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三章 认识电路

合集下载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 第三章认识电路-路的组成、状态、电路图-教科版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 第三章认识电路-路的组成、状态、电路图-教科版

【考点精讲】1. 电路的组成:最简单的电路至少有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部分。

(1)电源是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

如:电池、发电机等。

(2)用电器是指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可以输送电能。

2. 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要讲究“分布匀别拐角;走直线拐直角;沿电流依次画;图与物相对应”。

连接实物电路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注意顺序:电源正极→开关→用电器→电源负极;注意交叉: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一般要求导线不能交叉,注意合理安排导线的位置,力求画出简洁、流畅的实物图。

【典例精析】例题1小灯泡的结构如图甲,按图乙中()图连接能让完好的灯泡发光甲乙思路导航:最简单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

当然,在没有开关的情况下,也能直接使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为使灯泡发光,应将金属螺纹壳和金属触头分别接在干电池的两极上,构成通路,C图正确;A图中金属触头与干电池的正负极相连,灯泡没有接入电路,电路是短路,灯泡不发光;B图中金属触头和干电池的正极相连,没有构成通路,灯泡不发光;D图中金属触头与干电池的正极相连,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也造成电源短路,灯泡不发光。

答案:C例题2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只闭合S2时,铃响灯不亮B. 只闭合S1时,灯亮铃不响C. 同时闭合S1、S2,铃响灯不亮D. 同时闭合S1、S2,灯亮铃不响思路导航:只闭合S1时,电流将依次通过电铃和灯泡,二者均会工作;若只闭合S2,则电路是断开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若同时闭合S1、S2,则电铃被短路而不能工作,电路中只有灯泡发光。

答案:D点拨:解决此类电路图分析问题,关键是弄清在不同的开关状态下,电路的“走向”,根据是否有电流通过,即可判断用电器是否工作;另外要注意电路中的短路现象。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等效电路(上课)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等效电路(上课)

所以 I=
U1 =
R1
2.5V 5Ω
=
0.5A
答: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R1、R2两端的电压分
别为2.5V、7.5V。
例3.已知两个电阻R1、R2的阻值一共是400Ω,将它们 串联接入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 50V,用电流表测得通过R2的电流为0.5A,求:电 源电压及R1、R2的阻值各是多少?
U1 I
R2=
U2 I
且 U总=U1+U2
所以
R总=
U总 I
=
U1+U2 I
=
U1 I
+
U2推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即:R总=R1+R2
补充说明:(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原 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后的总阻值为 nR0
和电流表中有一个已达满刻度,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欧姆定律计算题(并联)
1、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干路电流为1.6A, 灯泡L1的电阻为10Ω,求: (1)、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分别是多少? (2)、灯泡L2的电阻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 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 数为1A; S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5A, 求:

II总1==I1UR+1I2
I2=
U R2
R总 I总
I总=
U R总
所以
U R总 =
U R1 +
U R2
111 R总 = R1 + R2
由此推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
的倒数之和。
即:
1 R总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第三章认识电路1电现象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第三章认识电路1电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电场的概念。
(二)电流。
1.电流。
提出问题:任何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都会带电吗?
生:不会,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才会带电。
师:下面,我们就来观察电荷定向移动的现象。课件展示1746年的莱顿瓶实验。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说明什么是电流?其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学生交流后总结: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布置课后作业。
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参照课本插图、查阅相关资料,认识电池。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 电现象
(一)静电现象
1.电荷:正电荷(+) 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二)电流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正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正方向相反。
情景2: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情景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你知道上面提到的几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摩擦起电)
大家还知道生活当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谁能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2.电池:干电池等。
(三)电能
1.电流的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
2.电能的转化: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发电站将各种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探讨与反思】
电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神秘的。本节课是电学的入门课,所以在讲授新课时做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摆脱对电的恐惧心理,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摩擦起电PPT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摩擦起电PPT
第三章 认识电路 第一节 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3、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主学习:
1、摩擦过后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什么是摩 擦起电?
2、自然界有几种电荷,是怎么规定的? 3、摩擦后的物体是怎么带上电的?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球等,不特指某一物体.
探究合作二
实验现象:两根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相互排斥;两 根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相互排斥;丝绸摩擦后的玻
璃棒和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相互吸引。
分析论证: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 带的电荷是不同的。后来科学家用各种物质相互摩擦做了 大量实验,发现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 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反之也成立。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
小结: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 小物体的性质
2、自然界有且仅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课堂练习: D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 A.带正电 B.不带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用丝绸吊起三个通草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 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4、摩擦起电的原因
补充: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带电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 不带电物体接触,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 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 (或负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第一节电现象PPT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第一节电现象PPT
2 电荷量
⑴定义:电荷的多少
⑵ 单位是:库(仑)(C)
人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相互摩擦都会带上电 荷,为什么物质相互摩擦后会带上电荷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 得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起。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 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 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电 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 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 e表示。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 都是e的整数倍。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
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
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 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1 1
氢原子
+8 2
成了很强的电场。这个强大的电场,足以 把云内外的大气层击穿,于是在云与地面 之间或者在云的不同部位之间以及不同云 块之间激发出耀眼的闪光。这就是人们常 说的闪电。强烈的电流在空气中通过时,造 成沿途的空气突然膨胀,同时推挤周围的空 气,使空气产生猛烈的震动,此时震动所产 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人造闪电 摩擦起电机
知识点一 摩擦起电
定义: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 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 或者说带了“电荷” 。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 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 衣时因 摩擦 起电,发生 火花放电 的缘故。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 作时,屏幕上有 电荷 ,而具有了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
识记:摩擦起电的原因:正失弱,负得强。
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 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 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 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 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 排斥到带电体的另一端。 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第三章 认识电路3.2 电路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第三章 认识电路3.2 电路

