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原始农耕

合集下载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一群勤劳、智慧的先民——河姆渡人。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是中国史前文明的
开拓者之一。

他们以农耕为生,种植粮食,养殖动物,建立了自己的村落。

他们利用陶器进行烹饪和储存食物,制作石器和骨器进行打猎和工具制作,展现了高度的文明和技术水平。

河姆渡人生活在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依靠自己
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他们在村落中建造了简单而温馨的房屋,使用竹木和泥土搭建起自己的家园。

他们在家门口种植粮食,养殖家畜,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河姆渡人的生活充满了勤劳和智慧,他们不仅仅是农民,更是文明的创造者。

他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留下了精美的陶器、石器和骨器,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和文化,成为了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姆渡人的生活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依
然影响着我们。

他们勤劳、智慧的精神,和谐、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向这些古老的先民致敬,传承他们的精神,继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课堂小结
河姆渡遗址
1.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半坡遗址 3.新石器的制作
4.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大汶口遗址的地理位置 2.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3.大汶口墓葬早晚期的差异
大汶口遗址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课堂小结
导入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 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 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 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结 束
书客吧/书客吧
hoq362egk
笼罩下,远远望去像披着了一层薄薄的绿纱,透着几分宁静、几分典雅、几分柔美。马启明满眼温情地看着妻子,觉得幸福像电视特写 镜头里的花儿一样慢慢绽放着,甚至都能听得见“啪啪啪啪”的花开声,顿时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多的期望,他知道自己的人 生又翻开了新的篇章。6引 子|1990年7月,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天空纯净的没有一片云,也没有一丝风,火辣辣的烈日烤得大地滚 烫滚烫的,柏油马路似乎都要化掉了;路两边的白杨树也都无精打采地矗立在那里,树叶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庄稼地里的玉米苗 蔫头耷脑地忍受着烈日炽热的煎烤,叶子都卷了边,田头的草儿懒洋洋地趴在地上;知了躲在树枝中“热死了热死了!”地使劲叫着, 仿佛在诅咒着这令人懊恼的炎热;往日东窜西跑的小碎孩、狗儿、猫儿全没了身影。就在这样一个炽热的夏季,马启明从陕西一所大 学毕业了。他下车的时候头脑快要爆炸了,用手遮着眼睛、望着毒毒的太阳烦躁地在想:太热了!简直都透不过气来了,现在这里要 瞬间变成寒冷的南极,或者来场甘霖就好了。那年代毕业的大学生都要绝对服从组织的分配,就算做梦都不可能出现择业自由的幻景。 毕业分配一旦公布,个人档案等关系立即送到分配单位所在地,今生今世,想要自己调换工作比登天还难。在那个年代,档案就像一 个人的平面复制品一样相当重要,不是有一部电影《秘密档案》,更增添了档案的神秘性。按照当时国家分配政策,马启明被分配到 家乡的一个白酒厂,他的女友刘丽娟则回到了远在两千里之外她的家乡。遥远的距离并没有隔断彼此的思念和恋情,反而像马启明所 学的发酵专业一样---发酵得越来越浓厚香醇。鸿雁传书、电话费猛增那是自然的,马启明也长途奔波去看他的女友,一来二去,不觉 间已过了两年多。工作之余会走到铁路边,他觉得火车驶向的地方就是远方的女朋友、就是他的爱所在的地方,有事没事他望着西去 的火车,想着女朋友发呆发愣、越是望、越是想!蓦然间,马启明远远地看到女朋友刘丽娟向他飘来,他想拉住她,但川流不息的人 群淹没了她的身影。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想,这又是幻觉。马启明的父母觉得儿子也老大不小了,便催促他赶快结婚。新婚蜜月之际, 刘丽娟幽幽地对马启明说:“我们现在这样两边跑,挣的几个工资全贡献给铁路和电信部门了,总不是长久之计,要么你就调到我们 单位去,要么我就调到你们单位来,你看怎么样?”一提起这个话,马启明胸膛里顿时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涌淌,搅得他心烦意 乱。他在床上煎了一天“烧饼”,觉得两个相爱的人能够厮守在一起,幸福亦不过如此。一想到新婚的妻子马上要和他分离,去遥远 的远方,他的心如同刀割一般,难舍难离。他不想过牛郎织女般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动脑筋: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
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 上有哪些进步呢?
半坡
西安半坡发掘遗址
半坡遗址想像图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间:约五六千年前 2.地 点:黄河流域的陕西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3.生产工具: 4.农耕作物: 粟 5.原始饲养业:猪 狗 6.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7.原始手工业:彩陶 纺线 织布、制衣
伏羲氏的第三大贡献是采天然火, 发明熟食。"庖羲",含义就是"取牺牲以 充庖厨"。"炮牺",含义是"变茹腥之食"。 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有火。所以"炮 牺"(烧动物肉)的发明其实也就是取火 的发明。从而人类又向文明时代跨进了 一大步,保存的火种烤熟了动物肉,不 但使人类正式开始了熟食的历史,减轻 了人类遭受疾病侵袭的机会,延长了人 类的寿命,还使人类有了光明,把人与 动物区别开来,莽莽荒野中人类开始有 了自己独立的区域。但伏羲氏取得的火 是天然火,不是后来燧人氏发明的人工 取火。
半坡人创造 了哪些原始艺术 呢?
鱼纹彩塑陶盆
人面鱼纹陶盆
妇女在屋内织布、缝制衣服想像图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约四五千前 间: 黄河流域的山东 2.地 点: 3.生产农具: 石镰 石锄 黑陶 白陶 4.原始手工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 5.
1.时
和贫富分化出现。
原始 距今 生活 居民 时间 地区
伏羲氏的第二大贡献是发明畜 牧业。传说中伏羲氏教民豢养野兽, 使之成为家畜。人类学会饲养家畜, 从此便不致因人口增加、野兽稀少而 遭受饥饿的威胁,脱离了完全靠采集 渔猎生存而步入了游牧或畜牧时代。 人类也由常受饥饿威胁变得食物充裕, 不致终日为寻求食物而忙碌,便有时 间从事一些其它工作。人类文化进步 的基础变得坚实一些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骨 耜
炭化稻谷
黑 陶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 • 4.农作物: 水稻 •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 6.原始饲养业: 猪 •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西安半坡 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 轮
粟、菜籽
陶器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 1.时间: 约五六千年前 • 2.地点: 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 4.农作物: 粟 • 5.原始饲养业: 猪、狗 • 6.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 点和判断依据。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3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
4
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
异同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神农播种五谷
——
民,不至 农分足于 作地,神 古 。之于农 之
水稻(水田) 磨制石器、耒耜
粟(旱田)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原始饲养业

