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体外冲击波治疗应用进展

体外冲击波治疗应用进展

体外冲击波治疗应用进展冲击波是一种有效、低廉、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其应用在不断发展,实验表明冲击波治疗可在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作用,治疗禁区不断被突破,成为康复治疗的有力武器。

本文通过文献搜索,就体外冲击波在康复领域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體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最早应用于临床是用来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人们对冲击波治疗的研究及认识在不断加深,2014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使我国ESWT有了应用规范,近年来ESWT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现对其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 冲击波简介1.1 治疗用冲击波的物理学本质及特性1.1.1 冲击波的物理学本质冲击波是指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治疗用体外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给予了特殊限定,专指单个脉冲声波,而非连续的超声波,是单个不对称波,而非双向正弦波[1]。

1.1.2 体外冲击波的物理特性(1)机械效应,即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所产生的效应;(2)空化效应,即存在于组织间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当冲击波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所产生的效应;(3)热效应,即冲击波在生物体内传播过程中,其振动能量不断被组织吸收所产生的效应[2];(4)化学效应,空化作用的瞬间高温可以催化一系列化学变化,最常见是产生自由基,研究较多的是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往往可以引起组织损伤[3]。

1.2 冲击波的治疗本质冲击波治疗是在细胞水平上的力学刺激,低剂量冲击波可增加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细胞核膜的通透性,导致胞浆空化、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丝损害。

高剂量冲击波可导致严重的细胞坏死或崩解[4]。

冲击波治疗破坏缺血组织的微结构,启动或促进生理性修复过程,属于微创治疗,是一种致炎治疗而非消炎治疗[1]。

高能量体外冲击波配合袁氏生脉成骨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34例

高能量体外冲击波配合袁氏生脉成骨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34例

高能量体外冲击波配合袁氏生脉成骨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34例袁颖嘉;陈海诚;陈聪【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combined with Yuanshi Shengmai Chenggu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ONFH).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ith early ONFH,who admitted to Thir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group(n=34)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34)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Yuanshi Shengmai Chenggu Tablets.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6 months.After the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ONFH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and VAS pain scores and Harri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3 and 12 months were also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NF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76.5%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total necrosis rate of ONF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61.8%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After 12 months treatment,the scores of VAS and Harriswere(0.23±0.65)and(88.61±5.34)in the observation groupversus(3.53±1.48)and(79.43±3.62)i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and Yuanshi Sheng-mai Chenggu Tablets has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than the single high 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ONFH,which can accelerate bone cell formation,reduce the risk of collapse of the femoral head,promote ON-FH healing,and improve hip function.%目的探讨高能量体外冲击波(ESWT)配合袁氏生脉成骨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保髋病区就诊的早期ONFH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袁氏生脉成骨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ONFH范围,同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总坏死率为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和Harris评分分别为(0.23±0.65)分、(88.61±5.34)分,与对照组的(3.53±1.48)分、(79.43±3.62)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SWT联合袁氏生脉成骨片治疗早期ONFH比单一ESWT疗效更显著,联合治疗能加速骨细胞生成,降低股骨头塌陷风险,促进ONFH的愈合,达到改善髋关节功能的作用.【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08【总页数】3页(P1088-1090)【关键词】高能量体外冲击波;袁氏生脉成骨片;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作者】袁颖嘉;陈海诚;陈聪【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广东广州51000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广东广州51000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广东广州5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呈进展性发展的疾病,其最初影响身体负重,继而逐步发展为股骨头结构改变、软骨面塌陷,并以因血供不足而导致的骨细胞的死亡为主要特征[1]。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何健东;李明俊;梁笃【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采用保守疗法治疗44例FAI患者,其中23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观察组),21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及治疗前VAS评分、HH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HH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观察组随访时间为12~16周,平均(13.96±1.58)周;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5周,平均(13.29±1.15)周.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和HH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FAI能够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无法提高髋关节活动度,在缓解疼痛方面不如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明显.【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6(016)005【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体外冲击波疗法;塞来昔布;疗效观察【作者】何健东;李明俊;梁笃【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正骨医院广州510045;广东省广州市正骨医院广州510045;广东省广州市正骨医院广州51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指因股骨近端或髋臼外缘形态异常,导致股骨头颈结合部与髋臼外缘发生碰撞,致使髋关节软骨或盂唇损伤,从而引起髋部疼痛症状,并最终引起髋关节退变。