2.电路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

本节是以后学习电学的基础章节,会画电路图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与后续章节的内容联系紧密,是电学的入门知识。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小学科学中学生学习过简单的电路知识,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电流和电池的概念,引起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未知知识及方法:电路的组成中各元件的作用及能量转化的问题,电路的三种状态的探究及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教学目标1.认识电路的组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

3.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核心素养经历连接电路的动手过程,学会简单的电路连接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电路组成,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过程:回入1.回顾上节与本节相关的知识。

(1)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2)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判断图中的电流方向。

2.情境引入新课:向学生展示图片“发达的电力网络”“马路上的灯光秀”“手机、电脑中的集成电路”等。

顾并回答问题。

察图片生活中的用电情况举例说明。

用相当于一个 (填电路元件)接在电路中。

回答问题己用语言阐述结论书上的结论对照。

身边的实例作为习题生活走向物理向世界。

续表:的状 1.通路:接通的电路。

老师演示通路的实验,总结电流产生的条件及通路的特点。

条件:有电源,且是闭合的电路,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特点: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

2.开路:断开的电路。

老师演示断路的实验,总结断路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电路中某处断开,如开关断开、灯丝断了、导线折了、某处接触不良等。

察实验交流电流产生的条件。

察实验交流断路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电路中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电路-PPT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电路-PPT

记忆好方法:类比法
电 类 比 成
•电 路可类比成水路 •电 源可类比成水源 •用电器可类比成用水户 •开 关可类比成水阀(水龙头) •导 线可类比成水管

•电 流可类比成水流
做一做
1、下列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C、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D、用电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电路三种状态
合作探究:这样的电路用电器工作吗?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闭合电路) 特点: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会工作
合作探究:这样的电路用电器工作吗?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也叫断路 特点:电路中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合作探究:能这样连接吗?
3、短路:用导线直接把电源两端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点:电路中有很大电流,用电器不工作。可能损 坏电源甚至造成火灾

太 阳




注:电源在工作时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用电元件,消耗电能。
电饭堡
电视机
洗衣机
电风扇
电脑
冰箱
注:用电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他能
3.开关:控制电路(或电流)的通断。
注:开关的两种状态:断开与闭合
4、连接各元件,输送电能的元件
叫导线
动手画:画出电流的流动路径
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其他各元件流 回到负极
学习目标
• 1.初步认识电路的组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 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 2.知道什么是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生活中的电
动手做:让灯泡亮起来
试着把它们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并能控制它的亮灭。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电现象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电现象
金属箔
金属球 金属杆
(九)小结
•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 工作的.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同___种__电荷 互相排斥,___异__种_电荷互相吸引.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当两物体摩擦时 –
+ +
+ +
++++
+



––
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有多余 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 问题: 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 会起电呢?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 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 体也呈电中性.

