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8.2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陕西省宝鸡市宝钛子校高峻青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位数与众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章第2节的内容。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作一说明: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作出决策和预测。
我们知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量度,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教材首先呈现给我们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统计表及一幅形象生动的漫画: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么样呢?画面中经理、职员C、职员D分别站在各自的角度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暗示了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交流和思维驰骋的时空。
接着课文安排两个“议一议”栏目,搭建了数学思考的平台,这里显然是本节课的重头戏,需要我们浓墨重彩写思维,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简单运用。
本节课的难点是:区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里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一组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数学思考目标:学会利用数据的代表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中位数与众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两种统计量,它们能够反映出数据的一些不同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和意义,也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
但是,对于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中位数与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与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与众数的含义和求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求法、实例等。
2.数据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与众数。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数据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哪些统计量来描述?进而引出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组数据,计算其中位数与众数,并解释其含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一、章节内容结构。
1. 勾股定理。
- 探索勾股定理:通过测量、数格子等方法,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例如,对于直角边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5,满足3^2+4^2=5^2。
- 勾股定理的证明:有多种证明方法,如赵爽弦图的证明。
通过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上小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勾股定理。
- 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求线段的长度,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条边。
例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6,斜边为10,根据勾股定理a^2+b^2=c^2(设另一条直角边为b),则b = √(10^2)-6^{2}=√(100 -36)=√(64)=8。
2. 实数。
- 认识无理数:通过计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发现像√(2)这样的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是无理数。
无理数的引入扩充了数系。
- 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根:如果x^2=a(a≥slant0),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x=±√(a)。
例如,4的平方根是±2。
- 立方根: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x=sqrt[3]{a}。
例如,8的立方根是2。
- 实数的运算: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进行实数运算时,遵循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的顺序。
例如,计算√(2)+3√(2)=(1 + 3)√(2)=4√(2)。
3. 位置与坐标。
- 确定位置: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影院中座位的表示方法,学习用有序数对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例如,电影院中第3排第5号可以用(3,5)表示。
- 平面直角坐标系:-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组成,包括横轴(x轴)、纵轴(y轴)、原点。
- 坐标的表示:平面内的点可以用坐标(x,y)来表示,x表示点在x轴上的坐标,y表示点在y轴上的坐标。
例如,点A(2,3)表示这个点在x轴上的坐标为2,在y 轴上的坐标为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 第2节中位数与众数
知1-讲
第 1 步:将所有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
第 2 步:确定数据个数的奇偶性 .
第 3 步:确定最中间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
数为中位数 .
感悟新知
知1-讲
3. 中位数的作用 中位数是刻画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的一个代表,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只与数据的排 列顺序有关 .
感悟新知
1.定义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
众数 .
说明: (1)一组数据众数的大小只与这
(2)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众数只与数据出
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统
计数据 .
感悟新知
知2-讲
2. 确定众数的方法 (1)排列: 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 (2)确定众数: 先数出这组数据中各数据出现的次数,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2
中位数与众数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中位数
众数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中位数
知1-讲
1. 定义 一般地, 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 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 的中位数.
