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遗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概念和实质。
2. 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
3.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现象。
4. 能够运用遗传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概念和实质:复习遗传的定义、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
2.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复习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规律。
3. 遗传变异现象: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特点。
4. 生活中的遗传现象:举例解释遗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育种、医学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遗传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的概念和实质。
2. 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复习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3. 讲解遗传变异现象: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特点。
4. 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举例说明遗传在育种、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对遗传变异现象的理解。
3.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遗传学》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涵盖本节课主要内容的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遗传变异案例资料。
4. 练习题库:准备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库。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的概念和实质、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遗传变异现象。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传的概念和实质、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遗传变异现象。
《生物的遗传》教学案例
《生物的遗传》教学案例第一篇:《生物的遗传》教学案例《生物的遗传》教学案例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应该依据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理念,努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现以《生物的遗传》一节的课堂教学过程来说明我的做法与想法。
一、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1.情境中质疑引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的现象。
请同学们看下面这段短片,能说明遗传现象吗?(播放短片:幼兔依偎母兔,小马跟随母马)[设计意图:以幼兔依偎母兔,小马跟随母和学生自身的一些特征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教学的情境,丰富了教材实例。
能很好地有直观地形象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质疑服务的。
同时也暗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地学好生物知识。
] 激发质疑:你想了解有关遗传的哪些知识呢?[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能够结合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将问题表述清楚。
有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总是的关键。
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一些遗传问题的困惑,如,爸爸、妈妈都是双眼皮,为什么我却是单眼皮?难道我不是他们的孩子?动植物的遗传与人的是否遵循一样的规律等等。
] 师:同学们对存在着一些困惑,想了解更多的遗传知识,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看学过本节知识后能否解决?本节课我们着重解决的就是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用到染色体、基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些名词,同学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理解这些概念的涵义,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质疑的前提下,整合学生的问题,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抓了本节内容的本质,将目标表述的清晰,用语避免了生硬的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巧妙地将知识目标转化成学生的探究问题,关键名词的涵义,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问题中探究(探究问题一)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后代是如何获得父母性状的呢?学生自学,猜想,分析,得出结论,小组内讨论后阐明小组观点)后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精子来自父亲,卵细胞来自母亲,所以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题:7-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型:复习课授课人:学习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学习过程:板块一:性状与遗传变异主要目标举例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自主梳理1.遗传学上把生物的、和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是指同同的不同。
3.传是指;变异是指。
典例1.以下各组属于相对性状的是()B.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C.羊的黑毛和短腿D.小明是A 型血,小刚也是A 型血典例2.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出不同的生物C.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D.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板块二:细胞和染色体主要目标解释人的性别遗传人类细胞染色体女性男性体细胞数量组成性染色体生殖细胞数量组成性染色体典例3 孩子的性别主要取决于()A. B.父亲的体细胞 C.精子和卵细胞 D.精子的类型变式1 下列关于人性别遗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是第23 对染色体B.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既有控制性别的基因又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C.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概率为1/2D. 男孩的X 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或母亲板块三:染色体、DNA 和基因典例4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 分子B.每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DNA 主要位于染色体上D.染色体是由DNA 分子和基因组成的变式2 假设该同学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Tt,请在圆圈中画出该同学体细胞中控制双眼皮形状的基因板块四:基因与性状主要目标举例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归纳提炼孟德尔实验的小结。
1.相对性状有和之分。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性状。
2.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基因(用英文字母的大写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基因(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小写表示)。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和掌握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类型;(3)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认识到遗传学在生产生活和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 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 复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 复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复习提问法:通过复习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 案例分析法: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基因、遗传信息、遗传物质等。
2.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等。
3. 遗传变异的原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
4. 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多样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遗传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解决问题。
3. 利用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遗传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例,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
3. 分析遗传变异的原因:讲解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的原因。
4. 探讨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多样性等概念。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进行分析。
6.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7. 总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遗传知识。
