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理论框架构建:我们将回顾陈向明教授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原则与程序的阐述,包括其对现象主义、解释学、建构主义等哲学基础的深刻解读,以及对扎根理论、现象学研究、叙事研究等具体研究路径的精要剖析。

此部分旨在揭示陈向明教授如何在多元理论脉络中构建起一套严谨且富有弹性的质性研究体系。

方法论创新与应用:接着,我们将聚焦于陈向明教授在质性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如她对混合研究方法的倡导、对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敏感性以及对研究者主体性问题的独特见解。

还将通过分析其实际研究案例,展现这些方法论思想如何在教育、社会工作、性别研究等领域得到生动实践,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学术对话与影响:本综述还将考察陈向明教授在学术界引发的广泛对话与回应,包括对其观点的支持、质疑与深化,以及其理论与实践成果对国内外学者及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与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陈向明教授在质性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也揭示了其思想在当代知识生产中的动态发展与持续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提炼出陈向明教授“质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研究的指导意义与挑战,特别是对于提升本土化研究的理论自觉、强化研究伦理意识、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前瞻性思考。

本篇文献综述力图通过对陈向明教授“质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与实践成果的系统梳理,呈现其学术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影响,为读者二、陈向明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观点与理论贡献陈向明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界和研究方法论领域的杰出代表,对“质的研究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索。

她坚信,质的研究方法不仅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范式,更是理解社会现象、揭示人类行为背后深层次意义的关键工具。

在陈向明看来,质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个案研究,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她主张,质的研究应当关注被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和内心世界,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手段,获取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质性研究与主题分析

质性研究与主题分析

质性研究与主题分析质性研究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中的主题和模式。

与定量研究相对应,质性研究关注的是对现象的深入理解,注重探索过程中的主观观察和参与。

主题分析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整理和归类研究材料中出现的主题,以揭示背后的内涵和意义。

在主题分析中,研究者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并运用适当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和主题分析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步骤1.1 质性研究的定义和特点质性研究是一种基于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深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中的主题和模式,而非简单地进行数量化的测量和分析。

质性研究强调的是研究者的主观参与和观察,注重对个体经验和意义的重构和解释。

1.2 质性研究的步骤质性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撰写研究报告。

在每个步骤中,研究者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资源来制定相应的操作策略。

二、主题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1 主题的定义和特点主题是指在质性研究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中归纳出来的重要议题或概念。

主题通常是研究问题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对多个数据片段的凝练和整理,揭示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内涵。

2.2 主题分析的步骤主题分析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初步编码、生成初步主题、进一步细化和整理主题、进行主题间的关系分析。

通过这些步骤,研究者可以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压缩为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主题,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意义。

三、质性研究与主题分析的应用3.1 社会科学研究质性研究和主题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研究中,质性研究可以通过深入的访谈和观察,揭示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规律和思维模式。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深入理解质性研究凌建勋凌文辁方俐洛1摘要2质性研究是采用自然探究的方式,从自然观察的行为中收集所需的资料,并由观察与深入分析的过程来探究现象的发生及特定现象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都是获取真知的手段,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将更有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

1关键词2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社会科学1中图分类号2C3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3)01-0151-03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

长期以来,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的不足以及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开始崛起,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

随着质性研究的深入,许多具体的质性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完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质性研究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模式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社会科学0不是单指社会学而言,而是指以社会环境中的个人、群体以及由其互动与时间延续而构成的社会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类学科,其中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等。

中国的社会科学诞生于19世纪末,/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的研究方法0112。

究其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科学的建设几乎是完全出自于个人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从一开始,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像西方那样,有传统而深厚的哲学思维作为指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大多数的社会科学学科都被指责为/资产阶级的0、/唯心的0,因此而受到打压。

80年代之后,中国的社会科学处于一个补课的阶段,大量引入西方量化的研究方法,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量化研究已经处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模式中的主导地位,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质性研究(1)

