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
国家交通(公路)信息服务平台方案探讨
![国家交通(公路)信息服务平台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6e9bad050e2524de4187e04.png)
市 的交通信息 ( 主要是城 市交通信息 ) ,缺乏全省大范 围的 高速 公路交通信息 ,更缺 乏全国性 的高速 公路交通信息 。另
外 ,在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 中 ,在交通工程 方面投人 巨大 ,在 高速 公路 运营时采集 了大量数 据 ,如交通量 、天气 、费率 、 常 用路 线等 。如 何有 效地 利用 采集 到 的数据 、研 究数 据挖
公路快速 发展给人 民带来 的实惠和方便 ,已成 为当前亟待解
决 的 问题 。
术建立 国家 交通信息服务平 台 ,解决 当前急迫的公众 出行安 全保障和信 息服 务等 问题 ,为 公众提供更便 捷 、更安全 、更
方便的出行服务 ,必将 产生显著 的社 会经济效 益。
2 0 年 8 交通运 输部成 立公路路 网管理 与应急处 置 中 08 月
救援指挥提供必要的指导。
◇ 日常办公子 系统 :主 要从 中获得公 路养 护数据 、水毁
数据 、危桥 数据 、治超数据 等各种专项数 据 ,并利用该报送 系统获得各 种统计信息 ,生成各种 报表 ;
◇应 急处置系统 :应 急处置系统需要 该系统 中获得和应 急设备相 关的数据 以及 路况相关信 息 ,并结合 GI 系统 ,实 s 现对各 种资源快速 、准确 的调度 ;
息 ,及 时发布通行速度 、阻断路况 、常用线路 、交通疏导 、 交通管制等信息 。主要有如下几个系统 :
◇公 路气 象 危险 等级 预报 信息 系 统 :通过 危 险等 级标 定、灾害 图形显示 、区域预报 、路 线预报等进行公 路气象危 险等级预报 ; ◇公路气象预 报信 息系统 :由公路部 门、气象 部门进行 气象监 测 ,然后对气象数据 进行分析 ,评 估 ,获取 气象 灾害 信 息以及气象灾害对公 路交通可能造成 的危害 ,然 后对 内和 对外进行信息发布 ; ◇公路气象预警系统 :经监测 、分析 、评估后产生 突发 性大 范围公路气象预警信息 ,经决策管理 、监督审查后 ,进 行预警 发布 ,为地方公路管理 部 门进行气象 灾害管理和应 急
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9a66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5.png)
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一、项目目标和背景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提供优质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背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需要建设一个集数据管理、信息查询、路况监控、事故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建设内容和步骤1.数据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并通过建立数据接口和信息标准,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机构的数据交互与共享。
2.信息查询服务:提供全面的交通运输信息查询服务,包括路况查询、货物追踪、车辆监控等,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3.事故预警系统:建立事故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事故预警功能,及时发现交通事故的可能发生并进行预警提示,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4.电子运单系统:建立电子运单系统,实现运单数字化、在线生成、自助打印等功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单错误率。
5.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建立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调度分配、路径规划等功能,提高车辆调度效率。
6.交通运输数据分析系统:建立交通运输数据分析系统,对交通运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建设过程和时间安排1.初步准备阶段:明确项目目标和建设内容,启动项目组织架构,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2.系统设计阶段:针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需求分析,并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选择,确定系统开发和实施的技术路线。
3.系统开发和测试阶段: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系统开发、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系统部署和上线阶段: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器上,并进行全面测试和运行环境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5. 运维和优化阶段:定期对系统进行运维和维护,及时修复系统bug和安全漏洞,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913a8b2cc58bd63086bd43.png)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草案)1引言1.1项目背景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使手机成为了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手机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中最重要的信息获取通道之一。
广大的用户越来越关注怎样通过手机获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信息。
目前这些信息主要分散在众多的职能部门虽然这些部门已经建立了一些公共信息的发布渠道,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公共信息的获取并不便利。
在此背景下**移动多家地市分公司为了满足当地手机用户获取公共信息的需求,不同层度的建立了公共信息的发布与查询平台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为了使全省移动用户都能通过手机方便、快捷的获取公共信息,**移动启动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该平台将以灵活的接口方式接入多种公共信息,呈现给所有用户一个统一、透明的界面,并使用WEB、WAP、人工接续(12580)、短信、彩信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贴近生活的公共信息资讯服务。
**公司作为**移动的SI参与了多个地市公共信息发布与查询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公积金、水务、交通违章、电费、社保等公共信息。
根据全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并结合我公司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我们以实用、高效、稳定、可扩展为原则设计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该方案的实施将为**移动用户提供一个界面统一、使用方便快捷、信息丰富、稳定性高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1.2建设目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科学合理的方法将种类繁多、涉及部门宽广,存放位置凌乱的公共信息数据源进行规范与集中。
搭建一个通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具备统一的用户使用方法、统一的用户签约方式、统一的数据管理、安全的数据接口、便捷的系统搭建方法、统一灵活接口调用功能。
1.2.1统一的用户使用方法1、采用统一入口,即共用一个基础短信彩信端口号,全省用户可将查询编码发送到同一端口中,由系统判断用户订购的是那个地市的信息并返回正确的查询结果。
