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三课外文言文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初三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初三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③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 色。育论辩不已,乃请曰:“臣所辩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 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 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 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 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 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3分) 译文: 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 上他。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分) 译文: 广汉也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 来,(我)会很好地对待你们。”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重点词语:唯,只有;莫,
没有谁。(2)重点词语:幸,幸亏;甚,很。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4分) 答: 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
中的表现逐一分析。根据“天性精于吏职”可知其精于吏职;根 据“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可知其聪明机智;根 据“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可知其雷厉风行;根据“至 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可知其言而有信。
④忤(wǔ):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盗诚无足虑者。 (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 (3)育论辩不已。 (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解析 确实,的确 案件,冤案 停止 坚决,坚定
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7》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7》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7》兴利除弊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①,稀有安居时。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②,起水门提阏③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

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④,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选自《汉书·召信臣传》)【注释】①止舍离乡亭: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

②沟渎(dú):沟渠。

③起水门提阏(è):修筑水闸和其他能蓄水、放水的设施。

阏,水闸。

④游敖:闲游。

【阅读提示】汉元帝时,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太守召信臣为官清廉,治政以“务在富民”为主旨,为人民兴利除弊,成为各地学习的楷模。

选文主要写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兴修水利工程、破除社会旧俗的故事。

文章紧紧围绕“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展开叙述。

“出人阡陌,止舍离乡亭”,表现召信臣一心为民,事必躬亲的“勤力”风范;“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则表现他注重俭约,重视农业生产。

最后写“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体现了召信臣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爱戴。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劝耕农()(2)辄斥罢之()(3)盗贼狱讼衰止()(4)号之曰“召父”()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躬劝耕农,出人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1(2)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3.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的原因。

4. 选文与《治水必躬亲》都写到了兴修水利的问题,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赵奢收税赵田部吏①赵奢②收租税也,平原君家不肯出③;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2018年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

2018年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

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

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

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②邓坎:地名.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分)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宋史·陆九渊传》)【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精编.doc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精编.doc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课外48篇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课外48篇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课外48篇)一、【2018甘肃白银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

(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激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参考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二、【2018甘肃兰州卷】(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

(8分)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齐恒公伐楚盟屈完》[注]①陈:列阵,布阵。

②绥:安抚。

③方城:山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以此众战,谁能御之?14.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

(4分)15.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

(2分)示例,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参考答案】13.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14.①他沉着冷静、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②以有礼有节柔中有刚的外交辞令给齐王讲道理;③不卑不亢以楚国的实力为后盾的。

15.唐雎强势怼嬴政秦王道歉让步屈服三、【2018广东卷】(三)(9分)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二)(2018·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

”“有田产乎?”曰:“否。

”“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任凭。

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尔蜂几何..:多少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交换⑶得不馁.:气馁(停止)⑷竭..泽取之:舀干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⑴然则何以自给?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018广东省中考必考24篇古文与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2018广东省中考必考24篇古文与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2018广东省中考必考24篇古文与课外文言文及答案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山水篇(写景抒情)(共8篇)1.《三峡》(2010年)2.《记承天寺夜游》(2003年)3.《湖心亭看雪》(未考)4.《与朱元思书》(未考)5.《小石潭记》(2015年)6.《岳阳楼记》(2012年)7.《醉翁亭记》(未考)8.《满井游记》(2013年)(一)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良.多趣味( )(2)属.引凄异( )(3)每至晴初霜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本文写三峡的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5.作者是如何从不同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7.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个字,便写出了初秋之时江水澄澈,景色明媚的特点。

【九年级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5 13题。

(10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10.解释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忿()狱()11.翻译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13.结合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9.A;10.愤恨、案。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

坚持要兑现守信用。

戴胄认为应该流放。

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东滨州)言比较阅读。

(10分)【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轩之与敝舆也。

2018中考课外文言文43篇

2018中考课外文言文43篇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1【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 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 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 21.A 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2【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精校.doc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精校.doc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完整版)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8 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100 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 题(14 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 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 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 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 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 1 分,共 4 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 2 分,共 6 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 2 分,共 4 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季九上语文期末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季九上语文期末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3)轻舠..飞出轻舠:小船(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201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教师版

201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教师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飞事.亲至孝(2)饰名姝遗.之(3)皆铠.以习之(4)秋毫无犯.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12.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答案】9.(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2)赠送(给予馈赠)(3)穿上铠甲(4)侵占(侵犯)10.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11.(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12.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答出四点即可)四、【2018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象记【明】林璐①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

2018年初三课外文言文

2018年初三课外文言文

2018年初三课外文言文一、复习预习1.能运用课内学习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借助选文所附的注释,读通并基本理解浅显的课外文言短文。

2.能与学过的课文相联系,解释有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所读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外文言文中词句含义的体会与理解,要联系既有的知识和已学过的文言课文,充分运用文后的注释,结合新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平时要重视对文言词句的积累和梳理。

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感受与理解,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领会选文所及人、事、物的特点和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见解、主张。

阅读时要注意标题、人物、言行及议论性的语句。

其阅读方法.与课内文言文阅读基本一样。

纵观近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出镜率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

课外文言文常见阅读题的答题技巧的讲解,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迎接中考。

二、知识讲解知识点1课外文言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主要依靠平时积累,多背多记,才能熟记于心,灵活运用。

知识点2句子翻译: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2018届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28篇)复习

