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安全预防及事故处理方案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619a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a.png)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案例,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以便广大同学能够加强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火灾事故1. 实验室内火灾事故:化学实验室通常存放着大量易燃、易爆物质,若不慎发生火灾,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在遇到实验室内火灾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首先,关闭可燃气体阀门,切断电源,并使用灭火器灭火。
如果火势太大无法扑灭,应尽快报警并撤离实验室,确保人员安全。
2. 实验操作火灾事故:在化学实验中,错误的实验操作也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比如使用明火进行蒸馏或加热时不慎引燃反应物。
此时,应迅速关闭电源或瓦斯阀门,将燃烧物迅速移开,防止火势蔓延。
在灭火方面,可使用灭火器或用湿布扑灭火焰。
二、溅溶灼伤事故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液体的溅溶灼伤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或实验材料性质不明引起的。
遇到此类事故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首先,迅速将受伤部位放入流动的清水中不少于15分钟,以冲洗掉残留的化学物质。
切忌抓挠受伤处,以免加重伤害。
之后,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包扎。
三、中毒事故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皮肤或吸入有毒气体,可能导致中毒事故。
在遇到此类事故时,应尽快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如果是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如果是误吸进入呼吸道的有毒气体,应立即让患者进行复苏呼吸,并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四、爆炸事故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物质,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当实验发生爆炸时,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首先,切勿靠近爆炸物,迅速躲避到安全地带,并确保自身安全。
之后,立即报警并及时撤离周围人员,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如果发现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急救和包扎,同时等待医护人员的进一步处理。
高中化学实验事故应急预案
![高中化学实验事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5c05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9.png)
一、总则为加强高中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事故预防1.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手套、实验服等。
3.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化学实验安全培训,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4. 实验室应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禁止违规操作。
5.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化学实验事故的能力。
三、事故分类及处理1. 火灾事故(1)发现火灾,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实验设备,用灭火器灭火。
(2)组织师生撤离实验室,引导至安全区域。
(3)报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2. 中毒事故(1)发现中毒人员,立即将其移至通风良好处。
(2)根据中毒症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3)报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3. 爆炸事故(1)发现爆炸,立即关闭实验设备,切断电源。
(2)组织师生撤离实验室,引导至安全区域。
(3)报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4. 伤害事故(1)发现受伤人员,立即进行伤口处理,用止血带或绷带进行止血。
(2)根据受伤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3)报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四、事故报告与调查1. 发生事故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2. 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应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3. 事故调查组应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向学校领导汇报。
五、事故处理1. 事故发生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师生进行现场清理,确保实验室安全。
2. 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协助实验室处理事故,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
3.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根据事故原因和后果,追究相关责任。
六、应急演练1. 学校应定期组织化学实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事故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火灾、中毒、爆炸、伤害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27ee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b.png)
定期检查维护实验设备设施
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 行和安全使用。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及 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防止事故 发生。
建立实验设备设施档案,记录 其使用、维修和更换情况,方 便管理和查询。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根据可能发生的化学实验事故类型和 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活 动。
建立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 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
06
法律法规与标准对高 中化学实验安全要求 解读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义 务。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等环节,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要求。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管理体系、人员、设备设施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实验室安全、规 范运行。
行业标准对高中化学实验安全要求
1 2
《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针对化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提出防火、防爆、 防毒、防腐蚀等具体安全要求。
《中小学实验室规程》
规定中小学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管理要求、安全 制度等,保障师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3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志》
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志,提醒师生注意危 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风险。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
实验室安全责任制落实情 况