2、采用统一的信息查询编码:全省用户同一业务下使用统一的编码格式:“指令码”+“密码”;如发送“CXGJJ12345”到100860即可查询用户自己的公积金信息;3、采用统一的WAP网址,WAP网站根据登录网站的手机号码判断用户订购的是那个地市的信息自动将用户导航到相应的页面;4、采用统一的WAP操作界面。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8bd62d76294dd88d0d26bae.png)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交水发[2010]670号【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发布日期】2010.11.15【实施日期】2010.11.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0〕670号)按照国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的总体部署,近年来,我部高度重视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工作,加强了交通电子口岸相关规章、标准的制定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信息系统得到开发应用,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逐步推进,在行业监管、口岸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交通运输和外贸发展的要求相比,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总体进展不快,区域发展不平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重要意义交通电子口岸是国家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输工具、旅客、货物等核心信息管理、服务和监管的一个基础信息平台和重要的数据交换平台。
加强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整合行业信息资源,为口岸通关、运输市场监管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撑,是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和物流的便利化,对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国家电子口岸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信息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善通关环境和加强行业监管为重点,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电子口岸建设经验和技术,完善交通电子口岸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和制度,加大资金投入,遵循“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原则,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建设交通电子口岸,加强道路运输、港口、航运、航道、海事和船检等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
交通运输信用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交通运输信用共享平台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dd03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3.png)
善或恶化情况。
05
平台运营管理与维护方案
平台运营团队组建及职责划分
运营团队组成
包括平台负责人、技术团队、客 服团队、市场推广团队等。
职责划分
明确各团队及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确保平台高效运转。
平台负责人
负责平台整体战略规划、资源协 调和重大决策。
市场推广团队
负责平台的品牌宣传、市场推广 和合作拓展等工作。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9字
9字
成功构建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 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
1
3
通过平台发布信用评价结果,有 效约束和规范交通运输市场行为
行业的信息互通与共享。
,提升行业整体信用水平。
9字
整合各类交通运输企业、从业人
2
4
9字
平台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
员和车辆的信用信息,形成全面
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用户培训
技术支持
提供平台使用手册、在线视频教程等培训 材料,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平台使用方法。
设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提供电话、邮 件、在线客服等多种支持方式,解决用户 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定制化服务
用户反馈
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 技术支持服务。
鼓励用户提供使用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平 台功能和服务质量。
随机森林模型
能够处理高维数据,对非线性关系 有较好拟合能力,且不易过拟合。
选择原因
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和数据特征 ,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在信用 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和应用前 景。
模型参数设置与优化
参数初始化
根据经验或实验设定初始参数值。
2023-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案-1
![2023-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eabc37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7.png)
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是近年来城市交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综合整合了交通运行、交通管理、道路设施、公交运营、车辆监管、旅游出行等信息数据,为城市交通管理和公众出行提供服务的平台。
1. 数据采集为了建立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首先需要对城市交通信息进行采集。
采集的数据包括实时交通运行数据、道路设施数据、公交运营数据、车辆监管数据、旅游出行数据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感设备、监测设备和控制设备进行采集。
2. 数据存储采集的数据会形成海量的数据,为了保障数据安全,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
数据存储需要满足快速、高可靠性、高容量的需求。
建议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或云存储技术进行数据存储,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数据处理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需要进行数据智能分析和挖掘,为交通管理和出行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建模等。
数据处理需要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快速应对复杂的业务需求。
4. 数据展示数据展示是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关键之一,需要设计出易用、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可视化分析报表。
数据展示不仅要满足交通管理部门的需求,还要满足公众出行的需求。
数据展示需要依托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挖掘工具来实现。
5. 安全保障数据安全是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重中之重,需要采取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建议采取数据加密、数据权限控制、风险评估等措施,保障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6. 应用推广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和公众出行提供丰富的服务,需要积极推广和应用。
