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方歌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乙型肝炎——乙肝汤(陈伯咸方)(组成)醋柴胡10g,全当归10g,杭白芍15g,云茯苓10g,生白术10g,鸡内金10g,大砂仁6g,血丹参15g,炒川楝子10g,醋延胡索10g,炒枳壳10g,绵茵陈20g,广陈皮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健脾和中。
适用于迁延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症见胁痛酸胀,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乏力便溏,情志抑郁,肝功反复异常。
苔薄白或白腻。
脉细弦等症。
(方解)乙型肝炎其病毒深入营血,潜隐定位于肝,往往木郁土虚,代谢滞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不胜邪,故肝功能反复异常,多呈慢性化发展。
方中柴胡辛苦微寒,独能疏木化土,调和肝脾;当归、白芍乃动静相配,甘酸化阴,补血和营,养肝补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集砂仁、白术、云茯苓、鸡内金、陈皮、谷芽等多种益气健脾和中之药,庶得脾土健运,化食谷为精微以养肝;乙肝者气滞血瘀乃是必然,使用丹参、延胡索、川楝子、枳壳宣通气血而贯穿始终;茵陈苦平疏利,清肝利胆,促进代谢。
诸药协同,养血疏肝,健脾和中,理气活血兼清湿热,俾肝得脾养,脾得肝助,藏泄并举,运化升降自如,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康复之目的。
(加减)肝郁化热者加牡丹皮;神倦乏力甚者加黄芪;不寐者加酸枣仁、焦远志。
(按语)乙肝病毒并非人体之所有,一旦感染,也应视为异常。
当劳倦过度,体质虚弱时便会发病。
用本方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收转阴之效,不妨一试。
(方源)《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即可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垂盆草方(丁济民方)(组成)干垂盆草60g(鲜者250g),当归10g,红枣5枚。
(用法)水煎2次,每次煎4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可连续服数月之久;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以内,一般仍需再服数周为宜。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和肝健脾。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方歌
肝胆病证一、胁痛1. 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2.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3. 瘀血阻络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复元活血汤8:复元活血柴胡穿山甲,桃仁大黄瓜蒌根红花当归甘草。
4. 肝络失养一贯煎6:一贯麦冬生地,北沙参当归身川楝子枸杞子。
二、黄疸(一)阳黄1. 热重于湿茵陈蒿汤3:茵陈蒿、栀子、大黄2. 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茵陈蒿甘露消毒丹11:甘露消毒白蔻仁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蒲,黄芩连翘贝母射干薄荷,湿热流连正治方。
3. 胆腑郁热大柴胡汤8: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枣生姜。
4. 疫毒炽盛(急黄)千金犀角散5:犀角散中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全。
安宫牛黄丸12:安宫牛黄开窍方,黄芩黄连山栀郁金朱砂雄黄,犀角珍珠冰片麝香金箔。
羚角钩藤汤10:羚角钩藤生地茯神,桑叶菊花白芍生甘草川贝鲜竹茹。
紫雪丹17:紫雪羚羊角犀牛角朱砂朴硝,硝石磁石寒水石滑石石膏,丁香沉香木香麝香升麻玄参炙甘草,更用黄金法亦超。
(二)阴黄1. 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6:茵陈蒿白术附子,炙甘草干姜肉桂。
2. 脾虚湿滞黄芪建中汤7:小建中汤[桂枝汤5(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饴糖]+黄芪(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 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去桂枝+茵陈蒿、栀子2. 肝脾不调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归芍六君子汤8: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当归身、白芍3. 气滞血瘀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鳖甲煎丸23:鳖甲煎丸金匮方,䗪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韦人参射干,桂枝厚朴紫葳丹皮芍药干姜,瞿麦柴胡黄芩阿胶半夏,桃仁葶苈大黄赤硝。
三、积聚(一)聚证1. 肝气郁结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肝病方
一、首乌汤。
【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
【组成】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
茜草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
【用法】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
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
两次药液加在一起,一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二、茜茜糖浆。
【辨证】湿热毒邪瘀滞。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解毒。
【组成】茜草20克,茵陈20克,淮山药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用时加少量白糖),10日为1疗程。
【出处】陈高材方<肝炎> 迁延性肝炎中药方剂内科传染病中药处方(一)三、三乌茵陈汤加味。
【辨证】肝阴虚夹湿。
【治法】养阴,补肝肾,利湿。
【组成】首乌15克,乌豆衣9克,乌梅9克,绵茵陈15克,丹皮9克,蝉衣4克,生地12克,当归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中药方剂内科传染病中药处方(一)四、乙肝解毒汤。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
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
