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财政平衡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财政平衡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德国政府间财政平衡机制概况(一)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明确界定了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事权划分,虽有一定交叉,但基本事权范围明确,联邦主要负责国防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家全局或整体利益的事务。
在财政支出责任方面,《基本法》规定:自治事务由各级政府独自承担。
共担事务按照项目协议划分,属于联邦和州共同承担的事务,原则上各承担一半,联邦和州共担事务支出责任分配在共同承担协议书中写明。
通常情况下,联邦财政支出约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0%、各州约占40%,地方约占20%。
(二)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税收分割德国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投资收益、公共管理服务收入以及贷款收入。
为满足各级政府履职和落实财政支出责任所需资金,《基本法》对各级政府应征的税种和税率进行划定。
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的专享税,税额大、税源稳定的税种则被划分为共享税,共享比例由《基本法》确定。
增值税作为调剂性共享税,联邦和州的分配比例随双方财力变化定期协商调整,每四年调整一次。
通过税收收入分配,联邦、州和地方获得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40%、20%。
表1 联邦、州、地方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三)政府间双向财政平衡机制一是纵向财政平衡。
一方面,增值税作为调剂性税种,联邦与州的分享比例根据财力变化动态调整。
首先将增值税收入的5.63%预先分配给联邦政府专用于养老保险,然后将剩余增值税收入的2.2%划拨给地方政府,剩余的再由联邦与州按一定比例分享,联邦与州共享比例大约为55%和45%。
另一方面,州对所辖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有两种模式:一是一般均衡性拨款,主要用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开支和特别困难地方的特殊拨款,约占州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的70%;二是专项拨款,主要用于学校、公路、医院、公共交通、环保等,约占州对地方转移支付的30%。
二是横向财政平衡。
德国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构建及谐社会启示精选
德国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构建及谐社会启示摘要: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有效竞争秩序的维护、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干预兼顾公平与效率、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等方面都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我们应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吸取和借鉴优秀经验,深化改革,努力创新,积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秩序;社会保障;政府干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深入贯彻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既要从我国自身实际出发,深化改革,革除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旧的制度和规则,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相处,同时也要积极吸取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战后的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战争所带来的精神上、物质上的混乱和萧条,在缔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即在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主体作用,借助国家的调节来协调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达到“个人自由、财富增长和社会安全”的目标,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理念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民主经济思想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主张形成和建立起来的。
在理论上主要源于以自由和秩序为核心的奥尔多自由主义。
它突出强调以下基本理念:(一)自由竞争的理念认为自由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支柱,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社会秩序的理念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和行为准则,但国家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度的干预和调节,以保证竞争秩序,实现充分、完全的自由竞争。
(三)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的理念要尽量减小社会上的贫富悬殊,使绝大多数人都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成果,主张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雇主与雇员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根据每个人对生产的贡献得到公平的分配,达到“全民福利”。
德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启示
德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启示作者:李玥马永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2期摘要:德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小企业企业政策和稳定的房地产市场。
目前,我国经济的进入新常态,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借鉴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国经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小企业一、德国经济特点(一)德国特有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特有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能克服自由市场经济市场失灵的弊端,也能避免计划经济失去市场活力的困境。