具体的推广可以通过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媒体宣传、公众教育等渠道实现。
综上所述,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和得心应手的方案。
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展示、安全保障和应用推广等步骤实现。
建设好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公众出行的满意度,是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交通运输部关于征求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报文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交通运输部关于征求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报文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https://img.taocdn.com/s3/m/7903ddf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3.png)
交通运输部关于征求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报文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1.08.22•【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关于征求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报文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中远、中海、招商局、中外运长航集团:按照我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1〕670号)关于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和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要求,我部正加快建设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近期,我局就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和集装箱船期电子报文标准和代码(征求意见稿)已向各有关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各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或港航EDI中心征求意见。
鉴于该平台的建设与你单位密切相关,现专门征求你单位意见或建议,请于2011年8月29日前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和电子邮件反馈至部水运局。
附件在部外网上公开,请自行下载。
同时,在方案中,拟请中远集运、中海集运、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督促和推进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协调和解决重大问题,并请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参加工作小组。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部水运局:邵文渊、柳鹏,电话************、65292677;传真:010-********,电子邮箱:**************.cn。
附件:1.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2. 集装箱船期电子报文标准和代码(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章)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44572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e.png)
XXXX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1 引言XXXX地处泛珠三角、南贵昆、泛北部湾等经济圈的交汇点和结合部,处于西部内陆地区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两翼之间,是中国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
目前,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将进一步缩短XXXX与周边省区及东部发达的地区的时空距离,为发展XXXX省物流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要加快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整合物流资源和信息资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推动全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 XXXX省物流业及物流信息平台的现状2.1 物流业基础设施现状根据XXXX省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方案中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53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24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到29040公里,货运能力和规模有了较大提升。
铁路营业总里程1942公里,其中,复线里程560公里、电气化里程1766公里,电气化率91%。
内河航道里程达到3500公里,其中五级以上航道550公里。
民用通航机场达到6个,其中龙洞堡机场正式升级为4E级国际机场,以龙洞堡贵阳机场为中心,支线机场为支点的机场网络正在形成。
2008年,全省铁路、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达到605.08亿吨公里,其中铁路364.06亿吨公里、公路230.36亿吨公里、水路10.66亿吨公里;民航货邮吞吐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5.8%。
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00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7%;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24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占同期生产总值的7.5%,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1%。
2.2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XXXX省是西南联接华南的陆路交通枢纽,是西南南下出海大通道,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条件,随着综合运输网络和枢纽加快建设,我省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公路口岸物流中心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公路口岸物流中心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46268f01dc281e53af0e2.png)
