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法(四)——气运脉法

合集下载

中医数术考五运六气脉法

中医数术考五运六气脉法

中医数术考五运六气脉法中医数术——考五运六气脉法中医数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观察天时地利人和,运用数字和数学关系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

其中,五运六气脉法是中医数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针对五运六气脉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五运六气脉法的概述五运六气脉法是中医数术中的一种运用五行学说和脉学进行诊断的方法。

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五行构成,即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元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而脉学是中医中通过观察人体脉搏来判断人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五运六气脉法将五行学说和脉学相结合,认为人体脉搏的变化受五运六气的支配,通过观察脉搏的细微差异,可以了解人体所处的五运六气状态,以此来辨证论治。

二、五运六气脉法的原理五运六气脉法的原理基于五行学说和脉学。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而且五行呈现出周期性的运行规律,即五运。

同时,五行又会与四时、八卦、中脘脉等相结合形成六气,六气是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体现。

通过观察人体脉搏的细微差异,可以了解人体所处的五运六气状态。

例如,木运对应春季,脉搏在春季会呈现出旺盛有力的特点;火运对应夏季,脉搏在夏季会呈现出急促的特点;土运对应长夏季节,脉搏在长夏季节会呈现出缓慢有力的特点;金运对应秋季,脉搏在秋季会呈现出洪大有力的特点;水运对应冬季,脉搏在冬季会呈现出缓慢而无力的特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所处的五运六气状态,从而进行辨证论治。

三、五运六气脉法的应用五运六气脉法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辨证: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所处的五运六气状态,进而辨证论治。

例如,脉搏紧绷有力可能反映出五运六气中的火运状态,而脉搏缓慢无力可能反映出五运六气中的水运状态。

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找出适合的治疗方法。

2. 调理养生:五运六气脉法也可以用于调理养生。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以适应不同的五运六气状态。

平脉法

平脉法

平脉法平脉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与截断法,这五法就是理、法、方、药一脉贯通得。

标本法属于理,聚类法属于法,抓独法、平脉法与截断法就是方与药。

抓独法直接把方抓出来,即先证后诊——用抓独法直接把方确定,再用四诊去证实,而不就是根据四诊得资料来辨证。

平脉法就更奇特了,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把脉定在人身上得几个穴位,进一步确定药物;药物一旦确定,方就可以确定。

大家瞧五法得特点,标本法与聚类法就是由理法到方药,抓独法与平脉法就是由方药到理法,所以理法方药可以顺着来,也可以倒着来,非常有趣。

因为抓独法出来得就就是方,先证后诊。

而平脉法出来得就是药,以药定方,就是反着来得。

还有一个截断法,直取其病。

平脉法以外还有一课就是奇经八脉,其中得奇经八脉图就是对平脉法图得补充,两图合起来就就是一个完整得平脉辨证图。

上篇平脉法总论《伤寒论》原序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张仲景得主要诊病方法就是平脉辨证。

又讲:“观今之医……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跗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这段讲得就是当时大夫诊脉得一些陋习。

“按寸不及尺”,没有去比较寸与尺,这就是阴阳脉法得问题;“握手不及足”,我们不只就是要握手,还要摸足,来判断疾病就是不就是在少阴、厥阴,这一点在讲三阴直取少阴得时候已经讲过;“人迎跗阳,三部不参”,这就是遍诊法;“动数发息,不满五十”,为什么要满五十呢?因为有得脉要候,比如肿瘤得脉,要等它来。

我们先讲《伤寒论·平脉法》总论。

第一,“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说得就是阴阳脉法。

阴阳脉法有两种方法来定阴阳,一种就是脉位,另一种就是脉性。

“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呼吸出入”指得就是出入法,如“呼吸者,脉之头也。

平脉用药法(六)——脉法小结与答疑

平脉用药法(六)——脉法小结与答疑

平脉用药法(六)——脉法小结与答疑作者/吴雄志先生导读:脉学有两个基本原理:一是生物原理,一是物理原理。

我先给大家讲生物原理,再给大家讲物理原理,用物理原理分析脉象是怎么形成的,用生物原理来揭示脉象的生物学意义。

此外,我们的平脉法,还体现了《黄帝内经》中讲的九九制会学说。

脉法小结学习脉学要先抓住十二脉,脉位的浮沉定表里,脉形的大细定虚实,脉体的长短定升降,脉管的弦软定阴阳,脉流的滑涩定气血,脉率的迟数定寒热。

通过十二脉法,把脉象图学透彻,脉象图已经把张仲景的阴阳脉法、五行脉法和气运脉法都融通了进去。

阴阳定病性,五行定病位,气运定病机。

把寸、关、尺,人迎、寸口、少阴和浮、中、沉,来与至相互对应。

阴阳是根据脉性和脉位来确定的。

脉位还可以确定五脏——肝、心、脾、肺、肾,然后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就确定了。

