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讲解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法之首,是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通过对战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兵法原则和战争策略。

下面是对《孙子兵法》的要点进行解读。

一、战略思想1.谋定而后动:强调事前的充分准备,战前的充分计划,确保每一步都有合理的战略部署和精确的目标,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3.知己知彼:知己者胜,知彼者胜,指的是了解自己和对手的优缺点、实力和弱点,才能在对战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你了解对手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只有对自己和对手都有准确的判断,才能在战争中保持优势,才能百战不殆。

二、指挥策略1.兵贵神速:指挥官在战争中,必须迅速做出决策,快速行动,抓住战机。

只有高效率的指挥才能赢得战争。

2.敌进我退,敌止我扰:取长补短的思想。

如果对手有优势,就退让避免正面冲突;如果对手沦于劣势或停滞不前,就用各种手段进行扰乱,尽量不让对手恢复元气。

3.择地而战:强调选择适合的战场地形,避免在对手有利的地形作战。

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4.兵不厌诈:让敌人在战术上无法预料和判断,制造更多的干扰,保持自己的战略上的秘密,从而实现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三、兵法原则1.战争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是指为了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利益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则是指为了私人利益、扩张领土或破坏他国而发动的。

《孙子兵法》强调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战争中必须运用意外的战术和计划,一方面使敌人无法预测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击中对手的弱点,达到最高的效果。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和敌人的详尽了解,是制定和执行胜利战略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保持胜利的状态。

4.虚实相生:虚实是军事计划和战术的核心,虚实之间的变化与转化是战争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

虚实相生意味着指挥官必须懂得诈兵之道,善于用虚实之间的相互作用。

讲孙子兵法的课

讲孙子兵法的课

讲孙子兵法的课摘要:一、孙子兵法的简介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三、孙子兵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四、总结正文:一、孙子兵法的简介《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该书以实战经验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战争的规律、原则和方法,被誉为“兵家圣典”。

《孙子兵法》共分为13 篇,分别是:1.计篇;2.作战篇;3.谋攻篇;4.军形篇;5.兵势篇;6.虚实篇;7.军争篇;8.九变篇;9.行军篇;10.地形篇;11.九地篇;12.火攻篇;13.用间篇。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1.计篇:主要讲述了战争的决策过程,强调要在战争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2.作战篇:讲述了战争的成本和代价,强调速战速决,避免拖延战争,以免消耗国家的资源和士气。

3.谋攻篇:讲述了如何通过谋略和策略来攻城掠地,强调以智取胜,而非仅仅依靠武力。

4.军形篇:讲述了军队的部署和阵势,强调合理配置兵力,使敌人无法窥视我军的虚实。

5.兵势篇:讲述了如何利用兵势,强调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动攻击,以气势压倒敌人。

6.虚实篇:讲述了如何运用虚实策略,以迷惑敌人,达到战略目的。

7.军争篇:讲述了如何争取战争胜利,强调在战争中充分发挥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

8.九变篇:讲述了在战争中如何应对各种变化,强调灵活应变,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

9.行军篇:讲述了行军和宿营的原则,强调要注重安全和纪律,保障军队的战斗力。

10.地形篇:讲述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强调要善于利用地形,发挥地理优势。

11.九地篇:讲述了在不同地形和环境下作战的原则,强调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战术。

12.火攻篇:讲述了火攻的战术运用,强调要善于制造和使用火攻,以达到攻城掠地的目的。

13.用间篇:讲述了间谍的运用和反间谍,强调要重视情报工作,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孙子兵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还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文化等领域。

孙子兵法详解

孙子兵法详解

孙⼦兵法详解《孙⼦兵法》详解⼀、始计第⼀原⽂:【始计第⼀】1.孙⼦⽈: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索其情:⼀⽈道,⼆⽈天,三⽈地,四⽈将,五⽈法。