五、作业布置2. 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遗传学》等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记“生物的遗传”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节复习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1、说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
2. 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 弄懂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与显隐性基因的关系。
并掌握计算遗传概率的方法4.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1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 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1 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其意义。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
3 如何根据性状的表现来推断生物的基因组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二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四人的性别遗传。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3. 能够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遗传的概念和原理;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3.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2.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生物的基本概念,如细胞、DNA、基因等;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吗?为什么我们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的原理;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遗传的概念和原理,如DNA的复制和分离;2. 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用图片和案例进行解释;3. 讲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如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身高、眼皮等;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遗传的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2. 强调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遗传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能够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学生的疑问,解答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解答和引导。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遗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包括DNA、基因和染色体;(3)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和类型;(4)能够运用遗传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遗传实例,巩固对遗传概念的理解;(2)利用遗传图解和模型,展示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深入探讨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遗传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尊重生命的态度;(3)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遗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复习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包括DNA、基因和染色体;3. 复习遗传变异的概念和类型;4. 分析具体的遗传实例,巩固对遗传概念的理解;5. 利用遗传图解和模型,展示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括遗传的概念、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遗传变异等内容;2. 遗传实例:包括人类遗传病、植物杂交等实例;3. 遗传图解和模型:用于展示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4. 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具体的遗传实例,引发学生对遗传问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 复习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回顾遗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3. 复习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介绍DNA、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并通过图解和模型展示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4. 分析具体的遗传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类遗传病、植物杂交等实例,巩固对遗传概念的理解;5. 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遗传知识,深入探讨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3. 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中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生物《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第1 张幻灯片—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这些谚语描述的是有关生物的什么现象?请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回答正确,你真棒!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而第三句描述的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知识。
(第2 张幻灯片—课题)请大家带着目标进入课堂(第3 张幻灯片—目标)。
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有的放矢的去学习。
1.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2.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3.学会判断生物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4.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生活,正确对待有遗传缺陷的病人。
学习任务:学生列举有关遗传变异的重要概念、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名词。
再通过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系统的复习本章的知识。
请大家思考:①在这一章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重要概念;②我们所学的与遗传变异相关的名词都有哪些?考虑好了吗?请举手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下面请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将这些概念和名词通过概念图联系起来对这一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学生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老师巡回指导)下面请各小组选代表展示交流一下你们小组构建的概念图。
(小组代表展示交流)通过展示交流可以看出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合理构建概念图。
老师为你们精彩的表现点赞。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老师也构建了一个概念图,我们的概念图彼此交换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请看大屏幕我们互相交换吧。
(第4 张幻灯片—概念图)下面请大家完成达标检测题,检验一下你复习的效果吧。
1.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和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 位于染色体上C.基因是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染色体是由DNA 和基因组成的B.一条染色体通常含有一个D NA 分子2.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叫基因B.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C.在人的体细胞内,基因是成对存在的D.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3.下列完全属于相对性状一组是( )①人的黑头发和黄头发.② 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③ 小狗的卷毛和白毛.④小麦的高产和低产.⑤ 人的黄皮肤和黑皮肤.⑥ 东东的双眼皮和高鼻梁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⑤⑥学习任务: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学会判断来生物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性状和相对性状,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规律。
2.识记变异的类型。
(二)能力目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辨析遗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识记性状的内容,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规律;识记变异的概念、类型。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辨析遗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辨析遗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教学法2、探究性学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师:让我们一起来瞧瞧这“地瓜俩”,认识吗?生:……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吗?(学生通过观察同学的图片,激发兴趣,寻找相似之处。