质性研究(1)
第一、研究客体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在, 不受主观价值的因素的影响;事物本身具有其 内在的、固定的、可以重复发生的规律,事物 的量性维度可以用来考察事物的本质。 第二、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逻辑因果 关系,对事物的研究就是要找到这些关系,并 通过理性的工具对它们加以科学论证。 第三、实证主义者认为社会科学的任务仅仅在于 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进而诉求于整体主义的 方法论,力求确立“价值中立”的原则。
3、解释学理论范式对质性研究的理论分析
大体上说,解释的研究取向指为了能够 对人们如何创造与维持他们的社会世界有所 理解并给予解释。研究者通过直接详尽的观 察在自然环境下的人们,对具有社会意义的 行动进行有系统的分析。 确认“理解”是质性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和 功能 理解是在研究者的阐释意图与解释对象之间 的循环互动 确立“理解”中参与者之间主体间性
3、人种学对质性研究的理论分析
①从方法上来说,质性研究是一个建立在研 究者与参与者充分互动基础上的探讨方式 ②社区和个案法是人种学在微观范围内的两 种典型调查方法。
采用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人类 社会带有普世的规律进行探索,是人类学 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以经验研究为主要方 法,对具有文化和伦理意义的人、群体及 其理念、信仰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行探索, 则使人类学具有人文学科的属性;以质性研 究方法,即以长时段参与田野观察和深度 访谈的方法,探索不同社会文化的人文意 义便是人类学的主要追求
三、解释学
1、解释学
解释学旨在挖掘富有创造性和启发 意义并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感的思想和 观念,刺激人们不断的反思探索,更 加深刻的理解社会生活并积极的参与 其中。因此他非常关注某些特定事件 或过程所拥有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关 注社会行动者的动机与意图。
2、解释学理论具有的特征

谈谈质性分析研究

谈谈质性分析研究

谈谈质性分析研究作者:高鹏来源:《商情》2015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质性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过程,论述分析了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和特征,使读者对质性分析有了相应的了解。

【关键词】质性分析 ;质性研究 ;现象分析 ;编码解码一、质性研究的理论背景。

质性研究也叫做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以深入探讨某个问题为目的,在自然的情境下,借助观察、深入访谈或者分析个人文件数据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或者相关的辅助手段广泛记录收集资料,用归纳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以了解当事人对事物或者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来分析受试者的内心世界、价值观、态度等或是对事件和现象的过程做出解释。

(一)质性研究基本理念的两个来源1.现象分析学现象分析学的基本理念是不怀疑客观真实的存在,但认为完全客观的描述和观察是不存在的。

首先社会中的个体都是从各自的立场对客观存在的过程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描述的,所以在面对同一过程和事实的时候,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描述和记录。

相应的,每种描述和记录都是从某个特定的视角出发,这就反映出了特定的意义。

同时,现象分析学也认为只有将所有不同角度的描述和观察汇总在一起,才能反映出整个过程的全部意义。

2.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理念认为人的经验是以他的认识为媒介的,想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要了解他对这些行为的观点看法以及相应的形成过程。

同时,人表达他对过程的观点看法和理解是通过符号记录来实现的。

该理论也认为人对符号含义的解释是通过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的。

在解释过程的含义上,外部力量的相互作用要比自我和内部过程更为重要。

(二)质性研究的优缺点质性研究更适用于小样本研究,研究过程比较费时,研究分析者须受过专门的训练,整个资料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比较主观化,在实施程序和步骤上,也没有办法完全做到标准化。

(三)质性研究的特征1.所研究的情境不能人为地进行设计,要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资料,真实记录现场的各种现象。

2.要以文字、图画、视听设备、访谈记录稿、相片、录音和笔记等记录资料。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在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角色、个人 身份、思想倾向、自己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以 及所有这些因素对研究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进行反省。
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特殊性问题 过程性问题 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六、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质性研究伦理是指研究者在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中道 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
1.质性研究伦理的必要性
❖在纳粹德国时期,医生曾强制性地利用集中营的人进行研 究和实验;
❖杜宝娃(Cora DuBois)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尼的 阿罗岛上一个叫Atimilang的村庄中,日本人杀死了她的五 位报道者和朋友。这些报道人因为提到了杜宝娃所说过的 美国而被紧张的日本人误认反叛而惨遭不幸;
1.什么是量性研究??
量性研究是一种对事物进行量化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 究者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 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资料收 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等。
2.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目的
内容 (焦点)
手段
批判主义 认为所有研究都带有政治和道德的目的,声称 他们的研究是为了弱势群体,为了改变社会的 不公平。研究重点是学校如何在学生中再造社 会价值和组织。
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 是中国社会调查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两个著名的社会调查机构: 北京“中华教
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南京“国立 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
MURPHY/DINGWALL伦理理论的四个主题:
无伤害性——研究者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造成伤害; 有益性——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应该有积极的、能鉴别出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质性研究是以解释现象为导向的,其研究焦点是构建和维持有意义的、复杂的、有微小差别的过程。

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引出经历和行为的脉络化的本质, 并试图对其进行精细的、深度的、综合性的分析。

