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开发保护建议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开发保护建议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开发保护建议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开发保护建议

丁书宏,张仲福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735000)

E-mail: zzfjshy@https://www.360docs.net/doc/2d9664745.html,

摘要:甘肃省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丰富,因而有着较多且独具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根据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将甘肃省的旅游地质资源划分为科考性旅游地质资源,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和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3大类型,再根据旅游地质景观和地质旅游的特点划分为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岩溶地貌景观、冰川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景观、雅丹地貌景观、沙漠景观、峰林石麟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文物性地质景观等13个亚类。文章在介绍甘肃省已建立的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和11个省级地质公园独特地质景观的同时,对该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及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资源研究不够、统一规划滞后、科普宣传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建议。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地质公园;保护开发建议;甘肃省

0. 前言

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地质结构复杂,地貌多样,使得甘肃境内广布种类较多而独具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典型地层剖面、岩溶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冰川地貌以及重要的矿山开采遗址、地质灾害遗迹等旅游地质资源。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与保护旅游地质资源,从2001年开始,甘肃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选择典型的旅游地质资源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并审批省级地质公园。截至目前,甘肃境内已经建立了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和11个省级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已经成了甘肃省着力开发的旅游资源。

1. 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在地质资源中具有较高的美学和科普价值,适合开发为旅游地,能开展观光、游览、休闲、科考等旅游活动的资源。它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挽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旅游地质资源是地质资源的外延,是地质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的结果[1]。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分类方案。本文按照骆华松、杨世瑜两位专家的理论,将旅游地质资源根据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分为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和科考性旅游地质资源3大类型,再按旅游地质景观及地质旅游资源的特点差异划分为13个亚类。

2.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概述

2.1科考—科普性地质旅游资源

2.1.1典型地质剖面

(1)黄土剖面

甘肃省典型黄土剖面:兰州西津村黄土剖面、靖远曹岘黄土剖面。其中,甘肃兰州市西津村早更新世晚期黄土地层剖面,是目前世界已知最厚的黄土地层剖面,厚达409.93米[2]。

(2)基岩地层剖面

甘肃省典型基岩地层剖面:永登县下白垩河口群(K1H)剖面、永登县中新统咸水河组(N1k)剖面、兰州市下更新统五泉砾岩(Q1pw)剖面、靖远县磁窑大水沟C剖面、靖远水泉沙流D3剖面、武威斜壕斯家沟O P剖面、天祝马营沟S1剖面等。

2.1.2古生物遗迹

甘肃省代表性古生物遗迹有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和肃北县公婆泉恐龙省级地质公园、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及临夏盆地古脊椎动物遗迹。

2.1.3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1)地震遗迹

在甘肃省的兰州—定西—天水一带,分布有数百个地震形成的黄土滑坡,在这些滑坡中,最为典型的为兰州皋兰山地震滑坡群。

(3)泥石流遗迹

我省泥石流主要分布于陇南地区,其中以武都区北峪河的泥石流最具代表性。典型泥石流遗迹有:北峪河主河道泥石流堆积物、安平沟泥石流。

(4)滑坡遗迹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两大高原区,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地表水冲蚀,使得本区高山林立,沟壑密布,有利的地形条件、发育的断裂构造及脆弱的地层岩性,致使区内滑坡非常发育。基岩滑坡典型的有舟曲的泄流坡滑坡,黄土滑坡有东乡的洒勒山滑坡、黄土台塬滑坡有永靖黑方台滑坡群。这些滑坡特征明显,保存完好,是滑坡学科研教学的理想场地。典型滑坡遗迹有:舟曲泄流坡滑坡、东乡洒勒山滑坡、永靖黑方台滑坡群。

2.1.4 典型矿床及采矿遗迹景观

甘肃省典型矿床及采矿遗迹有: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兰州阿干煤矿采矿遗迹,肃北县七十二道金沟古采金遗址。

2.2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

2.2.1岩溶地貌景观

(1)地表溶峰地貌景观

大厚度的碳酸盐岩大片裸露地表,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透溶蚀,形成石林等地表溶峰地貌。在我省最具代表性的有临潭县冶力关省级地质公园峡谷岩溶景观、碌曲县则岔石林省级地质公园石林景观、漳县贵清山—遮阳山省级地质公园溶峰地貌等。另外还有位于玉门市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交界处的象牙山岩溶地貌。

象牙山岩溶地貌因山岩石柱形似象牙而得名。此山属祁连山支脉,主峰海拔4585米,山体有形成于奥陶纪的石灰岩出露,因长期受流水侵蚀形成大大小小的溶洞,远眺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峰石或迭石,山岩奇形怪状,参差峥嵘,所以又有窟窿山、妖魔山之称。即使在盛夏,象牙山主峰也有积雪,高山草原广阔,沟内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两面山坡柏树成荫,枝繁叶茂,怪石林立,珍稀动物出没期间,山上还出产珍贵草药,加之人们根据优美自然风光演绎出许多神话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更增添了高寒山区岩溶地貌的观赏性。

(2)地下溶洞景观

甘肃省溶洞景观最美的首推武都万象洞,其次为成县八仙洞、石花洞、狮子洞、夏河白石岩洞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塔县城东北约120公里的北山地层,地质工作者也发现一处地下溶洞,这是河西地区少见的岩溶景观。溶洞在地表以下约3米的深处沿长约数千米的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分上下三层,并有甬道相连,洞中遍生洁白如玉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并有无色透明、无裂隙、质地很好的团块状冰洲石出露。已知最大的溶洞长约13米,高1米-5米,宽3米-4米不等,可容数十人。这一奇景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已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察论证。