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将私有制的自由竞争原则和社会公平相结合;第二,主张个人自由、创新行为要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第三,反对垄断;第四,保持货币稳定,进而保持物价稳定;第五,在对外贸易方面,主张贸易自由化,消除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第六,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干预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点是即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也通过政府的干预使经济在平稳的轨道上运行。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存在体制僵化,缺乏灵活创新的缺点。
(二)坚持“限大促小”的企业政策德国一直坚持“限大促小”的企业政策,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德国的经济支柱和创新的主要力量。
德国企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政府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第二,联邦政府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任务交给各州政府,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各州发展情况;第三,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统一的《中小企业减负法》;第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第五,联邦对外贸易署专门设立信息处收集世界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各相关企业;第六,成立一批政策性银行或专项基金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德国的企业政策保证了市场经济模式提倡的秩序竞争,充分发挥了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中介机构臃肿、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过程中分工不明确等缺点。
(三)没有泡沫的房地产行业德国住房价格水平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没有房地产和金融泡沫吸收大量资金,为德国经济的实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作者:李堃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16期摘要: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促进了二战后德国的复兴和腾飞。
现就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浅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含义在于:在政府政策的指导和管理下,在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的制度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实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竞争和竞争关系,自由竞争和竞争关系决定经济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程度,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可以说,它兼备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特点与宏观调控的优越性。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1.市场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
德国认为自己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实际上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此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
2.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但这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但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要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予以调节。
3.具有特殊调控作用的德国联邦银行。
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其资本归联邦政府所有,只有联邦银行才有权发行货币。
联邦银行又是一个具有公共法人资格的联邦直接法人,独立于联邦政府。
4.完善周密的社会保障体系。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险网络遍布全国。
这套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自给原则,不以政府为主体,以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
5.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战后,为了重建国家,德国议会制定了《基本法》,确定了国家制度的几项基本原则,即民主制、联邦制、福利制国家和法治国家的原则。
《基本法》把建立和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金融危机背景下德国金融监管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监管效 率的根本保证 。我国虽然初 步形成了 以《 商业银行 法》 、 《 券法》 《 险法》 证 、保 等为 代表 的金 融法律体 系 , 是与金融 混 但 业经 营配套 的系列法律法 规还没有 制定 , 要进一步细化相 关办 法 和实施细 则 , 立以条例实 施细 则为主 的制度体 系 , 不同 建 对 法律之 间的模糊 、 真空地带进行 严格 的把握 并做出相应 的措施 以规范 市场 , 保证 既有利于金融 创新 的发展 有对各类金融控股 公 司能够 实行有效 的监管 , 制金融风 险 的发生和 蔓延 , 立 控 建 个适合 金融混业经营发 展趋势 的法律环 境 , 防范各种潜在 的
与建 设, 积极推进粗孜型增长 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 强 对新农村建设 、 文教 卫生 、 务业等薄弱环 节的引导力度 , 而 服 从 达 到控 带投资增长 、 I u 改善投资结构 、 提高投 资效 率的 目的 。
【 参考文献 】
【】 铿 : 国投 资 、 费 比例 与 经济 发 展 政 策 U. 量 经 济技 术 1贺 中 消 】 数
点, 如住房消 费 、 汽车消费 、 旅游消 费 、 信息消 费 、 网络消费 、 文 化教 育消费。引导企业调整投向 , 增加面 向中低收入群体 的商 品供给体系。 立健全个人信用带度 , 建 l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 J 改善