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出处】来春茂方<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中药方剂内科传染病中药处方(一)五、化肝煎。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本博文摘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
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忽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进,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
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
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冷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故余治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进手。
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冷败坏中焦气化。
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冷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进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柴胡疏肝散方歌
柴胡疏肝散方歌歌曰: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和心胆。
病来忧郁怒,情绪失衡干扰脏腑。
肝主疏泄气,唤醒四时气运转。
柴胡入胆经,化解痰瘀困住胆气。
头痛胀痛舒,鼻塞嗓子痒去愁。
疏肝理气和,身畅心情舒,恢复活力促。
柴胡疏肝散,治郁利肝利心脏。
疏肝和脾气,消食和胃消痰瘀。
情绪不稳定,脾胃气滞症状多。
胀痛气滞甚,舌苔黄腻固。
夜寐难入眠,醒多眠浅需。
胸闷气滞重,脉弦细数诱。
柴胡疏肝散,疏肝肝凉退。
枳壳陈皮合,理气止呕吐。
黄芩清热解毒,香附行气要。
人参养心气,半夏降逆降火。
柴胡疏肝散,用药妙不可言。
调节顺气机,疏肝解郁舒。
用药如此多,各种调汤煎。
每日数剂服,药引神农传。
柴胡虽苦口,却是疏肝良药。
调和五脏六腑,恢复健康重要。
胸闷头痛症状,波及身心未必好。
忧郁情绪稳定,柴胡疏肝散调好。
疏肝调气能,宁神定志宝。
病根自内源,柴胡疏肝精妙。
心脏安宁匀,肝气顺畅调。
舌苔颜色变,脉象手中摸。
调理体内气,胃肠功能正常且运动欢。
恢复健康体,远离疾病纠缠。
柴胡疏肝散,药引神农传。
疏肝理气机,调畅心胆的路线。
总结: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使用柴胡等草药,能够疏肝理气,调和心胆之气,平衡情绪,缓解忧郁等症状。
此方对于头痛、胀痛、消化不良、内脏功能紊乱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虽然柴胡疏肝散口感较苦,但其疗效确实显著,可调理体内气机,恢复健康体。
但在使用该方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剂量,并结合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50首(子溪居士已注明病症类型及出处)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1、龙胆泻肝汤出处《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龙胆草6g 黄芩9g 栀子9g 柴胡6g 泽泻9g 木通6g 当归3g 生地6g 生甘草6g 车前子6g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黄子龙(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⑴肝胆实火上炎证。
症见头痛(裂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⑵肝胆湿热下注证。
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⑶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注意:①此方配伍严谨,用时最好遵用原方。
②肝经湿热亦可造成阳痿,且青壮年的阳痿多因于此,症见阴痒,阴汗。
③男子遗精与女子的带下有类似之处,故在用药方面亦可相互借用。
④黄芩、丹皮为清肝火的药对,黄芩走气分,丹皮走血分。
2、三白汤(治脾虚,湿热与痰瘀博结于肝胆型脂肪肝)白参、白头翁、白芍、鳖甲各15克,乌韭、蛇舌草各30,白秦皮12克,焦山楂、玄胡、条岑各10克,川黄连、肉桂、附子各5克,甘草3克5付治:脾虚湿热中阻,湿热与痰瘀博结于肝胆,治以健脾温阳,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3、参芪苓芍汤(治湿热与痰瘀博结于肝胆型脂肪肝)白参、黄芪、云苓、叶下珠、泽兰、赤芍、丹参、鳖甲、山楂、茵陈各15克,乌韭30克,薏苡仁18克,柴胡、垂盆草、枳实、泽泻、法半夏、佩兰各10克,甘草5克。
7付。
治:清热、解毒、利湿、祛瘀化痰,疏肝软坚散结。
4、二芍汤(治脂肪肝)白参、赤芍、白芍、鳖甲、枳实、郁金、北山楂、黄芪、泽兰、丹参、葛根各15克,乌韭30克,淮山药18克,延胡索10克,广木香9克,甘草3克。
肝病方歌——精选推荐
肝病⽅歌中医医院肝病科常⽤⽅剂⽬录1.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蒿汤⼤黄栀,瘀热阳黄此⽅施,便难尿⾚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2.⽢露消毒丹(《温病条辨》)⽢露消毒蔻藿⾹,茵陈滑⽯⽊通葛,苓翘贝母射⼲薄,湿热留连正治⽅。
3.茵陈五苓散(《⾦匮要略》) 疸病传来两解⽅,茵陈末⼊五苓尝,五苓五分专⾏⽔,⼗分茵陈却退黄。
4.胃苓汤(《丹溪⼼法》)湿泻胃苓汤堪⾏,苍术陈⽪厚朴同,⽩术茯苓炙⽢草,⾁桂泽泻共猪苓。
5.龙胆泻肝汤(《医宗⾦鉴》龙胆泻肝栀芩柴,⽣地车前泽泻偕,⽊通⽢草当归合,肝经湿热⼒能排。
6.栀⼦柏⽪汤(《伤寒论》)⾥郁业经向外驱。
⾝黄发热四⾔规。
⾝黄发热⽆他证,草须⼀两⼆黄柏。
7.苓桂术⽢汤(《伤寒论》)苓桂术⽢化饮剂,健脾⼜温膀胱⽓,饮邪上逆⽓冲胸,⽔饮下⾏眩晕去。
8.⼆陈汤(《和剂局⽅》) ⼆陈汤⽤半夏陈,苓草梅姜⼀并存,燥湿化痰兼理⽓,湿痰阴滞此⽅珍。
9.⼆妙散(《丹溪⼼法》)⼆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添,痿痹⾜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痊。
10.三妙丸(《医学正传》)⼆妙散中黄柏苍,湿热下注基本⽅。
三妙丸中加⽜膝,四妙苡⽶祛湿强11.四妙丸(《成⽅便读》)⼆妙散中黄柏苍,湿热下注基本⽅。
三妙丸中加⽜膝,四妙苡⽶祛湿强12.平胃散(《和剂局⽅》) 平胃散⽤朴陈⽪,苍术⽢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宜。
