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教学基本要求

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教学基本要求

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教学基本要求(7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能力,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农用动力机械,掌握常用农机具的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并根据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关系,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柴油机、小型汽油机、拖拉机、农用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 基本掌握常用的整地、种植、排灌、植保、谷物收获等机具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3. 了解正确选用农机具的原则。

4. 了解农业机器的试运转规程和保养制度。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完成柴油机、小型汽油机、农用电动机的启动、运行、停车等基本操作。

2. 基本掌握拖拉机的驾驶方法,掌握拖拉机的班次保养方法。

3. 基本掌握常用的整地、种植、排灌、植保、小型谷物收获等机具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4. 能够根据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关系,合理使用农业机械。

5. 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创新意识,自立创业意识。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用模块第一单元农用动力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农业动力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基本掌握常用农用动力机械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方法,掌握柴油、汽油、润滑油(脂)的选用原则。

第二单元常用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农机具的构造和工作过程,掌握常用农机具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方法,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

第三单元农业机器的技术保养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机器的试运转规程和技术保养制度,掌握农机具的保管方法。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的精神,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晋教职【2009】32号)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从事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调整与维修的新型农民。

(二)人才规格1.具有热爱祖国、建设农村、创业奉献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掌握实用写作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农村政策与法规。

4.具有农机具使用、维护、安装及调整的能力。

5.具有维修大、中、小型拖拉机的能力。

6.具有正确使用与维修玉米收割机和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能力。

7.具有排除液压系统一般故障的能力。

8.具有机修钳工技能和焊接与胶结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三、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德育、语文(实用写作)、数学(实用数学)、体育与健康、农村政策与法规、农村电器常识、实用化学、新农村文化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技能课:(1)必修课: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农用车维修技术、液压技术、焊接瘀交结技术、联合收割机维修技术、玉米收割机维修技术、拖拉机维修技术、种植基础。

(2)选修课:农村实用技术类课、农村经济管理类课、新农村建设与创业类课。

(3)生产实践课(二)时间安排本专业总计3060学时,合170个学分(讲授与实验课每18学时计1学分;生产实践课,每周30学时计1.5学分)。

其中:1.公共基础课共计612学时,34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0%。

2.专业技能课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生产实践课三个部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
成人中专班教学计划(试行)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农业机械使用、维修和农业机械化经营人员。

修业性质:3年成人中专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农机部门、民营农机企业、个体农机专业户,从事农机化作业的技术、管理、经营服务等工作。

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
1、掌握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
3、具有农业机械的修理钳工、机工、电工等初步操作技能;
4、具有组织农业机械化作业及农机技术服务的能力;
5、具有基层农机企业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与电子学基础、拖拉机与汽车、农业机械、农机运用、农机修理、农机化经济与管理、农机现代化设施、农机技术推广。

宣州周王高级职业中学
2010年11月8日
附:农业机械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
第四学期期中考农机驾驶证。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

学时:108学时开课学期: 第3、4学期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南方常用农业务机械的种类与组成结构。

2.了解常用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与调整方法。

4.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简单维修方法。

(二)能力目标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2.会正确识读产品使用说明。

3.懂得机械传动原理,能读懂机械装配图。

4.能正确编制维护和调整的工艺方案。

5.能自觉保持安全作业,遵守6S的工作要求。

6.能维护和保养农业机械设备。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二)训练项目设计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出发,特制订本课程训练项目: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圆盘耙的使用与维护、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电动喷雾器的使用与维护、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半喂入式脱粒机的使用与维护、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训练项目六示例: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1、训练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画出手柄的平面图形。

2、训练技术标准及要求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能看懂装配图纸。

3.了解单相潜水泵的结构与原理。

4.掌握单相潜水泵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保养。

3、训练所需器材和用具单相潜水泵4、训练注意事项(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训练结束后,归还器材、整理工具、清洁工作场地。

5、项目考核(1)考核时间:120分钟四、教学组织与评价(一)教学组织在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中贯彻“专业+工厂+顶岗实习”的理念,根据《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企业岗位特征,采用集中教学、分组技能训练、现场实践和讲座等来具体实施。