再根据脉定升降出入、表里浮沉。

三焦与卫气营血都可反应在脉里。

当然,六经的脉还有一个阴阳气交的问题。

阳明脉掉下去,少阴脉升起来。

太阳在寸,太阴和厥阴在关,阳明和少阳也在关。

区别在于左右手的定位以及虚实不同,少阴心脉在寸,而少阴肾脉在尺。

血管的张力决定脉的弦软,可确定是肝的问题,仅有虚实不同而已。

血管的充盈程度决定脉是大脉、细脉还是芤脉。

血流的畅通程度就决定了滑脉、涩脉,决定了是痰湿还是瘀血,其中虚的是血液浓缩。

脉搏的强度,强的洪脉,弱的微脉,这是心输出量决定的,要么气虚、要么阳虚,如参附汤。

基础代谢低的脉搏都表现为微细迟合在一起。

为什么?心输出量低,血管收缩,心率减慢。

从脉形上辨大脉、细脉,可以辨虚实,反应血容量,这是形的问题。

从脉力上辨洪脉、微脉,也可以辨虚实,这是气的问题。

再定左手和右手的脉。

左手的脉“火降血下”,寸关尺对应的是水、木、火。

寒化证:左寸浮、缓、大脉是桂枝证,左关欲绝脉、无力脉是吴茱萸证,左尺沉、迟脉是附子证。

热化证:火降对应的脉是黄连证左寸数,黄芩证左关弦,黄柏证左尺长;血下对应的脉是阿胶证左寸芤,白芍证左关弦,地黄证左尺细。

老中医怎么把脉的,这篇文章总结全了!(纯干货,收藏)

老中医怎么把脉的,这篇文章总结全了!(纯干货,收藏)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

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

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

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

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平脉法

平脉法

平脉法平脉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与截断法,这五法就是理、法、方、药一脉贯通得。

标本法属于理,聚类法属于法,抓独法、平脉法与截断法就是方与药。

抓独法直接把方抓出来,即先证后诊——用抓独法直接把方确定,再用四诊去证实,而不就是根据四诊得资料来辨证。

平脉法就更奇特了,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把脉定在人身上得几个穴位,进一步确定药物;药物一旦确定,方就可以确定。

大家瞧五法得特点,标本法与聚类法就是由理法到方药,抓独法与平脉法就是由方药到理法,所以理法方药可以顺着来,也可以倒着来,非常有趣。

因为抓独法出来得就就是方,先证后诊。

而平脉法出来得就是药,以药定方,就是反着来得。

还有一个截断法,直取其病。

平脉法以外还有一课就是奇经八脉,其中得奇经八脉图就是对平脉法图得补充,两图合起来就就是一个完整得平脉辨证图。

上篇平脉法总论《伤寒论》原序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张仲景得主要诊病方法就是平脉辨证。

又讲:“观今之医……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跗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这段讲得就是当时大夫诊脉得一些陋习。

“按寸不及尺”,没有去比较寸与尺,这就是阴阳脉法得问题;“握手不及足”,我们不只就是要握手,还要摸足,来判断疾病就是不就是在少阴、厥阴,这一点在讲三阴直取少阴得时候已经讲过;“人迎跗阳,三部不参”,这就是遍诊法;“动数发息,不满五十”,为什么要满五十呢?因为有得脉要候,比如肿瘤得脉,要等它来。

我们先讲《伤寒论·平脉法》总论。

第一,“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说得就是阴阳脉法。

阴阳脉法有两种方法来定阴阳,一种就是脉位,另一种就是脉性。

“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呼吸出入”指得就是出入法,如“呼吸者,脉之头也。

伤寒论注(十六)平脉法

伤寒论注(十六)平脉法

伤寒论注(十六)平脉法平脉者,平常人不病之脉也。

人病则脉不再平。

平,又准之谓也,言以平脉为基准,以对照不平之脉,从而得知病之所在。

反之,诸病之脉又各具特征,亦可以脉象诊知其为何病也。

16.1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营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察色观脉,大小不同。

