块相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块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