13.半夏⽩术天⿇汤(《医学⼼悟》) 半夏⽩术天⿇汤,苓草橘红枣⽣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14.三仁汤(《温病条辨》)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存,宣畅⽓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分。
15.半夏厚朴汤(《⾦匮要略》)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姜共煎服:痰凝⽓聚成梅核,⾏⽓化痰郁⾃舒。
16.碧⽟散(《伤寒直格》)六⼀滑⽯同⽢草,解肌⾏⽔兼清燥,统治表⾥及三焦,热渴暑烦泻痢保,益元碧⽟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17.六⼀散(《伤寒直格》)散中滑⽯⽢,⼀⽅两法义须清,清热祛暑为常法,利⽔通淋亦细参。
治肝三十六法——《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最新]
程门雪编《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姜宜孙整理(原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3期)《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著,详论治肝病各法,极其精粹,惜只此一段耳,思非全璧,其余不可问矣。
兹撰为歌括以备采用。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发、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姑录大略于下:肝气肝风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冲心犯肺乘脾胃,挟寒挟痰多异形,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究情。
肝气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疼。
疏肝理气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平,兼寒吴萸(兼)热丹(皮)栀(子),兼痰半夏与茯苓(疏肝理气法),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辛润以通络道也)。
络脉瘀阻归(须)桃仁,旋覆泽兰新绛增(兼通血络也,疏肝通络法)。
肝气胀而疏更甚,归膝杞柏(子仁)柔肝认,兼寒(加)肉桂与苁蓉,兼热(加)天冬生地审(柔肝法),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
(此经方淮麦甘枣汤加芍药、橘饼两味也。
此方天士最喜用之,平淡而神奇,善用之,变化不测也,历来验案甚多,乃女科要方,余亦屡用,或奇效。
)培土泻木用六君,吴萸白芍木香临,脘腹胀痛肝(气)乘脾,疏木温中法意深,(温中疏木,黄玉揪惯用此法,黄坤载立法大意胆胃宜降,肝脾宜升,而脾胃为升降之机枢也,此中尚有微旨,如桂枝柴胡一类是升疏,所谓木喜条达是也,吴萸川楝白芍之类为降泄而非疏泄矣。
疏泄二字当分析,各有其所宜,逍遥散是土中疏木,抑气、四七之类则土中泄木也。
疏是竖,达其郁结,泄是横,局方四七汤桂草参夏四味,不用一味理气药,而能泄其有余,是方合疏泄,二者均用之,与逍遥又微有不同也。
须辨,治七情之气,与逍遥散同,极堪玩味,其用意深也。
)脘痛呕酸肝犯胃,泄肝和胃法亦异(与肝乘脾之治,又异途也)。
二陈汤合左金丸,金铃白蔻犹同意,(泄肝和胃法与疏木温中法不同,却是相对之治,研究两者用药之分,思过半矣。
)抑肝肝气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喘主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汇(抑肝法),泄肝肝气上冲心,热厥心气用左金,金铃子散寒椒桂(寒加椒桂),寒热俱有(仍入川)连芍(或再加白芍)均,泄肝主法苦辛酸,三者错综随证任。
足厥阴肝经歌诀
足厥阴肝经歌诀1.足厥阴肝经分寸歌诀:十四大敦期门行,前阴生殖肠胆病,气血五脏治最灵。
大敦大趾外甲角,行间两趾缝中讨,太冲关节后凹陷,中封踝前腱内间.蠡沟胫中踝上五,中都踝上七寸呼,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股骨内髁后,阴包肌间膝上四,五里气下三寸司,阴廉气下二寸中,急脉二五动脉动,章门十一肋下端,期门乳下二肋全。
足厥阴肝经要穴主治歌(10穴)肝主疏泄其气升,肝主疏泄,主升主动,调畅气机藏血舍魂怒为情,肝主藏血、舍魂,调畅情志,主怒体阴用阳为刚脏,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目合筋体皆轻。
肝为罢极之本、主筋,其华在爪.主泪大敦治疝阴囊肿,大敦可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治疝气、阴囊肿癫狂脑衄破伤风,主癫狂痫、脑衄、破伤风阴挺尿血及血崩,止血调经治月经不调、血崩、阴挺及尿血便秘淋证调阴中。
大便闭结、癃闭、淋证而调阴中,止阴中痛行间清肝泄火功,行间有清泄肝火之功中风癫疾及痪疯,治中风、癫疾、惊风及疾癫头眩鼻衄目赤肿,头痛眩晕、鼻衄、目赤肿痛经多痛经阴中痛,月经过多、闭经、痛经、阴中痛腹胀呃逆胁腿疼,胃痛腹胀、呃逆、咯血、胁肋腰腿膝痛癃闭疝气便淋证。
癃闭、小便不利、疝气及淋证太冲理气熄肝风,太冲可调理气血、平肝熄风疏肝解郁三部逢,疏肝解郁,调气机,治上、中、下三部之疾头痛眩晕目肿痛,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面瘫咽痛儿惊风,口眼歪斜、咽喉干痛、小儿惊风癫痫鼻塞舌出血,癫痫、鼻塞、舌裂出血月经不调及漏崩,月经不调、崩漏胁痛黄疸呕泄泻,腹胀胁痛、黄疸泄泻、呕血疝气遗尿及闭癃,疝气、遗尿、小便不利、癃闭卵缩乳闭又乳痈,睾丸上缩、乳痈、乳汁不下偏瘫足痿下肢肿。
下肢肿痛痿痹、脚软如棉、半身不遂中封五淋疝遗精,中封可疏肝理气,消疝,治五淋、遗精、茎痛及疝气阴缩黄疸及足冷。
阴囊上缩、黄疽胁痛及腰痛足冷蠡沟清热调肝经,蠡沟有益肝调经、清热消肿之功阴痒为长月经病,主阴痒及阴挺、月经不调、带下阳强阳痿卵肿痛,阳强不倒、阳痿、睾丸肿痛、疝气腰背拘急痛在胫。
肝炎保健歌
龙源期刊网 肝炎保健歌作者:温武兵来源:《大众健康》2002年第09期每年的9月6日是“乙肝宣传日”。
为了让更多的乙肝患者早日康复,我们特意编发了一首保健歌,希望朋友们将它唱起来,并用它指导防治肝病。
肝为五脏卫,肝康体自强,疏达和气血,导引调阴阳[1]。
不慎染肝炎,亦勿过仓惶,科学日昌明,良医可扶匡[2]。
服药遵医嘱,切忌自主张,病情有变化,复诊须经常[3]。
药性贵平和,慎用草野方,矾石火中炭,朴硝雪里霜[4]。
【注解】[1]祖国医学认为,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有调理人体气血运行、主导机体筋力强劲等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肝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在能量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及水、电解质调节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2]通常所说的“肝炎”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
有调查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我国人口的10%,这其中,至少又有10%具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