3.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臸也;地者,远近、险易、⼴狭、死⽣也;将者,臹、信、仁、勇、严也;法者,曲臸、官道、主⽤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计,⽽索其情,⽈: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兵众孰强?⼠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臸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之不能,⽤⽽⽰之不⽤,近⽽⽰之远,远⽽⽰之近。

利⽽诱之,乱⽽取之,实⽽备之,强⽽避之,怒⽽挠之,卑⽽骄之,佚⽽劳之,亲⽽离之,攻其⽆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始计第⼀】1.孙⼦说:军事,是⼀个国家的头等⼤事,关系到国家的⽣死存亡,⼀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的横向⽐较,得到详情:⼀是道,⼆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志相通,可以同⽣共死,⽽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臹,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上级都必须⼗分清楚。

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较,得知详细情况:哪⽅的领导与部下⼼志相通?哪⽅的将领有能⼒?哪⽅占有天时地利?哪⽅的法令能够执⾏?哪⽅的⼠兵强健?哪⽅的⼠兵训练有素?哪⽅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孙子兵法全解

孙子兵法全解

孙子兵法全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军事战争的经典著作。

该书共13篇,全面论述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原则、战争的策略和战争中的各种情况。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解:第一篇:始计篇此篇讲述了战争的本质,引导人们从小处着眼,从而理解大局思维的战略之重要性。

第二篇:作战篇此篇详细说明了战争的原则,强调了决策的正确性以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篇:谋攻篇此篇教授了战争策略,涉及了攻守、兵法、人心等方面。

第四篇:形节篇此篇主要讲述战争中诸如兵士士气、战场形势、兵器装备等因素的影响。

第五篇:兵势篇此篇强调了不断适应战争(兵形)的形势,情况的变化以及草根分子(民间)观察事物的智慧与能力。

第六篇:虚实篇此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在虚实之间转换,以克敌制胜的策略。

第七篇:军争篇此篇阐述军队在战争中的行动方针与决策流程,广泛涉及了军事作战的方方面面。

第八篇:九变篇此篇探讨了九个方面的变化,如气候、地形、人民、军队等因素,对于战争的影响。

第九篇:行军篇此篇论述了行军路线、粮食和饮水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军队快速行动的重要性。

第十篇:地形篇此篇讲述了地形对于战争的影响,警醒人们在战争中注重地形杀伤。

第十一篇:九地篇此篇论述了九种地形的特点与用处,展示出其对战争决策的重要价值。

第十二篇:火攻篇此篇强调了火攻的重要性,以及在利用火的同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

第十三篇:用间篇此篇涉及间谍及间谍活动的角色与重要性,以及对于对手之间的腐蚀和演练的影响。

总之,《孙子兵法》是一部不可缺少的军事著作,其中的许多原则和策略在当今社会和商业世界同样适用。

【国学经典】《孙子兵法》选读讲解

【国学经典】《孙子兵法》选读讲解

【国学经典】《孙子兵法》选读讲解一、文学常识《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为春秋时期孙武所著。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二、例句精析(1)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谋攻篇)译文: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2)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篇)译文: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3)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军形篇)译文: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打败敌人而普天下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这就好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阳、月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

古代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战胜容易战胜的敌人。

(4)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兵势篇)译文: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

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

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体现了“以德治军,以智胜敌”的思想理念。

它涉及军事组织、军事器械、战争攻守等方面,今天有很多军事理论家仍然在经常性地研究它。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他在当时创立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军事制度,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军事方式,对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战争策略。

孙子兵法指出,应该正确分析战争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与军队自身实力,采取得当的策略来夺取胜利。

这里孙子提出的原则包括“先攻、快攻”,“以轻敌重”,“以敌之弱处为其伤害”。

2、军事组织。

孙子兵法讲求军队的组织要严格而有条理,它以军队组织、装备、征讨方式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组织方式。