2.2.2 冰川地貌景观

(1)现代冰川地貌景观

河西走廊的祁连山4100米以上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1000多条。其中七一冰川位于祁连山脉中段,海拔430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平均厚度70米。是我国典型的大陆性冰川,也是亚洲离城市最近的冰川之一。1986年,对中外游客开放,拉开了祁连山冰川旅游的序幕。

正在开发中的透明梦柯冰川坐落在肃北大雪山北坡的老虎沟内,这里共有冰川44条,总面积54.3平方公里。其中梦柯冰川长10.1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是全国冰川旅游开发中距铁路、机场、国道最近,最易攀登的大陆性山谷冰川。冰川最高处海拔4883米,冰舌末端海拔4260米。冰雕造型妙趣天成:冰峰、冰塔、冰洞、冰瀑、冰湖等,变幻莫测,“水挂冰坠”、“河上冰乳”、“冰峡骇浪”、“冰雪瑶池”、“群鳄戏水”、“巨鳄啸天”等景点令人眼花缭乱。举目遥望皑皑雪山,茫茫雪原冰清玉洁,巍巍雪峰尽显北国风光。

(2)古冰川遗迹

甘肃省的古冰川遗迹主要有榆中马衔山-兴隆山冰川遗迹,积石山石海冰川遗迹、天祝马雅雪山冰川遗迹。

2.2.3 丹霞地貌景观

甘肃省典型丹霞地貌有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张掖省级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天水麦积山省级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炳灵寺省级地质公园丹霞地貌。

2.2.4 雅丹地貌景观

甘肃省雅丹地貌景观主要有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和瓜州县布隆吉—踏实雅丹地貌。

2.2.5 沙漠景观

甘肃省沙漠地貌集中分布在河西走廊,除众所周知的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外,还有武威市城东19公里的沙漠公园。

武威沙漠公园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是一座集大漠风光、草原情韵、园林景致于一体的中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这里既是防沙治沙的试验场,也是领略绿洲幽景,沙漠奇观的好地方。

2.2.6 峡谷峰林石林地貌景观

峡谷峰林石林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宕昌县官鹅沟、两当云屏三峡、天祝三峡、成县西峡、黄河三峡、洮河大峪、康县阳坝梅园沟、成县鸡峰山、景泰黄河石林等。

2.2.7水体景观

甘肃省存在的有科研和观赏意义的水体景观有泉类景观、湖泊景观、河流地貌景观和湿地景观四类。

(1)泉类景观

泉类景观主要由国家重点风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酒泉西汉胜迹。敦煌月牙泉以其独特的“沙泉共生”景观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交流、沙浴沙疗、滑沙健身、大漠探险、丝路采风于一体闻名于世。酒泉西汉胜迹艺术地再现了泉名的由来。“天马的故乡”渥洼池,于1994年列入甘肃湿地候鸟保护区,是敦煌市的重要旅游景点。甘肃省的温泉有通渭温泉、武山温泉、清水温泉;矿泉有肃南县白浪沟碳酸泉、礼县盐官古盐井等。

(2)湖泊景观

湖泊景观有阿克塞县苏干湖,文县天池、临潭冶力关常爷池、碌曲县尕海湖等。

苏干湖由面积约110平方公里的大苏干湖和面积为11平方公里的小苏干湖组成,二者相距约30公里,由河道相通,是山间断陷盆地集哈尔腾河洪流、融雪水和泉水而成。两湖相距很近,但小苏干湖是淡水湖,大苏干湖是咸水湖。1982年,苏干湖列入甘肃省自然保护区。

(3)河流地貌景观

省内河流地貌景观首推黄河首曲。

(4)湿地景观

在在碌曲—玛曲的甘南南部一带,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湿地景观。这些湿地是若尔盖沼泽湿地的一部分。甘南—若尔盖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首。

2.2.8 文物性地质景观

甘肃省文物性地质景观主要是古石窟。除了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还有永靖炳灵寺石窟、瓜州榆林石窟、庆阳北石窟、武山拉稍寺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泾川王母宫石窟、肃南马蹄寺石窟等17处石窟。

2.3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

甘肃省的玉石、奇石、观赏石资源丰富。

酒泉玉也称祁连玉、祁连岫玉,产于甘肃省酒泉附近的祁连山脉中。该石属蛇纹石族玉石,色泽鲜明,有墨绿、翠绿、鹅黄、羊脂白等颜色,以墨绿为多,内含黑色斑点和不规则

黑色团块、条带,其画面自然天成、包罗万象,惟妙惟肖。用酒泉玉和天水武山鸳鸯玉巧磨细琢制成的夜光杯,是一种晶莹典雅的饮酒器皿,制成的精美适用的旅游工艺品和装饰品,历史悠久,畅销中外。

洮河绿石,又称洮石,产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该石质地坚实玉润,肤理缜密,色泽雅丽,有碧绿、紫红、黄、红绿相间等色。石纹清晰,多似水波状花纹,或如卷云连绵,奇幻无穷。洮河绿石多用于制砚,也可制作各种器皿。用它制作的洮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还有著名的兰州黄河石、天水庞公石、酒泉风砺石、噶巴石,甸山太湖石、武都阶石、陇西通远石、巩石,洮河石、仇池石、渭河石等。

3. 甘肃省已开发的旅游地质资源简介

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公园的建设是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进入高层次发展阶段的里程碑,促进了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进程。现将甘肃省已开发建设的国家及省级地质公园简介如下。