由于质性研究聚焦于意义和解释,其弹性的、解释性的方法是必要的。

不像流行性疾病的测量或临床测试结果,质性研究的意义和解释不能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测试和处理。

质性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比喻、意义和解释要求更加灵活,但不乏严谨。

例如,心理学研究显示失业人员比在职人员更易发生抑郁症。

统计学以最好的方法证明了失业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

然而,当研究者们试图找出为什么失业者产生抑郁时,除了发现失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看更多电视外,则无更多发现。

只有用质性研究方法,才能描述看电视能强化年轻失业者与社会隔离和抑郁的过程的解释。

然而,质性研究不能被认为是所有情况都实用的理论和技术。

恰当地讲,质性研究要依赖于多种理论观点和实用技术,其基本目的是捕获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人们基于自己的观点对这些经历的解释。

近年来,由于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被越来越多的健康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接受, 社会科学家们已对应用质性方法解读各种卫生相关领域资料的价值进行过辩论。

鲍姆在谈到质性方法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时说,质性方法“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情形,并且在很多方面有助于共卫生研究。

因为它注重描述和理解人们,质性研究方法特别贴切于新的公共卫生。

质性方法对人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 而其他的研究方法则不容易做到。

在促进研究成果推广方面,质性方法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杜尔和汉考克呼吁,在城市卫生研究领域使用质性故事,因为″只有数据变成故事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否则,这些数据无论对政治或者行政当局的改革都是没有效果的”。

在公共卫生领域,鲍姆认为质性信息能够用在以下 3方面:解释那些影响到健康和疾病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理解团体和个人如何自我解读健康和疾病;研究与任何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不同参与者间的互动作用。

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

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

2020/3/5
2
• 关于可确定性和不可确定性
–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讨论来源于自然科学对统计的确 定性与涨落,量子运动的测不准原理,相对论的质量 和运动的不可分原理。自然科学的这些发现启发了对 非自然现象的类似特性的研究。
– 在自然科学中,所谓确定是指可以用物理测量的手段 加以准确地描述的。在非自然科学领域中,许多确定 的现象也难以用严谨的量化方法加以测量和描述。所 谓的确定性应该和自然科学有不同的规定。
是被某种力量强迫,而是通过相互作用来达到的; • 在如何解释过程的含义上,外部的相互作用比自
我和内部过程更重要; • 离开了特定的背景,无法理解人的行为 。
2020/3/5
10
质性研究的特点
• 自然主义 • 描述性的资料 • 对过程的关注 • 归纳式思维逻辑 • 探求“真义”
2020/3/5
11
质性研究的流派
2020/3/5
8
现象分析学的基本理念
• 不怀疑客观真实的存在,但认为不存在完全客观的 观察和描述;
• 人总是从各自的立场对客观过程进行观察和描述; • 对同一过程和事实,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记录和描述; • 每种描述都从一种特定的视角出发,反映了特定的
意义; • 只有把从所有不同视角做的观察和描述汇聚在一起,
– 透过特定的视角,寻找复杂的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 及它们与外界的关系,以及它们发展变化的过程,也 即事物的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是科学的重要任务。当 我们找到这样的规律时,我们的认识就上升了。规律 一定比事物和现象本身具有形式上的简约性。
–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教育的现象是复杂的。 教育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视角, 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找到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组织 结构和实施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它在形式上应该比 所依托的教育现象大为简约。

质性研究设计

质性研究设计

质性研究设计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研究者常常使用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分别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而质性研究设计是指一种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并通过案例研究来说明其实施过程。

一、质性研究设计概述质性研究设计是一种通过描述、分析和解释现象来获得深入理解的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采访、观察、文本分析等方式收集和分析非数值型数据,以揭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获取参与者的观点、感受和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

质性研究设计的主要特点包括:1. 深入细致:质性研究着重于细致地描述和解释现象,强调从研究对象的视角深入了解研究问题。

2. 建构性:质性研究允许研究者主动建构和解释现象,通过解读和理论化来获得新的见解和认识。

3. 上下文依存性:质性研究将研究对象放置在所处的具体背景和情境中进行研究,注重考察社会现象的特定情境因素。

4. 理论驱动:质性研究设计一般基于某种理论或理论框架,并通过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构建来逐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理解。

二、质性研究设计应用案例解析为了更好地说明质性研究设计的具体运用,我们以一个假设的研究问题为例,假设研究问题为:“学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社会认同感受”。

我们将通过质性研究设计来探究这一问题。

1. 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是质性研究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我们的例子中,研究目的是探究学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社会认同感受,研究问题可以是:“校园欺凌事件对学生社会认同的影响是什么?”2. 选择研究方法在运用质性研究设计时,我们可以选择多种研究方法,并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来决定使用何种具体方法。

