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c8e310dd36a32d737581ad.png)
Kr、Xe的总称) 混合物
(1)保护气;(2)电光源; (3)制造低温。
夜晚的霓虹灯充入稀有气体
板书设计
四、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 (1)有害气体;(SO2、NO2、CO) (2)烟尘。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交流讨论
稀有气体和氮气为何都可做保护 气?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稳定,绝不能跟其他的物质反 应 B.是一种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物质 C.在医疗上可作为急救危重病人的气体 D.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氮气 B.食醋 C.碳酸饮料 D.矿泉水
巩固练习
6.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 B.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占空气总质量的0.94%
课后小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对空气 又有了那些了解?
谢谢观看! 欢迎指导!
五氧化二磷 P2O5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2)现象:
交流展示
4、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N2:78%,O2 :21%,稀有气体:0.94%, CO2 :0.03%,其它: 0.03%。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 多种物质
一种物质(有专门的符号)
2、纯净物: 3、判别: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2--1、空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
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自学:请你阅读教材P28-31有关内容
自学检测
1.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2.氮气的用途有哪些? 3.稀有气体的用途有哪些? 4.空气污染的途径有哪些?为减少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说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c731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5.png)
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增加了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实验产生误差。
若未冷却至室温,瓶内气压偏大,水进入偏少。
空气会进入瓶内,瓶内气压偏大,水进入偏少。
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冷却室温后,瓶内气压偏少,水进入偏多。
a.在刚才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交 流、讨 论将
发散思维: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了解了空气的组成,也已形成了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其自学、合作能力都大大增强。由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薄弱,因此,引入科学探究的方法,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
五、板书设计§2.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谢谢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说课课件(共22张PPT)
实验装置图
探究活动视频
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燃烧停止,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中的水位上升了约1/5,同时白烟消失.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体积的4/5.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P2O5
O2
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图探究活动视频发出黄白色火焰,产
(二).实验探究法: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情景教学法:
(一).指导学生预习法:二、教法分析 带以下问题看
(一).自主学习法:
(二).探究学习法:
(三). 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小组竞赛法:
(一).自主学习法:三、学法分析(二).探究学习法:(三).
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流程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说课课件(共
若未冷却至室温,瓶内气压偏大,水进入偏少。
空气会进入瓶内,瓶内气压偏大,水进入偏少。
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冷却室温后,瓶内气压偏少,水进入偏多。
a.在刚才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交 流、讨 论将
发散思维: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了解了空气的组成,也已形成了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其自学、合作能力都大大增强。由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薄弱,因此,引入科学探究的方法,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
五、板书设计§2.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谢谢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说课课件(共22张PPT)
实验装置图
探究活动视频
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燃烧停止,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中的水位上升了约1/5,同时白烟消失.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体积的4/5.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P2O5
O2
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图探究活动视频发出黄白色火焰,产
(二).实验探究法: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情景教学法:
(一).指导学生预习法:二、教法分析 带以下问题看
(一).自主学习法:
(二).探究学习法:
(三). 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小组竞赛法:
(一).自主学习法:三、学法分析(二).探究学习法:(三).
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流程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说课课件(共
空气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优秀课件
![空气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d9f57ca8114431b80dd839.png)
酸雨
二氧化硫
臭氧空洞
臭1979 1981
氧
1983
空
洞
1985 1987
氟利昂等
1989
温 室 效 应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为了保护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少用化石 燃料,使用清洁能源。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空.气1 人空 教气 版人九教年版级九上年册级化上学册优化秀学p课pt件课(件共20张 PPT)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 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做保护气、化工 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 剂等。
2空.气1 人空 教气 版人九教年版级九上年册级化上学册优化秀学p课pt件课(件共20张 PPT)
2空.气1 人空 教气 版人九教年版级九上年册级化上学册优化秀学p课pt件课(件共20张 PPT)
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 N2 )
78%
氧气 ( O2 )
21%
空 稀有气体(氦、氖、 0.94% 气 氩、氪、氙、氡)
二氧化碳 ( CO2 )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2空.气1 人空 教气 版人九教年版级九上年册级化上学册优化秀学p课pt件课(件共20张 PPT)
保护空气
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你知道污染空气 的物质有哪些?
