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评审清单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
订购单,组长与经理审核料单时必须核对料单规格是否与评审单上的一致,否则不予签发。如果评审结果造成订 购错误,由评审会负责,否则由工程师负责。若设计过程中确实需要改动评审结果的,必须经组长和经理审核, 并签字确认。
记录:
会签:
10 标准件类
11 顶出方案
12 顶出行程
13 定位方式
14
冷却设计
15
模架型号
16
钢料尺寸
17
难度系数
18
成本核对
19
工艺初审
20
会签


1、评审会原则上由项目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模具部经理、设计部经理和负责项目的设计组长组成。 2、评审会上要严肃认真,不得吸烟,不得讨论与评审无关的内容。接听与评审内容无关的电话时,须离开评审室。 3、评审完成后,参会人员对评审单会签生效,设计部和项目部各一份。 4、为提高模架和钢料的订购效率及物料清单的审核效率,工程师可根据评审单上的模架和钢料尺寸编制模架和钢料
重庆创盛模具有限公司
模具设计评审单
TO:项目部 □、模具部 □、品管部 □
FM:设计部
模具编号 模具穴数 模架规格
产品名 称
外观要 求
镶拼结构
顶出方式
评审记录
浇注系统
制品材料 缩水率
钢料 尺寸
方案草图
序号
评审流程
1
制品材料
2
样板分析
3
外观要求
4
脱模斜度
5
缩水检查
6
PL线确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进胶方式
8
镶拼方案
9
机构评审

模具设计结构分型评审检查清单

模具设计结构分型评审检查清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下项目由3D工程师自检:
1 分型的基准角、定位尺寸是否跟2-D图?所有散件的基准角设置是否合理? 2 模具钢材选择是否已按模图设计(有不同时必须向2D提出) 3 所有图纸上的零件编号是否已跟足模图?(有不同时必须向2D提出)
序号
公司名称
模具结构评审检查清单 表单/记录号:
评审问题描述
备注
1 3D实体是否为最新文件? 2 3D实体是否已转换公差、修出模角、包R角 3 2D平面排位方向及出模方向是否合理?产品上、下模、行位/斜顶位置是否已正确? 4 材料缩水率是否正确? 5 是否做了产品、模具枕位及料位的出模分析? 6 上、下模分型面是否合理?要封料的枕位,擦穿位是否已有安全角度和足够的封料位? 7 原身出模具互锁是否合理? 8 行位分型面是否合理?行位出模方向是否有倒扣? 9 斜顶分型面是否合理?斜顶出模方向是否有倒扣?斜顶在顶出时是否会刮伤料位? 10 镶件的拆法是否合理?(已考虑薄钢、夹口线及加工工艺等问题吗?) 11 在上、下模方向上,行位、斜顶、缩呵在运动时是否会影响出模?是否已做动态模拟分析? 12 油缸行位前端平面是否已做与前模或后模擦穿的角度? 13 顶针、直顶块、斜顶块等分布是否合理? 14 行位、斜顶、缩呵行程是否足够? 15 行位、斜顶在合模状态及开模顶出状态下是否撞顶针、斜顶、直顶等? 16 斜顶、直顶、下模有复杂关系时,是否已分析运动过程无干涉? 17 镶件、镶针、顶针、直顶孔、斜顶孔、螺丝孔是否碰运水(凡3D已做运水时必须检查此条)? 18 模具加工可行性是否OK? 19 是否已做模具安装顺序可行性分析? 20 是否已在封料位1寸外做避空?大模是否已在模胚四边做平衡块? 21 其它应该避空的位置是否已做出?应做出的R角、倒角是否已做出? 22 排气是否已设计?是否正确? 23 是否需要做内模碰数点? 24 是否需要对插穿镶件(或其它部件)的材料,硬度做调整?

实用模具设计检单清单

实用模具设计检单清单

第 1 页,共 4 页
39 定位圈尺寸 40 注塑射咀深入距离 41 唧咀球头为多少 42 顶棍数量 43 顶棍螺牙大小 44 流道及填充是否平衡 45 冷料井的要求(Z字形,倒锥等,深度) 46 10度倒扣的流道拉料杆 47 流道切面形状和尺寸大小符合标准 48 热流道订购时间 49 行位和压条的钢料型号和硬度 50 压条及耐磨片材质要求 51 油咀型号/厂商 52 油咀与油缸连接螺牙 53 油咀与模具连接螺牙 54 油咀与油管连接螺牙 55 油缸型号/厂商 56 油缸行程 57 产品倒扣长度 58 每个油唧筒要求有两个行程开关 59 油缸的连接方式 60 顶出形式(回拉顶棍/油缸/其它 61 产品是否需要刻印穴号 62 产品是否需要年月章 63 产品是否需要环保章 64 产品是否需要客户标识图案 65 产品是否需要刻印其它特殊图案 66 产品是否需要刻版本号 67 模图中是否单独表现产品与水路3D视图 68 水路铭版是否有雕刻 69 顶针板是否有做活动锁模块 70 接线盒是否有做垫块加高方便接线 71 热流道是否做支撑块(防止热流道板后退) 72 定模部份是否有单独吊模 73 动模部份是否有单独吊模 74 吊环孔是否在重心(定模/动模/整套模具) 75 回针是否需要对角攻牙 76 回针是否在A板加硬片 77 回针底是否有垃圾钉 78 回拉中心附近是否有垃圾钉 79 垃圾钉分布是否均衡 80 行位开关的压线槽是否够宽够深
95 A/B板是否有做锁模块 96
97 模具装配图是否有打印 98 装配爆炸图是否有打印 99 A/B板散件图是否有打印 100 产品图是否已打印给生产 101 BOM表是否有发给生产 102 其它技术文件是否需要发行给生产 103 水路标示是否在图中标示 104 平衡块是否有刻编号(如1A/1B等) 105 模仁是否需要刻印产品号 106 模胚是否需要刻印产品号/AD号或客户模 号等

