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式美
关于建筑的美
建筑美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主要涉及建筑艺术的审美属性。
这种美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式美、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以及温婉秀美的园林建筑等方面。
建筑的形式美。
这主要涉及到建筑的线条、色彩、质感和空间等视觉感受的元素。
比如,中国古代的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结构,展现出一种稳重的美;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则通过高耸的塔尖和精细的雕刻展现出一种向上的美。
建筑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
不同的建筑往往反映出了它所在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显示了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敬和王权的至高无上;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则反映了当时基督教的虔诚和信仰。
温婉秀美的园林建筑。
这类建筑不仅注重建筑的造型美,还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例如,苏州的留园,其美景令人赞叹不已,楼阁亭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总的来说,建筑的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式,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和时代的精神内涵。
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地域,都会对建筑的美产生影响,使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理论探索建筑是造型艺术,因而也需要贯彻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对比、统一等基本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表现1.对称与均衡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
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形态即点、线、面的平衡,涉及重量、数量及色彩几个方面。
两点中心的支点是平衡点;水平线有平稳安定感;对称中心的面,安定感更强。
建筑物及其装饰,大为重、小为轻;多为重、少为轻;暗为重,亮为轻;粗糙为重、光洁为轻。
建筑物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人以平衡,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边竖向高起和一边低矮平铺,或一边用一个大体积和一边用几个小体积,以取得体积和数量上的均衡。
2.比例与稳定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他指出:直线分割短比长相当于比全的分割关系,即“黄金分割”:将一线段分为长短两段,使“短比长等于长比全”,其长短相差所得的面积也具有同样的比例即1:1:618或5:8、8:13,建筑史上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哥特式天主堂建筑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建筑均采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庙宇为横长形、西方神庙为纵长形,都有良好的比例。
适宜的尺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尺度效果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人体的大小来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
幼儿园中各种尺度与其他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种是夸张尺度,一般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其崇高、凝重的效果来满足需要。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比实际生活尺度小,以示亲切、温和、舒适。
稳定,对于建筑物是一项重要原则。
在人们视觉中,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较低的物显然具有稳定感。
建筑形式美法则、要素、手法
三.轴线
(一)轴线的性质和类型
1、建筑(群)的轴线
——建筑所占有空间关系的“线”
曲 阜 孔 庙 中 轴 线
北京故宫中轴线
2、轴线的类型
(1)对称轴线 (2)非对称轴线
3、对称轴线
(1)基本特征:庄重、雄伟,但缺乏情趣 (2)基本手法:空间及物体(建筑等)左右对称,限定出中轴线 (3)性质:
建筑的形式美法则、要素、手法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建筑形象的起止与交接 构件的装饰作用与装饰构件 建筑与色彩
第一部分 建筑形式美法则与要素
一、建筑形式的审美
1、审美规律 2、审美要素——形、色、质、光
二、建筑形式美的形体构建
5种基本几何形体构建
一.建筑形式的审美
一、建筑形式的审美
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
(2)色
——色彩与材质的效应 ——色彩在表皮中的面积
(3)质
——材料的质感 ——材料的肌理
玻璃蕴含着纯净透明、光彩夺目、晶莹剔透 的精美感,是光芒与生命力的渴望。
德国国会大厦玻璃穹顶
陕 西 富 平 国 际 陶 艺 博 物 馆 主 馆
(4)光
——自然光、人工光、物体漫反射光
雄狮凯旋门
圣·丹尼斯门
6、现代建筑中的几何分析
上海大剧院
巴黎奥赞芳特工作室
(二)立体形象
1、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
西尔斯大厦
蒙特利尔“67号”住宅
洛斯·马纳蒂科斯餐厅