1)工业污染。 2)生活污染。 3)交通污染。 4)农业污染。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2空.气1 人空 教气 版人九教年版级九上年册级化上学册优化秀学p课pt件课(件共20张 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0e2a7102d276a201292e28.png)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分析: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中的 水压进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 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1、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 大气压,水被压入集气瓶。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 性质?
•
4.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 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吸收五氧化二磷)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6)不能用木炭、硫磺、镁、铁等代替红磷
【思考】 在实验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集 气瓶总体积1/5 , (即集气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会 小于1/5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稀有气体:主要用作保护气、电光源、激光、 制冷以及医疗等。
稀有气体用于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霓虹灯等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 此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物理变化)
氦气可用于充气球或汽艇(比氢气安全)
1、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 气体是( )B
A、二氧化硫磺 B、二氧化氮肥 C、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的现象是( A)
A、生成五氧化二磷 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产生大量的白烟
6、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一组是: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致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a .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c .
分析: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中的 水压进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 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1、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 大气压,水被压入集气瓶。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 性质?
•
4.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 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吸收五氧化二磷)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6)不能用木炭、硫磺、镁、铁等代替红磷
【思考】 在实验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集 气瓶总体积1/5 , (即集气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会 小于1/5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稀有气体:主要用作保护气、电光源、激光、 制冷以及医疗等。
稀有气体用于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霓虹灯等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 此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物理变化)
氦气可用于充气球或汽艇(比氢气安全)
1、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 气体是( )B
A、二氧化硫磺 B、二氧化氮肥 C、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的现象是( A)
A、生成五氧化二磷 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产生大量的白烟
6、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一组是: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致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a .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说课幻灯 空气.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说课幻灯 空气.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661c38f78a6529647d53d5.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说课幻灯空气.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说课幻灯
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课题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的过渡到氧气的内容.本课题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混合物成分的测定,既有定性的实验设计又有定量的误差分析,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可以为今后乃至高中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空气的组成在小学自然课中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课题旨在把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做适当的延伸,即进一步完善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由于刚刚学习化学不久,学生仍然处于不善于发问,不善于质疑的阶段,对待知识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时在心中悄然设疑,由疑问引...。
《空气》PPT课件
![《空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2715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6.png)
CO2含量增加
氟利昂
SO2、NO2
空气污染
4.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课堂小结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用作保护气、制氮肥 3.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霓虹灯
二、保护空气 1.污染物: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 2.危害:①影响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②破坏生态平
衡;③影响全球气候。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空气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我们 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呢?
空气污染
1.空气的污染物: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和可吸入颗粒物。
2.污染源:
化石燃料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
煤
C CO2、CO
石油 天然气
S SO2 N NO2
酸雨
空气污染
3.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空气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上册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学习目标
1.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各 气体的用途
2. 了解空气பைடு நூலகம்染的危害,了解污染物的来源,知道防治 污染的方法
气体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
1.氧气
(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潜水、登山、航空等;
气体分析
(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宇航等;
气体分析
《空气》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初三上册PPT课件(第2.1.2课时)
![《空气》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初三上册PPT课件(第2.1.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8ba90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4.png)
思考:请同学们谈一谈如何保护空气,防治污染?
