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与徽文化

合集下载

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徽文化是指起源于安徽省的一种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晋时期。

徽州地区曾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徽州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要,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徽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以“醒目”、“精巧”、“朴素”、“美丽”而著称,其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汲取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珍品之一。

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化内涵的深厚,其中包括徽州人才的开采、公益事业的推进、政治制度的完善、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对艺术的支持等多个层面。

这些方面的积极推动使得徽州文化成功地建立了“合肥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徽州文学奖”、“中国徽州古称文化节”等重要的文化机构和文化活动。

这些机构和活动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得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地位举足轻重,逐渐普及并深沉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徽文化还以其特定的民俗文化特征而闻名。

徽州民俗文化包括“徽州人的服饰与用象”、“徽州人的礼仪节庆活动”、“徽州人的寺庙信仰和庙会文化”等多种形式。

这些文化在当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如“黄梅戏”、“洪湖蜀桥马”等经典艺术形式,都是徽文化的衍生物。

总之,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代表着徽州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角,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艺术、建筑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一种不
可复制的文化瑰宝。

随着时代的发展,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将会愈发重要,体现出徽州文化的持久力。

黄梅戏语涵资料

黄梅戏语涵资料

黄梅戏语涵资料一、黄梅戏的概述黄梅戏,又称徽调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因此得名。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剧情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戏曲中的珍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黄梅戏的历史渊源黄梅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起初是湖北地方民间戏曲的一种形式。

到了清代,黄梅戏逐渐发展成为湖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20世纪初,黄梅戏开始进入全国舞台,成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黄梅戏的表演特点1.唱腔独特:黄梅戏的唱腔以婉转柔美、高亢激昂为特点。

它的音域宽广,音调变化多样,旋律优美动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

2.表演形式多样: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艺术手段丰富多样。

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舞的结合,展示了丰富的戏曲艺术魅力。

3.剧情曲折:黄梅戏的剧情通常以爱情和家庭纠葛为主线,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它能够深入人心,触动人的情感。

4.服饰华丽:黄梅戏的演员服饰华丽精美,色彩鲜艳,富有戏曲特色。

演员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服饰,增强了角色形象的表现力。

四、黄梅戏的经典剧目1.《西施》:该剧以中国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她与吴王夫差的爱情纠葛。

这部剧展现了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

2.《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黄梅戏将其改编成剧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3.《红楼梦》:以曹雪芹的经典小说《红楼梦》为蓝本,黄梅戏演绎了这个复杂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为了保护和传承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剧团,举办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推动黄梅戏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唱腔和感人的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是指产生于中国安徽地区的文化。

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始于商周时期的徽商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建筑文化、徽州戏曲文化、徽州书画文化、徽州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

徽州文化是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代表性建筑风格是徽式建筑。

徽州建筑风格有三绝:雕、画、彩,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徽州戏曲文化则是以黄梅戏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被誉为“华夏第一声”。

徽州书画文化以黄山画派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技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享有很高的声誉。

徽州民俗文化则是代表着徽州地区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一面,比较著名的如抚州七十二庙、鼓书、拔河等。

总的来说,徽文化不仅是安徽地区的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介绍安徽家乡传统文化的作文

介绍安徽家乡传统文化的作文

介绍安徽家乡传统文化的作文篇一《安徽老家的黄梅戏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安徽人,咱们安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老鼻子多了。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唠唠黄梅戏。

黄梅戏在咱安徽就像土生土长的娇俏小闺女,特别招人稀罕。

打我小时候起,就没少跟着爷爷去村里的大戏台看黄梅戏。

戏台子也不咋讲究,就是用木头板子搭巴搭巴的一个简陋台子,周围用布一围就成了。

可就是这个戏台子,承载了我童年好多欢乐的回忆。

每到黄梅戏开演的时候,锣鼓家伙一响,那台下立马就热闹起来了。

那些个看戏的大爷大妈们眼睛都瞪得老大,像生怕漏掉啥精彩的地方一样。

黄梅戏演员的扮相那是真好看,花花绿绿的衣裳,头饰也是闪闪发光的。

特别是那些旦角,声音清亮亮的,就跟山间的百灵鸟似的。

我印象最深的那回,看的是《天仙配》,演七仙女的那个演员一出场,那小碎步走得,扇子一遮面,眼睛里全是戏。

她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时候,那声音婉转得哟,感觉整个村子都被这调调给填满了。