早期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早期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早期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早期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稳定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按照术后时间分组,术后3~9个月共28例作为A组,术后9个月以上共29例作为B组。

ESWT后每3个月复查X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

结果:治疗前以及第3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2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A组在第1、2疗程结束后骨痂生长速度均明显快于B组(P<0.05)。

两组有效率在3个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670;P2=1.000;P3=1.000);两组第1、2疗程结束后的治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44;P2=0.047),而第3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190)。

结论:早期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可降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是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常规治疗方法是二次或多次手术固定加骨折端植骨,但仍有一定比例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发生,既增加了经济负担,又加重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保守无创、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1-3]。

但何时进行ESWT干预更有效目前尚不明了,为此,笔者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其中男46例,女11例,年龄22~56岁,平均35.8岁。

体外冲击波疗法-骨科治疗的新思路

体外冲击波疗法-骨科治疗的新思路

体外冲击波疗法-骨科治疗的新思路简介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最早是从泌尿外科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发展而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的方式。

时至今日,ESWT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不连、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等骨肌系统疾病。

物理学机制冲击波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波,具有峰值压力高、周期短、波频广等特点。

传统冲击波分为液电式、压电式、电磁式,统称为聚焦式冲击波(focu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f ESW),f ESW波峰压力大,可达100 MPa,而单个波周期不足1μs;近年来另一种冲击波设备也被生产并投入使用,称之为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extrac orporeal shock wave, rESW),与f ESW相比,r ESW波峰压力较小(<1 MPa),单个波周期较长(>1000μs)。

f ESW和rESW均具有以下特性:物理特性(机械压力、空化效应)、化学特性(自由基扩散效应)及生物学特性(增加生物膜通透)。

图1 体外冲击波各种类型模式图生物学机制体外冲击波在作用于骨不连断端时可以在局部产生微骨折,刺激机体启动相关损伤修复程序,进而促进自身骨骼再生。

使细胞骨架附件被激活,这导致细胞核释放出mRNA。

随后是细胞器官的激活,如线粒体和内质网以及细胞囊泡,它们释放出骨折愈合过程中所需要蛋白质:如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

ESWT已被证明可以激活几种基因,如TGF-b1、BMP-2、BMP-3、BMP-4及BMP-7,这些基因与骨形成有关,以及显著上调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骨钙蛋白和TGF-1的表达,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随后的骨基质产生。

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技术

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技术

冲击波的适应症
骨科疾病 1.钙化性疾病:肌腱钙化、骨化性肌炎 2.慢性炎症:跟腱炎、软骨炎、肌腱炎、筋膜炎、滑膜炎等 3、脊柱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相关筋膜炎、强直性脊柱 类等 4、运动损伤性疾病:急性扭伤、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等 5、骨关节疾病:骨折迟缓愈合、骨折不愈合、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 关节强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6、其他:扳机点疗法、生物力学疗法、神经损伤、神经痛、缺血性 几挛缩、伤口不愈合、痉挛等 7、其他科疾病:糖尿病足、前列腺增生、慢性盆腔炎、海绵体钙化、 皮肤病、烧伤、美容、塑形等
冲击波的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循环系统疾病发作期患者 肌腱及筋膜断裂及严重损伤患者 血栓形成局部 骨缺损大于1cm 关节液渗漏
放1-2枪,排出空气后,在调节压力 • b.强度按钮下按为锁定,上提为解除锁定,可进行压力调

7.患处均匀涂抹耦合剂. 8.治疗探头定位到治疗部位,扣动启动按开始治疗 • a. [启动按钮] 长按3秒后开启自动发射模式 ,治疗中无
需一直按着启动按键。 • b自动发射模式开启时,再次点击[启动按钮]则停止发射。 • C治疗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将治疗枪与患者分离,
并按"停止" 键紧急停止仪器工作。 09.治疗达到预设数值时,治疗自动停止。 10.治疗结束后清理治疗探头,并将治疗枪放回仪器托架。 11.结束使用时,锁定压力调节旋钮并关闭仪器电源开关。 12.每日使用结束后,请将仪器电源线拔掉。
注意事项
1.治疗枪禁止对空发射。冲击头发射前必须要有相应附着物,空枪输出将严 重损坏治疗枪 2.治疗枪连接管严禁弯折。 3.务必定期对本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4.每次治疗完毕后,治疗探头表面耦合剂进行清洁。 5.治疗探头使用频率较多时,应每日清理内表面1次(擦除内部受击面的碎屑 、油污等)。 6.仪器使用环境电压不稳定时,请务必外接220V稳压器使用。