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 (4)1.1 农业机械的定义与分类 (4)1.1.1 耕作机械 (4)1.1.2 播种与栽植机械 (4)1.1.3 收获机械 (4)1.1.4 植保机械 (4)1.1.5 农产品加工机械 (4)1.1.6 农田排灌机械 (4)1.1.7 农业运输机械 (5)1.2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现状 (5)1.2.1 农业机械品种日益丰富 (5)1.2.2 农业机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5)1.2.3 农业机械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5)1.2.4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5)1.2.5 农业机械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5)第2章农业机械操作基础 (5)2.1 农业机械操作安全知识 (5)2.1.1 安全操作规程 (5)2.1.2 紧急情况处理 (5)2.1.3 农业机械的保险与年检 (6)2.2 农业机械操作基本技能 (6)2.2.1 操作前准备 (6)2.2.2 启动与运行 (6)2.2.3 操作要领 (6)2.3 农业机械操作注意事项 (6)2.3.1 遵守操作规程 (6)2.3.2 注意观察与调整 (6)2.3.3 防止疲劳驾驶 (6)2.3.4 节能减排 (6)2.3.5 妥善保管机械 (6)第3章耕作机械操作与维护 (6)3.1 耕作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6)3.1.1 类型概述 (6)3.1.2 结构特点 (7)3.2 耕作机械的操作方法 (7)3.2.1 操作前准备 (7)3.2.2 操作步骤 (7)3.3 耕作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7)3.3.1 日常保养 (7)3.3.2 定期保养 (7)3.3.3 存放要求 (8)第4章播种机械操作与维护 (8)4.1 播种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8)4.1.1 播种机械的分类 (8)4.1.2 播种机械的结构 (8)4.1.3 各部分功能 (8)4.2 播种机械的操作方法 (8)4.2.1 准备工作 (8)4.2.2 播种作业 (9)4.2.3 播种后的检查 (9)4.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4.3.1 日常维护 (9)4.3.2 定期保养 (9)4.3.3 存放要求 (9)第5章施肥机械操作与维护 (9)5.1 施肥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9)5.1.1 撒肥机 (9)5.1.2 深施机 (10)5.1.3 注施机 (10)5.2 施肥机械的操作方法 (10)5.2.1 撒肥机操作方法 (10)5.2.2 深施机操作方法 (10)5.2.3 注施机操作方法 (10)5.3 施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0)5.3.1 日常检查 (10)5.3.2 定期保养 (11)第6章收获机械操作与维护 (11)6.1 收获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1)6.1.1 谷物收获机械 (11)6.1.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1)6.1.3 果蔬收获机械 (11)6.2 收获机械的操作方法 (11)6.2.1 准备工作 (11)6.2.2 操作流程 (11)6.2.3 停机与存放 (12)6.3 收获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2)6.3.1 日常检查 (12)6.3.2 定期保养 (12)6.3.3 季节性保养 (12)第7章脱粒机械操作与维护 (12)7.1 脱粒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2)7.1.1 按工作原理分类 (12)7.1.2 按结构特点分类 (12)7.2 脱粒机械的操作方法 (13)7.2.1 操作前准备 (13)7.2.2 操作步骤 (13)7.3 脱粒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3)7.3.1 日常维护 (13)7.3.2 定期保养 (13)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操作与维护 (13)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3)8.1.1 类型概述 (13)8.1.2 结构特点 (14)8.2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操作方法 (14)8.2.1 操作前准备 (14)8.2.2 操作步骤 (14)8.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4)8.3.1 日常维护 (14)8.3.2 定期保养 (15)第9章农田水利机械操作与维护 (15)9.1 农田水利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5)9.1.1 概述 (15)9.1.2 类型与结构 (15)9.2 农田水利机械的操作方法 (15)9.2.1 操作前准备 (15)9.2.2 操作步骤 (15)1.1 启动前,检查电源、水位、阀门等是否正常。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规程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规程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规程近年来,农业机械的使用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农业机械的安全操作和有效维护,我们制定了以下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规程,旨在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农业机械的分类与应用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田耕作、种植、收获、运输等方面的机械设备,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

根据不同的作业类型和机械性能,农业机械可以分为耕地准备机械、种植养护机械和收获加工机械。

合理选择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二、农业机械使用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完好,包括润滑油是否充足、电源是否正常、连接部件是否紧固等。

如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修理或更换部件。

2. 确认作业场地是否适合机械作业,检查地势和土壤条件是否符合机械性能要求。

3.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操作证书,并接受过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知识。

三、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安全操作1. 操作人员应全程戴好安全帽,穿戴好防护服,并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避免疲劳驾驶。

2. 在农田作业过程中,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与其他机械或人员发生碰撞。

3. 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循操作规程,不得私自进行机械的改装、拆卸或调试。

4. 当机械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进行相应的维修或更换。

四、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1. 定期检查机械的润滑油和冷却液,确保油液和液位正常。

2. 清洗机械的滤网和散热器,防止灰尘和杂物堵塞。

3. 每次使用后,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保持机械的干净和整洁。

4. 定期进行大修和更换磨损零部件,以确保机械的正常工作。

五、农业机械的存储与保管1. 停机后,应将机械设备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暴雨浸泡和阳光暴晒。