它强调军队的内部组织、装备和指挥制度,规定了军队结构的要求、军事指挥技术的要求、士兵列队和报警的要求。

3、军事器械。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多种军事器械,如斗车、火攻器、铁矛、筑垒、靶子、弓箭等,认为它们在军事行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孙子在军事技术上的发明,可以说大大推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

4、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针对战争进行思想分析,形成了以德治
军,以智胜敌的军事思想。

即提倡把士兵的道德品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使军队在斗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这也是孙武在当时的军事改革的主旨。

解读《孙子兵法》,一方面深刻领会它的军事理论,以充实自身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孙武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以礼仪、德、智、勇的优良品质,这不仅是当代政治家要学习的宝贵经验,更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把握的古代人文理念。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注释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注释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和解释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悉心整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不认真对待,做好谋划和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意思是:为将者要从五个方面判断战争的胜算:一是看这场战争是不是出师有名,二是看这场战争发动的时机是否利于己方,三是看战场的地理位置是否对己有利,四是看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能否胜任,五是看军队的法规制度和组织是否严明。

孙子像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意思是:军队能不能打胜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号”:君主是否贤明并受到大家的拥护支持?率领军队的将军是否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天时地利是否对自己有利?军队的法令制度是否能严格贯彻执行?军队的士气是不是旺盛?士兵的训练是不是有素?在官兵立功或犯错时能否做到赏罚分明?4.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打仗,处处充满着诡诈。

换句话说,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不需要考虑所谓的诚信,因为行军打仗和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不一样,处处充满着诡诈。

谁若鄙视这种诡诈的行为,那就必败无疑。

如果你在战场上相信了来自敌人的承诺,那就是一种幼稚。

如果你在战场上还处处想着以诚信为本,那你也是永远打不了胜仗的。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我们常常视阴谋诡计者是卑鄙之人,但在战场或者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仍然不屑于使用诡计者,便是一个十足的愚蠢之人。

孙子剧照5.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意思是:按照诡道的原则,明明有能力,却给人的感觉很无能,明明想得到,却又要欲擒故纵,本来想要攻打离自己近的敌人,反而做出的样子是要打那个离自己远的,本来是想要打近的敌人,反而有做出要打远的那个的样子。

这就好比《三十六计》中所说的“远交近攻”“借道伐虢”。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36计孙子兵法故事解析

36计孙子兵法故事解析

36计孙子兵法故事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典籍,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十六计”。

这些计策不仅运用在军事战场上,也常用于政治、商业、个人生活等各个领域。

下面对其中的一些故事进行解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三十六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故事梗概:楚国和齐国交战,楚国想在齐国背后偷袭,但齐国警觉,已经防备万全,楚国出兵不利。

这一计策的核心在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敌人被迷惑,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

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学会言行不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便更好地掌握局势,保持先机。

第二计:围魏救赵故事梗概:赵国被韩、魏两国围攻,韩国军力强大,赵国无法抵抗,赵武王决定借助魏国的力量来救赵,于是赵国出使魏国,以金帛求援,最终魏国答应出兵救赵,故事以赵国成功脱险告终。

这一计策的关键在于巧妙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达到自己的益处。

同样,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商业竞争中,掌握这一计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第十六计:声东击西故事梗概: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合作攻打曹操,刘备率兵南下,孙权则率军东渡长江袭击曹操的后方,构成声东击西之势,最终曹操大败。

这一计策的核心在于用虚假的行动引诱敌人转移注意力,从而牵制其兵力,达到防御胜于攻击的效果。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在与人交往时采取这种策略,以误导对方的注意力。

以上是《三十六计》中的几个计谋故事,它们在军事、政治、商业、个人生活等方面都有实际的运用价值。

它们的成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谋略和智慧、兵士的勇气和执行力、以及团队整体的协调配合。

而理解和掌握这些计谋,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自己的胜算,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孙子兵法的背景介绍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孙子兵书》,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军事经典之一。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被誉为战争智慧的典范。

