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读后感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读后感

马克思在文中用于批评英国殖民行为的篇幅远远多于“赞赏”的篇幅。

他指出,“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

”英国在印度所做的一切“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

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上述两篇文章中对资产阶级的野蛮手段和资产阶级文明的虚伪性的淋漓尽致的揭露则俯拾即是。

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一方面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使他能够站在被压迫民族和遭受殖民主义苦难的人的立场上来谴责殖民主义;另一方面他又从人类历史运动的角度指明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自给自足的东方社会的解体所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起到的一定的刺激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殖民主义是需要批判的,但是同时它也在某些方面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

清末中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若无列强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国可能还在偏安一隅,难以得以进步发展。

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国家带去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破而后立”?殖民主义带给中国的,是数百年的苦痛灾难历史,但是也带给了中国进取的决心与意志。

国民党共产党应运而生,天翻地覆地改变了中国,也使得中国在很多年后的今天,终于能够追上世界各强国的脚步。

殖民主义,虽然带去了灾难,但不经意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甘地传观后感作文

甘地传观后感作文

甘地传观后感作文甘地传观后感作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甘地传观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甘地传观后感作文1一个光着头戴着圆眼镜的老头,以其独特却又和平的方式赢取了国家与民族解放,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甘地传》用一种荡气回肠的写实拍摄手法表现了一代伟人充满坎坷却坚定不移的一生。

《甘地传》所描述的故事是从史实改编过来的。

甘地在印度历史上确有其人,甘地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精神领袖,他发起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手纺车运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旨在杜绝对英国纺织物的需求。

甘地赢得了许许多多男女老少对他的爱戴和忠诚,包括各种宗教信仰的欧洲人以及几乎不同政治倾向的所有印度人。

影片中主要描述了甘地伟大的一生: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

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他让印度人自己纺织,拒绝购买英国人的衣服,他甚至让人民自己制造盐,以种种方式来寻求解放,并到全国旅行,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然而他在印度独立后四天遭暗杀。

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来粗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

随后镜头一闪回到五十五年前,在表现甘地这位最具“神性”的人物时,影片完全跳出刻意美化的窠臼,采用人性化的视角。

影片的后半部分笔墨浓重地刻画了触目惊心的种族大仇杀,让观众与甘地一同在这场浩劫里反复倾轧、难以脱身,让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们原本宽容的心灵。

在视听语言方面,音乐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符合情境。

整个片子节奏有松有驰,基调统一,音画和谐,情节动荡感人。

影片中的主角甘地表演是可圈可点的。

《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读后感

《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读后感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后感由于一直对有着“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大英帝国很感兴趣,并且很想更加深入的了解东印度公司的那段历史,所以在课外时间阅读了卡尔·马克思所著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文中马克思对英国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谴责,与殖民主义的辩护士不同,马克思毫不掩盖西方统治下的恐怖景象。

众所周知,不列颠人给印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但是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了多少倍,尤其是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式的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欧洲式的专制。

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和欧洲一样大、幅员15000万英亩的国家其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令人吃惊的。

内战、外侮、政变、闹饥荒……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对印度的影响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只不过触动了它的表面,然而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并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

也就是说,印度失掉了它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并且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同自己的全部古代传统,同自己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

西方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带来进步,而且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结构,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另外在评价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时,他提出一个了重要观点,即:不但要看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看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首先,是关于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在估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印度社会的变化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一个方面;还应当看到与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且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

其次,是关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的问题。

马克思充分肯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但他不是孤立地,而是联系着一定的生产关系来考察生产力的。

对于作为殖民地的印度来说,“生产力归人民所有”是根本无从谈起的。

在文末的分析中有段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的,在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上也很愚钝。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第一篇: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谈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统一运动历史与行政学院世界史06060108005潘立勇内容摘要:近代西方对东方的侵略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较量,西方文化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对近代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统一世界的新的征程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而重新开始,亚洲国家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文化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文化统一读过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感受颇多。

马克思对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其结果进行了深入而有远见的分析。

我对《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的“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影响不了他们。

英国人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但是,不列颠人在消灭印度文明的时候,其建设性的工作在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出他们的建设性工作。

不过,马克思说,这种建设性的工作总算已经开始了。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也提到,英国不管做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总之,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实质上是英国对印度的文化统一。

但是,我认为不列颠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完成全面的革命和建设任务(不只是在印度,也包括在东南亚和中国)即不列颠在印度的文化统一没有胜利完成。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近代西方列强对东南亚、印度和中国的侵略,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较量和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这一较量和融合的过程和方式因各国的情况和当时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有不同。