对于我们的例子,可以选择采访法和观察法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面对面的半结构化采访,我们将邀请受访者分享他们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经历和感受,同时也可以观察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质性研究基本理念

质性研究基本理念
• 人的经验是以他的认识为中介的;要理解人的行 为,必须了解他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及其形成过程;
• 人通过符号记录和表达他对过程的看法和理解; • 人对符号的含义的解释既不是自动化的,也不受
是被某种力量强迫,而是通过相互作用来达到的; • 在如何解释过程的含义上,外部的相互作用比自
我和内部过程更重要; • 离开了特定的背景,无法理解人的行为 。
– 科学建立在人类思维逻辑和想像的基础上,试图用人 类思维的逻辑和想像来解释自然,当人类思维和自然 发生矛盾的时候,人类将改变本身的思维来适应自然。
– 科学对人类其他的活动及人对非自然事务的探索和认 识是有启发的,特别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 进展以后,科学的影响更为巨大。科学主义试图无限 制地把科学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一成不变地扩大到 人类的所有活动和认识领域上,是极端化的思潮。
需要澄清的问题
2019/8/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7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1、可否将质性研究的结论做一般化的推广?
• 由于被研究的样本是个别的,由于质的研究难以或无法重 复,一般来说,不能将质的研究结论随意推广到一般的情 况。
• 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总存在共性,许多社会现象或过程都不 是完全偶然的或独特的,因此,只要研究者不是只注意特 殊事例中的特殊情况,而是力图去反映共同现象在特殊事 例中的表现,则其研究的结果对一般的情况有参考价值。
2019/8/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 关于复杂性和简约性
– 复杂性和简约性同样是相对的。从自然现象的总体上 看,自然是复杂的。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特定的视 角,也可能发现,许多事物和现象原来是如此简单。 找到这样的视角,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事物和现象的 本质。在自然科学上,这样的视角反映为特定的公理。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
质的研究有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 要求研究者自觉遵守这些原则和规范。
三、质性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1.自愿和不隐蔽原则 2.尊重个人隐私和保密原则 3.公正合理原则 4.公平回报原则
(一)自愿和不隐蔽原则
研究是否要事先征得被研究者的同意,研究是 否应该向被研究者公开?(陈向明)
1.隐瞒派 2.公开派 3.情境——后果派 4.相对主义的观点 5.女性主义的观点
情境——后果派(具体情景--研究者) 相对主义的观点(自己的道德标准--
良心)
女性主义的观点(自己决定--被研究
者感到公平合理?)
(四)公平回报原则
在质的研究中,被研究者通常需要花费 很多时间和精力与研究者交谈或参加其他一 些活动,他们为研究者提供对方需要的信息, 甚至涉及到自己的个人隐私。因此研究者对 被研究者所提供的帮助应该表示感谢,不应 该让对方产生“被剥夺”感。
二、尊重个人隐私和保密原则
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就应该主 动向被研究者许诺保密原则,告诉对方 自己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暴露他们 的姓名和身份,一切与他们有关的人名、 地名和机关名都将使用匿名,必要时还 应该删除敏感性材料。
(三)公正合理原则
“公正合理原则”是指研究者按照 一定的道德原则“公正地”对待被研 究者以及收集的资料,“合理地”处 理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以及自己的 研究结果。
7.一般事先不设计资料收集的格式, 无特定的收集工具。
8.资料收集与分析往往同步进行, 是一个连续过程。
9.研究人员往往将主观态度带入研 究。
二、质性研究的优势和劣势
(一)质性研究的优势 1.详细且有足够的深度,能看到标准 化测验所看不到的现象。 2.开放性,能发展新的理论,找出过 去文献或研究所忽略的现象。 3.协助人们从更广的视野看待研究及 世界而不会局限于过去所得研究发现。

质性研究概论

质性研究概论

《质性研究概论》作者: 文军 / 蒋逸民编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质性研究概论》内容简介:“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以了解主观意义、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为宗旨,主张对调查资料的诠释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解构”,强调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的考察与体悟。