2、整体的形式美
泰姬·玛哈尔陵
3、形态类型统一有助于造型
立方形母题及其变形
失败的造型
三角柱和圆柱母题及其变形
(三)建筑的轮廓线——建筑的外形轮廓
浅谈中国建筑的形式美
浅谈中国建筑的形式美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建筑形式美的传统法则,在总结我国建筑上的一些乱像基础上分析我国建筑热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国建筑;形式美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曾指出:“欣赏长江大桥、高速飞机或火车,就并不只是形式美的观赏,而是能从其感到社会目的性,感受到社会劳动成果,社会巨大前进的内容,即前进的社会目的性成了对象和规律性的形式,成了真的形式”。
建筑是一种艺术美,它是建筑师在熟练地掌握线条、形体等艺术形象,也就是说通过一些建筑艺术语言,如空间组合、体型比例、尺度、质感,色调、韵律以及某些象征手法等来体现了一种造型的美,从而形成美好的艺术形象,造成一定的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
1、建筑的本质我国土地上的建筑是先人们留在历史长河中的痕迹,是留给我们去缅怀去凭吊的历史印记。
这些建筑通过展示它完美的造型和独特的风格,不仅告诉人们它是积淀的沧桑历史,还是社会的浓缩,更是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延续。
一个好的建筑作品包含了多种信息,让人欣赏,让人玩味。
建筑是可以被解释和被理解的。
然而什么是建筑呢?绘画可以通过颜色和线条表现形象,音乐可以通过音阶和旋律表现形象,而建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可供使用的空间。
建筑空间的形式,即建筑的外观是建筑给人的最直观印象。
建筑空间以实体所展现的形和线来表现它的形象,还通过各种实际的材料表现出它们不同的色彩和质感,所以,有人称建筑为“立体的画”。
因此,本质上来讲,建筑并不等于缺乏诗情画意的“房屋”,也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简单场所,建筑既是人所创造的物质实体,又是人所创造的具有深刻内涵与博大智慧的精神实体。
正是其精神实体的概念这种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含义,才构成了建筑这一概念的完整内容。
2、建筑的形式美2.1、形式美的内涵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是艺术领域中形式因素本身对于人的精神所产生的某种感染力,如果它其中的某些视觉形式要素(如线条、造型、色彩等等)显示出的规律和结构与人内心的潜在机制相应和时,便获得了欣赏的喜悦与满足,我们就说它的形式是美的。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建筑艺术的理论基础。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首先,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形和轮廓所表现出的美。
建筑的形式美受到建筑师设计意图、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建筑的形式美应该符合其功能和环境的要求,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握,通过线条、比例、对称等手法来塑造建筑的美感。
其次,建筑的结构美是指建筑内部结构的美。
建筑的结构美体现在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美观性上。
一个结构美的建筑应该能够有效地承担荷载,同时结构的布局和形式应该符合审美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精心的考虑和规划,充分发挥结构形式的美感。
此外,建筑的色彩美是指建筑外部和内部色彩的美感。
色彩是建筑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能够赋予建筑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
建筑的色彩美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也要考虑色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使建筑在色彩上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感。
另外,建筑的比例美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和协调关系的美。
建筑的比例美是建筑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一致,既不能显得过于庞大和笨重,也不能显得过于瘦小和不稳定。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进行精确的把握,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比例美。
最后,建筑的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美感。
建筑的空间美不仅包括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还包括空间的开敞、通透和光影的变化等方面。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处理,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舒适感的空间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这些内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1. 对称之美,那故宫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多么庄严大气啊!
2. 比例协调,就像埃菲尔铁塔,那塔身的比例多完美,看着就让人舒服。
3. 韵律节奏感呢,想想那些排列有序的柱子,是不是像音乐的节拍一样吸引人。
比如希腊神庙的柱子!
4. 对比的魅力呀,现代建筑中玻璃与钢材的搭配,强烈的对比多震撼,像上海的那些高楼大厦。
5. 和谐统一也很重要哦,一个建筑群整体风格一致,就如同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像苏州园林那样!