体外冲击波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黄振军

体外冲击波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黄振军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32 30 痊愈 12 3 好转 15 13 无效 5 14 总有效率(%) 84.4 53.3
2 、人工关节翻修术 由于冲击波有刺激新骨生成的效应,便有在生物 固定式假体应用ESWT以促进假体周围骨形成的研 究。对少数患者应用ESWT发现可减轻假体松动引 发的症状并有新骨形成。
三、副作用
在用冲击波治疗骨科疾病的过程中,一个让医师关
心并且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冲击波是否会造成周围组
织损伤,尤其是血管神经损伤。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冲击波对软组织的损伤主要是
血管损伤,而且一般是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
目前为止,冲击波用于脊柱方面的治疗仍属禁忌。 冲击波治疗未有任何显著或严重并发症,也未 见严重的后遗症;偶有轻微皮下红肿、出血、局 部疼痛,这些多在数天内消失。
三、X线定位系统:C型臂X线机,C型臂X线机能
够围绕冲击波焦点行等中心移动。这种设计使得 在行前、后位X线透视时可以通过在水平方向上移 动冲击波源或移动病人来将焦点移动到目标区。
四、双定位系统:超声定位和X线定位,双定位需
要一个超声系统和一个X线系统来完成。这样可以
对治疗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对治疗的全过程进行实
迟愈合时,骨折愈合率达62% ~83%,取得了显
著的临床疗效。
冲击波治疗骨不连
有关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我们也 进行了一定的临床研究。 我们选取符合骨折延迟愈合诊断标准患者62 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采用体外冲 击波疗法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治疗后,治疗组中,27例有较明显的 骨痂生长,其中,12例最终愈合,5例无效。骨折延迟愈合 治疗后愈合时间为6-20周,平均12周。治疗总有效率为 84.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3.3%,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P<0.01)。

骨科疾病物理疗法进展

骨科疾病物理疗法进展


利用物理疗法治疗
骨科疾病的进展

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 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
• •
5%~10%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治疗、生 物及物理治疗等 目前依然以采取手术内固定自体骨植骨 为主 生物治疗、物理治疗正逐渐成为行之有 效的新的治疗手段


物理治疗




磁靶向给药系统

magnetic targeted drugs delivery system,MTDS 将药物与适当磁活性成分配置在药物稳定系统中,在 足够强的外磁场作用下,将靶体定向于靶区,使其所 含药物定位释放,集中在病变部位发挥作用 具有高效、速效和低毒的作用,为化疗开辟了新的途 径 目前,MTDS的研究尚处于临床前实验阶段,仅日本 将其临床用于肝癌、直肠癌等的治疗


物理疗法的应用进展-体外冲击波疗法

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研究中发现冲击波可诱导 成骨细胞活化,促进成骨 世界各地一些骨科医学中心开始利用适当能量 的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治 疗骨不连、骨折、骨折延迟愈合及慢性软组织 损伤性疾病,取得了许多进展 逐渐演变成为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 )



磁场治疗癌症

首次应用磁场治疗肿瘤:应用磁片贴敷法治疗恶性肿 瘤引起的剧痛8例(1975,北京积水潭) 张沪生等首次报道了磁场诱导癌细胞凋亡,指出磁场 诱导癌细胞凋亡比药物诱导凋亡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磁场使供应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阻塞血管,切 断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用磁场治疗了不能再手术且不宜接受其他治疗的中晚 期癌症患者18例,大部分肿块缩小,症状改善(常汉英)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全文)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全文)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全文)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文献报道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促进骨折愈合以来[1],国内外有关该技术治疗骨肌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并已成为研究热点[2-14]。

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及完善,该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15]。

由于该疗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在骨肌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ESWT 临床应用不规范,治疗关键技术和治疗方案不统一,导致ESWT 无法更好地推广应用。

