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3.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经典文献、重要概念和理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教学资源:1. 课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安排引入 1. 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讲授法5分钟知识讲解 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讲授法15分钟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讨论法20分钟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讨论法10分钟总结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并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讲授法5分钟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的小论文。

讲授法5分钟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评价的准确性和深度;3. 学生完成的小论文的质量和内容。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2.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讲解,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话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文”与“化”合并使用,最早出现在《易·贲·彖传》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道: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 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里已有“以文教化”的意味。古 人往往从这个角度来谈文化,如西汉刘向说:“凡武之兴,为 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晋代束晰 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补亡诗·由仪》,转引自 《昭明文选》卷十九)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 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我国学术界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 然界的本质区别,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指的是人类 在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创 造及其成果的总和。其结构一般可分为物质、制度、 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物质生 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直接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2. 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就是指文化对人的教育感化的作用。 文化虽然是人创造的,但当某种文化一经形成,就 会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发挥其教化功能。人从 出生开始,就无可选择地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一定的文化环境,社会上的 各种规章制度、风俗习惯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影 响着人们。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2. 文化受地域条件影响
民族是带有地域性的社会共同体,民族文化某种程 度上也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特点与内容。不同的地域因自 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会滋养出不同的文化。同样, 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也受地缘关系的直接影响。就世界范 围而言,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之分;就某一区域而言, 有海洋文化、大陆文化、山地文化、草原文化的区别; 就某一国家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巴蜀文化、 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之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名词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名词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名词解释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核心理念是“仁爱”、“中庸”和“礼治”。

儒家思想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社会和谐与统治秩序。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支流派,其核心理念是“道”和“自然”。

道家思想主张追求自由自在、自然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3. 周礼:周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法典,是传统中国礼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周礼以天子为中心,强调尊崇祖先、尊重社会秩序、维护伦理道德,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礼仪文化。

4.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包含了64个卦象,以阴阳和五行理论为基础,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5.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儒家学派的鼻祖”。

孔子倡导“仁爱”、“中庸”和“礼治”,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道德经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7.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五行: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五行理论被应用于医学、占卜、农业等领域,也在宇宙观和人生观中发挥了作用。

9. 大一统:大一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天子一统天下”的政治体制。

大一统体制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政治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0. 古代经典:古代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这些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成就,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局部: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的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传统文化简介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12.社会人道主义(谢周勇《论新时代》)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新编中 国传统文化概论

新编中 国传统文化概论

新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新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宛如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精神财富。

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心灵的家园,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前行的力量源泉。

从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到气势恢宏的秦篆汉隶;从精妙绝伦的唐诗宋词,到寓意深远的明清小说;从悠扬婉转的古乐,到刚柔并济的武术;从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积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社会和家庭伦理。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倡导关爱他人,尊重生命,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

“义”则要求人们遵循道德准则,做正确的事情。

“礼”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使社会秩序井然。

“智”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增长智慧。

“信”则强调诚信待人,一诺千金。

道家思想则追求“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不应强行干预,而应尊重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的压力,让心灵得到休憩。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强调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劝人向善。

它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更是瑰宝无数。

诗词歌赋,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抒发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洒脱,李清照的婉约细腻,都让人陶醉其中。

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线条美和神韵,展现着书法家的个性与修养。

绘画艺术,用笔墨丹青描绘出山水、人物、花鸟等世间万象,传达着画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等,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

传统音乐,如古筝、二胡、笛子等乐器演奏出的乐曲,或悠扬动听,或激昂澎湃,让人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中国传统文化: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2.妇女的头饰:笄、簪、步摇、钗3.体衣: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短上衣叫襦,其中仅及腰部的叫腰襦。