)生:……师:这些相似之处,在生物学上,我们称它为?生:遗传。
师:你还能发现他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吗?(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寻找不同之处。
)生:……这些不同之处,在生物学上,我们称它为?生:变异。
(学生通过寻找双胞胎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明确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师:遗传与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请同学们看几句谚语:1.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2.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 一树结果,酸甜各半。
(学生通过识别谚语,理解遗传与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引出课题:《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二)复习:1.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过渡: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复习的方向,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复习目标,复习第二节和第四节。
)2.自主复习课本第二节、第四节(过渡:通过复习,相信你自己已经有资格成为一个小小的生物分析师了,现在请你把你的复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3.小小生物分析师(1)仔细观察这对双胞胎,判断下列各项是不是相对性状,并说明理由:A.哥哥的单眼皮与弟弟的双眼皮B.哥哥的有耳垂与弟弟的有耳垂C.哥哥的长发与弟弟的短发D.哥哥的O 型血与弟弟的A 型血小结:相对性状的必备条件:①必须是;②必须;③必须类型。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概念与遗传规律;2. 掌握常见的遗传现象及其机制;3. 探索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与作用;2. 子代继承和变异的遗传现象;3. 遗传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1. 遗传现象与基因的关系;2. 遗传规律的解释和举例;3. 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演示用的遗传实验器材;2. 彩色幻灯片或图片资料;3. 练习题与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热身(5分钟)1. 展示不同的动植物种类,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些相似之处?二、讲授基因与遗传现象(15分钟)1. 解释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 分析子代继承和变异的遗传现象;3. 带领学生讨论遗传现象与基因的联系。
三、学习遗传规律(20分钟)1. 简要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2. 通过实例解释常见的遗传规律;3. 组织学生练习分析遗传规律并做案例分析。
四、探索生物遗传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遗传的应用领域;2. 分析生物遗传对人类的影响和未来发展;3. 提出课堂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
五、课堂小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点评学生表现并解答问题;3. 布置作业并提醒学生复习。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观察与分析遗传现象;2.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提出问题,拓展生物遗传知识;3. 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生物遗传的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基因、遗传机制和规律,通过案例和实验进行深入探讨,并鼓励思考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分析基因的传递过程;(2)利用遗传图解,分析基因型的推断和遗传概率计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基因型的推断和遗传概率计算;(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生物的遗传》;(2)多媒体课件;(3)遗传图解实例。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黑板;(3)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将要复习的知识点。
2. 知识回顾(1)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型的推断和遗传概率计算;(2)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实例分析利用遗传图解实例,让学生分析基因的传递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测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课堂讲解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基因概念、基因传递规律和基因突变与重组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评估:通过学生对遗传图解实例的分析,评估学生对基因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练习评估:通过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基因型推断和遗传概率计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生物的遗传教案
生物的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3.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遗传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遗传规律。
难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关系,遗传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遗传实例图片3.学生分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如双胞胎、家族相似性等,引导学生思考遗传是什么。
2.学生分享自己对遗传的理解。
(二)遗传的概念1.教师解释遗传的定义,即生物体的性状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2.学生举例说明遗传现象。
(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1.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如红绿色盲、身高、皮肤颜色等,引导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显性与隐性基因。
(四)遗传规律1.教师讲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遗传规律的应用。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遗传与变异1.教师介绍遗传与变异的关系,即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遗传的多样性表现。
2.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请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巩固遗传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遗传规律等知识。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遗传病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2.针对不足之处,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学实验室,了解遗传实验设备和技术。
2.邀请生物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遗传学的研究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的概念、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2)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3)识记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等,分析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3)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基因的传递。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本质是什么。
2. 知识回顾:复习基因的概念、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为学生奠定基础。
3.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通过示例讲解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搜集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本质是什么。
八年级生物下册《遗传》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针对遗传规律的应用进行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如双眼皮、血型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遗传规律。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遗传学知识。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5.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遗传学学习。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亲子照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亲子之间的相似之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孩子会像父母?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遗传。
3.整合生活实例,将遗传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讨论遗传病、亲子鉴定等话题,让学生感受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设计实践活动,如调查家庭成员的遗传特征,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4.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积极性。
-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遗传学问题。
-遗传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他们?