(委外)模具设计评审清单

(委外)模具设计评审清单

八 顶出系统
8.1 顶针规格使用是否合适(尽量用大顶针和较少规格),小于3mm的顶针用双托顶针;
8.2 顶针的设计是否与其它配件干涉,顶针配合长度为顶针直径3-5倍(小模具管位大概15-25mm)
8.3 boss柱考虑做司筒顶出
8.4 是否均匀顶出;是否有顶杆布置在不平整产品面,顶杆是否设计止转,头部斜面是否防滑
2. 500-1000吨的模具分型面宽度45-50MM
4.2 定模与动模仁是否做了防错,是否做了胡口,并对角增加2个工艺螺丝;
4.3 产品分型面是否可靠、是否光滑过渡无尖角存在,避免产生插穿面
4.4 模具有前后模插穿位,至少有一边为镶件
4.5 深度10mm以上筋位应考虑做镶件,镶件体积是否足以布置水路,
2.3 流道顶出是否平衡,优先考虑自动分离的原则、是否适合机械手取件 2.4 多腔模具进胶是否平衡,在每个冷流道拐弯处和热料流向对应处是否都有冷料井和排气
2.5 热流道系统的模具,接线盒首选放置在天侧,其次是非操作侧。是否接线盒与吊环孔有干涉
2.6 热流道的接线盒及接线方式,是否符合生产设备要求
2.7
6.8 斜顶是否有润滑槽
6.9 斜顶是否有Z向复位定位
七 冷却系统
7.1 水路直径>8mm以上,检查所有水路设计合理性
7.2 检查所有水路离产品表面距离10-15mm,两条水路间距离不大于30mm,少于此标准要评估合理性
7.3 如果局部区域有过热现象,或者因结构原因水路不好排布,考虑使用特殊材料(如铍铜)改善冷却效果。
1.4 分型线、浇口位置、顶出方式等是否经过模具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全部确认(体现在DFM资料中)
1.5
零件号、零件材料、供应商代码以及日期章内容等其他标识,位置及大小是否经过产品工程师确认(体现在DFM资 料中)

模具工装设计方案评审表

模具工装设计方案评审表
工装潜在问题
后备方案
客户 项目 工序
一:设计方案输入
工装名称 年产量
二:设计方案输出
工装收缩率 工装尺寸 模架尺寸 表面处理
压机开、合高度 制造周期
模具工装设计方案评审表
零件号 零件名称
文件编号
编制日期:
评审日期
评审人员
三:设计方案输出评审
检查项目及内容
Y/N
1、产品放置方向是否符合手顺作业;
2、定位块是否有先导向在定位机构;
3、电气插型号是否匹配设备接口;
4、产品锁入螺钉的种内(包括扭力、防错方法)是否 合理; 5、产品放入及拿出工装的过程是否产生(碰撞、干涉 、不顺畅);
6、工装底板定位孔距离及孔径直径是否符合要求;
7、结构简介、稳固、轻量化为原则设计方案是否合 理;
8、易损零件必须是可以快速更换的结构;
9、工装是否与各个工厂设备匹配;
设计方案输出工装类型工装收缩率工装材料工装尺寸模架材料模架尺寸加工方式表面处理使用设备压机开合高度工装寿命制造周期工装重要特征工装潜在问题检查情况综合结论及其他问题点后备方案批准拒绝其他问题点
图片展示
供应商名称 工装阶段 同类型工装注
意点
工装类型 工装材料 模架材料 加工方式 使用设备 工装寿命 工装重要特征
10、工装防错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11、工装制造周期是否完成;
12、工装方案是否需要修改;
13、其他:
检查情况综合结论及其他问题点
□ 批准 问题点:□拒绝Biblioteka □其他检查情况记录
编制/日期:工程师
审核/日 期:
科长
批准/日期: 项目经理
会签人: 参加评审的人员