洛阳公路口岸物流中心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中关村科技软件有限公司2009年8月目录1.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建设目标 (5)1.3.项目建设内容 (5)1.3.1.基础设施 (5)1.3.2.内网门户平台 (5)1.3.3.外网门户网站 (6)2.需求分析 (8)2.1.现状与问题 (8)2.2.目标分析 (8)2.3.业务模型分析 (8)2.3.1.内网门户平台业务模型分析 (8)2.3.2.互联网门户网站业务模型分析 (9)2.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11)2.4.1.功能需求分析 (11)2.4.2.非功能需求分析 (12)3.总体设计方案 (14)3.1.设计原则 (14)3.2.总体架构设计 (15)3.3.技术架构设计 (16)3.4.部署结构设计 (17)4.外网门户设计 (18)4.1.概述 (18)4.2.用户定位 (19)4.3.栏目设计 (19)4.4.功能设计 (20)5.内网应用和门户系统设计 (23)5.1.内网门户平台 (23)5.1.1.概述 (23)5.1.2.应用模式设计 (23)5.1.3.门户整合建设 (25)5.2.应用系统 (25)5.2.1.内容管理系统 (25)5.2.2.信息检索系统 (27)5.2.3.网络社区 (28)5.2.4.会员管理 (31)5.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31)1.概述1.1. 项目背景2000年以来,我国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站也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电子商务为主营方向,与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网站。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界对物流成本问题日益关注,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程度日益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网络提供了信息交流的理想平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联系客户和物流企业的重要纽带。
一、我国物流网站分类及其功能物流网站作为传播物流知识和行业动态的媒体,首先,它积极地推广和宣传物流概念和物流理论,有利于普及物流知识,有利于增强对物流业的认识。
智能交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d1c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d.png)
智能交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设计方案一、方案目标和范围1.1 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智能交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交通数据资源,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优化交通流量,提升市民出行体验,达到以下目标:- 实时监控:实现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提供即时交通信息和预警。
- 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交通拥堵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
- 用户服务: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包括路线规划、实时路况查询等。
- 决策支持: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助力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2 方案范围本方案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采集:集成多种交通数据源,包括传感器、摄像头、GPS、社交媒体等。
- 数据处理:建立大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数据清洗、存储与分析。
- 用户接口:开发移动端和网页端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
- 系统集成:与现有交通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跨部门协作。
二、组织现状和需求分析2.1 组织现状目前,我市的交通管理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信息孤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足,导致信息不对称。
- 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缺乏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无法充分利用已有数据。
- 用户体验差:市民获取交通信息的渠道有限,出行规划不够智能。
2.2 用户需求通过调研,我们识别出用户的主要需求:- 实时获取交通状况信息。
- 根据个人需求提供定制化出行建议。
- 了解交通政策和改建计划,提前规避影响。
三、实施步骤和操作指南3.1 数据采集- 传感器部署:在主要交通干道、交叉口部署交通流量传感器,实时获取车辆流量。
- 摄像头网络:在主要路口和高峰时段布设监控摄像头,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交通状况。
- GPS数据:与公共交通系统合作,获取公交车和出租车的GPS数据,分析出行趋势。
3.2 数据处理- 平台建设:搭建大数据处理平台,采用Hadoop或Spark等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 数据清洗:定期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冗余和错误信息,确保数据质量。
公共服务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服务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1fd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b.png)
公共服务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总体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需求分析 (4)2.1 用户需求分析 (4)2.1.1 用户群体划分 (4)2.1.2 用户需求分析 (4)2.2 业务需求分析 (5)2.2.1 业务流程优化 (5)2.2.2 业务功能设计 (5)2.3 系统需求分析 (5)2.3.1 技术需求 (5)2.3.2 系统功能需求 (6)第三章系统设计 (6)3.1 系统架构设计 (6)3.1.1 总体架构 (6)3.1.2 技术架构 (6)3.2 功能模块设计 (7)3.2.1 用户管理模块 (7)3.2.2 服务管理模块 (7)3.2.3 申报办理模块 (7)3.3 技术选型 (8)3.3.1 后端技术选型 (8)3.3.2 前端技术选型 (8)第四章平台建设内容 (8)4.1 数据资源整合 (8)4.2 业务流程重构 (8)4.3 服务质量提升 (9)第五章技术支持与保障 (9)5.1 技术标准与规范 (9)5.2 技术支持体系 (9)5.3 安全保障措施 (10)第六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10)6.1 项目管理组织 (10)6.1.1 项目管理团队 (10)6.1.2 项目管理职责 (11)6.2 项目进度安排 (11)6.2.1 项目启动阶段 (11)6.2.2 项目开发阶段 (11)6.2.3 项目实施阶段 (11)6.3 项目质量控制 (12)6.3.1 技术质量控制 (12)6.3.2 业务质量控制 (12)6.3.3 质量管理工具 (12)第七章系统集成与对接 (12)7.1 系统集成策略 (12)7.1.1 目标与原则 (12)7.1.2 系统集成框架 (12)7.1.3 系统集成实施步骤 (12)7.2 对接流程与方法 (13)7.2.1 对接流程 (13)7.2.2 对接方法 (13)7.3 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 (13)7.3.1 系统兼容性 (13)7.3.2 系统扩展性 (13)第八章数据治理与运营 (14)8.1 数据治理体系 (14)8.1.1 治理目标与原则 (14)8.1.2 数据治理架构 (14)8.1.3 数据治理流程 (14)8.2 数据质量保障 (15)8.2.1 数据质量控制策略 (15)8.2.2 数据质量管理工具 (15)8.2.3 数据质量评价体系 (15)8.3 运营策略与优化 (15)8.3.1 运营策略 (15)8.3.2 运营优化措施 (15)第九章用户体验与反馈 (16)9.1 用户界面设计 (16)9.1.1 设计原则 (16)9.1.2 设计要素 (16)9.2 用户满意度调查 (16)9.2.1 调查方法 (16)9.2.2 调查内容 (16)9.3 反馈与改进机制 (17)9.3.1 反馈渠道 (17)9.3.2 反馈处理流程 (17)9.3.3 改进效果评估 (17)第十章项目评估与持续发展 (17)10.1 项目绩效评估 (17)10.1.1 评估目的与原则 (17)10.1.2 评估指标与方法 (18)10.1.3 评估结果与应用 (18)10.2.1 技术优化 (18)10.2.2 服务优化 (18)10.2.3 政策更新 (18)10.3 发展规划与展望 (19)10.3.1 发展目标 (19)10.3.2 发展路径 (19)10.3.3 发展展望 (19)第一章总体概述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报文格式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报文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4f4271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e.png)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报文格式1. 引言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为了促进物流行业现代化、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而设立的,该平台主要提供跨境贸易的公共信息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电子报文进行数据传输已经是一个趋势。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电子报文的格式,以满足在该平台上进行数据传输的需求。