坐在我旁边的爷爷就跟着摇头晃脑的,用手还轻轻打着节拍,他那牙齿都没几颗了,笑得可开心了。

为啥黄梅戏这么有魅力呢?我觉得它的词特别接地气。

说的都是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反而显得特别亲近。

不像有些个大剧种,唱的词文绉绉的,咱听了半天才明白个大概。

黄梅戏就不一样,故事简单明了,啥棒打鸳鸯啊,神仙下凡谈恋爱啊,爱恨情仇的就在那几句唱词和演员的表情动作里全展现出来了。

而且在安徽的各个角落,你都能活捉黄梅戏的影子。

田间地头,有时候那些个农民伯伯农忙休息的时候,也会扯着嗓子唱两句黄梅戏,虽然没台上的演员唱得好,但那股子热爱劲儿可是一点不少。

黄梅戏就像是安徽的一张文化名片,外人一提起安徽,就说哎呀,黄梅戏的老家啊。

咱这些安徽人呢,也是走到哪都忘不了黄梅戏这口“家乡菜”。

篇二《安徽的剪纸艺术》说起来安徽的传统文化,可不能把剪纸给落下。

这剪纸艺术在安徽,就好比那隐藏在街头巷尾的高手,看着不起眼,可本事大着呢。

我奶奶就是个剪纸能手。

小时候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喜欢在旁边看奶奶剪纸。

黄梅戏作文优秀9篇

黄梅戏作文优秀9篇

黄梅戏作文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梅戏作文优秀9篇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你会怎么写黄梅戏呢?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黄梅戏作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黄梅戏基础知识介绍

黄梅戏基础知识介绍

黄梅戏基础知识介绍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初,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安徽怀宁或湖北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黄梅戏基础知识介绍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喜欢!一、唱腔黄梅戏唱腔分为两大类一小类,即主调、花腔、阴司腔。

1、主调又称正腔,是黄梅戏中常用的板腔系统的唱腔,有平词、二行、三行、火工等。

这些腔体均有男、女腔之分。

男腔为宫调式(1--5定弦),女腔为徽调式(5--2定弦)。

平词在整本大戏中使用率最高,为一板三眼,故又名“缓板”、“平板”。

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变化多而适应性强。

长于叙述,可某某某使用,亦可与它腔联用。

曲调的基本结构由起板、下句、上句、落板四个乐句组成。

第三、四句为骨干,不管唱词多寡,均可用三、四句旋律反复演唱,或略加装饰,直到最后一句落板结束。

此外,尚有“迈腔”、“单哭介”、“双哭介”、“切板”、“倒板”、“散板”、“平词对板”等补充乐句,组成一个平词类腔体。

二行不是某某某的腔体,须依附于平词或其他曲调。

无起板句和结束句,只有两个以漏板为特色的上、下乐句,故又称“数板”、“二流”。

二行也分男、女唱腔,为有板无眼的慢板节奏,记谱作1/2节拍。

常以其节奏型与平词之慢板或三行之快板相对比,以表达戏剧人物的激动心情或用于叙事。

三行是二行的压缩型,节奏较快,旋律性较差。

速度是黄梅戏唱腔中最快的一种,属快板型,1/4节拍,又名“快数板”。

多用于人物心情激动之时,常与二行、八板联用。

有男、女腔之分,男腔为宫调式、女腔为徵调式。

八板、火工均为有板无眼,记谱作1/4、其唱腔结构、过门、转接方法和男、女腔的调式,均无大区别。

八板速度较慢,火工则速度较快。

传统唱腔每句八拍,故名“八板”。

依其速度有“慢八板”、“快八板”之分,再快就称“火工”、“流水”了。

传统唱腔在上句后半句有帮腔,称“复句”,今已不用。

八板、火工常于平词、二行、三行联用,形成节奏的对比,以表达人物愤懑、恐惧、急躁等情绪。

安徽文化传承作文

安徽文化传承作文

安徽文化传承作文咱安徽啊,那可是个文化底蕴深厚得不像话的地方。

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随便一翻,就能翻出好多让人惊艳的文化玩意儿。

先说说徽派建筑吧。

那白墙黑瓦的房子,远远望去,就像是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你要是走进那些古村落,像西递、宏村啥的,就感觉像穿越回了古代。

那些房子的马头墙,高高地翘起来,就像一匹匹马儿在奔腾,又好看又特别。

听老辈人讲啊,这马头墙可不光是为了好看,还有防火的作用呢。

一家着火了,马头墙就能挡住火势,不让它蔓延到隔壁家。

这徽派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从雕梁画栋到门窗的小雕花,那都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可现在呢,很多年轻人都跑去住高楼大厦了,那些古旧的房子有的都没人打理,我就想啊,咱可不能让这些宝贝在咱们手里给败落了。

咱们得把徽派建筑的美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安徽有这么独特的房子。

还有黄梅戏呢,那可是安徽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一嗓子出来,那叫一个婉转悠扬。

黄梅戏的调调就像是咱们安徽的山水一样,清新自然。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要是有个黄梅戏班子来唱戏,那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男女老少都搬着小板凳,早早地去占个好位置。

