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质控-20100509

HJ 75-201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与HJT 75-2007标准差异

最新版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与HJ/T 75-2007标准差异汇总: 1、标准号差异?HJ 75-2017规定较HJ/T 75-2007规定,正式作为行业标准,而不就是推荐性行业标准,效力更强。直接对运维工作具有约束力。 ?2、概念术语(系统响应时间与仪表响应时间) ?HJ 75-2017规定了概念术语:系统响应时间与仪表响应时间;增加了验收技术要求:示值误差与系统响应时间。 9、3、3、1条气态污染物与氧气CEMS验收,这两项就是前提条件。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3??、新增氮氧化物监测单元要求 HJ 75-2017规定:第4条氮氧化物监测单元要求,二氮可直接测量,亦可转化为一氮后一并测量,不允许只测量一氮。在现场与运维,就需要在产品选型时做好产品设计与转换要求。HJ/T 75-2007规定中无要求。? 4、新增监测站房要求?HJ 75-2017规定:第6条监测站房要求-监测站房建设规范化。对于现场人员来说,就需要注意后期签订运维合同、验收项目,涉及该项,注意核实就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如不符合,书面提醒业主单位该事项。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5、采样监控平台面积与安全防护变化?HJ 75-2017规定:第7条7、1、1、7采样监控平台面积与安全防护a项。新增加采样监控平台面积与安全防护。技术验收应核实此项。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6、安装要求变化 HJ 75-2017规定:第7条安装要求7、1、1、1 b项安装位置细化;采样平台

斜梯(高于2米)与升降梯设置高度(高于20米)细化。技术验收应核实此项。HJ/T 75-2007规定离地高度高于5米,设置Z字梯旋梯升降梯。 ?7、新增了参比方法采样孔预留要求 HJ 75-2017规定:第7条安装要求7、1、1、1 d项参比方法采样孔预留,技术验收应核实此项。HJ/T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8、烟气分布均匀程度判定规则 HJ 75-2017规定:7、1、2、3烟气分布均匀程度判定。前四后二由之前得颗粒物增加为颗粒物与流速;新增了新建排放源采样平台与排气装置同步设计、建设,及烟气分布均匀程度判定。现场仪表在CEMS采样与分析探头安装,监测断面位置就是否合理做好判定。HJ/T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9、旁路增加烟温与流量 HJ 75-2017规定:7、1、2、6旁路增加烟温与流量,HJ/T75-2007规定中仅需增加流量。 10、新增安装施工要求 HJ75-2017规定:新增了7、2 安装施工要求,7、2、1-7、2、10实际施工要求细化。CEMS安装施工要求细化,对工程施工及验收提高要求与考核指标细化。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11、CEMS技术指标调试检测变化 HJ 75-2017规定:第8条CEMS技术指标调试检测附录A。主要变化有四