2. 存放过程中,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避免生锈和机械零件磨损。

3. 农业机械设备应按照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存放,便于日常维护和保养。

六、农业机械的更新与更换1. 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及时更新和更换老化的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规范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规范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规范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 (3)1.1 农业机械发展简史 (3)1.2 农业机械类型及功能 (3)第2章农业机械操作规范 (4)2.1 农业机械操作基本要求 (4)2.1.1 操作者要求 (4)2.1.2 操作前准备 (4)2.1.3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4)2.1.4 操作后工作 (4)2.2 不同类型农业机械操作要领 (4)2.2.1 耕作机械 (5)2.2.2 播种机械 (5)2.2.3 收获机械 (5)2.2.4 灌溉机械 (5)2.2.5 植保机械 (5)2.2.6 牲畜饲养机械 (5)2.2.7 农产品加工机械 (5)第3章农业机械使用与调整 (5)3.1 农业机械使用前的检查与准备 (6)3.1.1 检查机械外观 (6)3.1.2 检查润滑系统 (6)3.1.3 检查冷却系统 (6)3.1.4 检查电气系统 (6)3.1.5 检查轮胎及气压 (6)3.1.6 准备工具及配件 (6)3.2 农业机械使用中的调整与维护 (6)3.2.1 调整作业深度 (6)3.2.2 调整行走速度 (6)3.2.3 定期检查润滑系统 (6)3.2.4 定期检查冷却系统 (7)3.2.5 定期检查电气系统 (7)3.2.6 定期检查轮胎及气压 (7)3.2.7 定期保养机械 (7)第4章农业机械润滑与保养 (7)4.1 农业机械润滑系统及其作用 (7)4.1.1 润滑系统的组成 (7)4.1.2 润滑系统的作用 (7)4.2 农业机械保养周期与内容 (8)4.2.1 保养周期 (8)4.2.2 保养内容 (8)第5章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 (8)5.1.1 观察法 (8)5.1.2 听诊法 (8)5.1.3 检测法 (9)5.2 农业机械故障排除实例 (9)5.2.1 发动机故障排除 (9)5.2.2 变速箱故障排除 (9)5.2.3 转向系统故障排除 (9)5.2.4 液压系统故障排除 (10)第6章拖拉机使用与维护 (10)6.1 拖拉机操作规范 (10)6.1.1 操作前准备 (10)6.1.2 启动与熄火 (10)6.1.3 行驶与作业 (10)6.1.4 停机与存放 (11)6.2 拖拉机保养与维修 (11)6.2.1 日常保养 (11)6.2.2 定期保养 (11)6.2.3 故障排查与维修 (11)6.2.4 零部件更换 (11)第7章耕作机械使用与维护 (11)7.1 耕作机械操作要点 (11)7.1.1 操作前准备 (11)7.1.2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12)7.1.3 操作后注意事项 (12)7.2 耕作机械保养与维修 (12)7.2.1 日常保养 (12)7.2.2 定期保养 (12)7.2.3 故障排除与维修 (12)第8章播种与植保机械使用与维护 (13)8.1 播种机械操作与维护 (13)8.1.1 操作规范 (13)8.1.2 维护保养 (13)8.2 植保机械操作与维护 (13)8.2.1 操作规范 (13)8.2.2 维护保养 (13)第9章收获机械使用与维护 (14)9.1 谷物收获机械操作与维护 (14)9.1.1 操作规范 (14)9.1.2 维护要点 (14)9.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操作与维护 (14)9.2.1 操作规范 (14)9.2.2 维护要点 (15)第10章农业机械安全与环保 (15)10.1.1 操作前准备 (15)10.1.2 安全操作要求 (15)10.1.3 作业现场管理 (15)10.2 农业机械环保要求与措施 (16)10.2.1 环保要求 (16)10.2.2 环保措施 (16)10.3 农业机械处理与应急预案 (16)10.3.1 处理 (16)10.3.2 应急预案 (16)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1.1 农业机械发展简史自古以来,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免费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免费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专业代码:081901)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机械学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machinery课程类别:必修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便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本专业全学程的实践性教学共计36周,其中教学实习(包括制图测绘、金工、电子学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拖拉机拆装、单片机课程设计和机制工艺、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等8种)19周、毕业实习17周、生产劳动1中、军训1周、社会实践3周(假期进行)。

毕业实习要求写出毕业论文、课程设计要求写出课程论文、社会实践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26分,其中军事训练1学分、生产劳动1学分(1周计1分),教学实习6学分(2周计1分)、毕业实习7学分(2周计1分)、社会实践1学分(3周计1分)、调查报告1学分、课程论文(课程设计)4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

学生应按照各个实习环节的大纲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全学程,每个学生至少要修满实践教学环节的35学分才能准予毕业。

本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及第二课堂活动,要求必须完成6个学分。

如果取得的课外学分超过6个,可以代替选修课学分。

一、劳动课教学大纲(1学分)(一)目的要求劳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艰苦奋斗作风、热爱劳动的风尚。

通过劳动课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劳动技能和方法。

在完成一般劳动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接触和结合专业实际,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实践认识基础。

(二)主要内容1、参与院系建设的基础劳动和公益劳动;2、参与实验室的卫生扫除等劳动;3、参与实验室内改造和建设的相关劳动。

(三)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内不停课,每个学生累计完成1周(5天×8小时/天=40小时)劳动量。