通过一个统一的电子报文格式,可以保证信息的高速、准确以及安全性。
2. 电子报文格式2.1 报文头报文头是电子报文的开头,定义了报文的标识符、报文的类型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报文头的格式如下:<header><msg-id>报文标识符</msg-id><msg-type>报文类型</msg-type><create-time>报文创建时间</create-time><sender-id>报文发送方ID</sender-id><receiver-id>报文接收方ID</receiver-id></header>其中,<msg-id>字段是报文的唯一标识符,采用32位整型数字表示;<msg-type>字段表示报文的类型,采用ASCII码表示;<create-time>字段表示报文的创建时间,采用ISO 8601时间格式表示;<sender-id>字段表示发送报文的机构名称或ID,采用ASCII码表示;<receiver-id>字段表示接收报文的机构名称或ID,采用ASCII码表示。
2.2 报文体报文体包含了具体的交易信息,不同类型的报文体格式略有不同,例如订单报文体、运单报文体等。
下面是一个订单报文体的示例:<body><order-id>订单号</order-id><order-time>订单创建时间</order-time><product-name>商品名称</product-name><product-quantity>商品数量</product-quantity><unit-price>商品单价</unit-price><total-price>订单总价</total-price><buyer-id>买方ID</buyer-id><seller-id>卖方ID</seller-id></body>其中,<order-id>字段是订单的唯一标识符,采用32位整型数字表示;<order-time>字段表示订单的创建时间,采用ISO 8601时间格式表示;<product-name>字段表示商品的名称,采用ASCII码表示;<product-quantity>字段表示商品的数量,采用整型数字表示;<unit-price>字段表示商品的单价,采用带2位小数的浮点数表示;<total-price>字段表示订单的总价,采用带2位小数的浮点数表示;<buyer-id>字段表示买方的ID,采用ASCII码表示;<seller-id>字段表示卖方的ID,采用ASCII码表示。
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
![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439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9.png)
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近年来,我国对于外贸进出口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外贸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求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运营效率。
为了适应这种时代和市场的变化,实现我国外贸进出口业务高效化、便捷化的目的,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工作也逐渐开始,随着各个方面的不断完善,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工作进展也越来越顺利。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我国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
首先,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口岸的外贸通关效率,全面升级传统的口岸通关模式,加快口岸物流和贸易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和物流无缝对接。
也就是说,电子口岸是将多个部门、多个海关口岸和进出口企业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绿色通道。
具体来说,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将着重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加速贸易单证电子化的推广传统的通关模式中,企业需要准备各种单证,如报关单、发票、合同等等,这些单证的办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繁琐的操作和重复环节。
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中,将会推广贸易单证电子化,实现便捷操作,有效缩短出口货物的通关周期。
2.统合进出口口岸检验检疫系统传统的进口口岸和出口口岸在检验检疫方面往往存在着互不协调的问题,而在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中,将会标准化进口口岸和出口口岸的检验检疫系统,从而实现检验检疫制度的进一步协同。
3.尽可能地实现虚拟口岸运营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将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体系来尽可能地实现虚拟口岸运营,从而更好的整合现有口岸的资源,并能够有效削减物流成本。
4.升级原有口岸的光缆网络在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中,将会通过升级原有口岸的光缆网络,完成数据互联,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提升我国国际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口岸物流、贸易信息化和贸易单证电子化,为我国货物进出口打造便捷高效、无纸化、电子化的通关服务。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3fa145a8102d276a22f99.png)
互联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互联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 格式 , 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1 项目概述 (5)1.1 建设背景 (5)1.2 建设目标 (5)1.3 建设内容 (5)2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7)2.1 建设原则 (7)2.2 技术路线 (7)2.2.1 基于J2EE三层次技术路线 (7)2.2.2 基于XML的数据表示 (9)2.2.3 系统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9)2.3 进度安排 (10)3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12)3.1 数据交换平台 (12)3.1.1 概述 (12)3.1.2 基本功能与特点 (12)3.1.3 运行管理 (13)3.1.4 数据总线 (13)3.1.5 资源目录管理 (15)3.1.6 规则管理 (17)3.1.7 数据质量审计 (17)3.1.8 监控管理 (17)3.1.9 统计分析 (18)3.1.10 系统配置 (19)3.2 短信平台 (20)3.2.1 短信平台概述 (20)3.2.2 业务流程图 (21)3.2.3 系统功能 (22)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25)4 移动政务服务平台 (27)4.1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架构图 (27)4.2 移动应用支撑平台 (28)4.2.1 消息推送组件 (28)4.2.2 位置定位引擎 (28)4.2.3 短信服务接口模块 (28)4.2.4 业务逻辑引擎 (28)4.2.5 日志管理模块 (29)4.3 移动政务服务APP (29)4.3.1 访问地区选择 (29)4.3.2 政务要闻 (29)4.3.3 热点动态/服务 (30)4.3.4 我要办事 (30)4.3.5 我要查询 (31)4.3.6 政务公开 (32)4.3.7 互动交流 (33)4.3.8 我要监督 (33)4.3.9 便民服务 (34)4.3.10 智能搜索 (36)4.3.11 用户中心 (38)4.4 移动政务服务微信平台 (38)4.4.1 政务要闻 (38)4.4.2 我要办事 (39)4.4.3 我要查询 (41)4.4.4 便民服务 (41)4.4.5 互动交流 (42)5 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43)5.1 建设内容 (43)5.2 整体设计 (43)5.2.1 设计原则 (43)5.2.2 建设目标 (45)5.2.3 设计理念 (46)5.2.4 系统架构 (47)5.3 系统详细设计 (50)5.3.1 系统角色设计 (50)5.3.2 并联审批虚拟大厅 (51)5.3.3 重点项目并联审批系统设计 (53)5.3.4 重点项目监管系统设计 (63)5.3.5 系统管理 (70)5.3.6 系统通用功能 (73)6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76)6.1 整体设计 (76)6.1.1 建设目标 (76)6.1.2 建设模式 (76)6.1.3 整体架构 (77)6.1.4 平台特点 (79)6.2 政府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 (81)6.2.1 用户管理功能 (81)6.2.2 日志管理功能 (81)6.2.3 站点管理功能 (81)6.2.4 栏目管理功能 (82)6.2.5 页面管理功能 (82)6.2.6 关键字分类功能 (82)6.2.7 稿件管理功能 (82)6.2.8 页面模板管理功能 (83)6.2.9 网站结构管理功能 (83)6.2.10 专题制作功能 (83)6.2.11 整合发布功能 (84)6.2.12 信息采编 (84)6.2.13 网站信息抓取 (86)6.3 政府网站群功能设计 (87)6.3.1 政府公开信息发布平台 (87)6.3.2 全文检索系统 (90)6.3.3 互动交流系统 (91)6.3.4 统计分析系统 (92)6.3.5 场景式服务 (93)6.3.6 微信、微博平台 (94)6.3.7 无障碍浏览 (95)6.3.8 网站监控平台 (95)6.4 门户网站群设计 (96)6.4.1 栏目规划 (96)6.4.2 风格样式设计 (101)7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107)7.1 运行环境要求 (107)7.2 性能要求 (107)7.3 可靠性要求 (107)7.4 规范要求 (108)8 硬件支撑平台 (109)8.1 部署示意图 (109)8.2 硬件配置推荐 (110)8.3 相关支撑软件 (114)8.4 政务云部署相关指标 (115)8.4.1 虚拟机资源要求 (115)8.4.2 存储/灾备资源要求 (115)8.4.3 网络要求 (115)1 项目概述1.1 建设背景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政务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
公路口岸物流中心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公路口岸物流中心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b1693487f46527d3250ce07d.png)
公路口岸物流中心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中关村科技软件2009年8月目录1.概述11.1.项目背景11.2.项目建设目标61.3.项目建设容61.3.1.基础设施61.3.2.网门户平台71.3.3.外网门户82.需求分析102.1.现状与问题102.2.目标分析102.3.业务模型分析102.3.1.网门户平台业务模型分析102.3.2.互联网门户业务模型分析122.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132.4.1.功能需求分析132.4.2.非功能需求分析153.总体设计方案173.1.设计原则173.2.总体架构设计183.3.技术架构设计193.4.部署结构设计224.外网门户设计234.1.概述234.2.用户定位244.3.栏目设计244.4.功能设计255.网应用和门户系统设计295.1.网门户平台295.1.1.概述295.1.2.应用模式设计295.1.3.门户整合建设325.2.应用系统325.2.1.容管理系统325.2.2.信息检索系统355.2.3.网络社区365.2.4.会员管理395.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401.概述1.1.项目背景2000年以来,我国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电子商务为主营方向,与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界对物流成本问题日益关注,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程度日益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网络提供了信息交流的理想平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联系客户和物流企业的重要纽带。
一、我国物流分类与其功能物流作为传播物流知识和行业动态的媒体,首先,它积极地推广和宣传物流概念和物流理论,有利于普与物流知识,有利于增强对物流业的认识。
其次,作为联系物流供求双方的重要纽带,在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比如网上货场、网上车场、网上订单处理和网上跟踪等方面也逐渐地为企业界所了解和实际运用。
目前,物流的创办者主要有政府机构、物流协会、高等院校和物流企业。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1期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1期](https://img.taocdn.com/s3/m/96f39dc8ff00bed5b9f31dfe.png)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目录一、引言 (2)平台建设背景 (2)平台建设必要性 (3)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公众服务水平的需要 (3)是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促进现代物流协调发展的需要 (4)是抢抓交通质检合作机遇,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的需要 (4)编制依据 (5)二、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5)建设目标 (5)建设原则 (6)平台总体框架 (6)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目标及内容 (9)服务平台(一期)建设目标 (9)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内容 (9)门户网站系统 (9)船舶动态信息服务系统 (12)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14)数据库 (14)网络接入 (14)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数据上报方式和制度 (15)数据上报方式 (15)数据上报制度 (15)数据管理机制 (16)五、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安全方案设计 (16)安全技术 (16)安全管理 (17)六、方案实施进度 (17)七、组织机构和分工 (19)一、引言平台建设背景交通电子口岸是运输工具、旅客、货物等核心信息管理、服务和监管的一个基础信息平台和重要的数据交换平台,是国家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交通电子口岸的基础性工程,港航EDI中心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部分已发展成为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
目前,我国主要港口逐步建立了4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16个港航EDI中心。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港航EDI中心逐步完善电子数据交换功能,建立了新一代港口电子数据交换中心运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港航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部分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电子口岸重要基础性平台、口岸电子商务运作平台或区域物流信息的数据中心,有力地提升了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运输和物流的便利化。