6. 层次分明多有趣,从外到内,一层一层的递进,不是像故事一样有情节嘛,比如一些古老的城堡。
7. 色彩搭配得好那可太出彩了,那些色彩鲜艳的建筑,不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吗,像印度的那些寺庙。
8. 光影效果简直绝了,当阳光洒在建筑上,那变幻的影子,不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术,像圣索菲亚大教堂。
9. 空间序列的设计多有意思,引导着人们一步步去探索,如同走在一个神秘的迷宫里,像北京的四合院。
10. 细节之美真的能让人惊叹啊,那些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不就是建筑的灵魂吗,比如巴黎圣母院的那些雕塑。
我觉得建筑形式美的规律真的太神奇了,它们让建筑有了生命和魅力,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建筑形式美法则
05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古代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故宫:对称与平衡的完美体现 颐和园:借景与呼应的巧妙运用 长城:起伏与韵律的生动展现 古代桥梁:比例与尺度的和谐统一
现代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海中 心大厦
案例二:广州塔
案例三:北京大 兴国际机场
案例四:杭州奥 体中心
06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实现方式:通过 合理的布局和设 计,使建筑物在 视觉上达到平衡 和稳定的效果。
应用:在建筑设 计中,均衡性法 则被广泛应用于 各种类型的建筑 物中,如住宅、 商业建筑、公共 建筑等。
比例与尺度法则
比例法则: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建筑的整体美感和视觉效果
尺度法则:建筑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建筑的适宜性和舒 适度
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统一性法则的应用:在建筑景观 设计中,统一性法则可以应用于 整体布局和局部细节的处理,使 景观元素在视觉上形成和谐统一 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的应用:建筑景观的 比例和尺度是影响其美感的因素 之一,合理的比例和尺度可以使 景观元素之间形成良好的视觉关 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定义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起源与发 展
建筑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 中的应用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意义
提升建筑审美价值:遵循形式美法则,可以使建筑更具美感,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增强建筑功能性:合理的建筑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建筑的实用性。
传承文化价值:建筑形式美法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遵循这些法则可以传承和弘扬文 化价值。
学院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美学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和建筑审美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它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外观和形式,更关乎建筑的功能、结构、材料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功能美、材料美和环境美。
首先,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外观的美感和造型的美学特征。
一个建筑的形式美不仅仅是指外立面的装饰和造型,更包括建筑的比例、对称、线条和空间的组织。
形式美是建筑艺术的外在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和情感体验。
其次,建筑的结构美是指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美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不仅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更要体现出结构的简洁、精致和美感。
结构美是建筑艺术的内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再次,建筑的功能美是指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利用和使用效果的美学价值。
一个功能美的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需求,更要体现出空间的通透、明亮和舒适。
功能美是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价值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此外,建筑的材料美是指建筑材料的质感、色彩和表面处理的美学特征。
优质的建筑材料不仅要具有耐久性和环保性,更要体现出材料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材料美是建筑艺术的细节表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最后,建筑的环境美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和美学价值。
一个具有环境美的建筑不仅要与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更要体现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共生。
环境美是建筑艺术的社会责任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形式美、结构美、功能美、材料美和环境美。
这些内容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在建筑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建筑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建筑的美学品质,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建筑环境。
建筑艺术的四个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的四个审美特征建筑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建筑艺术中,审美特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代表了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认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建筑艺术的四个审美特征入手,探讨建筑艺术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一、形式美形式美是建筑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它是建筑艺术中最直观、最基础的审美要素。
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观、形态、线条、比例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美感。
建筑的形式美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建筑所处的环境、功能、文化背景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和结构性。
形式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设计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二、空间美空间美是建筑艺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它是建筑艺术中最具有艺术性的一个方面。
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大小、高低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美感。