为此,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考国际、国内最新文献,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后制定《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为规范该疗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1 体外冲击波疗法物理学特性及生物学效应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会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

体外冲击波疗法物理特性包括:①机械效应,即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所产生的效应;②空化效应,即存在于组织间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当冲击波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所产生的效应;③热效应,即冲击波在生物体内传播过程中,其振动能量不断被组织吸收所产生的效应[15]。

1.1 描述冲击波常用的物理参数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需要不同的物理参数,主要参数有:冲击波能量、压力场和能流密度。

冲击波能量是对每一个压力场特定位置内的压力/ 时间函数进行时间积分后,再进行体积积分后算出的,单位为毫焦(mJ);压力场是环绕治疗头的对称轴区域,不同类型的冲击波治疗机压力场也不同,液电式冲击波场呈椭圆形,电磁式冲击波场呈纺锤形,压电式冲击波场呈圆形,单位为兆帕(MPa)1 MPa =10 bar ;能流密度(energy flux density,ED)是描述冲击波能量的最常用参数,描述单位面积能量的集中度,计量单位用毫焦/ 平方毫米(mJ/mm2)表示。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度肿 胀 、糜 烂 ,伴 持 续性 瘙 痒 ,散 在 几处 淡 黄 色透 明分 泌 物 ,分 泌 物 较 前 2 日 小的康复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床单、衣物等外环境的卫生,以减少过 敏 增多 ,当 日予大换药一次。4月 26日右小腿皮肤瘙痒 ,沿内固定 区域 内皮肤 反应的发生率 ,降低对疾病恢复 、康复治疗进程的影响。
有效 的方剂[ 。
会对 人 体造 成 巨大 创 伤 。
1.2 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山莨菪碱 有直接解除血管痉挛、扩张微静
2.4 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将股方肌股瓣或旋髂内动脉骨瓣 ,移植到骨
脉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复方丹参酮具有抑制凝 血、促进组织修复、抑菌 坏死区。 目前应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方法治疗 股骨头坏死因手 术创 伤小 ,
右胫 腓骨下段骨折;②右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③左腕关节软组织损 伤。于 材料 和金 属 器械 也 广泛 应用 于外 科 手 术 中 ,但 在 文 献 检 索过 程 中 ,对 金属 植
2010年 3月 8日行 “右胫 腓 骨骨 折 切开 复 位 内固定 术 ”。术后 因右 踝 关节 肿 入物过敏 的病例鲜有报道。金属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1、皮肤合并症 ,包括 胀 、活 动 受限 ,于 4月 7日转 入 康 复科 继 续 治疗 。转 入 时查 体 见 右 小 腿 肌 肉 湿 疹样 皮 炎 、荨 麻疹 、脉 管 炎 、多形 性 红 斑 ;2、骨坏 死 、假 体松 动 等 … 。创 伤
压 ,恢 复或 改善 股 骨头 j缸液 供 应 ,并 未 发 现 不 良反 应 。 因 此 ,动 脉灌 注 治 疗 头 坏死 早 期 多采 用髓 芯 减 压 术 方 法 简单 有 一 定 效 果 ,晚 期 的 患 者 采 用 人工

康复科普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

康复科普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

康复科普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一、什么是体外冲击波?是利用机械波经由反射器发射后集中成高能量的冲击波,其能量是超声波的1000倍左右。

它作用于人体导致不同组织密度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产生裂解硬化骨、松解粘连、刺激微血管再生、促进骨生成等作用,达到组织再生及修复的目的。

利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方法称为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

冲击波(SW)是能量的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高能量压力波,具有压力瞬间增高和高速传导的特性。

二、原理:发散式弹道式(气压弹道)通过可自由移动的冲击波治疗探头,由气压弹道产生的冲击波以放射状扩散的方式传送至治疗部位,因而更合适于治疗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疼痛。

三、疗效机制:(一)材料破坏机制空化效应: 即在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

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二)镇痛效应体外冲击波能够对位于皮肤、肌肉、结缔组织、骨关节的疼痛感受器施行强刺激,激发无髓鞘C纤维和Aδ纤维启动“门控”疼痛控制系统,而发生镇痛效应。

无髓鞘C纤维将信号传导至脊髓后角,再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同时又作为抑制信号再传回后角,使疼痛信号不发生作用。

