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公开课 优秀课件(苏教版)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活动一: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一词多义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作为)
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关系,“然后”“之后”)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求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风范: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活动三: 拓展阅读,实践运用
(3)【领悟道理,满分2分】从下面两句中选择一个句子,说说其中 蕴含的成长的道理及它的现实意义。 ①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句子: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理:在向他人学习时,应找其优点,向其优点处看齐;还要找出其缺点,想想 自己是否有这些缺点,如有则立即改正,若无,则用他人之缺点时刻警醒自己。
布置作业
【必做】阅读《百味人生》3中的选文《孔子世家赞》,在疏通文意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课外阅读的拓展,整理孔子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领悟 孔子的为学、做人之道,完成一期“圣贤之道”主题手抄报。 【选做】再搜集《论语》中的名句,将原句和理解整理储备在摘抄本上。
学习生活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读引领课
《<论语>十二章》
学习内容
2024版《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2024/1/28
1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1/28
2
01
引言
2024/1/28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2024/1/28
课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教学 资源的需求,我们特地制作了这份《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掘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20
当代社会中《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与现代社会伦理 道德建设
分析《论语》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现代社 会道德建设的启示和意义,如仁爱、礼制等思 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与现代教育理念
探讨《论语》中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的快乐和重要性。
对偶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运用对偶手法,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喜爱和热爱
的重要性。
排比
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运用排比手
法,增强语言气势和节奏感。
2024/1/28
16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 命的珍视。
《论语》与企业管理智慧
挖掘《论语》中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意 义,如以人为本、和为贵等理念在企业管理实 践中的运用。
2024/1/28
21
06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29《论语》十二章 课件 (共69张PPT)
虚指,泛指多次
人称代词,我
自己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
wèi,替,给 谋划,出主意 每天 自我检查,反省
为 人谋而不 忠 乎?与朋友交而
真诚,诚实 尽心竭力 复习
不 信 乎?传 不 习 乎?”
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2019/5/27
文句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 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 不是复习过呢?”
虚指,几个
子曰:“三 人行,必有 我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学习
师在其焉中 ;选择择 其好的善方者面,而优点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改正之。”
2019/5/27
文句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走路, 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 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 也有)就改正。”
2019/5/27
颜回在“陋巷”却能“不改其乐”这一 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要安贫乐道。
2019/5/27
【本章主旨】 这两章是对安贫乐道精神的重要表述。
2019/5/27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子 曰:“知 之 者 不如
……的人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论语》简介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 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 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29《论语十二章》(共62张PPT)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从这句话你可以 看出什么?
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 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 办事讲究尽全力。
迷惑,意思是感到 子曰:“学却而不思迷则罔茫,而思无而不所学适则从殆。。” (《为政》)
就
疑惑
章解: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 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 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 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 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文体知识 语录体 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
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 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 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 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 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 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 讲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 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其意 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 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 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字词学习
◆生难字
人不知而不愠( yùn) 学而不思则罔( wǎn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诚信 今义:相信 ) 温故而知新( 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 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善良 )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同学分组,每小组负责前6章中的一章,合作探究每章内容,然 后派出代表作为小老师,给大家讲解和翻译重点字词。其他小组要 积极质疑,讨论抢答。
7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词: 时:按时。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9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点词: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 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 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
个人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时习:按时温习。 说:通“悦”,高兴,愉快。 愠 :生气,发怒。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 恨,不也是君子吗?”
雅
要优美自然。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 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 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 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 字词,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 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信
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 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
要通顺畅达。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 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了解《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并称为“四书五经”。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宋朝宰相赵普曾 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 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 论语》十二章 课件(53张PPT)
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 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三、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
孔子
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
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孔子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
人喻于利。”(《里仁》)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对“义”、“利”的不同认识是君子与小人的 区别。
•子曰:“人而不仁,如 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八佾》)
孔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 子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
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 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孔子
“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 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 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 意义。
孔子
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
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
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
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判断句)。
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
孔子 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
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 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一、政治思想
孔子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政治上主张“仁政”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二、教育思想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提倡“有教无类”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0张PPT)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 不改其乐、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一则中的成语是 不亦乐乎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我 每天 多次 反省
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替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办事
信乎?传 不 习乎?”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 复习 识(动作名)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 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 过呢?” 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8.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 肱 而枕之,
吃
粗糙
名词作动词
冷水 弯着 胳膊 以……为枕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乐趣
正当手段
对,对于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课文探究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 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 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 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024年度《《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2024/3/23
针对难读字、易错音进行正音训练, 如“说(yuè)”、“愠(yùn)”、 “罔(wǎng)”、“殆(dài)”等 。
7
重点字词注释及翻译
列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时 习”、“说”、“愠”、“君子 ”、“日”等,给出详细注释和
例句。
针对每个章节,提供准确的现代 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原文含
思想有很大帮助。
2024/3/23
03
《孟子》
儒家经典之一,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孔子有很多
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了解《孟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儒家思想
。
24
现代学者对《论语》解读和研究成果
钱穆《论语新解》
钱穆先生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其成果对于理解《论语》中的思想有很大 帮助。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素养
通过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提高人 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解读《论语》中的经典章句,传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24/3/23
4
《论语》简介及地位
01
02
03
《论语》概述
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 、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 篇章结构等。
2024/3/23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了解儒 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论语》在儒家思 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23
其他儒家经典著作推荐阅读
01
《大学》
儒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儒家思想中“大学之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
理解《论语》中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02
《中庸》
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中庸之道”的思想,对于理解《论语》中的中庸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优秀课件)
作者简介
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惜 时 高 效
课前准备:课本、学案、双色笔 课堂目标:激情高效,做语文课堂上最 闪亮的自己!