《质性研究概论》不仅对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作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而且还对一些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和深入浅出的案例说明,为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掌握质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质性研究的涵义第二节质性研究的特征第三节质性研究的历史第四节质性研究的类型第五节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六节做好质性研究的标准第七节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比较第二章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实证主义第二节解释学第三节人种学第四节现象学第五节建构主义第六节批判理论第七节女性主义第三章质性研究设计第一节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第二节质性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三节质性研究中的抽样第四节质性资料的性质第五节质性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技术第六节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第七节质性研究设计中的信度与效度第八节电脑在质性研究中的运用第九节质性研究成果的发表第四章个案研究法第一节个案研究的涵义和特点第二节个案研究技术第三节个案研究的资料来源第四节个案选择的标准及其成果推广第五节个案研究的优点和局限第六节个案研究中的常见错误第七节个案研究法的应用第五章参与观察研究法第一节参与观察的含义与特点第二节参与观察的类型与适用情形第三节参与观察的实施第四节对参与观察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第五节参与观察研究法的应用第六章访谈研究法第一节访谈的涵义与类型第二节访谈准备第三节访谈技巧第四节访谈记录第五节焦点团体访谈第六节访谈研究法的应用第七章历史研究法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的步骤第三节历史研究中的资料来源第四节历史资料的评估和诠释第五节历史研究法的应用第八章民族志研究方法第一节民族志研究的渊源和发展第二节科学民族志时代第三节田野工作第四节作为民族志的深描第五节民族志研究法的应用第九章扎根理论研究法第一节扎根理论的渊源第二节扎根理论的特点第三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第四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第十章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节内容分析法的涵义与特征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的过程第四节内容分析法的应用第十一章行动研究法第一节行动研究法的涵义与特征第二节行动研究法的理论基础第三节行动研究法的类型及其运用第四节行动研究法的实施程序第五节行动研究法的应用第十二章德尔菲法第一节德尔菲法的涵义与特性第二节德尔菲法的主要类型第三节德尔菲法的运用步骤第四节德尔菲法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质性研究方法讲课文档

质性研究方法讲课文档
投射测试法的类型
❖ 情景联想法
❖ 句子和故事完型法 ❖ 被试者图画法
❖ 漫画测试法 ❖ 等等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四十页。
2. 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方法3——观察法 不通过提问和交流而系统的记录人、物体或事件 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使用观察法的条件 ❖ 所需信息必须是能过观察到的或能从观察到 的行为中推断出来 ❖ 所要观察的行为必须是重复性的、频繁的、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四十页。
3. 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四十页。
3.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的基本操作程序
❖ 询问问题(ask questions) ❖ 进行比较(making comparisons)
❖ 干扰排除(摇红旗,waving the red flag)
扎根理论操作程序1——询问问题
现在九页,总共四十页。
1. 质性研究的定义
理论化是一项从资料建构出解释框架的行动,透 过对概念间关系的陈述,以系统化地整合和联系 这些概念。
理论化的核心是归纳(inductions)(从资料中抽 取出概念、维度和属性)和演绎(deductions) (对概念间关系的假设,亦从资料抽取出来)间 的交互运用(interplay)
❖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现在十九页,总共四十页。
2. 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方法2——投射测试法
投射测试的目的是探究隐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心 理,以获知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
基本原理 投射测试的基本原理来自于对人们经常难以或者 不能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的认识, 投射测 试是穿透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使真正的情感和态 度浮现出来的技术
的引导下对某一主题或观念进行深入讨论。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 有两种基本方法:Husserl的方法 是试图描述呈现的经历而不加解 释,目的是描绘真实世界。 Heidegger 采用的是另外的方法, 对理解、解释现象更感兴趣,是 通过解释来理解现象。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现象学研究
• 目的
– 观察某一特定现象 – 提炼出该现象中的要素(essence) – 找出要素之间的关系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人种学研究
• 人种学研究/民族志研究率先 是由人类学家使用来了解文化 和传统的,目的是从文化群体 中的成员身上了解文化
• 现作为不同专业(如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 和护理学)研究文化研究
• 目的
–理解某文化包括价值观、行为特 征、习俗等
而称Participants,多用目的性抽样 –达到饱和状态:质性研究不预先决定所
需参与人数,而是在收集资料过程中, 不再有新的资料出现时,便终止收集资 料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现象学研究
• 现象学是一门描述特殊现象或事 物的现实经历的学科。
• 现象学研究是哲学、社会学和心 理学专业常用的研究方法。
• 现象学研究基本上讲是以了解人 的生活经历为目的的技术
– 描述该文化群体的特征 – 发展理论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根基理论
• 根基理论/扎根理论是由两个社 会学家创立的。
• 根基理论强调社会过程和结构, 主要目的是形成植根于现实、资 料收集、资料分析和抽样基础上 的对现象的解释。
• 用以发现存在于社会背景中的问 题以及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重 点在于观察和发展变量间以实践 为基础的关系。包括构想、验证、 再发展主题直到理论形成。资料 是理论的根基。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的特点
• 以文字而不是数字回答问题 • 设计灵活 • 综合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 • 具有整体性 • 不施加干预 • 立意或理论取样 • 无特定收集资料的工具 • 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同时进行 • 最终形成的是适合于所研究的现象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介绍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介绍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介绍质性研究是一种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为目标的研究方法。