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1)

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1)

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材第四章“拖拉机使用与维护”,详细内容包括: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日常检查与维护、常见故障排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学会拖拉机的正确操作方法、日常检查与维护。

3. 掌握拖拉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拖拉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常见故障的排除。

教学重点:拖拉机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日常检查与维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拖拉机模型,挂图,PPT。

2. 学具:操作手册,维修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拖拉机的基本结构,通过模型、挂图和PPT展示各部件。

(2)讲解拖拉机的工作原理,结合动画演示。

(3)讲解拖拉机的操作方法,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拖拉机操作练习。

(2)指导学生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

4. 例题讲解:讲解拖拉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拖拉机基本结构: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操作系统2. 工作原理3. 操作方法4. 日常检查与维护5. 常见故障排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列举拖拉机操作注意事项。

案例一:拖拉机启动困难案例二:拖拉机行驶中熄火2. 答案:(2)注意操作手册中的相关提示。

(3)案例一:检查燃油系统、点火系统、空气滤清器等部件。

案例二:检查燃油系统、点火系统、发动机温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类型的农业机械。

(2)探讨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拖拉机的操作方法及日常检查与维护的掌握。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培养方案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培养方案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农业机械,并能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二、培养方案内容1.专业知识培训a.机械基本知识:了解农业机械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等;b.操作规程:掌握各类农业机械的操作规程,包括安全操作、起动、调试、行驶和停车等步骤;c.故障排除:学会根据机械的异常状况进行故障排除,修理常见故障并避免发生。

2.实操训练a.机械操作:通过实操训练,熟练掌握各类农业机械的操作技巧,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b.维护保养:学习并实践定期维护和保养农业机械的技巧,包括更换润滑油、检查传动、清洗过滤器等;c.故障排除:模拟机械出现故障的情况,指导学员进行故障排除和修理,培养其快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论考核通过理论考核来检验学员的专业知识,考核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和故障排除等。

4.实操考核通过实操考核来检验学员的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起动、行驶、操作和停车等。

三、培养方案实施步骤1.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老师等。

2.理论知识培训组织专业老师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包括课堂教学和讲解,学员需要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

3.实操训练组织学员进行实操训练,提供各类农业机械供学员进行操作和维护,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理论考核进行理论考核,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考核的学员可以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实操训练。

5.实操考核进行实操考核,对学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估,通过考核的学员可以获得相关证书或资格认证。

6.持续培养与提升定期组织学员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可以组织学员参加技能竞赛和交流会,激励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方案效果评估通过跟踪学员的工作表现和相关反馈,进行培养效果的评估。

农用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学大纲

农用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学大纲

《农用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农林牧渔类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主干课程。

是讲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动力、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构造、原理、应用、维护知识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为以后更好的使用农业机械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促进农机和农艺更好的结合和发展,加速推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耕整地机械、播种与栽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联合收割机等的使用和维护。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和使用与维护知识,从而为用好现有的农业作业机械和改进现有的农业机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了解农业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2)了解各种农业作业机械,包括耕整地机械、播种栽植机械、植保机械、喷灌机械、收割机械等的构造原理、性能特点和使用技能以及日常维护保养。

(3)使学生具有农业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的能力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应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讲”与“练”相结合。