课堂小结
空气的组成
空气 空气的应用
保护空气
空气 空 纯净 中氧 气 物与 气含 的 混合 量的 成 物 测定 分
氧 氮气 稀有
气 的性 气体
的 质及 的性
用 用途 质及
途
用途
空污污 气染染 污的的 染危防 物害治
典型例题
1.中考•河池】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B )
加速金属的腐蚀,各种大理石建筑材料腐蚀后失去光泽,出现坑洼不平、脱落石片;橡胶加速老化、脆 裂、强度下降;电线绝缘体漏电等等。
三、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和酸雨等。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等。目前计 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用作 保护气
焊接金属
充灯泡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制作电光源
1
2
3
航标灯
闪光灯
霓红灯
三、保护空气
全球变暖 沙尘暴
酸雨 雾霾
三、保护空气
讨论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三、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废气,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讨论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吗? 不能。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稀有气体的用途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 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制造低温环境等。
课堂小结
空气的组成
空气 空气的应用
保护空气
空气 空 纯净 中氧 气 物与 气含 的 混合 量的 成 物 测定 分
氧 氮气 稀有
气 的性 气体
的 质及 的性
用 用途 质及
途
用途
空污污 气染染 污的的 染危防 物害治
典型例题
1.中考•河池】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B )
加速金属的腐蚀,各种大理石建筑材料腐蚀后失去光泽,出现坑洼不平、脱落石片;橡胶加速老化、脆 裂、强度下降;电线绝缘体漏电等等。
三、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和酸雨等。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等。目前计 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用作 保护气
焊接金属
充灯泡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制作电光源
1
2
3
航标灯
闪光灯
霓红灯
三、保护空气
全球变暖 沙尘暴
酸雨 雾霾
三、保护空气
讨论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三、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废气,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讨论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吗? 不能。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稀有气体的用途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 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制造低温环境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 空气 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 空气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4ca08c312b3169a551a46b.png)
2.污染的三大类型
SO2、NO2等 氟利昂等 CO2含量增加
酸雨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
3、保护空气的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情况,使用清洁能源, 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多植树造林。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
是( B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课N堂o练习 Image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 优点
实验。
缺点 实验时间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 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原理:
通过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 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外 界水就可以等体积进入, 根据进水的体积,测定出 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 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 乳胶管.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曾经叫“养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P28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不活泼)
用途:
3、稀有气体
氦(He)、氖(Ne)、氩 (Ar)、氪(Kr)、氙(Xe)、氡(Rn)
性质:无色、无味、很不活泼。
二氧化碳 ( CO2 )
21% 0.94%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N2、O2、CO2、P、P2O5、H2O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保持着各自性质)
如:空气 海水 河水 矿泉水等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式来表示如氮气、氧 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为N2、 O2、CO2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空气精品PPT(共1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空气精品PPT(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caf008a98271fe900ef924.png)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气
稀有气体
21% 0.03% 0.94%
水蒸气 及其他气体杂质 0.03%
( H2 O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
实验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 上升约1/5。
结论: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43;氧气 点 燃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讨论与交流: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若没有全部燃烧,说明了 什么?
3、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 什么?该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讨论与交流:
4、在实验中,有时集气瓶中气体减少 的体积会小于1/5?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装置的密闭性不好
2)红磷的量不足
3)瓶内温度没有降到室温
人 教 版 九 年 级上册 化学课 件空气 精品PP T(共16 张PPT)
人 教 版 九 年 级上册 化学课 件空气 精品PP T(共16 张PPT)
再见
人 教 版 九 年 级上册 化学课 件空气 精品PP T(共16 张PPT)
人 教 版 九 年 级上册 化学课 件空气 精品PP T(共16 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课件_空气(1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课件_空气(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c78286ce2f0066f4332226.png)
B.②—a
C.③—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课件:空 气(19 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课件:空 气(19 张ppt)
•
1.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 发,将 创作看 作艺术 家审美 经验的 结晶过 程,作 品完成 就意味 着创作 完成。 而从接 受美学 的角度 来看, 这一完 成并不 说明创 作已经 终结, 它只说 明创作 的第一 阶段告 一段落 ,接下 来是读 者或观 众、听 众的再 创作。
•
5.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 达的思 想感情 、所反 映的生 活,都 只能是 过去的 ,而理 解总是 现在进 行时。 当我们 接受历 史上的 艺术作 品时, 我们当 然可以 设身处 地想象 古人的 生活, 体验古 人的思 想感情 ,但我 们毕竟 是现代 人,只 能按照 我们现 在的心 理文化 结构去 理解古 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课件:空 气(19 张ppt)
当堂检测
• 6、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 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 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
•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氧层 d.使人中毒
c.破坏臭
• A.①—d D.④—b
质决定氧气有这样的用途? 2、氮气有哪些用途?是什么样的性质
决定氮气有这析的用途? 3、稀有气体有哪些用途?是什么样的
性质决定稀有气体有这样的用途?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 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不活泼)
用途:
超导试验车 冷冻剂
当堂检测
