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5(水平位移)

合集下载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H
(4.21)
(10.53)
E
(4.84)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A
(i=EI/l)
B
8.00m
2021/4/10
(8.21)
I
(2.00) q=2.4kN/m
(10.77)
F
(5.00)
C
6.00m
19
4.40m
3.80m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框架所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力和地震作用。将在每个楼层上 的总风力和总地震作用分配给各个框架,将结构分析简化为平面 框架分析。 • 受力和变形特点 • 假定条件 • 计算方法 • 需注意的问题
3
2
2i12z1
4i12z1 1/2
1
0 3 i13 z1
4i15z1
i14 z1 -1
4
i14 z1
1/2
5
2i15z1
11
2021/4/10
弯矩分配法注意事项
12
2021/4/10
例题
G
(4.21)
D
(7.11)
q=2.8kN/m
(7.63) q=3.8kN/m
H
(4.21)
(9.53)
E
基本假定
①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承认节点转角的存在,但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②假定同层各节点的侧移相同。这一假定,实际上忽略了框架梁的轴向变形。这与实际结构差别不大。
优点: 1、计算步骤与反弯点法相同,计算简便实用。 2、计算精度比反弯点法高。 缺点: 1、忽略柱的轴向变形,随结构高度增大,误差增大。 2、非规则框架中使用效果不好。
点角位移 ,0 各节点只有侧移,同层各节点 水平位移相等; • 底层柱反弯点在距底端2/3h处,上层各柱反 弯点在柱高1/2处。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6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6.1刚度比计算刚度比是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

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2条规定: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2条规定: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计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且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

计算刚度比时,要假设楼板在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即刚性楼板假定。

7.0939.0/1136076/1066908211>===∑∑mmN mmN DDγ,满足规范要求;()8.0939.0/113607611360761136076/10669083343212>=++⨯=++=∑∑∑∑mmN mmN DD D D γ,满足规范要求。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刚度比满足要求,所以无竖向突变,无薄弱层,结构竖向规则,故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柱侧移刚度相加,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iD ,见表6-4。

6.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计算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附录C 中第C.0.2条可知: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其基本周期可按公式6-1计算。

T T T μψ7.11= (6-1)式中:1T ——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T μ——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单位为m ; T ψ——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17条规定:1、框架结构可取0.6~0.7;2、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3、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4、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精)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精)

假定: (1)平面结构假定; (2)忽略柱的轴向变形; (3)D值法考虑了结点转角, 假定同层结点转角相等
2019/3/19
27
D 值法
计算方法 1、D值——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 且各结点有转角,设杆端有相对位 移 ,转角 、 ,转角 1 2 位移方程为:
2019/3/19
22
反弯点法
2、剪力的计算 根据假定1:
V1 j d1 j j
Vij d ij j
Vij , d ij
——第j层第I根柱的剪力及其抗侧刚度
第j层总剪力
V pj
Vpj V1 j V2 j Vmj
2019/3/19 23
反弯点法
V1 j
第j层各柱剪力为
M ( z) N B
M(z)——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力矩总和 B——两边柱轴线间的距离
N
2019/3/19 44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N j
任意水平荷载下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侧移 把框架连续化,根据单位荷载法:
2 ( NN / EA)dz
N j 0
Hj
N ( H j z) / B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荷载和设计要求51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5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分层法分层法分层法力学知识回顾分层法计算过程构件弯矩图53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54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d55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梁柱刚度比k中柱
2019/3/19
9
计算简图
二、结构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 考虑楼板的影响,框架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应适当提高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2I0 边框架:I=1.5I0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截面形式选取: 框架梁跨中截面: 中框架:I=1.5 I0 T型截面 边框架:I=1.2 I0 框架梁支座截面: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矩形截面 中框架:I=I0 边框架:I=I0 注:I0为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第四章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第四章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4、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 按修正后的刚度计算各结点周围杆件的杆 端分配系数。 5、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 6、将每个单层框架的计算结果按相应部分迭 加起来便得到原框架的计算结果,即柱的弯矩 取相邻两个单元中同一柱对应弯矩之和,而梁 的弯矩直接采用。
四、计算例题
作业2
3.2 水平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d
i 1
m
V pj
ij
4、柱端弯矩的确定 M j V jY j 柱下端弯矩 柱上端弯矩 M j V j (h j Yj )
5、梁端弯矩的确定 M ml (M mt M m1b ) 对于边柱 ibl 对于中柱
M ml ( M mt M m1b ) M mr ibl ibr ibr ( M mt M m1b ) ibl ibr
第3章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3.1 竖向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分层法 3.2 水平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3.3 水平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D值法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3.1 竖向荷载下内力近似计算—分层法
一、竖向荷载 自重、活荷、雪荷载及施工检修荷载等。 二、分层法的基本假设 1、忽略侧移的影响; 2、忽略每层梁的竖向荷载对其它各层梁 的影响。 三、分层法计算要点 1、将N层框架划分成N个单层框架,柱 端假定为固端,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三、柱的侧移刚度D 12ic D 2 h
—为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表示梁柱刚 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