污染源监测中废气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研究

污染源监测中废气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1T14:17:47.8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暴彩 [导读]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行各业对其环境污染源的控制要求也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研究热点。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有效的对各类(非固定式或固定式)环境污染源产生的废气进行合理监测,并保障其监测过程及监测质量是当下控制污染源所排放废气污染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的原理,然后详细分析了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应用过程及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控制要点。通过本研究,期望能为今后我国的相关从业者在环境污染源之废气的监测与控制探究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污染源监测;废气样品采集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行各业对其环境污染源的控制要求也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研究热点。其中,作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四大类环境污染源中的废气污染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趋势。因此,当下在环境监测及污染控制领域如何有效的对各类(非固定式或固定式)环境污染源产生的污染性废气进行合理监测,并保障其监测过程及监测质量是当下控制污染源所排放废气污染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重点对环境污染源废气的监测技术原理、监测过程及影响因素、以及监测质量的控制要点进行详细的概述。期望通过本研究能为今后我国的相关从业者在环境污染源之废气的监测与控制探究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一、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原理 针对污染源废气的监测技术原理,本文重点以常见的固定式污染源为例,对其监测技术原理进行如下分析:作为废气监测的主要设备—测试仪,其测试系统在颗粒物的采样过程中主要作为微处理单元对采样过程中的烟气流速以及烟气流量等技术参数进行计算。测试仪中的测控系统会自动对传感器检测到的流量和实际测得的流量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比对分析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其中微处理对流量计压力和温度的相关计算均是基于实际流量和采样计算流量数值相当的基础上来进行[1]。此外,废气测试仪在对气体的实际浓度进行测量时,是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电化学反应而进行,它需要把抽取的烟气进行一定的程序化处理,其中传感器的电流传输是和待测烟气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呈正比关系的,基于以上原理,并根据实测烟气排放量便可计算出具体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及影响因素 ①工况的监测结果的影响:通常在实际的环境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过程中存在诸多实际监测工况与预设工况不一致的情况,其中若烟气采集过程中若存在气泵和尘泵同时启动的现象,通常会出现尘泵流量变大的现象,此时应抽取部分样品进行分析,以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②烟气温度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通常若在烟气的采集过程中,采样管内未增加干预处理加热、制冷设备等,则通常会导致烟气污染物的不断溶解,最终导致测试记过偏低,因此应加以重视;③尘粒对风量的干扰影响监测结果:通常在对环境污染源的废气监测过程中,应充分做好各项防尘工作,因为较大的灰尘浓度会直接影响计算幅度过大,出现跟踪成效差的现象,最终引起较大的监测误差。三、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控制要点 关于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控制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监测前基本溶液的配制要点:配制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优级纯化学试剂,标定溶液用的纯水必须是新煮沸并已冷却的纯水,特殊条件下需使用去离子水;②空白的准备:实验室配制试剂时需要设定空白组,样品采集时需要保障全程序空白的设定;③标准曲线绘制的要点: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绘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选取有效点进行曲线绘制,并进行拟合计算相对标准偏差,确保标准曲线的准确性;⑤记录与审核过程的要点:废气监测的全过程均需要做好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记录格式需正规化,如遇特殊情况也许进行详细备注。针对记录的检测数据必须进行三级有效的审核,待审核合格后才能报出,其中审核内容应涵盖监测的全过程(主要是监测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质量的控制合理性等)。总体而言,污染源废气监测的控制要充分涵盖监测人员、监测方法、设备以及监测过程的各个方面[2]。只有充分把控各监测部门以及各环节的质量才能切实提高整个废气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 四、污染源废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1.采样器具准备工作 采样工具和容器的选择应建立在最可靠的对所分析组分有关的空白试验结果之上,有必要对采样工具的任何部件(如导管、密封圈、金属或塑料组件)是否对有关分析组分产生影响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价和检验。必须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来选择材质合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容器材质对环境样品中某些组分的吸附作用导致样品分析组分损失是不可忽视的误差来源,例如,塑料容器可吸附有机质和痕量金属,大气采样的气路管壁会吸附某些废气成分。 2.使用富集方法采样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应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在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直接采样法,而对于浓度较低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浓缩采样法、溶液吸收法或滤料阻留法。通常使用的现场监测及便携式检测仪器检出限相对化学分析法等实验室分析方法是比较高的,所以对某些浓度相对较低的大气样品进行检测时,如用现场仪器进行采样分析,则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得不到有效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应采用化学分析法进行有效的采样分析。 (1)溶液吸收采样法 溶液吸收采样法样品的采集效率和溶解速度与气泡在吸收液中的停留时间、气泡的直径以及吸收瓶的性能等有关。吸收液对样品的溶解速度和稳定性是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因为吸收液及被采集的溶液具有稳定性差的问题,极易受到空气氧化,在阳光照射、温度、湿度较高时,非常容易发生氧化分解[3]。例如,氮氧化物、氨、甲醛等的采集要求避光,完成采样后,对样品进行密封处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更需低温冷藏保存运输,尽快分析样本,避免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检测结果。 (2)固体吸附剂富集 用此方法采样时要注意采样体积的确定。第一,在吸附剂一定的情况下,控制采样的流量和时间,使采样管内吸附剂的后三分之一样