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需要考虑到功能性和美学性的平衡,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空间的舒适性和人性化。
空间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具备深厚的美学素养和设计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三、材料美材料美是建筑艺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它是建筑艺术中最具有质感和触感的一个方面。
材料美是指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所体现出的美感,包括材料的质地、颜色、纹理等方面。
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材料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具备深厚的材料知识和审美素养,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四、文化美文化美是建筑艺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它是建筑艺术中最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一个方面。
文化美是指建筑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包括建筑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
建筑的文化美需要考虑到建筑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和结构性。
文化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建筑形式美
建筑形式美(建筑造型)一.建筑造型的基本内涵1.什么事建筑造型?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科学性的艺术。
——F.L.Wright建筑师利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满足建筑功能目的的同时,在建筑创作中运用建筑构图的规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与加工,综合反映建筑的环境布局、空间处理、外部形象,称之为建筑造型。
其体现出的美被称为建筑形式美。
2.建筑形式美(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a.建筑形式美以功能美为前提。
建筑造型首先是为了服务于建筑的基本功能;b.建筑形式美与技术美密切相关。
建筑造型与物质材料、结构技术、施工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在设计时,建筑造型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设计的科学性、设计的经济性、工业化的施工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新结构的研究。
c.筑形式美通过艺术美来表达.建筑艺术的表现是通过一定的建筑语言,如空间和形体、比例和尺度、色彩和质感等方面构成的艺术形象,表达某些抽象的思想内容。
d。
建筑形式美受到社会美的影响.建筑造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表现出地方性、民族性特点;3.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的依存关系建筑体量与空间的共生:形态要素按一定关系构成建筑空间的同时,构成外部表现的实体,两者是正负互逆的反转共生关系公共建筑的体形与空间是建筑造型艺术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因而在设计时不能孤立地去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功能空间调整←→形态的处理二.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1.遵循力学原则2.遵循美学原则多样统一原则是建筑形式创作的基本原则,即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多样统一原则也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多样统一原则,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统一、变化与量度。
量度是工具、变化是手段而统一是最终的目的。
统一是形式美最基本的要求,它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秩序——相对于杂乱无章而言;一是变化--相对于单调而言。
量度衡量着统一与变化的程度,恰当地把握既丰富又有秩序,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形式美的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凝聚着智慧和情感的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从多个角度展现出来:包括建筑的形式美、建筑的功能与环境的和谐、建筑的象征意义、建筑的审美价值以及建筑所蕴含的思想观念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
一、建筑的形式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形式美的呈现。
其造型独特、线条简洁且富有韵律感,充满了规矩与和谐之美。
古代中国建筑追求“以真为美”,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例如,中国古代古建筑常采用“三重”结构,即“悬空层、廊层、主体建筑”,形成渐进的空间感,使建筑在外观上具有层次感和透视感。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还注重虚实结合、对称平衡的原则,使建筑达到一种和谐的整体美感。
二、建筑的功能与环境的和谐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它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破坏自然景观。
古代中国建筑常选址于山水之间,追求“山清水秀”的环境特色。
建筑的布局在考虑到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注重景观的表现。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四合院”的布局,将建筑围合成方形,形成一个安静、和谐的内院,以增加私密性和人与自然的亲近感。
三、建筑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建筑通常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例如,传统的宫殿建筑以黄色为主色,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地位;而道教和佛教寺庙常常以红色为主色,寓意喜庆和祥和。
建筑中的雕花、彩画等细节也常常以龙、凤、麒麟等神兽为主题,寓意吉祥和权益。
这些象征意义的运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文化品味。
四、建筑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并不是“美”的表面形式,而是一种寓意深远的审美价值。
通过对建筑形式、布局、装饰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追求一种高尚、美好的境界。
如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气势磅礴,通过屋顶的翘角和柱廊的错落有致来表现建筑的宏伟和庄重。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变化和对称,通过布局上的精心设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当今时期建筑形式美的一点思考
对当今时期建筑形式美的一点思考建筑是人类记录历史、展示文化和表达审美的方式之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建筑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变革。
如今,当今时期的建筑形式美有这样几个特点:一、环保和可持续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建筑形式也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越来越多的建筑领域专家提倡低能耗、高效率、环保友好的建筑形式。
采用环保材料,建设绿色建筑,推广智能化的建筑管理,是当今时期建筑形式美的一种表现。