戏台上的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在那里又唱又跳的,可好看了。

可现在啊,好多年轻人都喜欢听那些流行歌曲,什么摇滚啊,嘻哈啊,对黄梅戏是不怎么感兴趣了。

这可不行啊,黄梅戏里有咱安徽人的故事,有咱安徽人的情感。

咱们得想办法让黄梅戏在现代社会也能火起来,比如说让黄梅戏和流行音乐结合一下,或者是用一些新的方式来推广,像拍一些黄梅戏的短视频放到网上去,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黄梅戏的魅力。

徽菜也是咱安徽文化传承里的重头戏。

臭鳜鱼、李鸿章大杂烩,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故事。

臭鳜鱼闻起来有点臭,可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啊,鱼肉又嫩又滑。

徽菜讲究的是重油、重色、重火功。

这每一道菜背后都有它的讲究。

可是现在啊,满大街都是什么肯德基、麦当劳,好多安徽本地的小孩都没好好吃过几道正宗的徽菜。

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那么,你知道安徽有哪些特色文化吗?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下吧。

第一:戏曲
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

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坠子戏、花鼓灯等。

第二:文学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第三:美术
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派版画等。

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是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的特产。

第四:饮食
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黄山地区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扬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积淀,是我们国家、民族拥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安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而且特色显著、境界宏大、影响深远。

安徽风土人情

安徽风土人情

安徽风土人情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多元。

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导致安徽全省分为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

皖东地区,皖中地区属于江淮文化淮右区。

皖南其他地方则是江南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

皖北地区由于历史上是北方人南迁的聚居区,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

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

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都在安徽大地上熠熠生辉。

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代表,也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有力地诠释了儒家文化与经商之道的结合真谛,开创了“儒商”典范。

徽商纵横华夏,徽州文化更是广播万里,形成了著名的桐城学派。

徽州地区培养出的状元、进士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

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安徽百科名片安徽行政区划图安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

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

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首字。

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

对日战争期间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

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2年,重建安徽省。

中文名称:安徽外文名称:Anhui Province 别名:江淮,吴头楚尾行政区类别:省所属地中国华东方言: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著名景点: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徽州民居,花戏楼,明中都城等机场:合肥骆岗机场等4民用机场火车站:合肥站等车牌代码:皖A至皖S区:下辖地区: 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政府驻地: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 电话区号:0551至0566邮政区码:230000至247000地理位置: 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人口: 6740.8万(2008年末) 省树: 黄山松(迎客松)省花: 黄山杜鹃省鸟: 灰喜鹊 著名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简称: 皖安徽省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六尺小巷天地宽,梅花经冬香更浓——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热议新编黄梅戏《倾宁夫人》

六尺小巷天地宽,梅花经冬香更浓——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热议新编黄梅戏《倾宁夫人》

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资助项目黄梅戏《倾宁夫人》,于4月25日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首演。

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出品,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领衔主演。

它取材于家喻户晓的“六尺巷”故事,然立足于当下,从全新的视角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诠释,体现了新时代徽风皖韵的风采。

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组织戏曲编导、艺术管理、戏曲表演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前往观摩,之后又组织讨论。

以下即是研究生们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纪要。

程蓉(21级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生):《倾宁夫人》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增加了人物的关联性,增添了曲折的情节,强化了观众对于结局的好奇心。

与此同时,故事还引发了人们对当今社会家风建设、邻里关系处理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并从多个角度去解读。

该戏发生在桐城张家开工喜建新宅之际,邻居吴家以“张家占有吴家土地三尺”为由,把张家告到衙门。

张、吴两家皆以地契为证,说“三尺地”是自家的。

张家契在清朝,吴家契在明朝,两张地契有三尺地重叠。

倾宁夫人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写信向在朝为官的伯父张英禀报。

张英出差,大学士府中的陶师爷写了回信,暗示县令倾向张家。

县令看到来信后,下令让张家复工,但对三尺之地的归宿问题却含糊其辞。

倾宁夫人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不许复工,以免让他人误以为张家仗势欺人。

可张家族人坚决要求复工,倾宁夫人与族人产生激烈的冲突。

恰在此时,张英的亲笔家书送到,他要求家人退让三尺,并向吴家公开道歉,于是张吴两家重修旧好。

这就是整部戏的全部情节。

但故事其实并非如此简单,细细观赏,久久品味,便可发现该剧场景设计独具匠心,人物选择别有寓意,情节结构十分巧妙。

首先,从场景的安排来看,以徽州特色建筑的黑瓦白墙以及舞美设计的大框架和小框架,在舞台上展示了张吴两家争夺三尺之地故事所发生的环境。

通过舞台设计达到聚焦镜头的效果,让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之中,这在舞台艺术上不能不说是创新之举。