(3)教学过程中可选用示教模型,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绪论 4第一章耕整地机械使用与维护一、概述 4二、悬挂犁的使用与维护8 10三、旋耕机的使用与维护8 10四、深松机的使用与维护8 10五、圆盘耙的使用与维护8 10第二章播种与栽植机械使用与维护一、谷物条播机的使用与维护 6 18二、中耕作物播种机的使用与维护8 24三、水稻栽植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6 18第三章田间管理机械的使用与维护一、中耕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6 16二、喷灌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6 16三、植保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6 16第四章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一、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 6 16二、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8 18三、玉米果穗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8 18总计300 100 200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农用作业机械的作用、特点及种类2、了解农业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教学内容一、农用作业机械的作用、特点及种类1、农用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2、农用作业机械的特点3、农用作业机械的种类二、我国农用作业机械的发展概况三、国内外农业机械发展趋势第一章耕整地机械使用与维护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耕整地机械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会正确使用常见的耕整地机械3、能正确维护常见的耕整地机械教学内容一、概述1、耕整地的目的和农业技术要求2、耕地的基本方式二、悬挂犁的使用与维护1、悬挂犁的结构和工作过程2、悬挂犁的使用维护三、旋耕机的使用与维护1、旋耕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2、旋耕机的使用维护四、深松机的使用与维护1、深松机的种类和一般构造2、深松机的使用调整五、圆盘耙的使用与维护1、圆盘耙的类型2、圆盘耙的主要构造3、圆盘耙使用调整第二章播种与栽植机械使用与维护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的播种机械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了解常见的水稻插秧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3、掌握正确使用、维护常见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的方法教学内容一、谷物条播机的使用与维护1、谷物条播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谷物条播机的使用维护二、中耕作物播种机的使用与维护1、中耕作物播种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中耕作物播种机的使用与调整三、水稻栽植机械的使用与维护1、概述2、水稻栽植机的构造3、水稻栽植机械的使用调整第三章田间管理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田间管理机械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掌握正确使用与维护常见田间管理机械的方法一、中耕机械的使用与维护1、中耕机的构造2、中耕机的使用二、喷灌机械的使用与维护1、灌溉的方式和灌溉系统的组成2、喷灌机械的使用3、滴灌设备三、植保机械的使用与维护1、概述2、喷雾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喷粉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4、弥雾喷粉机的结构及使用第四章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教学要求1、掌握常见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能正确使用、维护常见的联合收割机教学内容一、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1、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2、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调整3、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维护保养4、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二、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1、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2、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调整3、谷物联合收割机使用注意事项4、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三、玉米果穗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1、玉米果穗联合收割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2、玉米果穗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调整3、玉米果穗联合收割机的维护保养4、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标准教程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标准教程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标准教程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 (4)1.1 农业机械的定义与分类 (4)1.1.1 耕作机械 (4)1.1.2 播种与种植机械 (4)1.1.3 收获机械 (4)1.1.4 农产品加工机械 (4)1.1.5 农田水利机械 (4)1.1.6 农业运输机械 (4)1.1.7 农业设施 (4)1.2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现状 (5)1.2.1 引进与仿制阶段 (5)1.2.2 自主研发阶段 (5)1.2.3 现代化发展阶段 (5)第2章农业机械的选型与购置 (5)2.1 农业机械的选型原则 (5)2.1.1 适用性原则 (5)2.1.2 经济性原则 (5)2.1.3 先进性原则 (6)2.1.4 安全性原则 (6)2.1.5 环保性原则 (6)2.2 购置农业机械的注意事项 (6)2.2.1 品牌选择 (6)2.2.2 售后服务 (6)2.2.3 试用体验 (6)2.2.4 合同条款 (6)2.3 农业机械购置流程 (6)2.3.1 需求分析 (6)2.3.2 市场调研 (6)2.3.3 选型比较 (7)2.3.4 咨询专家 (7)2.3.5 购买决策 (7)2.3.6 签订合同 (7)2.3.7 付款提货 (7)2.3.8 售后服务 (7)第3章农业机械的使用 (7)3.1 农业机械操作前的准备 (7)3.1.1 操作者培训 (7)3.1.2 机械检查 (7)3.1.3 工作场地准备 (7)3.2 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 (8)3.2.1 启动与预热 (8)3.2.3 操作技巧 (8)3.3 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8)3.3.1 操作者安全 (8)3.3.2 他人安全 (8)3.3.3 机械安全 (8)第4章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概述 (8)4.1 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8)4.1.1 保证机械正常运行 (9)4.1.2 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9)4.1.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9)4.1.4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9)4.2 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9)4.2.1 规范化操作 (9)4.2.2 定期进行 (9)4.2.3 全面细致 (9)4.2.4 及时排除故障 (9)4.2.5 合理使用润滑剂 (9)4.2.6 做好保养记录 (10)4.2.7 遵循环保原则 (10)第5章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 (10)5.1 日常清洁与检查 (10)5.1.1 清洁工作 (10)5.1.2 检查工作 (10)5.2 润滑与紧固 (10)5.2.1 润滑 (10)5.2.2 紧固 (11)5.3 蓄电池的维护 (11)5.3.1 清洁 (11)5.3.2 检查 (11)5.3.3 充电 (11)第6章农业机械的定期维护 (11)6.1 定期维护的内容与周期 (11)6.1.1 定期维护内容 (11)6.1.2 维护周期 (12)6.2 更换润滑油与滤清器 (12)6.2.1 更换润滑油 (12)6.2.2 更换滤清器 (12)6.3 调整与检查易损件 (12)6.3.1 易损件的调整 (12)6.3.2 易损件的检查 (13)第7章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3)7.1 故障诊断方法 (13)7.1.1 观察法 (13)7.1.3 检测法 (13)7.1.4 故障树分析法 (13)7.1.5 经验法 (13)7.2 常见故障的排除 (13)7.2.1 发动机故障 (13)7.2.2 传动系统故障 (13)7.2.3 液压系统故障 (14)7.2.4 轮胎故障 (14)7.3 故障预防措施 (14)7.3.1 加强日常保养 (14)7.3.2 规范操作 (14)7.3.3 定期检查 (14)第8章农业机械的存放与保管 (14)8.1 存放与保管的基本要求 (14)8.1.1 选择合适的存放地点 (14)8.1.2 保持机械清洁 (14)8.1.3 检查机械状态 (14)8.1.4 防止生物侵害 (15)8.2 农业机械的封存与保护 (15)8.2.1 涂抹防护油 (15)8.2.2 封存措施 (15)8.2.3 定期检查 (15)8.3 农业机械的运输与搬运 (15)8.3.1 运输前的准备 (15)8.3.2 搬运工具的选择 (15)8.3.3 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5)8.3.4 运输后的检查 (15)第9章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工具 (15)9.1 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 (15)9.1.1 扳手 (15)9.1.2 螺丝刀 (16)9.1.3 钳子 (16)9.1.4 锤子 (16)9.1.5 拉马 (16)9.2 常用保养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16)9.2.1 润滑油 (16)9.2.2 润滑脂 (16)9.2.3 防锈油 (16)9.2.4 清洁剂 (16)9.3 维修保养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7)9.3.1 工具的存放 (17)9.3.2 工具的检查与保养 (17)9.3.3 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7)第10章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保养的典型案例 (17)10.1 拖拉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17)10.1.1 典型案例一:拖拉机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 (17)10.1.2 典型案例二:拖拉机传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17)10.2 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18)10.2.1 典型案例一:联合收割机切割器故障分析与排除 (18)10.2.2 典型案例二: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故障分析与排除 (18)10.3 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实例分析 (18)10.3.1 典型案例一:旋耕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18)10.3.2 典型案例二:植保机械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18)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1.1 农业机械的定义与分类农业机械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机械设备,它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的作用。