压铸模具设计评审表

压铸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
项目名称 序号评审项目 模具名称 评审内容 评审日期 结论
1)分型面和滑块,型腔及顶出机构要合理。不允许有干涉影响产品脱模。 1 设计要求 2)胶口套和拉料杆,流道,溢料槽和冷却水路的合理性。 3) 4)模具设计使用寿命, 模仁材料;DIEVAR。 2 原材料 热处理;HRC46°-48°。 标准件;满足压铸模具高温下使用要求。
3
非标件;原材料和加工,要达到设计要求。 1)不允许裂纹,成形零件表面不得有划痕、碰伤、锈蚀等缺陷。 2)模具非工作部位棱边均应倒角或倒圆,成形部位未注注明的圆角按R0.2 ㎜制造。型面与分型面或型芯、顶杆等相配合的边缘不得有倒角或圆角。顶 杆要高出型腔面0.2MM. 3)合模后分型面应紧密贴合,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02㎜(不包括排气槽) 4)冷却水管集中供水的必须每路加装阀门,能够单独调节。滑块通冷却水 的必须引出滑块。 5)浇口套带斜度部分的长度必须大于分流锥高出分型面高度15-20㎜,以确 保料饼跟出。 6)浇口套及易拉伤部位成形零件经淬火工艺处理后,进行氮化处理,氮化 模具主 层深度为0.08-0.15,硬度≥600HV.。 要技术 要求
模仁局部图 4 产品表 面处理 方法 部门 5 签名 技术部 质管部
滑块图
产品图
采购部
模具开发
生产车间
6
批准
批准 编号:HY-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

NG
N/A
冲头设计非标准件,定制米思米厂家冲头,导柱、 导套等选用米思米标准件
OK NG N/A
5.导柱直径大小,长度是否适当?
OK NG N/A
6.导柱及导套固定方式是否满足要求(与压板有无干涉?)
OK NG N/A
7.导柱和导套分别放在上模还是下模,是否和约定一致?
OK NG N/A 导向块必须设计成一边可调整,一边固定方式
OK
NG
N/A
在1-2步距之间需要增加控测装置,识别是否有孔, 无孔或
OK NG N/A
OK NG N/A 模具压料板上的起吊螺丝必须设计成M16
模具设计评审表 Tooling / gage design review form
OK NG N/A
G 安全
当前状态
1.吊绳经过模具区域需要倒角R10-R20?
OK NG N/A
2.是否有设计限位装置?
OK NG N/A
H 材料表及要求
当前状态
1.材料表是否有遗漏零件件号(100%提供)?
OK NG N/A
2.材料表是否经过其他设计人员校对(100%提供)?
OK NG N/A 外导柱在下模,外导套(销子)在上模,内导套要下模
E 连续模
当前状态
建议/措施
1.引导销伸出直边长度需要1-2个板厚?
OK NG N/A 3mm
2.导向块调整性是否良好(一边可调,一边固定)符合技术要求? 3.控测装置是否齐全?误送装置是否设计安装? 4.CUT-OFF废料是否和零件分离? 5.模具压料板上起吊螺丝优先选M16?
建议/措施 建议/措施

模具设计评审表(开发前)

模具设计评审表(开发前)

4.11 TOP(天侧)位置有标识出来吗?选择合理吗? 4.12 有足够的垃圾钉吗?有足够的支撑柱吗? 4.13 针板行程是否足够? 4.14 上下底板码模厚度是否合理要求? 4.15 安全锁模板设置了吗? 4.16 底部有滑块上水管接头时,是否有支撑柱保护? 5、浇口,流道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 浇口位置是否最佳,如最厚胶位处,避免变形, 应力能否充满,是否有熔接痕/困气等 流道布置是否平衡设计,以保证各腔同状态? 流道尺寸是否合适,保证充满而无浪费? 流道横断面是否最佳选择? 浇口类型合客人要求吗?是否合理? 浇口尺寸是否足够? 有浇口拉料杆、冷料井吗? 浇口是否有放大图表示出来? 浇口套是否加有防转定位? 6、顶出系统 成品肯定跟动模吗? 顶出行程足够顶出成品及浇口吗? 顶杆尺寸是否太细而导致变形? 顶杆位置排列合理吗?数量够吗?不影响外观及 装配要求? 柱位是否要用顶管? 顶管前端配合面在切除一段后够长吗? 骨位是否用方顶?是否已做镶块? 顶杆是否与其它件如支撑柱、冷却水道相接? 顶管是否与推杆孔相撞? 顶在斜面、曲面上的顶杆是否已加防转销?
模 具 设 计 评 审 表
模具编号:
序号
模具名称:
表单编号:JT/QR-073-02 日期:
序号 4.5 4.6 4.7 4.8 4.9 4.1 码模位足够吗? 偏心模码模有无问题? 吊模孔够大吗? 吊模孔是否够数,位置是否合理? 精定位4个方向设置了吗? 有撬模坑吗?
A/1


评审 再次 结果 确认
2.11 定位圈中心与K.O.孔在同一中心吗? 3、排位,镶块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 一模多腔或多个成品,其排位是否合理,最为紧 凑? 排位是否使得浇道最短? 镶块镶是否合理? 镶块是最易加工? 镶块是否利于封胶而无披锋机会? 镶块是否易于装拆?大件是否有吊孔? 长镶块(特别的大模)是否应该分几段(方便加工/ 避免变形)? 镶块厚度足够吗?是否会变形? 小镶块是否合理?有利于排气,加工,打光? 任何薄片,细针在注塑时会否变形?