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社会生活组织
(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
相同点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应用纺织技术,使用磨制 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山东泰安大汶口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结束
Thank you!
制作陶器
定居,住干栏式房屋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遗址博物馆 一号展柜 遗址简介
半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遗址博物馆 二号展柜 工具展示
石刀
石锄
石铲
石斧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遗址博物馆 三号展柜 食物展示
河姆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二号展柜 工具展示
工具材质、 类型及用途 分别是什么?
骨耜
缠藤骨耜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三号展柜 食物展示
说明河姆渡居民 已经开始种植水 稻,从事原始农 业。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距今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
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 磨制石器,耒耜
种植粟、麻和蔬菜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居住条件
饲养猪、狗、羊、牛、鸡等 彩陶、纺织麻布
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大汶口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6000年 ~ 4000年前 活动区域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 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今日活动: 参观中国原始农耕文化主要遗址网络博物 馆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 主要遗址网络博物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件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动脑筋:
•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 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 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请思考:
为什么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种植的粮食作物和居住的 房屋不一样
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气候等 自然条件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 1.时间:约四五千前 • 2.地点:黄河流域的山东 • 3.生产农具:石镰 石锄 • 4.原始手工业:黑陶 白陶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第2课_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_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作为耳饰的玉器 这是什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出土骨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半坡出土的纺轮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时间 7000 年前 五六 千年 前
地点 长江 流域 黄河 流域
代表 居民