检查学校是否建立实验室安全 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 实验人员的安全职责。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高中化学实验室突发火灾防范与演练方案
![高中化学实验室突发火灾防范与演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e1aa0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1.png)
高中化学实验室突发火灾防范与演练方案引言:高中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实验室内存在一定的化学品和设备,潜在的火灾风险也较高。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防范与演练方案。
本文将从预防、应急处理和演练三个方面,提出高中化学实验室突发火灾的防范与演练方案。
一、预防措施:1. 优化实验室布局:合理规划实验室内的通道和工作区,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的路径通畅。
同时,合理设置化学品存储区域,避免不必要的化学品接触和混合。
2. 安全设备配置:配备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3. 严格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禁止学生擅自进行实验和进入实验室。
教师要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火灾隐患。
4. 定期安全培训:进行定期的火灾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应急处理措施:1. 发现火灾:任何人员在发现火灾后,首先要迅速向周围人员发出火灾报警,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疏散规程进行疏散。
2. 应急通道和器材: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确保被困人员安全撤离。
同时,根据火源位置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切勿用水扑灭有机溶剂或金属火灾。
3. 避免火势扩散:如发现实验室内存在明火,尽量迅速关闭天然气、电源开关等能量源,以防止火势扩散。
4. 救援和报警:及时拨打火警电话,通报火灾事发地点和情况,同时进行人员救援,尽量将人员安全转移到远离火灾现场的地方。
三、演练方案:1. 定期演习:定期在高中化学实验室进行火灾演练,包括实际火灾逃生演练、灭火器材操作演示等,提高师生应对火灾的能力和疏散效率。
2.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确参与人员和步骤,确保演练的有效性。
3. 录制演练视频:将每次演练录制下来,用于事后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演练评估和反馈:对每次演练进行评估和反馈,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高一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
![高一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a943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d.png)
高一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化学实验作为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在高一化学实验中,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灵敏应对事故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是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以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为主题,详细分析高一化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安全事故预防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实验内容,并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同时,应查阅相关实验手册或教材,了解实验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实验条件的要求。
2. 实验环境和装备实验室的环境和装备对安全实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验室应具备充足的通风设备,保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其次,必须保证实验室内的消防设备齐全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此外,实验装备应经过检修和清洗,确保其正常使用。
3. 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范,例如佩戴实验服、护目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不擅自调整实验条件和原材料用量。
4. 实验废物处理实验结束后,实验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不可随意排放或混合处理。
有机废物和化学废液等应妥善存放,避免污染实验环境和地下水源。
二、应急处理1. 气体泄漏的应急处理若发生气体泄漏事故,首先应确保自身安全,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并通知实验室管理员。
同时,根据泄漏气体种类和性质,可以选择关闭气源、打开实验室通风设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2. 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在化学实验中,火灾事故是常见的安全隐患。
遇到火灾事故,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迅速关闭火源,并呼叫救火人员。
同时,可以用灭火器或灭火器等适当的灭火设备扑灭火源,或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行疏散逃生。
3. 酸碱溅烫事故的应急处理酸碱溅烫事故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伤害,所以在化学实验中遇到此类事故时,应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预防及事故处理方案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预防及事故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2c8d90680203d8ce2f24e1.png)
化学实验安全预防及事故处理方案高考把“试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列入了考纲,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样的一种安全意识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高考总复习也应该把它列入专题,让学生具备初步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安全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等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只要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处理问题的措施得当,就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鉴于高三复习的紧迫性,我们也不可能用很长的时间来复习实验安全事故问题。
在这里,我们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和做法。
下面是我们认为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一.认真研究〈〈考纲〉〉与〈〈说明〉〉考试说明认为考生的安全意识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
2.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时,心理上要镇定,动作上要敏捷,采取的措施要得当,尽量使事故消灭在发生的初期。
其实新教材的编写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毒害性大、腐蚀性强的药品。
如在学生实验中闻嗅有毒气体的方法这一基本操作,已由原教材中的闻嗅毒性较大的氯气迁移到新教材中的闻嗅毒性较小的氨气,同时删除了有关纯溴的实验等。
再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中,原教材所用到的具有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在新教材中已被换成了氯化钠溶液。
新教材在操作方法的语言叙述上也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如用手去触摸试管外壁,以便感受浓硫酸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时,新教材在“触摸”一词前就加了状语“小心”,这种提示性的语言可以减少学生操作中的盲目性和危险性。