设计及模具评审表

设计及模具评审表
□产品装配工艺性:
□成品设计可靠性
其他:
签名:
品质部□
□零部件可制造性:
□零部件检验特殊性:
□零部件品质稳定性:
□成品设计可靠性:
其他:
签名:
综合意见和评审结果:
□通过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正□评审无法通过
签名:
总经理意见:
签名:
备注:
有限公司
设计及模具评审表
表单号:版本:
产品型号
完成日期
项目经理
评审内容
部门
3D结构及电子设计评审,含模具制作评审
ID□
□整体外观设计ID符合性:
□拆件方式ID符合性:
□零部件工艺实现可行性:
其他:
签名:Leabharlann MD□□零部件结构强度:□零部件可制造性:
□零部件装配可行性:
其他:
签名:
PIE□
□零部件可制造性:

塑胶模具设计检验清单(Mold-Design-Checklist)

塑胶模具设计检验清单(Mold-Design-Checklist)
模具溫度控制
Mold FlowAnalysis
冷卻水路是否均勻
水孔與螺絲的邊距是否超過5mm
水孔與SPRUE BUSHING10mm以上
冷卻水路距離成品表面距離儘可能在25mm左右
模座與模仁
模具材料確認
主要入子底部周圍是否有倒角母模有大入子時,母模本體厚度1倍入子的深度
公模本體厚度公入子深度+1.5倍公入子深度
模具圖面
組立結構圖
材料表 (BOM)
3D分解圖
2D零件圖
電極圖
孔加工圖
線切割圖
成品檢驗圖
模具檢測圖
設計變更資料是否記錄及更新
圖面資料是否拷貝及歸檔
斜推出角夾角行程10º~15º
斜頂出滑塊左右側,下方是否有耐磨塊板
斜推出底部的滑塊面積是否足夠
使用母模滑塊,開模動作類似三板模時,模具的導柱強度是否足夠
流道與澆口
Mold FlowAnalysis
三板模的開模行程料頭長+主要膠道+15mm
當母模有熱澆道時在其GATE兩側須有水路冷卻
使用熱澆道時須注意其熱澆道灌嘴、熱流板支撐柱等接觸面積,要適當以防止熱傳導造成熱澆道力溫不正當,模具試模生產不順利
塑膠模具設計檢驗清單(Mold Design Checklist)
模號
專案名稱
客戶
設計擔當人
責任復檢人
成品
成品的分模面分模線定義
分模線定義確認圖及與客戶簽認
成最好>3º以上
成品重要尺寸
成品重要尺寸須標註符號和公差
塑膠材料
塑料種類、編號、顏色的確認
塑料收縮率: /1000
公模本體厚度若無法達1.5倍公模入子深時,在其本體下方的支柱要特別加強

模具设计评审内容

模具设计评审内容
□是
□否
5.模具初步設計開模方向(Concept Design)如鉸剪口,分模線,頂針位置,入水點等,是否已經手繒(sketch)準備好提供給業務部跟客戶取得設計方向上的共識?
□是
□否
B、模具結構及模圖審查(設計前請仔細閱讀客戶規格,了解客戶的特殊要求)
6.如為細水口時水口板打開行程是否足夠?
□是
□否
□是
□否
19.所有小於直徑3mm以下的頂針是否已經設計成有托?
□是
□否
20.有托頂針托位長度是否合適(如頂針及扁頂針)?並保證頂出時不會與內模料相撞
□是
□否
21.扁頂針是否已經設計了管位?
□是
□否
22.支持柱的數量是否足夠?
□是
□否
G.組裝
23.零件裝拆有否做免錯法?是否只有1個方向可裝拆模?
□是
□否
模號:__________評審日期:_______________設計輸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審項目
實際情況
改善方案
A.檢查成品圖
1.成品圖上有否入水點要求及分模線要求?如沒有需要跟客戶確認.
□有
□否
E.行位行程,結構
14.行位行程是否已經足夠離開成品3mm要求?
□是
□否
15.根據行位上的膠位分布,是否需要加反鎖避免因射膠壓力而爆棚?
□加
□不加
16.行位有否加彈弓或彈弓波子螺絲,彈簧長度是否合適?
□是
□否
F.頂出系統
17.頂針板彈簧長度是否合適?
□是

模具设计评审检查记录表+模具延长寿命评估表(精机)

模具设计评审检查记录表+模具延长寿命评估表(精机)
是□否□
动模直冷却运水是否合
型芯针是否采用快换结构
是□否□
动模是否需要挤压销
是□否□
材料
型芯材料
模架材料
型芯针材料
顶杆
模具其他设计及质量要求
动定模套板硬度
动定模镶块硬度
真空排气冷却块硬度
分流锥上刻铝料牌号
模具出的产品标记
直冷运水的接头螺纹规格
点冷运水的接头螺纹规格
滑块冷却运水管规格
定模套板侧安装铭牌要求
动模套板侧安装铭牌要求
顶杆、拉杆孔要求
真空冷却块接口螺纹规格
抽芯油管接头螺纹规格
挤压销油管接头螺纹规格
冷却水接口是否方便接管
是□否□
会签:
序号内容
确认
评审记录
产品编号
模具延长寿命评估表
模具名称
□□□□□□
顾客
□□□□□
适用机型
□□□□□□
设定寿命
目前寿命
允许继续寿命
部门
技术开发部
镶块底厚
镶块壁厚
定模是否有抽芯
是口否口
定模抽芯结构
液压口机械口
是否需要定模预顶出
是口否口
定模直冷却运水是否合理
是口否口
定模模是否需要点冷
是口否口
定模是否需要挤压销
是口否口
型芯针是否采用快换结构
是口否口
动模设计
套板底厚度
套板边框宽度
镶块底厚
镶块壁厚
动模是否有抽芯
是口否口
动模抽芯结构
液压口机械口
动模顶针印排布是否合理
产品编号
评审内容
评审结果和要求
模具总体设誉审
模具适合机型:
模具型腔数:

模具设计评审清单

模具设计评审清单
17.油唧
□是 □加 □是 □有
18.顶针板弹簧长度是否合适?
□是
19.成品是否可以自动顶出?顶针行程是否已比成品最高位置多高10mm?
□是
顶 20.所有小於直经3mm以下的顶针是否已经设计成有托?
□是
出 系
21.有托顶针托位长度是否合适(如顶针及扁顶针)? 撞
并保证顶出时不会与內模料相
□是
统 22.扁顶针是否已经设计了管位?
□是
品 4.是否已经跟相配零件做过配合? 图
□是
5.模具初步设计开模方向(Concept Design)如分模线,滑块,斜顶,顶针位置,入水 点等, 是否已经手绘(sketch)准备好提供给市场部跟客戶取得设计方向上的共识?
□是
□否 □否 □否 □否
6.如为细水口时水口板打开行程是否足夠?
□是
6.1有否其它零件令水口不能自动跌落?
模 结
12.1
是否可以提供足够散气?
构 12.2是否可以配合省模?
□是 □是 □是 □是
13.防水胶圈周边有否收螺丝?
□有
14.行位行程是否已经足够离开成品3mm要求? 行 位 15.根据行位上的胶位分布,是否需要加反锁避免因射胶压力 而爆崩?
结 16.行位有否加弹弓或弹弓波子螺丝,弹簧长度是否合适? 构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无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不加 □否 □无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评审结论:□通过 评审人:
□修改3.撑头的数量是否足夠?
□是
24.气唧
□是
25.零件裝拆有否做免错法? 是否只有1个方向可裝拆模?

模具设计评审表-(样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样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样表)模具验收协议项⽬名称:甲⽅:⼄⽅:(甲⽅)(⼄⽅)签字:签字:⽇期:⽇期:(⼀)模具委托加⼯信息委托加⼯模具清单模具交付地:(⼆)模具要求A 产品要求1.⼄⽅根据甲⽅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进⾏模具开发制作,同时⼄⽅配合甲⽅进⾏产品的装配调整,最终通过甲⽅认可。

2.对表⾯有⽪纹或喷砂的产品,必须符合最终客户提供的标准要求。

3.在⼄⽅进⾏模具初步审核时,分型线必须得到甲⽅认可,同时分型线处的模具滑块必须配合良好,出现的分型线必须⼩于-------0.05mm均可。

4.⼄⽅应参与甲⽅产品的设计优化,模具可⾏性分析并及时反馈修改意见。

5.⼄⽅提交的设计⽅案(产品,模具)必须得到甲⽅的认可批准。

6.对于产品不许出现顶⽩,拉伤或由于模具冷却不好出现的缩痕,变形后收缩或因浇⼝设置问题出现的冷料,熔体流动分布不均,熔接痕等问题。

B模具与设备接⼝要求1.模具模板尺⼨要求:见甲⽅提供的设备数据。

2.模具浇⼝定位环要求:见甲⽅提供的数据。

3.模具接头要求:见甲⽅提供的设备数据。

(1)⽔管和油管接头(2)热流道电源接头(3)热电偶接头型号(4)上下模滑块接头C 模具材料制造的模具必须满⾜⼤批量⽣产的能⼒(如模具在正常维修和保养的状态下,应不⼩于采购信息中模具使⽤寿命要求)钢材满⾜模具使⽤寿命要求。