孙子兵法的全文下面是孙子兵法的全文: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也,夫唯道者,能杀之。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行于内,百姓之利;计行于外,百姓之害,国之贼也。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乃国之大器,地之利,命之识,行之义也。

如此,校之而索其情,曰:将不胜衆,以谋全也,胜衆而应,以示不可以胜,应而不胜,以示不能也。

将使民与死胥笞而民不战栗,奋其志,恤其伤,故爱死如归。

当民恶死而好生者,则号令不整,而利不能胜害矣。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夫子曰:择可与战者,则敌之可与战者,诚知之矣;知彼之不可与战者,亦已知之矣。

敌避其锐,击其惰,此治之至也。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然后知死生之地,知可与战之地,知可乘之地,勿失之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不使虏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也,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兵法全解

孙子兵法全解

孙子兵法全解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孙子兵法》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战略理论,对后世军事家、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全面解读《孙子兵法》,深入探讨其思想和应用。

孙子兵法的起源与背景起源孙武为齐国人,是春秋末年军事家。

他根据自己的多年从军经验和战争观察,总结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军事理论,即《孙子兵法》。

背景《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孙武的理论针对当时的军事实际和战争形势,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借鉴。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1. 兵法的第一要义是“以无战为胜”在《孙子兵法》中,孙武提出了“以无战为胜”的思想。

他认为真正的胜利应该是在事先的准备和谋划中就能达到目标,而不需要真正的交战。

这一思想体现了孙武精妙的战略智慧,他认为通过谋略和智慧,可以迅速击败敌人,减少自己的损失。

2. 以诱敌深入和孤立击败敌人孙子兵法中强调了以诱敌深入和孤立击败敌人的策略。

孙武认为,要想击败敌人,就必须采取主动出击,让敌人深入自己的地盘。

在战场上,可以通过布阵和伏击等手段,使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从而取得胜利。

3. 灵活运用兵力与战术孙子兵法强调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术。

孙武认为,在战争中,要根据敌情制定战术,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他强调要善于利用地理条件和兵力优势,打破敌人的防线,实现战略目标。

此外,他还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原则,以便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孙子兵法的应用与研究1. 军事领域《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众多军事家将其作为学习的重要课本,并将其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的军事战略中。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对于指挥和作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古代军事家还是现代军事学者,都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

2. 商业与管理领域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领域有应用,也在商业与管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思想强调战略决策、战术运作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对于组织和管理上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计篇①第一[原文]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⑤。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⑥。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⑧。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⑨。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⑩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大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⑾,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⑿,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⒀也。

兵者,诡道也⒁。

故能而示之不能⒂,用而示之不用⒃,近而示之远⒄,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⒅,实而备之,强而避之⒆,怒而挠之⒇,卑而骄之(21),佚而劳之(22),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23),不可先传也(24)。

夫未战而庙算(25)胜者,得算多(26)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①计:计算、计划、计谋、计策等。

这里指战争前的计策。

②兵:兵器、兵士、军队、战争等。

这里指战争。

③经之以五事: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都属于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

经,量度,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④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校,通“较”,比较;所谓“计”,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⑤不畏危:不害怕危险。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此句为:“民弗诡也。

”⑥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路程的远近、地形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死生,指地形上的死地和生地。

孙子兵法 解析

孙子兵法 解析

孙子兵法解析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籍,包含了丰富的战争策略和智慧。

以下是对孙子兵法的一些基本解析:
1. 战争观念:孙子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必须慎重对待。

他主张通过战争手段达到和平的目的,即“以战止战”。

同时,他强调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因素。

2. 战略思想: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略思想,如“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

这些思想强调了战争中运用智谋、了解敌人和自己、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3. 战术原则:孙子兵法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的战术原则,如“避实击虚”、“以众击寡”、“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等。