与定量研究不同,质性研究注重描述和分析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感受,强调对于个体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行为、语言和社会互动来理解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深入探讨人们的行为动机、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背景,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

与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不同,质性研究更注重于从少数个体或群体的经验和观点中提取共性和差异,通过个案的深入分析来获得对整体情况的理解。

二、质性研究的常见方法1. 访谈访谈是质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的面对面或电话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和经验。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即按照预定问题进行;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即在主题框架下灵活探索。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背景、态度和看法,获取丰富的质性数据。

2. 观察观察是另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互动,得到对于研究问题的直接印象。

观察可以是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也可以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

观察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取真实的行为数据,但也存在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可能。

3.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一种通过对书籍、文件、报告、广告、宣传材料等文本资料的分析,了解社会现象和意义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词频分析、语义分析、内容分析等手段,揭示出文本中隐含的观点、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背景。

文本分析可以结合其他质性研究方法,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证据和解释。

三、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1. 社会学在社会学领域,质性研究常被用于探究社会互动、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意义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了解个体或群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

2. 教育学教育学研究中,质性研究可以用于探究学生学习经验、教师教学策略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问题。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
质的研究有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 要求研究者自觉遵守这些原则和规范。
编辑ppt
三、质性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1.自愿和不隐蔽原则 2.尊重个人隐私和保密原则 3.公正合理原则 4.公平回报原则
编辑ppt
(一)自愿和不隐蔽原则
研究是否要事先征得被研究者的同意,研究是 否应该向被研究者公开?(陈向明)
编辑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公平回报原则
在质的研究中,被研究者通常需要花费 很多时间和精力与研究者交谈或参加其他一 些活动,他们为研究者提供对方需要的信息 ,甚至涉及到自己的个人隐私。因此研究者 对被研究者所提供的帮助应该表示感谢,不 应该让对方产生“被剥夺”感。
如何感谢? 直接回报(物质、口头) 间接回报(帮被研究者解决一些问题,如帮 孩子补习功课,盖房子等等。)
1.隐瞒派 2.公开派 3.情境——后果派 4.相对主义的观点 5.女性主义的观点
编辑ppt
二、尊重个人隐私和保密原则
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就应该主 动向被研究者许诺保密原则,告诉对方 自己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暴露他们 的姓名和身份,一切与他们有关的人名 、地名和机关名都将使用匿名,必要时 还应该删除敏感性材料。
编辑ppt
(二)质性研究的特点
1.不仅是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也 是一个理论形成的过程。
2.为一个非干预性研究,无自变量和 因变量。
3.要求研究者深入研究情景,并在此 情景中生活或工作相当长时间。
4.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目的 性。
5.设计灵活,可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随 时调整。
编辑ppt
(二)质性研究的特点
质性研究的基本内涵与原则
主讲人:张晓晓
编辑ppt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设计
抽样和样本 含量
资料收集方 法
结果报告
采用发生性设计,根据 收集的资料灵活调整设 计方案
严格按研究设计 实施
目的性抽样,样本含量 一般偏小,根据信息收 集情况进行样本量和抽 样方法的调整
强调随机抽样, 需计算样本含量
结采多主合用以。互多观动种察、资法人料、文收访特集谈点方法,法为。根种收问为据或集卷主设者方法。计多法、采种,测用资多量一料以法
(三)人种学研究