3.1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总面积达400平方公里,是由中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受流水冲刷与风力吹蚀作用而形成的风成地貌地质遗迹和自然地理景观,其中以雅丹地貌集中连片、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多样最具特色。黑色如练般闪动的戈壁,在国内乃至世界也属仅有。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种清晰的沉积构造与一座座默然耸立的土丘,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地区自更新世200万年以来的沧桑巨变。敦煌魔鬼城具有分布面积大、风成地貌类型齐全的特点;且能清晰地看到不断重复的、雅丹地貌从开始发育至消失的全过程,具有常变常新的特点,在国内具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魔鬼城内大面积分布的晚更新世黑戈壁(砾漠)在世界上仅见于亚洲中部和中国的甘新交界处,并与其它各种风成地貌浑然一体,极富特色。发育于中更新世沉积物中的各种沉积构造如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斜层理、波痕、泥裂等也是沉积学教学与科研的很好素材。大量的风棱石更是这里自然地理环境的真实记录,是玩石爱好者珍爱的藏品[3]。

3.2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水库库区太极湖北岸,面积15平方公里,恐龙足印化石群成为地质公园主体。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在已经揭露的700多平方米的岩层层面上发现了8类30组270个足印化石,其中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和其它三类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8个属种。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后足印长150厘米,宽120厘米,前足印长70厘米,宽110厘米,步幅375厘米,左右足印外侧缘间距345厘米,为世界之最,为国内外首次发现。

3.3 景泰黄河石林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景泰黄河石林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北距景泰县城70公里,南离甘肃省会兰州136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石林面积16平方公里,以河湖相砂砾岩为主的集雅丹、丹霞、峰林为一体的地貌奇观成为地质公园的主体。整个石林

区千峰竞奇,峡谷蜿蜒,陡崖凌空,各种各样的石峰风格神奇独特,造型逼真,其形似大千世界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雕塑。黄河石林地质遗迹保护区除石林外,尚有龙湾绿洲、滩坝戈壁、黄河曲流、河心洲及沙滩等景点。石林与黄河曲流山环水转,动静结合,有峰林映水之妙,是景区的主体资源。

3.4 平凉崆峒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平凉崆峒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5公里处,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主要的地质景观为丹霞地貌。崆峒山奇峰林立,怪石遍布,洞窍玲珑。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大小山峰数十座,山势雄伟壮观,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奇、险、灵、秀。其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犹如巨浪排空;奇峰、异洞、怪石、流云、苍翠、清秀而瑰伟,构成了崆峒奇观。

3.5 天水麦积山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

位于天水市东南约50公里处。园内主要地质遗迹面积约91平方公里,主要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为晚白垩纪的麦积山丹霞地貌。麦积山峰起平地,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有许多天然之岩洞。麦积山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7200余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距离麦积山不到两公里的土桥村地层异常,一面是红色砂砾岩,一面是变质岩,是秦岭、贺兰山、岷山三大山系的交汇点。园内另有仙人崖红色丹霞景观、石门燕山期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街子乡断裂温泉景观、曲流景观等,也引人入胜。

3.6临潭冶力关滑坡堰塞湖和岩溶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

该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面积约297平方公里,园内发育丰富多彩的滑坡堰塞湖和岩溶丹霞地貌。在冶力关镇北冶海湖南坡一道巨石堆积而成的天然大坝,由自然的滑坡体形成。专家调查后认为冶海湖是山体滑坡后形成的堰塞湖。早在更新世以前,现在的冶海湖地区遭受过两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东西两边形成了高耸的庙花山与白石山,中间的石门河形成了深切下陷的峡谷。境内的赤壁幽谷是一个峡谷地带,峡壁大部分为褚黄的土石构成,形成“四屏风”、“双狮守门”、“岳飞出征”、“牧羊犬”、“古堡映辉”等生动的形象,构成了奇特的地质景观。

3.7 漳县贵清山—遮阳山岩溶地貌省级地质公园

贵清山—遮阳山岩溶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甘肃定西市漳县,包括贵清山和遮阳山两个景区,面积114平方公里。贵清山—遮阳山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兼有峡谷、丹霞地貌景观,园内层型剖面遗迹、构造遗迹、化石遗迹均十分丰富。其中遮阳山大王洞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最大溶洞。遮阳山一带的龙潭、四面崖峡谷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天坑地缝”,在规模和丰度上堪称国家级岩溶景观。该景区岩溶地貌类型多样,其中以岩溶峡谷、岩溶石峰、溶洞及洞穴堆积最具典型性,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的岩溶地貌全景图,是我国西北岩溶地貌分布最集中的代表性区域。

3.8宕昌官鹅沟特殊地貌省级地质公园

宕昌官鹅沟特殊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交错地带的陇南宕昌县境内,面积420平方公里,园内有沉积序列较完整的浊流沉积岩,独

特的褶皱、断裂构造,“岷山式”岩溶,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外动力地质遗迹,对研究我国中央造山系大地构造及地壳演化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9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

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玉门市西北约80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主要是以硅化木为主,兼有地质、动植物化石和地貌等综合性地质景观。园区系挟持于北祁连板块缝合线与阿尔金走滑断裂之间的拉分盆地。盆地内地层中产有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其中,硅化木、鱼类、昆虫、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叶肢介和藻类化石尤为丰富,具有重要的地层古生物研究价值。硅化木属古松柏类,化石纹理清晰,质地坚硬,年轮可辨。

3.10 武都万象洞省级地质公园

武都万象洞省级地质公园位于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面积115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万象洞是一处形成于2.5亿年至3亿年之间的天然溶洞。万象洞为巨型钟乳石岩洞,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景致最佳的特大溶洞,洞内钟乳石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形成了诸如万象更新、五谷丰登、犀牛望月、五柱擎天等景观。