固定源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试题考试时间: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2、采集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样品时,小时均值采样时,U型吸收管内装10ml 吸收液,以()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L/min流量采样。 3、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压力为()时的状态。 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6、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点位臵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特殊情况下,最小()倍直径处。 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原理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正对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所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8、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应不少于()m3,取3次采样的()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 A.大于5% B.不大于5% C.10% D.小于10% 2、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率为()%以上的吸收管。 A.85 B.90 C.95 D.99 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采样时间。 A.10 B.12 C.14 D.18 4、在环境空气监测点采样周围()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如果采样管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要在采样口周围要有()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A.90°,180° B. 180°,90° C. 270°,180° D. 180°,270° 5、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 A.10 B.20 C.30 D.40 E.50 6、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果不能立即称重,应在( )保存。 A.常温条件下 B.冷冻条件下 C.20℃ D.4℃条件下冷藏 7、在进行二氧化硫24h连续采样时,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为( ) ℃。 A 23-29 B 16-24 C 20-25 D 20-30 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污染源烟气比对报告

某某市环境监测站 监(检)测报告 (监)字2015年第号 项目名称:公司废气 固定污染源CEMS比对测试 任务来源:监督监测(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九日 (加盖监测专用章) 监测报告说明 1.报告无本站章、监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 2.报告容需填写齐全,无审批签发者签字无效。 3.报告需填写清楚,涂改无效。 4.监测委托方如对监测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监测报告之日起十五日 向我站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5.由委托单位自行采集的样品,仅对送检样品监测数据负责,不对样品 来源负责。 6.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宣传。 7.复制本报告必须加盖监测业务章有效。

地址:邮编: :传真: 1 前言 根据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的相关管理规定,-----市环境监测站于2015年1月20日对--- 废气在线监控设施进行了现场采样比对,并编写监测报告。 2 废气比对容 2.1 废气监测点位、日期与频次 点位:公司1#废气在线监控取样断面附近手工采样点。 日期:2015年1月20日。 时段:10:20—11:50 2.2 废气监测项目、方法及方法来源 采样方法执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见下表。

3 依据 (1)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体污染物采样方法》 (2)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试行)》 4标准 5 工况 在监测期间,记录生产负荷。在生产负荷达到80%以上条件下进行现场采

样和测试。当生产负荷小于80%时,立即通知现场监测人员停止操作,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6 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调查监测、样的采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等均按国家环境监测的有关标准、规定、规执行;监测仪器使用时限在检定日期之,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7 比对测试结果 固定污染源CEMS比对报告 比对地点:1#废气脱硫除尘后比对日期:2015年1月20日

固定污染源水质在线监测方案

排放口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工程 设 计 方 案 二〇二〇年二月

一、总则 1.1编制依据 1.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 352-2007) 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3-2007) 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2007) 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 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6-2007) 6.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HJ 477-2009) 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 212-2005) 8.《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6-2003; 9.《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1-2003 10.《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3-2003 11.《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2-2003 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声波明渠流量计》HJ/T

15-2007 1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监 测仪》HJ/T 377-2007 14.《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 号 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17.《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18.《巴歇尔槽测流规范》 SL 24-91 二、排污单位及排污现状 2.1排污口规范化情况 经污水厂处理后出水排入河道,日排水量约为*****m3,计量明渠已建设,已安装标准化计量槽和明渠流量计。 三、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排污在线监测系统由采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分析监测单元、通信单元等构成。采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的水样采集、水样预处理等采样控制过程;分析监测单元完成水质监测参数的分析过程;通信单元实现数据及控制指令的上行及下行传输过程,数据及时传至省市环保及厂区监控中心。系统依据合理、实用、经济、可靠、运行维护简单的原则,并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有关部门技

固定源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固定源污染源废气监测 技术规范试题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2、采集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样品时,小时均值采样时,U型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L/min流量采样。 3、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压力为()时的状态。 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6、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 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点位臵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特殊情况下,最小()倍直径处。 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原理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正对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

等,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所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8、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 ()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应不少于()m3,取3次采样的()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 A.大于5% B.不大于5% % D.小于10% 2、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率为()%以上的吸收管。 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采样时间。 4、在环境空气监测点采样周围()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如果采样管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要在采样口周围要有()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180°? B.180°,90°? C.270°,180°? D.180°,270°? 5、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 6、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果不能立即