值得庆幸的是,科学家预言,随着新一代抗病毒药、中草药制剂、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本世纪可望全面控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的危害。
[3]用药治疗肝炎切忌自我主张、过多过杂,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否则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引起严重的肝脏损伤。
另外,许多肝炎病程发展隐匿,可在不知不觉间变化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甚至肝癌,因此,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如有肝区疼痛、食欲不振、体力下降等特殊体征,更应随时检查。
[4]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多种中西药物最终都必须经过肝脏代谢。
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至少有200种以上,因此肝脏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
肝炎患者在已有肝功能损害的前提下,用药更应注意区别选择,尤须避免使用肝脏不良反应大的药物。
慎用未经证实安全有效的单方验方。
如矾石、朴硝等品,虽然据推测有治疗肝炎的作用,但用量不易把握,所以若非有经验的医师指导,应避免使用。
中医五脏用药歌诀
中医五脏用药歌诀展开全文五脏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5个习惯,在身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五脏受到损伤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你知道五脏用药解决是什么吗?现在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五脏用药简诀1、心经用药歌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
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冬养心阴。
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安心神。
通窍菖蒲苏合香,豁痰牛黄竹沥临。
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与丹参。
2、肝经用药歌羚角钩丁熄肝风,镇肝赭石与决明。
龙胆芦荟泻肝火,滋养肝血首乌贞。
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归芍灵。
香附青皮理肝气,丹皮姜黄血瘀通。
3、脾经用药歌脾气不足参术山,导滞枳实厚朴添。
温脾干姜吴茱萸,中阳衰微姜附安。
升清升麻与荷叶,清泻大黄与黄连。
湿盛苍术薏苡苓,醒脾藿蔻与佩兰。
4、肺经用药歌麻杏紫苏散风寒,清肺黄芩地骨前。
葶苈白前泻肺饮,干姜细辛化寒痰。
杷叶瓜蒌肃肺气,款冬紫菀润肺全。
参芷五味益肺气,沙参二冬肺阴添。
热痰贝母天花粉,敛肺百合银杏安。
5、肾经用药歌助阳肉桂与附子,益火之源消阴翳。
黄柏知母泻肾火,壮水之主益精液。
五味蛤蚧纳肾气,壮阳起痿问肭脐。
阳起石与淫羊藿,菟丝潼蒺盐巴戟。
金樱锁阳固精关,枸杞熟地精血添。
强筋健骨壮腰膝,鹿茸龟板补骨脂。
解表药解表味辛散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苍耳辛夷藁本羌。
细辛胡荽柽葱姜。
发放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卫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
紫苏散寒兼理气。
风寒气滞两相宜。
荆芥辛散肌表邪。
感冒痒疹及出血。
防风辛散表里风。
胜湿疗痹止风痉。
羌活祛风寒湿奇.外感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止额痛,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散寒道鼻窍,诸般寒痛肺饮消。
薄荷清利头目咽。
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透疹散风热。
解毒利咽疗痄腮。
桑叶清肺兼平肝,风热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
爱肝免受“肝”扰歌
肝病 护理
GAN BING HU LI
健康不在
胖和瘦,强身知足人常乐;世间百毒
生百病,解毒防病有肝脏;保持卫生
好习惯,病毒难以近身旁;预防妙招
尽知晓,肝病不能逞凶狂;小小病毒
真厉害,总拿肝脏作目标;甲乙丙丁
戊齐到,各型肝炎伤不起;关注肝病
早预防,规律体检很必要;病从口入
甲戊肝,口口传染坏肝肠;餐食隔离分你我,专科治疗早安康;乙肝丙肝和丁肝,血液传播肝病毒;病毒爱上
肝细胞,相爱容易分手难;传播途径
要记牢,刺青纹眉穿耳洞;与人共用
刮胡刀,母婴感染常发生;三阳妈妈
生宝宝,阻断病毒母婴乐;疫苗接种
最有效,产生抗体保安康;专科专病
早治疗,养肝保命除病毒;工作恋爱
鸾凤和,家庭温馨心情好;戒烟限酒
管好嘴,合理膳食多锻炼;健康管理
找专家,确保身心
都安泰;
科普助力肝博士,健康幸福千万家。
张琴(山西省大同
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爱肝免受
“肝”扰歌.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19:肝胆等病辩证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19:肝胆等病辩证一肝病辩证(一)肝气郁结胁胀窜痛精神郁,易怒胸闷善太息。
或伴腹胀嗳纳呆,或咽如梗梅核气;妇经不调又痛经,经前乳胀脉弦时。
柴胡疏肝善解郁,梅核疏肝化痰宜,四七加减可用之。
(二)肝火上炎急躁易怒面赤红,头痛眩晕耳鸣聋。
口苦咽干胁肋痛,或衄吐血便不通。
尿赤舌红苔黄干,脉象弦数肝火重。
清肝泻火可祛病,当归龙荟丸作功。
(三)肝血不足,肝阳不足视觉模糊眼涩苦,或为夜盲体麻木,眩晕耳鸣筋脉拘,肌肉眶动爪甲枯,经少经闭脉细主。
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淡白血不足。
滋补肝血补肝汤,辩证施治把病除。
兼咽口干心烦热,颧红盗汗弦细数,舌红少苔阴不足,一贯煎,肝阴补,杞菊地黄丸可舒。
(四)肝阳上亢面色潮红眩耳鸣,失眠多梦见悸心。
急躁易怒又健忘,腰膝痠软苦烦人。
舌干红绛弦细数,滋潜天麻钩藤饮。
(五)肝风内动1 肝阳化风肢体麻木或颤震,眩晕头痛脚又轻。
行飘难语舌歪颤,脉眩细数舌红惊。
滋阴潜阳病可除,可用天麻钩藤饮。
若卒昏仆口眼斜。
舌强身遂中风情,镇肝熄风汤救身。
2 熱极生风高热烦闷抽项强,头痛眩晕目翻上。
甚则角弓又反张,昏迷或燥谵语狂,舌红黄干脉细数,清热凉肝治法良;熄风镇惊甚者用,可用羚羊钩藤汤。
3 血虚生风肝血不足眩麻颤,肌肉眶动肤痒痕。
养血熄风补肝汤,或复脉汤加减行。
(六)寒滞肝脉睾坠少腹又胀痛,或囊缩痛遇寒重。
热轻脉沉弦或迟,舌苔白滑肢畏冷,暖肝煎,治病凶。
(七)肝胆湿热口苦纳呆呕腹胀,肋痛肢困尿短黄。
便泄粘滞或便秘,弦数舌红黄腻彰。
或伴黄面黄目肤,如橘热痒尿深黄。
囊疹丸肿大热痛,带下黄臭外阴痒。
肝经湿热清利湿,疏肝利胆可去黄,龙胆泻肝汤同样。
二胆病辩证头晕目眩口又苦,虚烦不眠恶呕吐。