• 4、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 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说课课件第2单元课题1空气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说课课件第2单元课题1空气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e7c6cfc5da50e2534d7f86.png)
舍勒
瑞利
拉姆赛
1894年,英国物理学家 瑞利与化学家拉姆赛合作,
发现了空氩气中的一种性质 极不活泼的气体—氩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
拓展延伸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知识链接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
密闭容器中 气体减少的体积=倒流回水的体积
拓展延伸
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 拓展延伸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气体) 点燃 你还能设计出其它的装置吗?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原理:在密闭容器中, 消耗氧气 倒流回水 的体积 的=体积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现象:白磷燃烧 放热 产生大量白烟 水倒流至试管的五分之一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实验原理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 拓展延伸
密闭容器中
消耗氧气的体积=倒流回水的体积
白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提出问题
用下列实验仪器组装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装置照片
交流分析
拓展延伸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提出问题
讨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定. 通量过实对验实可验能中产误生差误的差分析,形成严分谨析的误科差学态度,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4. 很通少过了解科学家发现空气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 发现的曲折与艰辛。
三、重难点分析
重 空气的组成; 点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方法
人教版九级上册化学完美课件空气
![人教版九级上册化学完美课件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c101717ca300a6c30c229fcf.png)
(填表) 书29页
颜 状 气 标准状 熔 沸 是否 色 态 味 况下的 点 点 易溶
密度
于水
氮
气 无气 无 色体 味
否
2.氮气
(1)氮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没有气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比较稳定)。
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2)氮气的用途: A.作保护气:食品袋、灯泡中充入的气体;
天空更蓝 P30划书
3.空气污染的防治: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 洁植能树源造、林积极植种树草 造林 种草等
绿色化学
环境友好化学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 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 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 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
4.它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生体验中 来。注 重引导 学生调 动自己 的生活 积累, 表达真 情实感 ,鼓励 学生文 从字顺 地表达 自己对 生活的 理解和 感受, 鼓励学 生自由 地、有 创意地 表达。
•
5.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议论文 的文体 知识进 行了温 习巩固 ,对阅 读中的 常见题 型有了 一些了 解,但 在解题 技巧和 方法上 掌握得 还不是 很好, 应在阅 读训练 中进一 步加强 。
环境信息 P31划书---①污染指数项目
②空气质量标准
空气质量日报 p31
污染 50 51指数 以 100
下
质量 Ⅰ Ⅱ 级别
质量 状况 优 良
101150ຫໍສະໝຸດ Ⅲ⑴轻微 污染151200
Ⅲ⑵
轻度 污染
2.1 空气 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共33张PPT)
![2.1 空气 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ddd28b376baf1ffc4fadc1.png)
1、氧气的性质: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2.1 空气 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共33张PPT) 免费下 载课件 下载PP T下载
2、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C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江特矿泉水
D.新鲜空气
4.(2009年茂名中考题)烟雾弹:将装有白磷(P)的烟雾弹引爆后,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再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大量烟雾将目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堂小结
一、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二、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课堂练习
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变浑浊_二__氧__化__碳__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__氧__气___ (3)盛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空气中,外壁会潮湿__水__蒸__气
(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4)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所占空气体积分 数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氮气的哪两条性质? _不__支__持__燃__烧__,__自、己__也__不__能__燃__烧__,__也。不溶于水。 (5)若将红磷换成碳粉,则实验应怎样改进可得 到准确的结果?不能;木炭燃烧生成CO2气。体,填充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最明显特征: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氧气可用O2表示、氮气可用N2表示、 水可用H2O表示、硫酸铜可以用CuSO4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空气(共3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空气(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1521db0b1c59eef8c7b4f4.png)
课题一 空气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 氮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小; ②难溶于水; ③有三态变化。
2、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 氮气的用途:①化工原料;
② ③保医护疗气麻;醉(;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 超导性能。
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
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氮气与瓶内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
。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
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
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竹节内存在的气体的成分如何?与空气成分
是否一样?请按如下步骤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竹节内气体与空气主要成 分不同
提出假设;竹节内气体与空气相比,含较多
的二氧化碳和较少的氧气。假设的依据是竹
子要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但在竹节内
主要进行_呼__吸__作_用____,因此_含__较_多__的__二__氧__化。
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
瓶体积的70%。 (1)右图A仪器的名称是 烧杯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
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镁条燃烧消耗瓶内气体,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
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1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面向“全体”,注重“过程”,使学生在一个一个 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思考与交流,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以实验探究为载体,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探究 中学习,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 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心旷神怡的情境中学化学,
在积极的思考中学化学, 在动手和交流中学化学. 能让每一位学生:用化学视角来观察世界, 用化学思维来认识世界.