固定源废气检测技术规范 考试试题及答案

固定源废气检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颗粒物是指燃料和其它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物质。 2. 3. 根据监测方案确定的监测内容,准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所需仪器设备。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工作计量器具,必须按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用于监测工作。测试前还应进行,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断面的气流速 5. 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平台面 10cm的脚部挡板,采样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200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 6. 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采样孔。 7. 在烟尘采样中,形状呈弯成90°的双层同心圆管皮托管,也称型皮托管。 8. 、、和静等四种。 9. 烟气测试中,采样时间视待测污染物浓度而定,每个样品采样时间一般不少于。 10. 测定烟气流量和采集烟尘样品时,若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测试要求,应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 11. 空白滤筒称量前应检查外表有、或,有则应更换滤筒,如果滤筒有挂毛或碎屑,应清理干净。 12. 采样位置应尽可能选择气流平稳的管段,采样断面最大流速与最小流速之比不宜大于倍,以防仪器的响应跟不上流速的变化,影响等速采样的精度。 13. 排气压力测定时,事先须将仪器调整水平,检查微压计液柱内有无气泡,液面调至零点;对皮托管、微压计和系统进行检查。 14. 在采集硫酸雾、铬酸雾等样品时,由于雾滴极易沾附在采样嘴和弯管内壁,且很难脱离,采样前应将采样嘴和弯管内壁清洗干净,采样后用少量冲洗采样嘴和弯管内壁,合并在样品中,尽量减少样品损失,保证采样的准确性。 15. 用定电位电解法烟气分析仪对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测试,应在仪器显示浓度值变化趋于稳定后读数,读数完毕将采样探头取出,置于环境空气中,清洗传感器至仪器读数在以

DB11 1195-2015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

ICS13.020.40 Z10 备案号:XXXXX 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1195—2015 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sites setting of 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 2015-04-30发布2015-06-01实施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2) 5污水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6) 6监测点位标志牌设置要求 (7) 7监测点位管理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标志牌要求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编码规则 (11) 参考文献 (13)

前 言 本标准4、5、6章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房山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北京市顺义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云平、张大伟、郭建辉、宁占武、马召辉、冯亚君、金蕾、张健、朱小锋、全颖弘、张中平、潘迪、马全京、刘辉、王宏伟。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 求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5.1 采样位置 5.1.1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5.1.2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 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 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 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 5m/s 以上。 5.1.3 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选择比 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 1.5 倍。 5.1.4 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 上述规定限制,但应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 置仍按 5.1.2 选取。 5.1.5 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 工作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5m2,并设有 1.1m 高的护栏和不低于 10cm 的脚部挡板,采样平台的承重应不 小于200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 1.2m~1.3m。 5.2 采样孔 5.2.1 采样孔 单 位 为 毫 米a)带有盖板的采样孔 b)带有管堵的采样孔 c)带有 管帽的采样孔图 1 几种封闭形式的采样孔 5.2.1.1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 于 80mm,采样孔管长应不大于 50mm。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 管帽封闭(图 1)。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应 不小于 40mm。 5.2.1.2 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 阀的密封采样孔(图 2) 图2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污染源废气监测探讨

污染源废气监测探讨 [摘 要]做好污染源废气的监测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 企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从长远角度 来说,更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做不好污染源废气的 检测,就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就不能实现人类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尽管无论何种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 安全隐患,但是必须群策群力,积极研究污染源废气监测的 方式方法, 将危险降到最低, 使监测能力不断的成熟和壮大, 从而保障废气监测的安全有效,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 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对污染 源废气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阐述一些看法,并提出总 结出来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期为各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污染源废气;监测 2017)11-0208-01 1 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定义 污染源废气监测是指通过监测人员对固定污染源排放 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采样和分析,以检查排放的污染物 是否达标,并为之出具一份具有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和 完整性的监测数据,为进行环境管理和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提 中图分类 口 号: X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14X