安全问题也不仅仅是今年高考关注的问题,以前的高考试题中同样也有体现,只不过今年高考更加重视和突出而已。
如:江苏高考题以重庆市4.16日发生特大氯气泄漏和三氯化氮为题考到了事故的处理及造成的污染情况;非典过后上海市也以过氧乙酸为例出题,上海市以可防倒吸的“双球洗气瓶”来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还有全国高考试题制取氯化铁,考到了预防固体堵塞造成事故,收集装置有两种:以前也在高考题中出现过这样的一个预防事故的安全装置:二.化学实验安全预防方案安全问题中预防是关键,只有充分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从试验步骤和装置的设计上考虑到去如何预防,才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高中化学实验前的安全预防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前的安全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e23bb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1.png)
高中化学实验前的安全预防措施在高中化学课上,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实验操作。
然而,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实验,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行实验前的安全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学生应该切实了解实验涉及的化学品和其特性。
对于每种化学品,学生都应该知道其危险性和急救方法。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在实验室中,每个容器上都应该标明其成分和危险性,学生在实验室内应该仔细阅读并了解这些信息。
其次,学生在实验室中应该始终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实验室外套、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室鞋等。
这些防护装备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学生对可能的化学品溅洒、腐蚀或灼伤。
护目镜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眼睛,实验手套能够保护手部免受腐蚀和烧伤。
另外,实验室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设备,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有时候,设备的故障或损坏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实验室管理者应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学生也应该在操作中小心处理设备,避免不小心破坏或损坏设备。
如果学生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应该向实验室管理者或老师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设备。
此外,实验室中的化学废物应该妥善处理。
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该将废弃的化学品、试剂管、废弃纸等都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
化学废物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实验室管理者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化学废物,并提供适当的处理设施。
最后,实验室内的安全培训和定期演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应该接受针对实验室安全的培训,了解如何正确应对事故和紧急情况。
在紧急情况下,学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并掌握逃生的基本技能。
定期的演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前的安全预防措施是保护学生安全的重要步骤。
学生应该增强对化学品特性的认识,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保持实验设备的良好状态,正确处理化学废物,并接受安全培训和定期演习。
高三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与应急处理
![高三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与应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dab4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e.png)
高三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与应急处理在高三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进行各种化学实验,以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和探索实验现象。
然而,化学实验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时有所闻,这不仅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还可能对参与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加强对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理的认识。
一、常见的化学实验安全事故1. 腐蚀性物质的溅泼:在操作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时,若未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有可能导致腐蚀性物质溅入眼睛或皮肤引发伤害。
2. 燃烧事故:在进行燃烧实验时,如果使用不当或者未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尤其是在操作易燃物质和加热装置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3. 气体泄漏:某些实验可能释放出有毒气体,如氯气、硫化氢等,若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能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4. 爆炸事故:一些实验涉及到爆炸性物质,如硝酸铜、硝酸银等,若不谨慎操作或在容器关闭状态下进行加热,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二、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1. 腐蚀性物质溅入眼睛或皮肤:立刻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在事故发生后,保持冷静,切勿慌乱行动。
2. 燃烧事故:首先迅速采取扑灭火源的措施,可使用灭火器或湿毛巾等工具进行灭火。
同时通知周围人员撤离,避免扩大火势。
若情况严重,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并配合消防员进行灭火。
3. 气体泄漏:在发现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将实验场所通风,打开实验室的排风设备,避免气体积聚。
同时迅速撤离现场,并将事故报告给实验室管理员或老师。
4. 爆炸事故:发生爆炸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立即躲到安全区域,避免继续暴露在爆炸现场。
通知实验室管理员或老师,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疏散实验室内的其他人员。
三、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常识与预防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用具: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实验服等个人防护用具,以有效避免腐蚀性物质溅入眼睛或皮肤。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bf145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c.png)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验证理论知识。
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问题是一项需要特别重视的事项。
本文将讨论高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I. 实验室环境及设备方面1. 实验室通风系统高中化学实验通常涉及到有害气体或有毒气体,如氯气、硫磺等。
因此,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至关重要。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进行排风装置改造来增强空气流通。
2. 水槽和洗眼器安装水槽和洗眼器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溅入眼睛或皮肤上的危险物质。