探 发现,去体验。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
学生自己动手用胶头滴管取水。
究 让学生在实验中去领悟:挤出多少空气就会
吸入多少水.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在实验设计时想 到可以用水来填充容器中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用胶头滴管把小烧杯中的水转移到大烧杯。 看哪一组又快又好。
思考:
1、每次吸入水的体积都相同吗? 2、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水? 3、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出的空气有什么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初步掌握实验探 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的喜悦。
教材分析
3.教学重一点、与教难材点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 气中氧气的三、体教积学含目量标。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2) 瓶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
实验结论:(1) 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阅读并记住课本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 数计算)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 杂质%
0.03% 1% 0.03%
N2、CO2反应,你认为小明可以用镁带 吗?
教学过程
收 我学会了…… 获 我了解了…… 与 我懂得了…… 体 会
教学过程
社
作业布置:
会 1、上网查阅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实 2、搜集上一周空气质量预报。
践
设计意图:把科学探究从课内引向课
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展示两瓶气体: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点燃两支 蜡烛分别放入两瓶气体中,盖上玻片。观察现象。
氧气
空气
设置问题情景:为什么在空气中蜡烛很快熄灭 了呢?
你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物质燃烧消耗氧气,为后 面设计实验作了铺垫。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实 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来测
学法: 自主设计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
创 设 情 境
实 验 探 究
表 达 交 流
反 思 改 进
教学过程
实巩 验固 演拓 示 展 ……
教学过程
创
展示一个烧杯,并将其倒扣入水中。
设
设置问题情景:水为什么不能充满
整个的烧杯?
情
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
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营造一个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为突破后面的难 点打下基础.
强调:空气中体积含量 最多的是N2,第二位的是O2。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感 受 成 功
拉瓦锡
1、小红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
巩 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结果水位上升不
固
到1/5,你帮她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 呢?
拓
2、小明想用镁带燃烧来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他查阅资料,
展 知道镁除了与O2反应外,还与空气中
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 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 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针对班级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对问题进行分层设置,层次的跨度小一些,使 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
教法学法
教法: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启发探究
一、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实验现象:
(1) 放热,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 (2) 瓶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
实验结论: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固体)
P O2
P2O5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的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及杂质
教学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涉及知识、能力、情感三 方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说课流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感悟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与作用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气中氧气的含量。
思 改 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 进 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学过程
介绍可燃物──红磷。介绍实验
实
装置,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利用等待集气瓶冷却的时间,
验 组织学生预测、讨论得出结论。
演
示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白烟”可以 说“白雾” 实验现象: 吗?
(1) 放热,产生黄色火焰, 生成大量白烟;
问题很简单,却能四两拨千斤!
教学过程
实
学生分组讨论很快设计出如下
验 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探
究
教学过程
汇
“老师,水位上升了一点点。”
报
“老师,水位上升了大约十分之一。”
与
实验结论与教材所给知识产生了冲突,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欲望。
交
问题启发: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有气体生成吗?
流
教学过程
反 燃烧蜡烛无法准确测量空
教学过程
实
启发探究2:用什么方法消耗
空气中的氧气呢?
验
学生提出的方案:
探
1、用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究 2、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
经过讨论学生决定用蜡烛燃烧来消 耗氧气。
教学过程
实
启发探究3:燃烧结束后,你怎么知道 空气中到底少了多少气体呢?
验
这是一个难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突破了
整个教学的难点。难点的解决必须让学生自己去
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验
探
学生此时刚刚接触化学,实验设
计很难一步到位,只能逐步诱导,层
究 层深入,慢慢接近目标。
教学过程
实
启发探究1:我有一瓶空气,你能 想办法测出其中氧气的体积吗?