易惊善饥闷太息,舌苔黄腻弦滑出,黄连温胆汤可除。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2019年8月15日。
肝病科方剂方歌
〃肝病科常用方剂1.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2.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时疫3.茵陈五苓散茵陈+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4.平胃散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5.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6.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7.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甘草功用:清热利湿主治:伤寒身热发黄8.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痰饮9.二陈汤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10.二妙散黄柏苍术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11.三妙丸黄柏苍术川牛膝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两脚麻木12.四妙丸黄柏苍术川牛膝薏苡仁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主治:湿热痿证。
13.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14.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15.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气16.碧玉散六一散+青黛功用:清解暑热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证17.六一散滑石甘草功用: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证19.止嗽散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平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20.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功用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21.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22.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23.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24.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中医外科常用方歌
《中医外科学》常用方剂歌决1.清肝解郁汤:清肝解郁四物襄,二陈香贝草茯神;青皮苏叶栀远志,桔梗木通气滞行。
2.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佳。
3.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4.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5.四妙勇安汤:四妙勇安真受宠,脱疽疼痛红烂肿;甘草玄参全当归,其中银花力最猛。
6.五神汤:五神汤用紫地丁,车前子在路边生;牛膝银花云茯苓,湿热为病红肿疼。
7.牛蒡解肌汤: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8.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色白漫肿阴证情;熟地鹿胶姜碳桂,麻黄白芥草相承。
9.冲和汤:冲和汤治半阴阳,四君归芪补而散;陈皮皂刺与白芷,乳没银花川芎赞。
10.透脓散《外科正宗》: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
透脓散中山甲炒,川芎归芪针皂角;气虚痈疡不外溃,此方可将脓头咬。
11.托里消毒散:托里消毒补气血,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刺将刀替。
12.消风散:消风散中用荆防,胡麻蝉蜕苦参苍;蒡通膏知归草地,风疹湿疹服之康。
13.当归饮子:当归饮子治血燥,病因皆是血虚耗;四物荆防与芪草,首乌蒺藜最重要。
14.海藻玉壶汤: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半夏草贝母;川芎独活当归翘,化痰散结瘿瘤除。
15四海舒郁丸:四海舒郁郁平复,蛤粉藻带和昆布;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
16.四妙散:四妙散异四妙丸,神效托里排脓畅,黄芪当归补气血,银花甘草解毒疡。
17.全虫方:全虫方中两皂刺,蒺藜苦参白藓皮,黄柏槐花枳壳炒,再加灵仙湿毒去。
18.枇杷清肺饮:枇杷清肺枇杷叶,人参甘草连桑皮,黄柏同煎食远服,肺风粉刺尽皆宜。
19.治疣方:治疣方用板蓝根,青叶紫草齿苋跟,薏米红花香附甲,解毒消疣此方珍。
20.开郁散:开郁散中郁金开,乳癖乳痨并乳癌,白芥开葵全蝎待,香附逍遥薄荷裁。
清代名医王锡鑫《看病歌诀》、清王旭高治肝三十法
清代名医王锡鑫《看病歌诀》、清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王锡鑫(1808—1889)清代医家。
名文选,字锡鑫,号席珍子,亚拙山人。
原籍湖北石首县人。
浅学医理已多年,精微奥旨岂敢言.阅历自信知症处,不敢秘密载简编.有病先要望气色,面色光泽病易痊,赤红如潮血虚极。
实火唇红并口干,口唇白者阳分弱。
鼻孔红燥肺火炎,耳疼肾热或君火。
心热舌红又燥烦。
肝肺有热现于面,左肝右肺见两颧。
面色青黑肝肾亏,白主气虚宜培元,色若黄滞脾有积。
眼下青色定主痰,鼻青腹痛病主死,目赤面青命难全。
色见生气如何认,青如翠羽黄蟹解。
赤似鸡冠白豚脂,黑如乌羽俱能全。
面色难治亦当辩,白如枯骨黑炱烟,青若草兹红衃血,黄似枳实寿难延。
虫积口唇主白点,似肌吐酸腹痛缠。
阳虚腹痛按即止,按之转甚食火痰。
脐腹疼痛少阴证,小腹疼痛厥阴寒。
察眼观色辨虚实,先视瞳神清浊焉。
清者无病浊有疾,浊而散大肾虚传。
瞳神枯小肾有火,绿水灌咮医亦难。
黑睛高起肝之实,淡红浸睛血虚烦。
小眦淡红心虚悸,大眦红者心实燔。
眵多不结肺气虚,眵多而结肺火煎。
白睛红者肺有热,红甚破血散风寒。
白睛青者肺肾弱,白睛黄者不一般。
深黄一定主湿热,黄如败草是气寒。
黄如金灿肺有火,胆虚口苦睛黄边。
脾实热极眼皮肿,虚肿不红又不坚。
复看舌胎分表里, 红黄有火清即安。
阴虚之极胭脂舌,实火便赤兼舌干。
火之深者黄多燥,脉实下之莫迟延。
黄滑有寒宜温表,白滑便常是阴寒。
白滑里寒温中急,白涩里热黄滑寒。
若是白胎小便赤,疫热在里饮达原。
舌黑原来分数种,仔细观察要心虔。
火极似水生芒刺,误服热药丧黄泉。
水极似火气息冷,回阳救急妙同仙。
肾气虚极舌胎黑,滋阴润燥莫迟延。
精液枯极舌燥黑,回阳八味妙通玄。
瘟疫舌黑皮自脱,先下后清自然安。
惟有伤寒辩阴阳,察形的当病易痊。
阳证心烦身恶热,阴证声低体畏寒。