四、剪力计算 有了D值后,与反弯点法类似,计算各柱分 配的剪力 Dij Vij V pj Dij 五、确定柱反弯点高度比 影响柱反弯点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柱上下端的 约束条件。

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4.1 概述框架结构是目前多、高层建筑中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框架在结构力学中称为刚架,结构力学中已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超静定刚架(框架)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比较常用的手算方法有全框架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和迭代法等,均为精确算法。

但在实用中大多已被更精确、更省人力的计算机分析方法(矩阵位移法)所代替。

不过,其中有些手算近似计算方法由于其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又能反映刚架受力和变形的基本特点,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还很多,特别是在初步设计时的估算,手算的近似方法仍为设计人员所常用。

多、高层建筑结构在进行内力与位移计算中,为使计算简化,必须作出一些假定,以下将讨论一些结构计算中的基本假定:(1)弹性工作状态假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工作按弹性工作状态考虑,内力和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

但对于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

(2)平面结构假定:任何结构都是一个空间结构,实际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方向是随意的、不定的。

为简化计算,对规则的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框筒结构,可将结构沿两个正交主轴方向划分为若干平面抗侧力结构—若干榀框架、若干片墙,以承受该框架、墙平面方向的水平力(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框架、墙不承受垂直于其平面方向的水平力。

(3)刚性楼面假定:各平面|考试大|抗侧力结构之间通过楼板相互联系并协同工作。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而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不考虑。

为保证楼面在平面内刚度,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但当楼面有大开孔、楼面上有较长的外伸段、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楼面以及楼面的整体性较差时,宜对采用刚性楼面假定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或在计算中考虑楼面的平面内刚度。

在上述假定下,内力分析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按各片抗侧力结构的相对刚度大小,分配水平荷载至各片抗侧力结构;另一个是计算每片抗侧力结构在所分到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

高层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一般方法

高层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一般方法

a
2 1 2

b
1 1 2
6EJ GAL2 0

c
3 L0 1 2

e
6 1 2 L2 0


式中:

—截面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 —中段截面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惯性矩和面积;
A E、 G 、J 、
L0 —分别为杆端刚域和中段的长度。 d j 、d k 、
j K jj Ks K kj
k K jk j K kk k
其中每个子矩阵为3×3,可叠加到总刚度矩阵 K f 中去,
叠加完毕、形成总刚度矩阵后,对于位移约束点(如底层固定点)的某一个 的位移为零时,可令相应于该位移分量的主对角元素为非常大的数(例 如 1016、 1017等),则求解时,这些位移分量自动等于零。 令荷载向量只在某一层(第i层)施加单位水平力 Pxi 1 ,其余荷载 值均为零,由下式可以求出相应的位移
GJ p , NS hNS
(1-24)
M K
(1-25)
1.1.4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协调工作分析的基本公式
y
us
P
( Ns ) xs
Lxs
p ys
pxs
s
vs
O′
O
lb2 hz 2 0.25hl
对于柱
lz1 hL1 0.25hz lz 2 hL 2 0.25hz
如果梁太高或太细,可按 hL hz的大小适当调整刚域长度。刚域长度当算得
为负值时,应取为零。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时,假定各片抗侧力结构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辅导材料四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学习目标1、熟悉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形、剪力图形和轴力图形;2、熟悉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简化假定及计算简图的确定;3、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分层法;4、掌握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掌握框架结构的侧移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2、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侧移计算。