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的设计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形式美的表现在于:建筑外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尺度比例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建筑形式的元素与文化符号与区域文化相一致等。
新建筑和旧建筑的结合也越来越受欢迎,保留旧建筑的特色并加入新建筑的设计元素,既符合当地文化氛围,又不失现代感。
三、多样化和创新建筑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设计师的思维也越来越创新。
大胆的现代风格和古典的传统风格、精致的手工艺和现代的数字技术,都在新的建筑形式中相互融合。
建筑的外观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几何形状,许多建筑具有独特的曲线和形状,让人们眼前一亮。
四、人性化和服务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当今时期建筑形式美的评价不仅仅只是看建筑外形的美丽程度,也包含对建筑功能、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便利性的体验感。
建筑也应该考虑服务品质和人文关怀。
例如,公共场所的照明、环境、消防、安全问题等,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人性化的服务。
综上所述,当今时期的建筑形式美,在追求美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多样化和创新,以及人性化和服务等方面。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中,这些方面也将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因素。
建筑之美:凝固的艺术
建筑之美:凝固的艺术建筑,一种凝固的艺术,一种无言的诗篇,一种生活的画卷。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人类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展现着人类的智慧。
本文将带您走进建筑的奇妙世界,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一、建筑的历史与文化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从古罗马的斗兽场,到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再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建筑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变迁,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和传说。
二、建筑的形式与美感建筑的形式美,是建筑艺术的核心。
它通过建筑的造型、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等元素,展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感。
建筑的形式美,既有对称的平衡,也有非对称的平衡,既有静态的和谐,也有动态的韵律。
无论是巍峨的高楼大厦,还是小巧的民居,无论是古典的宫殿,还是现代的办公楼,都能在形式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三、建筑的空间与功能建筑的空间设计,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给人带来舒适感和温馨感。
从家庭生活的卧室、厨房、客厅,到公共场所的餐厅、图书馆、会议室,再到城市的广场、公园、街道,每个空间都经过精心设计,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四、建筑的环保与可持续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的环保与可持续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现代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节能。
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可再生材料等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新趋势。
这些新型建筑不仅在环保方面具有优势,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将越来越重要。
五、结语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展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情感的寄托。
让我们尊重每一座建筑,欣赏它们的美丽,感受它们的魅力。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1.功能性和实用性:建筑首先需要满足其所承载的功能和使用的需求。
无论是住宅、商业建筑还是公共设施,都应该以符合实际需求和功能为前提,形式美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2.协调性和统一性:建筑的外观应该与周围环境和相邻建筑相协调和统一、建筑物的大小、比例、形状、色彩等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其他建筑相搭配,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3.独特性和创新性:建筑形式美应该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通过新颖的造型、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表现力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留下深刻的印象。
建筑师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例如折线、曲线、立体形状等来实现这种独特性和创新性。
4.材料和技术的合理运用:建筑形式美需要考虑材料和技术的运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来表现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例如,对于现代建筑,可以运用现代材料和工艺,例如混凝土、钢结构和幕墙等,来展现建筑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5.尺度和比例的平衡: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关系对于形式美至关重要。
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应该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避免过高或过大的建筑对周围环境造成压迫感。
6.空间感和动感的营造:建筑形式美需要注重空间感和动感的营造。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和立面处理,可以创造出舒适、开放的空间感和具有生命力的建筑形态。
7.社会文化因素的考虑:建筑形式美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体现当地的历史、地域和文化特色。
建筑应该有一种与当地风土人情相契合的特色和风格,既能引领时代潮流,又能传承历史和文化。
总之,建筑形式美是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它体现了建筑的风格、特色和品位。
通过合理的功能性、协调性、独特性、材料和技术的运用、尺度和比例的平衡、空间感和动感的营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考虑,建筑师可以创造出富有艺术感和美感的建筑形态,使建筑成为城市的亮点和标志。
建筑艺术的美
建筑艺术的美建筑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审美的价值。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筑艺术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本文将从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历史演变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艺术的美。
一、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1.形式美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其外观造型上。
