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厥阴病篇七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
21
❖ 应用:拟临床多见上消化道癌,贲门梗阻
二、厥阴病寒证
原文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 汤主之。
方因为蛔厥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证故可
用乌梅丸主治,但必须明确蛔厥证是厥阴病寒热
错杂证中的一个证型,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2021/2/16
伤寒论
17
厥阴病有三大证型,三大代表方,故把乌梅丸与 厥阴病同等对待是不够妥善,准确来说乌梅丸是 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
从本条文而言,乌梅丸可治三个病证,一是寒热 错杂证,二是蛔厥证,三是久利证,推理后两者 均属寒热错杂的病机。
“心中疼热,气上撞心”有人认为是厥阴心包经 之火为患,是不切实际的。为什么?
因为厥阴肝木犯胃乘脾致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阴阳胜复是肝内寄相火,阴寒与相火之胜负所定。 如属心包之火,当应有心神障碍,但全篇均无心
2021/2/16包功能失常表现。再伤言寒论,伤寒六经与内经之六经11 名同实异。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两者均属寒热错杂证,针对这病机而采用寒热并用 法,但其两者病机、表现各不相同,吴氏云: “泻心寒热并用,乌梅丸则寒热刚柔并用”又云: “乌梅则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叶氏 在乌梅丸化裁刚药为主的椒梅汤,柔药为主的连 梅汤,治温邪深入厥阴的证候。
❖ 启发: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言乌梅丸是蛔厥证的主
(依据:因于寒者,多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因于热者,多见食已即吐。)
2021/2/16
伤寒论
19
❖ 治法:苦寒泻热,辛热通阳-干姜黄芩黄连 人参汤。
❖ 方义: 芩连-苦寒降泻上热
干姜-辛热温中,守而不走
人参-补中,脾旺则清热、祛寒之品各得其所。
❖ 鉴别:
本条与少阴戴阳证同属上热下寒证,但病机完全 不同,表现不一,施治有异,前者上真热,下真 寒,以上真热为主;后者为上假热,下真寒。
下则下寒”,何故也?厥阴为两阴交尽也,厥者
极也;从阴阳学说而言,物极必反,物穷则变,
此即径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
热,热极生寒”。
2021/2/16
伤寒论
10
(续上页)
故当阴阳对立双方发展到“极”阶段,往往向其相 反方向转化,故云“阴尽阳生”明白此理,则提 纲证中的诸证不但能揭示厥阴肝木为病,当然出 现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也能反映厥阴病 的厥热往来和厥证多的特点。
代表方:乌梅丸
2021/2/16
伤寒论
15
❖ 方义:
乌梅—入肝益胃生津,止泄安蛔 细辛干姜附子 寒温并用 黄连黄柏 当归人参米粉白蜜 攻补兼施
辛—伏 苦—下 酸—静
饭前服
❖ 鉴别:
脏厥与蛔厥 脏厥—厥持续伴肤冷,燥无休止
脉微而厥
2021/2/16
蛔厥—厥伤不寒论持续性伴肤冷 燥有休止 16
来自百度文库三泻心汤比较
❖ 提要:述厥阴病提纲证
2021/2/16
伤寒论
8
❖ 分析: 消渴
上
含义:渴而欲饮 机理:肝火上炎,消灼津液
热
之 气上撞心 含义:热气向心胸冲逆,
征 心中疼热
胃脘灼热痛
机理:肝气横逆
肾阴不足,肝失疏泄,肝火上炎,与阳明胃
热不同。
饥而不欲食——肝火犯胃,胃热脾虚
食则吐蛔——脾虚肠寒,蛔随吐而出,
若误下,胃气更虚,下利亦甚。
❖一是“静而复时烦”之“烦”字系由蛔厥证之发作, 似腹痛加剧。
❖一是“蛔上入其膈故烦”之“烦”字系由蛔上扰之蛔 疼。
❖一是“得食则呕,又烦者”之“烦”字指肝火乘心, 即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之意
脏厥与蛔厥证之“厥”机理不同,表现不尽相同, 前者手足持久性厥冷,后者则不能持久。
❖ 施治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和胃安蛔
❖ 分析:
脉微— 阳虚阴盛 —下寒
厥而肤不冷— 上热下寒,阴阳气不顺接
时静时烦— 蛔虫内扰则烦,不扰则静
蛔 厥
得食则呕— 肝火犯胃 心烦— 与虫扰及肝火上扰有关,属上热下寒,升
降失常,推之,应有腹绞痛,亦属时发时
止
脏 厥
脉微而厥—阳虚阴盛,四末失温 肤冷— 阳虚肌肤失养 躁而无休止— 阳虚神形无主
脏气败绝
原文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 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叶,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汤主之。
❖ 提要:寒热相格的证治
2021/2/16
伤寒论
18
❖ 分析:
本条文辩证要点(主证)是“食入即吐”。请 看下列分析,则不难理解。
本自寒下
即上热下寒(胃热脾寒)
误
轻
吐 下
重
名为“寒格” 上热下寒相拒 “食入即吐”可据 尤以上热为主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原文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 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 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 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 得食而吐,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 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2021/2/16
伤寒论
12
❖ 提要:蛔厥的证治及脏厥鉴别
2021/2/16
伤寒论
9
❖ 讨论:
如何理解厥阴病的病机,即为什么上述诸证能反 映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
从肝为厥阴之脏,又是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 疏泄,在病理状态下,风火相煽,风火消灼津液 及肝气横逆则见上热证。
从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在病理下,阴阳不相协
调而各趋其极,故有“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
五、治则 ❖ 寒热错杂——乌梅丸 ❖ 寒者温之——当归四逆汤 ❖ 热者寒之——四逆散 六、预后 ❖ 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原文332、333可据)
2021/2/16
伤寒论
7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原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 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 止。
2021/2/16
伤寒论
20
与黄连汤证亦属上热下寒证,但病机证治都不同。
黄连汤证
上 热
邪陷不触动胆火,再伤胃气致胃气 通降之上热下寒证,但寒热不格拒,
下 由于脾胃升降紊乱,以腹痛欲呕为特征。
寒 素有上热下寒,误吐下后上热下寒
证 更甚,以上热为主,致寒热格拒,以
干姜芩连
吐利为主,尤以吐为主。
参汤证
2021/2/16
2021/2/16
伤寒论
13
❖ 讨论:
“脉微而厥”为蛔厥、脏厥皆有,反映两者皆有 阳虚阴盛的机理。
“当吐蛔”:当者,素也。一指有吐蛔史,二指 素有蛔虫感染史,对诊断蛔厥证(今之胆道蛔虫 绞痛)很有价值。
“脏寒”:指中虚下寒,与太阴病“以其脏有寒 故也”同义。
2021/2/16
伤寒论
14
条文中有三个“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