消费环境。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 , 严惩各种商业欺诈及侵犯消 费者利益的行为, 规范市场秩亭 , 加强对消费者权益 的保护 。 4 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 、 、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降低高能耗 、 高 物耗 、 高污染 、 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 , 支持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 水下、 有利于 发展循环经 济 、 利于加 强薄弱环节 的行业投 资 有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启示论文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启示论文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启示论文摘要:二战后,德国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迅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
究其成功之因,在于德国从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我们应立足自身实际,吸取和借鉴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保障;政府干预1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理念德国现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以私有制为主体,鼓励和发展市场经济,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同时主张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消除市场缺陷,实行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公平、效率、发展、稳定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也叫“德国模式”。
它作为一种由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确立了明确的社会市场目标———“将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原则与社会平等原则相结合”。
政府在市场中的功能介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之间,以私有制为主体,鼓励和发展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同时主张宏观调控和干预,实行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整个经济和社会公平、效率、稳定、发展。
2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做法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非常注重社会和谐,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追求利益分配平衡和提高收入水平,力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
(1)保护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首先,以立法促进竞争、反对垄断。
德国《基本法》、《反竞争限制法》等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规定了总体经济秩序;其次,运用经济杠杆,扶持中小企业,鼓励竞争。
虽然《反竞争限制法》改善了中小企业的外部条件,但政府还特别制定了旨在提高中小企业效率的措施,目的是使中小企业能与大型企业有效竞争。
(2)保持适度政府干预。
按照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国家应对经济生活作适当的调节和干预。
但社会市场经济所提倡的国家干预完全不同于中央统制经济的国家干预,它主要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进行全面有效的总体调节,尽量避免直接的行政措施。
德国经济运行模式对我经济的借鉴
摘要2006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027亿欧元,在发达国家中,德国经济紧随美国和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因此被世人公认为是一种成功的市场经社会市场经济坚持自由竞争原则,政府干预兼顾公平与效率,维护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实行独立的中央银行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深入的分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观点和运行特征,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社会保障中国借鉴正文理论来源关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来源问题,社会市场经济的创始人米勒一阿尔马克对这个问题最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权。
他明确提出,社会市场经济思想理论是多种经济理论的综合,其来源除了经济自由主义之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基督教社会教义中的经济思想。
①重点说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方面来源:一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经济政策主张,即奥尔多自由主义;二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三是基督教教义基本理论观点(一)生产资料私有制(二)自由竞争理念(三)政府的有限干预(四)社会保障理念德国经济特点德国开始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时确立了三项目标:一是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并防止产生专政和垄断,实现尽可能广泛的经济发展;二是建立能够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确保价格稳定;三是采取措施实现社会安全与公平,推动社会进步。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德国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保护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1)通过立法,促进竞争,反对垄断。
德国《基本法》对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特别是经济权利作了详尽的规定,主要包括:自由竞争的权利、自由发展个性的权利、自由消费的权利等。
另外,政府还颁布了《反对不正当法》和《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法》等,这些法律和法规为市场经济体制规定了总体经济秩序。
(2)建立联邦卡特尔局,作为执法机构。
德国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宏观调控法”)
德国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宏观调控法”)说明:德国《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Gesetz zur Foerderung der Stabilitaet und des Wachstums der Wirttschaft, 简称StabilitaetsG或StWG)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化的“宏观调控法”,它首次确定了宏观调控的“四大魔方”,即“价格水平的稳定、高就业状态、对外经济平衡和稳定而合理的经济增长”,对于宏观调控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该法所确立的“四大魔方”中又增加了一大魔方,即生态环境的维持。
