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版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三首诗词,分别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三首诗词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热爱;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则以深沉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对于唐代的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这些诗词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诗词的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教学难点:欣赏诗词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扬州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doc

13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味意象,感悟手法。

【过程与方法】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文雅的性情,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1.品读古典诗词作品的意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第1课时《行路难(其一)》一、熟读诗歌《行路难(其一)》,梳理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一遍。

3.古诗文大意理解。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三、了解《行路难(其一)》,深入探究1.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

然而禀性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课《诗词三首》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课《诗词三首》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课《诗词三首》教案.doc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形式及特点
2.学习《将进酒》、《登高》以及《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
3.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介绍诗词的定义和形式
3.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
4.欣赏古代诗词,学习诗词的吟咏和朗诵技巧
教学重点:
1.对于初学者来说,古代诗词的韵律和内容往往比较难懂,需要加强解析和讲解
2.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析古代诗词,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朗读法
3.简析法
教学过程:
Step 1 课前导入(10分钟)
1.引出古代诗词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2.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宋词(例如《静夜思》、《钗头凤》等)
2.组织学生对三首诗词进行比较和分析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
1.要求学生在家里跟读诗词,并进行朗诵练习
2.以小组的方式,讲述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解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三首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现
3.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表现出对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
4.学生能够自主跟读、欣赏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13诗词三首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行路难》(其一)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3)《水调歌头》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词人在密州时所作。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_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一、目标阐述1.知识和能力:⑴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⑵能解释这首词的艺术特点。

⑶能够具有一定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2.过程和方法:⑴能在学习内容之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方法。

⑵能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

⑶能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运用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的方法。

⑷能在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用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能深刻感受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体会。

4、教学重点:⑴能解释这首词的艺术特点。

⑵能深刻感受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体会。

5、教学难点:能深刻感受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体会。

二、学情分析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媒体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古今寄明月,千载寄情思。

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

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月亮”。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

---席慕容总结: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二)、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 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下了这篇文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示范说课稿

加拿大签证协议书甲方(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希望获得加拿大签证,乙方作为专业的签证服务机构,愿意为甲方提供签证申请服务,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办理加拿大签证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服务内容1.1 乙方将为甲方提供加拿大签证申请的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签证类型、申请条件、所需材料等。

1.2 乙方将协助甲方准备签证申请所需的全部材料,并指导甲方完成签证申请表格的填写。

1.3 乙方将代表甲方向加拿大使领馆提交签证申请,并跟进签证申请进度。

第二条甲方义务2.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个人信息及相关材料。

2.2 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及时支付签证服务费用。

2.3 甲方应配合乙方完成签证申请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第三条乙方义务3.1 乙方应根据甲方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签证申请建议。

3.2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确保签证申请材料的完整性。

3.3 乙方应保护甲方的个人信息,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第四条服务费用4.1 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签证服务费用共计___________加元(CAD)。

4.2 服务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咨询费、材料准备费、递交费等。

4.3 甲方应在签订本协议后______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服务费用。

第五条违约责任5.1 如甲方未按约定支付服务费用,乙方有权暂停服务,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5.2 如乙方未能按约定提供服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还已支付的服务费用。

第六条协议的变更与解除6.1 本协议一经签订,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6.2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双方可协商解除协议。

第七条争议解决7.1 本协议的解释、适用及争议解决均适用加拿大法律。

7.2 因本协议引起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乙方所在地的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诉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docx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会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难点: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导入新课有位诗人,24岁离开家乡,仗剑走天涯”,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dr,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五月天的一首歌——《倔强》,跟李白的气质很相似。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在李白的诗里一直都有这种自信而霸气的宣言。

这节课我们來一起看一下,李白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悲愤的时候会如何表达呢?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欲借此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

但三年将过,他不但宏愿难成,反遭奸佞诋毁,被迫离京,于是在与朋友饯别分离Z际,写下此诗。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金樽:zCin,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债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二价值。

■投箸:zhd筷子。

■冰塞川:S&堵寒。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定、必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2)易错字词。

(2018部编版九年级语文):13课《诗词三首》教案

(2018部编版九年级语文):13课《诗词三首》教案

(2018部编版九年级语文):13课《诗词三首》教案第一篇:(2018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13课《诗词三首》教案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品析诗句,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未酬”之心。

3.结合写作背景,深入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诗句,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未酬”之心。

2.初步感受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

3.结合背景,深入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说说收集的关于李白的相关信息。

师引导:这样一个洒脱、浪漫的诗人,在四十二岁时得到了做官的机会。

但两年后,他却连连感慨“行路难,行路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入背景,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和诗人相遇,看“行路难” 1.读诗,划分节奏。