3.11 文县天池省级地质公园

文县天池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文县天池乡境内,面积156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洋汤天池地貌景观。洋汤天池为全国四大天池之一,有九道大湾和一百零八个小湾,汇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方圆20公里,水深近百米,水域面积80公顷。天池湖畔多奇峰怪石,四周悬崖立壁,奇峰竞秀。天池与附近的神马池、盆景池相映成趣,构成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学家认为:文县天池是因地震阻塞河道、积水形成的高山湖泊。

3.12 天祝三峡省级地质公园

天祝三峡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甘肃天祝大通河之北,黄土高原通向河西走廊的结合部。主体地质遗迹以峡谷丹霞地貌为主。天祝三峡地质公园园区内以马牙雪山、朱岔峡、金沙峡和先明峡等峡谷为主体架构,集丰富的地质地貌、奇峰幽谷、雪山冰川、丹霞地貌、河流飞瀑、湖泊泉流、密布森林和藏族草原风情为一体。

3.13 张掖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

张掖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位于张掖市肃南县的康乐乡和白银乡,面积516.75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岭。园内特殊的丹霞微地貌景观极为发育,而最为精彩的则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被专家誉为丹霞地貌中的精品,成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和泥乳状丹霞的命名地。地质专家认为园内的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地层在距今约1.4亿年的白垩纪时期沉积而成。

3.14 肃北公婆泉恐龙省级地质公园

肃北公婆泉恐龙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肃北县公婆泉盆地,面积为2288.34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为恐龙等古生物实体及遗迹化石。园区内为一大型中生代陆相盆地,盆地内广泛发育距今1.1亿年至1.3亿年的早白垩统赤金堡组河流湖泊相沉积地层。地层中有丰富的恐龙、鱼类、植物和恐龙蛋、恐龙足印等古生物实体及遗迹化石。园区内曾经发掘并鉴定了张骞丝路龙、马鬃山鹦鹉嘴龙和布林氏南雄龙等5个新属种。

3.15 洮河大峪省级地质公园

甘肃洮河大峪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甘南州卓尼县木耳乡,面积为133平方公里,主体地质景观为岩溶峡谷地貌及冰川等。园内岩溶峡谷地貌千姿百态,岩柱突起气势雄浑,且有一峰五景之奇。峰林孤峰状如关公远眺、平沙落雁等形象。园区分布的冰川微地貌有峰冰斗等。在安子库景区有紫红色砾岩为主的丹霞地貌。地质专家认为板块运动形成了该区典型的构造地貌景观[3]。

4. 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评价起步较早,但开发保护力度不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资源研究不够,缺乏统一规划

1988年甘肃省地矿局与省环保局联合对全省139个地质遗迹进行了调查区划,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旅游地质景观。先期规划了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6个,省级11个、市级3个、县级10个[2]。但由于行业管理、条块管理限制了对旅游地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统一规划开发。已经建立的地质公园,园区规划也相对滞后,达不到有关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影响了地质公园的建设质量,降低了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

4.2 注重商业价值的开发,忽视科学价值的体现

已建成的地质公园建设了过多的人工景观,如索道、游览车、宾馆、饭店、商店等,影响或破坏了自然风景的自然美,环境也遭受了污染。还有在公园的宣传中和导游的讲解中缺少应有的科学内容,对地质景观的解说过多的为神话传说。公园里缺少相关的科学解释地质景观的标示说明,没有突出地质旅游的科学品味和基本内涵。

4.3 科普宣传不足,投资渠道单一

甘肃省的大多数风景名胜是在各具特色的地质景观基础上建立和开发起来的,这些自然地质景观和利用地质条件人为制造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地质公园由于科普宣传的不足,人们还片面认为地质公园只是地质工作者科学研究的地方,致使公园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不足,部分地质公园虽然开放,但游客不多,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5. 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旅游地质资源,提出以下建议。

5.1 采取多种形式推介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推介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优势,尤其是精品旅游地质景观。积极开拓旅游地质资源开发渠道的多元化,实现旅游地质资源的有效保护。

5.2 加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研究

加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研究,搞好开发建设规划,避免过渡商业开发引起的自然景观破坏。在公园的规划建设中要根据地质条件进行游客容量的评价,科学规划旅游路线。

5.3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开发旅游地质资源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开发和保护旅游地质资源。在地质公园建设中,应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使景点能够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

5.4 重视地质景观的科普宣传,

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保护中,要重视地质景观的科普宣传。在地质景观的解说中要通过深入浅出地质科学知识介绍,使人们了解各类地质景观的成因,感受人地协调共生的关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参考文献

[1]骆华松,杨世瑜.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A].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赵永成等.甘肃省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报告[R].甘肃地矿局,1988.

[3]窦贤.畅游甘肃地质公园[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2d9664745.html,/dxly/gy/883.html,2007.

Gansu Province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Mode And Proposals for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DING Shu-hong, ZHANG Zhong-fu

No.4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Team,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Jiuquan, Gansu Province (735000)

Abstract

Gansu Province geology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 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type enriches , the tour geology more and having a characteristic alone has as a result resource. Resourc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possibility way that the geology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touring makes use of with the Gansu Province tour geology resource for Kekao nature tour geology, view and admire nature tour geology resource and commodity tour geology resource 3 big types, divide again according to tour geology landscape and geology tour characteristic for representative geology section, 13 Asia such as palaeontologics historical remains , geology disaster historical remains , karst 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landscape , glacier 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landscape , Danxia 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landscape , Yadan 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landscape , desert landscape , peak forest Shi Lin 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landscape , wave landscape , cultural relic geology landscape resembles. While article introducing state-class 4 geology parks that Gansu Province already builds and distinctive geology of 11 provinces level geology park landscape, problem such as deficiency , the single investing in a channel studying the insufficient , unified plan lags ,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propagates has carried out analysis on the resource owing a province tour geology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re existing in geology park construction middle , has suggested that protection sex develops suggestion.