一时之间,变化无常,寸尺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

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

营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

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

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

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

审察表里,三焦别焉。

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藏府,独见若神。

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问:脉者,气血流行交汇处也。

脉有三部,寸为上部,关为中部,迟为下部。

上为阳,下为阴,阴阳平和则相易,相易即和谐,阴阳偏则相乘,相乘即强方乘弱方之虚。

相易为和,和则无病;相乘为不和,不和则病。

人之躯体,卫统气而行脉外,营统血而行脉中。

呼吸出入,上下于中,皆因气息流布;津液伴随气息流通,随时动作,结果就反映在脉象上:大自然有四季,人之藏与四季对应,故大小颜色也呈现四季特征。

肝病者脸色青,肝脉为弦;其他四藏,其脸色及脉也合乎其藏之属性,其色分别为心赤,肺白,肾黑,脾黄,其脉为心洪,肺浮,肾沉,脾缓。

而人各有异,季节时令不同,脉之变化无常,一时间如何分辨寸尺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甚感困难,故面对病人时,心迷意惑,如何诊治,拿不准。

师:脉为医道之根源。

营卫流行有其自身规律。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这是常态。

欲知其人之脉是否变化,可以漏刻计时,于平旦时分诊其寸口脉,一周后又于平旦时分复诊之,两次比较,虚实可知。

脉法(四)——气运脉法

脉法(四)——气运脉法

脉法(四)——气运脉法脉法(四)——气运脉法2015-12-22呵呵吴门医述作者/吴雄志先生导读: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这五法是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

标本法属于理,聚类法属于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是方和药。

抓独法直接把方抓出来,即先证后诊——用抓独法直接把方确定,再用四诊去证实,而不是根据四诊的资料来辨证。

平脉法就更奇特了,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把脉定在人身上的几个穴位,进一步确定药物;药物一旦确定,方就可以确定。

气运脉法气运脉法主要讲脉的升降出入和升降浮沉。

升降出入,是《伤寒论·平脉法》讲的“出入升降,漏刻周旋”;升降浮沉,是《伤寒论·平脉法》讲的“审察表里,三焦别分”。

表里是浮沉的问题,三焦是升降的问题。

用脉的浮沉、长短、来去,定升降出入。

第一是出入法,用脉的来去定出入。

《伤寒论·平脉法》讲:“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

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

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摸脉时,脉搏冲击手,如果来的很快,去的缓,这就叫“出疾入迟”。

来是出、去是入,“名曰内虚外实也”。

如果说“来迟去疾,此出迟入急”,这句是什么意思?就是脉搏跳动冲击手的时候,如果缓缓地跳上来,很快又掉下去了,这叫“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

简言之,出入法是根据脉搏冲击手的来与去,判断表里的虚实问题。

这种脉法可反应人体气机的出入,脉搏来冲击手代表气机的出,与表证有关系;脉搏掉下去代表气机的入,与里证有关系。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

如果脉搏冲击手,来的时候力气不够,去的时候很大,就是里证。

以脉搏来去的速度与力量辨别表里,这是出入法。

表里是一个什么问题?表里就是出入。

第二是脉位法,用脉位辨浮沉。

《伤寒论·平脉法》讲:“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者”。

菽就是豆,一个豆就是一个菽。

“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主讲平脉辨证法徐汝奇

主讲平脉辨证法徐汝奇

主讲平脉辨证法徐汝奇主讲平脉辨证法<徐汝奇>医忠百家的博客主讲平脉辨证法1、平脉阴阳辨证纲要脉位分阴阳:寸为阳,尺为阴,关前属阳、关后属阴。

故寸脉见阳脉,左寸属太阳、右寸属阳明;寸脉见阴脉,左寸属少阴、右寸属太阴;左关前见阳脉,属阳明;关后见阳脉,属少阳;关前见阴脉,属太阴;关后见阴脉,属厥阴;左尺见阳脉,为太阳;尺见阴脉,为少阴。

脉形脉势分阴阳:凡脉大、浮、数、动、滑为阳脉类;凡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类。

浮与芤相类,弦与紧相类,滑与数相类,革与实相类,沉与伏相类,微与涩相类,软与弱相类,缓与迟相类。

阴脉阳脉皆相类,阴证阳证自分明。

故太阳病主脉浮,阳明病主脉长(等同于脉洪大)、少阳病主脉弦、太阴病主脉沉细、少阴病主脉沉、厥阴病主脉微缓,谓之脉证相符。

阳脉当见阳脉、阴病当见阴脉;阴阳合病则阴阳兼见并存。

凡阴病见阳脉者主病出,为向愈之兆;阳病见阴脉者主病进,为恶化之象。

2、杂病平脉辨证纲要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左为心、右为肺;关主射中焦,腹及腰,左为肝脾,右为胆胃;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双尺皆为肾。