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仪器工作原理 2.1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测试仪的微处理器测控系统根据各种 传感器检测到静 压、动压等参数,计算出烟气流速、等速跟踪流量,测控系 统将该流量与传感器检测到的流量相比较,计算相应的控制采样流量相等。微处理器用检测到的流量计前温度和压力将实际采样体积换算为标况采样体积。根据滤筒捕集的烟尘重量以及抽取的气体体积,计算颗粒物的排放浓度。 信号,控制电路调整抽气泵抽气能力,使实际流量与计算的 2.2气体浓度测量原理首先要做烟气的抽取,经过除尘以及脱 水的处理之后, 运用电化学传感器,发生电化学反应,传感器输出电流值在特定的条件下与准备监测的烟气污染物浓度成正比,因此运用测量传感器输出的电流就能够计算出瞬间烟气污染物的浓度,并且按照监测的烟气排放等一系列的参数,最后计算出科学的气体污染物排放量。 3当前污染源废气监测现状 3.1有毒有害废气在监测环境污染源废气环节,大多数废气排 量内都含有 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因行业特征不同,则排放的废气类型也有所不同,如表1 所示。废气治理措施的选取为各个行业 保护环境的义务与职责,但监测现场显示有害物质浓度降低幅度较小,对人体伤害较大,如二氧化硫、硫酸雾等。 3.2机械设备的危害 现实中,作业环境并非那么乐观,除了上述的高温高空 危境以外,于机械设备而言,很多厂房和设备间的空间都比较狭小,加之灯光昏暗,以及机械的叶轮、皮带大多没有防护罩,出现

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问题分析与信息化研究

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问题分析与信息化研究 摘要对于污染源废气的监测采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采样的样品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测定结果。本文主要就污染源废气检测采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染源废气;环境监测;采样 1 污染源废气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污染源废气具有较大的毒性,因此,在对其进行监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保证电源、操作平台能够正常工作,采样仪器的气密性良好,还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好防毒、防火、防爆的预防措施。然后,为了使采样过程顺利进行,还需要对生产的原材料、产品的生产工艺、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废气的排量、压力、流量是否经过净化处理等进行详细的了解[1]。 2 采样方法的选取 2.1 采样方法的种类 一般情况下,对污染源废气的采样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直接采样和富集采样。当废气中被测物的浓度比较高时,通常采用的是直接采样法。另外,如果使用的分析方法比较灵敏,也需要进行直接采样,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得到分析结果,比较经济、方便。如果废气中所含的被测物的浓度较低时,就需要采用富集采样。该方法得到分析结果的时间要长一些,但是,从实际的角度考虑,该方法得到的结果更符合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 2.2 采样孔的选取 由于各种废气处理设施有所差异,采样位置也有具体的要求。首先,对于湿量较大的废气监测,监测点应选择在靠近废气排放的出口。另外,如果废气排气筒中的负压比较大,则应选择面积比较大的断面进行监测。选定好采样位置后,开设采样孔,要注意采样孔的内径不能小于80 毫米,孔管长不大于50 毫米,当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内径不能小于40 毫米。不进行采样时,要注意将其封闭。另外,针对不同形状的烟道,采样孔的设置也不同。对于圆形烟道,采样孔应设置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对于矩形或者方形的烟道,应设置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延长线上。 2.3 采样的步骤 首先要对管道(或排气筒、烟囱)进行测量,测量它的直径及管壁厚度,然后接通仪器的电源,之后打开采样孔,清除孔中的积灰,打开采样仪器开关,按照步骤进行操作。选择1,输入大气压和采样日期,读取大气压表的数字,根据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必须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然而因监测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给监测带来极大难度。为此,监测人员应对废气全程监测进行把握,以确保检测数据及监测质量的可靠和真实,为监测技术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标签: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影响因素 一、影响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因素 (一)对工业生产状况及其废气排放的监测 工业生产是重大的污染源,工业生产工况的变化给其废气排放量带来极大影响,而排放量的变化给监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工业生产的工况不同时,其废气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监测污染源废气需要对监测时间进行准确控制,并明确工业生产工况周期,把握好各个时间段内的工况内容。监测废气排放的前期,必须明确污染源是否处于正常工作情况下的负荷量。而后对不同时段的废气排放量进行测量,并掌握其排放量變化状况,以进一步明确工况同废气排放量间的关系,为数据参照系统的构建及完善提供依据,对废气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和把握,为监测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二)滤筒质量对监测效果的影响 样品采集时,通常以滤筒为介质来计算样品浓度和确定污染因子。因此,滤筒是监测废气的必备工具,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监测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而选择滤筒时应严格关注其材质,挑选滤筒管壁好的滤筒,并确保其型号同检测器的匹配。使用滤筒过程中,对滤筒重量进行严格测量,以避免或降低其他因素对滤筒质量的影响,进而使废气监测的质量得以提高。 (三)样品数据的计算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如果样品数据计算不够准确同样会影响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的监测结果。所以,计算样品数据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及相关操作标准来计算样品浓度,计算参数必须准确,以此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计算排放筒废气排放量时,应以及其速率和浓度的合理分区来计算,并依据有关参数进行整个分析和计算。 二、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准确性的对策 (一)采样工作的精细化 采样工作同监测质量的关系密切,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做好采样工作,达到精细化的程度。比如进行现场勘查,以此明确固定污染源废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采样位置 5.1.1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5.1.2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 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 5m/s 以上。 5.1.3 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 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倍。 5.1.4 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 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置仍按 5.1.2 选取。 5.1.5 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 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5m2,并设有 1.1m 高的护栏和不低于 10cm 的脚部挡 板,采样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200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 1.2m~1.3m。 采样孔 5.2.1 采样孔 单位 为毫 米a)带有盖板的采样孔 b)带有管堵的采样孔 c)带有管帽的采样孔图 1 几 种封闭形式的采样孔 5.2.1.1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 80mm,采样孔管长 应不大于 50mm。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图 1)。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应不小于 40mm。 5.2.1.2 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图 2) 图2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院感质控检查表.doc