Keywords: Tourist Geological resources;geological park;proposals for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Gansu province

作者简介:

丁书宏,(1968-),男,甘肃省泾川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的技术管理工作。

张仲福,(1976-),男,甘肃省榆中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工作。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营销

Tourism旅游经济 1762012年5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2d9664745.html, 浅谈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营销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谢辉 摘 要:近年来,关于体育旅游的课题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兴趣。本文简述了体育旅游研究的产生背景,从营销角度探讨了大型体育赛事的旅游功效;并尝试对体育旅游的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其对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旅游 大型赛事 旅游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c)-176-02 其实,有关体育及其相关的活动的与旅游的密切联系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从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发起的奥林匹克体育盛会,到罗马帝国时期剑术活动的开展;从16世纪苏格兰高尔夫球的传播,到17世纪美式橄榄球和赛马俱乐部的出现以及基于搏彩游戏的拳击比赛盛行;从19世纪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的兴起,到整个近代时期滑雪、登山、跳高以及各种球类赛事活动的频繁开展,不可否认,当时的历史背景使这些活动更多的是观赏性。但我们也看到,这些体育活动的举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牵动了大量的游客。科技与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也不断繁荣和发展,加上人们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全民化和专业化。因此,大众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育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强大的吸引力牵动了大量的游客数量,对赛事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人们开始用现代的眼光和价值观重新审视体育与旅游的关系。 “体育旅游”便是由此得出。也因此而出现,并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新课题。 1 什么是体育旅游 如前所述,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某些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附属活动,似乎很早就出现了。但是,作为现代旅游研究和发展中的新名词——体育旅游,实际上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词汇和研究领域。当前,人们对体育旅游所下的定义是: “人们为观看或参加体育活动而进行的非商业动机的旅游行为,包含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比赛,寻访体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从这个定义看出,它将体育旅游定义为旅游者的体育旅行活动,且无功利性和竞争性。在当代对于旅游领域的研究中,体育旅游之所以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娱乐性的体育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另一方面,人们通过现代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大批游客和大量收益已经逐渐认识到将体育结合到旅游活动中的可行性,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内容和游览主题加以推广的巨大潜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观看赛事的国外游客近200万,更是给亚特兰大地区创造了约36亿美元的收益,体育旅游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2 体育赛事的旅游功效 在对体育赛事活动的旅游功效进行评估时,人们往往从地区经济的承受能力,游客的可接待数量,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固守传统的评价方式。虽然传统的调查分析方法对于调查分析这些大型赛事的吸引力和举办的成功性以及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想从专业的角度从营销方面来对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意义以及赛事的举办对地区经济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的话,传统的分析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对举办地的影响应当结合传统因素,但侧重下列方面进行考察。2.1 高强度的宣传活动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带给东道地旅游业许多发展机会。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赛事的举办给举办地所带来的免费的市场宣传。从赛事的筹备期开始一直到赛事结束,在这一段时间内赛事举办地将受到世界各地民众,参赛选手以及体育旅游爱好者和企业广告商的瞩目。无疑的,这段时间内举办地的关注程度将达到一种高峰,受到各个国家各种媒体的不断追踪报道,当然也给赛事举办地进行了免费的宣传,提高了赛事举办地的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奥运会,奥组委宣布举办地点到奥运会正式举办,期间有关各国参赛国实力的比较和备战情况及对赛事举办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自然气候等方面的报道,将会逐渐加大。特别是赛事筹备的最后时期,关于赛事举办地的情况,赛事筹备的具体信息,开幕时的活动设置,比赛安排等纷纷霸占了多种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甚至到赛事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关于比赛场馆的后期利用,举办地对赛事的收尾和总结活动都仍然受到强烈的关注。另一个在利用这类机遇发展旅游业方面的著名案例是澳大利亚。而由于其抓住了当时美洲帆船赛在其西海岸的佩斯举办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使澳大利亚从一个二十年前旅游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国家一跃成为了旅游强国之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澳大利亚的成功转型,是本国旅游业善于利用和把握机遇的结果,同时也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及时调度以及政府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发展,成功展开体育营销,结合民众力量成功把握这一机遇。 2.2 推动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多元化 人们之所以认为旅游业具有脆弱性,是因为人们看到,旅游地经济对旅客来源有着较大的依赖性。所以,对客源地进行细致的考察,明确客源市场结构将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经营者了解顾客心理,满足顾客的需求又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促使旅游活动经营者迎合市场需要开发更多的体育旅游产品。但是,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客源地的经济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客源地民众的出行率将发生重大的改变,游览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巨大的风险和损失。许多旅游目的地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将它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始在市场结构多元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的客源地,但是现实情况是仍有许多的体育旅游经营地存在预算的紧张,营销技术的欠缺及多元思维的不完善等问题。大型赛事的举办会给推动旅游客源的多元化带来明显的效果。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举办就使其他国家地区来韩旅游的人数增长为原来的2.5倍。同时主要的客源从日本和美国向东南亚国家转变。引发了韩国旅游入境市场格局的多元化变化的客观效应。 2.3 有助于促进体育旅游市场的发育 重大体育赛事在现代已经成为传播和交流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亲身感受的机会,而且可以激发人们日后参与有关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从侧面促进体育旅游市场的发育。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涿州三义宫为例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而涿州的三义宫就属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一、涿州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1涿州三义宫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敕建三义宫”,整座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文化底蕴丰厚。是寻千古一拜,觅忠义之魂的最佳场所。华北地区最大的木雕塑像群,宫内古柏参天,高大俊秀,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争相来此,徘徊瞻眺,留连往返,清代王锐新“咏楼桑”中提到“千秋正统垂青史,两字公平定紫阳,多少称王称帝者,问谁庙貌似楼桑”。遗憾的是三义宫被毁于60年代末期。 2 涿州三义宫的文化背景 一个成功的历史事实、一个人生飞越的道家圣地;一个战火连绵的时代,三个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从这里改变了命运。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浓重而光辉的一笔,他们的精神为世人所共仰。千百年来,来这里拜谒的人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人们寻找忠义诚信、寄托一诺千金的地方。这里是“义”文化的发源地和三国文化之始地。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便是桃园结义故地——涿州市三义宫。三义宫(又名三义庙)三国演义从这里开篇,桃园义气到此处寻根,后人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在此桃园三结义而建。刘备、关羽、张飞从这里彻底改变了命运,奠定了一个强大的事业基础。 3 涿州三义宫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1996年涿州市旅游文物局经多方努力,按以前的建筑布局、规模又进行了修复,重建后的三义宫,采用以前明代传统三进院落布局,由外向里依次为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正殿、退宫殿、武侯殿、少三义殿,按原有形式内塑87尊塑像。2000年12月涿州市三义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对三义宫品牌的调研和策划,三义宫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使三义宫又重现了往日的风采,生动的再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大部分文臣武将,满足人们对代表着"忠义诚信"故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要求。每年吸引来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来三义宫考察;东南亚刘、关、张、赵宗亲会曾多次组织会员来三义宫省亲祭祖。韩国LG集团、日本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1年3月16日,中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共有四节规划内容,其中第二节为“积极发展旅游业”,第四节为“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由此可见,旅游业和体育产业,都被中央政府定为“十二五”期间需大力发展的生活服务业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旅游业与体育业的融合发展,对于两大产业的发展及我国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认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作为内涵、以旅游作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的休闲生活方式。对于如何发挥体育功能,使体育资源成为旅游吸引力,以及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对于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体育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以体育内涵为内容的旅游活动,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 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资源是可供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包括一切具有旅游吸引潜力的体育事物(含人物)和体育现象。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原料;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活动的载体,这也是体育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大区别;体育旅游资源是要为异地游客提供旅游开发基础。 (一)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 体育旅游具有以下特点: 1、体育旅游资源的区域性 体育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主要是指体育旅游资源具有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会具有不同的景观资源,例如北方地区的冰雪景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乡景观,沿海地区的冰海景观等。 2、体育旅游资源的季节性 由于地理纬度、地势、气候等差异,体育旅游资源同样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受季节影响,对游客的吸引有所不同。体育旅游资源的季节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旅游资源本身的季节性变化,例如冰雪旅游只能选在冬季,漂流活动一般会选在夏季。另一方面,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具有季节性,对旅游者的生理器官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们选择生理适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从狭义上讲,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相互对立。而从广义上来说,开发与保护却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国地域辽阔,景区景点多在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本身可用于风景旅游资源保护的资金很少且来源单一,单纯的讲保护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也无法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而重开发轻保护,短期游客量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增长较快,但一旦超过资源的环境容量,造成过度开发,就会损坏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不偿失。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者必须慎重处理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根据资源及其环境的容量,来确定开发建设的方式和规模。无论开发还是保护,都应该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为出发点,以达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省五池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游人大增,有的人为取盆景石,随意砸坏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变得百孔千疮。 2.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保护区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