+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引入新课 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电现象:
静电现象、带电体: 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静电现象,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带电体.
• 带电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认识电路电路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认识电路电路
6.分层练习评析
复备
课后反思:
3.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1)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2)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3)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
解释短路的含义和在电路中的实际情况在的部分短路。
4.学生看书中电路元件的符号。
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学科
物理
课题
电路
主备人
刘斌
课时安排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型
新课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组成,
2理解通路,开路,短路,
3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画电路图
教学方法
实验讲授讨论
教具
电池两节,电灯、开关、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一块,投影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观察小灯泡是否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上学生思考讨论:一个正确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①示范:画出图4-4的电路图(图4-5)。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4-4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二.新课讲授。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认识电路 第一节电现象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认识电路 第一节电现象

感悟新知
知3-讲
2. 电流的方向 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知识链接 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
早期发现电流后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并依此进行理论研究。后来发现了导线中只有电子才可移动, 电子带的是负电,理应把电流方向改为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但这样许许多多规定都要重建,且电流方向的不符合实际在大 多数情况下不影响计算,所以并没有更改。
感悟新知
理解要点
知1-讲
◆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
◆在摩擦起电现象中,一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则
另一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因此,在摩擦起电
发生时,两物体一定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摩
擦的两个物体与外界绝缘,即摩擦的两个物体不
与外界发生电荷 的转移。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中考·白城]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 快速靠近桌面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便会向梳子方向滚 来,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梳子与头发摩擦起电,使梳子带电,带电体 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乒乓球便会向梳子方向滚来。
第3章 认识电路
第1节 电现象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静电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流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静电现象
知1-讲
1. 摩擦起电 (1)定义: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用接触
的方式使物体带电,还可以通过感应使物体带电等。
感悟新知
规律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2-练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认识电路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毛皮带等量的正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互相吸引的还有一带电一没电)3、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获得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可能是负电荷,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正极是碳棒,负极是锌筒;水果电池的铜片为正极。

7、电路就是用导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8、电路的三种状态:①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②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通过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持续电流形成的必要条件:有电源;电路连通9、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状态的图叫做电路图。

10、把元件逐个按顺序首位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特征:①只有一个电流路径②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③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无论它在什么位置)实例:节日用的小彩灯11、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电路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电路

3、短路:(两种) ⑴电源短路: 用电器不工作却很安全,电源会烧坏 ⑵用电器短路: 被短路的不工作,其他仍工作
三、电路图: 用规定的电路元件符号把电路的 连接情况表示出来的图。
1、元件符号
2、电路图画成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 能画在电路拐弯处,导线不交叉
四、电路的连接(两种)
⒈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就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 的电流的路径。(四个基本组成,缺一不可)
二、电路的状态:(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特点: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能工作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特点: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常见的断路故障:接线柱松了、接触不良、 灯丝烧断了等
一个个连到电源负极
2、串联电路的特点:
2、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接在两点间的电路
合L1 点
L2
实物图 首首连接、尾尾连接 互不影响

★电路图
S路
S1
开 分点 关
S2SL1源自S1支路开关S2 L2
连接方法:先串后并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1、断路特点: 支路断开,其他支路用电器照 常工作。干路断开,所有用电 器都不工作
一、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四大部件) 1、电源:提供电能 (1)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电源的能量转化:其他形式的能→为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
(1)常见的用电器:电灯、电炉、电视机、 电铃、电冰箱等 (2)能量转化: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拉线开关、拨动开关、铡刀开关、 (插线板上的)按钮开关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认识电路第1节 电现象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认识电路第1节 电现象

4.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都拖有一根铁链,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和油罐的摩 擦会使油和油罐带上电荷,当电荷积累 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 电火花,将汽油点燃。铁链是导体可把 所带电荷传导到大地。
5.三个小绝缘球,两两之间都可以相互吸引,则( B )。 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 B.只有两个小球是带电的,且带异种电荷 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
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极流向-极。
1.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__正___电荷与电子所带的__负___ 电荷在数量上_相__等_;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2.摩擦起电并不是_产__生__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_转__移___。 3.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电子从_玻__璃__棒__转移到_丝__绸__,玻璃棒 因__失__去__电子(选填“失去”或“得到”)而带__正___电; 丝绸_得__到__电子而带__负___电。
整个队伍突然 跳了起来
这说明电荷有了 定向移动。
◆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与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是存储电荷的装置,是一种电荷的 容器,它不能产生持续电流。
那么人们是怎样得到持续电流的呢?
启发
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发现, 用连接起来的两个不同金属棒接触一只 死青蛙的腿,蛙腿会像触电一样抽动。
第1节 电现象
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电现象:
◆静电现象
观察: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 摩擦橡胶棒,然后靠近纸屑,会看 到什么现象?
纸屑被橡胶棒吸引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教学教案《电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3)了解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4)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教学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

教学用具:铁架台、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尺、小金属球、灵敏电流计你、橘子(柠檬、柚子、橙子等均可)、铜丝、铁丝、导线等。

多媒体课件及相应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电可以来自你的手电筒,也可以像闪电那样充满神秘。

