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史
《山海经》
·《山海经》中《山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自然地理著作。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全部共22000字,分东南西北中五部,共五卷,故称《五藏山经》。全书以山为纲,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次第分明。记述河流,必言其发源与流向;动植物分布,详述其形态、性能和医药功效;矿物特产分别记述其性状和色泽等。
《禹贡》
·约成书于战国时,全书以1193字概述了当时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内容。
·以天然的山、河、海为标志,划全国为九州,各州分叙其山川、湖泊、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区分各州土壤颜色、肥力及田赋等级。“导山”一章,根据山脉分布西高东低,西部集中东部分散的特点,依次描述。“导水”一章,根据河流水系按先北后南,先上游后下游,先主流后支流的顺序,依次描述。最后“五服”一章,以离京畿远近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地带。《禹贡》对地理现象的记录与考证,已脱离《山海经》的原始形态而更为完备,是古代中国综合性地理著作的典范。
《管子.地员》篇
·成书于战国时代,总结了我国远古时期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
·对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不同地带的土地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作了比较与记述。探讨了高山地带植物的垂直分布。既具有地理学价值,又具有植物学价值。誉为我国最古的有关生态植物学的论著。
《水经》
·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据清戴震考订,成书于三国时期。
·该书记述河流水道凡“百三十七”,并附《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六十条。成就在于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
但所记水道繁简不等,也存在一些错误。
《水经注》
·六世纪初,北魏郦道元以《水经》为基础写成。四十卷,三十余万字。
·以二十倍于原书的篇幅,系统描述了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水系1252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及水利开发。以水道为纲,记载沿河所经地区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兼容并蓄。引用书籍多达437种,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碑刻,这些书籍和碑刻绝大部分都已亡佚,幸得郦注保留其吉光片羽。这部体例严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当时世界地理文献中无与伦比。
沈括《梦溪笔谈》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著《梦溪笔谈》,对自然地理现象作了深入观察与探索。
·其奉命出使契丹时,发现:
“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推测:“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指出:此因大河浊流“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其理必然”。
这是叙述海陆变迁中第一个以河流的沉积作用来解释华北平原成因的人。
·观察浙东山势峭拔的雁荡诸峰时,推测: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有巨石岿然挺立耳。”
·正确认识到流水对地形的侵蚀作用,而西欧学术界直到1780年苏格兰人郝登(哈顿)(J.Hutton)才提出侵蚀学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据白乐天诗句说明因地势高低而物候的先后不一。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据此说明南北各地物侯的先后不一。·据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后所得化石,推断该地可能在“旷古以前,地卑气湿而宜竹”。对古代气候作了合理的推测。
《徐霞客游记》
·查明许多山脉和水系,指出金沙江是长江的真正上游,澄清了《禹贡》以来长江导源于岷山的错误观念。
·观察福建九龙江与建溪发源地高度相等,因去海距离不同而导致坡度差异,发现“程愈迫则流愈急”,故影响侵蚀力大小。
·发现河流弯曲处或岩岸逼近水流处,急流冲刷作用显著,科学论证了河流坡度、弯曲与侵蚀作用的关系。
·徐霞客最大成就在于对桂、滇一带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游记描述了各个地区喀斯特地貌的不同特征。如:湖南湘口的“峭壁迥翔”,广西桂林的“石皆廉利侔刃戟”“不受寸土”的峰林,柳州“如锥处囊中”的孤峰,阳朔的“碧蓬玉笋世界”。记载云南保山水帘洞:“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正确认识到石灰岩洞因地下水的溶蚀而产生洞顶倒悬的钟乳石及洞底耸列的石笋,是由滴水蒸发后碳酸钙析出凝聚而成的原理。
《河渠志》及有关水利专著
·从司马迁《史记河渠书》到历代正史《河渠志》到保存下来的若干河渠水利专著。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在地理学方面水利著述相当丰富的特色。
·清代傅泽洪《行水金鉴》,175卷,一部按河流分类、按年代编排的水利资料书。
·后又有约200万字的《续行水金鉴》和约700万字的《再续行水金鉴》,成为我国最完备的一部水利资料书。
·齐召南乾隆二十六年(1761)完成《水道提纲》,28卷,专叙水道源流分合,包括漠北、西域及西藏境内诸水。
·齐曾参与《大清一统志》纂修,得以参考内府秘藏康熙五十七年(1718)全国实测地图《皇舆全图》及各省图籍。
·故能较正确记述各河道流势,不同于一般地理古籍的辗转抄袭。
·徐松道光元年(1821)撰成《西域水道记》,叙述新疆水系,绘图附说,并加引证。
·元朝开始有记载河工的书籍,为欧阳玄总结贾鲁治河疏、浚、塞三法所写《至
正河防记》。
·明代潘季驯总结其创立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理论和实践而著《河防一览》。
·徐贞明著《潞水客谈》,认为“聚之则害,散之则利;弃之则害,收之则利”,提出“蓄水于上游”的见解。
·清代靳辅著《治河方略》,是对十七世纪苏北地区黄、淮、运决口泛滥治理的经验总结。
·靳辅助手陈潢著《河防述言》,记录了其在实践中创造的“以测土方之法移而测水”的“测水法”。
·这也就是现在测量流速和流量的办法。
·陈潢分析黄河洪水成因,认为洪沙主要来自上中游的黄土高原,提出大治上游的主张。
政治地理著作
·以记载疆域政区为主体。《汉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全书主体以行政区划为纲,记述户口、山川、水利、物产、聚落、关塞、名胜古迹等。
·记述范围不限于西汉当代,“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
·《汉志》开历代正史记述疆域政区建置沿革的滥觞,其后每朝纂修正史几乎都有一篇《地理志》,形成所谓“沿革地理”这门学问。
·地理总志: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四十卷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王存《元丰九域志》十卷
北宋欧阳忞《舆地广记》三十卷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二百卷
祝穆《方舆胜览》七十卷
·两次纂修《大元一统志》,分别为七百五十五卷、一千三百卷,仅有残篇传世。《大明一统志》九十卷
·前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分别为342卷、500卷、560卷。每省先有地图、·建置沿革表,继以总叙,再以府、直隶厅、州分卷叙述,备极周详。
地方志
·早在先秦时期,地方性方志已有萌芽。
·宋代时方志有很大发展,保存至今的有《吴郡志》《临安志》《建康志》《会稽志》《东京梦华录》《梦梁录》。
·宋末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详尽诠解《资治通鉴》有关沿革地理部分。
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经济地理著作
·《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用概括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经济地理的全貌。
·班固《汉书》因袭而有《货殖列传》,同时补充《史记平准书》而增列《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