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目前,这种现象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已经出现,在岳烨幽谷中修建宾馆和停车场,砍伐了大片岳烨林;在修建冰场到天文峰公路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片苔原景观,致使有的地段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3.对保护区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协调旅游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既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又要向游人开放,这个方针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带来灾害性后果。特别明显的例子要数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这个被称为“神话世界”、“人间仙境”的全国重点保护区,开放旅游后,游人蜂拥而至,而保护区缺乏科学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动,使晶亮透明的湖泊开始淤塞。此类教训,其他保护区当引以为戒。 旅游资源的保护,当前要切实抓好下述三个方面,尤其是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是对景观、景点的保护。这是对旅游资源的直接保护,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顾景观、景点的承受能力,掠夺性开发,它直接破坏了旅游资源。我感觉在这方面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两方面,一是对景观和景点加强维护和维修。尤其是对人文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目前还有许多珍贵的人文资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与开发策略研究

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与开发策略研究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与开发策略研究-旅游管理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与开发策略研究俊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以倡导健康理念的体育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本文在归纳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和开发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体育旅游目开发的总体思路,旨在进一步优化体育旅游资源,促进体育旅游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闲暇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其具有融合性强、关联度大、对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特点和拥有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优势,被誉为新兴产业。 因此,分析研究体育旅游项目分类和开发思路,深入挖掘体育旅游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优化体育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促进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我国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资源基础体育旅游资源是指能激发体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体育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所利用,并由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各种环境因素和条件。 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按照资源的特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以及利用大型运动竞赛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四类。 (一)自然资源体育旅游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天然赋予的或经人工稍加整理加工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湖泊、海滨、温泉、沙漠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旅游的资源。 近年来,人们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了许多体育旅游项目,诸如依托华山、崂山、长白山、庐山、骊山等著名山峰,开展了登上、攀岩、滑翔、野外生存等体育旅游项目;依托湖泊、河流、峡谷等开展了探险、穿越、漂流、溜索、划船等体育旅游项目;利用草原、平原、沙漠等自然优势开展了骑马、骑车、放风筝等民族传统的体育旅游项目。 (二)人文资源体育旅游的人文资源不是天然赋予的,而是经过加工开发创建起来的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古建筑或现代体育建筑工程、体育历史纪念地以及各地的风土民情和传统习惯等。 利用人文资源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是体育旅游活动与其他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与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不同,体育人文旅游资源可以被创造出来,并以此最满足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旅游心态。 (三)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这是指结合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来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 3、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 一般地,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同时,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二、相互矛盾 1、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也是一种破坏。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的适度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也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技术条件限制,兵马俑一号坑的彩陶已逐渐褪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当然,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资源的严重破坏。 其次,从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如北京故宫很多地砖已被踏破磨平,地面下陷,增加了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目前国内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量进行限制,而是来者不拒。 再次,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从而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 的影响。 2、过量的保护,妨碍了开发。 因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曾经有阿拉伯商人要投资兴建清净寺,但因部分学者强调应保持清净寺的“原汁原味”而“泡汤”。这里姑且不论其对与错,但过分强调保护也就失去了开发的机会,防碍了发展。

地质旅游资源

课程名称:地质旅游资源主讲教师:王刘英 学号 14014260116 姓名金園淇成绩: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摘要:本文将针对本人所了解的喀斯特地质景观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分类等,开展论述。然后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山东枣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详细简绍喀斯特地质景观,以及此处与众不同的岩溶地貌等。 关键词:喀斯特岩溶熊耳山碳酸盐 一、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1、喀斯特地质景观定义 喀斯特又称岩溶,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2、喀斯特地质景观成因 (1)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的条件 A、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 > 硫酸盐岩 >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 白云岩 >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B、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C、水的溶蚀性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D、水的流动作用 强烈的流水作用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2)影响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的因素 A、岩石的岩性 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比较容易发育有喀斯特地貌,而其他的岩石,类似于,花岗岩、玄武岩等就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 B、地区的构造 某地的地质构造对于是否能发育较好的喀斯特地貌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多孔的地质构造等有利于发育喀斯特地貌。 C、气候影响 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而我要提到的熊耳山地质公园,位于华北平原山东境内的南部,目前降水并不充分,但也发育了较为良好的岩溶地貌,这表明这里曾经必定是气候湿润区域。这可以有效的推断古气候,帮助还原古时候的环境。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知识分享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科目:旅游地质学姓名:张宇学号:1010111224 任课老师:张静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通过对旅游和地质关系的简单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 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

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综述