有髓鞘的Aδ纤维也可抑制C纤维导入的脊髓信号传输。

随着疼痛记忆消失,正常的运动方式得以恢复,并且不在需要神经和肌肉的代偿性保护,从而避免了慢性疲劳性疼痛。

(三)成骨效应冲击波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促使新骨的形成。

(四)代谢激活效应冲击波可改变局部细胞膜的通透性。

一方面压力波可以改变离子通道,导致细胞膜分子间距增大。

神经膜的极性发生变化,通过抑制去极化作用产生镇痛效应;另一方面,代谢反应可以使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过程活跃,促进代谢产物被清除和吸收,从而使慢性炎症减轻和消退。

(五)应力效应冲击波在组织细胞表面产生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切应力。

体外冲击波的临床应适应症及优势

体外冲击波的临床应适应症及优势

体外冲击波的临床应适应症及优势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利用高能量压力波作用于人体组织来产生生物效应,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体外冲击波的临床应适应症及其优势。

一、临床应适应症1.骨科疾病:体外冲击波在骨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骨刺、跟腱炎、肌腱炎、滑膜炎、骨不连、骨间隔性坏死、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都可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尤其对于顽固性骨刺和难以治愈的跟腱炎患者,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泌尿系统疾病:体外冲击波在泌尿科的草根性疾病中也有广泛应用。

比如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病症,都可以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3.硬化性疾病:体外冲击波对于一些硬化性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例如,冠心病、动脉硬化、勃起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疾病,都可以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起到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4.皮肤病和创伤修复:体外冲击波在皮肤病和创伤修复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例如,对于瘢痕疙瘩、皮肤纹路的改善、术后伤口愈合慢等问题,体外冲击波在激活组织修复机能、促进胶原增生和结缔组织再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优势1.非侵入性: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注射,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和创伤,减少了术后的恢复时间。

2.无痛及安全: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且治疗过程较为安全。

患者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或者无麻醉治疗,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

3.疗效显著:体外冲击波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尤其对一些顽固性疾病,如难愈性骨刺、慢性前列腺炎等,在其他疗法无效的情况下,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4.应用范围广:体外冲击波不仅可以应用于骨科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泌尿科、心血管科、皮肤科等领域的治疗。

适应症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治疗需求。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全文)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全文)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全文)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文献报道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促进骨折愈合以来[1],国内外有关该技术治疗骨肌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并已成为研究热点[2-14]。

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及完善,该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15]。

由于该疗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在骨肌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ESWT 临床应用不规范,治疗关键技术和治疗方案不统一,导致ESWT 无法更好地推广应用。

为此,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考国际、国内最新文献,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后制定《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为规范该疗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1 体外冲击波疗法物理学特性及生物学效应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会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

体外冲击波疗法物理特性包括:①机械效应,即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所产生的效应;②空化效应,即存在于组织间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当冲击波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所产生的效应;③热效应,即冲击波在生物体内传播过程中,其振动能量不断被组织吸收所产生的效应[15]。

1.1 描述冲击波常用的物理参数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需要不同的物理参数,主要参数有:冲击波能量、压力场和能流密度。

冲击波能量是对每一个压力场特定位置内的压力/ 时间函数进行时间积分后,再进行体积积分后算出的,单位为毫焦(mJ);压力场是环绕治疗头的对称轴区域,不同类型的冲击波治疗机压力场也不同,液电式冲击波场呈椭圆形,电磁式冲击波场呈纺锤形,压电式冲击波场呈圆形,单位为兆帕(MPa)1 MPa =10 bar ;能流密度(energy flux density,ED)是描述冲击波能量的最常用参数,描述单位面积能量的集中度,计量单位用毫焦/ 平方毫米(mJ/mm2)表示。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scores of VAS,Lequesne Index and W OM AC Osteoarthritis Index improved more in the ESW 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P<0.0 1).Conclusion ESW T is effective on KOA as a non—surgical treatment.
K ey words:osteoarthritis;kn ee;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physical therapy
【中 图 分 类 号l R681.3 【文 献 标 识 码 1 A 【文章 编 号 1 1006—9771(2014)01—0076—03 I本 文著 录格 式I 赵 ,史 展 ,闩君 ,等.体外 冲击 波治疗 早 中期 膝骨 关节 炎 的效 果 l J1.中闰康 复理论 与 实践,2014,20(1):
w ave on unilateral knee,w hile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shock wave w ith the energy density of 0.They w ere evaluated W ith Visual A nalog
Scale(VAS)on movement,Lequesne Index and Western Ontario and M cMaster Universities(W OMAC)Osteoarthritis Index before and 1 2
76.78.