D 模具的抽芯及顶出1.⼤型模具顶出系统必须采⽤液压油缸系统。

2.顶针(顶块)顶出复位顺畅,且有防转措施,顶出复位弹簧。

3.油缸轴和相应的连接件必须做好防转措施,以便防⽌在使⽤过程中螺纹退出。

4.模具有机械式滑块必须有复位措施。

5.⼤型模具的顶出及抽芯必须采⽤位置控制,但不得采⽤油缸上的磁性信号来控制顶出或抽芯位置,顶出控制⾄少需在顶出的对⾓位置安装信号开关。

6.模具应保证在不使⽤脱模剂的情况下顺利脱模,且机械取件⽅便,注塑出的产品外观不能因模具问题⽽产⽣飞边,缩痕,熔接痕,表⾯波纹,翘曲变形,顶⽩等缺陷,产品表⾯⽆因强制脱模产⽣的拉⽩现象。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
7
浇口是否远离外观面
8
模具分型面宽度
9
封胶面外面让虚1㎜
10
排气槽
11
顶块底部周边倒C角
12
顶块上的工艺螺钉孔
13
耐磨块规格及安装
14
油路是否平衡
15
油路安全距离大于7mm
16
水路安全距离大于7mm
17
所有工件都有易寻加工基准
18
装夹、修配辅助面、孔、槽等
19
收缩线
会签:
模架及完善模具编号:
序号
内容
确认时间
意见
1
隔热板、上下底板
2
机械顶出孔径位置
3
限位及垃圾钉规格和位置
4
顶杆的定位
5
顶杆的导向长度
6
拆卸孔与顶块中心一致
7
滑槽靴安全距离5mm
8
底板,顶针板的千斤顶螺丝
9
所有油缸由行程开关控制
10
电器插座的型号
11
油(气)路接口标识
12
行程开关
13
冷却水进出标识
14
集水器
15
导柱,导套,复位杆高度,位置
型腔尺寸
10
型腔材料
11
型芯尺寸
12
型芯材料
13
顶出形式
14
顶出行程/油杠品牌
15
吊装孔
会签:
粗加工评审模具编号:
序号
内容
确认时间
意见
1
制品预变形分析
2
收缩率
3
按基准角取数4AB板基准源自置模具编号5模具分型面
6
型腔最小拔模角度
7
型芯最小拔模角度

模具设计评审表 开发前

模具设计评审表 开发前

5.7 有浇口拉料杆、冷料井吗?
2.4 注塑机拉杆内是否可装入模具?
5.8 浇口是否有放大图表示出来?
2.5 最大、最小模厚是否在注塑机范围内?
5.9 浇口套是否加有防转定位?
2.6 开模行程能否足够取出成品或浇口?
6、顶出系统
2.7 定位圈尺寸_______合注塑机吗?
6.1 成品肯定跟动模吗?
2.8 浇口套球面R______合注塑机吗?
1.3 成品是否是1:1的,模具内的成品有无加收缩率?
4.8 吊模孔是否够数,位置是否合理?
1.4 成品如何定位的?
4.9 精定位4个方向设置了吗?
1.5 模具内的成品平面图是否已作相应的镜像?
4.1 有撬模坑吗?
1.6 胶位选择合理吗?哪边动模出,哪边定模出?
4.11 TOP(天侧)位置有标识出来吗?选择合理吗?
6.2 顶出行程足够顶出成品及浇口吗?
2.9 推杆孔有无螺纹孔?合客人要求吗?
6.3 顶杆尺寸是否太细而导致变形?
2.1 推杆孔位置合注塑机要求吗?
6.4
顶杆位置排列合理吗?数量够吗?不影响外观及 装配要求?
2.11 定位圈中心与K.O.孔在同一中心吗?
6.5 柱位是否要用顶管?
3、排位,镶块
6.6 顶管前端配合面在切除一段后够长吗?
1.7 胶位是否会粘上模?
4.12 有足够的垃圾钉吗?有足够的支撑柱吗?
1.8 分型面合理吗?是否清楚?
4.13 针板行程是否足够?
1.9 有无倒扣?如何出模?
4.14 上下底板码模厚度是否合理要求?
1.1 浇口位置,能否接受可见的缩痕?
4.15 安全锁模板设置了吗?
1.11 浇口位置,能否接受可见的夹水纹?

模具设计评审表(新编)

模具设计评审表(新编)

铸造设备T 节拍 试制次数 模具承包费用 计划试模费用
T 测漏压力:
S/模
产 品
皮纹处理:
特 性
表面处理:
要 求
浸渗要求:
其他:
序号
分析步骤内容
方案确定
序号
分析步骤内容
方案确定
关键部位草图(可手绘)
1 缩水检查
11
模芯材料
2 分型线确认
12 冷却水接头是否为快换
3 镶拼方案,拆装是否方便
13
附件标准件品牌
产品难易度:A级 □、B级 □、C级 □
xxxx有限公司
模具设计评审单
模具工技术等级: 1级 □、2级 □、3级 □ 4级 □
评审日期:
编号: 版本:A/0
评审地点:
客户名称 销售代表 零件材料 毛坯重量 试制总重量
零件名称 毛坯图号 成品图号 送样时间 送样模数
模具编号 模具穴数 设计工程师 模具设计完成 模具制作完成
会签人员:
日期:
4 滑块结构
14
分型面公差更改
5 顶杠顶出方案确定
15
滑块公差更改
6 是否有加压点冷却
16
关键公差更改
7
对喷塑电镀是否有影响
17 夹具定位孔公差更改
8
进浇 口位
浇口切边是否方便
9
置设 定
加工后是否可去除浇口
18 夹具支撑凸台公差更改
19
图纸特性公差更改
10
类似的以往经验是什么20加工 Nhomakorabea量公差更改
备注:模具验证需要动、定模以及滑块等关键位置尺寸报告以及设计公差尺寸报告合格后方可开出试模申请单给生产部。尺寸报告需要附图纸,图纸中的公差需符合模具评审设计公 差要求。