不管是以战争的方式还是以和平的方式,也不管是从经济,政治还是从教育文化的角度。

但归根到底都在文化的层面上得到了体现。

总之,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文化显示出了对东方文化的强势。

在佛教思想中有这样一种认识,事物未起作用是因为条件尚不具备;事物发挥作用是因为条件已经具备;而事物失去作用则是因为条件已经过时。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书报告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书报告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书报告《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在该卷中包含了其姊妹篇《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未来结果》。

该文重点论述了西方殖民入侵对印度原有社会结构的瓦解和殖民入侵带来的双重性影响。

文章开篇,马克思对印度做了两个对比:亚洲规模上的意大利和社会方面的爱尔兰,“意大利和爱尔兰——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这样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在印度斯坦的宗教的古老传统里早就显示出来了。

”作为亚洲的意大利,印度幅员辽阔和富庶繁多,成为外来势力入侵和统治的最佳国度,外部势力通过武力和压迫,往往能促使印度各民族的统一。

而当印度处于印度人统治的过程中,各地区、部落、村社就成为了独立的单元。

作为亚洲的爱尔兰,印度不仅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

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未来结果》中,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它的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均势上面,——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侵略者的战利品吗?”无论是从国家的地缘政治角度,还是从国家的社会结构角度来看,印度注定会成为不同入侵者眼中唾手可得的肥肉,同时也注定了印度的悲惨历史。

马克思讲到:“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且它的全部历史,如果要算做它的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马克思在第五段讲到:“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

”马克思在此处区分了前后两种不同的入侵统治:穆斯林、莫卧儿的统治只是在表层上影响了印度,但未触及印度的核心,前者文明程度低于印度,在统治的过程中逐渐被印度所同化。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853年7月22日星期五于伦敦在这篇文章里,我打算归纳一下我对印度问题的意见。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提人[205]打倒,马拉提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既然在一个国家里,不仅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既然一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它的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均势上面,——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侵略者的战利品吗?即使我们对印度斯坦过去的历史一点都不知道,难道这样的一个巨大的不容争辩的事实,即英国甚至现在仍然用印度出钱豢养的印度人军队来奴役印度这个事实,还不够说明问题吗?所以,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且它的全部历史,如果要算做它的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相继征服过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鞑靼人和莫卧儿人,不久就被当地居民同化了。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

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甘地传观后感甘地,被称为圣雄,又被一些人亲切地称为“巴布”,意为父亲,英国的丘吉尔形容他是半裸的苦行者,这位传奇的人物从未担当国家的任何官职,却被尊为印度的国父,被认为是近神的人。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末来结果在这篇文章里,我打算归纳一下我对印度问题的意见。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提人①打倒,马拉提人由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既然在一个国家里,不仅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②与种姓的对立;既然一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它的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均势上面,——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侵略者的战利品吗?即使我们对印度斯坦过去的历史一点都不知道,难道这样的一个巨大的不容争辩的事实,即英国甚至现在仍然用印度出钱豢养的印度人军队来奴役印度这个事实,还不够说明问题吗?所以,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且它的全部历史,如果要算做它的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相继征服过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鞑靼人和莫卧儿人,不久就被当地居民同化了。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

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英国人在印度进行统治的历史,除破坏以外恐怕就没有别的什么内容了。

他们的建设性的工作在这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得出来。

《印度之行》读后感

《印度之行》读后感

《印度之行》读书心得体会在读《印度之行》这本书之前,出于好奇,我先翻看了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和目录,了解了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事件,我还以为这仅仅是20世纪初殖民主义的一个缩影,总觉得现在的世界早已更新换代,我并不能再从这本书中挖掘并认识一些问题了,对当下也并无思考的意义了。

可事实证明我错了。

这不单单是殖民主义的故事,它表面展示了殖民主义这个根源,但却也印证了其已经衍生出巨大的社会问题,延续至今的——种族歧视。

从这本书中我自始至终能够感受到印度人的友善绅士和风度,尽管当时他们好像在政治上相比于英国人是低人一等的。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便是齐尔兹这个印度医生,从他礼让自己的马车给卡伦德太太,与穆尔太太的交谈以及用善意的谎言将自己珍贵的领扣送给菲尔丁先生这简单的几件事可以看出齐尔兹的友善。

相比于英国人对印度人的傲慢无礼,我甚至更觉得印度人的品性更好。

当然英国人对印度人如此厌恶无礼的态度也源自于殖民这个现象,那时候的印度更是英属印度。

英国人甚至不允许印度人踏入俱乐部,更不会与他们进行交往了。

然而故事中的两个人物阿德拉小姐和穆尔太太在达成一致后,都极有兴趣去看一看真正的印度。

她们与齐尔兹,戈德博尔教授等一众印度人交谈,特别是阿拉德小姐,她厌恶其他英国人对待印度人的傲慢无礼,可她自己也说过她担心自己可能一个月之后也会变得傲慢无礼,也确实是的,毕竟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严肃的,英国人与印度人交朋友是英国社会所不容忍的,基本上英国民众也都相信那是不可能的。