阳证气粗兼口臭,阴证蜷卧并懒言。
阳证谵语目如火,阴证郑声理旧言。
阳证面红思饮水,阴证面青闭目眠。
七日以前若误下,转成漏底病难痊。
定要问病知来历,细心察实病易痊,畏风一定是伤风,畏寒一定是伤寒。
肝病科常用方剂
功用:清泄里热,解肌散邪。解表清里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 黄,脉数或促。
28.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 黄连 吴茱萸 功用: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17.六一散(《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 甘草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18.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组成:黄连 半夏 栝蒌实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歌: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第四页,共21页。
21.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 黄芩 竹茹 仙半夏 赤茯苓 枳壳 陈皮碧玉散
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歌: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尝。
第三页,共21页。
16.碧玉散(《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 甘草 青黛 功用: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白润,脉滑。
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煎加生姜与乌梅,燥湿化痰此方宜。
治肝三十法(经典原文+歌诀)
治肝三十法(经典原文+歌诀)导言:清·王旭高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又名《治肝三十法》,全书不过几百字而已,却对中医肝病理论影响深远。
程门雪先生为之编纂了歌诀,刘保和稍作修改,今编者将原文和修改过的歌诀对照排列,便于大家理解记忆。
假使各位能牢记于心,则临床水平必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与原文总纲肝气肝风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冲心犯肺乘脾胃,夹寒夹痰多异形,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细究。
气有多余便是火,内风多从火发生,阳亢上冒巅顶甚,血虚旁走四肢病。
各论1.一法曰:疏肝理气。
如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
兼寒,加吴萸;兼热,加丹皮、山栀;兼痰,加半夏、茯苓。
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疼痛,疏肝理气香附郁,苏梗青皮橘叶属,兼寒吴萸热丹栀,兼痰半夏与茯苓。
2.一法曰:疏肝通络,如疏肝不应,营气痹窒,络脉瘀阻,宜兼通血络,如旋覆、新绛、归须、桃仁、泽兰叶等。
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络脉瘀阻归须桃,旋覆泽兰新绛增。
3.一法曰:柔肝。
如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当归、杞子、柏子仁、牛膝。
兼热,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苁蓉、肉桂。
肝气胀而疏更甚,归杞膝柏柔肝任,兼寒肉桂与苁蓉,兼热天冬生地从。
4.一法曰:缓肝。
如肝气甚而中气虚者,当缓肝,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
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
5.一法曰:培土泄木。
肝气乘脾,脘腹胀痛,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白芍药、木香。
即培土泄木之法也。
温中疏木也。
黄玉楸惯用此法。
培土泄木用六君,吴萸白芍木香临,脘腹胀痛肝乘脾,温中疏木法意深。
6.一法曰:泄肝和胃。
肝气乘胃,即肝木乘土脘痛呕酸,二陈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铃子。
即泄肝和胃之法也。
脘痛呕酸肝乘胃,泄肝和胃法亦贵,二陈汤和左金丸,金铃白蔻随机兑。
7.一法曰:泄肝。
如肝气上冲于心,热厥心痛,宜泄肝,金铃、延胡、吴萸、川连。
治疗肝病的常用古方
治疗肝病的常用古方
一、治乏力方
1.平胃散
组成:苍术120g厚朴90g陈皮60g甘草30g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2.二陈汤
组成:半夏150g陈皮150g茯苓90g炙甘草45g生姜3g乌梅1个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不欲饮食,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3.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g天麻、茯苓、橘红6g白术18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2枚
功效: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肝病辨证摘自《张德蕴主编《新编辨证用药歌诀》1986年著
肝病辨证摘自《张德蕴主编《新编辨证用药歌诀》1986年著肝病辨证肝有郁滞湿热风,阳亢炎上血虚明。
肝郁疏肝逍遥散,寒滞肝脉暖肝用。
湿热龙胆泻肝丸,肝热羚羊钩藤清。
化风天麻钩藤饮,阴虚阳亢杞菊冲。
肝火上炎芦三黄,血虚三甲复脉送。
[注释]肝的辨证有肝气郁结、寒滞肝脉、肝经湿热、肝热生风、肝阳化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血虚生风八种类型。
在治疗上各有其特点。
如肝气郁结可用疏肝解郁之法,方剂可用逍遥散主之;寒滞肝脉则用暖肝散寒之法,方剂可用暖肝煎温之;肝经湿热应清利湿热,方剂可用龙胆泻肝丸以泻之;肝热生风应清热熄风,方剂可用羚羊钩藤汤清之;肝阳化风应平肝阳以熄风,方剂可用羚羊钩藤饮以潜其阳;阴虚阳亢则滋阴,方剂可用杞菊地黄丸以平之;肝火上炎则用清肝泻火法,方剂可用当归龙荟丸以清之,故歌诀中提到'芦三黄'之意乃当归龙荟为重点用芦荟、黄芩、黄连、大黄,所以用'芦三黄'以代之;血虚生风可用养血熄风法,方剂可选用三甲复脉汤。
(一)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情不畅,抑郁不舒胸胁胀。
口苦善呕目昏眩,太息不食神不爽。
疏肝解郁治肝脏,逍遥加减莫可望。
[注释]肝气郁结是由于情志不畅,抑郁不舒而成,其表现:两胁胀痛、口苦善呕、目眩、善太息、不思饮食、精神不爽。
治则:疏肝解郁,可用逍遥散加减。
因逍遥散是治疗肝气郁结的首选方剂,故可用'莫可望'以提醒医者。
[按语]本证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具有其症候者。