建筑物的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与搭配,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如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其柱式的比例、尺度以及装饰,都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形式美的追求。
在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等,也以其精美的雕刻、彩绘和布局,展现了东方建筑艺术的形式美。
2.结构美建筑艺术的结构美是指建筑物在承重、稳定、空间划分等方面所展现的技术和艺术水平。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圆形剧场,再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建筑艺术的结构美体现在人类对建筑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
如我国的赵州桥,以其独特的拱桥结构,成为世界桥梁建筑的典范。
3.意境美建筑艺术的意境美是指建筑物所传达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堆砌,更是建筑师对美、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其简洁的线条、独特的造型,成为法国文化的象征,传递着浪漫、自由的气息。
在我国,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优美的景观,展现了东方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二、建筑艺术的历史演变1.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宗教、宫殿、陵墓等方面。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古罗马的圆形剧场等,都是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这些建筑物以其宏伟的规模、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人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中世纪建筑艺术中世纪建筑艺术以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其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窗等特征,展现了中世纪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光明的向往。
3.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以意大利为代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追求古典建筑的和谐与秩序。
建筑师的建筑美学评价
建筑师的建筑美学评价建筑美学是指建筑作品在审美层面上的评价标准和观念。
作为建筑师,他们不仅仅是设计建筑,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建筑美学的核心理念,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就建筑师的建筑美学评价展开讨论,以探索建筑师如何通过建筑作品来传达他们对美的理解。
一、建筑的功能性与美学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首先要满足建筑的功能性需求。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是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或其他活动的需要,提供舒适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与此同时,建筑师也要关注美学因素,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筑形式、材料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设计来创造美感。
二、建筑的形式美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观和造型所展现的美感。
建筑师通过设计建筑的整体形态、线条、比例和对称等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语言,运用不同的形式元素来打造独特的建筑形象。
例如,古典主义风格追求对称和点缀,现代主义注重简约和流线形,建筑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选择合适的形式美表达方式。
三、建筑的创新性与原创性建筑师的建筑美学评价还要关注建筑的创新性与原创性。
创新性体现在建筑师对于建筑设计的独立思考和独特创意的应用,不拘泥于传统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原创性则意味着建筑师通过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作品。
创新性与原创性的结合能够使建筑作品充满激情和活力,让人们在欣赏和使用中得到全新的体验。
四、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建筑的环境适应性是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入自然或城市的景观之中,与周边建筑和谐共存。
建筑师要根据建筑所处环境的气候、地形和文化特点等因素,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使建筑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与环境相互融合,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和谐的美感。
五、建筑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性建筑师的建筑美学评价还需要关注建筑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
建筑既要考虑功能性和美学需求,也要反映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建筑形式美,是指建筑物在外形和结构上的美感表现。
它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氛围产生重要影响。
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一套经过实践和理论总结的准则,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
首先,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与功能相统一。
建筑物的首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功能需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空间划分,使建筑物具备高效的使用性。
形式美的体现应该是对功能需求的准确反映,而非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花哨而忽视了实用性。
其次,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与环境相融合。
建筑物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共存。
这意味着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气候、地理、文化等特点,以及周围建筑的风格和比例。
建筑物的外观和色彩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其无缝融入城市街景中,同时又能够赋予城市新的面貌和活力。
此外,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还包括比例和对称。
比例是指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以及建筑物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中,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建筑物显得协调、稳定、舒适。
对称是指建筑物的左右或前后两侧的形状、位置、重量等相对均衡一致。
对称性可以赋予建筑物一种秩序感和安全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建筑物的视觉冲击力。
最后,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还包括造型的创新和美感的表达。