2018届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28篇)复习

4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wéi)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多愿听他
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 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军官恼怒, 忿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让他侮辱自己,借此激怒自己的部下。
众 。 尉 果 笞 (chī) 广 。 尉 剑 挺 , 广那 军 官 果 真 用 竹 板 打 吴 广 。 军 官 剑 拔 出
5.上使外将兵
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在外面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7 .狐鸣呼曰
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8.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武器
K12教育资料
14
(五)古今异义
1.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
今义: 死亡,灭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 空隙
3.卒中往往语
3.固以怪之矣 以 通已 ,意思是: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通披 ,意思是:穿
K12教育资料
10
(三)一词多义
1.上 ①辍耕之垄上 ②上使外将兵
2.应 ① 佣者笑而应曰 ②宜多应者
名词,上面 名词,皇上 动词,回答、回应 动词,相应
3.次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动词,编次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动词,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陈涉于是自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为王,宣称要复兴楚国。在这时,各郡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zhǎng)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
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
K12教胜育。资料
7
一、实词 (一)重点实词 1.尝与人佣耕 2.辍耕之垄上 3.怅恨久之 4.苟富贵 5.若为佣耕 6.九百人屯大泽乡 7.度已失期 8.举大计亦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复习预习1.能运用课内学习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借助选文所附的注释,读通并基本理解浅显的课外文言短文。

2.能与学过的课文相联系,解释有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所读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外文言文中词句含义的体会与理解,要联系既有的知识和已学过的文言课文,充分运用文后的注释,结合新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平时要重视对文言词句的积累和梳理。

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感受与理解,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领会选文所及人、事、物的特点和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见解、主张。

阅读时要注意标题、人物、言行及议论性的语句。

其阅读方法.与课内文言文阅读基本一样。

纵观近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出镜率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

课外文言文常见阅读题的答题技巧的讲解,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迎接中考。

二、知识讲解知识点1课外文言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主要依靠平时积累,多背多记,才能熟记于心,灵活运用。

知识点2句子翻译: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知识点3主旨(道理启示品质):文言文蕴含的道理就是故事中人物所作所为给我们的启示。

要想准确把握文言文蕴含的道理,,首先要理解文章大意,然后详细寻找、分析文中每个人干了什么,有什么特征,从这些人身上寻找启示。

知识点4概括题:事件的概括、原因的概括和主旨的概括三、例题精析【例题1】实词解释题【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干】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思有弗得.()(2)命童子取土平.之()【答案】11.(4分,各2分)(1)得到,获得(2)填平【解析】首先,明确考查实词解释,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的含义。

其次,分析实词解释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实词解释的运用都是为了解释某一内容服务的。

【实战演练】【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⑤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③逆旅之人:指旅店主人。

④殆:副词,大概,恐怕。

⑤莱侯:莱是古国名,在现山东省境内;莱侯即莱国的诸侯。

【题干】11.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莱侯来伐.()(2)会.纣之乱而周初定()【答案】(4分) 攻打恰巧(各2分)【奉贤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侯叔献治汴堤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

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

(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

②侯叔献: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

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题干】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古城中水盈.()(2)徐.塞古城所决()【答案】11.(1)满,充满(2分)(2)慢慢地、缓缓地(2分)【闵行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初,永德寓睢阳,有书生邻居卧疾,永德疗之获愈。

生一日求汞五两,既得,即置鼎中煮之,成中金。

自是日与永德游。

一日,告适淮上:“后当相遇于彼。

”永德送行数舍,恳求药法,生曰:“君当大贵,吾不吝此,虑损君福。

”言讫而去。

及永德屯下蔡,牙帐前后队,部曲八百人,皆金银刀槊。

永德善骑射,握十矢,疾驰互发,发必中。

淮民环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

复求汞法,僧曰:“始语君贵,今不谬矣。

终能谨节,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然能降志礼贤,当别有授公药法者。

”永德由此益.罄家资,延致方士。

【题干】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遽.召之(2)益.罄家资【答案】11.(1)立即(2分)(2)更加(2分)【例题2】翻译题【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干】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答案】12.(4分)D (选C得2分)【解析】联系上下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按照留、删、补、换、调、变的方法,找出关键字“一室、治、何....为、以”可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翻译为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实战演练】【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⑤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③逆旅之人:指旅店主人。

④殆:副词,大概,恐怕。

⑤莱侯:莱是古国名,在现山东省境内;莱侯即莱国的诸侯。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姜太公听了以后,夜里拿着衣服上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B.姜太公听了这话,穿上夜行衣就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C.姜太公听了以后,穿上夜行衣就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D.姜太公听了这话,穿上衣服连夜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题干】13.从选文第一段可见,吕尚具有的品质;从选文第二段可见,吕尚又具有的能力。

(4分)【答案】12.(4分)D【奉贤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侯叔献治汴堤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

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

(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

②侯叔献: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

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题干】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答案】12.堤防多处有破坏塌陷将要毁掉,人的力量不能控制。

(3分)【闵行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初,永德寓睢阳,有书生邻居卧疾,永德疗之获愈。

生一日求汞五两,既得,即置鼎中煮之,成中金。

自是日与永德游。

一日,告适淮上:“后当相遇于彼。

”永德送行数舍,恳求药法,生曰:“君当大贵,吾不吝此,虑损君福。

”言讫而去。

及永德屯下蔡,牙帐前后队,部曲八百人,皆金银刀槊。

永德善骑射,握十矢,疾驰互发,发必中。

淮民环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

复求汞法,僧曰:“始语君贵,今不谬矣。

终能谨节,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然能降志礼贤,当别有授公药法者。

”永德由此益.罄家资,延致方士。

【题干】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答案】12. 应当能保证你五十年的富贵,怎么用得着这样做呢?(“当”、“为”各1分,反问语气1分,句子通顺1分)【例题3】主旨题【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