2024年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

2024年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

2024年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其日常维护保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拖拉机的主要操作方法。

2. 学会拖拉机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拖拉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操作方法的熟练掌握。

重点:拖拉机的基本结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拖拉机模型,PPT课件,教学视频。

学具:拖拉机操作手册,维护保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讲解拖拉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详细讲解拖拉机的操作方法,强调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拖拉机模型,进行操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练习:(1)设计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拖拉机基本知识的掌握。

(2)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拖拉机基本结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行走装置操作装置2. 拖拉机工作原理3. 拖拉机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阐述拖拉机的工作原理。

(3)列举拖拉机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拖拉机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情况。

2. 拓展延伸:(1)了解拖拉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学习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护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农用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案

《农用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案

中国一重技师学院教案《农用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农用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机使用与维护学期: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钟高峰周数:1 课序:1学时:4 章节:绪论课程内容:农用作业机械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农用机械的作用、特点和种类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农用机械的种类教学难点:农用机械的作用周数:1 课序:2学时:4 章节:绪论课程内容:农用作业机械发展概况教学目标:了解农用机械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农用机械发展历史教学难点:农用机械发展趋势周数:2 课序:3学时:4 章节:1-1课程内容:耕整地机械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耕地和整地的目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耕地的作用教学难点:整地的作用周数:2 课序:4学时:4 章节:1-2课程内容:悬挂犁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目标:掌握悬挂犁结构,了解悬挂犁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悬挂犁结构教学难点:悬挂犁工作过程周数:3 课序:5学时:4 章节:1-2课程内容:悬挂犁使用维护教学目标:掌握悬挂犁使用与维护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悬挂犁使用与维护教学难点:悬挂犁故障分析周数:3 课序:6学时:4 章节:1-3课程内容:旋耕机构造、工作过程与使用维护教学目标:掌握旋耕机构造、工作过程与使用维护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旋耕机构造与使用维护教学难点:旋耕机工作过程周数:4 课序:7学时:4 章节:1-4课程内容:深松机构造、工作过程与使用维护教学目标:掌握深松机构造、工作过程与使用维护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深松机构造与使用维护教学难点:深松机工作过程周数:4 课序:8学时:4 章节:1-5课程内容:圆盘耙构造、工作过程与使用维护教学目标:掌握圆盘耙构造、工作过程与使用维护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圆盘耙构造与使用维护教学难点:圆盘耙工作过程周数:5 课序:9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5 课序:10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6 课序:11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6 课序:12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7 课序:13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7 课序:14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8 课序:15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8 课序:16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9 课序:17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9 课序:18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10 课序:19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10 课序:20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11 课序: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课序: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课序: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课序: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课序: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数:课序:学时:4 章节: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教学大纲

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教学大纲

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农机具的分类、结构和原理。

2.掌握常用农机具的正确操作技巧。

3.掌握常用农机具的日常维护方法和技巧。

4.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防止事故发生。

5.培养学员的识别常见故障和及时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常用农机具的分类和用途1.1农业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1.2常见农机具的用途和特点。

2.常用农机具的结构和原理2.1拖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水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3农业喷雾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4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5割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常用农机具的正确操作技巧3.1拖拉机的安全操作。

3.2水泵的正确使用。

3.3农业喷雾器的正确操作。

3.4播种机的使用技巧。

3.5割草机的操作要点。

4.常用农机具的日常维护方法和技巧4.1拖拉机的日常维护。

4.2水泵的保养和维修。

4.3农业喷雾器的保养和维修。

4.4播种机的保养和维修。

4.5割草机的保养和维修。

5.安全意识和事故预防5.1常见农机具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5.2学习安全操作常识和紧急救援方法。

