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 社会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社会行为有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对种群的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堂检测:
1. 请解释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请举例说明社会行为的适应性意义。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社会行为知识点和分析技能。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社会行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社会行为的特点、适应性意义及其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社会行为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社会行为的概念、特点和适应性意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行为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实验法:安排观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社会行为,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导学案新人教版1、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2、初步学会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知道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3、说出社会行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1、阅读教材P37-38,结合“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和“狒狒的群体生活”图,对比不同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
思考:(1)什么叫动物的社会行为?。
(2)社会行为是重要特征是:。
2、结合前面所学有关“动物行为的意义”,讨论总结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学习任务二、知道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学会观察小动物。
1、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蚂蚁会成群跟随前面的一只蚂蚁去直接获取食物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提示学生可根据教材P39-40图示来讨论设计);讨论和完善计划;实施实验计划,观察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不同的生物群体内信息的交流是否一样?可通过教材P39中内容来讨论总结。
学习任务三: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教材P41内容思考:动物的社会行为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有?导学达标构建知网五、诊断评价1、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动物各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1)让母猪代替其他的母猪来喂养小猪,先要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进行喂养。
(2)春季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3)蜜蜂用舞蹈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4)蜂王的上鄂腺能分泌出一种物质与工蜂联系,还可以抑制工蜂生殖腺的成熟和新蜂王的产生。
2、阅读材料回答美洲一处海滩上,有人发现有几头鲸搁浅了,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
有人把其中两头鲸运到深水处,希望同伴们听到它们的信号,自动离开危险区,可是过了一会儿,人们发现不但没有如愿以偿,反而游走了两头鲸又回来了。
当人们把这几头鲸一同运到深水区后,它们再也没有回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案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谷里中学张洪莲教师寄语:融入集体,相互合作,小溪就能变成河!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并能说出社会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通过举例说出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
难点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蚂蚁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气味。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
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
根据动物的行为为特点,分析回答。
(1)蚁群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繁殖后代的是_______。
(2)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
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他靠_______传递信息。
(3)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
”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答:_______(4)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队伍很多,请举出其中一例。
答:如_______2、什么是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二、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三、合作探究(一)社会行为的特征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并结合黑板上同学们板书的资料,组内讨论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社会行为?(2)举例说明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2、阅读教材第38页,小组讨论、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注意首领的特点)(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八年级生物上册5.2.3社会行为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社会行为学习目标1。
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说出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语言”的种类。
3。
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探究新知一、社会行为的特征[自主学习1](1)观察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阅读课本第54页介绍白蚁的文字部分,完成问题。
①认识工蚁、兵蚁、蚁王、蚁后。
②它们是如何分工的?在群体中有何作用?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2)阅读课本第55页,观察图片,找出等级。
①划分等级次序的依据是什么?②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享有哪些“特权”?肩负哪些责任?[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明确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二、群体内的信息交流[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第56页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发出叫声的段落。
思考: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合作探究2]①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声相同吗?②听到同伴的叫声,其他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③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根据昆虫靠气味进行通讯的特性制成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
[合作探究3](1)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奔向食物所在地。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完成下列任务: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可以不按课本中的实验进行,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
)④实施计划:根据修改完善过的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将本组的结论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趣的现象说给同学听。
(2)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用的蚂蚁应从同一蚁穴内捕获,捕获的蚂蚁应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②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实验中落水的蚂蚁,可用小棍帮助上岛。
③实验用的“小桥”应当粗细和长短一样,没有特殊气味。
实验过程中,用镊子夹住小木条移动,不能用手直接移动。
④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放回自然界。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2章 第3节《社会行为》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第3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第3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第3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二、重点难点重点:1。
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2.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难点: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无论是蜜蜂、猴子,还是狒狒,在它们的群体中,都有明确的分工,而且等级分明.如猴子向来调皮捣蛋,好像没有组织纪律性。
其实,在猴群当中,有一只身体强壮、双眼炯炯有神的公猴,它便是这群猴子的领袖——猴王,猴王统率着猴群,负责发号施令,其他公猴充当卫士,保卫母猴和幼猴的安全,猴王还要维护自己的领域,使外来者不敢擅自进入。
通过这个资料,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质疑:是不是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就存在社会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由动物的社会行为的含义引入新课的学习。