本证的病因是:肝主疏泄,性喜调达,如精神刺激引起抑郁不舒,就会影响肝的调达,而产生一系列病证。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胸胁胀满、胸闷不舒,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善呕,眩晕。
咽中似物梗塞,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胀痛、舌苔白滑,脉弦。
本证的病机是:肝脉布胸胁,肝经气血郁滞,故胸胁胀痛或窜痛、满闷不舒,善太息,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肝气横犯脾胃,胃失和降,故胃脘痛,呕逆不食;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而上逆,故口渴,头目眩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肝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2.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葛,苓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3.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疸病传来两解方,茵陈末入五苓尝,五苓五分专行水,十分茵陈却退黄。
4.胃苓汤(《丹溪心法》)湿泻胃苓汤堪行,苍术陈皮厚朴同,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共猪苓。
5.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6.栀子柏皮汤(《伤寒论》)里郁业经向外驱。
身黄发热四言规。
身黄发热无他证,草须一两二黄柏。
7.苓桂术甘汤(《伤寒论》)苓桂术甘化饮剂,健脾又温膀胱气,饮邪上逆气冲胸,水饮下行眩晕去。
8.二陈汤(《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燥湿化痰兼理气,湿痰阴滞此方珍。
9.二妙散(《丹溪心法》)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自痊。
10.三妙丸(《医学正传》)二妙散中黄柏苍,湿热下注基本方。
三妙丸中加牛膝,四妙苡米祛湿强11.四妙丸(《成方便读》)二妙散中黄柏苍,湿热下注基本方。
三妙丸中加牛膝,四妙苡米祛湿强12.平胃散(《和剂局方》)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1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14.三仁汤(《温病条辨》)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1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行气化痰郁自舒。
16.碧玉散(《伤寒直格》)六一滑石同甘草,解肌行水兼清燥,统治表里及三焦,热渴暑烦泻痢保,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17.六一散(《伤寒直格》)散中滑石甘,一方两法义须清,清热祛暑为常法,利水通淋亦细参。
18.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益气西洋参,竹叶知草与荷梗,麦冬米斛连瓜翠,暑热伤津此方能。
19.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20.小陷胸汤(《伤寒论》)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脉滑浮。
21.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22.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23.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24.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25.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26.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大热烦躁兼错语,疮痈疔疖服之宁。
27.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28.左金丸(《丹溪心法》)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在脐。
29.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30.六君子汤(《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31.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32.逍遥散(《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米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功最奇,调经再把丹栀入。
33.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34.四逆散(《伤寒论》)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35.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36.金铃子散(《素问病机宜保命集》)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疏肝泄热痛自蠲。
37.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38.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力强。
3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4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41.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九煎补泻并用理肝脾若非食伤医便错42.越鞠丸(丹溪心法》)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
43.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44.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快煎尝。