体外冲击波治疗肌肉骨骼疼痛的研究进展

体外冲击波治疗肌肉骨骼疼痛的研究进展

体外冲击波治疗肌肉骨骼疼痛的研究进展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 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 T)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技术,将气动产生的脉冲声波转换成精确的弹道式冲击波,通过治疗探头的定位和移动,可以对疼痛发生较广泛的人体组织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最早用于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从而成为泌尿系结石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关于ESWT的临床研究,近年来发现它对肌肉骨骼疼痛也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肩周炎、筋膜炎、肌腱炎、软组织损伤、骨不连等疼痛方面效果明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疼痛的康复治疗。

目前,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强度和频率的不一致、定位的不准确以及作用机制的不确切等原因,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对ESWT治疗肌肉骨骼疼痛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概述。

1.ESWT的作用机制体外冲击波是一种不连续峰在介质中的传播,这个峰导致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跳跃式改变。

ESWT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机械效应、空化效应以及镇痛效应。

利用体外冲击波的刺激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生成,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松解粘连、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

(1)机械应力效应:体外冲击波作用于机体后,其机械刺激由于接触介质的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效应,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代谢,刺激血管再生和组织修复的能力。

体外冲击波作用于骨组织时,其产生的力学刺激最终以拉伸或压缩和剪切的形式作用于骨骼细胞,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流体剪切应力的作用。

研究表明流体剪切应力刺激是骨骼细胞感知的最主要的力学刺激信号,当成骨细胞受到流体剪切应力刺激后可通过多种途径转导信号,包括细胞膜离子通道、G 蛋白偶联的磷脂酶C通道、细胞内钙离子和细胞骨架等,使三磷酸肌醇、环磷酸腺苷和前列腺素E2的生成增加。

通过信号转导,成骨细胞内成骨转录因子(CBFA1)、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ALP)等的mRN A表达被激活,进而促进骨痂形成,有利于骨组织损伤的修复。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施问民周萍周诺红陈艳(上海市曲阳医院疼痛科上海200092)冲击波是一种能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它是通过冲击波能量突然释放产生的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

目前,西欧各国已用于10种骨科疾病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ESWT已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

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

我院疼痛科自年初以来,已经在临床中将ESWT应用于跟腱炎、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跟骨痛、桡骨茎突炎、踝关节损伤、网球肘、股骨头坏死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ESWT的疗效,与操作者对疾病的解读能力、对疾病的二次诊断以及对生物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关系极大。

一、治疗中的病人常见的主观感受以及处理:1.针刺痛:常见于最近发生的炎性反应,消失较快,但临床效果好。

2.酸胀痛:接近肌腱、触发点或滑囊垂线面(90°)处,消失时间仅次于刺痛,一般2—3次,临床效果较好。

3.胀痛:接近血管和关节腔或滑囊、肌腱20°—60°处,消失最慢,一般3—5次。

4.放射痛:表示触点接近神经,应注意回避神经干。

5.热流感:局部治疗后,有事会出现治疗部位以远出现发热的感觉,说明局部疏通,循环得到改善。

6.麻木:可能损及周围神经,一旦出现,建议更改治疗部位或调整方向。

7.局部非定向痛:强度较针刺痛大,示探头直接压在末梢血管上,建议调整方向。

8.疼痛加重:一般发生在炎症急性期或术者太过加压用力,宜调整治疗强角度或减轻压力。

二、靶点定位:1.以痛为输:痛点通常意味着局部有软组织损伤,在中医针灸原理中又称阿是穴。

是必须要治疗的。

2.相关肌肉起止点:对于局部软组织紧张的,有时痛点在中间(弦上),直接击打会加重损伤,可先冲击波击打该肌起(止)点,此为击一点而松二端。

(弓弦原理)3.触摸定位:局部有条索、硬结或韧感(与周边相比),可定为治疗点。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中国专家共识(第2版)(下)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中国专家共识(第2版)(下)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中国专家共识(第2版)(下)4 骨肌疾病ESWT临床应用指南4.1 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4.1.1 适应证适用于大多数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