直到后来出现了山洞之行这个意外,当然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意外其实仅仅是阿拉德的可怕臆想,却使阿齐兹受到了具有十分恶劣影响的指控。

渴望真正认识印度的阿拉德一开始是善解人意,善良礼貌的形象,可山洞中的她好似生病了,怀疑自己被侵犯了,并且指控了自己一直觉得友善的阿齐兹,这到底是怎么了?终究还是心魔在作怪,难道这不是扎根在内心里的歧视吗?殖民主义的影响早已深深影响了每一个英国人,致使他们不能对印度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论述

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论述

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论述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

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

欧洲从远古的时候起就得到印度制作的绝妙的纺织品,同时运送它的贵金属去进行交换,这样就给当地的金匠提供了材料,而金匠是印度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员,因为印度人极其爱好装饰品,甚至社会最下层中的那些几乎是衣不蔽体的人们通常都戴着一副金耳环,脖子上套着某种金饰品。

手指和脚趾上戴环戒也很普遍。

妇女和孩子常常戴着沉甸甸的金银手镯和脚镯,而金银的小神像在很多家庭中都可以看到。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从1818年到1836年,大不列颠向印度输出的棉纱增长的比例是1:5 200。

在1824年,输入印度的不列颠细棉布不过100万码,而到1837年就超过了6 400万码。

……然而,曾以纺织品闻名于世的印度城市的这种衰败决不是不列颠统治的最坏的结果。

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和欧洲一样大的、幅员15000万英亩的国家,英国工业的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令人吃惊的。

但是我们不应当忘记:这种作用只是整个现存的生产制度所产生的有机的结果。

这个生产建立在资本的绝对统治上面。

资本的集中是资本作为独立力量而存在所十分必需的。

这种集中对于世界市场的破坏性影响,不过是在广大范围内显示目前正在每个文明城市起着作用的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罢了。

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

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创造了地球表层一样。

读书-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读书-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学院:服装学院学号:091113301 姓名:黄明珺《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是马克思1853年6月10日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一篇表达想法的文章。

文章很短,有很多部分不太理解。

我看了很多遍,找了一些资料,又看了网上评论,然后才稍微理解意思,得出现在的看法。

印度,马克思拿他和意大利比较。

然后我们不可思议的发现,在地理和政治方面,两者竟有相似处。

而从社会方面来看,印度又带有爱尔兰风格。

“意大利和爱尔兰——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这样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在印度的宗教的古老传统里早就显示出来了。

这个宗教即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宗教的矛盾显现了社会的矛盾。

然后,马克思谈到了他并不相信印度有过黄金时代。

我一开始很不理解。

印度有很多黄金,印度人极其爱好装饰品,甚至最低阶级中的那些几乎是裸体的人们通常都戴着一副金耳坠,脖子上套着某种金饰品。

手指和脚趾上戴环戒也很普遍。

妇女和孩子常常戴着沉甸甸的金银臂镯和脚镯,而金银的神像在普通的家庭中都可以看到。

作为古文明大国,印度文明昌盛过一段时间。

可以说是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往深处一想,国家富有并不是人民有钱,财富都由婆罗门享受;军事力量强大,但那也仅限于人数的强大,并不是科技的发达,而且军队被用来统治毫无反抗的人民。

如果我们仅仅认为国家富有和军事实力强大就是所谓国家的黄金时代的话,那只能说是肤浅了。

或许这些时代是婆罗门的黄金时代,可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这完完全全就是被奴役的、黑暗的时代。

如马克思所说:“内战、外侮、政变、被征服、闹饥荒——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对印度的影响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只不过触动它的表面。

”种姓制度的影响并没有因此消除,而是恶化了。

印度在毫无准备下,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资本主义体制。

在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的同时,英国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

马克思关于英殖民印度问题的评析

马克思关于英殖民印度问题的评析

马克思关于英殖民印度问题的评析印度是一个古老的大国,不列颠的入侵揭下了这个神秘国家的面纱。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评价了不列颠入侵的行为,提出双重使命观,从人道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方面揭示了不列颠对印度的影响。

标签:印度;不列颠;殖民主义;社会革命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它的民族混杂、文化纷呈、语言复杂、宗教众多、地域广阔,而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马克思却说印度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可见印度在历史上的自身发展和被殖民入侵的经历折射出多少复杂与无奈。