框架在结构力学中称为刚架,刚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很多,可分为精确算法和近似算法。

精确法是采用较少的计算假定,较为接近实际情况地考虑建筑结构的内力、位移和外荷载的关系,一般需建立大型的代数方程组,并用电子计算机求解;近似算法对建筑结构引入较多的假定,进行简化计算。

由于近似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又能反映刚架受力和变形的基本特点,因此近似的计算方法仍为工程师们所常用。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内力与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其中分层法用于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用于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既然是近似计算,就需要熟悉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各种计算方法的简化假定。

一、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可以按照第四章所述的平面结构假定的简化原则,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框架结构简化为沿横方向和纵方向的平面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

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若作用于纵向框架上的荷载各不相同,则必要时应分别进行计算。

框架结构的节点一般总是三向受力的,但当按平面框架进行结构分析时,则节点也相应地简化。

在常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和柱内的纵向受力钢筋都将穿过节点或锚入节点区,这时节点应简化为刚接节点;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一般也设计成固定支座,即为刚性连接。

三种方法计算框架水平作用下的内力(D值法,反弯点法,门架法)

三种方法计算框架水平作用下的内力(D值法,反弯点法,门架法)

0
0
0.40 1.28 0.219 90758 19876
7
3.20 0.56 0.40
0
0
0
0.40 1.28 0.219 90758 19876
6
3.20 0.56 0.45
0
0
0
0.45 1.44 0.219 90758 19876
5
3.20 0.56 0.45
0
0
0
0.45 1.44 0.219 90758 19876
10 3.20 0.47 0.24
0
0
0
0.24 0.77 0.190 90758 17244
9
3.20 0.47 0.34
0
0
0
0.34 1.09 0.190 90758 17244
8
3.20 0.47 0.39
0
0
0
0.39 1.25 0.190 90758 17244
7
3.20 0.47 0.40
4.74
1.6
7.58 3.89 4.10 3.48 3.89
C 9.08E+4
2.43
3.89
A 9.08E+4
4.86
7.78
9 B 1.77E+5 358600 19.2 9.48
1.6
15.17 11.66 12.30 10.45 11.66
C 9.08E+4
4.86
7.78
A 9.08E+4
表 1 反弯点法框架弯矩的计算
柱端弯
层轴 号号
D ij
∑ Dij
Fi
Vj
yh 或 (1-y)h

高层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一般方法.

高层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一般方法.

K MAB K QB 0 K MB K QB 0
K QA K QAB 0 K QB K QAB 0
0 0 KN 0 0 KN 66
(1-14)
式中
K MA a 2cd j ed 2 j
2 K MB a 2cd k ed k
L
M k k N k uk
N j u j Q j v j
L
Qk v k
M j j N j u j
Q j v j
图1-2
M j Q j N j Ps M k Qk Nk
(10)步由骤(2)求可节点位移和杆件内力。
1.1.2 杆件的刚度矩阵
1、等截面杆件的刚度矩阵 杆件的杆端力与杆端位移的关系:
Ps K sU s
式中 K s 为杆件刚度矩阵,是6×6对称方阵。内力与位移方向下以图2所示。
N k uk M k k Qk v k
M j j
1. 高层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一般方法
1.1 高层建筑结构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的矩阵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分析目前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对高层建筑结 构引入较多的假定进行简化计算,建立反映结构内力、位移与外荷载之间关
系的微分方程式,用手算的办法求解微分方程,从而求得内力和位移。另一类
是采用较少的计算假定,较为接近实际情况地考虑高层建筑结构的空问协同 工作,建立反映内力、位移与外荷载关系的大型代数方程组,用电子计算机求
j v j u j Us k v k u k
(1-8)
K MA K QA 0 Ks K MAB K QA 0