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肝胆脾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督为阳,任为阴,命门三焦源于肾。

识得太过与不及,病位病机指下明。

3、外感内伤平脉辨证纲要六淫致病脉共见,脏腑杂病辨三关。

表里同病重独脉,阴阳虚实分部看。

在《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置于全篇之首,可见其为全书之总论。

其后,又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2字真诀为其辨治之大法,由此可知“脉证”的情况是经方使用的准则。

病应于脉、见脉知病。

类证别病、病以证分。

平脉知证、以证测脉。

病可专治,治有专方。

从脉论治,平脉定方。

从证论治、主证主方。

“三焦别焉”置于《平脉法》之篇首,可见对其之重视和推崇。

而其中的道理,应该与脉气之生发、流注有关,最直接的就是寸、关、尺三部分候上、中、下三焦。

徐师提出:“平脉辨证法从表里三焦立论”,“凡脏腑气血的病机变化,皆可从三焦分定”,而三阴三阳之病形“也可从三焦区别”。

《平脉法》篇溯源

《平脉法》篇溯源

《平脉法》篇溯源医古文教研室赵安氏指导钱超尘现行宋本《伤寒论》中的平脉法”篇是否出自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历来聚讼纷纭。

持否定观点者多以为“平脉法”篇是王叔和的伪托,例如,王履说:夫叔和之增入者,辨脉平脉,与可汗不可汗诸篇面已”,黄仲理说: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叔和采摭群书,附以己意,虽间有仲景说,实三再九十七法之外者也”,柯琴说:“设仲景别集脉法,或有上、下之分,决无辨平之别也。

名平名辨,皆叔和搜采诸说,仲景所云‘各承家技’者是也”。

此外,汪昂、喻昌、闵芝庆等皆认为“平脉法篇非仲景原作,而是后人伪托的篇什。

笔者认为,“平脉法篇实属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的原始成分,下面谨用现存的有关张仲景、王叔和的原著文献资料,对“平脉法”篇的原委试作分析探讨。

一、“平脉法” 篇不当是王叔和伪作王叔和距张仲景年代很近,曾任魏太医令,整理过张仲景的遗作,这是无疑的。

皇甫谧于魏甘露中所写的《甲乙经·序》:“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伤寒杂病论》约著成于公元210年,叔和整理仲景遗作是在仲景原著成书之后40年左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而撰著伪作的又是身为太医令之职的王叔和,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叔和撰著的《脉经》一书里,载录了“平脉法篇的首段韵文,且明确标题日“张仲景论脉”,故“平脉法”篇不当是王叔和伪作。

二、“平脉法”篇的第一段韵文是东汉前的作品“平脉法”篇的第一段文字,是一段很规则的韵文,今节录如兹:“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气血,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

随时动作,教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察色观脉,大小不同。

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

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感,动失纪纲。

愿为俱陈,令得分明。

师日:子之所问,道之根源。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整段韵文,皆以四字成句,其韵式为OAOA 式,隔句相押韵。

伤寒论中的平脉法分析

伤寒论中的平脉法分析

伤寒论中的平脉法分析伤寒论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编写。

其中,平脉法是伤寒论中的一个重要疗法,用于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本文将对伤寒论中的平脉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平脉法?平脉法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强调了平脉法在诊断和治疗上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通过仔细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及身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二、平脉法的应用与检查方法1.应用范围:平脉法适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伤寒病的辨证论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根据伤寒论的记载,张仲景在平脉法中从脉搏的浮沉、迟急、盛衰等方面,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及阴阳失衡的情况。

2.检查方法:平脉法需要医生对患者的脉搏进行仔细触诊。

医生应该找到患者的脉搏部位,并用适度的力量进行触诊。

触诊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脉搏的强弱、速度、节律等指标的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三、平脉法的临床意义与应用1.判断病情轻重: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认为,脉搏的浮沉、迟急、盛衰等特点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