感悟新知
2. 求中位数的步骤
特别提醒 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它可能是这组数据
中的某个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 2.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
因为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不受 极端值的影响.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1 [ 中考·杭州 ] 已知杭州市某天六个整点时的气温 绘制成的统计图如图 6-2-1 所示,则这六个整点时气 温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数学精神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篇1】教学建议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事项: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的两条距离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线组;它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行线组成。
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
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记忆方法:“中点”+“平行”得“中点”。
推论的用途:(1)平分已知线段;(2)证明线段的倍分。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以及各种变式,学生难免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往往会有感觉新鲜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教法建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生活中有许多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例子,并不陌生,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刻度尺、作业本、栅栏、等等;②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推论。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
2、能够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任意等分一条已知线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教案第六章数据的分析6.2中位数与众数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2中位数与众数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2.能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重难点重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求法;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引出中位数与众数.新课讲授1.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 700元.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 9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教学反思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 800元.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问题1: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1)月平均工资2 7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 70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2)职员C的工资是1 9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 9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 8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 8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问题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用中位数1 900元或众数1 8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 7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1.将这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2.两种情况:a.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b.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处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求众数:不用排序,直接数每个数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众数.练习: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教学反思正确的是()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相等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答案:A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如体操比赛评分中,个别裁判不公正打分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为此一般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运动员的得分.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如选举,就是选择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人,因而可以将当选者的名字当作“众数”,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课堂练习1.为了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一支校篮球队准备购买10双运动鞋,各种尺码的统计如下表所示,则这10双运动鞋尺码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2.某校八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数学质量监测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是__________,众数是 .(2)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3)该班张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3分,能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试说明理由.3.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初中三个年级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了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下表所示:决赛成绩(单位:分)(2)请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三个年级的决赛成绩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3)如果在每个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25.5厘米 25.5厘米2.(1)85.08分 88分 (2)86分 (3)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因为全班同学总成绩的中位数是86分,张华同学的成绩为83分,低于全班成绩的中位数.3.(1)(2)①因为平均数都相同,八年级的众数最高, 所以八年级的成绩好一些.②因为平均数都相同,七年级的中位数最高, 所以七年级的成绩好一些.(3)因为七、八、九各年级前三名学生决赛成绩的平均分分别是93、91、94,所以从各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九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教学反思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布置作业习题6.3板书设计第六章数据的分析2中位数与众数。
北师大版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 8 章第 2 节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北师大版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
北师大版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量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
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索、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2.通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求众数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体味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保护视力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区别,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计算器、学习卡。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复习导入板书统计统计我们并不目生,我们学过关于统计的哪些知识呢?知道统计量吗?我们学过哪些统计量啊 ?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板书平均数中位数平均数用来表示什么? 平均水平所有的中位数用来表示什么? 普通水平所处位置二、在数据整理中体验,统计量所表示的意义同学们说的真好。
奖励一下大家(播放视频) 这个节目怎么样?哪里好?动作整齐身高差不多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的五年级准备编排一个集体舞,每班选 10 人,这是五年(2) 班的 24 位候选同学的身高数据。
(课件出示 24 个数据)怎样找这十个同学合适呢?用哪个数据做标准呢? 平均数你就快速的用计算器算出来中位数你也快点罗列算出来1、提取数据。
寻觅 10 个身高比较接近的几组数据。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2中位数与众数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球的号码大于40.
(1)当 m =49时,求 a , b 的值,并说明甲箱内球的号码的中
位数能否为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由题意得,甲箱剩98-49=49(颗)球.因为乙箱内球的号
码的中位数为40,且有奇数颗球,所以小于、大于40的球各
的统计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的中位数是
1
2
3
4
小时,众数是
4
5
人,被调查学生做家务
50
(1)本次调查的学生总数为
6
7
8
9
10
11
5
12
13
小时;
(2)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
解: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若全校八年级学生共有1 500人,请估计八年级一周做
7. [2023南充]某女鞋专卖店在一周内销售了某种女鞋60双,
对这批鞋子尺码及销量进行统计,得到条形统计图(如图).
根据图中信息,建议下次进货量最多的女鞋尺码是(
A. 24 cm
B. 22.5 cm
C. 23 cm
D. 23.5 cm
1
2
3
4
5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分析教学说课研讨课件复习
例题讲解
• 某地连续10天高温,其中日最高气温与天数之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1)这10天中,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多少? • (2)计算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达标测试
1.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 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
=57(元) 想一想: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不知道调查的 总人数,你还能求平均数吗?
交流反思:
在扇形统计图中,可以 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 _面__积__最__大_的__扇__形__所__对_应__的__数__据______; 扇形图中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相应
中位数:_的_百__分__比__第__5_0_%__、_5_1_%__两__个__数_据__的_;平均 数是中位数
是 27.2 、 20
、 30
.