在充分肯定地方交通电子口岸和港航EDI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交通运输行业尚未建立全国性的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和行业数据汇集、存储和管理的中心,区域间集装箱运输信息缺乏交换和共享,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4a11473ef12d2af90342e625.png)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和电子报文格式的通知【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厅水运便[2011]77号【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发布日期】2011.09.13【实施日期】2011.09.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和电子报文格式的通知(厅水运便〔2011〕77号)各有关单位:根据我部《关于加快建设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通知》(厅水字〔2011〕192号)精神,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和《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报文格式》,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确保按期建成并运行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建设方案》和《电子报文格式》在部外网()上发布,请自行下载。
附件:主送单位名称。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附件一:主送单位名称辽宁、山东、江苏、重庆、浙江、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区、市)交通运输厅(委),天津、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大连、营口、丹东、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南京、苏州、舟山、宁波、厦门、广州、汕头、深圳、北部湾港所在地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大连、营口、丹东、天津、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南京、重庆、上海、舟山、宁波、厦门、广州、汕头、北部湾港口集团公司,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盐田国际;中远集运、中海集运、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交通电子口岸重庆、大连、厦门、连云港分中心,营口、丹东、天津、秦皇岛、烟台、青岛、南通、南京、上海、舟山、宁波、厦门、广州、汕头、防城港航EDI中心,深圳鹏海运电子数据交换有限公司,深圳港航网络系统有限公司。
附件二: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一、引言(一)平台建设背景交通电子口岸是运输工具、旅客、货物等核心信息管理、服务和监管的一个基础信息平台和重要的数据交换平台,是国家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一、引言(一)平台建设背景交通电子口岸是运输工具、旅客、货物等核心信息管理、服务和监管的一个基础信息平台和重要的数据交换平台,是国家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了4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16个港航EDI中心,成为交通电子口岸的主要实体。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港航EDI中心不断完善电子数据交换功能,建立了新一代港口电子数据交换中心运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港航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部分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电子口岸重要的基础性平台、口岸电子商务运作平台或区域物流信息的数据中心,有力地提升了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运输和物流的便利化。
在港航EDI系统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交通运输行业尚未建立全国性统一的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和行业运行数据中心,区域间集装箱运输信息缺乏交换和共享,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更加有力的支撑。
为此,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0〕670号)关于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和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要求,必须加快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现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通知》(厅水字〔2011〕192号),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
二、平台总体架构(二)建设目标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建立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运输和物流企业以及相关利益人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促进国际运输和物流便利化。
一期目标是实现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
此后,逐步实现集装箱动态信息等运输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
(二)建设原则1.政府牵头,企业共建。
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具有公开、公正性。
各地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由各级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具体建设和实施由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港口企业、技术支撑单位和信息化建设实体共同承担。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建设和管理。
2.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覆盖范围广。
因此,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实施和建设,成熟一项,则推出一项信息服务,逐步扩大信息服务的内容。
3.强化质量,不断完善。
信息数据质量是信息平台正常运行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基础数据的质量不高、缺失或者不准确,将严重影响平台的可靠性和作用。
平台建设要强化数据质量,确保基础数据的可获取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也要根据运输和物流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信息服务,完善信息服务功能。
(三)平台(一期)总体架构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网络基础设施。
平台总体架构见图1。
图1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总体架构图三、平台(一期)主要建设内容(一)门户网站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是部级交通电子口岸对外服务的窗口,及时发布行业动态、相关法规政策和信息标准等。
门户网站同时也是船舶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的入口,实现一个窗口,多个应用。
(二)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服务系统为运输和物流企业以及相关利益人提供全国主要港口国际集装箱船舶预确报、船舶靠泊、船舶装卸及船舶离港的动态信息服务,便于企业跟踪国际集装箱船舶作业动态,加强船舶的调度、营运、计划等管理;同时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统计、决策分析等服务。