其次,戏剧冲突迭起。

从整体来看,这部戏除了张、吴两家在公堂上拿出地契以证自己有理的冲突外,还有张家复工、吴家认为张家仗势欺人而坚决不许复工的冲突,张家家族内部的六尺小巷天地宽,梅花经冬香更浓——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热议新编黄梅戏《倾宁夫人》■ 江爱华(整理)摘 要:新编黄梅戏《倾宁夫人》首演便引起代表着黄梅戏艺术的新生力量的青年学子们的热议,他们分别从该剧的剧本创作、舞台美术、表演导演、音乐作曲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观剧体验以及对该剧的评议,认为该剧从女性的角度重新诠释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的礼让精神,该剧的立意令人耳目一新。

黄梅戏与徽文化

黄梅戏与徽文化

黄梅戏与徽文化说道黄梅戏安徽的学子都不陌生,安庆的学子有的甚至还能哼出两句。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县,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在安徽还有一样东西值得安徽学子骄傲与自豪,那就是徽文化。

那么徽文化和黄梅戏到底是一种什么养的关系呢?往往安徽的学子在一起闲聊之际总会谈起这样一个问题,谁是安徽文化的代表,黄梅戏还是徽文化,如果说其中任意一个的话都是不全面的。

在安徽省内,并存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一种是皖北淮河两岸产生的“平原文化”,另一种则是皖南长江中下游两岸丘陵山地地区产生的“山水文化”。

二者有很大不同,它们分列巢湖的北南,其影响区域大致可以巢湖为界。

以安庆为中心的安徽“皖江文化”系和中国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系的类型则属于这种皖南的“山水文化”类型。

而合肥则属于淮河两岸产生的“平原文化”类型。

历史上,虽然皖北“平原文化”的产生早于皖南“山水文化”。

但是,由于安徽自建省以来,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直就在皖南的“山水文化”区内,固皖南的“山水文化”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皖北的“平原文化”。

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这种“山水文化”也逐渐成了安徽文化的代表。

20世纪40年代末,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迁至皖北的“平原文化”区内,于是,皖南的“山水文化”便开始进入衰落期。

安徽是文化大省,而安庆和徽州则是安徽文化的根源和重心,更是代表!就连安徽省名的由来都是取的安庆和徽州的首字的合称。

黄梅戏作为安庆的代表与徽文化作为古徽州的代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先说联系1、从文化上来说,徽剧。

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善剧种。

徽州文化宣传短视频文案

徽州文化宣传短视频文案

【视频开头】画面:清晨的徽州古村落,薄雾缭绕,鸡鸣犬吠。

旁白:悠悠岁月,千年的沉淀,徽州,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古城,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独特的徽州文化。

【正文】画面:展示徽州建筑、民俗、美食、手工艺等特色。

1. 徽州建筑旁白:徽州建筑,被誉为“徽派建筑”,其特色在于粉墙黛瓦、马头墙、石板路。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群,感受历史的厚重。

画面:展示宏村、西递、南屏等著名古村落。

2. 徽州民俗旁白:徽州民俗丰富多彩,包括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戏剧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徽剧、黄梅戏、傩舞等。

画面:展示徽剧表演、黄梅戏演出、傩舞舞蹈。

3. 徽州美食旁白:徽州美食,独具特色,有“徽菜”之称。

徽菜讲究色、香、味、形,代表菜品有毛豆腐、臭鳜鱼、石耳等。

画面:展示徽菜制作过程和美味佳肴。

4. 徽州手工艺旁白:徽州手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徽墨、歙砚、徽派版画等。

画面:展示徽墨制作、歙砚雕刻、徽派版画绘制。

【视频高潮】画面:展示徽州旅游宣传片,展现徽州美景。

旁白:走进徽州,感受历史的沧桑,体验民俗的韵味,品尝美食的诱惑,欣赏手工艺的魅力。

这里,是你心灵休憩的港湾,是你梦想起航的起点。

【视频结尾】画面:夜晚的徽州古村落,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旁白:徽州,一座充满魅力的古城,期待着你的到来,共同书写美好的篇章。

【字幕】结尾字幕:走进徽州,感受千年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视频时长】视频时长:约5分钟。

2021年艺术与文化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精选)

2021年艺术与文化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精选)

2021年艺术与文化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精选)1.唐卡是藏族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画幅较大,多绘制在棉布或绸缎等丝织品上,以各色彩缎镶边,并饰有飘带,上下两端有银、铜的木轴,以备展卷。

2.《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2006年,蜀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曲《蜀绣》所描绘的意境如诗如画,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郭敬明。

4.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

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开凿,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甘肃敦煌莫高窟。

5.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6.半坡文化,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7.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非常真挚、动人。

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没有一点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

莫扎特临终前的这部作品亦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8.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湖北随州市)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编钟,是一种打击乐器,供古代宗庙祭祀和宴请宾客时使用。