该法于1967年6月8日通过,1994年最近一次修订。
另:已故的著名德国法学家谢怀轼先生曾经翻译该法,但是遗憾的是笔者并没有找到,因此重新译出,读者可以进行对照。
第1条【经济政策的要求】联邦与州在采取经济与财政措施时须考虑到整体经济平衡的要求。
这些措施应同时有助于在市场经济秩序下价格水平的稳定、高就业状态、对外经济平衡和稳定而合理的经济增长。
第2条【年度经济报告】(1)联邦政府于每年一月向联邦议会与联邦参议会提交年度经济报告。
年度经济报告包含:1.依据1963年8月14日颁布的关于设立整体经济发展专家评估委员会的法律第6条1款3句设立的专家评估委员会对年度评估报告的意见;2.联邦政府对本年度的经济与财政政策的目标(年度预算)的说明;年度预算属于国民经济总计算,必要时也可使用替代计算;3.本年度计划的经济与财政政策的说明。
(2)为防止本法第1条规定的目标受到威胁,仅当在联邦政府同时向联邦议会和联邦参议会充分说明理由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本法第6条2、3款,第15条,第19条以及个人所得税法第51条3款以及企业所得税法第19c条规定的措施。
第3条【一致行动的动向数据】(1)为实现本法第1条规定的目标,当本法第1条的目标受到威胁时,联邦政府应向区域组织、行业工会和企业协会提供同时采取一致行动(协同行动)的动向数据。
德国社会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社会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
在新形势下,怎样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改变政府职能,以促进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一项重大課题。
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德国和中国的国情有较多相似之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就很有借鉴意义。
通过借鉴德国模式,确立自由竞争规则,科学厘定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对于中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有重要借鉴意义。
标签:政府与市场关系;作用边界;德国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一重大决策涉及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调整。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成为经济新常态下至关重要的一个命题。
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不能简单的认为市场是万能的,一切资源包括公共资源统统交给市场来决定,政府作用可有可无。
关键是合理精确的厘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通过政府的自身的改革,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这个命题意义非常重大,关系到相当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方向和效率。
对于该命题,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然而,对于这一项重大问题的研究,仅靠理论研究是不够的。
选择有代表性的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市场关系模式进行研究,客观全面的描述其政府市场关系模式,借鉴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更好的处理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将会起积极作用。
金融危机以来,以自由放任为特征的英美始终难以摆脱衰退,而不同于英美的德国却稳步发展。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制造业中心,其实体经济和金融均健康发展,令世界瞩目。
由于德国在国情、法律、发展历程等方面均与中国较多相似之处,因此德国模式更有借鉴意义。
1 德国与中国国情相似之处首先,德国与中国国情相似,经济体量大,人口众多。
德国2014年GDP为3.8万亿美元,世界第四位,中国2014年GDP为10.4万亿美元。
德国人口达到八千五百万,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人口接近14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德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的借 鉴意义 和启示 ,为我 国未来 “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 增长提 与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体制 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通过法律 手段 供参考。 二 、德国经济发展 的特点
~
、
引言
1 3 0 0 万 吨。钢产 量从 l 8 7 0年 的 1 2 1 6万 吨 增 为 1 9 1 3年 的 1 7 6 0 以 及 具 有 很 高 的 生 产 效 率 的 特 点 。例 如 ,1 9 0 0年 时 至 少 有 2 4
2 0 0 9年 德 国 经 历 了极 为 严 重 的 经 济 衰 退 ,但 是 紧 接 着在 第 万吨 。 德 国这 些 产 业 普遍 具 有 生 产 组 织 规模 庞 大 、 现代化明显、
三 、德国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 的启示结论
战 后 的联 邦德 国 政 府 承 袭 了传 统 的 国家 主 义 思想 ,吸 纳 自
1 0年 中,德 国的经济指标一 直是优于其他 发达 国家 。德 国长期 由竞 争 的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逐 步 形 成介 于市 场 主 导 和 政 府 干 预 的
产量 从 7 . 1 1 吨提 高到 1 3 . 5 1 吨。
二年德国的经济就 出现强势反弹 , 全年 的经济增速达到了 3 . 6 %,
远 远 好 于 其 他 发 达 国 家 的经 济 。在 经 历 了 严 重 的衰 退 之 后 , 德 个 鲁 尔 的 煤 矿 的 年 产 量 超 过 了 5 0万 吨 , 1 9 0 2年 ,德 国 平 均 每 国经 济 快 速 复 苏 还 是 要 归功 于 衰 退 后 的 基 数 效 应 , 同时 也 不 能 个钢铁工厂的产量为 7 1 5 万吨 ,而英国仅为 4万吨。 忽 略 政 府 在 危 机 期 间采 用 的 有效 调 控 措 施 。 从 长 远 来 看 ,这 种 稳 健 的经 济 增 长 现 象 是 德 国本 国 的 经 济 体 制 决 定 的 ,在 过 去 的
德国经济发展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域 的平衡是不现实 的,但通过逐步实行 中央调控政 策 , 以 可
补贴 ;三足对 军人的在职教 育。 、 5 促进 创新能力 :研 究落后 地区的状况 , 对小企业研发方 面中央政府予 以资助 。 、 6 科研 机构和大学发 展, 中央政府设立 “ 大学机构科研促进基金 ” 。 7 、促进 可再 生能 源的发展 。8 促进基本设施 的建设 。9 促 、 、
商宣 传。3、 就业 政策 :一是帮助长期 (1 以上 ) 年 失业人员
施 和详 细的扶持计划 过少 , 限也 不够明确 ,由于具体落实 期 丁 作涉及各 部门 ,给实 际操作带来很大难度 。
二 、促进各地 区协调 、平衡 发展
德国 《 基本法 》明确 了公 民享受均 等服 务的权利 , 所有 国家机关都服从宪法秩序 , 国家财政平衡的一个主要 目的 其 是实现人均生活水平 的一致 ,使贫 困地 区和富裕地区接轨 、 和谐 发展。如团结公约作为联邦政府进行平衡的手段 ,在国
期 的为 12年 ,中期的为 5 7 ,长期 的持续到 2 1 — —年 0 9年。
盟、 德联邦及联邦州 ) 促进经 济发 展政 策等有 了一定 的了解 。
尤其在 以下几个方面体会颇深 :
一
、
促 进不发达地区发展I要 制定 —个长期 、 I I 可操 作的
规划。并且付诸行动
.