Tourism 旅游经济 https://www.360docs.net/doc/2d9664745.html, 2012年5月 161 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庞志强 张天恩 摘 要:民间体育是传承文化的有效载体,其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理论界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分析,本文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关键词:民间体育 旅游资源开发 综述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a)-161-02民间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属于体育旅游资源的一个下位概念,具有体育旅游资源的几乎全部特征和属性,是以民间体育活动为主要吸引力的一种节庆旅游资源开发。国内外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将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分别探讨。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分化较大,本文将对其 上位概念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探讨。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在国际体育旅游协会等组织的推动下,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的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1997年美国出版的《Sport Market PlaceDirectory 》一书收录了130多种适于开展体育旅游的项目。Joy Standeren 和Paul De knop 所作的研究包括分析体育和旅游的本质以及联系、研究体育旅游在各国的发展方式、分析当前趋势并预测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Gibson H.J.对体育旅游参与人群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性别、种族、社会等级人群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区别进行研究。Douglas Michele Turco 等人研究体育旅游对南非Durban 市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该市7项主要体育旅游项目的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提供策略进一步推动当地体育旅游的开发。George Costa 等人对从文化的角度对植入感情于体育旅游的服务中及其在体育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作用进行了研究。Gratton C ,Dobson N.and Shiblis 等人对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Chia-Ming Chang,Chin-Tsu Chen 和Chin-HsienHsu 对体育赛事旅游的服务质量评估进行了研究。Bramwell B.和Karlis G.对体育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年9月,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举办体育与旅游的主题年会,分析了体育与旅游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联系,并对其异同点做了分析比较。Simon Hudson 提出了“体育旅游动态模型”,为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评估并使他们在旅游行业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思路。2004年,Hinch,Thomas 和Higham,James E.S 对体育旅游现象和体育旅游中的文化交融所引起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策。 可以看出,在以旅游为导向的体育产品开发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比较系统,从体育旅游资源项目的分类、参与人群、体育与旅游的本质联系等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服务质量评估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在参与人群的研究中,主要对不同性别、种族、社会等级人群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区别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基于人们内心隐性需求的潜在消费人群。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目前对民间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民间体育的文 化研究、民间体育的功能的研究、民间体育项目进入课堂的研究、 地方民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中国民间体育的现代传承与重建、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较少,大多是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 2.1 民间体育的文化研究方面 2004年邵荣等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民间体育进行梳理,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提倡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国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2009年张永根从一些民间体育项目的由来、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来阐述民间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从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民间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联系、以及民间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挖掘和改善民间体育的土壤。2.2 民间体育的功能方面 2002年朱应明论述了民间体育项目在社区体育中的应用;2009年冉启琴探讨了民间体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文化功能、社会交际功能、健身与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教育功能;最后探讨了开发民间体育社会功能的意义。 2.3 民间体育项目进入课堂的研究方面 2009年王丹论述了民间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堂的作用。2009年薛强谈了各民族民间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2010年付宏山对民间体育项目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开展的意义、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2010年胡海旭等在文章中阐析了湖北省民间体育失落的原因,提出了民间体育入选湖北省体育院系教材的对策。2.4 地方民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方面 2005年兰润生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方法, 对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的保存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提出了加强畲族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畲族学校民间体育活动、提高畲族体育的竞技性、注重畲族体育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策, 以发掘、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2010年周争蔚论述了小康社会进程中益阳地方舞龙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2010年王德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浙西南山区民间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讨。 2.5 民间体育的现代传承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2002年,通过对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研究、策划,陈立基提出了以娱乐、健身、休闲、体验、欢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主题公园以丰富我国的体育旅游产品的构想。这种构想在今天已经为我国许多城市采用,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大部分为退休老人带领小孩茶余饭后的一个休闲场所,其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 展影响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2005年,韩忠培结合旅游资源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对民间民族体育旅游项目、重大比赛体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题目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讨论 学院林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0303413 姓名王延军 指导教师王海香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讨论 摘要:在世界上,旅游业是发展最快、最受瞩目的焦点。随着社会的进步,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旅游业日新月异、方兴未艾,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旅游业;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旅游破坏; 环境承载力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 and 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iscussion of several problems existed in Summary: In the world, tourism is the fastest-growing, most ar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As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is known as the "sunrise industries, tourism has become a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ost powerful one of the industrie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evolves, ascendant, is becoming a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tourist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 load.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旅游管理二班 吴祉鸿 1415340207 1.导语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在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严重者甚至削弱旅游资源的“重复使用性”,从而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自我保护的需要,使之不受损伤、破坏,而且还涉及周围环境的保护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视其为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我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人均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不但起不到无烟工业的作用,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持续理论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的永续性为目标,尽可能地推迟其枯竭时间。 2.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2.1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尽快建立强有力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资源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补偿费,即从门票收入中取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投入;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投资。 2.2 培养资源环境意识,加强景区管理