人种学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就是人种 学者进入田野(field),周密地观察、记录、参与 当地日常生活,并收集资料,进而进行理论构建和 分析活动,以图探索一个文化的“整体性”生活、 态度和模式。一般来说,研究者要求学会当地语言, 以求得和当地人一致的文化体验和直觉,正确地 感受、认识。人种学研究在方法上采用的主要手 段是参与式观察、非结构性访谈,对所得数据的解 释也是非预设性的,即不以已有的理论来剪裁事 实,而是力争从得到的材料中分析、概括出新理 论,并对原有的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
(五)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不是单一的研究方法,之所以说 行动研究不是一种方法是因为原则上行动研 究可以使用量性或质性的研究方法,只要能达 到目的就行。评价行动研究和检验研究效果 的标准是;行动者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提高,问 题是否被解决,生存环境是否有改善。
➢ 社会现实与社会思想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人 同时是认知者和行动者, 社会既是认知也是 意志和行动的对象, 社会现实本身就是人的 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 命运的因果不同于自 然的因果。
(三)批判主义(续)
➢ 批判主义所持的是一种“历史的现实主义”, 认为 真实的现实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种族和 性别等价值观念塑造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质性研究的流派
• 参与式社会调查
– 19世纪中叶起源于欧洲,采用与研究对象一起 生活的方式,强调详细、如实地记录描述研究 对象的状况。
• 早期的实地(fieldwork)研究:
– Malinowski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大洋洲岛 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首次提出用当地人的观点 (native’s point of view)来看待当地的文化。
2019/11/13
5
什么是质性研究?
• 思辨研究-从上而下 • 实证研究-从下而上
– 量化研究:通过测量手段,用测量所得 的数据来描述被研究的事物或过程。
– 质性研究:通过观察和访问的手段,用 所记录的词语来描述被研究的事物或过 程。
2019/11/13
6
质性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 或方法,当人们采用这种途径和方法 进行研究时,通过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的观察和访问,用描述性的语言或相 关的辅助手段记录、收集资料,用归 纳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以了解当事 者对事物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对事 件或现象的过程做出解释。
– 为了建立某种理论 – 为了形成某种观念 – 为了描述
• 共同目标: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经验 • 潜在目标:
– 政治的 – 道德的 –…
2019/11/13
26
10、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差别。
• 所使用的术语 • 基本理念 • 支撑理论 • 学科影响 • 目标 • 设计
2019/11/13
23
7、可否将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 可以,但不是非如此不可
• 用质性方法做深入的探讨,用量的方法做 普遍的调查
• 即使是同一问题,由于两种方法的基本逻 辑假设不同,所以只能是一种相互补充 (即获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问题所能得 到的各种形象),难以共同印证(即从不 同的角度印证同一结论)。
– 透过特定的视角,寻找复杂的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 及它们与外界的关系,以及它们发展变化的过程,也 即事物的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是科学的重要任务。当 我们找到这样的规律时,我们的认识就上升了。规律 一定比事物和现象本身具有形式上的简约性。
–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教育的现象是复杂的。 教育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视角, 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找到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组织 结构和实施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它在形式上应该比 所依托的教育现象大为简约。
是被某种力量强迫,而是通过相互作用来达到的; • 在如何解释过程的含义上,外部的相互作用比自
我和内部过程更重要; • 离开了特定的背景,无法理解人的行为 。
2019/11/13
10
质性研究的特点
• 自然主义 • 描述性的资料 • 对过程的关注 • 归纳式思维逻辑 • 探求“真义”
2019/11/13
– 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层次越高,所得到的认识越抽象, 形式越简约。
2019/11/13
4
• 关于实证与思辩
– 实证和思辩是科学发展的“两条腿”,科学重视实证, 但科学不是只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
– 缺乏实证(包括证实和证伪)的“科学”是伪科学, 缺乏思辩的“科学”是死科学。
– 科学的思辩和文艺的想像的区别在于,科学思辩是建 立在人类思维和逻辑的基础上的,要求思辩的结果可 以用思维和逻辑来理解,可以通过证实或证伪来和现 实之间建立联系。
• 但是质的研究同样需要考虑信度的问题,只是考虑的方法和角度与量 化研究不同:
– Credibility: 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是否可信 – Transferability: 所做的解释能否得到接受和认可 – Dependability:收集到的资料是否有相对的稳定性 – Confirmability: 关注所收集的资料、解释的过程、探究的结论是否基于
2019/11/13
2
• 关于可确定性和不可确定性
–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讨论来源于自然科学对统计的确 定性与涨落,量子运动的测不准原理,相对论的质量 和运动的不可分原理。自然科学的这些发现启发了对 非自然现象的类似特性的研究。