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生物的遗传初中教案
生物的遗传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2. 掌握遗传的基本原理3. 能够解释常见遗传现象教学重点:1. 遗传的定义和作用2.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3. 遗传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1. 遗传的基本原理2. 遗传现象的解释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生物教科书3. 图表和实例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遗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遗传的定义和作用2. 解释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基因3. 介绍遗传的基本原理,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亚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定律等三、案例分析(15分钟)老师以实例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常见的遗传现象,如隔代遗传、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
四、思考讨论(10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遗传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2.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对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影响五、结束(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遗传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遗传现象。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现象2. 探讨遗传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科学的社会影响评估方法:1. 口头回答问题2. 课堂小测验3. 课后写作或实验报告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生物的遗传初中教案
生物的遗传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遗传的概念,知道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2)理解变异的概念,知道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知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殖细胞实现的。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殖细胞实现的。
2、难点:(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实质。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1、母女相像。
2、龙生龙,凤生凤。
3、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母女相像说明了什么?2、龙生龙,凤生凤说明了什么?3、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殖细胞实现的。
三、巩固知识,拓展应用1、判断题(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殖细胞实现的。
()2、选择题(1)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母女相像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C、龙生龙,凤生凤D、苹果树上结苹果(2)下列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A、母女相像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C、龙生龙,凤生凤D、苹果树上结苹果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如何实现的。
生物的遗传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遗传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识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4)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近亲结婚危害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2、教学难点(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亲子之间相似的图片,如父母与子女的相貌、身高、肤色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子女会与父母有相似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遗传。
(二)新课讲授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展示一些不同生物的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番茄的红果和黄果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性状的差异。
(2)讲解性状的概念,即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等。
(3)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生物会有不同的性状?”引导学生思考性状的决定因素。
(4)介绍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5)通过实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让学生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展示细胞分裂的图片,讲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介绍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3)提出问题:“基因在亲子代间是如何传递的?”引导学生思考。
(4)讲解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量减半,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生物的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的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A)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A)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及其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B)4、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B)5、认同优生优育。
(B)【复习重难点】重点:1、用图解方式理解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2、学会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观点,理解基因是怎样控制性状的。
难点:学会使用遗传图解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看“失散孩子回家”视频引入课题,并出示探究问题:吴中伍是单眼皮,而他父母和姐姐都是双眼皮,有人怀疑他不是父母的亲生儿子,你能联系本节内容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教师出示的问题。
用学生身过发生的事件,引起学生的思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自主学习出示“思维导图”1、自主复习,完善“思维导图,并联系教师出示的问题,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
帮助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深层的思维空间。
小组合作探究师生研讨一、探究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以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出示视频后的问题,引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图片出示实验过程)探究(一):根据实验过程,画出遗传图解探究(二):如何区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探究(三):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独立思考先根据自己的回忆,尽量找出其中相关的知识。
合作讨论小组合作讨论表达交流上台画出遗传图解,并分析画遗传图解需注意的要点,归纳出生物的遗传相关的知识点。
这一环节的设置,利用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解决了生活中问题,而且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把重难点逐一突破。