验
学生提出的方法:
探
1、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直接 测出体积。
究
2、把氧气以外的物质消耗掉,剩
下的就是氧气。
3、把氧气消耗,看体积少了多少。
以实验探究为载体,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探究 中学习,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 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心旷神怡的情境中学化学,
在积极的思考中学化学, 在动手和交流中学化学. 能让每一位学生:用化学视角来观察世界, 用化学思维来认识世界.
探 发现,去体验。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
学生自己动手用胶头滴管取水。
究 让学生在实验中去领悟:挤出多少空气就会
吸入多少水.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在实验设计时想 到可以用水来填充容器中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用胶头滴管把小烧杯中的水转移到大烧杯。 看哪一组又快又好。
思考:
1、每次吸入水的体积都相同吗? 2、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水? 3、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出的空气有什么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初步掌握实验探 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的喜悦。
教材分析
3.教学重一点、与教难材点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 气中氧气的三、体教积学含目量标。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2) 瓶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
实验结论:(1) 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阅读并记住课本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 数计算)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 杂质%
0.03% 1% 0.03%
N2、CO2反应,你认为小明可以用镁带 吗?
教学过程
收 我学会了…… 获 我了解了…… 与 我懂得了…… 体 会
教学过程
社
作业布置:
会 1、上网查阅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实 2、搜集上一周空气质量预报。
践
设计意图:把科学探究从课内引向课
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展示两瓶气体: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点燃两支 蜡烛分别放入两瓶气体中,盖上玻片。观察现象。
氧气
空气
设置问题情景:为什么在空气中蜡烛很快熄灭 了呢?
你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物质燃烧消耗氧气,为后 面设计实验作了铺垫。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实 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来测
学法: 自主设计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
创 设 情 境
实 验 探 究
表 达 交 流
反 思 改 进
教学过程
实巩 验固 演拓 示 展 ……
教学过程
创
展示一个烧杯,并将其倒扣入水中。
设
设置问题情景:水为什么不能充满
整个的烧杯?
情
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
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营造一个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为突破后面的难 点打下基础.
强调:空气中体积含量 最多的是N2,第二位的是O2。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感 受 成 功
拉瓦锡
1、小红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
巩 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结果水位上升不
固
到1/5,你帮她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 呢?
拓
2、小明想用镁带燃烧来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他查阅资料,
展 知道镁除了与O2反应外,还与空气中
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 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 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针对班级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对问题进行分层设置,层次的跨度小一些,使 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
教法学法
教法: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启发探究
一、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实验现象:
(1) 放热,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 (2) 瓶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
实验结论: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固体)
P O2
P2O5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的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及杂质
教学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涉及知识、能力、情感三 方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说课流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感悟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与作用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气中氧气的含量。
思 改 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 进 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学过程
介绍可燃物──红磷。介绍实验
实
装置,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利用等待集气瓶冷却的时间,
验 组织学生预测、讨论得出结论。
演
示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白烟”可以 说“白雾” 实验现象: 吗?
(1) 放热,产生黄色火焰, 生成大量白烟;
问题很简单,却能四两拨千斤!
教学过程
实
学生分组讨论很快设计出如下
验 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探
究
教学过程
汇
“老师,水位上升了一点点。”
报
“老师,水位上升了大约十分之一。”
与
实验结论与教材所给知识产生了冲突,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欲望。
交
问题启发: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有气体生成吗?
流
教学过程
反 燃烧蜡烛无法准确测量空
教学过程
实
启发探究2:用什么方法消耗
空气中的氧气呢?
验
学生提出的方案:
探
1、用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究 2、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
经过讨论学生决定用蜡烛燃烧来消 耗氧气。
教学过程
实
启发探究3:燃烧结束后,你怎么知道 空气中到底少了多少气体呢?
验
这是一个难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突破了
整个教学的难点。难点的解决必须让学生自己去
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验
探
学生此时刚刚接触化学,实验设
计很难一步到位,只能逐步诱导,层
究 层深入,慢慢接近目标。
教学过程
实
启发探究1:我有一瓶空气,你能 想办法测出其中氧气的体积吗?
验
学生提出的方法:
探
1、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直接 测出体积。
究
2、把氧气以外的物质消耗掉,剩
下的就是氧气。
3、把氧气消耗,看体积少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