这些 从国家层 面制定一揽 子促进不 发达地 区经济和投
会经济发展的方 方面面 ,宏观和原则性的规定过多 ,具体措
制 定了长达 3 年的促进原东德地区的投资和发展计划。 0 第一 步 :设立德 国统一基金 , 实施 期为 19 90年一 94年 , 19 投入 82 . 亿欧元 ;第二步 :建 团结公约( 第一阶段 )实施期为 19 , 95 年一 0 4年 , 20 投入 10 0 0亿欧元 ;第三步 :建立团结公约 ( 第 二阶段 ) 实施期 为 20 , 0 5年一 0 9年 , 21 投入 16 5 0亿欧元。促 进领域集中在 1 5个方面 : 1 支持新 联邦 州经济能力的投资 、 补贴 , 中在加 _业 、 集 l l : 旅馆业 、 务业 等。2 对投 资商 的招 服 ’ 、
德国会计模式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德国会计模式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作者:李祥锋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02期摘要会计作为重要的经济语言,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
随着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全面深入了解德国会计模式,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必要。
本文从德国会计环境出发,分析了影响德国会计模式的基本要素,在论述德国会计模式特征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务双重角度提出了德国会计模式对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会计模式会计改革借鉴一、德国会计模式的特征德国会计模式以宏观经济为基础,会计法规受政府、税收和法律影响大。
德国市场经济处在法律和政策的引导调控下,相对比较完善。
其会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比较先进,会计规则主要为政府贯彻经济政策服务。
主要有以下特点:(1)德国会计规范的法律来源。
德国法律体系属大陆法系,法律全面详细规定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会计规范也不例外,德国会计规范通过分散于《公司法》《商法》和《税法》中的规定来体现。
《公司法》对德国会计的影响最重要,《商法》条款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税法》规定会计项目必须同税收目标一致,会计报表收益必须同应税收益保持一致,会计记录和报表服从税务目的——税收决定原则。
(2)德国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德国政府对金融业管制较松,企业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银行是德国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为维护自身利益,银行要求公司采取极端稳健的会计政策,提取各种准备作为报表项目单独在资产负债表列示,稳健性在企业核算中的处理得到公司法、税法认可。
(3)德国会计职业界的构成及社会影响。
德国会计职业界规模和影响力弱小,德国现有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委会员等。
会计师协会(1931年创立)规模比小,负责制定会计职业标准,是会计职业界的代言人;注册会计师协会(1961年创立)的宗旨是维护全体成员的职业利益,负责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会计准则委员会(1987年创立)的职责是制定有关合并财务报告方面的会计准则并由德国司法部颁布,同时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中代表德国利益。
德国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观察全球经济发展,德国经济无疑是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之一。
经过二战和不断的重建,德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极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先进国家。
那么,德国经济模式以及其成功背后的原因,对中国有哪些启示呢?一、德国经济模式的三大特点德国经济模式有三大特点,即“劳动关系的协调性、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和利益的平衡性”。
这三个特点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德国的劳动关系非常稳定,这得益于工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
在德国,绝大部分企业都与工会合作,共同制定薪酬标准、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
这种机制既保证了劳动者的利益,也确保了企业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次,德国的企业家精神非常强。
德国的大公司不仅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还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这得益于德国政府长期以来卓有成效地鼓励并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最后,德国经济的利益是平衡的。
在德国,企业家、工会、政府三方共同管理着经济,维护着各自的利益。
这使得德国的社会经济不会出现任何一方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而是各自平衡发展。
二、解析德国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在对德国经济模式的分析中,中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劳动关系。
虽然劳动法律已经很全面,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问题,造成了许多劳动纠纷。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工会在制定规章制度、代表员工参与谈判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中国也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研发。
从德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研发投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和引导,建立更加优化的创新生态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与世界潮流接轨的能力。
最后,平衡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政府应该在维护企业利益和员工权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建设。
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追求各方利益、社会利益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极端差异。
三、总结总之,德国经济模式以其劳动关系的协调性、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和利益的平衡性,成为了全球经济学习的榜样。