6% 12%
18%
⑤
①
④
② ③
30%
①10元 ②20元 ③30元 34% ④40元 ⑤50元
作业
1.课本习题6.4的第1,3题。 2.预习课本“数据的波动(一)”的内容。
第六章 数 据 的 分 析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 集中趋势
温故知新
我市上周各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
(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 为55、65、75、85、95分,分别估算一下,两个班 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大致是多少?算一算,看看 你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4)初三(1)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 众数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其中的理由吗?
一交通管理人员星期天在市中心的某十字路口,对
甲队员10次射击成绩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众数与中位数
02
中位数
中位数的定义
定义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如果数据量是奇 数,中位数是正中间的数;如果数据量是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
特点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的性质
稳定性
唯一性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即使数据中 出现极值,中位数的位置也不会发生 改变。
01
进阶习题1
一组数据2,3,x₁,x₂,5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整数,则这组数据可能
的取值情况为( )。
02
进阶习题2
已知一组数据x₁,x₂,…,xₙ的平均数为60,方差为20,则另一组数据
2x₁+1,2x₂+1,…,2xₙ+1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03
进阶习题3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为x₁,x₂,x₃,…,xₙ。若其中前3个数的
和是30,后3个数的和是18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习题答案及解析
基础习题1答案及解析:众数是5和4 ;中位数是4.5。
基础习题2答案及解析:众数是0;中 位数是0。
习题答案及解析
基础习题3答案及解析:平均数是10。 进阶习题1答案及解析:[2, 3, 4]或[3, 4, 5]。
习题答案及解析
基础习题1
一组数据2,2,4,4,5,5,6 ,7,7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0,1,3,5的众数 和中位数分别是( )。
基础习题3
一组数据x₁,x₂,x₃,…,xₙ的 平均数为5,则另一组数据
x₁+10,x₂+10,x₃+10,…, xₙ+10的平均数为( )。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学案)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第3课时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响。
师:你对此有何评价?生:…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
婷婷的爸爸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讲授新课“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婷婷爸爸公司遇到怎样的情况”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 职员B月工资/元7000 4400 2400 2000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杂工G1900 1800 1800 1800 1200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70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9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800元。
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
(2)各小组之间竞争回答。
通过有争议的问题情境,再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平均,使他们的认知冲突得到升华。
小组之间竞争回答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竞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8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8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归纳起来:用中位数1900元或众数18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7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8.2中位数与众数
☻
典例剖析
例1 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 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 1.50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米) 人数 2 3 2 3 4 1 1 1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
归纳总结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何特征?
平均数 考虑所有的数据 容易受极值的影响 是否唯一
是 是 是
中位数
否 否 是
众数
否 否 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 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 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查,其大小只 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 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 量; 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 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 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例2 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的件数是: 15 17 14 10 15 19 17 16 14 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中位数和众数.
解:把10个数据按大到小排列为: 19 17 17 16 15 15 14 14 12 10
所以这1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中位数为15; 众数为17,15,14.
返回目录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包括勾股定理、实数、位置与坐标、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数据的分析六章内容。
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2实数的运算。
3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4数据的分析方法和统计量的计算。
难点1勾股定理的证明和逆定理的应用。
2无理数的概念和实数的运算。
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5方差的意义和应用。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应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2、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运算。
3、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准确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坐标变换的规律。
4、掌握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性质和解法,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数据的分析方法,能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统计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8章第2节内容。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能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做出自己的评判。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概念,逐步建立认知结构。
三、学法指导: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相互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四、教学程序具体说本节课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理性概括,构建新知——实践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
问题解决
名称 金顶山 老乐山 天中山 嵖岈山 铜山 白云山 盘龙山
海拔 (米 )
786
813
120
623
632
983
210
你认为嵖岈山的海拔在七座山中处于什么水平?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探究新知 合作交流 闯关游戏 问题解决 应用反馈
嵖岈山花店销售一批郁金香300支,其中各种花销 售量如下表:(单位:支)
局限性
由于时间限制没能让 学生充分展示开放性问题 的不同解决方案,以至于 在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方面有点遗憾 。
感谢大家的聆听、虚心接受您的批评指正!
盛开的郁金香、好客的驻马店欢迎您!