长襦称褂,长衣叫深衣,长及脚踝。

衣有内外之分。

内衣又称亵衣、中衣、衷衣、私、泽等。

外衣叫裼,是一种罩在狐裘之外的衣服,它外边还可以再加一层外衣,叫正服。

衫出现较晚,一般指长衫。

4.古人的饮食习惯: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上午九时左右食用。

第二顿饭叫餔食,又叫飱,下午四时左右进食。

“饔飧不继”5.秦汉的三公制:秦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中央政府最高官员,并称三公,位同后世的宰相。

丞相之职,“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最高的行政长官。

太尉是最高的军事长官。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既是皇帝的机要秘书长,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是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

6.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结构的中央管制。

三省:尚书省(尚书令)——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侍中)——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中书令)——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六部: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兵部掌管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刑部掌管司法、刑狱;礼部掌管朝廷礼仪、祭享、贡举、学校;工部掌管工程、水利、屯田、交通;尚书省作为执行政令的机构,其具体事务由六部分理。

“六部”的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末。

7.中书舍人有“文人之极任,朝廷之盛选”之说。

8.唐朝为避免决策失误,于中书、门下二省设讽谏之官,包括散骑常侍、谏议大夫、拾遗、补阙,他们各分左右,“左”属门下省,“右”属中书省,其职责为议论朝政得失,要求有失辄谏。

9.官僚的政治人格:(1)强烈的参政意识与企盼知遇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涵盖了许多领域,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

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逐渐发展演变。

早期的中国文化主要以祭祀和追溯祖先的传统仪式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了文字、礼仪、音乐、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特征。

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志,如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礼乐制度等。

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顶峰,由此形成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尊重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强调孝道、忠诚、友谊等。

家庭被视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基本单位。

中国人相信,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注道德和伦理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和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仁爱他人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

尊重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这些艺术形式通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审美和精神追求,通过艺术表现传递情感和思想。

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如道家的“自然无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观念。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依然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参考和源泉。

再次,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方法。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包含了各种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艺术形式、科学发展,以及丰富的生活习俗。

它们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智慧结晶。

一、哲学与道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它的哲学和道德观。

儒家思想,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主张仁爱、忠诚、礼敬、智慧和信实。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佛教也在中国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

这些哲学和道德理念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和运行。

二、艺术与文学中国的艺术和文学传统同样丰富多彩。

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无比的魅力。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技艺展示,更是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的媒介。

同时,中国的传统建筑,如庙宇、宫殿、园林,体现了和谐之美和对自然的尊重。

三、科学与技术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有深远的历史。

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全世界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外,中医、天文、算术等领域的研究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生活习俗与节庆中国的生活习俗和节庆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充满了家庭和社区的团聚与欢乐。

婚丧嫁娶等重要事件,也有一整套的习俗和仪式。

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代表着多元、精致、和谐的生活哲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流淌着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它包含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演进中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创造,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然而,面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冲击,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发挥出新的活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理解传统文化,提取其中的有价值元素,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构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贡献力量。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三节 文化的广阔性、复杂性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既广阔又复杂。因为人类所触及的一切皆为文化。诸如历史的、 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制度的、行为的、科学的、工业的等无一例外地都包 含在文化之中,这种广阔与复杂,人们是无法用有目的的语言技术简洁、扼要的 方式来表达。在这种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对文化的内容进行总体的把握和概括。
“文”与“化”合成一词是在西汉以后,刘向的《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 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化”取其文明、文雅、文治、教化的意义,也是指以文化人用文来教 化人。我们看到“文”的内容包括了道德、风尚、习俗、教育等人文形态,文是 用来教化人、教育人的手段和工具;“化”成为了动词,包含了教育、影响、变 化等发展的动态表现。
二、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民族性也称为国度性,民族性的特征是文化的基本属性。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反映出了不同民族的 个性。比如中国人过的中秋节、除夕、元宵节、春节、端午节等,西方 人过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这些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里,蕴含 着浓厚的民族情结,它能使几十亿的人们在同一时间,怀着相同的观念 和情感,去做同样一件事情,实现同一个目的。
三、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都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并随 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历史进程中,有的文明逐渐消失,有的文明被另一 种更高的文明取代。
例如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于是封建文明逐渐被淘汰。到了20 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成了经济繁荣、独立自主的国家,现代文明正在不断地、 迅速地发展。
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一体化
文化内容是广阔的,也是复杂的,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简单 和粗俗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创造的一切都具有“精神”的成分和色彩。哲学、 宗教、科技等所表现的现象是不能简单来划分物质或精神。桑田、宫殿建筑、万 里长城等不能分清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物质精神化、精神物质化,是文化 内容复杂与宽阔的体现。在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实践中对物质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 能脱离精神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同样不能脱离物质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代表性内容;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 儒家文化的兴起和影响- 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贡献- 唐宋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和传承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内容-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介绍(如《论语》、《道德经》等)- 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发展- 中国传统礼仪、道德、家庭观念等社会价值观的介绍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塑造和影响-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艺术形式和相关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相关场所,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和传承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作品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