(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根据各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港航EDI 中心的应用情况, 外部系统 和数据 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 港航EDI 中心 ……… 船舶动态信息服务系统 船舶离港信息查询 船舶预报信息查询交通电子口岸信息标准与规范 整体安全解决方案 门户网站 其他行 业人员 交通(港航) 管理人员 物流企 业人员 货主 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系统 数据库系统 船舶靠泊信息查询 船舶装卸信息查询选择应用成熟的数据交换系统产品,作为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支撑系统。
(四)数据库根据信息平台数据管理的要求,选用Oracle为本平台数据库。
(五)网络接入各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港航EDI中心主要通过公网(Internet)接入信息平台(一期)网络。
为了保证整个信息平台的可靠性,网络系统应消除单点故障。
交换机、防火墙等采用双网结构;接入路由,提供用户多种接入方式备份。
(六)安全保障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保障两个部分。
1.安全技术保障。
信息平台(一期)相关软硬件设备暂存放在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目前,该平台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网络环境方面加强了技术保障。
2.安全管理保障。
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平台稳定运行。
四、平台(一期)电子数据报送制度(一)数据报送内容及报文格式全国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一期)数据报送内容主要包括船舶预确报、靠泊、装卸及离港等信息。
1.船舶预确报信息。
(1)内容:船舶抵港预确报信息,包括船名、航次、上一挂靠港、下一挂靠港、预期到港时间、预期离港时间等。
(2)报文名称:采用船舶挂靠(预报)信息电子报文(CALINF)报送信息。
(3)约定:1个报文仅包括1艘运输船舶预报信息。
2.船舶靠泊信息。
(1)内容:包括船名、航次、上一挂靠港、下一挂靠港、实际到港时间、实际靠泊时间、作业码头名称等。
(2)报文名称:采用运输计划及实施信息报文(IFTSAI)格式报送信息。
(3)约定:1个报文仅包括1艘运输船舶靠泊信息。
3.船舶装卸信息。
(1)内容:1艘运输船舶的实际装/卸的集装箱箱量信息,包括船名、航次、装卸时间、装卸量、作业码头名称等。
(2)报文名称:采用运输计划及实施信息报文(IFTSAI)格式报送信息。
(3)约定:1个报文仅包括1艘运输船舶装卸完成信息。
4.船舶离港信息。
(1)内容:包括船名、航次、实际到港时间、实际离港时间等。
(2)报文名称:采用船舶离港电子报文(VESDEP)格式报送信息。
(3)约定:1个报文仅包括1艘运输船舶离港信息。
(二)数据报送时间要求收到船公司或船代报送的船舶抵港预报及确报信息后,港口企业应在半小时内发送至本地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或港航EDI中心。
船舶靠泊、完成装卸作业、离开港口后,港口企业应在半小时内将船舶靠泊、装卸、离港信息发送至本地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或港航EDI中心。
各地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或港航EDI中心收到以上信息半小时内,应按规定的格式,报送到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数据报送方式根据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规定的报文格式,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或港航EDI中心应开发接口程序,自动采集数据生成船舶挂靠(预报)信息报文、运输计划及实施信息报文、船舶离港报文,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或专用客户端等方式将电子报文报送至部级信息平台。
传输的文件名组成为:文件发送方代码(5位字符)+报文类型(6位字符)+发送时间(14位,CCYYMMDDHHMMSS)。
报送的电子报文必须经过验证和解析才能被系统识别。
部级系统收到远程传送的报文文件后,逐一检验数据报文格式、数据内容格式、数据取值范围、数据相对关系等是否正确、合理。
经检验,将数据报文解析到相应的数据库表内,同时记录上报单位、上报时间等信息,并向发送方回复回执。
五、信息平台(一期)建设进度全国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日前,完成平台硬件设施的配备及应用系统的开发。
第二阶段:2011年9月底前,选取沿海集装箱干线港及连云港港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详见表1),并组织试点单位(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或港航EDI中心)的动员、培训及数据传输测试。
表1 第一批试点单位及代码第三阶段:2011年10月20日前,建立并正式运行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第一批试点单位正式开始传输数据(苏州港船舶动态信息由苏州市港口管理局统一报送),与全国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联接,建成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数据库,并对外提供国际集装箱船舶在集装箱干线港和连云港港的信息查询服务。
第四阶段:2012年4月底前,所有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与全国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联接,对外提供国际集装箱船舶在中国集装箱主要港口的信息查询服务。
第二批报送单位详见表2。
表2 第二批数据报送单位及代码六、组织机构和分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部水运局、部海事局、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港口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中国港口协会、港航企业集团、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或港航EDI中心的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督促和推进信息平台的建设,协调和解决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相关单位的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将于2011年9月底发布。
各单位的主要职责如下:(一)交通运输部。
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定信息平台建设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制修订相关信息标准;监督检查各地电子数据报送执行情况;组织协调与国家电子口岸委及成员单位的数据交换。
(二)港口所在地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
主要职责是:参与制修订全国信息平台建设制度、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标准;牵头组织建立本地的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指导、督促和监督本地的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和港航企业执行交通运输部《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检查、督促和监督本地区电子数据报送执行情况。
(三)港航企业。
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将到港船舶动态信息,即国际集装箱船舶预确报信息、船舶靠泊信息、船舶装卸信息以及船舶离港信息报送至本地区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参与制修订信息平台建设制度、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标准。
(四)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
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和有关电子报文格式;及时收集、存储港航企业报文信息,按照规定的报送格式和时间要求,生成电子报文报送至部级信息平台;参与制修订信息平台建设制度、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