建筑设计需要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刻板的形式,而是通过富有个性和独特性的造型表达,来突出建筑物的独特之处。
建筑形式美应该是引人注目的,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启发思考。
总之,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建筑设计师长期形成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它要求建筑物在功能、环境、比例、对称、造型等方面都能够达到协调统一,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独特个性的建筑作品。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们应该深入探究这些基本法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以推动建筑形式美的发展和演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传统建筑的形式美与功能美
传统建筑的形式美与功能美传统建筑是指以砖、木、石等天然资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及以手工制造加工为主要施工方式的建筑风格,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的建筑多采用机器化生产和工业化加工,缺少了传统建筑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
但是,传统建筑所体现出的形式美和功能美,仍然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启示意义。
一、传统建筑的形式美1.1 形式美的内涵形式美是指建筑形态的造型和结构在视觉上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传统建筑的形式美,是在艺术审美观念的指导下,以自然为蓝本,以生活为依据,通过精细的手工制作和巧妙的材料运用,营造出独特而又和谐的建筑形态,呈现出古典、优雅、神秘的艺术魅力。
1.2 形式美的表现方式形式美是建筑的视觉表现,常通过空间、界面、原色、构图等方式来体现。
传统建筑的空间包括前、后、左、右、中五个方向,具有明显而稳定的布局和层次感。
建筑界面常通过明暗、深浅、大小、位置、形态等方式来表现,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肌理和千姿百态的动态感。
传统建筑的原色多采用自然的土黄色、鹅黄色、灰色、墨绿色等颜色,营造出古朴、自然、和谐的氛围。
构图则是指建筑在整个立面上的比例、平衡、节奏等方面的布局设计,运用精美的线条和对称的结构,营造出严谨、优雅、典雅的效果。
二、传统建筑的功能美2.1 功能美的内涵功能美是指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效能和人性化的设计。
传统建筑从设计之初就注重建筑与生活的融合,因此在功能设计上不但考虑到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考虑到人的感性需求,使人们在传统建筑中能够享受到自由自在、自然、舒适的生活体验。
2.2 功能美的表现方式功能美是建筑的使用价值,常通过空间布局、通风采光、热量调节、电气设备等手段来营造。
传统建筑常采用门窗、天花板、廊柱等构件来增强室内外通透性,打造舒适的通风和自然采光环境;同时,也借助石、砖等材料的保温效应,来营造适合人类生活的温馨环境。
考虑到人性化,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都非常合理,不但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还增强了人们相互交流、生活和工作的互动性和便利性。
建筑形式美法则、要素、手法
雄狮凯旋门
圣·丹尼斯门
6、现代建筑中的几何分析
上海大剧院
巴黎奥赞芳特工作室
(二)立体形象
1、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
西尔斯大厦
蒙特利尔“67号”住宅
洛斯·马纳蒂科斯餐厅
2、整体的形式美
泰姬·玛哈尔陵
3、形态类型统一有助于造型
立方形母题及其变形
失败的造型
三角柱和圆柱母题及其变形
(三)建筑的轮廓线——建筑的外形轮廓
(3)建筑外观上可见的桁架与网架 •承重桁架:注意虚实面积对比
2、装饰性细部处理的比例与尺度
(1)门窗套 •保护洞口、装饰建筑
(2)外墙饰面材料之分缝
•一般规律:纵横分缝,注意两个方向的尺寸比 •无限延展的外饰面材料:面砖、马赛克、外墙涂料等
特点:自由度大
•一定规格的饰面材料:铝合金板、不锈钢板、玻璃、花岗岩、大理石等
二.建筑形式美的形体构建
二、建筑形式美的形体构建
1、基本几何体1:圆柱体
——通过旋转、展开等构成新实体
+
2、基本几何体2:圆锥体
+
3、基本几何体3:棱锥体
+
4、基本几何体4:正方体
+
5、基本几何体5:球体
第二部分 建筑形式美构成手法
一、造型 二、比例与尺度 三、轴线 四、虚实与层次 五、建筑形象的起止与交接 六、构件的装饰作用与装饰构件 七、建筑与色彩
——韵律基础:人体的韵律、步行或呼吸、自然的韵律、潮汐、季节等。 ——根本方法:各部分之间的间隔,与节拍相似。 ——视觉特征:构件及间隔的尺寸。 ——常用手法:连续、渐变、起伏、交错等。
美国人口普查总部大楼
2、审美要素——形、色、质、光 (1)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形式美法则-正文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
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
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
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式美法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建筑体形的几何关系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称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体形,因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
所谓抽象的一致性,就是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
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
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
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
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
图1是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平面。
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
主和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发现,自然界趋向于差异的对立。
他认为协调是差异的对立产生的,而不是由类似的东西产生的。
例如植物的干和枝,花和叶,动物的躯干和四肢等,都呈现出一种主和从的差异。
这就启示人们: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
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如图2是A.帕拉第奥设计的圆厅别墅(上为透视图,下为平面图)。
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
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如图3美国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广场旅馆中庭(上为透视图,下为平面图)。
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
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
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
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
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
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要空间(图4)。
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
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
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