高层建筑结构,第五章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第五章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 5.2 铰结体系协同工作计算
3、计算图表的应用 (1)根据荷载形式(有三种)、刚度特征值和高度坐标查 图表得系数 y( ) / f
y H
m M W ( ) / M 0 V VW ( ) / V0
(2)根据荷载形式按悬臂杆计算顶点侧移fH,底截面弯矩M0 和底截面剪力V0 (3)计算结构顶点侧移y、总剪力墙弯矩Mw和剪力VW以及总框 架剪力VF
P
PW 图
PF图
高层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 5.5 讨论
2、框剪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框剪结构容易满足平面布置灵活和有较大抗侧刚度的要求。 此外,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使框架层剪力分布,从 底到顶趋于均匀(与纯框架结构中,框架层剪力上小下大不 同),这对框架的设计十分有利-框架柱和梁的断面尺寸和 配筋可以上下比较均匀 由此可以看出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纯框架设计完毕后,如果又增加了一些剪力墙(例如电梯 井,楼梯井等改成剪力墙),就必须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重 新核算 (2)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传递剪力的楼板必 须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因此框剪结构的楼板应优先采用现浇 楼面结构,剪力墙的最大间距不能超过规定限值
高层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剪力墙宜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 面形状变化 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缩、防震 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 墙; 3.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 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 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壁 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4.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各道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 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 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单片剪力墙底部承 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13.3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3.3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3.3 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一、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 分层法1. 基本假定(1)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多层多跨框架的侧移很小可忽略不计。

(2) 每层梁上的荷载只对本层的梁和上、下柱产生内力对其他各层梁及其他柱内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 计算方法(1)将多层框架分层,以每层梁与上下柱组成的单层框架作为计算单元,柱远端假定为固端。

(2)用力矩分配法分别计算每个计算单元的内力。

(3)在分层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是固定的,但实际上有转角产生,是弹性支承。

为消除由此所带来的误差,可令除底层柱外,其他每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0.9的折减系数(底层铰结时为0.75) ,相应的弯矩传递系数取1/3,底层柱弯矩传递系数仍为1/2。

(4)分层计算所得的梁端弯矩即为最后弯矩,而每根柱分别属于上下两个计算单元,所以柱端弯矩要进行叠加。

叠加后节点上的弯矩可能不平衡,但一般误差不大,若欲进一步修正则可对节点的不平衡弯矩作一次弯矩分配,但不再传递。

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 (一) ——反弯点法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近似计算,一是需要确定各柱间的剪力分配比;二是要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

1.基本假定(1)梁的线刚度无限大,各柱上下两端只有水平位移没有角位移,且同一层柱中各端的水平位移相等。

(2)框架底层柱的反弯点在距柱底2/3柱高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在柱高的中点。

(3)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平衡条件求出。

2.计算方法(1)同层各柱剪力的确定首先求出同层每根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d = 12i c / h 2 ,式中i c = EI/ h 称为柱的线刚度,h 为层高。

柱的抗侧移刚度d 表示柱端产生单位水平位移Δu = 1时,在柱端所需施加的水平力大小。

设框架结构共有n 层,每层共有j 根柱子,则第i 层各柱在反弯点处剪力计算式为:i j j ji ji V dd ∑==1 Vij 式中 V ij ———第i 层第j 根柱子的剪力;d ij ———第i 层第j 根柱子的侧移刚度;∑d ij ———第i 层j 根柱子的侧移刚度总和;Vi ———第i 层楼层总剪力,为第i 层及第i 层以上所有水平荷载总和。

3-1框架内力计算

3-1框架内力计算

q=2.8kN/m (10.21) (1.79) q=3.4kN/m
H
(4.21)
I
3.80m
D
(9.53) (7.11) (4.84)
E
(12.77) (3.64)
F
4.40m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A
(i=EI/l) 7.50m
B
5.60m
C
解:
上层各柱线刚度×0.9,然后计算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第三章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土木工程系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 框架结构的布置与计算简图
•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分层计算法 •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的布置与计算简图
装配整体式楼面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估算:
N=βAGn
N Ac≤ [ N ] f c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对 一级、二级和三级抗震 等级,分别取0.7, 0.8和 0.9。
其中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边 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 A——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载面积; G——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可根据实际荷载计算,也可近似取12~16 kN/m2; n——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0.200 0.133
-0.267 0.231
-4.836
0.668
15.045
0.353 0.175
-13.585
0.472
0.733