德国财政管理体制和对我国的启示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U.D.C.: No. 20100362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EconomicsThe Fiscal Management System ofGermany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ChinaCandidate:Han binghuSupervisor:Prof. Jianfu Sun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conomicsSpecialty:World Economy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Date of Oral Examination:May, 2013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快速发展时期,当前的财政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要求。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但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较系统地对德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的内在原因,作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德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无论是其完善的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合理、透明的财政预算编制,还是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和责权的明确划分,以及枞、横两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都体现出了德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优越性;而对于我国而言,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例如财政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财政预算不够透明且缺乏科学的财政预算编制,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和责权划分不够明确,政府间转移支付缺乏标准,财政管理监督体制尚未健全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
本文通过借鉴德国的财政管理体制,阐述了对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启示,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相关对策。
德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德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鼓励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逐渐衰退的产业采取适应性政策,从而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经济和劳动力就业能平稳过渡一贯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是德国经济政策的一大特色。
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相比,中国尚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属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初期。
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产业衰退、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经济结构调整阵痛、虚拟经济膨胀并挤压实体经济等该阶段许多国家经历的问题同样正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总结德国在始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成功度过该阶段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中速增长期德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回顾二战以后,德国迅速开始了经济恢复建设。
德国政府在抑制虚拟经济泡沫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实体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提供促进竞争和市场发展的制度条件。
德国在保护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竞争、合同履行方面具有完善的法律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二战后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德国通过恢复市场价格、改造所有权结构降低了国有企业的比重,使国有企业的活动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电信、能源和公用事业等部门,在竞争性行业创造了较好的竞争环境。
2.鼓励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逐渐衰退的产业采取适应性政策,从而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经济和劳动力就业能平稳过渡。
德国通过对公立大学的投入来促进外部性强的基础研究,通过鼓励大学与企业结合、积极支持产学结合的科技园和技术孵化中心来促进技术转化和扩散。
德国对研发的支持除了直接项目支持,即选择特定产业部门或技术研发进行直接补贴,还包括间接研发支持,即国家不选择具体领域,而让企业自行决定研发目标,对其研发活动给予税负减免、对企业聘用的研发人员进行资助或支持其技术创新转让和咨询等。
在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方面,以风机行业为例,德国政府从产业发展初期开始就给予了不同形式的激励。
例如,从1977年到20世纪90年代,德国政府为了对小型和中型风机进行研发投入,资助了纵轴技术和横轴技术的风机研究,对具有不同数量叶片的风机也给予鼓励支持,在大型风机技术方面也对一些研发项目给予了财政资助。
德国行政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德国行政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一篇:德国行政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德国行政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行政管理082班林洁 5302108072一、德国行政结构概况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除了柏林、汉堡和不来梅3个市州外,其余13个州的纵向行政层级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三级行政模式,分为州、行政专区和地方(县、乡镇)三个层级。
目前只有5个州采用三级行政模式,即只有5个州在州和地方之间设有行政专区这一中间层级。
二是二级行政模式,大部分州采取二级行政,州政府的各个部将行政职能直接委托给地方来履行。
第三种就是莱茵兰-法尔茨州的模式,它虽然保留了原有的3个行政专区,但赋予其新的职能,不再是行政区域的划分,而是各自分管不同的业务,有的管辖范围可以延伸到整个州,第三个区没有行政职能,只有监督和服务职能。
由此可见,德国地方行政层级的设置都是由各州自行决定的。
各州是具有国家权力的政体,有自己的州宪法。
各州宪法必须与基本法的共和制、民主制和福利制的法治国家的原则相符合,政府实行联邦、州、地方三级行政管理体制。
二、德国行政体制改革背景所谓行政改革就是对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和内部体制进行重新布局。
它可以分为内部改革、职能改革、结构改革和管辖范围改革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国财政赤字和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东西德国的统一,为了支持德国东部的发展,联邦政府需要在财政上扩大支出。
为解决这一矛盾,德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增强德国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德国的行政也卷入了以“新公共管理”为理念的国际行政改革运动。