例如,患者的脉搏浮而迟,说明病情轻微;脉搏沉而急,说明病情严重。

2.判断阴阳平衡状态:平脉法还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阴阳平衡状态。

根据伤寒论的记载,张仲景认为,脉搏的盛衰可以反映患者的阴阳平衡状态。

例如,脉搏偏盛,说明患者阳气偏胜;脉搏偏衰,说明患者阴气偏胜。

3.指导治疗方案:平脉法可以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伤寒论的记载,张仲景强调了脉搏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知道病因及阴阳失衡的原因,从而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平脉法的优势与局限1.优势:平脉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临床诊断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2.局限:尽管平脉法在临床中有很大的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平脉法在伤寒论辨识中的应用原则

平脉法在伤寒论辨识中的应用原则

平脉法在伤寒论辨识中的应用原则平脉法,在中医学中是一种常用的辩证方法,广泛应用于伤寒论的辨证诊断中。

它是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象来判断病情和辨识病证的一种方法。

在伤寒论辨识中,平脉法具有重要的应用原则。

下面将从平脉法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在伤寒论辨识中的应用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平脉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平脉法是中医学常用的脉诊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的变化。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面色、着装等外部特征;摸诊脉搏的位置、频率、强弱、长度等脉象特征;判断脉象的规则和脉象与病证的关系。

在伤寒论辨识中,平脉法应用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脉象的表现判断病情的寒热。

伤寒论中,寒热是辨识病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如脉搏速度、脉搏长度、脉搏强度等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体内的寒热情况。

寒证脉象一般呈弦而紧缩,速度较慢,而热证脉象一般呈洪而数脉,速度较快。

通过研究这些特点,可以更准确地辨识寒热证,指导临床治疗。

2. 根据脉象的规律判断病情的阴阳。

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最基本规律。

在伤寒论中,阴阳的变化往往与病证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摸诊患者的脉搏,特别是左右手脉象的对比,可以初步判断阴阳的变化。

阴证脉象较细弱而迟缓,而阳证脉象较粗壮而急速。

通过了解脉象规律,可以更好地辨识阴阳证,为治疗提供指导。

3. 根据脉象的强弱判断病情的轻重。

脉搏的强弱往往反映了患者的体力状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伤寒论辨识中,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强弱,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

一般来说,脉搏弱小且迟缓是病情轻微的表现,而脉搏强壮且急速则意味着病情严重。

通过分析脉象的强弱变化,可以对病情作出准确的评估,为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平脉法在伤寒论辨识中的应用原则主要包括根据脉象的表现判断病情的寒热、根据脉象的规律判断病情的阴阳和根据脉象的强弱判断病情的轻重等。

通过运用平脉法,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辨识病证,为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之欧阳地创编

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之欧阳地创编

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

脉法的起源、变化整体来讲一讲,这样大家在临证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我们搭脉,根据动向分为来去上、下、至、止几个部分。

就是脉在上面的时候浮现来是什么样子,而沉下去时是什么样子,止时是什么样,来时又是什么样。

而我们今天是根据黄元御的脏腑虚实来诊断。

我们搭脉,一个是脉动,一个是尺肤,脉法的位置有时候,除了脉动,部分有高有陷。

什么是独取寸口,就是以寸口之脉,侯一身五脏六腑气之虚实,这就叫寸口之脉法。

为什么要取寸口呢?古人说,寸口者,气之大会要。

营气是周营全身,一日一夜交汇的地方。

脉气交汇,五脏六腑之气全交汇于寸口。

寸口脉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脉是怎么来的,首先是要靠阳明胃气的鼓荡,脉气才能行于周身,阳明胃气,一身原气之本,是为根气,少阴肾气亏虚的话,脉象会浮散微弱,所以搭脉时讲究胃神根第一点讲寸口脉的部位,是根据关部来定的,腕后高骨,定关,桡骨径突,对应的是关部,高骨前,中医讲关,气机在这是阴生阳入,是关隘之口。

我们古人,根据天地之气成象,来定出不同的气象,不同的脉度。

关前一寸,一寸里面取九分,寸口脉阳气出九分,关前是阳出九分,九分里面以六分定为寸,关后阴入一指,阴气伏藏,由关部到尺泽穴。

一尺里面取一寸,一寸里面关后三分,是为关,余下来的七分定为尺部脉,这就是寸和尺的分部。

关于具体部位的长短来历,平常的动脉循经是手太阴肺经,但是也有很多人脉向行的不是手太阴肺经。

一般是至关部以后,脉向内循,内安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内斜脉。

还有从关部外出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是两种脉向的变化。

按着道家来解释,一般人的脉向出关了以后向内走,心气偏抑郁,脉象偏于往外的,偏于阳的一面,就有点浮动,浮躁,阴的一面就有点抑郁。

所以内弦脉的人经常有心烦抑郁的症状,无明烦恼。

斜飞脉的人,上焦阳气不降,还有一种叫反关脉,是脉行直接从指部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种人天生就是阳气不易敛降,阳明经气不容易敛降,这是生理的一种状况。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我号脉,因为我们都有学过中医,有关医者名誉我不能拒绝,老师教了我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平脉法——精选推荐