五、探究新知一、社会行为的特征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蚁后、蚁王、工蚁、兵蚁。
质疑:为什么蚁后的腹部那么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
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师生共同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社会行为的特征2、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重难点1、社会行为的特征2、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师活动二次备课知识准备1、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2、骨骼肌(器官)的中间较粗的部分是,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为。
3、屈肘时,收缩,舒张;4、伸肘时,收缩,舒张。
5、骨骼肌有的特性。
明确目标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取汇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巡视,并旁听学生的讨论。
参与学生讨论。
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巡回指导通过课件进行学习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展现提升讲解交流自学指导任务一:阅读教材37--38页,完成下列问题1、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等,它们的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维持。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任务二:阅读教材39--41页,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的、和等可以起信息交流的作用。
2、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
3、、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可以农业害虫。
4、生物界中由于流、流和流的存在,使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巩固练习⒈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等,它们的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维持。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3、动物的、和等可以起信息交流的作用。
4、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可以农业害虫。
也可以在田间施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中考链接1、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蜜蜂、白蚁 D苍蝇、蚊子2、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体之间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B有的群体中还有等级C群体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D群体中的成员只是生活在一起3、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昆虫的()A昆虫间的通讯 B取食行为 C学习行为 D迁徙行为4、下列具有典型社会行为的是()A养鸡场的群鸡 B在一片森林中筑巢的鸟类C分工各不相同的狒狒 D一块棉田里的所有棉铃虫5、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的墨汁。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人教版(new)
《社会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蚂蚁、小石头、水、小木条等.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环节及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展示水面上漂动的蚁团的图片。
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学生观看,思考,回答议”导入.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
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种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的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教师提问: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社会行为》吧!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师引导学生观看蜜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图片,认识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及它们在群体中的作用。
教师介绍营群体生活的哺乳动物所表现出来的“等级”.例如羊群中只要管好头羊就好,羊群中的其他羊就会跟着头羊走,展示羊群的图片.又如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由此归纳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交流,逐步达成共识: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有明确的分工。
在教师引导下,意识到哺乳动物中的羊和狒狒也具有社会行为。
师引导学生分享,养过动物(如猫、狗、羊、牛)的同学说一说,他们饲养的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动物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2.动物进行信息交流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的资料,思考下列问题:(1)黑厂尾猴在发现天敌时的叫声相同吗?(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他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3)黑长尾猴结群生活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探究—-蚂蚁的通讯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主要是两幅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总结,于学生接受。
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
八年级学生,认知发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且表现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有精力不集中的特点。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照本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
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一出示自学指导:请认真阅读课本
1)
白蚁成员之间的分工是
狒狒家族中根据什么选举首领?首领享有的特权?首领的义务?。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导学案:《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感悟目标:(1)复习、巩固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等概念。
(2)说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预读自学:一、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仔细阅读教材44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
)(3分钟)1、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如何?(阅读45页第1 自然段,在书上划出重点词)2、什么是生态平衡?(阅读45页第1自然段观察图V-20,在书上划出重点词)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动物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分解(阅读教材45页第4自然段,在书上划出)4、植物和动物间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阅读教材45页第4自然段,结合“资料分析”1、2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关系示意图写在下面)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5、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什么关系?(阅读教材46页第1自然段,在书上划出重点词)6、动物是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观察教材46页图V-21并进行生动的描述)四、其他作用——生物防治7、某些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哪些危害?(观察教材46图V-22、图V-23,并描述)8、什么是生物防治?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几种?(阅读教材47页“科学.技术.社会”,并划出)问题导学:1、为什么说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2、找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途径?3、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作用?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4、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如此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他们呢?5、6、……知识小结:归纳总结,完成知识框架:(快速通览教材44—47页,形成知识结构)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起着重要中的作用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3、动物帮助植物(、)4、其他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和()。
八年级生物上册5.2.3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社会行为
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教师活动: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问: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
动物依靠集体的力量更容易适应环
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一性外激素。
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
C.