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

-2.5% -24.8%
-15.825 -14.750
E
7.3%
0.733 1.71
-57.1%
I
-0.929 -1.710
-45.7%
1.924 3.440
-44.1%
F
-0.829 -1.610 -1.336 -1.830
-48.5% -27%
3.395
A
82.5% 1.860
分析结论:1)梁的误差较小; 2)柱的误差比较大。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分层计算法)
在一般竖向荷载下,框架侧移比较小,可以按照弯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第1页/共49页
多层多跨框架在一般竖向荷载作用下侧移是比较小的,可作为无侧移框架按力矩分 配法进行内力分析。由精确分析可知,各层荷载对其他层杆件内力影响不大。因此, 在近似方法中,可将多层框架简化为单层框架,即分层作力矩分配计算。 上述两点即为分层计算法的基本简化假定。
1
0 3 i13 z1
4i15z1
i14 z1 -1
4
i14 z1
1/2
5
2i15z1
第10页/共49页
弯矩分配法注意事项
第11页/共49页
3.80m
例题
G
(4.21)
D
(7.11)
q=2.8kN/m
(7.63) q=3.8kN/m
H
(4.21)
(9.53)
E
(4.84)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计算时候,假定上下柱远端均为固定,实际上除了底层柱外,其他均为弹性支撑,故为了 减小误差。特意作如下修正:
1、上层各柱线刚度乘以0.9加以修正。梁不变 2、除底层柱外,各柱传递系数修正为1/3。梁不变 计算结果中结点上弯矩可能不平衡,但是误差不会太大,可以不再计算,也可以为 提高精度,再进行一次弯矩分配。

框架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一节 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的基本假定
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它不仅平面形状多变,立面体型也各种各样,而且结 构型式和结构体系均各不相同,高层建筑中,有框架、剪力墙和筒体等竖向抗侧力结构,又 有水平放置的楼板将它们连为整体;同时高层建筑的实际荷载也是很复杂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又会有开裂、屈服等现象,并不是弹性匀质材料。因此要对这种高次超静定、多种结构型 式组合在一起的空间结构进行精确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是十分困难的,在设计计算时,就必须 作出一些简化假定,以便简化计算。
面形状复杂,抗侧力结构又斜向布置时,就需要经过计算才能确定主轴方向。
四、框架结构计算方法分类
框架在结构力学中称为刚架,刚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很多,通常有精确法(如力法
和位移法)、渐近法(如力矩分配法、迭代法和无剪力分配法)和近似法(分层法、反弯点
法和 D 值法)三种。
精确法计算假定少,较为接近实际状况,但需建立大型的代数方程组,一般均利用计算 机进行求解;渐近法通常是利用一般的数学运算,使解答逐步趋于正确值,渐近法的优点是: 运算简单,方法易于掌握,当计算精度达到应用要求时,即可停止计算,故渐近法兼有近似 法和精确法的功能,渐近法的缺点是在数值计算中,不能包含变量,故不能研究某些量改变 时对结构的影响;近似法对结构引入较多的假定,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进行简化计算,其 概念清楚、计算简单、易于掌握、精确度也足够。
V = 12ic δ h2
因此,柱的侧移刚度为:
d = V = 12ic δ h2
ic
=
EI h
图 14 柱剪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
上两式中:V 为柱剪力; δ 为柱层间位移; h 为层高; EI 为柱抗弯刚度; ic 为柱线刚度。 侧移刚度 d 的物理意义是柱上下两端相对有单位侧移时柱中产生的剪力。 设同层各柱剪力为V1,V2 ,L,Vi ,L, 根据层剪力平衡,有: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相同,皆为ic,且弦转角皆为φ。
9
V