模具设计评审表-(样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样表)
29)动模板强度是否足够.动模板长X宽X厚:
30)顶针板强度是否足够,螺丝是否足够.顶针板长X宽X厚:
31)模架底板和顶针板之间是否有收紧螺丝孔.
32)导柱导套型号和长度是否正确.
33)顶针板导柱导套型号和长度是否正确
34)支撑柱数量/直径是否足够.
35)垃圾钉数量是否足够,排布是否平衡,是否与顶针螺丝干涉.
11)非胶位处,允许倒角处,是否已倒角.
12)排气槽是否足够和正确.
13)主分型面外围是否避空.主分型面宽度:
14)模具精定位耐磨块布置是否合理/足够.
15)模具等高块布置是否合理/足够.
16)直径小于3mm的顶针,配合长度是否为15mm,直径大于3mm的顶针和扁顶针,配合长度是否为30mm,直径小于3mm的顶针做双节顶针.
4)热流道是否经模流分析,是否合适.附分析报告:
5)热流道图纸是否有检查.
6)定模是否有导柱导套(便于安装热流道).
7)导柱有效长度是否比热流道Fra bibliotek嘴长.8)用于热流道安装的导柱导套是否和动模复位杆干涉.
9)油路排布是否正确.
10)吊环是否和插座盒干涉.
三维检查清单
N.A
NG
OK
1)是否按客户提供的2D尺寸检查过3D尺寸.
12)浇口是否经过模流分析.
13)分流道前端是否有冷料穴.
14)冷却水路是否均衡.
15)顶杆排布是否平衡,合理.
16)吊装机构是否正确.
17)是否有楔紧块.
18)排气槽是否足够(导套底部,流道末端,分型面).
19)扁顶针是否有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
20)双节顶针避空高度是否大于顶出距离.
21)是否有冷料井,拉料针是否是Z形或锥形倒钩.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

22 吊环孔和模架精定位是否干涉
23 是否有锁模块(上下正反操作侧共4个)、撬模槽?
24 是否有开排气槽?(导套底部,流道末端,分型面)
பைடு நூலகம்
25 模板强度是否足够?厚度是否满足液压码模系统要求?
26 大型模具模板间是否有设计定位销连接?
27 是否有模脚?
顶出系统
28 顶针排布是否平衡,合理?
29 是否有较深的胶位要做扁顶?扁顶针是否有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
30 顶针直径小于3mm时,是否使用双节顶针,顶针避空高度是否大于顶出距离?
31 顶针配合长度是否合适?(<3mm顶针15mm,≥3mm顶针、扁顶30mm)
32 扁顶针是否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
33 圆顶针有斜面/曲面时是否已做防转定位?
34 顶杆孔大小和位置与设定机台是否匹配?
35 垃圾钉数量是否足够, 排布是否平衡,是否与顶针螺丝干涉.
直径: 顶出行程: 弹簧规格:
公司logo、名称
模具设计评审(3D图面检查)表
45 水路是否有进出标识 46 集水块是否安装于模具反操作侧下端或模具底部、且接口朝下、不超出底板? 47 接头规格是否匹配?接头是否超出底板干涉哥林柱? 滑块 48 滑块进入动模型芯中,两侧穿插面是否有斜度. 49 斜导柱角度是否小压紧面2度,斜导柱角度是否过大(超过23度)? 50 压条是否有两支或以上定位销? 51 是否有设计耐磨块? 52 是否有设计润滑油槽,是否需要用铜芯石墨自润滑压条和耐磨块 53 滑块限位形式是否可靠,是否容易掉落或移位,是否有复位弹簧? 54 大滑块是否有中心导滑块? 55 大滑块是否有吊环孔方便起吊? 56 模架导柱有效长度是否大于斜导柱长度? 57 模块是否需要水路冷却? 58 滑块与顶针是否干涉? 斜顶 59 斜顶是否有导向铜套?长斜顶需要两个铜套。 60 斜顶座及滑槽是否标准件? 61 斜顶是否有需要水路冷却?是否需要用散热铍铜材质? 62 斜顶与斜顶、滑块、顶针之间是否存在干涉? 63 斜顶角度是否小于15度?斜顶角度过大时是否有加导向杆? 64 斜顶的行程是否足够? 流道系统 65 流道大小和形式是否正确?水口是否方便自动夹取或掉掉落? 66 浇口尺寸和形状是否准确, 是否在产品非外观侧,是否影响外观? 67 分流道前端是否有冷料穴? 68 热流道供应商是否为客户认可的供应商? 69 热流道接头及接线方式是否符合湖南广标准? 70 定模是否有导柱导套,方便安排热流道? 71 导柱有效长度是否比热流道喷嘴长? 72 插座盒是否有防撞,是否与吊环干涉? 73 热流道的经济性分析,冷流道水口与热流道成本比较,成本上是否适用热流道 其它 74 产品是否需要做预变形? 75 模具所有插穿面是否有做斜度,且大于2主度? 76 模仁虎口斜度是否小于插穿面斜度,高度大于插穿镶件高度,以起到保护做用? 77 分型面、圆角是否便于CNC加工? 78 非胶位处,允许倒角处,是否已倒角? 79 主分型面外围是否避空? 80 平衡块排布是否合理,数量是否足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9
是否依照客户要求设计? Is it compliance with the customers' tooling standards?
60
其它
是否符合投产会的最终定案? Does it accord with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oduction meeting?
61
39
干涉 顶针杯头是否撞斜顶座单元?
interference Does ejector pin head interfere with connect coupling?
40
镶件、镶针、顶针、直顶孔、斜顶孔、螺丝孔是否碰运水? Are inserts,insert pin,ejector pin,lifter hole and screw hole interfere with water lines?
不 不适 是 Y是 合
N Not fit
2
是否满足模具设计规格书? Is it compliance with the customers' design specification?
3
是否满足客户指定的注塑机要求?
依 据 Can i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Injection machine?
21
顶针撞行位(或油缸行位)是否考虑预复位系统?Has the early return bar been considered to avoid ejector pin interfere with slide?
22
机械锁扣及复位剑是否碰运水进出口及吊模孔等? Is the early return bar devices interfere with water fittings and lifting holes?
10
易扣前模,后模,行位、斜顶等产品是否考虑用防扣模的结构对应? cavity,core,slide and lifter etc are easy to stick mould,whether considering design
11
油缸行位同前模或后模等接触面配合是否已考虑采用擦穿角?Have the mountings of Cylinder and A or B plate beeing considered adopt shut off corner
30
模具无需配合的避空是否已设计? Have the clearance for no fitting area been designed?
31
三模板导柱及其各行程是否足够? Are the stroke of guider pin and others of 3 plates enough?
32
4
foundation 是否跟足客户或项目工程师分模线,入水位置,顶出方式等指示?
Is it compliance with the instructions of parting line,gate position and eject mode
5
是否跟足开模评审意见? Does it follow the instruction of mold review meeting?
管理室
有限公司制造中心
模具设计评审清单
评审人员Authorized
Participants:
Mould design check list
(结构装配图&正式装配图评审)
工程师Engineer
模号 NO.
日期 Date