确保这些设备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并定期检查其清洁度和操作性能。
3. 紧急淋浴器和灭火设备在紧急情况下,例如意外溅入大量液体或起火时,紧急淋浴器和灭火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设备。
要确保它们在实验室中易于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
4. 禁止饮食实验室严禁饮食。
这是因为化学试剂可能会被错误地吞食,引发身体不适或中毒反应。
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并提供一个专门用于进食的区域可以有效预防此类问题。
II. 化学品储存与管理1. 标签和容器存储化学试剂时,正确标注容器至关重要。
每个容器都应该清楚地标示出其内容物以及相关的危险提示符号、风险等级等信息。
此外,底部垫板和易燃物质分隔装置也应按规定放置。
2. 分类和隔离存储将化学试剂按照性质分类,并根据其相对危险程度进行隔离存放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管理方式。
尽量避免将互相反应造成危险的物质储存在一起,同时注意分开存放易燃、有毒等高风险物品。
3. 贮藏条件不同的化学物质对储藏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某些试剂需要在低温下存放,而其他一些则需避免阳光直射或湿度过高的环境。
了解和遵循正确的贮存条件可以保证试剂长时间稳定并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III. 实验操作中常见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1. 溶液制备与酸碱反应在实验室中,溶液制备和酸碱反应是常见的操作。
但这也是可能引起灼伤、眼睛刺激等安全问题的环节。
高中化学实验事故应急预案
![高中化学实验事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b517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c.png)
一、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高中化学实验室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中毒、灼伤、腐蚀等。
三、事故预防措施1. 实验室安全管理:(1)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急救药品、防护用品等;(2)实验室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3)实验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检查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等,确保安全;(4)实验室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2. 实验操作规范:(1)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措施;(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实验步骤;(3)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保持警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教师;(4)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清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内无安全隐患。
四、事故应急处理1. 人员伤害事故:(1)轻微伤害:立即采取止血、消毒等措施,必要时送往校医室;(2)严重伤害: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尽快送往医院;(3)中毒事故:立即脱离现场,给予中毒者吸氧、催吐、洗胃等急救措施,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2. 火灾事故:(1)发现火情,立即报告教师,并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灭火;(2)若火势较大,立即关闭实验室门窗,切断电源,迅速撤离现场;(3)拨打火警电话,等待消防部门救援。
3. 爆炸事故:(1)发现爆炸隐患,立即报告教师,并采取措施隔离爆炸源;(2)若发生爆炸,迅速撤离现场,拨打火警电话,等待消防部门救援。
4. 其他事故:(1)根据事故性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2)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事故的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火灾逃生、灭火器使用、急救措施等;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六、责任与奖惩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2.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3. 对违反本预案的行为,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4. 对在事故应急处理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df28d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a.png)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事故往往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预防事故的关键环节。
首先,实验室人员应对实验操作进行细致的计划。
包括:研究实验过程,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分析,预判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实验室中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例如:消防器材、急救箱等。
实验前的检查也必不可少,确保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隐患。
二、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人员应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穿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戴上手套等。
此外,遵循化学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避免超出实验室环境和实验器材的承受范围。
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在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时,遵循安全操作步骤,以防止意外发生。
此外,实验人员还需要了解相关安全标识和标志,及时从事故现场撤离,并及时寻求救援。
三、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在化学实验中,事故发生时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实验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切断可能出现危险的源头,如停止供气,切断电源等。
其次,对人员进行紧急救助,包括呼叫急救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
在等待急救人员过程中,可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等。
同时,展开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以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实验人员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切记安全第一,合理评估风险,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685956e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a.png)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化学实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当操作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预防事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等方面,探讨化学实验事故的预防。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一项化学实验之前,详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做好实验室的消防和应急设施检查,确保灭火器、安全出口等设施完好有效。
其次,要对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器材完整,药品标签清晰,并遵循正确存放方法。
此外,在进行有毒、腐蚀性等较危险的化学试剂操作时,更应该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程序规范操作。
这些准备工作都对化学实验事故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安全操作规程。