这些原则指导着如何在战场上灵活应对敌情,取得胜利。

4. 军队管理:孙子兵法还涉及到军队的管理和组织,包括军队的纪律、士气和训练等方面。

他强调将军要关爱士兵,善于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同时要注重军队的训练和素质提升。

5. 哲学思想:孙子兵法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道”、“天”、“地”、“将”、“法”等概念。

这些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战争和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军事典籍,不仅对于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管理等具有启发作用。

通过学习和领悟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

用白话来总结孙子兵法十三篇精髓

用白话来总结孙子兵法十三篇精髓

用白话来总结孙子兵法十三篇精髓
一、始计篇: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不仅在于校对那五条致胜的核心因素,而且为将还要对敌,熟练使用各种“诡诈”之术!
二、作战篇:打仗要讲究速战速决,打仗也要着重考虑,如何从敌人那里为我们解决粮草!
三、谋攻篇:最高明的制敌之道,首先是想办法如何让敌人屈服于我,其次才是通过武力去征服它!
四、军形篇:不被敌人攻破是前提,等待时机战胜敌人是重点!
五、兵势篇:智慧的将领在用兵时,会用正面战场的士兵去麻痹敌人,再派遣奇兵从侧面去攻打敌人,在使用奇兵的过程中,一定要快速迅猛,造成势不可挡的气势!
六、虚实篇:带兵打仗既要学会预料战事,又要像水一样懂得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能以少胜多、以寡胜众!
七、军争篇:打仗的时候一定要与敌人争夺“地形”、“士气”等有利条件!
八、九变篇:不同的地形要用不同的策略用兵,不同性格的敌将要用不同的手段制服!
九、行军篇:行军过程中,要根据环境处理敌情、驻扎军队,通过观察敌营的细微变化,来有效判断敌情!
十、地形篇:取胜就是一个根据不同地形、敌情来制定相应对策的过程!
十一、九地篇:详细了解各种地形的目的,是为了细化用兵致胜之策!
十二、火攻篇:火攻敌人的适当方式、具体时机与明显优势!
十三、用间篇:用间碟的重大战略意义、间碟的有哪些种类划分、对用间指挥员的智谋要求及用间的具体方法!。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学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本文为《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通过分析每一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本文总字数约为1500字,以下为正文部分。

一、始计篇孙武在本篇开头就提到,凡战必先认真思考和计划。

他强调了战争与个人形象的关系,并提出了战争的五个重要基本原则:道、天、地、将、法。

1.道:指指导军事行动的思想和信仰,也是战争的核心原则。

2.天:包括气候、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考虑天时地利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3.地:指战场地理条件及相关资源,要善于利用地理环境来达到战略目标。

4.将:指统帅能力和领导才能,战略计划的执行者。

5.法:包括组织结构、战术方法、军事规则等,确保战争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二、作战篇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章节,主要讲述了军队的组织与战斗的技巧。

以下是作战篇的主要内容:1. 对战国时期实际情况的分析作者在这一部分做了横向对比,在战国时期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比,孙武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战略的重要性。

2. 五种行军作战形式作者介绍了五种行军作战形式:势、志、虚、实、诱。

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和情况下使用,能极大地增加战争的成功率。

3. 用间篇用间篇主要涉及间谍的运用和情报的收集。

孙武指出,情报是战争决胜的重要方面,掌握敌情可以在战争中制造一系列有利的情况。

三、战形篇战形篇主要分析了不同的战争形势下应采取的战术和战略。

以下是战形篇的主要内容:1. 九变之道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九变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战争形势,包括攻守、进退等方面的战术应对。

2. 灭战之道在这一部分,孙武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灭敌的策略和技巧,包括围魏救赵、攻心为上等。

3. 七计之道孙武提出了七种常用的计谋:胜战计、败战计、攻边计、守边计、攻城计、守城计、乘势计。

这些计谋都是在不同情况下应对的有效方法。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解释: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研究、不慎重考虑的。