3. 发展历程介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代表性人物。

4. 重要代表性内容介绍: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艺术形式和社会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分类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组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组研究和展示。

4.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论文。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小组研究的成果。

第二章: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

2. 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3. 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2. 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3. 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通过介绍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哲学重要代表人物的介绍论文。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作者。

3.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作者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进行思考和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华夏文明,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兴起,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

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后,佛教、道教等外来文化的传入,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在唐宋时期,文人墨客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义强调道德准则和正义观念;礼则是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智则是指智慧和学问的追求;信则是指诚信和守信的重要性。

这些核心价值观贯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有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易经》、《尚书》、《礼记》等典籍。

这些经典著作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中国音乐以古琴、笛子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强调音乐的韵律和情感表达;中国舞蹈以古典舞和民间舞为主要形式,注重舞姿的优美和舞蹈的表达力;中国戏剧以京剧、豫剧等为代表,强调角色的表演和唱腔的演唱。

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 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特点是中国传统 文化形成和开展的生长点
• A、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开展缓慢性 • B、具有自大性和封闭性 • C、农业性和宗法性
• 至于商业,在统治者眼里,害 处: 其一,商业是破坏和损耗社会财 富的根源。
• 其二,商业会导致自由化思潮, 影响社会稳定之大局,妨害以德 治国
• <吕览.上农>云:“舍农而事末那 么不令,不令那么不可以守,不可 以战。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其产约, 其产约那么轻迁徒,那么国家有患, 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又云: “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好智,好智那 么多诈,多诈那么巧法令,以是为 非,以非为是〞。
• 行为文化有三个特征:
• 一是集体约定俗成,并反复履行 • 二是形式类型化、模式化。 • 三是时间上一代传一代。
〔4〕心态文化
•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心态文化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社 会意识,可以再细分为社会心理和 社会意识形态。
• 3、从时间的层面即文化的时间差 异性考察,文化又可划分为不同历 史阶段的文化:
•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 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 培养、教育、开展、尊重,并由此 引申为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 养。
〔1893--1988〕
• 梁老先生“文革〞打油诗 • 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知识有。 • 倘假设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 孙中山先生所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 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 第六、 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
• “和〞作为哲学范畴,是指对立面的统 一。“和实生物〞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书中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田广林在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阐述。

田广林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倡“仁爱”、“诚信”等价值观念。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礼仪和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田广林在书中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体系,包括了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例如,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融合了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阶层的文化,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田广林进一步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提倡“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单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在社会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田广林在书中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田广林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品,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起源。

2. 儒、释、道三家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主题(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音乐或艺术品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二:概念讲解与讨论(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并开展讨论,让学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活动三:重要思想及其贡献(4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活动四:文化价值观与道德准则(40分钟)教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如仁爱、诚信、孝敬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活动五:艺术表现形式(30分钟)教师通过现场示范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魅力。