首先是着装和防护措施:实验服要求紧身、袖口封闭,并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必要的防护用具;其次是仔细阅读实验步骤,熟悉试剂性质和特性,并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另外,在加热反应、混合试剂时都应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同时,在气体通风、废液处理等环节也需特别重视,在实验最后及时清洗仪器并做好记录。
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即使做好了一切预防措施,化学实验事故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在事故发生后,采取正确有效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是安全撤离:在发生火灾等严重危险时,应立即将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并使用灭火器等设备进行初期扑救;其次是急救措施:如果出现中毒、烫伤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拨打急救电话求助;另外还要做好相关记录,包括事故经过、后续处理等内容,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结语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是一项既重要又危险的活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务必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通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保持警惕性,可以有效地预防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
希望广大化学教师和同学们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始终以安全第一为前提,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实验环境。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与应急处理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与应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8e13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d.png)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与应急处理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然而,由于实验操作不慎或安全意识不足,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并介绍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以提醒同学们在化学实验中提高安全意识。
1. 酸碱溶液溅入眼睛在实验室中使用酸碱溶液时,一不注意可能会溅入眼睛,引起疼痛和损伤。
遇到此情况时,首先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患者的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5分钟,确保酸碱溶液完全冲洗干净。
然后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注意保持患者平静,避免擦眼睛。
2. 温度过高导致容器爆炸在进行加热实验时,如果容器密封不良或温度过高,容器有可能发生爆炸。
一旦发现容器发生爆裂,应立即远离爆炸源并保护好自己。
应急处理包括切断电源或关闭燃气,确保实验室室内通风良好,防止有毒气体产生。
随后,及时清理爆炸现场,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进一步的危险。
3. 化学品误食或误吸化学品误食或误吸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
如果发现同学误食了化学品,应立即将其送至医务室或医院就医,并告知医生误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同时,要指导同学不随意用嘴吸取玻璃管或吸管中的溶液,以避免化学品误吸事故的发生。
4. 非法转移、储存或废弃化学品在实验室中,非法转移、储存或废弃化学品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要注意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正确储存化学品,并按照规定程序废弃化学废液和废品。
同时,实验室内应设立明确的标识,以便同学们了解不同化学品的性质和储存要求。
5. 火灾事故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一些易燃物质的使用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遇到火灾时,要立即报警并关闭燃气阀门,切断电源。
如果火势较小,可以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但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防着火物跳溅。
如果火势较大,应迅速撤离并寻求外部帮助。
总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安全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117f6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3.png)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化学实验涉及到一系列危险物质和操作步骤,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预防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三个方面,探讨化学实验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预防事故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1.了解实验内容和实验物质:在进行实验之前,实验人员应该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物质有充分的了解。
了解实验物质的性质、危险性和操作要求,可以帮助实验人员预防事故的发生。
2.检查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仔细检查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如发现有损坏或者异常的设备和仪器,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3.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免受化学物质的伤害。
二、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实验中的安全操作措施:1.遵守实验规程:实验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不得随意更改实验步骤或者省略安全操作。
2.注意实验条件:实验人员应该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如温度、压力、pH值等。
在进行实验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物质的特性,合理地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发生意外。
3.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人员应该熟悉并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
在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时,应按照操作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
4.注意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实验人员应该正确储存和处理化学品。
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柜中,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在处理化学品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容器和工具,避免溅洒和泄漏。
三、事故应急处理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但事故的发生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高二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案例与应急处理方法
![高二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案例与应急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a9bc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f.png)