F F
暂时假定梁的线刚
度相等,皆为ib,柱AB 的杆端有转角θ,加弦转 角φ=Δ/hAB。而梁只有转 H H 角θ。
B


M BD M BA Δ
6icθ 6ic hAB
A VAB
6ic (θ φ)
M BH M BF 6ibθ
10
k
2k
14
对中柱,且梁线刚度相等时
k 2ib ic
k
2k
对边柱,梁线刚度相等时,因 梁的根数减半
k ib
ic
15
对中柱,梁线刚度不相等时
ib

i1
i2
i3 4

i4
k i1 i2 i3 i4 2ic
对边柱,梁线刚度不相等时
k i1 i3 或 k i2 i4
与其余柱相比较,该柱的D值用D1表示,为
D1

α1
12E1I1 h13
同层其余柱的计算与一般柱类似。
各种支承和刚度分布情况下的α值可以通过查
表后确定。
18
确定框架柱子的反弯点比 (反弯点位置)
思路:
前面已经介绍,多层多跨 的框架结构可以简化为图示多 层半刚架模型,求框架反弯点 位置的问题变为用结构力学中 的力法求解该半刚架的问题。
是反弯点位置分布规律),整理成图表供人们查用。
8
D i1 ic
i2
Fi3 ic B i4 H
E A ic G
V

F F B
H H
C

i7
i5
i6
LJ M

05-3结构力学 第五章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5.2节 位移法)ok

05-3结构力学 第五章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5.2节 位移法)ok

如: 1 2
3
1 2
1
3
这样即可使12、13杆 成为单跨超静定梁
2、附加链杆支座约束:为使杆件两端相对线位移被约束而在结点上附加的约 束阻止结点移动的装置。
如:1
3
用“
” 表示
2 1 3
结构变形时,显然13杆可沿水平方向移动, 同时刚结点1也可能发生转角,要使各杆独立成为 单跨超静定梁。 需在1结点上附加刚臂约束 同时还需加附加链杆支座以阻止13杆的水平线 位移。
r11Z 1+ r12Z 2+ · · · · + r1nZ n+R1P=0
位移法 – 刚度法
ri j=rj i
反力互等定理
位移法典型方程,简称为位移法方程 – 结构的刚度方程
主系数,rii>0 r12 ...... r1n Z1 R1P r11 r Z R r ...... r 2P 22 2n 2 21 ri j=rj i 反力互等定理 0 ...... ...... ...... ...... rn 2 ...... rnn Z n RnP rij=rji,Rip,>0,=0,<0 rn1
F M AB ql 2 / 12 F M BA ql 2 / 12
F A l/2 l/2 B
Fl/8 A
Fl/8
F M AB Fl / 8
B
F M BA Fl / 8
q
ql2/8 B A B
F M AB ql 2 / 8
A
F A l/2 l/2 B
3Fl/16 A B
EI=
Z1 Z2
EI=

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风荷载 水平荷载
水平地震作用
一般简化成作用于节点处水平集中力
第二节 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分层法 分层法假定
作用在某一层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梁及 与之相连的柱产生弯矩和剪力,忽略对其 他楼层的框架梁和隔层的框架柱产生的弯 矩和剪力。
分层法计算
在多层竖向荷载同时作用下的框 架内力,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 用下的内力的叠加
现浇楼盖
中框架梁取 I=2I0 边框架梁取 I=1.5I0
装配整体式楼盖 装配式楼盖
中框架梁取I=1.5I0 边框架梁取I=1.2I0
按实际截面计算I。
第二节 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6、荷载计算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两种
一般为分布荷载
建筑结构自重
竖向荷载 楼面活荷载
h h
柱下端弯矩
Ml c jk
Vjk
yh
5、计算梁端弯矩 M b
M br
ibr ibl
ibr
Mcu Mcl
Mbl
ib l ibl ibr
Mcu Mcl
第二节 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D值法
计算步骤
6、计算梁端剪力Vb
Vb
M bl
M br l
7、计算柱轴力N
各柱上下端不发生角位移
梁柱线刚度比无限大
除底层以外,各柱上 下端节点转角均相同
底层柱反弯点在 距基础2/3层高处
其余各层框架柱的反 弯点位于层高的中点
第二节 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反弯点法
计算简图与基本公式
沿第j层各柱反弯点处 切开代以剪力和轴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N是水平荷载引起的边柱内力。令水平荷载引起的总力矩为M(z),则 N=±M(z)/B (c) A为边柱截面面积。假定边柱截面沿z轴呈直线变化,令 n=A顶/A底 A(z)=[1-(1-n)z/H] A底 (d) A顶及A底分别为顶层柱及底层柱截面面积。
2 把式(b)、(c)、(d)代人式(a)得 EB2 A底
(d)
2 EB2 A底
N j
N j