虽然现在已经鲜有人讨论“新公共管理”这个概念,但公共行政的透明度问题和行政质量与公众参与的关系问题显然是“新公共行政”国际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
因为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以公众参与和通过扩大公民的知情权来达到消除腐败的目标。
虽然我国与德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德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其对我国启示论文
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摘要通过分析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对企业的放开管理政策和先进的创新技术等,使她能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为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比较坚固的社会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政府管理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借鉴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的领头军,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能取得今天的强国地位与其在财政、金融、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领域的有效调控,以及所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分不开的。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是以国家干预为补充和以社会保障为特征来发展的市场经济,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宏观管理特色(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首先,德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保证市场自由与有效性上,该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即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
其次,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平,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和重视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又认为“私有因素存在弊端”,通过制定政治措施使社会公平。
再者,德国的企业制度独具特色,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有着充分的生产和经营决策的自主权,政府基本上不具体干预企业。
企业管理方面,建立“共同决策”制度,工会代表参加大企业的董事会,本企业职工持有企业股份。
(二)德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政府管理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企业具体经济行为放开,并以国有参股为辅等。
德国有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德国,每人均设有一个健康账户,职工该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由雇主从工资中扣除。
由于这些资金的根本来源是与就业有关,就业者越多,缴费也就越多,因此要实现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政策。
德国经济模式的五个支柱及借鉴意义
李稻葵为什么要借鉴德国模式?为什么德国模式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首先,在世界发达国家一片衰退、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德国模式仍然表现出了稳健成长的经济态势,值得学习。
第二,德国一些基本的基础体制跟中国有相近之处,比如相对而言,德国人跟中国人都比较注重社会秩序,在社会秩序跟个人自由之间似乎更加偏重社会秩序;都是欧洲大陆法系,由国家立法。
而不像美国、英国是普通法;同时我们都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改革社会基础仍然存在。
但是我要特别提醒的是,并不是德国成功的经验都可以照搬过来。
那么德国模式究竟在哪些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稳定的公共财政德国的公共财政非常有特点,第一是在税收来源方面相对比较均衡,直接税跟间接税比重相对比较均匀。
德国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体制中占的比重为27%,比美国低很多,同时它从流转过程中征收的税收比较多,比如增值税占到整个税收体制的36%。
这是因为,流转税和经济周期的相关度相对比较低,相对容易征收,而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个人收入,跟就业相关,波动性更大。
因此一个相对均衡的税收体制能够帮助公共财政提供稳定的税收收入,这是德国应对本轮经济衰退一个潜在的法宝。
第二点是提升能源税、资源税。
这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政府税收,更主要的是促进节能环保,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第三是以人为本的转移支付,即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转移支付,尤其是在所谓的穷州和富州之间能够直接进行转移支付,不经过中央政府。
所以公共财政方面三点可以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直接税、间接税并重,目前中国必须改革对土地出让税过多的依赖,因为这个税种对经济周期的依赖度非常强;第二是应该想办法出台政策适当地逐步增加能源税、资源税;第三,财政转移的方式要按需分配,以人为本,而不要从上至下按项目分配。
政府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是德国成功的一个重要支柱,究其原因,第一是稳定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在德国,工会的主要作用是跟各个企业进行集体谈判,而不是单纯追求工会自身的利益,很多场合中工会参与企业的管理。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解读与借鉴——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又加以修 正, 该法律禁 止搞跨行业和本行业阻碍贸易的协议 。联邦政府还在经济部 下设 立卡特尔局 , 对经济 活动 中的垄断行 为和“ 不道德” 竞争加以限制和干预。如 , 不经 卡特尔局 的批准 , 任何企业不能组成 卡特尔式 的企业 集团 , 特尔局对违反《 卡 反
限制竞争法》 规定 的 , 可处以相当于非法 收入 3倍 的罚金。但不 明显影 响企业之间竞争 的合 作不属禁止范 围。对 于企 业之间
的中央银行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 系, 以维 护社 会稳定和 社会公 正。这 些对我 国建 立和 完善 有 中国特 色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 德 国社会市场经济; 自由竞争 ; 社会保障 [ 作者简 介] 邓作义(9 2 , 北京 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1 8 一) 男, 主要从事
开放 经济 研 究 。
德 国推行的社会 市场经济模式 , 是一 种以私有制为 主体 , 鼓励 和发展市 场经济 , 强调个 人 自由和市 场竞 争 ,同时 主张宏
观调控和政府干预 , 消除市场缺陷 , 实行广泛 的社会保障制度 , 以保证整个经济和社会 的公平 、 、 效率 发展和稳定 的一 种经 济