高二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案例与应急处理方法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然而,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安全,很容易发生事故。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并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
1. 燃烧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方法案例描述:某高二化学实验室进行燃烧实验时,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导致实验室内一瓶醇类物质发生燃烧,引燃周围试剂,造成火势迅速蔓延,威胁到人身安全。
应急处理方法:1) 立即切断与火源相关的电源或气源,避免火势继续蔓延。
2) 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切忌用水扑灭有机物火灾。
3) 若火势无法控制,应尽快撤离实验室并关闭门窗,通知相关教师或消防部门,并按照消防预案进行疏散。
4) 在火势控制后,对于受伤人员应及时提供急救,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 溶液溅溃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方法案例描述:某高二化学实验中,一名学生在加入硫酸到水中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溶液产生剧烈反应溅溃,致使手部灼伤。
应急处理方法:1) 在发生溅溃事故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受伤部位,以稀释溶液并防止烧伤加重。
2) 将受伤学生迅速送至医务室或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及时提供专业救治。
3) 对于严重烧伤,要避免用力揉搓或直接接触伤口,以免加重伤情。
4) 确保其他学生的安全,及时检查是否有其他受伤人员并提供相应的急救。
3. 气体泄漏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方法案例描述:某高二化学实验中,实验员在气体收集过程中,由于疏忽操作,导致气体泄漏,引发气体中毒。
应急处理方法:1) 首先切断与气体泄漏相关的气源,以防止气体继续泄漏。
2) 立即打开门窗,确保通风畅通,将泄漏气体迅速稀释。
3) 及时撤离受影响区域,并通知相关教师或急救部门,寻求进一步的处理和指导。
4) 对于已经呼吸进有毒气体的人员,应立即将其送至新鲜空气处进行呼吸,并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48bc2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5.png)
化学实验事故预防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化学实验事故时有发生,给实验者和周围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为了有效预防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者的安全,以下是一些预防化学实验事故的方法和措施。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相关安全知识,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
其次要检查实验室设备和仪器是否完好,确保实验条件符合要求。
另外,实验者应该穿戴好实验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化学品溅射或飞溅造成伤害。
2. 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是化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储存不当会带来安全隐患。
在实验中应该严格按照化学品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混用不相容的化学品或超量使用化学品。
另外,化学品的储存也至关重要,应该将化学品分类存放,避免混淆,避免存放在高温或阳光直射的地方,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 废物处理和实验室清洁化学实验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和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实验者造成危害。
因此,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对废物进行正确的处理,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废物分类和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实验室的清洁也很重要,要定期清洁实验室设备和台面,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干净,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紧急应对措施和急救知识尽管做好了预防工作,但化学实验事故仍然可能发生,因此实验者必须具备紧急应对措施和急救知识。
在实验室内应该配备急救箱和应急设备,实验者要熟悉实验室内的安全出口和紧急报警装置的位置,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另外,实验者还应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化学品溅入眼睛或皮肤时的处理方法,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技巧。
5. 定期安全检查和培训为了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进行,实验室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同时,实验者也应该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避免因疏忽大意或不慎造成事故发生。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a7ec6b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4.png)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在高中阶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必须放在首要位置。
只有保证实验室安全,才能够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避免潜在的危险出现。
下面将从实验室常见危险、安全措施以及事故处理等方面来谈谈高中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
1. 实验室常见危险(1)化学品:实验室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具有毒性、腐蚀性等属性。
如硫酸、氢氧化钠等,一旦接触到皮肤或吸入进去,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火焰:部分实验需要使用明火,例如酒精灯等。
如果操作不慎或者周围环境不适宜,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3)实验仪器:实验室中有各种玻璃仪器和电器设备,使用不慎轻易造成划伤或触电等事故。
(4)气体:部分实验需要产生气体,如氢气、氧气等。
如果气体泄漏或者浓度过高,会对实验者造成危险。
2. 安全措施(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实验室前,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戴上实验服、实验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自己的皮肤和眼睛。
(2)正确使用化学试剂:在使用化学试剂时,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稀释或混合,避免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有毒气体。
(3)熟悉实验仪器操作规程: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需要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规程谨慎操作,避免仪器的损坏或伤人事故。
(4)防火防爆:使用明火时要远离易燃物,确保实验台面整洁无障碍物。
在实验后要及时熄灭明火,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3. 事故处理(1)化学溅入眼睛:如果化学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然后及时就医。
(2)皮肤接触化学试剂:如果皮肤接触到化学试剂,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涂抹防腐蚀药膏。
(3)实验室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应迅速关掉明火源,使用灭火器等灭火设备扑灭火焰,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时,师生们一定要时刻警惕实验安全问题,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做到安全第一。