分类
问题描述
NO Item
Questions Description
.
1
是否跟足客户模具设计标准? Is it compliance with the customers' tooling standards?
54
Drawing 行位,压条,耐磨板,耐磨片,定位圈等非3D设计的零件尺寸标注是否齐全?
Are slide,heel blocks,wear plate,location ring etc parts all dimentioned?
55
装配图配套零件图是否齐全? Are the assembly drawing and spare parts drawing ready?
43
冷却水的进出口朝向是否OK? Are the direction IN and OUT of waterline ok?
44
冷却 是否确保运水胶圈不碰内模边倒角等? Cooling Are "O"rings beyond the chamfered corner of core?
45
深呵地方是否已考虑冷却? Has additional cooling been considered for thick areas?
与会人员签名Sign:
49
是否对PRO-E分型后内模基准角? Have datum of core and cavity been confirmed?
52
是否跟足客户的模具批核意见? Have final decision been approved by customer?
53
图纸
各剖图是否已清晰表达料位及枕位的最高及最底点?Are all cross sections express the highest and lowest of plastic and pi模螺丝大小、位置是否合理?
Are the 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core screw reasonable?
16
压座,勾腿的强度是否足够? Are the strength of ejector coupling and connector enough?
6
是否已参考客供模图或以往同一客户的模具设计图? Does it follow the customer's drawing?
7
模具结构是否合理? Are mould structure reasonable?
8
上、下模分模面是否合理? Are parting line reasonable?
9
结 构 行位、斜顶、缩哥大小是否合理? structure Are the slides, lifter,movable core reasonable?
17
前后模的支撑柱大小及数量是否合理? Are the stand-off size and quantities enough?
18
顶针、顶块等出模设计是否考虑充分? Have ejector pins and ejector bar etc ejection system been considered?
19
是否已考虑大斜度斜顶运动的稳定性? Has the stability of the movement of huge angle lifter been considered?
20
开模及合模的顺序控制是否 OK?Is the sequential control of mold open and clamping ok?
28
模具组件装配顺序是否已论证OK? Is the sequence of assemble mould ok?
备注 Remark
TBD
29
油缸选择是否合理(力量、大小、固定方式、行程余量)?Has the cylinder been chose reasonably(strength,size,clamp type and stroke)
23
朝上行位弹弓是否够力? Is the lower slide strength enough?
24
功 能 是否已做整套模具的运动过程分析? Function Have all the movement of mould been analyzed?
25
热流道系统或热咀系统选择是否合理(包括热咀腔尺寸)? Are the hot runner system or hot nozzle system reasonable?
顶出行程是否充分? Is the ejection stroke enough?
33

行位行程是否足够?
程 Is the slide travelling enough?
34
Stroke 斜顶行程是否足够?
Is the lifter travelling enough?
35
斜缩呵行程是否足够? Are the movable cores travelling enough?
36
机械锁扣及行程螺丝行程是否足够? Are the latch and shoulder screw travelling enough?
37
是否确保司筒不碰KO孔? Are sleeve pins interfere with KO?
38
行位、斜顶是否撞顶针、斜顶、直顶等? Are slide and lifter interfere with ejector pin,lifter etc?
26
INSERT五金或塑胶件的模具是否考虑安装稳定性、简易性、安全性? Have the stability,simplicity and safety of instert mould been considered?
27
特殊结构的模具设计是否有充分论证? Is enough proof for special mould design?
56
材料明细表(BOM)是否正确? Is the material lists corr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