活动六:传承与发展(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活动七:总结与展望(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帮助学生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认识和体会,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向和发展路径。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有系统的思想理论被称为观念文化,这是各种文化 形态的理论基础。。
在古代中国,思想文化通常包含儒家思想、道家思 想、法家思想还有佛教,以及历史和文化遗迹。
6
1 2 34
The ethos of humanism
The ethos of naturalism
The ethos of “odd and even principle”
The ethos of “communication” or
“absorption and assimilation”
8
The ethos of humanism
9
The ethos of naturalism
古代中国,物 质文化、社会文化、 精神文化都是在农业 的基础上产生的。由 于农业需要,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理论很 早产生。
10
The ethos of “odd and even principle”
11
The ethos of “communication” or “absorption and assimilation”
12
传统文化在 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13
THANK
YOU!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1
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的总和就是传统文化。
21世纪的文明冲突将影响 世界政治
影响
西方文明、东方的儒学文明、伊斯兰文明、 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 明,还有非洲文明。
人与自然关系 的最有力表现就是道 家思想。道家经典名 著是《老子》,也叫 《道德经》,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 根源,是世界一切物 质的本体。
另一部道家经 典《庄子》,强调人 们应该尊敬、热爱、 保护自然。这包括了 对自然生态平衡的保 护。以一种探索和理 解其组成和性质的方 式来认识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潘斌知识点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潘斌知识点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潘斌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终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同时又具有儒道互补特色的文化体系。

第一节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与争鸣中华民族三个大的文化区1.黄河中下游的河洛文化区(中华文化主要起源),代表: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2.长江中下游的江汉文化区,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3.黄河下游和黄淮之间的河岱文化区,始祖为伏羲氏,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基本经济单位和生活群体,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连续的阶段。

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商周时期,即青铜文化时期本时期重要文化事件:文字的产生(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a)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六种形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世界上早的三种文字符号:埃及的圣书体、苏美尔人和古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的汉文字。

本时期形成两个重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族权和政权合一的家国同构的特点。

《周易》,成书于殷周之际,我国早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元典,周文王作由卦象、卦辞、爻辞三部分组成卦象有八卦,卦辞是对卦象的解说,爻辞是对爻象的阐释卦象顺序: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运用阳爻和阴爻排列组合形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春秋战国以诸子百家为文化标志,尤其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汉司马谈将诸子划分为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西汉刘歆总结出十大流派: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和小说家诸子之中,儒墨两家是显学,其次是道家、法家和阴阳家春秋战国杰出人物:1.史学家左丘明《春秋左氏传》2.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3.诗人屈原《离骚》、《九歌》、《九章》4.政治家管仲、商鞅、晏婴5.外交家苏秦、张仪6.医学家扁鹊7.水利家李冰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中国文化两个重要思想:1.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的特色和命题)2.民本思想(有重大实践意义)春秋战国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第二节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文化统一的基本政治条件: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儒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今文经”:田何传的《易》、伏生传的《书》、申培传的《诗》、堂生传的《礼》、公羊和穀梁传的《春秋》“古文经”:《尚书》、《礼》、《孝经》、《论语》、《春秋左氏传》、《周官》董仲舒的新儒学与经学结合演变为谶纬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传统。

下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论:
思想和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治理原则,强调和谐、忍耐、平衡和中庸之道。

文学和诗词:中国的文学作品源远流长,包括诗词、小说、戏剧等形式。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抒发思想,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广为传诵。

经典和典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经典和典籍,如《论语》、《道德经》、《史记》等,这些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和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美学和艺术的培养,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剧院等艺术形式。

中国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闻名于世,中国音乐注重和谐与平衡。

礼仪和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孝道、礼貌、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念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中医和养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医理论和养生观念被广泛应用和传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和谐,通过调
理身体的阴阳、气血、经络等来维护健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道德准则和生活指南,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
▪参考书:
▪石云涛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10月
▪绪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
▪一、古今“文化”观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贲卦》
▪相对于“文治教化”——“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说苑·指武》)
▪cultura 拉丁文:耕种、居住、练习、敬神,陶冶性情,培养道德。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泰勒(Tylor, Edward Burnett)《原始文化》(1871年)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是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C·克鲁克洪《文化的概念》,《文化与个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特定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它是这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起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遗址的年代
▪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距今200万年;
▪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距今约180万年;
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陕西蓝田人距今约115-110万年
北京周口店猿人距今约46万年;
北京山顶洞人距今约20-1万年
▪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遗址年代
(一)黄河流域文化区
▪仰韶文化距今6000多年前;
(因最早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
▪仰韶文化的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
彩陶文化距今约5000年。