只有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实验才能够取得成功,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学校化学实验安全与紧急事故处理方案
![学校化学实验安全与紧急事故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d36f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d.png)
学校化学实验安全与紧急事故处理方案1. 引言为了确保学校化学实验的安全,预防和控制化学事故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化学事故的能力,制定本方案,以规范实验安全管理和紧急事故处理流程。
2. 实验安全原则2.1 预防为主学校化学实验安全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2.2 安全培训对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3 应急处理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3. 实验安全管理3.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确保其安全可靠。
3.2 实验操作规程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规程,并确保学生严格遵守。
3.3 实验过程中的监控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密切监控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
4. 紧急事故处理流程4.1 事故报警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实验员应立即报警,通知教师和相关部门。
4.2 紧急疏散实验员应指导学生迅速疏散,避免人员伤亡。
4.3 事故现场处置教师和实验员应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置措施,如灭火、切断危险源等。
4.4 伤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救援。
4.5 事故调查与分析事故发生后,应组织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制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4.6 事故报告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给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并根据要求提交事故报告。
5. 培训与演练5.1 定期组织实验安全培训,提高教师和实验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2 定期进行实验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6. 附录6.1 实验安全操作规程6.2 实验药品安全数据表6.3 实验设备安全使用说明6.4 应急预案模板7. 修订历史本方案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修订,以适应新的实验安全要求和紧急事故处理需要。
---以上为学校化学实验安全与紧急事故处理方案的主要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事故预防与处理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事故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07d63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4.png)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事故预防与处理一、化学实验中的事故预防措施化学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事故发生时可能对师生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事故的预防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师生的安全。
1. 实验前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提前做好详细而周密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老师需要对所有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仔细审查,并制定完善严谨的操作规范。
其次,需要检查并确保所使用试剂及器材是否符合要求、正确存放和标记清晰可辨。
同时还需了解每个试剂或物质所具有的特性、危险性和适当处理方法。
2. 实验场地与设备管理良好管理与维护实验场地以及相关设备是事故预防措施中极为重要部分之一。
首先,废气排放和通风系统需得到足够重视,在確保室内空气质量與流動性上要达到相应标准。
其次,定期检查实验室的水、气、电等设备设施是否运行正常,并及时维修或更换老化和损坏部件。
此外,采取措施保持实验区域整洁有序,避免过于拥挤和杂乱。
3. 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为了事故发生时能尽快减轻伤害程度并采取适当医疗救助,正确配置并使用安全防护用品至关重要。
首先,在每个实验操作位置都应配备足够数量且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眼镜、手套、实验服等),确保师生在操作中迅速穿戴合适的安全装备。
此外,紧急情况下也需要现场配备灭火器具和急救箱等必要设施。
4. 实验指导员与学生的安全教育化学实验事故预防离不开对指导员和参与者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
指导员需接受相关培训,并了解各种突发情况下操纵事由并进行相应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中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自我防护意识。
学生应认真听从指导员指导,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二、化学实验事故处理措施即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在化学实验中仍然无法保证不会发生事故。
因此,当事故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与冷静地做出反应,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来妥善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安全预防及事故处理方案高考把“试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列入了考纲,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样的一种安全意识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高考总复习也应该把它列入专题,让学生具备初步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安全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等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只要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处理问题的措施得当,就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鉴于高三复习的紧迫性,我们也不可能用很长的时间来复习实验安全事故问题。
在这里,我们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和做法。
下面是我们认为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一.认真研究〈〈考纲〉〉与〈〈说明〉〉考试说明认为考生的安全意识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
2.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时,心理上要镇定,动作上要敏捷,采取的措施要得当,尽量使事故消灭在发生的初期。
其实新教材的编写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毒害性大、腐蚀性强的药品。
如在学生实验中闻嗅有毒气体的方法这一基本操作,已由原教材中的闻嗅毒性较大的氯气迁移到新教材中的闻嗅毒性较小的氨气,同时删除了有关纯溴的实验等。
再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中,原教材所用到的具有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在新教材中已被换成了氯化钠溶液。
新教材在操作方法的语言叙述上也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如用手去触摸试管外壁,以便感受浓硫酸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时,新教材在“触摸”一词前就加了状语“小心”,这种提示性的语言可以减少学生操作中的盲目性和危险性。
安全问题也不仅仅是今年高考关注的问题,以前的高考试题中同样也有体现,只不过今年高考更加重视和突出而已。