黑陶、 河姆渡 水稻 干栏式 玉器、 居民 房屋 乐器 半坡 居民
半坡 石刀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出土,这是什么?说明什么? 河姆渡出土陶狗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出土陶猪 河姆渡出土,这是什么?说明什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遗址 猪纹陶缽 [b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半坡出土鱼纹陶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绘有这类 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已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
• 出现了海洋中的 生物,这又说明 了什么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 耕文化的特征 • 根据《课前预备》,把答案画在书上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 为什么到那么远的地方找食物? • 食物离家越来越远,季节变迁的影响 • 原始人走出山洞之后的下一个落脚地在 哪儿? • 住哪儿? • 吃什么?用什么劳动? • 不够吃还吃什么? • 用什么装东西? • 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 从不断迁徙到定居生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这是做什么用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彩陶、 半地穴 文字 式房屋 符号、 纺轮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大 汶 口 类 型 八 角 星 纹 彩 陶 豆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中华文明的起源
想一想
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著名 的古人类遗址?
元谋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祖 国 我 境 国 内 原 远 始 古 农 人 耕 类 时 代 遗 主 址 要 图
的 遗 址
主要不同: 房屋的结构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不同原因:地理自然环境不同,一南方湿润多雨,
一北方干旱少雨。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 约四五千前 2.地点: 黄河流域的山东 3.生产农具: 石镰 石锄 黑陶 白陶 4.原始手工业: 5.生产关系: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了随葬品 多少悬殊的现象?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定居生活
C、猪狗残骸—— 原始饲养业:饲养猪狗等动物。 D、窖穴、房屋、彩陶、纺轮—— 原始手工业:盖屋、制彩陶、纺 织、制衣
E、注意: 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 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1)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 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 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2)他们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 渔叉、渔钩打猎捕鱼; (3)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他们制造彩陶,陶器上刻画符号,有些学 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半坡居 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看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汶口白陶
半地穴式的房子
展品 3 号 展品5号 展品 1 号 展品6号 展品 2 号 展品 4号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思考:从左图我们能够获得什么信息?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通过识图培养观察水平;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水平,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协助学生掌握和使用比较方法。

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协助学生初步掌握并使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合、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一、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二、难点: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

随着适合、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水平的提升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很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

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长江流域 距今约七千年
2、生产和生活 种植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制作陶器 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干栏式的房屋 定居生活
耒耜农业
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 中都发现20至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等堆积 层,其中最厚处达80厘米。经专家鉴定属栽培 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且以籼稻为主。
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主 要是骨耜。骨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 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 阶段”。当时的稻田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面和东 面,面积约6木桩为底架, 在木桩上铺梁搭板, 在木板上建造长脊短 檐的房屋,最后在房 顶上覆盖茅草。今天 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 ,如傣族、壮族、高 山族等住房仍保留着 干栏式建筑的样式。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初中历史

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初中历史

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初中历史
(识记)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姆渡遗址原始农耕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稻谷的发明掀起了稻作农业研究新篇章。

世界上的人工栽培稻,有亚洲稻和非洲稻两种。

目前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

亚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

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发明过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稻遗存,20世纪70年代又发明公元前六千至四千多年的人工稻遗址。

而我国河姆渡遗址和另一处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人工稻谷距今七千年左右。

在河姆渡遗址两期发掘中,第四文化层上部大多发明灰、黄、白三色黏性细砂土,分别与稻谷、谷壳、稻叶和木屑等相间组成多层次连续堆积,每层间距2~10厘米不等,总厚度一般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00厘米。

河姆渡遗址稻谷遗存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年代之久远,在其它遗址发掘中是绝无仅有的。

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有的连谷壳上的稃毛、隆脉及芒刺都清晰可见。

经鉴定属人工栽培水稻,并已有籼、粳之分,以籼型为主。

伴随出土的代表农具是骨耜,有170余件。

骨耜大部分取材于大型偶蹄哺乳动物(如水牛、水鹿和四不象)的肩胛骨。

这反映了在7000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先民们差不多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进展到使用成套稻作生产工具、普遍种植水稻的阶段,稻作农业已成为当时要紧的生产活动。

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的耕作形态堪称世界上最为先进发达的耜耕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