6.故障诊断和解决6.1常见农机具故障的识别和排除。

6.2实际操作中的故障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讲解理论知识。

2.实际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真实农机具,让学员熟悉操作技巧。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农机具故障案例,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互动: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根据学员的课堂参与度评定成绩。

2.实际操作:针对学员的实际操作表现进行评估。

3.学习成果考核:通过期末考试或实际操作考核评定学员的学习成绩。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教材:《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2.参考资料:农机具使用和维护手册、农机具操作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为30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0课时,实际操作10课时。

10-《农机使用与维修》教学大纲(排版好的)

10-《农机使用与维修》教学大纲(排版好的)

10-《农机使⽤与维修》教学⼤纲(排版好的)技⼯院校农机使⽤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纲(2015)沙雅县技⼯学校⽬录⼀、专业基本信息 (1)1.专业名称 (1)2.专业编码 (1)3.学制年限 (1)4.就业⽅向 (1)5.职业资格 (1)⼆、⼈才培养⽬标 (1)三、课程安排 (2)1.课程设置与要求 (2)2.教学安排 (4)3.参考性教学计划 (5)四、专业课程教学⼤纲 (6)(⼀)电⼯与电⼦技术基础 (6)(⼆)机械制图 (7)(三)农业机械⾃动化 (9)(四)农机拖拉机构造与维修 (11)(五)耕种机械使⽤与维修 (12)(六)收获机械使⽤与维修 (13)五、考核与评价 (15)六、实施建议 (15)(⼀)师资配备 (15)(⼆)场地配备 (16)(三)教学组织形式 (16)(四)职业素养培养建议 (16)⼀、专业基本信息1.专业名称农机使⽤与维修2.专业编码0716—43.学制年限4.就业⽅向本专业毕业⽣主要⾯向各类农村、基层农机部门、中⼩型企事业单位、个体农机专业户和农业机械化第⼀线,从事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推⼴服务及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的技能⼈才;从事农⽤运输车、拖拉机及各类农业机具的使⽤、维护与修理;及从事拖拉机、农⽤运输车、农机、农机产品的营销等⼯作。

5.职业资格农机修理⼯(中级)⼆、⼈才培养⽬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在⽣产、服务⼀线⼯作的⾼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才——从事农机维修的中级技能⼈员。

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价值与服务祖国⼈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和⼀定的创业能⼒;具有健康的⾝体和⼼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

三、课程安排1.课程设置与要求(1)公共课(2)专业课备注:周课时34、每学期18周、第⼀学年汉语、第⼆学年专业课程、第三学年顶岗实习。

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

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

农业机械培训——拖拉机使用与维护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农业机械》教材第四章“拖拉机使用与维护”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拖拉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拖拉机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会正确操作拖拉机,并能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3. 掌握拖拉机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拖拉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操作步骤的熟练掌握,故障排除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拖拉机的基本结构,操作注意事项,日常维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拖拉机模型,拖拉机操作手册,维护工具;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拖拉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它如何工作?2. 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拖拉机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拖拉机操作模拟练习,加强操作步骤的记忆。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6. 实操演示(2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拖拉机操作,强调操作要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拖拉机基本结构: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操纵系统;2. 工作原理:内燃机原理、传动原理、行走原理;3. 操作步骤:启动、行驶、作业、停车;4. 注意事项:安全操作、维护保养、故障排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答案:拖拉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操纵系统。

工作原理是利用内燃机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行走系统,实现拖拉机的行驶和作业。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拖拉机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朱方新;武德庆;王国贵;乐伟伟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现代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的规范化传播,有益于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

为此,在阐述了江苏省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目标与课程设置后,着重分析了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共性与个性,结合专业课标实践中的反思,提出了教学实施中的合理建议。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朱方新;武德庆;王国贵;乐伟伟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4
【相关文献】
1.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J], 王传凯;郭淼;陆旭
2.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J], 王传凯;郭淼;马质璞;刘双源
3.《农业机械质量调查技术规范》标准解读 [J], 王心颖;王松
4.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J], 王传凯;郭淼;陆旭
5.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实践探析 [J], 李显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

学时:108学时
开课学期: 第3、4学期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南方常用农业务机械的种类与组成结构。

2.了解常用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与调整方法。

4.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简单维修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2.会正确识读产品使用说明。

3.懂得机械传动原理,能读懂机械装配图。

4.能正确编制维护和调整的工艺方案。

5.能自觉保持安全作业,遵守6S的工作要求。

6.能维护和保养农业机械设备。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
(二)训练项目设计
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出发,特制订本课程训练项目: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圆盘耙的使用与维护、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电动喷雾器的使用与维护、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半喂入式脱粒机的使用与维护、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
训练项目六示例: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
1、训练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画出手柄的平面图形。