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
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
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
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6)。
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虚和实的对比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图7)。
色彩、质感的对比和微差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质感的粗细和纹理变化对于创造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也都起着重要作用(图8a用石墙、木廊柱和瓦屋顶等不同质感材料作建筑构件所形成的对比和微差;b建筑立面用丰富的彩色图案表现色彩的对比和微差)。
均衡和稳定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候,才有稳定的感觉。
如下大上小的山,左右对称的人等。
人眼习惯于均衡的组合。
通过建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均衡而稳定的建筑不仅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在感觉上也是舒服的。
对称均衡对称本身就是均衡的。
由于中轴线两侧必须保持严格的制约关系,所以凡是对称的形式都能够获得统一性。
中外建筑史上无数优秀的实例,都是因为采用了对称的组合形式而获得完整统一的。
中国古代的宫殿、佛寺、陵墓等建筑,几乎都是通过对称布局把众多的建筑组合成为统一的建筑群。
在西方,特别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后期,建筑师几乎都倾向于利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手法谋求整体的统一(图9)。
不对称均衡由于构图受到严格的制约,对称形式往往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要求。
现代建筑师常采用不对称均衡构图。
这种形式构图,因为没有严格的约束,适应性强,显得生动活泼。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形式构图应用已很普遍(图10)。
动态均衡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形式通常是在静止条件下保持均衡的,故称静态均衡。
而旋转的陀螺,展翅的飞鸟,奔跑的走兽,所保持的均衡,则属于动态均衡。
现代建筑理论强调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对人的感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促使建筑师去探索新的均衡形式──动态均衡。
例如把建筑设计成飞鸟的外形(图11)、螺旋体形,或采用具有运动感的曲线等,将动态均衡形式引进建筑构图领域。
稳定同均衡相联系的是稳定。
如果说均衡着重处理建筑构图中各要素左右或前后之间的轻重关系的话,那么稳定则着重考虑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西方古典建筑几乎总是把下大上小、下重上轻、下实上虚奉为求得稳定的金科玉律。
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师则不受这些约束,创造出许多同上述原则相对立的新的建筑形式(图12)。
韵律和节奏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
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
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
有意识地模仿自然现象,可以创造出富有韵律变化和节奏感的图案,韵律美在建筑构图中的应用极为普遍。
古今中外的建筑,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应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图13)。
无怪有人把建筑比喻作“凝固的音乐”。
表现在建筑中的韵律可分为下述四种。
连续韵律以一种或几种组合要素连续安排,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可以连续地延长等,是这种韵律的主要特征。
建筑装饰中的带形图案,墙面的开窗处理,均可运用这种韵律获得连续性和节奏感(图14)。
渐变韵律重复出现的组合要素在某一方面有规律地逐渐变化,例如加长或缩短,变宽或变窄,变密或变疏,变浓或变淡等,便形成渐变的韵律。
古代密檐式砖塔由下而上逐渐收分,许多构件往往具有渐变韵律的特点。
起伏韵律渐变韵律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使之变化如波浪之起伏,称为起伏韵律(图15)。
交错韵律两种以上的组合要素互相交织穿插,一隐一显,便形成交错韵律。
简单的交错韵律由两种组合要素作纵横两向的交织、穿插构成;复杂的交错韵律则由三个或更多要素作多向交织、穿插构成。
现代空间网架结构的构件往往具有复杂的交错韵律(图16)。
比例和尺度谐调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摄着宇宙中心的一切现象。
这个学派运用这种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在音乐、建筑、雕刻和造型艺术中,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关系能产生美的效果。
著名的“黄金分割”就是这个学派提出来的。
在建筑中,无论是组合要素本身,各组合要素之间以及某一组合要素与整体之间,无不保持着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关系。
这种制约关系中的任何一处,如果越出和谐所允许的限度,就会导致整体比例失调。
至于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能产生和谐并给人以美感,则众说纷纭。
模数比例一种看法是,只有简单而合乎模数的比例关系才易于辨认,因而是和谐和美的。
从这种基本观点出发,认定象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具有确定数量制约关系的几何形状可以当作判别比例关系的标准和尺度。
至于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可以有不同的比,就存在一个什么是最佳比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长宽比为 1:1.618的长方形最为理想。
这就是模数比例中的黄金分割原理(图17)。
相同比率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若干毗邻的矩形,如果它们的对角线互相平行或垂直,就是说它们都是具有相同比率的相似形,一般可以产生和谐的关系。
同这种情况相似的还有1:匇,1:呑,1:厾的长方形。
由于它们能够划分成为2个,3个,5个与原素比率相同的长方形,因而它们之间也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上述几种矩形中,1:厾的矩形最受推重,因为通过对古希腊神庙的分析,发现许多部分都符合这种比率关系(图18)。
模度体系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把比例和尺度结合起来研究,提出“模度体系”。
从人体的三个基本尺寸(人体高度1.83米,手上举指尖距地2.26米,肚脐至地1.13米)出发,按照黄金分割引出两个数列:“红尺”和“蓝尺”,用这两个数列组合成矩形网格,由于网格之间保持着特定的比例关系,因而能给人以和谐感(图19)。
理性的比例还有人认为良好的比例关系不能单纯按抽象的几何关系来确定。
他们强调功能要求、结构、材料以及民族文化传统都会对构成良好的比例发生影响。
良好的比例不单是直觉的产物,并且还应当符合理性的。
尺度同比例相联系的是尺度。
比例主要表现为整体或部分之间长短、高低、宽窄等关系,是相对的,一般不涉及具体尺寸。
尺度则涉及具体尺寸。
不过,尺度一般不是指真实的尺寸和大小,而是给人们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同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虽然按理两者应当是一致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可能出现不一致。
如果两者一致,意味着建筑形象正确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大小。
如果不一致,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大而不见其大──实际很大,但给人印象并不如真实的大;二是小而不见其小──本身不大,却显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