4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46.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47.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没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48.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似无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4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50.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重黄芪,甘温除热法颇奇,芪取十分归二份,阳生阴长理奥秘。
51.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妊娠=痛势绵绵,三两归芎润且宣,芍药一斤泽减半,术苓四两妙盘旋。
52.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红与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胞宫淤血全可散。
53.桃核承气汤(《丹溪心法》)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下焦蓄血急煎服,解除夜热烦如狂。
54. 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大黄庶虫芩芍桃,地黄杏草漆蛴螬,虻虫水蛭和丸服,祛淤生新功独超。
55.鳖甲煎丸(《金匮要略》)鳖甲煎丸疟母方,庶虫鼠妇及蜣螂,蜂蜜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56.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57.丹参饮(《时方歌括》)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砂仁加檀香,气滞血瘀两相合,瘀散气顺保安康。
58.十灰散(《十药神书》)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丹荷搁随,二蓟栀黄皆炒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59.黄土汤(《金匮要略》)黄土汤中术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便后下血功独擅,吐衄崩中效亦灵。
60.八珍汤(《正体类要》)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61.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62.一贯煎(《续名医类案》)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63.二至丸(《医方集解》)二至女贞与旱莲,或加桑椹和成丸,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64.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65. 左归饮(《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左归饮,左归熟地山药甘,枸杞茯苓山茱萸,补益肾阴效力彰。
66.杞菊地黄丸(《医级》)6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68.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肾阴亏损虚火上,滋阴补肾自安康。
69. 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船便自通。
70.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二仙汤中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添,阴阳不足月经病,双补攻效两相兼7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72.理中丸(《伤寒论》)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甘草术干姜,原为脾胃虚寒设,后人衍化许多方。
73.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74.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75.右归丸(《景岳全书》)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76.右归饮(《景岳全书》) 右归饮中用附桂,地杞萸药杜草配。
鹿菟当归易炙草,丸能温阳添精髓。
77.肾气丸(《金匮要略》)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78.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
79.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术附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润畅急煎尝。
80.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茵陈四逆汤,附子共干姜,茵陈炙甘草,黄消病渐康。
81.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82.十枣汤(《伤寒论》)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亦佳。
83.禹功散(《儒门事亲》)儒门事亲禹功散,牵牛茴香一齐研,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84.舟车丸(《景岳全书》)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表皮陈皮轻粉入,逐水消肿力量强。
85.疏凿引子(《济生方》)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
86.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肿,表虚湿盛服之康。
87.五皮散(《华氏中藏经》)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88.猪苓汤(《伤寒论》)猪苓汤内用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89.保和丸(《丹溪心法》)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方中亦可用麦芽。
90.枳术丸(《脾胃论》引张元素方)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91.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效堪灵。
92.健脾丸(《政治准绳》)健脾参米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93.大承气汤(《伤寒论》)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94.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95.四神丸《证治准绳》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