平脉法——精选推荐

平脉法——《伤寒杂病论》第一篇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

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

气独胜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

荣卫血气,在人体躬。

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

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

上下乖错,或存或亡。

病辄改易,进退低昂。

心迷意惑,动失纪纲。

愿为具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

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

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

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

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师曰:平脉大法,脉分三部。

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

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

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独特作用

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独特作用

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独特作用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独特作用《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所著。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临床实践中对伤寒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并以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其中,平脉法是其独特之处,对于诊断和治疗伤寒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平脉法是通过望诊病人脉象,来判断其病情和病因。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人体脉搏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联系起来,提出了许多脉象的分类和判断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平脉诊疗体系。

首先,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用于诊断伤寒病。

伤寒病是由感受风寒致使脾胃失调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平脉法通过观察脉象的特点,如脉搏的频率、力度、形态、寒热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确定病位和寒热的转化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平脉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所属六经(阳明、太阳、少阳、厥阴、少阴、太阴),并根据脉搏的寒热程度来选择采取清热或温病等治疗措施。

其次,平脉法在《伤寒论》中有助于确定药物的使用和调配。

张仲景在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并根据脉象的变化来确定其使用原则。

例如,对于阳明病而言,经过平脉法判断,如果脉象偏于实热,就可以采用清热剂来缓解病情;而如果脉象偏于虚寒,就可以选择温补剂来改善病情。

平脉法不仅有助于药物的选择,还可以判断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平脉法还对伤寒病的预后判断和康复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病情是否好转、疾病是否转归正常,以及预测患者的恢复速度和康复时间。

这对于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调整和指导,以及患者的心理安抚和康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平脉法在《伤寒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观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确定病因,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并对疾病的预后判断和康复指导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平脉法的独特作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和经验,也为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伤寒论中脉法与平脉法的应用与临床实践

伤寒论中脉法与平脉法的应用与临床实践

伤寒论中脉法与平脉法的应用与临床实践脉诊是中医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脉搏的变化来判断其身体健康状况。

在《伤寒论》一书中,脉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中包括了脉法和平脉法的应用与临床实践。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脉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临床实践情况。

脉法是根据人体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在《伤寒论》中,脉法主要分为两类:脉法和平脉法。

脉法是指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判断患者内经脉络的状况,进而诊断疾病。

平脉法是指通过观察脉博的形态、节律,以及感知脉搏的力度来进行诊断。

两种脉法在《伤寒论》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和应用指导。

脉法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了察诊、辩证、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等方面。

在平脉法中,通过观察脉博的形态、节律以及感知力度等,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和感知,可以辨别症候与证候之间的关联性,为医师进行辨证论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脉搏的力度上,平脉法可以判断患者的体力状况、脏腑功能和疾病的程度。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发展趋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临床实践中,脉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通过触诊和观察脉博,医师可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诊断和治疗。

其次,脉法可以帮助医师进行辨证论治。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并与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照,医师可以确定病情的属性和病证的归属,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实践还发现,脉法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医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脉搏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从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无论是脉法还是平脉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都需要医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医师需要熟悉脉搏的形态和变化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触诊和观察患者的脉搏。

此外,医师还需要掌握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将观察和感知的结果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整体的辨证思维。

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医师才能掌握并运用好脉法和平脉法,提高临床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辨别伤寒论中的平脉法与脉法平脉法

辨别伤寒论中的平脉法与脉法平脉法

辨别伤寒论中的平脉法与脉法平脉法在《伤寒论》这本经典的中医著作中,平脉法与脉法平脉法都是与脉象相关的内容。

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临床应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辩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辨别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与应用。

首先,我将介绍平脉法。

平脉法是针对脉象的一种判断方法,通过观察脉搏的波动频率、节律和力度来判断疾病的程度和性质。

根据《伤寒论》的记载,平脉法是通过观察脉搏的“疾数而无力”来鉴别病情是否属于太阳病或伤寒病。

太阳病或伤寒病的脉搏通常快而弱,故称为平脉法。

根据这一观察,医生可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太阳病或伤寒病,并据此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然后,我将介绍脉法平脉法。