4.1.2 禁忌证除全身禁忌证外,大段骨缺损、急性感染性骨不连、病理性骨不连、骨折断端严重营养不良性骨不连者。

4.1.3 定位采用X线定位,使用聚焦式冲击波治疗时,通过X线机将治疗点与聚焦式冲击波治疗机第二焦点耦合;使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浅表部位骨不连时,根据X线定位结果于体表做好标记。

如有内固定物存在,选择治疗点时,应避开内固定物的位置。

每次治疗的治疗点最好不重复,以免损伤皮肤。

每更换一个治疗点前,应进行X线定位。

4.1.4 治疗方法患者体位以舒适方便治疗为原则,一般采取坐位或卧位。

反射体或治疗头一般应放置在肢体血管神经较少的一侧,同时应避开内固定物位置,如病变特殊,可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经验选择反射体或治疗头的位置,以有利于病变部位吸收最大能量冲击波为原则。

治疗区域必须涂抹耦合剂,不能有空气存在,以免损伤皮肤。

通常采取适量多次法,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能流密度,疼痛敏感者可从低能量冲击波开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原则,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逐步增强冲击波能量。

位置较深的骨不连多采用聚焦式冲击波治疗机,治疗参数为0.25~0.39 mJ/mm2;位置较浅的骨不连也可采用发散式骨科冲击波治疗机,治疗参数为0.15~0.30 mJ/mm2。

每次治疗选择2~4个治疗点,每个点冲击1000次,共冲击2000~4000次,每次治疗间隔1天,5~10次为一疗程。

建议治疗3~5个疗程,间隔2~3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摄正侧位X线片或行CT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12,23,35-41]。

4.2 股骨头坏死4.2.1 适应证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未塌陷者(ARCO Ⅰ期、Ⅱ期)。

相对适应证:ARCO Ⅲ期及部分Ⅳ期股骨头坏死者,不愿或不能手术;股骨头坏死伴有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者;髋臼骨折、股骨头骨折可能发生股骨头血运障碍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冲击波治疗疗法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通过影像学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30髋)的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本研究为了评估冲击波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疗效,根据患侧髋关节Harris 评分、“4”字试验(A→B)评分分别把30髋患者以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分成四组,观察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疗效;黄克勤疗效评分通过多个样本率的x2检验,比较各期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

结果对于早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晚期的患者。

结论早期运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可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及改善关节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in the treatment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Methods 26 patients(18 hips)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who were treated with ESWT through the imaging diagn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evaluate and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who were treated with ESWT,and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pre-treatment,post-treatment of the 3rd month,the 6th month and the 12th month,based on Harris scores of hip joint and Gaenslen’s test scores(A→B).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ffective rate of ESWT in the treatment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by Huang Keqin’s effect scores in each period.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in early period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which in metaphase and later period. Conclusion ESWT in the treatment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early could delay the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could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bone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joint function.[Key words] ESWT;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Research progress目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仍是骨科领域的难点之一,对于年轻患者仍先考虑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方法虽多,但疗效都不确切。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经临床观察,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效。

我院从2010年6月~2013年12月共收集了26例(30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NFH患者26例(30髋),男16例(18髋),女10例(12髋);年龄30~59岁,平均43.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4年;双侧发病4例,单侧22例;激素性12例,外伤性8例,3例有酗酒史,3例不明原因;肢体短缩10髋,短缩1~2cm;跛行20髋。

全部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V AS 评分,8髋3分,16髋6分,6髋10分,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功能障受限;特殊检查,所有患者“4”字试验均呈(+);下蹲速度减慢。

影像学检查,X线按Ficat 分期[1]:Ⅰ期(6髋),Ⅱ期(16髋),Ⅲ期(8髋)。

1.2 评判标准(1)按照Harris评价标准[2]满分(100分):优秀>89分;较好89~80分;良79~70分;差40cm下蹲速度及Trendelenburg征3项观察指标。

1.3 治疗方法采用HK.ESWL-Vm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深圳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患者平卧,透视下定位确定股骨头坏死区,选取2~3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1000次,每次2~3点,9次为1个疗程。