所以,要用五项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为纲要,把敌对双方的优劣条件作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些主要条件是:一政治,二天时,三地利,四将帅,五法制。

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赴汤蹈火。

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季节情况。

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

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条件。

法制,是讲部队的组织编制、指挥信号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职责,粮道和军需军械的管理等情况和制度。

凡属这五方面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把对敌对双方优劣条件的估计作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要看: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兵卒较有训练?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章内容划分
1~2 技巧类战术
3巧用环境优势,避免大环境冲击。

4分析与把握表面细微信息
5~6取人,并力
(其中第五段承上启下)
一.技巧类战术(第二段)
(一)文章把握
“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即第二段,是对“技巧类战术(由生活常识及前人经验总结而成)”的阐释。

具体技巧有——“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视生处高”“无迎水流”“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1. 我们不能仗着自己有“真经”而兴奋不已,低估敌人的智商。

“《孙子兵法》”乃兵家必读书目,些战术你知道,敌方未必不知道,这样你的技巧就很有可能不能实现预期效果。

2.还有一点,成功者的经验往往有机遇的助力,环境不同,相应应敌良策就会有所改变,生搬硬套往往行不通。

(二)“耍老牌”的骆驼香烟
多年前,骆驼牌香烟有一句很好的广告语:为了一支骆驼烟,我宁愿多走一英里的路。

广告画面为一烟民高翘着二郎腿,皮鞋底的洞赫然显露.暗示烟民,为了拥有此烟哪怕是鞋底见洞也在所不辞,这个广告在西方得到普遍的好评。

为打开泰国市场,骆驼牌香烟的生产商英美烟草公司为"骆驼人"拍摄穿着漏洞的皮鞋照,背景为曼谷的大庙巨寺。

殊不知,在泰国佛庙是至尊圣地,脚底乃是最污秽不堪之处,在最弛名的佛庙前如此肆无忌惮“是可忍,孰不可忍?”结果可想而知,骆驼牌香烟只能席卷而归了!
(三)案例分析
技巧类战术,值得分析研究,但切不可“本本主义”。

战争的胜负不是因为将领背诵了多少兵法,而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承上启下,孙子写作,逻辑性强)
二.巧用环境优势,避免大环境冲击。

(第三段)(一)文章把握
如——“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

必去之”。

表明,将领要善于分析环境,进而充分享受天之利,地之助,取得胜利。

同时,尽量避免险要环境可能对我方造成的伤害。

(二)王老吉的咸鱼翻身
环境危机——
1,做凉茶困难重重
(1)在广东,传统凉茶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便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

(2)王老吉口感偏甜,不符合中国“良药苦口”传统观念,消费者自然感觉其降火药力不足。

(3)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在调查中频频出现“凉茶就是凉白开”“我们不喝凉茶水,泡热茶,这些看法”
2. 做饮料危机四伏
(1)放眼整个饮料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

(2)王老吉有淡淡的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存在很大障碍。

此时,消费者的很多认知习惯成为王老吉发展的极大瓶颈。

为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心理,王老吉开展市场调查,发现在广东、闽南消费者选购王老吉的原因不外——“吃烧烤容易上火,先喝一罐预防一下”“可能会上火,但这时候没必要吃牛黄解毒片”“健康,老人小孩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

这些认知和购买行为均表明,消费者购买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预防上火”。

而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格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

而可乐、茶饮料、果汁饮料等不具备明显“预防上火的功能”,仅为间接竞争。

于是,随着“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口号在全国的兴起,王老吉公司年销售额由1亿迅速增长为170亿。

(三)案例分析
王老吉通过了解真实情况,避开不利因素,大加利用有利环境因素(消费者“预防上火的认知”“对手的欠缺”)下了一步好棋。

三.对表面细微信息的分析与把握(第四)
(一)文章把握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
面对日常事务,多想一步,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往往能从中获益。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必得对表面现象保持敏感,因为它之下可能潜藏着巨大的机遇或危机。