全 力 以 赴
每日赠言: 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
的,但它也是充满着艰苦磨炼的。 ——高尔基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 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 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子》、《中庸》合编为“四书”。 “四书”
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 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 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 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 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 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 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 流派之一。
研读文本(第八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
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山 ,这时停下来,是我
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自 己 停 下 来 的 。 又 好 比
研读文本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逐句剖析(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以仁道为使命,奋斗终生,死而 后已。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 毅刚强,戮力奋斗。
逐句剖析(八)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论语》
十二章
1 全文翻译,疏通文意脉络。 2 深入核心,理解立身处世。 3 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一
全文翻译,疏通文意脉络
全文翻译
——朗诵、翻译
第一步:朗读原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第二步:整句翻译,注意语意通顺; 第三步:点明重要词汇和句式。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
——《论语·阳货》
“兴、观、群、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观”是形式的也是 基础,只有通过“可以观”的艺术观赏形式,才能实现“可以兴”、“可以 群”、“可以怨”的社会政治目的。
诗之所以是“可以观”的,不仅在于诗具有“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 失,自考正”的抽象政治意义,更在于春秋时代的《诗》具有付诸视觉形式 的具象的艺术意味,即以“诗三百”为代表的诗歌包含政治上可以观察与艺 术上可以观赏的双重意义。
整体感知,梳理概括 1.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图的空缺内容。
论“仁” 论“道” 论修己与待人
整体感知,梳理概括
2、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阐述了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一 些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语句 敏于事而慎于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使…匡正。 已:句尾语气词 表陈述,相当于“了”。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 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 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 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 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 学了。”
野:粗野、鄙俗。
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
史:虚饰、浮夸。
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研 读 文 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 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 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 “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 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
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礼”。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9《论语十二章》课件(114张)
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 由若干篇章组成。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 有以下几种:
❖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 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1~9则就 属于这种体式。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 文中的第10则就属于这种体式。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些情节,但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
意思,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根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中有很多 内容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宋朝宰相赵普曾 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而
“却”,连
不学则
词,表示转
折
殆。”
连词,相当于 “就”、“便”。
迷惑,意思 是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
“却”, 表示转 折
有害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 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内容解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 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人。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礼仪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礼仪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解析礼仪管理,作为一个专业且重要的职位,其主要职责是确保组织的各类活动、会议或接待等都能遵循正确的礼节和规范,以体现组织的专业形象和尊重他人。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请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三方面有关的句子。
课文 评讲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富安中学刘瑛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态度: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有: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 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 人”) 2.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 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 动词“择”
《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曲肱:肱,音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于: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2.治学的人必须注重的品德修养的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ppt40 苏教版
思想:
立志为学、修身治性、 艰苦奋斗,终身坚守!
温习
旧知识
获得新体会
子曰:温故而知新,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能从中获得新体会,
可以
凭借
成为
语气词,表肯定。
可以为师矣。(《为政》)
可以凭借这点成为老师了。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连词,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迷惑而无所得
则殆。”(《为政》)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 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 内容相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传授的知识 复习
传而不习乎?
诚,可以这样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却不复习,可 以这样吗?
思想:反思自 身,为人谋事要尽 心尽力;与朋友交 往要诚实、真诚; 老师传授的知识要 及时掌握。常复旧 课,领悟新知。
通“又”,用在整 数和零数之间
立志
做学问
站立,独立做事情 不能为人力 所支配的事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阐述学习的方法、乐趣、以及做人的态度: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 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 修养。
人称代词,我
泛指多次
反省
替,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
出谋划策
连词,却
尽心尽力
真诚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出谋划策却不尽心,可以这样吗?与朋友交往却不真
孔子
连词,表顺承, 译为“然后”
按时
通“悦”,高兴
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 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 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 就在其中了。”
分类整理
1、作家作品: 孔子—— 《论语》—— 四书: 五经: 2、名言警句: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3、成语(8个): 4、通假字(1个):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领悟 以 (之) 为 凭 (这一点)做 师
可以
矣。” 了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 理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顺接连词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为政》)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 和事业。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 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 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 贫乐道”。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
这里指几个人。
行:走。
师: 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译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 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反
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 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
一样,日夜不停。”
注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不逾(yú)矩(jǔ) 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贤哉(zāi) 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曲肱(gōng)而枕之 博学而笃(dǔ)志
疏 通 文 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 按时 愉快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 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 志同道合的人 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却 生气,发怒 有道德修养的人
精神疲 倦而无 所得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就
迷惑而无所得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 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或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孔 子
•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 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 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 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 世”,倡导施行“仁政”。自汉朝 “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 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孔子的 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 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 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 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 矩。”
成语归纳
• • • • • • • •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里中的道路,这里指颜回的住处 忍受
其乐。贤哉回也。பைடு நூலகம்(《雍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 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 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 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 情。 • 惑:迷惑 •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 逾矩:超过规矩。逾,超过,越过。矩,本指 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规 矩,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