能量密度为0.18~0.25 mJ/mm2,频率60次/min,总脉冲能量2000~3000次/次,共20000~30000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后第3、6、12 个月行髋关节特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髋关节Harris评分、“4”字试验(A→B)距离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变化差异、“4”字试验(A→B)距离评分变化差异;通过x2检验比较各期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Harris评分经过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Harris评分数据:治疗3个月后总平均为(76.74±7.75)分,治疗6个月后总分平均为(85.84±2.66)分,治疗12个月后总分平均为(88.06±2.89)分,各期患者均在治疗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优:5髋;较好:11髋;良:12髋;差:2髋。

体外冲击波治疗前与治疗后的3~12个月Harris评分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2.2 Ⅰ~Ⅲ期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比较患者经过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数据得出:通过对26例(30髋)治疗后,治愈3髋,显效5髋,有效8髋,无效14髋,总的有效例数16髋(有效+显效+治愈);Ⅰ~Ⅲ期疗效比较,Ⅰ期的总有效5髋(83.33%),Ⅱ期的总有效10髋(62.50%),Ⅲ期的总有效1髋(12.50%)。

可认为Ⅰ期患者经体外冲击波治疗效果明显高于Ⅱ期患者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4字试验”(A→B)评分经过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4字试验”(A→B)评分数据(见表3):治疗3个月后总平均为(29.97±6.31),治疗6个月后总平均为(28.20±6.44),治疗12个月后总平均为(26.77±6.66),髋关节“4”字试验(A→B)评分优:2髋,良:18髋,差:7髋,较差:3髋。

Ⅰ-Ⅲ期均在治疗后3个月出现“4字试验”(A→B)评分的提高,尤其是Ⅰ期患者治疗效果高于Ⅱ、Ⅲ期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见表3。

2.4 Trendelenburg试验和下蹲速度经过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Trendelenburg试验(-),单腿站立时,髋关节病患侧可以保持达30s;下蹲速度由治疗前速度较慢变化为明显加快并接近正常的下蹲速度。

3 讨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许多学者经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已证实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有效[4]。

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运、促进成骨效应来完成。

3.1 ESWT可促进局部血运有学者发现,新鲜骨折血肿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因子,如:碱性成纤维(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复合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骨形态相关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胰岛素样(IGF)、FGF、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对细胞增殖与分化及新骨的形成都有诱导和调节作用[5]。

而高能量的ESWT可以使局部形成微骨折、微血肿,重新启动成骨过程。

有学者不仅发现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过程中有成骨效应与代谢激活效应[6],体外冲击波可以在定位下调节适量强度的微波下集聚一点,可以激活成骨细胞的再生,对于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7];还可促进骨诱导因子的形成。

李晓辉等[8]经过实验发现,有两种bFGF与PDPB复合可以有效的促进兔子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恢复,在兔子的缺损区域得到了恢复;贾勇等[9]研究发现,转染VEGF121基因可以增加成骨相关的细胞因子BMP、前列胰岛素E2的表达,基因的增加可以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新生血管的数量和增加血流量,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进程,从而多种通路的增加供应股骨头滋养动脉血管的数量的形成和骨关节的修复重建;体外冲击波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再生[10],通过组织细胞的变化更加证明冲击波可以损伤的细胞得到毛细血管再生及修复血管。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效果明显,可能是早期股骨头内缺血尚不严重,此时进行ESWT干预,通过增加局部血运,来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

3.2 ESWT可促进成骨ESWT可以促进成骨是公认的,其成骨机制一是通过冲击波对骨组织的扭拉力裂解硬化的骨质,其次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再生,并抑制破骨细胞破骨。

有学者经试验发现,ESWT可以诱导并加强兔缺血坏死股骨头内成骨细胞增殖进而促进骨质的再生[11];ESWT可以定点聚焦冲击波释放出的能量,可以精确的找到目标,增加诱导细胞分化转变为成骨细胞,增加了细胞的生物蛋白的合成及促进新骨的形成[12]。

从表1~3的数据中得出:早期治疗对于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中、晚期的患者,但这些数据只能说明本研究收集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疗效结果,还需要大量的收集病例与临床紧密结合来验证结果。

总而言之:体外冲击波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早期ANFH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