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院感监控自查记录表 巡查者:时间:年月日 项目院感控制措施分 值 考评要点扣分原因扣 分 手卫生10分1、水龙头功能良好,能正常使用。2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有擦纸或干手设施(设备),能满足正常需要。 2 白服擦拭或一巾多用扣2分 3、配有液体洗手皂液和快速手消毒液。 2 未按规范洗手或手消毒扣2分 4、手依从性强,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遵循手卫生指征。 2 不熟悉手卫生知识,一名医务人员 扣1分 5、医务人员手部不允许佩戴戒指等饰物。 2 不合格扣1分 无菌原则25分1、治疗室、换药室分区合理,清洁整齐;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区存放、标识清楚,无菌 包干燥、外观清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无过期。 4 存放不分区,表识不清楚,有过期 包,发现一次扣3分。 2、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2 未做到扣2分。 3、药物现用现配,配制的无菌液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药液开启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 时间。 3 未做到扣3分。 4、酒精、安尔碘等消毒剂在规定时限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瓶盖严密。 3 未做到扣2分。 5、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在治疗台前、处理无菌物品、加药、注射等操作时 戴口罩,手卫生符合要求。 4 不符合要求扣3分。 6、进行无菌操作衣帽整齐,戴口罩,连续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3 未做到扣2分。 7、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3 发现一次扣3分。 8、一次性灭菌物品存放在清洁干燥区域,无过期,无破损。 3 发现一次扣3分 消毒1、治疗室每日三氧消毒一次,记录规范:三氧机定期清洁,每周用95%酒精至少擦拭一次并 记录。 4 未消毒扣2,记录不全扣2分。 2、各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督促院感科做好监测,监测回执保存完好。 2 未做到扣2分。 3、治疗室、换药车、查房车等配有速干手消毒剂,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手。 3 未执行扣3分。 4、止血带、体温计、氧气湿化瓶、吸引瓶等用后消毒、存放符合要求。 2 不符合要求扣2分。 5、氧气湿化瓶、吸氧管一人一用,长期使用每周更换一次,湿化瓶用蒸馏水,每日更换,鼻 导管(面罩)清洁。 3 未做到扣3分。 6、查房、换药一病人一洗手(双手无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 2 未做到扣2分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 ****—2016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6.07.01)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定项目的确定 (2) 5 监测方法的选择 (2) 6 采样技术要求 (3) 7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5) 8 结果与计算 (6)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或总烃标准监测方法表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特征项目标准监测方法表 (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流程 (16)

