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精讲
文言文复习课——写景抒情类
![文言文复习课——写景抒情类](https://img.taocdn.com/s3/m/1bb412b1680203d8ce2f248e.png)
——写景抒情类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略无阙处
2.或王命急宣
3.虽乘奔御风
4.属引凄异
5.飞漱其间
6.晓雾将歇
7.夕日欲颓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衣欲睡10Leabharlann 念无与为乐者11.盖竹柏影也
12.但少闲人
13.人鸟声俱绝
14.上下一白
15.惟长堤一痕
16.及下船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答谢中书书》
《三峡》 内容及写法
《湖心亭看雪》
《记承天寺夜游》
规范答题
《湖心亭看雪》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有什 么特色?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借用四个量词以简洁传 神之笔,通过对长堤、亭、舟、人的描绘,使宇 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宛如中国画的写 意山水,寥寥数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规范答题
《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 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答谢中书书》
《三峡》 内容及写法
《湖心亭看雪》
《记承天寺夜游》
规范答题
请品析《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积 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
4.分析写法 成现代汉语。理解主要内 容,对突出的表达特点做
F.自主探究
(评价拓展)出分析。能领会作者在文 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予以
评价。
启思交流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精讲课件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精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2edd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4.png)
刻画人文景 观
建筑描绘
描述建筑物的布局、结构、装饰等,如《岳阳楼记》中对岳 阳楼的刻画。
风俗描绘
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示地域特色,如《桃花源记》中对 桃花源生活的描写。
寓情于景的运用
情景交融
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如《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 景色的描绘。
以景生情
通过景物的触发,引发情感的抒发,如《登高》中杜甫对秋景的描写。
叙事抒情
总结词
通过叙述故事来表达情感和感受。
详细描述
叙事抒情是通过叙述故事或事件来表达情感和感受,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在了解故事情 节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01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 鉴赏
《滕王阁序》鉴赏
总结词
文章以壮美的景色和丰富的意象,抒发了作 者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作 者高远的志向和情感。
借景抒情
总结词
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详细描述
借景抒情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文 景观,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 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托物言志
总结词
借助对事物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 情感。
VS
详细描述
托物言志是通过描绘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 向和情感,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在了解事 物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对比与烘托的运用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景物或同一景物的不同方面,突出其特点,如《爱莲说》中对莲与其他花卉的对比。
烘托手法
通过描写周围环境或背景,来衬托主要景物或人物,如《口技》中对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烘托。
01
抒情方式与艺术
直抒胸臆
总结词
写景抒情文言文
![写景抒情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62215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0.png)
写景抒情文言文秋意渐浓,吾独步于湖滨,欲赏这暮秋之景,感自然之灵韵。
一、湖光之美。
湖水悠悠,宛如一条巨大的翠带,蜿蜒于大地之间。
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碎金满布。
微风轻拂,那金波便层层荡漾开来,似是湖底有无数精灵在嬉戏,搅乱了这一湖的金光。
远望去,湖水与天边相接之处,一片朦胧,那是水与天的交融,分不出彼此。
湖水之清澈,可鉴万物,湖底的沙石、水草皆清晰可见。
鱼儿穿梭其间,时而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似是在与这夕阳的馈赠相呼应。
这湖光,宁静而又充满生机,恰似一幅天然的画卷,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每一抹色彩都透着自然的神韵。
其美之因,在于水之灵动。
水乃万物之源,湖中的水汇聚了山川之灵气。
它能倒映出天空、山峦、树木,将周围的一切纳入自己的怀抱,包容万象,故而呈现出如此丰富的美。
且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相得益彰,静止时如镜,微风起时又充满活力,动静之间尽显自然之妙。
二、山峦之态。
湖的四周环绕着山峦,此时的山峦已染上秋色。
山上的树木,有的树叶已经金黄,有的则是火红,像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将这山峦装点得五彩斑斓。
那层层叠叠的色彩,从山脚蔓延至山顶,仿佛是一条巨大的彩色锦缎披在山上。
山峦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清晰,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山上的怪石嶙峋,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各具形态,仿佛是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雕刻而成。
山峦呈现此态,盖因季节之更迭。
秋,是一个收获与凋零并存的季节。
树木在秋霜的洗礼下,叶子变色,这是它们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而山峦的地势造就了其不同的风貌,岁月的侵蚀与风化让岩石形成各种奇特的形状,历经千百年,成为如今我们所见的模样。
三、暮云之情。
天空中,暮云悠悠。
那云朵洁白如雪,又透着淡淡的红晕,像是害羞的少女。
它们在天空中缓缓飘荡,时而聚集,时而散开。
有的像棉絮,蓬松而柔软;有的像山峰,高耸入云。
暮云似乎也眷恋着这湖光山色,久久不愿离去。
它们像是这秋景的守望者,静静地俯瞰着大地的一切。
暮云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为它的变幻莫测。
写景的文言文适合初中生
![写景的文言文适合初中生](https://img.taocdn.com/s3/m/02a87d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2.png)
写景的文言文适合初中生
适合初中生的写景文言文有《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
这些文章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语言优美、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文言文的喜爱。
同时,这些文章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其中,《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的游记,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象,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能够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石潭记》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描写了一个小石潭的美丽景色,文章细腻入微,富有情趣,能够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醉翁亭记》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描写了滁州琅琊山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在此地饮酒游玩的感受,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能够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人生之美好。
总之,这些写景的文言文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这些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哲理也能够对学生的写作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7篇PPT精选资料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7篇PPT精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44189875727a5e9856a61c3.png)
• 1、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①为表现桃花源的美景和那里的美好生活作了铺垫。 • ②交待了桃花源人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原因。 • ③为后来没有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 • 2、第2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
图景?