下列关于阿尔卑斯狒狒社群内“首领”雄狒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第3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2)、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型、教学时数
新课、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上册 5_2_3 社会行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一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3、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4、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6、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第二部分:课堂环节第一环节:预习自学,探究问题自学指导:围绕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中自学探究的问题,阅读教材P37~P41,独立思考探疑,备好问题,准备合作讨论。
注:无法解决问题要用红笔标注。
问题一: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小组成员角色扮演)问题二: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你知道社会行为的含意是什么吗?问题三:观看教材P38页的两幅图片及阅读P37~P38,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白蚁群体成员间如何分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来说明白蚁的分工状况)2、白蚁的社会行为对于白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狒狒群体和白蚁群体生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4、狒狒群体中的“首领”有哪些特权?它的职责是什么?这对于整个群体的生活又有什么重要意义?标明页码归纳总结: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性成。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延伸思考:1、鸡群或羊群中有最占优势者吗?它有哪些行为特点?2、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
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有时和不足?问题四:阅读教材P39。
1、角色扮演:黑长尾猴遇到敌害时如何进行信息交流2、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请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动物交流信息可以通过、、延伸思考: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动物各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1)让母猪代替其他的母猪来喂养小猪,先要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进行喂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
出群体生活的动物。
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拴羊而牧”
出画中存在的
出示
讯的课后探究,下面请各惯的意义。
结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我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重点)
2、我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培养了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难点)
3、我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重点)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
1、蜜蜂和狒狒都具有社会行为。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群体内部都形成了一定的组织;不同之处是,蜜蜂群体内的成员有明确的,而狒狒群体内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明确的。
2、请分析下列动物分别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
(1)要想让别的母猪代替猪妈妈来喂养小猪,需要先在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
(2)春季,青蛙进入繁殖季节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3)蜜蜂用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4)蜂王通过上腭腺分泌一种物质与工蜂联系,还可以抑制工蜂生殖腺的成熟和新蜂王的产生:
【合作探究】
(要求:小组合作10分钟,再交流展示)
1、你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社会行为有什么重要特征?
3、阅读P37最后一段,观察教材P38图18,思考(1)白蚁的家族有哪些成员?(2)这个家族中各成员的分工如何?能否随意互换角色?
4、观察P38图19狒狒的群体生活,思考:(1)你能看出它们的地位有何不同?首领是谁?(2)你能从中读出首领有何特权?又有何职责?
【学生小结】
【达标检测】
(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检验自己的成果)
1、在动物个体之间有各种交流信息的方式。
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特殊分泌物
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乌贼感到危险时释放墨汁
2、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猴甲优于猴乙,猴丙优于猴丁,猴乙优于猴丙,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是()
A、猴甲
B、猴乙
C、猴丙
D、猴丁
3、下列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 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4、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邻”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C 首领狒狒一般为雌性 D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5、蚁群中的工蚁整天忙忙碌碌搬运食物的行为属于()A 后天性的防御行为和贮食行为 B 后天性的社会行为和节律行为C 先天性的防御行为和节律行为 D 先天性的社会行为和贮食行为
6、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 鲫鱼 B 象 C 白蚁 D 金丝猴
7、下列描述,除哪项外均与社会行为有关( )A 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聚集在一起B 群体的不同个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
维持群体生活C 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信息交流的方式D 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族的生存
【反思】
1、学到的知识是:
2、没能掌握的知识是: 自我评价:☆☆☆☆☆ 组长验收:
教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