Hj
( H j z)M ( z) 1 (1 n) z / H
0
dz
(e)
M(z)与外荷载有关,积分后得到的计算公式如下:
V0 H 3 Fn EB2 A底
式中,V0——基底剪力; Fn——系数。 在不同荷载形式下,V0及Fn不同。V0可根据荷载计算。
作 业 练 习
梁、柱杆件的轴向变形、弯曲变形对框架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变形有何影响? 框 架为什么具有剪切型侧向变形曲线?
作业题:某三层两跨框架,跨度及层高、尺寸如图,柱截面积尺寸300×350,左跨梁截面为250×500,
0.8kN 3.60m
右跨梁截面为250×400,现浇梁柱及楼面,采用C30钢筋混凝土(Ec=3.0×104MPa),试求其相对侧移δ、 绝对侧移Δ;并比较和分析ΔM 和ΔN 在Δ中所占比例 。
j层侧移 i 1 n M M 顶点侧移 n i i 1
M i
【例3—4 】 求图所示三跨 12 层框架内杆件弯曲产生的顶点侧移 Δn 及最 大层间侧移 δj,层高 h=400cm,总高 H=400×12=4800cm, 弹性模量 E=2.0×104MPa。各层梁截面尺寸相同,柱截面 尺寸有四种,7层以上柱断面尺寸减小,内柱、外柱尺寸不 同,详见图中所注。
由剪切引起的变形形状愈到底层, 相邻两点间的相对变形放大,当q向 右时,曲线凹向左。
由弯矩引起的变形愈到顶层,相对 变形愈大,当q向右时,曲线凹向右。
弯曲变形与剪切变形
只考虑梁柱弯曲产 生的侧移,梁柱弯 曲变形由VA、VB 引起,剪切型变形 曲线, 只考虑梁柱轴向变 形的侧移,柱轴向 变形由NA、NB合 成的M引起,弯曲 型变形曲线, 框架总变形由弯曲 变形和剪切变形两 部分组成,层数不 多的框架,可以忽 略轴向变形引起的 弯曲变形,高度较 大时候,两者均要 考虑。
2
N j
Hj
0
NN ( )dz EA
(a)
N是水平荷载引起的边柱内力。令水平荷载引起的总力矩为M(z),则 N=±M(z)/B (c) A为边柱截面面积。假定边柱截面沿z轴呈直线变化,令 n=A顶/A底 (底
A顶及A底分别为顶层柱及底层柱截面面积。 把式(b)、(c)、(d)代人式(a)得
2 顶点集中力: Fn (1 n) 3 2 Hj H j H j 3 R2 H j H j 2 H j j n 2 n 2 R n n 1 ln R 1 j j 2 2 H H H H H H Hj Hj Hj 1 3 2 F {[( n 1 ) ( n 1 ) ( 1 2 ) ( n 1 )( 2 ) 1] ln R j 均布荷载: n (1 n) 4 H H H Hj Hj 1 3 Hj Hj 1 2 (n 1)3 (1 2 ) ( R j 1) [n(1 2 ) ](R j 1) H H 3 H 2H 2 Hj 2H j [ 2n( 2 ) 1] ( R j 1)} H H 3H j Hj 3H j 2 1 2H j 1 倒三角形荷载:Fn { [ ln R j ( 2) ] [( 2) ln R j ] 2 3 n 1 H H H (n 1) H 3 [(R 2 j 1) 4( R j 1) 2 ln R j ] 3 j 2(n 1) Hj 1 3 j 1 3 [ ( R j 1) ( R 2 j 1) 3( R j 1) ln R j ] 4 (n 1) H 3 2 1 1 4 4 3 [ ( R 1 ) ( R j 1) 3( R 2 j j 1) 4( R j 1) ln R j ]} 5 (n 1) 4 3
0.212 0.187 0.163 0.139 0.116 0.094 0.073 0.053 0.034 0.019 0.010 0.004
0.025 0.024 0.024 0.023 0.023 0.022 0.020 0.019 0.015 0.009 0.006 0.004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是弯曲型的,顶层层间变形最大,向下逐渐减小。而梁、柱 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则是剪切型的,底层最大,向上逐渐减小。由于后者变形是主 要成分,二者综合后仍以底层的层间变形最大,故仍表现为剪切型变形特征。 轴向变形位移:弯曲型、顶层层间位移最大,向下逐渐减小, 梁柱弯曲产生位移:剪切型,底层层间位移最大,向上逐渐减小,在总变形总占主 要成分。 二者综合后,仍然以底层层间位移最大,表现为剪切型变形。
R
H
H
n (1
Hj H
)
Fn由式(3—21)得到。由式(3—22)计算得到 Nj后,用下式计算第j层的层间变形:
jN Nj Nj1
Fn可直接由图3-26查出,图中变量为Fn及Hj/H。
考虑柱轴向变形后,框架的总侧移为
j
M j
N j
j
M j