9.踢踏舞起源于美国的下层民众,主要是爱尔兰民间舞蹈和非洲黑人舞蹈的结合。

这种流派的形式比较开放自由,没有很多的程式化限制。

10.《花木兰》是最有名的豫剧传统剧目之一,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主演。

11.“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瓦维克郡斯特拉福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12.“净化说”是西方美学理论之一,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黄梅戏是安徽省黄梅地方剧种之一,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之乡。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黄梅地区,是中国戏曲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黄梅戏是安徽省汉族地方剧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悠久。

黄梅戏为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其唱腔以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一带民间故事为基础,发展形成黄梅调,是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中最为古老、最有历史底蕴和最具代表性者。

黄梅戏与徽剧、越剧并称为中国戏曲四大剧种,“四大地方剧种”成为中国戏曲的三大经典流派之一。

黄梅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另两个为梅花奖)。

它发源于安徽省黄梅地区(今安庆),并于明清时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闻名、影响深远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之乡。

黄梅戏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但又因是以黄梅地方民间文学艺术和传统戏曲艺术之精髓为基础创作而成,故在演出时也以“黄梅”二字命名,这是对黄梅戏最准确最全面地揭示。

1.起源黄梅戏的起源,首先是由于黄梅方言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流行地区,而这个地区的方言又是以“黄梅”二字命名的,故黄梅戏与流行地区的方言有着很深得渊源关系。

现在所说的黄梅戏最早发生于清朝乾隆时期(1736-1789年)中国徽州地区,在安徽省西南部,主要分布在安庆、池州、芜湖、宣城、铜陵等地。

安徽方言发源于明代中后期,流行于安徽北部及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

据明代著名学者徐光启(1506-1647)对安徽方言资料记载:“余在安徽中北部之六安之北,有黄梅、弋阳腔)、庐江调)、采茶戏、皮影戏等剧种。

”乾隆时期因时、地、族文化不同及艺人创作能力不同而产生了很多不同流派剧目;后来又因为地域和风俗习俗差别等原因有所差别,但各地在吸收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风格及演唱艺术等多种风格和流派。

这些都为后来黄梅戏演员和演出形式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戏曲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之重要作用。

到晚清时期,黄梅戏已经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剧种且具有较大规模的演出和影响。

黄梅戏与徽剧

黄梅戏与徽剧

黄梅戏图片欣赏
徽剧的诞生与发展
徽剧 是解放后的定名。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
、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
徽剧 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
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一带,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 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 而来的吹腔逐渐融 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 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下至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与徽剧
• • • • • 黄梅戏诞生与发展 黄梅戏赏析 徽剧的诞生与发展 徽剧赏析 黄梅戏与徽剧的联系
徽剧的艺术特色
徽剧 的音乐唱腔可分徽昆、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等类
。徽昆的唱腔曲牌较苏昆粗犷强烈,以演武戏为主,多用大小唢呐伴奏 ,配以大锣大鼓,气势宏伟。吹腔以笛和小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有曲 牌、板式变化加曲牌体、板式变化体等三类唱腔结构体制。拨子以枣木 梆击节,初用弹拨乐器伴奏,与吹腔结合后改用唢呐,笛和徽胡。二簧 除老二簧用唢呐伴奏外,其他都以徽胡为主,分男女宫,有导板、原板 、回龙、哭板、散板、流水等板式。西皮也以徽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有 文、武导板、散板、摇板、二六(亦称慢垛子)、流水(亦称紧垛子) 、原板、叠板、哭板等板式,分男女宫,有西皮、反西皮两类。花腔小 调多为民间俗曲俚歌,也包括□□腔,生活气息较浓,已记录下来的有 70多首曲调。伴奏乐器多以徽胡、笛、唢呐为主。徽胡又称科胡,木杆 、丝弦,琴筒内直径为二指,用短弓弓法,配以揉、滑等指法,有独特 风味。另有一种乐器,称为“先锋”(亦叫“挑子”、“虾须”),喇 叭形,长五尺,铜制,分三截,可伸缩,用于出将、法场、出鬼怪。打 击乐器有单皮鼓、牙板、大堂鼓、云鼓、徽锣、大钹、小锣、小钹、云 锣等 。