教学 过程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分析
知识技能
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 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合理决策的 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思考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问题解决
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起学习 数学的兴趣,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建设美好 家乡的理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6.2 中位数与众数
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 李振
教材 分析
教学 目标 分析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法 学法 分析
教学 过程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材 分析
教学 目标 分析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法 学法 分析
教学 过程 分析
学情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八年级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有较强 分析 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好奇心强,并有了一
8.2中位数与众数教案说明 河南郑州杨尚茜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二节教案说明§8.2中位数与众数河南省郑州十九中杨尚茜我喜欢把一堂课比作一座房子,课的建构过程正好象房子的建筑过程,房子周围环境如何?房子是否美观、质量是好还是坏、是否舒适耐用、是否透气采光、通风怎样?……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比如《中位数与众数》这一节课.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的:首先说说建构这座房子周围环境和目的.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中位数与众数》这一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二节, 这是一节概念课.在信息社会和“数字”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繁杂芜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在七年级,学生已经经历过一些数据收集的过程,并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更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评判.应该说,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这样几个过程.为此必须授予学生一定的评判工具,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据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②能力目标: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等能力.③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奥运素材和问题情景, 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对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谁都知道对房子来说用料和结构是很重要的.看看我的构思吧.二、本节课的结构环节,主要内容:回顾上个世纪,数学科学的巨大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牢固地确立了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数学在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生活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怎么让学生熟练掌握深奥的统计知识,可以说教师用教材的意识,往往能窥出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犹如建造房子时所选取建筑材料的眼光一般,往往会决定课堂的质量和走向.为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并让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以刚结束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素材,原创了许多关于中位数和众数的题.对应奥运五环,设计了五个押韵的环节:①自学时光---看到的容易忘记、听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刻骨铭心.学生通过自学,变被动为主动,初步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②新课导航---自学中对概念理解错误或不透彻的地方,可以通过对比和师生互动,一步步加以纠正,并形成正确的概念.③闯关夺奖---生生互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④你争我抢---题目有难度,鼓励思维敏捷的学生.⑤收获感想---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理解,知识得以升华.五个环节由五个福娃做导游,层层铺垫,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房子盖好了,快迎接它的小主人们吧,看看他们喜欢不喜欢?三、教学诊断分析,学习时容易了解与误解的地方:学生分析:①认知分析:学生已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会计算平均数,这两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②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③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角度考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理性概括,构建新知――实践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疑点: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当做众数.易错点:学生做中位数题,忘了先排序.比如练习1: 14,5,10,3,6的中位数是什么?学生容易说成是10,其实将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得:3,5,6,10,14,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而不是10.我笑着说:曾经有一道中位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好排序,直到做错时我们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们一次做中位数题的机会,我们一定要说两个字:“排序”.让学生在开怀大笑后再反思自己的错误,教学效果特别好!房子通风性怎样?窗户是否能透进更多的光线?能否给人更大的自由度?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寻找课堂中的亮点,至于亮点有多少,有多亮,我觉得跟房子中打开的窗户有多大很相似.因此,我除了预设中的亮点之外,更多时候还要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促进课堂中更多亮点的生成.比如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中位数的理解.记得当时有一位学生举出“2、4、6、7、8的中位数是什么?”立刻引起全班都唱数鸭子儿歌,气氛多么融洽.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编题做题.如果学生尽情地投入活动而忘了数学思考的话,那这样的活动是没有数学味的,也是无效的活动.综观这堂课,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再去活动,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活动是扎实有效的.其中,学生感悟不断,思考不断,亮点也层出不穷,耐人寻味.自己盖的房子,自己挺臭美的,毕竟是自己辛苦劳动的结晶呀!对了,我的房子位于数学世界统计王国数据村,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中位数与众数》,欢迎参观!河南省郑州市十九中杨尚茜2008年10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有反思)
八(2)数学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 1 课时 8月 20 日星期一是斜边、回顾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教学设计第2课时8 月21日星期二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教学设计第3课时8月22日星期三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教学设计第4课时8 月23 日星期四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教学设计第5课时8月24日星期五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教学设计第6课时8月27日星期一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教学设计第7课时8月28日星期二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8课时8月29日星期三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9课时8月30日星期四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10课时8月31日星期五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11课时9月3日星期一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12课时9月4 日星期二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13课时9月5日星期三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14课时9月6日星期四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15课时9月7日星期五蹲组领导签字:——————靖边五中八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教学设计第16课时9月10日星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与众数
●教学目标:
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结合具体情境,区别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异,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
系.