▪仰韶文化
▪黑陶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重要考古遗址及其年代
▪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县),距今约7700年以上;
▪大汶口文化(山东泰安市),距今约5000年;
▪龙山文化(山东省章丘市),距今约5000-4000年之间;也被称为“黑陶文化”。

▪马家窑文化(甘肃省临洮县),距今约5000-4000年;
▪齐家文化(甘肃省政和县),距今约4000年;
▪二里头文化(河南省偃师县),距今约1900-1800年。

▪(二)长江流域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市),距今约7000年;
▪马家浜文化(浙江省嘉兴市),距今约6000-5000年;
▪良渚文化(浙江省余杭县),距今约5000-4000年;
▪屈家岭文化(湖北省京山县),距今约4000-3000年。

▪良渚文化
▪屈家岭文化
▪(三)珠江流域文化区
▪石峡遗址(广东省韶关市),距今约5000-4000年;
(四)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兴隆洼文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距今约8000-7000年;
红山文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距今约5000年;
红山文化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原因及重要特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成因
▪(一)自然环境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 1.适宜的温带气候
▪“人类所以进化者,不徒恃物质上之势力而已,而并恃精神上之势力。

故物类之争生存也,惟在热度之强盛、营养之足用而已。

人则不然,恒视其智识道德,以为优劣胜败之差。

人物所循天演之轨道,各自不同,盖以此也。

夫酷热之时,使人精神昏沉,欲与天然力相争而不可得;严寒之时,使人精神憔悴,欲与天然力相抵太剧,而更无余力以及它。

热带之人,得衣食太易,而不思进取;寒带之人,得衣食太难,而不能进取。

惟居温带者,有四时之变迁,有寒暑之代谢,苟非劳力则不足自给;
苟能劳力亦必得其报酬。

此文明之国民所以起于北半球之大原也。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类编下·地理》
▪ 2.纵横交错的大河
▪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是距今八千年左右的中原文化。

▪中国河流分布图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
▪ 3.相对独立的大陆
▪(1)进入文明社会以前及文明社会初期
▪第一,地理条件为众多人群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第二,各地文明不同形式的交流;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史记·五帝本纪》
▪(2)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文化交流
▪第一,魏晋以前的东西文化交流;
▪虞:东方人群;
▪夏:西部;
▪商:东部;
▪周:西部。

▪秦、西汉:西部
▪东汉:东部
▪第二,魏晋以后的南北文化交往
▪(1)北方民族大融合;
▪(2)南方经济大开发:
▪历代移民不断南下;
▪北方各种技术南下。

▪(二)社会环境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 1. 农业自然经济
▪“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业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地主和贵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的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于交换。

那时虽有交换的发展,但是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崇本抑末
▪ 2. 家族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度、封邦建国制度、宗庙祭祀制度等。

▪ 3.政治大一统
▪(三)外来文化的影响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历史上三次外来文化的输入:
▪(1)西域文化的输入:如胡腾舞、胡旋舞;祆教、摩尼教、景教。

▪(2)南亚次大陆文化的输入;佛教
▪(3)西洋文化的输入。

▪五伦:人际关系。

▪重人轻神、政教分离、儒学一尊(以人文为本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
▪(1)有助于更加准确、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3)有助于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你对文化怎样理解?
▪2.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简述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 4.简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参考书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二、三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前言、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3.王宁《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 4.胡世庆《中国文化通史》导言、第一章、第三章,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