论文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文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关键词: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如发明于宋代的“青州白丸子”被誉为中医药发展的活化石。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辉煌灿烂,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安徽传统文化渊源的基因,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保护与传承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介安徽传统文化,彰显徽风徽韵,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一、民间文学(1项)1 Ⅰ—5 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宣城市绩溪县三、传统舞蹈(1项)2 Ⅲ—1 卫调花鼓(凤阳花鼓戏)滁州市凤阳县四、传统戏剧(2项)3 Ⅳ—13庐剧(东路庐剧)巢湖市和县4 Ⅳ—20 徽剧(徽戏童子班)宣城市绩溪县五、曲艺(2项)5 Ⅴ—2 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县6 Ⅴ—3 清音(清音戏)亳州市利辛县七、传统美术(2项)7 Ⅶ—4 剪纸(亳州剪纸、萧县剪纸)亳州市谯城区宿州市萧县8 Ⅶ—11 竹编(王河舒席、徽州竹编)安庆市潜山县黄山市屯溪区八、传统技艺(1项)9 Ⅷ—14红茶制作技艺(葛公红茶制作技艺)池州市东至县十、民俗(1项)10 Ⅹ—12 抬阁(肘阁、湖村抬阁、隆阜抬阁)阜阳市颍州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屯溪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一、民间文学(2项)1 Ⅰ—7 老子传说故事亳州市涡阳县2 Ⅰ—8 涂山大禹传说蚌埠市怀远县二、传统音乐(8项)3 Ⅱ—15 砀山唢呐宿州市砀山县4 Ⅱ—16 淮河锣鼓阜阳市颍上县5 Ⅱ—17 谢郢锣鼓淮南市凤台县eg6 Ⅱ—18 丰收锣鼓滁州市明光市7 Ⅱ—19 凤阳民歌滁州市凤阳县8 Ⅱ—20 思帝乡锣鼓六安市金寨县9 Ⅱ—21 无为民歌巢湖市无为县10 Ⅱ—22 断丝弦锣鼓安庆市宿松县三、传统舞蹈(16项)11 Ⅲ—12 棒鼓舞亳州市涡阳县12 Ⅲ—13 钱杆舞蚌埠市五河县13 Ⅲ—14 旱船舞蚌埠市五河县14 Ⅲ—15 太和狮子灯阜阳市太和县15 Ⅲ—16 马戏灯淮南市毛集区16 Ⅲ—17 手狮灯滁州市来安县17 Ⅲ—18 采石跳和合马鞍山市雨山区518 Ⅲ—19 无为鱼灯巢湖市无为县19 Ⅲ—20 云舞宣城市郎溪县20 Ⅲ—21 舞宣城市绩溪县21 Ⅲ—22 火狮舞宣城市绩溪县22 Ⅲ—23 平安草龙灯池州市东至县23 Ⅲ—24 十二月花神安庆市潜山县24 Ⅲ—25 花梆舞安庆市太湖县25 Ⅲ—26 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黄山市徽州区合并项26 Ⅲ—27 采茶扑蝶舞黄山市祁门县四、传统戏剧(6项)27 Ⅳ—21 淮北梆子戏宿州市、阜阳市合并项28 Ⅳ—22 灵璧皮影戏宿州市灵璧县29 Ⅳ—23 余家皮影戏蚌埠市禹会区30 Ⅳ—24 皖南皮影戏宣城市宣州区31 Ⅳ—25 鸡公调池州市东至县32 Ⅳ—26 曲子戏安庆市太湖县五、曲艺(10项)33 Ⅴ—7 庐州大鼓合肥市肥东县合肥市肥西县合并项34 Ⅴ—8 花腔渔鼓宿州市萧县35 Ⅴ—9 萧县坠子宿州市萧县36 Ⅴ—10 灵璧琴书宿州市灵璧县37 Ⅴ—11 淮河琴书蚌埠市阜阳市阜南县合并项38 Ⅴ—12 端公腔蚌埠市怀远县39 Ⅴ—13 扁担戏阜阳市界首市40 Ⅴ—14 端鼓滁州市明光市41 Ⅴ—15 白曲滁州市来安县42 Ⅴ—16 小调胡琴书六安市舒城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43 Ⅵ—3 晰扬掌亳州市44 Ⅵ—4 六洲棋淮南市45 Ⅵ—5 叶村叠罗汉黄山市歙县七、传统美术(10项)46 Ⅶ—12 吴山铁字合肥市长丰县47 Ⅶ—13 葫芦烙画合肥市瑶海区48 Ⅶ—14 民间扎彩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市含山县合并项49 Ⅶ—15 萧县石刻宿州市萧县50 Ⅶ—16 杨氏微雕蚌埠市51 Ⅶ—17 天官画滁州市天长市52 Ⅶ—18 羽毛画巢湖市和县53 Ⅶ—19 皖南木雕宣城市宣州区54 Ⅶ—20 徽州根雕黄山市55 Ⅶ—21 徽州竹雕黄山市徽州区八、传统技艺(19项)56 Ⅷ—22 临涣酱培包瓜制作工艺淮北市57 Ⅷ—23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亳州市58 Ⅷ—24 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宿州市埇桥区59 Ⅷ—25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阜阳市临泉县60 Ⅷ—26淮河柳编工艺(黄岗柳编、霍邱柳编)阜阳市阜南县六安市霍邱县合并项61 Ⅷ—27 滁菊制作技艺滁州市62 Ⅷ—28 大救驾制作工艺六安市寿县63 Ⅷ—29 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六安市霍山县64 Ⅷ—30 博望打铁工艺马鞍山市当涂县65 Ⅷ—31 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巢湖市庐江县66 Ⅷ—32 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宣城市67 Ⅷ—33 铜陵白姜制作技艺铜陵市68 Ⅷ—34 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安庆市桐城市69 Ⅷ—35 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70 Ⅷ—36 顶谷大方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71 Ⅷ—37 观音豆腐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72 Ⅷ—38 五城米酒酿制技艺黄山市休宁县73 Ⅷ—39 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74 Ⅷ—40 皖南火腿腌制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汤口火腿腌制技艺)黄山市休宁县黄山市黄山区合并项九、传统医药(2项)75 Ⅸ—2 张一贴内科黄山市76 Ⅸ—3 西园喉科黄山市歙县十、民俗(14项)77 Ⅹ—12 九曲黄河阵亳州市利辛县78 Ⅹ—13 大班会亳州市谯城区79 Ⅹ—14 清明庙会蚌埠市五河县80 Ⅹ—15 大黄庙会阜阳市界首市81 Ⅹ—16 天长孝文化滁州市天长市82 Ⅹ—17 琅琊山初九庙会滁州市琅琊区83 Ⅹ—18 四顶山庙会六安市寿县84 Ⅹ—19 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芜湖市繁昌县85 Ⅹ—20 安苗节宣城市绩溪县86 Ⅹ—21 赛琼碗宣城市绩溪县87 Ⅹ—22 花车转阁宣城市绩溪县88 Ⅹ—23 福主庙会池州市东至县89 Ⅹ—24 上九庙会黄山市徽州区90 Ⅹ—25 婆溪河灯黄山市黄山区安徽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