●教学重点、难点: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信息卡(标记A、B、C、D的四张彩色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通过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小王大学毕业后到处寻找工作,某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招聘广告:
招聘启事
我公司因扩大规模,现需招聘职员若干名.我公司员工收入高,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于×月×日到我公司面试.
××公司人事部
×年×月×日小王觉得这家公司的待遇还不错,于是就到这家公司进行面试,并被该公司聘用了.可是到公司上班两个月之后,他找到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的工资才1100元,而且我也问过其他职员,都没有得到过2000元的.月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2000元?”而经理却不慌不忙的对小王说:“小王啊,不要这么激动嘛.我们公司的月平均工资确实是2000元!这是我们公司的工资表,你自己看啊!”说着拿出了一张工资报表:
××公司×月工资报表:
请大家帮小王看一看工资表,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到底是不是2000元?经理有没有欺骗小王呢?
计算平均工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月平均工资比他得到的工资高那么多呢?
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工资收入?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那你认为哪个数据反映员工的工资收入比较合适呢?
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入新课:(通过其他职员的讲述,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在小王询问其它职员的时候,职员C 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 说:“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100元.”
1200元正好处在所有员工工资这组数据的“正中间”,我们称它为中位数.9个员工中有3
个人的工资是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它为众数.
中位数和众数,还有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平均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都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位数和众数.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259页最后一段,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
1、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练一练:(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概念的理解,运用定义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1、数据1,3,4,2,4的中位数是( )
A.4
B.3
C.2
D.1
2、数据1,3,4,5,2,6的中位数是( )
A.3
B.4
C.3.5
D.4.5
3、数据1,2,3,2,3,4的众数是( )
A.2
B.3
C.2和3
D.1和4
4、某班8名男同学的身高如下:(单位:米)
1.5,1.5,1.6,1.65,1.7,1.7,1.75,1.8
试求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应注意些什么?
互相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归纳.
1、 求中位数要先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如果数据个
数n 为奇数时,第21+n 个数据为中位数;如果数据个数n 为偶数时,第2n 、12
+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
而不是相应的次数.众数有可能不唯一,注意不要遗漏.
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有单位的,和原数据的单位一致.
做一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作出自己的评判,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应用.)
1、某射击运动员在10次射击中的成绩如下表:(单位:环)
8 9 7 8 10 8 7 10 10 8
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位射手的射击水平怎么样?
思考,并讲述自己的做法.
给予适当的评价.
2、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的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10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1.6 1.8 1.6 1.3 3.5 1.6
2.5 2.6 1.6 1.9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该商场应该确定多少万元为销售目标合适?思考,并讲述自己的做法.
给予适当的评价.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学校商店应该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
思考,并讲述自己的做法.
给予适当的评价.
商店老板一般最关心什么?
公司老板一般以什么作为销售标准?
裁判一般以什么作为选手的成绩?
思考,并讲述自己的看法.
小结:
通过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发现它们有些什么特点和作用?
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帮助学生归纳.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2、中位数只需很少的计算,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
3、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
作业:
P261:1、2、3
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设计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现以前学习的内容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认识到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必要性,并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代表,都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一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了解应该注意的地方.其中第1题需要将数据进行排列才能得到中位数,第2题是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应该求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第3题是体现众数的不唯一性,第4题是在具体情境中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注意它们的单位。
然后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作出自己的评判.其中第1题是通过平均数来进行评判,第2题是通过中位数来进行评判,第3题是通过众数来进行评判.最后通过小结,让学生归纳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个数据代表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引导启发、师生互动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串,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利用信息卡和学生上台板演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适当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