再利用遗传图解把生物的遗传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归纳,通过一个实验设计的题目,提升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生物的遗传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遗传图解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3、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二、人的性别决定【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棉花的绒长和绒短B.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 兔的长毛和粗毛D. 马的白毛和鼠的黑毛2、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B、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只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D、病毒在活细胞内,通过复制方式繁殖,体现了生物的遗传3、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是()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4、如上图所示的是细胞核、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代表染色体B、乙代表基因C、丙代表DNAD、丁代表细胞核5、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B.做豌豆杂交实验前必须将母本在开花前去掉雄蕊,再授以父本的花粉C.显性性状就是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就是不表现出来的性状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6、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只有()A、18对B、21对C、23对D、46对7、如图为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B、花的紫色对白色是显性性状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D、子一代形成子二代过程中需要人工授粉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基因型是Bb,生了个白化病的孩子,问孩子的基因型是()A、BBB、BbC、BB或BbD、bb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A、22对+XXB、22条+YC、22条+XD、X10、一对夫妇已生育了一个男孩,若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可能性是()A、50%B、100%C、75%D、25%二、非选择题1、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体内获得成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生物的遗传》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专题的知识较为抽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将通过图片、微课、等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表象,降低学生复习难度。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推断分析,锻炼学生
逻辑思维。
以典例和变式练习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和总结科学的解题
思路
和步骤,提高复习效率。
【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本专题知识是初高中相衔接的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是
相对性状的遗传更是重中之重。
本节课在复习过程中将着重引导学生
总
结相对性状的遗传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做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本部分知识,但由于本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
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尤其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和“相对性状的
遗传”
这两个板块,学生复习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所以复习过程中将结合直观
图片和微课及相关的典例和变式练习突破难点,并教会学生如何学以致
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②能描述基因、染色体、DNA 和细胞核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③掌握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显隐性基因的关系,并能学以致用。
④理解人的性别遗传。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学习和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群策群力,提高复习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克服懈怠情绪,端正态度,积极投身会考备战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实验启示
难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显隐性基因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要点提示法、分析比较法、典例练习法、多媒体
辅助教学等。
【学习方法】识图助记法、自主复习与合作复习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播放几幅温馨的亲子照,引出复习课题《生物的遗传》[意图:渲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复习过程
(一)出示[课前小练]的答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批阅,粗略统计此
题的的分数。
[意图: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以便在接下来的复
习
中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
(二)明确本专题的四大复习板块
(三)复习板块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本板块知识简单,采用自主复习法,结合具体事例重点掌握遗传、变异、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这几个核心概念及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启示。
然后通过一个变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
知识点,随后设置一个思考,让学生理解“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的控
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学法指导:利用具体事例理解抽象概念] (四)复习板块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首先出示本板块的复习要点提示,让学生明确复习任务。
然后自
主复习“基因、染色体、DNA 和细胞核的关系,并完成典例练习。
随
后小组合作完成基因和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图解,并透过图解总结出
规律。
[意图:让学生学会梳理和总结知识,为接下来的复习
打好基础。
]最后
通过“变式”和“中考回望”来巩固本板块内容。
(五)复习板块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本板块是整个专题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设置了以下6 个环节的活动;
1、通过一个“解疑答惑”引出本板块,激发学生的复习欲望。
2、出示本板块的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复习任务。
3、师生共同描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共同完成基因遗传图解。
教师在这里强调图解书写的规范性。
4、让学生根据图解,独立完成“实验启示”的填写。
教师强调
要重点掌
握其中的两大启示。
5、播放微课《相对性状的遗传之解题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来
解答这
类题目。
6、学生根据本板块复习内容,帮助环节 1 中的小男孩“解疑答惑”,进一步巩固本板块的知识,特别是解题思路。
[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
(六)复习板块四性别遗传
本板块让学生从以下四个环节来复习:
1、出示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判断性别;
2、复习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学法指导:学会科学的推理,避
免死记硬背。
]
3、完成性别遗传图解,得出结论。
4、变式练习,巩固知识。
三、本专题的思维导图
Th物的遗传
1. 人类肤色的正常与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
夫妻双方均为正常肤色,却
生了一个白化病孩子,若他们在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是(
)
A.50%
B. 25%
C. 0%
D.无法确定
2. 能卷舌(B)和不能卷舌(b)是一对相对性状,若某同学能卷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的父母一定都能卷舌
B.该同学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没有b
C.该同学的基因组成一定是BB
D.该同学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是能卷舌的
3. 父亲X 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传给儿子的几率是()
A. 100%
B. 50%
C. 25%
D. 0
4. 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两种,绿色豆荚(D)为显性性状。
现
用黄色豆荚豌豆作为母本,授以绿色豆荚豌豆(Dd)的花粉,则黄
色豆荚豌豆植株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黄色, Dd 或dd
B.绿色,Dd
C.绿色,Dd
D.绿色和黄色,Dd 或dd
5. 马的毛色有栗色和黑色之分,下表内容是有关实验的结果。
请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栗色x 栗色→23 匹栗色马和8 匹黑色马
第二组:栗色x 黑色→12 只匹栗色马和11 匹黑色马
1) 第一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子代栗色马的基因型是
,黑色马的基因型是。
2) 第二组子代栗色马的基因组成是,若第二组的两个亲本再繁殖一
匹小马,毛色为黑色的几率是.
3) 为了判断一匹栗色马的基因组成,研究人员让其与多匹黑色马杂交,
结果获得的众多子代均为栗色,由此可以推断该栗色马的基因组成最
有可能是。
6. 羊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之分,下表内容是有关实验的结果。
请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1) 羊毛色的黑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根据表中显示的遗传结果,可推断出羊
毛色的色是显性性状。
通过实验可知,羊的毛色与性别无关,这
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
2) 若用B 和b 分别表示羊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表中第二组后
代白羊的基因组成是。
3) 在第二组实验组合中,如果只生一只小羊。
那么这只小羊为雄性黑色
羊的可能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