银行 法》 《 、公众金融机构 的抵 押契据及相关债券法》 《 、住房储蓄银行 法》 《 、投资 公司法》 《 、证券 保管 和收购法》 《 、证券 交易法》 等等 , 总之一句话 , 银行业 的方方 面面 , 都有相应 的法律有效地约束 。 联邦银行 在行政上与政府脱钩 , 在货币政策上拥 有 自主权 , 它在 制定货 币政 策和履行 其职 能时不 受制于政 府 , 政府也无 权干 预其 正常业务活动。它可 以灵活运 用货 币金 融政 策 的各项 具体 措施来 干 预经济 的发 展。二 战结束 以来德 国的实践证 明, 以立法保证 的独立于政府 的中央银行体 制 , 在稳定 币值 、 制通 货膨 胀等 方面 发挥 重要作 用 , 能 抑 利于 经济 的持续 健康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1年11月09日14:30 来源:《新财经·上半月》2011年第6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4
王扬
摘要:通过分析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对企业的放开管理政策和先进的创新技术等,使她能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为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比较坚固的社会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政府管理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借鉴
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的领头军,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能取得今天的强国地位与其在财政、金融、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领域的有效调控,以及所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分不开的。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是以国家干预为补充和以社会保障为特征来发展的市场经济,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宏观管理特色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
首先,德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保证市场自由与有效性上,该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即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
其次,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平,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和重视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又认为“私有因素存在弊端”,通过制定政治措施使社会公平。
再者,德国的企业制度独具特色,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有着充分的生产和经营决策的自主权,政府基本上不具体干预企业。
企业管理方面,建立“共同决策”制度,工会代表参加大企业的董事会,本企业职工持有企业股份。
(二)德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企业具体经济行为放开,并以国有参股为辅等。
德国有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德国,每人均设有一个健康账户,职工该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由雇主从工资中扣除。
由于这些资金的根本来源是与就业有关,就业者越多,缴费也就越多,因此要实现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政策。
但德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部分,频发巨额财政赤字,对企业和个人也造成消极影响。
德国有完善健全的法制管理机构,政府依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国家不直接通过行政命令配置资源,也不能通过法律活动过多地干预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
二、德国的技术创新机制
德国被誉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拥有大众、西门子、博世等世界最著名的品牌。
德国政府在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
以下是德国政府促进技术创新的宏观政策体系具体内容。
(一)改善公共资助的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与运用;建立专业化专利基础设施;促进中小企业申请专利;加强专利教育和研究,以及法规和制度建设。
(二)充分利用各国的研究成果;促进在欧洲层次上创建工业产权体系;通过产品和技术的本土化促进技术创新。
(三)加强研发资助竞争、导向和评估;增加人员流动性;加强技术评估和预测。
(四)培育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
三、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我国应结合本国实际国情选择借鉴,并且加以创新,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
(一)政府的宏观调控
德国的经济模式主张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中心,政府起的作用是保护市场竞争秩序,在必要时才对经济进行干预。
因此我国要逐渐转变政府职能,运用规划、政策等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
(二)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进,医疗保险已提前实现城乡基本面覆盖。
我国政府应借鉴德国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依据各地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参与保险的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吸取德国经验教训,使得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不断探索新的社会保障模式。
(三)企业发展的开放性
在市场经济中,我国应参考德国的企业自主化模式,给企业更大的空间。
政府应对企业进行间接调控,实现好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四)技术创新
德国是世界技术创新的领跑者,我国应加强和德国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高科技项目产业,尤其是在环保产业、低碳技术方面。
尽快建立并形成适合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形成整个社会、经济、教育和科技及金融等部门协调联动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
政府要建立专项的技术创新投入基金,加大对各机构的创新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创新给以优惠和支持;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创新决策者。
参考文献:
[1] 杨彦华.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启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6(6).
[2] 北京市计委赴德国宏观经济管理培训考察团.赴德国考察的启示与建议.首都经济杂志.2003.
[3] 马丽华.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及启示.长白学刊.2008(1).
[4] 陈悦.德国技术创新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3).
[5] 北京市计委赴德国宏观经济管理培训考察团.德国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首都经济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