与平脉法不同,脉法平脉法是一种对脉搏的触诊技术,主要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脉搏的性质和体质的平和与否。

根据《伤寒论》的记载,脉法平脉法指的是检查脉搏时感觉脉搏很平缓,没有明显的波动或起伏。

这种脉搏感觉平缓的现象可能与人体健康状态良好相关,因此称为脉法平脉法。

脉法平脉法是一种常用的判断体质是否健康的方法,同时也可以用于判断疾病的程度和病情的发展。

在临床应用方面,平脉法和脉法平脉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平脉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是否患有太阳病或伤寒病,并据此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脉法平脉法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和病情的发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两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常常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诊断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平脉法和脉法平脉法都是对脉象进行观察或触诊的方法,但其判断的侧重点不同。

平脉法主要强调脉搏的快而弱,用于确定疾病类型;脉法平脉法则主要触诊平缓的脉搏,以判断体质的健康与否。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综合运用其他症状和体征,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总结上述内容之前,我希望强调的是,本文所讨论的平脉法和脉法平脉法都是在《伤寒论》中的脉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法。

它们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需要经过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积累才能掌握。

平脉法原文及译文

平脉法原文及译文

平脉法原文及译文展开全文【原文】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①,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②。

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

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③,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④,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⑤,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⑥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

寒则牢坚,沈潜水溶,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

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大过可怪,不及亦然。

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

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注释】①因息游布:借气息活动,精华物质得到游行输布。

②效象形容:仿效物象描述脉的形状。

③参差:长短不齐。

④进退低昂:脉象有快慢高低之异。

⑤衡铨(quán):量轻重的器具,这里喻作正常法度。

⑥漏刻:是古代计时的水器,百刻为一昼夜,约合现代的二十四小时。

【译文】问:人的脉象有寸关尺三部,是阴阳相互依存、维系的反映。

脉的搏动与营卫气血及肺气密切相关。

在人体内,营卫气血随呼吸出入、气息的活动而循环上下、敷布周身,故有脉的跳动。

人与天地相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势必影响到人,故脉随四时而有变化,呈现多种多样的形态。

例如春天脉像弦,秋天脉像浮,冬天脉像沉,夏天脉像洪。

同时,病人的脉象,有大小的区别,即使在一个时间内,也往往变化不定。

此外,尺部和寸部脉象可参差不齐,或见短脉,或见长脉;上部和下部的脉象可以不一,有的有脉搏存在,有的脉搏消失。

并且,人自生下来,病脉搏就会发生变化,或见脉搏跳得快,或见脉搏跳得慢,或见脉浮,或见脉沉。

这些都容易使人心迷意惑,动辄就丢掉纲领,请老师详加陈述,以便清楚明白。

老师答:你所提到的,正是医道中的根本问题。

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经典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临床诊治的指南。

其中,平脉法是《伤寒论》中重要的一种诊断方法,用来观察脉搏的平和与否,以辅助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探讨平脉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平脉法是指观察脉搏时,脉象起伏平稳,节律有序,不见异常或突然变异。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通过对病人脉搏的细致观察,不仅了解病情,还对疾病的预后进行了判断。

首先,平脉法用于判断病情的轻重,进而决定医治策略。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利用平脉法来确定病人的病情是轻微还是严重。

例如,在第二篇《附翳风论》中,他指出:“夫以脉象和脉泽见之,为有风。

”通过观察脉象的平稳程度,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感受了“风”,从而作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其次,平脉法被用于判断疾病的变化趋势。

《伤寒论》中许多篇章都提到了脉搏的变化特征,并由此推测出疾病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第十四篇《病机》中,张仲景写道:“夫脉数而动者,为病方饮产生之中。

”他观察到脉搏的频率加快,推断出病人可能患有“方饮”,并相应地给予了治疗建议。

此外,平脉法还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好转或恶化。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有时会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脉搏情况,以推断病情的变化。

例如,在第三十三篇《病机》中,他记载了患者的脉搏变化:“二七日脉微绝者死。

”通过观察脉搏的平稳程度,张仲景得出了死亡的预后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平脉法并不是独立的诊断方法,而是与其他诊断方法相互配合使用的。