一般而言,总的侧 移曲线仍以剪切型 为主。
粱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
抗侧刚度D值的物理意义是单位层间侧移所需的层剪力(该层间侧移是梁柱弯曲变形 引起的)。
D
V

当已知框架结构第j层所有柱的D值位及层剪力后,可得近似计算层间侧移的公式

M j

D
M j
VPj
ij
各层楼板标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即所有层(n 层)层间侧移之总和。 j
层数
Hj/H
Fn
ΔjN×10-3P/mm
δjN×10-3P/mm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000 0.916 0.833 0.750 0.667 0.583 0.500 0.417 0.333 0.250 0.167 0.083
0.273 0.241 0.210 0.180 0.150 0.121 0.094 0.068 0.044 0.025 0.013 0.005
N j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是弯曲型 的,顶层层间变形最大,向下逐渐减 小。而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则 是剪切型的,底层最大,向上逐渐减 小。由于后者变形是主要成分,二者 综合后仍以底层的层间变形最大,故 仍表现为剪切型变形特征。
例3-5:求图3-20所示框架由于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解:
由计算结果可见,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与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相比,前者占的比例较小。 在本例中,总顶点位移为
J
1.2kN
K
L
1.5kN 4.50m
D A
7.80m
E
F
B
6.00m
C
3.60m
G
H
I
第三章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水平位移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框架侧移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规范 对层间以及顶点位移的大小限制,故 需要计算层间位移以及顶点位移。框 架侧移主要由两部分变形组成: 一根悬臂柱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可 以分别计算弯矩作用和剪力作用引起 的变形曲线,二者形状不同,如图虚 线所示。
【解】各层ic、K、α、D、∑Dij及相对侧移δj、绝对侧移Δj计算如表1,计算结果绘于图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对于一般框架,只有 两根边柱轴力较大,一拉一压。中柱因两 边梁的剪力相近,轴力很小。可假定除边 柱外,其他柱子轴力为零。此时,只需考 虑边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这样可大大 简化计算。 在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用单位荷载法 求出由柱轴向变形引起框架顶点的水平 这里,N为单位水平集中力作 位移。为了简化计算,把图所示框架边 用在j层时边柱的轴力, 柱轴向变形及水平位移看成连续函数。 则可得到j层侧移如下式(其中Hj为j层 N (H j z) / B (b) 楼板距底面高度):
N j

Hj
( H j z)M ( z) 1 (1 n) z / H
0
dz
(e)
3 V H 0 M(z)与外荷载有关,积分后得到的计算公式如下: N Fn j 2 EB A底
式中,V0——基底剪力; Fn——系数。
在不同荷载形式下,V0及Fn不同。V0可根据荷载计算。
Fn是由式(e)积分得到的常数,它与荷载形式有关,在几种常见荷载形式下,Fn的表达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