如:江苏高考题以重庆市4.16日发生特大氯气泄漏和三氯化氮为题考到了事故的处理及造成的污染情况;非典过后上海市也以过氧乙酸为例出题,上海市以可防倒吸的“双球洗气瓶”来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还有全国高考试题制取氯化铁,考到了预防固体堵塞造成事故,收集装置有两种:以前也在高考题中出现过这样的一个预防事故的安全装置:二.化学实验安全预防方案安全问题中预防是关键,只有充分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从试验步骤和装置的设计上考虑到去如何预防,才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常见的预防方案有:1.预防中毒a.预防气体中毒:制备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气体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进行针对性的尾气处理,其中尾气处理方式有:b.预防接触药品中毒:不要用手触摸药品,皮肤上有伤口要注意保护,不能尝药品味道,闻气体气味也要注意方法,实验完用肥皂洗手,饮食餐具不要带入实验室。
2.预防爆炸a.可燃气体不纯点燃爆炸:点燃氢气、一氧化碳、乙烯、乙炔、甲烷等气体时要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氢气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实验时要先通氢气后加热,锌与盐酸反应制氢气锌反应完再补加锌时还要再验纯后点燃。
b.药品使用不当造成事故:取药品要专匙专用,不能随意混合药品,药品的用量要适量,不是说用得越多现象就越明显,有时会引起事故,如下列做法可能引起爆炸:用取了红磷的药匙再来取氯酸钾然后加热制氧气,用满满一燃烧匙红磷放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取一块蚕豆大小的钠或钾分别与水反应,向稀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3.预防堵塞事故主要是预防固体堵塞,如制乙炔不用启普发生器的其中一点理由是生成的氢氧化钙是一种微溶物容易造成管口堵塞发生事故,制氢气、氧气、乙炔等气体时通常用一团棉花塞在管口,以防固体或泡沫造成堵塞。
常见装置有:4.预防气体压强突变造成事故2004年上海市高考题要求学生画出由六水氯化镁制氯化镁实验中的防倒吸装置图,既考查了简单的仪器的画法,同时也考查了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防倒吸装置主要有:还有一种装置既可以防倒吸,还可以避免因气体压强过大而造成事故,如:5.预防失火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
对易燃物:a.必须妥善管理,放在专柜中,远离火源。
b.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乙醚、汽油等应防止蒸汽逸散,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
c.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仪器选用,如蒸馏时要用冷凝器等。
d.易燃物质用后若有剩余,决不能随意丢弃,如白磷应放置冷水中浸泡等。
使用酒精灯要注意:a.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b.不能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c.不能在点燃时添酒精,酒精不能超过容量的三分之二d.酒精灯用小木块垫,不能用烧杯垫。
6.预防暴沸a.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盛量不超过1/3,管口不对人。
b.加热沸点较低的液体时要加入碎瓷片(或沸石),如蒸馏石油、制乙烯、制乙酸乙酯等有机实验。
c.浓硫酸与水、乙醇、硝酸等物质混合时,将浓硫酸缓慢沿容器壁注入其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7.预防炸裂a.加热试管要先抹干外管壁的水,并均匀预热。
b.蒸馏烧瓶、烧杯等加热时垫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
c.在集气瓶中点燃生成高温固体如四氧化三铁时要先加水或铺砂子。
8预防污染a.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化氢、溴化氢、氨气等废气要用溶液吸收。
b.像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废液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到入指定的废液缸。
c.固体废弃物或重金属盐等不能乱丢乱倒。
(如电石、钠、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镁粉、铝粉、硫酸铜、有机物等)三.化学事故处理方案1.一般割伤取出伤口内异物,保持伤口干净,用酒精棉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膏或消炎粉。
若严重割伤,可在伤口上部10cm处用纱布扎紧,减慢流血,并立即送医院。
2.一般烫伤和烧伤不弄破水泡,在伤口处用95%的酒精轻涂伤口,涂上烫伤膏或涂一层凡士林油,再用纱布包扎。
3.化学药品灼伤a.酸灼伤皮肤上立即且大量水冲洗,然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用清水洗净,涂上甘油。
若有水泡,则涂上紫药水。
眼睛上抹去溅在眼睛外面的酸,立即用水冲洗,用洗眼杯或橡皮管套上水龙头,用慢水对准眼睛冲洗后,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最后滴入少许蓖麻油。
衣服上若衣服上沾有浓硫酸,可先用棉花或干布吸取浓硫酸,再用水、稀氨水和水冲洗。
b.碱灼伤皮肤上先用水冲洗,然后用饱和硼酸溶液或3%的醋酸溶液洗涤,再涂药膏并包扎好。
眼睛上抹去溅在眼睛外面的碱,用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涤,最后滴入蓖麻油。
衣服上先用水洗,然后用10%醋酸溶液洗涤,再用氨水中和多余的醋酸,再用水冲。
c.溴灼伤如滴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1体积25%的氨水,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75%)酒精混合液涂敷;也可先用苯甘油除去溴,然后用水冲洗。
如果眼睛受到溴蒸气的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应对着盛有酒精的瓶口尽力注视片刻。
d.磷灼伤先用水冲洗多次,然后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的磷酸。
再用1%的硫酸铜溶液洗涤,使磷转化为难溶的磷化铜,再用水冲洗残余的硫酸铜,最后按烧伤处理,但不要用油性敷料。
e.氢氟酸灼伤先用水多次冲洗,然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涂上33%的氧化镁甘油糊剂,或敷上1%的氢化可的松软膏。
f.酚灼伤先用浸了甘油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的棉花除去污物,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饱和硫酸钠溶液湿敷。
皮肤上沾有酚,也可以用4体积75%的酒精和1体积1mol/L的氯化铁溶液组成的混合液冲洗,但不可用水冲洗污物,否则有可能使创伤加重。
g.汞的处理汞在常温就能蒸发,汞蒸气能致人慢性或急性中毒。
因此汞撒落地上,尽量用纸片将其收集。
再用硫粉或锌粉撒在残迹上。
4.中毒溅入口中而尚未下咽的毒物应立即吐出,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应据毒物性质服解毒剂,并立即送医院。
a.腐蚀性毒物对强酸,先饮用大量水,再服用氢氧化铝膏,鸡蛋白;对于强碱,也先饮大量的水,再服用醋酸果汁,鸡蛋白。
不论酸或碱中毒,都需要灌注牛奶,不要吃呕吐剂。
b.刺激性及神经性中毒先服牛奶或鸡蛋白使之缓和,再服用硫酸铜溶液(30g溶于一杯水中)催吐,有时也可以用手指伸入喉部催吐后,立即送往医院。
c.吸入气体中毒通过呼吸道吸进有毒气体、蒸气、烟雾而引起呼吸系统中毒时,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使之温暖和安静,切勿随便进行人工呼吸。
因吸入少量氯气、溴蒸气而中毒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
5.火灾实验室一旦起火,一方面立即灭火,一方面防止火势蔓延(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
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
一般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
火势较大可用灭火器。
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灭火,以免触电。
衣服着火时,切勿奔跑,应就地打滚,其他人员迅速帮其灭火。
以上方法仅为救急措施,若伤势严重,应速送医院诊治。
四.针对性训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可溶性钡盐有剧毒,误服后可及时服用硫酸钠溶液或硫酸铜溶液解毒。
2.误服重金属盐可服用大量牛奶、蛋清、豆浆来解毒。
3.酒精灯打翻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洗5.苯酚的浓溶液溅到皮肤上,直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再用水洗。
6.水银洒在桌面上,立即用硫粉覆盖。
7.碱金属、电石、苯、汽油等着火用水来灭火。
8.用钠来制过氧化钠的试管直接加水冲洗。
9.把白磷从水中取出,用滤纸擦干,切取小块来做实验。
10.向正在进行加热的苯酚与甲醛混合物溶液中加盐酸作催化剂。
11.硫酸铜结晶水合物测定时,需用小火缓缓加热防止物品飞溅。
1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水来灭,而应用泡沫灭火器来灭。
13.实验室通过加热硝酸铵分解来制取氨气。
14.将银氨溶液配制好后用棕色细口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