电使你的房间充满光明,使你的计算机工作,也使你的心脏跳动。

关于电,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

莱特瓶的故事:1746年4月春光明媚的一天、巴黎的市民穿红戴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向“巴黎圣母院”教堂前地广场赶去,去观看一场神奇的科学表演。

下午三时,教堂正门临时搭起的观礼台上,坐满了达官显贵和皇室人员,四周彩旗飘扬,鼓乐齐鸣。

表演开始,为首的神父——巴黎实验物理学校教师诺雷走向观礼台,鞠躬致礼后,让700明修道士手拉手地围成一个直径约为270米的半圆圈,他走向圆圈的中心,将一只银光闪闪的玻璃瓶高高举起,大声说:“这瓶子就是这几个月来人们热衷于议论的莱顿瓶,现在我将使各位大人亲眼目睹它的神威。

”接着,他令助手拿来摩擦起电机,手摇把柄,向莱顿瓶充电。

然后,他让排头的修道士手捧玻璃瓶,再令排尾的修道士去握莱顿瓶的中央的引出得到导线,在修道士握住这导线的瞬间,蓦然一声“噼啪”响,700多位修道士同时跳起来,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

这一触目惊心的场面,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得目瞪口呆:小小的玻璃瓶,哪来这么大的威力,真是不可思议!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静电现象2500年前,古希腊人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竟能吸起地上的羽毛。

这是一种电现象。

1747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命名电荷。

1、定义: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PPT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PPT

干电池
锂电池
蓄电池
燃料电池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
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 D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2.如下图所示,甲、乙两个通草球用丝线悬挂着,当乙球
靠近甲球时,两球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整 个电路;
s1 s2
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小结
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
连接方式 电流路径
按顺次首尾连接 一条(无分支)
并联电路 并列连接 多条(有分支)
用电器是否相互 影响
用电器互相影 响
用电器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
开关控制整个电 路,开关位置改 变,其作用不变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 电路;支路开关控 制它所在支路
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或都带正电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
电池 电池组
电铃 电动机
开关
交叉不相连 接的导线
电灯
交叉相连 接的导线
练一练
1.请画出以下电路的电路图。
M
2.请根据电铃的电路图,用画笔代替导线,连接相应 的电路。
怎样画电路图
(1)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 (2)连接线要画成横平竖直。 (3)电路图要简洁、整齐、美观。

九年级物理-第三章-认识电路-知识点复习-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三章-认识电路-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三章认识电路重点1:电路知识点一:电路的组成(1)电路定义: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3)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控制电路连通、断开。

观察:观察教室电路。

看看这个电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思考:家庭用电器与演示实验中所用的开关是否相同?你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与此不同的开关?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否相同?练习题: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正确的电路图是()知识点二: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①电源短路:用导线直接把___________连接起来。

用电器不能工作,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②用电器短路(局部电路短路):用导线直接把__________两端连接,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不能工作,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

知识点三:电路图(1)、使用规定的符号画出的电路叫做电路图。

(2)、识记电路元件的符号。

(3)、画电路图的要求:导线要横平竖直,呈长方形,各元件分布均匀,拐角处不画元件。

美观、简洁、直观。

【当堂训练】1、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同时闭合开关S1和S2后,则( )A.灯亮,铃不响B.灯不亮,铃不响C.灯亮,铃响D.灯不亮,铃响2、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的正确电路是()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时,电灯L1、L2都不亮。

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

对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灯L1断路 B.灯L2 断路C.开关S接触不良D.灯L2 短路重点2:电路的连接知识点一:串联电路(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_______________首尾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 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 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

3.2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电路,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连接电路的动手过程,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2.通过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运用物理图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路的概念及三种电路状态。

【教学难点】会规范地画电路图及连接实物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材料(高架输电线、跨越大海的电缆、台灯、电动玩具汽车等)、干电池两节、电铃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条等。

◆学生准备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盏、单刀单掷开关1个、单刀双掷开关1个、导线若干条等。

教学过程一、播放多媒体材料,引入新课通过播放高架输电线、跨越大海的电缆、台灯、电动玩具汽车、电视、电脑等电路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师:这些现象中,都有电荷在电路中流动。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电路的基本知识。

二、进行新课(一)电路的组成。

1.动手做:让灯泡亮起来。

教师引导说明操作目的:把桌上的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并控制它的亮灭。

学生操作。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完成“让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用到了很多元件,结合动手操作情况,说明它们的作用。

交流小结:(1)电源: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用电器提供电能;(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3)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把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形式;(4)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2.电路的定义: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适当指导。