– 在自然科学中,所谓确定是指可以用物理测量的手段 加以准确地描述的。在非自然科学领域中,许多确定 的现象也难以用严谨的量化方法加以测量和描述。所 谓的确定性应该和自然科学有不同的规定。
– 确定和不确定是相对的、同时并存的。在一定的认识 范围内或深度上是确定的事物或现象,在另一认识范 围和深度上可能是不确定的。不能以在某一范围或层 次上的认识去否定另一范围或层次上的认识。不能以 不确定性否定确定性,或者相反以确定性反对不确定 性。
2019/11/13
3
Hale Waihona Puke • 关于复杂性和简约性– 复杂性和简约性同样是相对的。从自然现象的总体上 看,自然是复杂的。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特定的视 角,也可能发现,许多事物和现象原来是如此简单。 找到这样的视角,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事物和现象的 本质。在自然科学上,这样的视角反映为特定的公理。
2019/11/13
8
现象分析学的基本理念
• 不怀疑客观真实的存在,但认为不存在完全客观的 观察和描述;
• 人总是从各自的立场对客观过程进行观察和描述; • 对同一过程和事实,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记录和描述; • 每种描述都从一种特定的视角出发,反映了特定的
意义; • 只有把从所有不同视角做的观察和描述汇聚在一起,
2019/11/13
12
•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 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家, 以个案研究为主要手段,强调符号和个性的社 会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
• 以Wller为代表教育社会学:
– 强调经验和参与,采用实录的方法收集资料, 特别重视对观察情景的准确界定(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注意社会的系统性,注重部分与 全体的联系。
2019/11/13
15
• 批判主义
– 认为所有研究都带有政治和道德的目的,声称 他们的研究是为了弱势群体,为了改变社会的 不公平。研究重点是学校如何在学生中再造社 会价值和组织。
2019/11/13
16
需要澄清的问题
2019/11/13
17
1、可否将质性研究的结论做一般化的推广?
• 由于被研究的样本是个别的,由于质的研究难以或无法 重复,一般来说,不能将质的研究结论随意推广到一般 的情况。
2019/11/13
13
• 社会变革学派
– 立足于社会与教育需要变革的基本立场,重新 审视社会与教育的基本问题;将调查研究作为 体现民主的手段加以应用,重视文件调查。
• Ethnomethodology
– 研究不同的符号标志(如性别标志)间的相互 作用,观察人与日常生活惯例的相互作用,注 意记录被观察对象的感受。
2019/11/13
18
2、研究者的观点、先入想法或偏见是否对
资料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
• 研究者原有的观点和想法将影响研究框架的建构,资料 的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而不是研究资料的获取。
• 研究资料的收集应是客观的,应尽量避免主观性的影响:
– 尽量收集一切发生在现场的资料,而不是从先入观念出发选择性 地进行记录;
• 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总存在共性,许多社会现象或过程都 不是完全偶然的或独特的,因此,只要研究者不是只注 意特殊事例中的特殊情况,而是力图去反映共同现象在 特殊事例中的表现,则其研究的结果对一般的情况有参 考价值。
• 尽管很难找到完全重复的两个研究,但是如果从一批相 近的研究中可以找出共同的概念框架,这样的框架在一 定的范围内应该有普适意义。
才能反映过程的全部意义; • 研究者力图进行视角转换,从事件参与者的视角进
行观察和描述,然而研究者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 概念框架,视角的转换不可能彻底、完全。
2019/11/13
9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理念
• 人的经验是以他的认识为中介的;要理解人的行 为,必须了解他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及其形成过程;
• 人通过符号记录和表达他对过程的看法和理解; • 人对符号的含义的解释既不是自动化的,也不受
– 不要从某种价值判断出发去看待收集到的资料; – 注意从被研究对象和其他研究者的反馈中获得关于自己的主观性
的信息,及时加以改进。
• 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可能的。
2019/11/13
19
3、研究者的存在是否影响被研究对象的言行?
• 确实存在观察效应 • 研究者应知道观察效应对被研究对象的影响:
– 通过非研究的渠道 – 通过他人的研究 – 通过与被研究对象的长期交往
2019/11/13
24
8、质性研究方法科学吗?
• “硬”科学并非一切都硬 • 用数字描述世界并非一定就是准确的描述 • “科学”的概念是发展的,今天的科学概
念已不仅仅函盖自然科学的领域 • 质的研究方法还没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那
么成熟,有纰漏
2019/11/13
25
9、质性研究的目标是什么?
• 具体目标不同:
2019/11/13
14
• 女性主义
– 以女性问题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将情感和感受 作为研究的一个方面;重视研究过程中研究者 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对等。
• 后现代主义
– 主要是哲学观念上的转变,对理性主义认识论 的批判,主张人只能从特定的立场上认识事物; 在方法上重视研究者的本性和地位对研究的影 响,首用“谈话分析”法。
– 科学对人类其他的活动及人对非自然事务的探索和认 识是有启发的,特别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 进展以后,科学的影响更为巨大。科学主义试图无限 制地把科学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一成不变地扩大到 人类的所有活动和认识领域上,是极端化的思潮。
– 今天批判科学主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把科学也 批判了,不要走上反科学的另一极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