在《伤寒论》中,除了平脉法,张仲景还运用了望、闻、问、切等多种诊断方法,以全面了解病情。

例如,在第六篇《解颊红腫聲鼻中臭有熱象》中,他结合脉搏观察、症状询问和舌诊等多种方法,确诊患者患有“病入血厥”,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总结起来,平脉法作为《伤寒论》中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为医生提供了观察脉搏以判断病情的有效手段。

通过平稳的脉搏节律,医生能够初步判断病情轻重,并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以及预后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脉法(四)——气运脉法
作者/吴雄志先生导读: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这五法是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

标本法属于理,聚类法属于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是方和药。

抓独法直接把方抓出来,即先证后诊——用抓独法直接把方确定,再用四诊去证实,而不是根据四诊的资料来辨证。

平脉法就更奇特了,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把脉定在人身上的几个穴位,进一步确定药物;药物一旦确定,方就可以确定。

气运脉法气运脉法主要讲脉的升降出入和升降浮沉。

升降出入,是《伤寒论·平脉法》讲的“出入升降,漏刻周旋”;升降浮沉,是《伤寒论·平脉法》讲的“审察表里,三焦别分”。

表里是浮沉的问题,三焦是升降的问题。

用脉的浮沉、长短、来去,定升降出入。

第一是出入法,用脉的来去定出入。

《伤寒论·平脉法》讲:“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

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

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摸脉时,脉搏冲击手,如果来的很快,去的缓,这就叫“出疾入迟”。

来是出、去是入,“名曰内虚外实也”。

如果说“来迟去疾,此出迟入急”,这句是什么意思?就是脉搏跳动冲击手的时候,如果缓缓地跳上来,很快又掉下去了,这叫“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

简言之,出入法是根据脉搏冲击手的来与去,
判断表里的虚实问题。

这种脉法可反应人体气机的出入,脉搏来冲击手代表气机的出,与表证有关系;脉搏掉下去代表气机的入,与里证有关系。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

如果脉搏冲击手,来的时候力气不够,去的时候很大,就是里证。

以脉搏来去的速度与力量辨别表里,这是出入法。

表里是一个什么问题?表里就是出入。

第二是脉位法,用脉位辨浮沉。

《伤寒论·平脉法》讲:“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者”。

菽就是豆,一个豆就是一个菽。

“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这是根据脉力的浮、中、沉三部,把脉分了十二菽,可以辨别心、肺、脾、肝、肾。

心肺,轻轻地按,其中最轻的是肺,重一点是心;脾脉在中间,再重是肝,最后重到骨头是肾。

由脉位的浮沉来辨我们的五脏,这是脉位法。

第三是脉形法,用脉形辨长短。

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肺、脾、肾。

气升则水布,肺为水之上源,脾主治水,肾为水之根。

气机上升,肺则宣发全身之水,所以气升则水布。

左手的寸是火、关是木、尺是水,水生木,木生火,分别代表心、肝、肾。

人身的火,君火是心、相火是肝、命火是肾。

心主血脉,肝藏血,肾精血互化,所以火降则血下。

举个例子,女性排除少阴证的心烦失眠,如果舌尖红,那她就要来月经。

如果舌尖红而月经不下的,是任脉
不通,用牛膝一味60g,服药后月经就能下。

月经一下,舌尖的红色就褪去了。

这就是所谓的火降血下。

怎么来判断升降呢?寸脉过寸,气机上升;尺脉过尺,气机下陷。

所以用脉的长短来定升降。

用脉位来定浮沉,就是以按脉的力量来定病性的浮和沉。

用脉的长短来定升和降,就是比较寸脉和尺脉的长短,来定气机的升降。

气机是该往上升,还是该往下降?该用升麻、黄芩,还是该用牛膝、黄柏、泽泻?可用脉的长短来定升降。

用脉的来去定出入,脉的来去是脉冲击手指的力量和速度,定出入就是定表里,出入就是表里的问题。

人体气血的升降浮沉、升降出入,根据脉位、脉形和脉的来去,都可以判断出来。

寸关尺的脉象,可对应人迎脉、寸口脉、少阴脉和浮、中、沉。

其中,寸脉与人迎脉和浮取脉的关系最密切,反应的病机相似;关脉与寸口脉和中取脉的病机相似;尺脉与少阴脉和沉取脉反应的病机相似。

I無門医述宗旨:光大创新,发扬国粹;传道解惑,有教无类。

医乃仁术,非真不传;团结友爱,止于至善。

I版权声明: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