(二)眼光敏锐的菲利普亚默尔(美国亚默尔公司的创始人)
1875年春天的一个周末,亚默尔在看报纸,突然一则并不很起眼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墨西哥的一种牲畜大受瘟疫侵扰。

亚默尔想,要是墨西哥真的发生了家畜瘟疫,美国邻近的两个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势必将受到传染。

而这两个州是美国肉类食品的供应中心,一旦发生瘟疫,整个美国的肉类供应必将严重短缺。

他一把抓起电话,联系家庭医生请他立即赶到墨西哥查明那里是不是真的发生了瘟疫。

医生第二天到了那里,迅速将所了解的情况告知了亚默尔,证实了报纸的消息。

亚默尔迅速行动,集中全部能够动用资金在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抢购大批肉用牛和生猪,把它们运到美国东部。

不久,瘟疫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传播开,美国政府严厉禁止这两个州的一切肉类食品外运,市场上肉类食品紧缺,价格猛涨。

备货充足的亚默尔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赚了600万美元。

(三)案例分析:
亚默尔独具慧眼,以细微处察之局势,通过高超的思辨活动把握事物间关系,洞察常人所不能看到的蛛丝马迹。

茫茫商海,到处都孕育着商机,而商机来自于信息。

每一个搏击商海的人都应以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洞察力,捕捉瞬息而逝的市场信息。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必谨察之”的谨,意味着不仅谨慎与表面信息,更能理智地证实自己推理的正确性。

同时,对表面细微信息的分析与把握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这需要领导者具有魄力和胆识,在发现机遇或危机之后迅速做出行动,正是亚默尔果决的执行力最终使他大获裨益。

四.野狐参禅——
我们认为第三段“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前,讲的是“利用环境优势,避免大环境冲击”。

而“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是讲“谨慎”,恰与第四段的一丝不苟不谋而合,而此同时,第四段的展开方式,多用“。

者”,也与此句同,所以“四人游”认为该句放置于第四段未尝不可)
五.取人,并力
(一)文章把握
前面讲了成功对于将领智商,眼光和经验的个人能力要求,而一个好汉三个帮,成功的将领必得统一指挥,团结职员,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更好地运转,经营企业,不是独角戏,更应是“大合唱”。

孙子的“文武并进”为当代领导者提供了极大借鉴意义。

(二)乔布斯的管理之道
在苹果,乔布斯有个恶名——地狱来的老板。

在他最著名的每周一“马拉松式”会议里,他和相关团队检查整个事业体,包含上周公司卖了哪些产品、每一个还在发展中的商品、每一个遇到瓶颈的设计,一件件仔细检查。

他对于自己看不上眼的创意或态度也会不加忌讳地当面斥责。

他很凶,对于那些不够聪明的下属完全不能容忍,但是也很敢对优秀的人才机遇丰厚的回报,他98年接受采访时说“苹果公司的员工很早就开始持有股票,我们是硅谷首批实行
股票制得公司之一”。

此外,乔布斯对苹果员工从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亲切地称员工为“伙计”,在苹果,从来没有什么等级观念,大家在一起思维很开阔。

有调查称,乔布斯在苹果的支持率高达97%,在世界上实为罕见。

(三)案例分析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员工最渴望的是他的成绩得到肯定,你不要给他抹杀,他干得好的地方能够得到承认。


在任何公司,员工最渴望的就是正激励。

正激励可以提高他的自信心,使员工有生命的价值感,保持积极性。

每一个人都“贵阳而贱阴”,爱能滋养生命。

爱就像镜子,你爱你的员工,他们才会真正爱你。

但爱不能泛滥,就像肥料不能上的太多,爱不能泛滥成宠溺。

合理的,有执行力的制度也很重要,但是很多管理者最后使管理的目的变为处罚员工,这种想法很危险。

所以,正如万事万物都在追寻着一个“平衡”,爱与严,火候的掌握,需要修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