我国体育旅游分类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体育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下的产物,顾名思义,体育旅游是体育运动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体育旅游依托旅游资源,在旅游者的旅途之中加入体育元素,为他们提供休闲、运动、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新形势.它能将体育运动与旅游完美结合,达到人们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目前,体育旅游有着巨大的受众群体和发展空间,伴随着某些重大赛事而开展的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放眼国内外,体育与旅游“牵手”,赚得盆满钵满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环法自行车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当地都是借助自然风光优势引入体育赛事,在推介风光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体育旅游的兴起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弥补传统旅游中的不足,而且两者的结合也将给旅游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潜力.1 体育旅游的类型及特点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把体育融入旅游中或在旅游中加入体育的特色,正如体育有着无限的魅力一样,体育旅游有许多可以开发挖掘之处,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体育旅游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1.1观光型体育旅游 观光型体育旅游是最常见也是最受大众欢迎 的体育旅游方式.观光型体育旅游的重点就在于观光,在此基础上付出旅游者的体力支配活动,进而完成体育旅游活动.这种体育旅游的意义也最自然,其效果也更具审美情趣.可以说观光者本身是在游览景色过程中完成了体育运动,因此,既能游览观赏景物,又能锻炼身体是大多数旅游者所喜好的,进而有很大的受众群体.1.2竞赛型体育旅游 竞赛型体育旅游亦称“竞技体育旅游”.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竞赛型体育旅游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1.2.1 竞赛型体育旅游与其他类型的体育旅游有 一个不同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一般它具有双重身分.一是竞赛的参与者,他(她)是竞赛的选手、或者是竞赛服务人员,总得来说,他(她)对竞赛有着某种的义务和责任.二是一般的旅游者,他(她)除了参与竞赛的相关活动外,都要到竞赛所在地去游玩观光.1.2.2 它还具有旅游时间的确定性,时间较短.是 根据竞赛规定时间和日期到某个事先确定好的地方参加活动.1.2.3 它的目的地相对确定、行程单一.也就是说 它的出发地到目的地路线相对固定,事先由竞赛组织者确定下来的,自我选择余地很小.如悉尼奥运 我国体育旅游分类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方 洪 (海南医学院 体育部,海南 海口 571158) 摘 要: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把体育融入旅游中或在旅游中加入体育的特色,正 如体育有着无限的魅力一样,体育旅游有许多可以开发挖掘之处,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体育旅游的类型及其特点,并通过阐述体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来说明积极发展体育旅游的必要性. 关键词:体育旅游;类型;特点;经济影响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8-0117-03 Vol.28No.8 Aug.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8期(下) 2012年8月117--

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可持续发展

如何兼顾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可 持续发展的相关论述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与其他经济支柱型产业一同发展,并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地区人口就业难的问题。在政府扶持下,旅游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界。 我国当前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我个人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看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旅游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自然景观原有面貌的破坏这四个方面。水污染主要由旅游经营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并派出的废水造成的,旅游者在参与旅游项目如乘船、划船时不不经意间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部分有人的不文明行为入网水利人废弃物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噪音主要来自于旅游景区的交通及有课的喧哗,在大量景区分布的地方,游客众多,交通也随之变得拥挤,车辆的喇叭声也不绝于耳,汽车尾气更是造成景区内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固体废弃物阒然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景区游客抛弃废弃物污染三个方面。在旅游景区,游客自带的食物吃完后随地乱扔,造成弃物污染。 2、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单一、景区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西南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较差,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地处内陆,区位条件不如我国东部和中部,旅游交通费用大、路途时间长,致使大多游客望而止步。此外西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匮乏,旅游业起步较晚以及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

旅游地质特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通过对旅游地质学的学习和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 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 鲜明的科学性: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帮人们研究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等。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