2、训练技术标准及要求
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能看懂装配图纸。

3.了解单相潜水泵的结构与原理。

4.掌握单相潜水泵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保养。

3、训练所需器材和用具
单相潜水泵
4、训练注意事项
(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训练结束后,归还器材、整理工具、清洁工作场地。

5、项目考核
(1)考核时间:120分钟
四、教学组织与评价
(一)教学组织
在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中贯彻“专业+工厂+顶岗实习”的理念,根据《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企业岗位特征,采用集中教学、分组技能训练、现场实践和讲座等来具体实施。

1、集中教学
在教室以班级建制为一个整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提供的产品图样作为教学案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转绕案例开展,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厘清知识点,从而在互动过程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

2、分组技能训练
在技能室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场地、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协同能力,可以4—6人为一组,以学生小组协同为主,教师为指导为辅的方式。

教师将训练项目制作任务书,由小组长组织其成员采取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咨询等方式来主动学习,在提问——释疑——提问中去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3、现场实践
在企业以4-6人为一个小组,按照岗位要求,由企业专家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示范教学,学校带队教师进行管理,由企业与学校老师共同进行评价。

4、讲座
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技术经验交流或收看竞赛视频
同时,教师对每次项目训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们的依据,也能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为下一次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信息。

(二)教学评价
为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情况,课程成绩考核由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学生训
练的作品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1、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40%;即对学生完成每个项目学习的过程给出评价,包括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职业素养等,所有项目评价的平均成绩作为过程考核的总成绩。

过程考核的具体评分标准:
2、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60%,采用平时技能训练考核、技能抽查考核和企业现场实践考核三项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技能训练考核评定占50%;技能抽查考核占30%;企业现场实践考核占20%。

五、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订。

2.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单元教学方案,教学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周数浮动10%左右。

3.本课程训练项目考核方案没设计具体考核表格,任课老师可以设计更加详细、易于实施的考核表格。

《农机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

学时:108学时
开课学期: 第3、4学期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普通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了解典型机械传动的原理和机械传动比的计算与图形绘制。

3.掌握典型机械传动零件的传动特点、性能以及作用。

4.了解典型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2.会使用机械拆装工具。

3.懂得机械传动原理,能读懂机械装配图。

4.能识别典型机械零部件并了解其作用。

5.能正确编制拆装计划。

6.能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教学与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
评价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法、演示法、示范法、
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实操法等教学方法,亦可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二)训练项目设计
本课程训练项目应包括柴油机拆装、减速器拆装、机床机械拆装等基本操作,教师根据
产业特点和就业岗位需求,参照训练项目示例合理设计训练项目和方法。

训练项目三示例:混流泵的拆装、
训练要求:
1.了解混流泵的各组成部分。

2.了解混流泵的拆装过程。

3.每一位同学单独操作一次。

4.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混流泵是介于离心泵和轴流泵之间的一种泵型,具有离心泵较高扬程和轴流泵较大流量的特点,如图所示,适合于平原河网地区和丘陵灌区使用。

工作原理是叶轮在水中旋转时,叶片对水产生离心力和推升力进行抽水。

混流泵及结构示意图
1-泵盖 2-螺钉 3-叶轮 4-泵体 5-丝堵 6-尾盖 7-轴承 8-轴 9-轴承体 10-后盖11-挡套 12-圆螺母 13-前盖 14-挡水圈 15-填料压盖 16-填料 17-叶轮螺母
四、教学组织与评价
(一)教学组织
在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中贯彻“专业+工厂+顶岗实习”的理念,根据《农机产品装配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企业岗位特征,采用集中教学、分组技能训练、现场实践和讲座等来具体实施。

1、集中教学
在教室以班级建制为一个整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提供的产品图样作为教学案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转绕案例开展,教师讲授
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厘清知识点,从而在互动过程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

2、分组技能训练
在技能室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场地、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协同能力,可以2—4人为一组,以学生小组协同为主,教师为指导为辅的方式。

教师将训练项目制作任务书,由小组长组织其成员采取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咨询等方式来主动学习,在提问——释疑——提问中去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3、现场实践
在企业以4-6人为一个小组,按照岗位要求,由企业专家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示范教学,学校带队教师进行管理,由企业与学校老师共同进行评价。

4、讲座
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技术经验交流或收看竞赛视频
同时,教师对每次项目训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们的依据,也能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为下一次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信息。

(二)教学评价
为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情况,课程成绩考核由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学生训练的作品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1、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40%;即对学生完成每个项目学习的过程给出评价,包括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职业素养等,所有项目评价的平均成绩作为过程考核的总成绩。

过程考核的具体评分标准:
2、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60%,采用平时技能训练考核、技能抽查考核和企业现场实践考核三项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技能训练考核评定占50%;技能抽查考核占30%;企业现场实践考核占20%。

五、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订。

2.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单元教学方案,教学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周数浮动10%左右。

3.本课程训练项目考核方案没设计具体考核表格,任课老师可以设计更加详细、易于实施的考核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