安徽省民间小调大全

安徽省民间小调大全

安徽省民间小调大全安徽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民间小调作为安徽省的民间艺术之一,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和生活。

安徽省民间小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安徽省民间小调的大全,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徽的民俗文化。

1.《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

黄梅戏的唱腔多以小调为主,表现了安徽人民的生活琐事和情感体验。

在黄梅戏中,常常出现一些经典的民间小调,如《梅花三弄》、《水调歌头》等,这些小调旋律优美,富有地方特色,是安徽省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徽剧》。

徽剧是安徽省的另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唱腔而著称。

徽剧中的民间小调多以忧伤、离别、爱情等为题材,如《霸王别姬》、《赤壁赋》等,这些小调旋律悠扬,歌词含义深刻,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3.《芜湖二人转》。

芜湖二人转是安徽省芜湖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其幽默搞笑的表演和生动活泼的唱腔而备受欢迎。

在芜湖二人转中,常常出现一些风趣幽默的小调,如《打虎上山》、《二人转对唱》等,这些小调富有地方特色,让人忍俊不禁,是安徽省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

4.《淮剧》。

淮剧是安徽省淮北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粗犷豪放的表演和豪放不羁的唱腔而著称。

淮剧中的民间小调多以英雄豪杰、爱情离别等为题材,如《赤壁》、《大鼓》等,这些小调节奏明快,富有激情,能够让人感受到淮北地区的热情和豪放。

5.《徽调》。

徽调是安徽省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深沉含蓄的情感而著称。

徽调中的民间小调多以山水田园、恋爱情感等为题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渔舟唱晚》等,这些小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歌颂,是安徽省民间音乐的精髓所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安徽省的民间小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民间小调不仅是安徽省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宝贵遗产。

安徽公务员申论范文

安徽公务员申论范文

安徽公务员申论范文在安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徽文化就像那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

从白墙黑瓦的古民居到巧夺天工的徽派雕刻,从韵味悠长的黄梅戏到博大精深的新安理学,徽文化就像一张巨大而又精美的拼图,每一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咱先来说说这徽派建筑。

你走在安徽的古村落里,那一排排白墙黑瓦的房子,就像一群儒雅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儿,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马头墙高高耸起,像骏马奔腾的样子,又像是在诉说着昔日徽商的辉煌。

这徽派建筑可不只是好看,它背后体现的是老祖宗们的智慧和审美啊。

那精巧的木雕、砖雕、石雕,每一处花纹、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

这可都是徽派工匠们一刀一凿精心打造出来的,这工匠精神不就是咱现在所倡导的吗?咱要是能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不管是搞建设还是做产品,都能像徽派建筑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还有那黄梅戏,咿咿呀呀的唱腔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流进每一个安徽人的心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一唱就唱出了安徽人的质朴情感。