生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本诗为七言,也有三言,且对偶句较多。

关注诗句音律的节奏,便于学生对以上特点形成直观的感受,也为下面改诗做准备。

)2.以诗改诗,晓其意。

语言学家王力曾说“多数七言诗可缩为五言”。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七言诗改为五言诗。

要求:语句要通顺,不改变诗句的原意。

以同伴互助组为单位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改诗,促使学生理解诗句之意,提取关键内容,知晓诗人“行路难”难在何处,为赏析语句做准备。

)三、和诗人对话,品“行路难” 1.感受“仕途难行”。

师引导:本诗题目中的“难”字,有艰难、困苦之意。

本诗中哪些句子能体现“难”之意?生读诗,思考。

赏析: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示例: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以此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茫然,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精品教案.docx

13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

把握诗词主要意思,体会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激发艺术想彖,增强学生对诗歌本身的艺术美的感悟。

通过诗词的鉴赏,体会作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追求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宽阔博大的胸襟。

学习重点把握诗词主要意思,体会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诵读课文,留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法指导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行路难(其一)》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

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z作《行路难(其一)》。

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乂-•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有《李太白全集》。

2.背景介绍: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

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李白逗留宫屮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竞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

《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

二、字词积累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重音。

2.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

环节二主学习三、整体感知题解:“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共包括了三首诗词:《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己亥杂诗》。

这三首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教材中,这三首诗词的出现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词,对诗词的节奏、韵律、意象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课业负担较重,对于诗词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可能会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尽可能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把握诗词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词、品味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词的美,领略古人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把握诗词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领略诗词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诗词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感受诗词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2.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行路难------今安在”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

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济”:同舟共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

(先同桌互读,再推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结合情境,诗意拓展: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PPT: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757年,获罪,流放夜郎759年,遇赦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词三首》选自统编版教材九上第三单元。

《行路难(其一)》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李白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从未放弃其远大的政治理想,表现了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诗中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是咏中秋名作。

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抒发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的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已经了解了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能借助于对诗歌押韵和节奏的把握,初步感知诗歌意象并进行简单赏析。

学生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诗词的情感难于把握。

九年级学段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抓重点字词句,联系诗歌创作背景,领悟作者在诗中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鼓励学生就其感受最深的一点谈感受或者启示。

四、教学重点1.通过对具体词语、诗句的解读和补充背景资料的拓展阅读,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所蕴含的哲理。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并能运用三首诗词。

五、教学难点在情境创设中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内涵,感悟其中哲理。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李白(一)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引导:请大家读下面一则对联,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活动:看对联,回顾作者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环节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教师引导:古典诗歌要读出其中的味道,同学们的语速可以放慢一点儿,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可以长一点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 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意,体会意境,学习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在分析品味诗词语言的基础上,提高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音频朗读、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文本链接《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诗歌赏析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理解字词。

(1)金樽:金酒杯。

樽,盛酒的器具。

(2)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包括了三首诗歌:《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和《乡愁》。

这三首诗歌分别是毛泽东、艾青和余光中三位诗人创作的代表作品,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以雪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余光中的《乡愁》则通过描绘乡愁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教材分析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诗词三首》时,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诗歌阅读和鉴赏技巧,但可能对一些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诗词三首》中的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包括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特别是对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产生共鸣,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阅读理解、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诗歌朗诵、图片展示等,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引入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第3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第3课时)

《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慨,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体悟“月亮”在古诗词中所赋予的意象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

设计一:(以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设计二:欣赏美轮美奂的月亮图,并配以《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

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士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中,看看他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2.介绍词的知识,解题。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少了缠绵悱恻,多了豪迈豁达。

3.作家作品。

(多媒体出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位列“唐宋八大家”。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2018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2018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2018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明白得诗词内容,明白得主题思想。

进程与方式通过朗诵、背诵和展现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切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踊跃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多次朗诵中,明白得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取得乐观、豁达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前人诗歌唱和的适应,明白得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一辈子规律,知道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窗们,中国从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假设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其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咱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现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想)对,他确实是李白!(大屏幕展现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扬:“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咱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推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预备大显身手,成立一番功业。

可是现在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全然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停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取得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子虚乌有,李白在政治道路上受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巨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忿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2)词语释义金樽:金酒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
(2)词语释义
金樽:金酒杯。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羞:同“馐”,美味的事物。

箸:筷子。

歧路:叉路。

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

济:渡过。

沧海:大海。

三、朗读指导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指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读过本诗后,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吗?
答案示例:诗作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崎岖不平。

反映了诗人面对黑暗污浊社会的苦闷、忧郁和不平,表现了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答案示例: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但,诗人的心情是和宴饮的氛围一致
答案示例:“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

(3)试分析第三句中的想法手法和夸张修辞的运用。

答案示例:“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他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