《固定污染源废气恶臭排放在线监测技术指南》

ICS 团体标准 T/ACEF—20□□ 固定污染源废气恶臭排放自动 监测技术指南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odor 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202□-□□-□□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组成结构 (2) 5 技术要求 (4) 6 性能指标 (7) 7 监测站房要求 (8) 8 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要求 (8) 9 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调试检测 (8) 10 自动监测系统技术验收要求 (9) 12 质量保证 (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OOMS主要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方法 (16) 附录B(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OOMS安装调试检测原始记录表 (21)

T/ACEF XXXX-20□□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恶臭排放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能、监测站房、安装、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管理、日常运行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审核和处理的有关要求。 本标准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主编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上海纺织节能环保中心、北京牡丹联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固定污染源废气恶臭排放自动监测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恶臭污染物臭气浓度等恶臭物质的自动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 75 固定污染源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6 固定污染源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 905-2017 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固定污染源stationary source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类行业、场所、生产设施、固定设备等,简称固定源。 3.2 恶臭odor 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异味气体。 3.3 臭气浓度odor concentration 用无臭空气对臭气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时的稀释倍数。 3.4 嗅辨员technician to analyze and distinguish odor strength 经过专业培训,其嗅觉考试合格的技术人员。

固定污染源废气的采样检测

固定污染源废气采样与检测相关问题 1.采样时如何对锅炉的负荷进行调查? 答:可找企业陪同人看蒸汽流量表或到控制室看自动记录装置或锅炉生产运行记录;小锅炉若无蒸汽流量表,可核查锅炉入水量,即查水表;还可以用燃料消耗量和热值,结合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推算蒸汽所含热量来折算蒸汽产量。比如记录锅炉热工仪表输入和输出量,通过热水量及热水升高温度计算热耗量,来测算实际生产负荷。计算示例:锅炉负荷=(监时蒸汽产量/锅炉公称产量)×100%。 2.采样开孔位置不满足方法标准和规范要求时该怎么办? 答:采样位置不符合方法标准和规范要求时,可要求排污企业对烟道进行改造,若因场地和工艺条件限制不能改造,很难满足要求时,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应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和采样频次;也可对采样位置的流速场进行预测,如监测断面最大流速与最小流速之比大于3,则采样点至少加密1倍,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开孔来采样。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只给出了GB/T16157-1996,其它污染物监测应采用何方法? 答:GB16297-1996除引用了GB/T16157外还引用了GB3095,因此凡与GB3095同名的污染物监测均应采用GB3095表3规定的各污染物分析方法;对于其它污染物根据环函【2010】90号精神;“在监测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时,任何部门或单位都应采用依法制定、现行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如硫酸雾和沥青烟的监测应分别采用HJ544-2016和HJ/T45-1999的方法来监测。 4.含氧量不属污染指标,但为什么固定污染源原排气监测还要测含氧量? 答:在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中,为了消除燃烧设备运行工况差异和人为稀释因素的影响,必须用标准规定的基准含氧量或过量空气系数进行折算,以避免基准含氧量或过量空气系数过小造成“浓缩”,使排放浓度“增加”;或因基准含氧量或过量空气系数值过大造成“稀释”,使排放浓度“降低”造成达标排放的假像。所以必须通过测氧含量来计算排放浓度。 5.是不是只要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浓度小于20mg/m3,便不能用 GB/T16157-1996的方法? 答:根据根据环保部GB/T16157-1996修改单(2017年第87号公告)的含义,GB/T16157-1996只适用于颗粒物浓度>20mg/m3的废气。因此当颗粒物浓度小于20mg/m3时,除单台出力65t/h及以下的锅炉外,均不宜再采用GB/16157-1996监测,而应采用HJ836-2017来监测。 6.当烟气流速太低,烟尘采样器不能自动启动采样时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