• ①优美的自然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 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 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 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2020/11/3
9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朝——明)
云归而岩穴暝 (暮——晦)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020/11/3
10
比较:对联
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里欧阳修即景抒怀
2020/11/3
30
• (《指导》62页)《记承天寺夜游》
• 五、文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 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2020/11/3
31
拓展训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 院外狗吠连绵。这个续写恰当吗?你也写写看。
公开课写景抒情类文言文ppt课件
![公开课写景抒情类文言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e54beac1c708a1284a44c5.png)
师生同台爬黑板,PK一次,比较一下,给学生一个范例,做一次好榜样
5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另外,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直接抒情的句 子、侧面衬托心情的句子和景物描写中透露出的感情 倾向。
14
三、拓展演练
15
初至西湖记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
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
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
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
9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 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10
答题思路提示: (1)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 (2)结合句意说出怎么用的 (3)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1
盘点我们的收获 选准品析的角度
从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从表现手法角度——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视听结合、 点面结合、借景抒情等 从语言角度——用词生动; 骈散结合; 重章叠句等
12
二、合作探究 学深学透
知人论世,把握品评情感主旨 深入阅读《三峡》《小石潭记》 《湖心亭看雪》,探究郦道元、 柳宗元、张岱在表达思想感情 方面的异同。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之三 ——写景抒情类古文赏析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总结复习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总结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323732176a20029bc642d90.png)
写景抒怀文言文复指(二)写景抒怀,包含《桃花源》、《三峡》、《答中》、《承天寺夜游》、《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井游》、《山市》,共 12 篇;我将要点复七篇文,分《答中》、《承天寺夜游》、《桃花源》、《与朱元思》、《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要点示例】①《答中》关信息写作背景:本文是陶弘景写朋友中的一封信。
作者将中看作能山水的朋友,同也希望与从古到今的林泉高士对比肩。
光景特点:江南山川之秀美写作意:表达了作者陶醉山川的欢乐之情和古今知己共美景的喜悦之感写作手法:抓住光景特点来写,注意到在不一样内(晨昏、四时)光景的化;而且情形交融;静合;听;角;运用偶。
四俱:四时;都五色交:交相映.....将歇:消失沉:争相跳出...夕日欲:落自康以来: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参加,里指欣;里指奇风景;⋯的人。
....②《承天寺夜游》关信息写作背景:元丰二年,因新法拥有不一样意,被网罪名,投入。
四个多月后,黄州副使,深感无用武之地,本文是作者被到黄州的第四年所写。
光景特点:月光清亮透明,清静写作意:“安自适”和在中“自我排解”的豪迈广的心境写作手法:比精当;情形交融;正合;叙事、写景、抒怀相合解衣欲睡:想要欣然起行:高的子。
...念无与者:考,想到。
遂至承天寺:于是。
..庭下如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交错。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到;院里.....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不过;清的人;了....③《桃花源》关信息写作背景:晋末期,乱呈,陶渊明因不当士族地主把持政的黑暗,任彭令不足三月即辞官。
写作此文他57 ,已居村十余年,村的有更深的认识,人民的梦想更有亲身领会,于是构思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光景特点:境优美,没有迫盘剥,人人各展其长,老人孩子幸福快乐,人与人之都极其和睦而友善写作意:表了陶渊明黑暗的社会不,没有盘剥,没有迫,人人同等,自由快的理想社会的神往。
W912课内文言文(写景抒情类)(上)《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W912课内文言文(写景抒情类)(上)《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https://img.taocdn.com/s3/m/d45e161c941ea76e59fa048e.png)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乐观
第三部分
课文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使用了哪两个比喻?点染出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 请赏析。
把月光比喻为积水, 把竹柏影比喻为藻、荇,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 和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四时 俱备。
四季 都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词句翻译 晓雾 将 歇,猿鸟乱鸣;
消散
(每当)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夕日 欲 颓,沉鳞 竞跃。
将要 坠落 水中潜游 争相跳跃 (每当)傍晚的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的,鱼(儿 可见到)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
____结合之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三部分
课文赏析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视“清流见底”,
然后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最后分写“晨昏”的变化。
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
记承天寺夜游
主目录
1 词句翻译 2 结构图解 3 课文赏析
界 之
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仙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____结合之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结构图解 ____相配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
欲
川 之
晓雾将歇
____变化之美 夕日欲颓
界 之
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仙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第一部分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剖析课件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剖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bda3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8.png)
•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概述 • 写景技巧分析 • 抒情方式探讨 • 文言文语言特色解析 •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审美价值 •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影响与传承
01
写景抒情文言文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是以描绘自然 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 的文言文作品。
特点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 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 融的艺术效果。
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人文美的表达