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组装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兴趣很高。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第三章认识电路单元总结知识要点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判断方法说明定义法首尾相连是串联;“首首”相连,“尾尾”相连是并联。

(“首”是电流的流入端,“尾”是电流的流出端)(1)并联电路分流点与汇合点之间是各支路,其余部分为干路;(2)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分流点或汇合点。

电流流向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个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不分流,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的是串联;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上有用电器,最后汇合回到负极的是并联。

局部短路:电流“走导线不走用电器”。

如:下图中S2闭合,可以看成导线,电流经过L1后从S2流过,不经过L2,即电流“走导线不走用电器”,这样L2被短路,L1、L3两灯串联。

(2020·河池)如图所示,若要使R1、R2并联,则()A.只闭合S1 B.只闭合S3 C.只闭合S2、S3 D.只闭合S1、S2【答案】D【解析】A.只闭合S1,只有R1接入电路,错误;B.只闭合S3,两个电阻串联,错误;C.只闭合S2、S3,R1被短路,错误;只闭合S1、S2,两个电阻并联,正确。

故选D。

(2019·广安)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灯泡L1、L2组成并联电路的是()【答案】C。

【解析】A.L1与L2首尾顺次连接是串联,不符合题意;B.S闭合后L2被短路,只有L1能工作,不符合题意;C. L1与L2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并联的接在电路两点间,是并联,符合题意;D. S闭合后L2被短路,只有L1能工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对于电路图或实物图分析可以用定义法、电流流向法,对于不能看见电路图或实物图的可以用拆除法。

知识要点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1、观察实物连接图,从电源的正极开始顺着电流的方向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回到电源负极,每个路径上都有哪些元件;2、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各元件,先完成一条电流路径上的元件符号,再完成其他条路径上的;3、在对应的符号旁边标明对应的字母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认识电路
第一节电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会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带电体的基本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方向的规定;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区别;电流方向的规定。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阅读教材,课前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摩擦起电的定义)摩擦过的物体能够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上了电荷。

用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够轻小物体。

3、(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美国人富兰克林把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是。

4、(验电器的作用,构造和工作原理)验电器是检测物体的仪器,它的基本结构包括、、。

它是利用的规律制成的。

5、(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荷的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极流出,从极流回电池;在电源内部,电流相反。

6、(电池的作用)1800年伏打发明了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的电流。

电池的种类很多,大多数的基本原理是把能转化成能。

二、合作探究
(一)静电现象
实验探究一、摩擦起电现象
提出问题: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把圆珠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把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用摩擦过丝绸的玻璃棒靠近丝带;用摩擦过毛皮的橡胶棒靠近丝带。

现象:分析论证:1、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够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的定义:摩擦过的物体能够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上了电荷。

用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够轻小物体。

4、补充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1) 起电,如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跟着梳子飞舞;等;(2) 起电,工作的电视机屏幕上能吸引灰尘、轻小纸片、小气球等;特点:不带电体总是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荷。

(3)起电,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之后,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分离之后,从而使导体也带上电。

实验探究二: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提出问题:人分男女,电荷有多少种“性别”?相互作用规律怎样?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把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把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现象:
分析论证: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是的。

后来人们用各种物质相互摩擦做了大量实验,发现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反之,也成立。

这些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表示;用摩擦过的的电荷是负电荷,用表示。

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是。

(二)电流
实验探究三:电流的形成及原因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实验步骤见本节教材,
现象:当排尾的人去触摸导线后,整个队伍突然跳了起来。

分析论证:莱顿瓶一个极上的电荷经过导线和人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1、电荷的形成电流;
理解电流的形成应该注意:①不是电荷移动形成电流,也不是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是形成电流。

②正电荷定向移动,负电荷定向移动,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均可形成电流。

③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由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电流是由正负离子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的。

2、物理学规定,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点补充:
①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
②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极流出,从极流回电池;
③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源的极流出,流回极。

三、形成提升
L、(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肯定不带电的小球是,不能肯定是否带电的小球是。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有A、B、C、D四个带电体,
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

那么A带电,B带电,C带电。

3、(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接近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两个带正电,另一个带负电
B 两个带负电,另一个带正电
C 两个带异种电,另一个不带电
D 两个不带电,另一个带正或带负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用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则金属箔带的是电荷(填“正”或“负”),金属箔了电子(填“失去”或“得到”)
5、(摩擦起电的实质)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C、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所以玻璃棒带正电
四、小结反思
1、本课知识点
(1)摩擦起电:;例子:;
正电荷:;
电现象静电现象(2)种类负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形成:;
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2、本课典型: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3:根据带电体的性质;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用验电器检验。

3、我的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