黄梅戏在过去,那是田间地头老百姓们休闲娱乐的好方式。

现在呢,它也应该与时俱进,走向更大的舞台。

咱们不能让这么好的文化瑰宝被埋没了。

政府可以多举办一些黄梅戏的推广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黄梅戏、喜欢黄梅戏。

学校里也可以开设黄梅戏兴趣班,培养小戏迷。

说不定哪天,咱们安徽的黄梅戏就像京剧一样在世界上都出名了呢。

徽文化中的新安理学也很值得研究和传承。

这新安理学讲究的是伦理道德、尊师重教,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在社会发展快,人心有时候也比较浮躁,新安理学所倡导的一些道德规范就像一盏明灯,能给人们指引方向。

咱们可以把新安理学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现代的教育中,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出有道德、有素养的新一代安徽人。

可是啊,咱在传承徽文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古村落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还有啊,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徽派建筑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了挤压。

皖是哪个省的简称,皖的戏曲文学

皖是哪个省的简称,皖的戏曲文学

皖是哪个省的简称,皖的戏曲文学简介安徽被成为中国戏曲之乡,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

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坠子戏、花鼓灯等。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戏曲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派版画等。

新安画派画派先驱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时期主要成员有方式玉、王尊素、吴山涛、王家珍、戴本孝、吴龙、吴田标、雪庄等,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5]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

文学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

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

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总数达500个以上,其中万亩以上的湖泊就有30多个,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自古重视科研教育,是中国量子通信的领跑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古今有毕昇、梅文鼎、程大位、王贞仪、邓稼先、杨振宁等科学家。

截至,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首的科研教育大学110所,科研机构4093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4个。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梅戏与徽文化
说道黄梅戏安徽的学子都不陌生,安庆的学子有的甚至还能哼出两句。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县,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在安徽还有一样东西值得安徽学子骄傲与自豪,那就是徽文化。

那么徽文化和黄梅戏到底是一种什么养的关系呢?往往安徽的学子在一起闲聊之际总会谈起这样一个问题,谁是安徽文化的代表,黄梅戏还是徽文化,如果说其中任意一个的话都是不全面的。

在安徽省内,并存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一种是皖北淮河两岸产生的“平原文化”,另一种则是皖南长江中下游两岸丘陵山地地区产生的“山水文化”。

二者有很大不同,它们分列巢湖的北南,其影响区域大致可以巢湖为界。

以安庆为中心的安徽“皖江文化”系和中国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系的类型则属于这种皖南的“山水文化”类型。

而合肥则属于淮河两岸产生的“平原文化”类型。

历史上,虽然皖北“平原文化”的产生早于皖南“山水文化”。

但是,由于安徽自建省以来,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直就在皖南的“山水文化”区内,固皖南的“山水文化”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皖北的“平原文化”。

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这种“山水文化”也逐渐成了安徽文化的代表。

20世纪40年代末,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迁至皖北的“平原文化”区内,于是,皖南的“山水文化”便开始进入衰落期。

安徽是文化大省,而安庆和徽州则是安徽文化的根源和重心,更是代表!就连安徽省名的由来都是取的安庆和徽州的首字的合称。

黄梅戏作为安庆的代表与徽文化作为古徽州的代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先说联系
1、从文化上来说,徽剧。

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善剧种。

“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

安庆的黄梅戏是全国出名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调,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他们逐渐地又由小歌舞形式进化成“三小戏”,并吸收当地的罗汉腔、青阳腔、弹腔加以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后经过与徽剧的融合,再揉入安庆地区本地的山歌调子,以安庆的方言为载体唱出,逐渐
形成了今天黄梅戏的。

逐渐发展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所以说黄梅戏吸取了徽文化的精髓并经过自身的融合而行成的。

2、从经济上来说,由于徽商遍布全国,财力十分雄厚,徽商以财力大力支撑安庆徽班,使得徽剧压倒昆曲,在扬州赢得“安庆色艺最优”的盛誉。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清高宗(弘历)八十诞辰,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连乾隆帝都惊叹徽班艺人有如此精美绝伦的行头、装饰,从而使徽剧在繁花似锦的梨园中衍生出后来被推崇为“国剧”的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二. 再看区别
徽州的地名,如今已经不存在了,古徽州府治所在就是今天的歙县.谈徽州文化,我们有必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刻书、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菜,此外,还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谷、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

这些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徽文化与黄梅戏虽然联系紧密,但他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徽文化博大精深,包括的内容广泛,而黄梅戏只是人们娱乐的一种戏曲。

徽文化对中华文化影响源远流长,而黄梅戏只是在近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家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后才开始在人们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今天人们往往把徽文化理解为安徽文化,各地都在打徽州牌,很多对徽文化了解很肤浅甚至有误区的人把徽文化弄得不伦不类,徽州撤地区建市后由于黄山市经济一直较落后,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和阻碍,徽州也被分解的支离破碎,使得古徽州内部内耗严重,这也大大影响了徽文化的传播。

黄梅戏和徽文化是安徽的两大奇葩,都值得我们安徽学子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之余要继承要发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