01
展现社会风貌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展现出当时社会的风
貌和人文精神,让读者领略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文之美。
02 03
弘扬传统文化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常常涉及到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通过描绘这 些内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记忆,让读者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感 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文言文词汇特点
01
02
03
单音节词为主
文言文中多用单音节词, 如“山”、“水”,而不 是现代汉语中的“山脉”、 “水源”。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的词汇往往具有 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 文判断具体含义。
古今异义
一些词汇在文言文和现代 汉语中的意义不同,需要 特别注意。
文言文句式结构
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与现 代汉语有所不同,有时需 要调整语序才能理解。
历史背景与发展
历史背景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源于先秦时期,随 着文学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 文学体裁。
发展过程
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到唐代的诗 歌、宋代的词曲,再到明清的小品文,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不断发展,形式更 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
2.《木兰诗》中的"
,
"这两句诗,通
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
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诗 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杜甫《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都;消散,散尽。
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顺、随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极
水皆缥碧:青白色
百叫无绝:停
直视无碍:一直;毫无障碍。
负势竞上:凭借 。
急湍甚箭:湍急的水流;超过。 鸢飞戾天:至。
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
望峰息心:平息。
好鸟相鸣:美丽的;互相和鸣。 经纶世务:筹划。
9.曹操的《观沧海》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册下
1.刘禹锡的《陋室铭》:(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 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穷: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
(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
(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
(舍(shè),名词,“房屋”)
志:①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读wéi,动词,作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 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年级上册
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 的道理的诗句是:___, 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册下》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
的诗句是:
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②后遂无问津者
(终于)
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与朱元思书》
写作背景:吴均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 被免职 景物特征: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 丽的景色 写作意图:抒发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 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写作手法:夸张比喻;调动视听;动静结合;侧 面烘托;情景交融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遮蔽。 窥谷忘反:看 。
在昼犹昏:白天;好像。
疏条交映:相互;掩映。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与朱元思书》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一词多义: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通“啭”,鸟叫声) (通“返”,返回)
3.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册下》
4.李白《渡荆门送别》: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 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__以春花比喻冬雪的 千古名句是: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 诗句是: ;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
(向上) (在上边)
(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
或往远处伸展)
《小石潭记》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 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 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 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一篇。 景物特征: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写作意图:抒发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移步 换景;视听结合;点面结合;移情于景
7.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 ,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 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无论、妻子、绝境、交通,不足、鲜美、间隔等等。
词类活用:
异: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精讲
本课复习篇目
《<论语>六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木兰诗》 《杂诗》
遥有此寄》 《登飞来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夜雨寄北》
《望岳》
《淮上与友人别》
《观沧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饮酒》 《次北固山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登幽州台歌》
》
本本课课复复习习篇篇目目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 秋思》 《迢迢牵牛星》 《渡荆门送别》 《春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江月》
2.周敦颐的《爱莲说》:(1)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___(2)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__(4)写君子 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
(2)莲,花之君子者也.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考点回顾
语文中考试卷中的“古 诗文默写”属于基础题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 在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 背型,关键是书写正确。
七年级上册
1.1.《论语》六则 2.(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 学为 快乐的句子是:
想 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年级上册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把对朋友的 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 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 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 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