在关于不列颠入侵印度的问题上,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一、马克思描述的印度社会状态(一)散居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聚居起来的农村公社,形成了一种印度特殊且基础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在印度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方面,印度人民也像所有东方各国的人民一样,把他们的农业和商业所凭借的主要条件即大规模公共工程交给中央政府去管,另一方面他们又散处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而聚居在各个很小的地点。

由于这两种情况,从远古的时候起,在印度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即所谓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使每一个这样的小单位都成为独立的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

”[1]147正是这种特殊的闭关自守的村社制度,使各个地域的人们缺少联系和交流,在简单的管理模式下自给自足的生活,由此国家动荡、君主变换对他们也就没有实质影响。

这为印度所遭受的连番被征服的命运埋下伏笔。

(二)人工灌溉是东方农业的基础,水利属于公共工程部门,由政府管理干涉根据印度的气候、土地条件,要在广袤的沙漠地带发展农业,先要用水利实行人工灌溉改善土地状况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对水的利用在高度发展的西方能够形成自愿联合,而文化水平低、幅员辽阔的印度,只有通过中央集权的政府干预,才能使农业更好地发展起来。

大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大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Page 15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
印度达到比从前在大莫卧儿人统 治下更加牢固和更加扩大的政治 统一,是重建印度的首要条件。、 统一,是重建印度的首要条件。、 由不列颠的教官组织和训练出来 的印度人军队, 的印度人军队,是印度自己解放 自己和不再一遇到外国入侵者就 成为战利品的必要条件。 成为战利品的必要条件。 脱离里本土人民自治, 脱离里本土人民自治,成了殖民 政权
Page 13
大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机械工程学院艺术设计100 机械工程学院艺术设计1001 第三组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双重使命 ”的论断
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重建的使命, 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 基础。 基础。
Page 4
不列颠统治印度的背景 印度是一个不仅存在着宗教对 立,而且存在着部落和种姓对 立的国家。 立的国家。 印度社会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 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 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他们 就在这个一无抵抗、 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 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 们的帝国 。 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 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 的征服者。 的征服者。
东 印 度 公 司
Page 7
1856开始 印度人民开始进武装起 开始,印度人民开始进武装起 开始 义. 1858年,印度抗英起义失败后 英 年 印度抗英起义失败后 印度抗英起义失败后,英 国废掉了莫卧尔王朝的末代皇帝, 国废掉了莫卧尔王朝的末代皇帝, 由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任 由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任 维多利亚 印度女皇。 印度女皇。
这就是维护“财产、秩序、 这就是维护“财产、秩序、 家庭和宗教” 家庭和宗教”的人的真面 目!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谈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统一运动历史与行政学院世界史06060108005 潘立勇内容摘要:近代西方对东方的侵略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较量,西方文化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对近代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统一世界的新的征程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而重新开始,亚洲国家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文化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文化统一读过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感受颇多。

马克思对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其结果进行了深入而有远见的分析。

我对《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的“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影响不了他们。

英国人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但是,不列颠人在消灭印度文明的时候,其建设性的工作在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出他们的建设性工作。

不过,马克思说,这种建设性的工作总算已经开始了。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也提到,英国不管做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总之,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实质上是英国对印度的文化统一。

但是,我认为不列颠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完成全面的革命和建设任务(不只是在印度,也包括在东南亚和中国)即不列颠在印度的文化统一没有胜利完成。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近代西方列强对东南亚、印度和中国的侵略,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较量和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这一较量和融合的过程和方式因各国的情况和当时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有不同。

不管是以战争的方式还是以和平的方式,也不管是从经济,政治还是从教育文化的角度。

但归根到底都在文化的层面上得到了体现。

总之,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文化显示出了对东方文化的强势。

在佛教思想中有这样一种认识,事物未起作用是因为条件尚不具备;事物发挥作用是因为条件已经具备;而事物失去作用则是因为条件已经过时。

在东西方文化的较量中究竟是各处于上述三种阶段中的哪一阶段值得我们思考。

不列颠之战电影观后感

不列颠之战电影观后感

《不列颠之战》观后感"The Battle of Britain" is a film about the large-scale air battle between Nazi Germany and Britain during World War II. This film not only shows the cruelty and heroism of war, but also shows the power of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to unite for freedom and justice.Watching this movie, I was first struck by its grand narrative. The film vividly displays the cruelty and heroism of war through delicate lens language. From the fierce battle between British and German air force pilots in the air, to the anti-aircraft fire on the ground and the tenacious resistance of the people, every scene is full of tension and excitement. This narrative method gave m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e face of war, and also made me cherish the hard-won peace more.In addition to the grand narrative, the film also shows the un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of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ar. In addi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air crews from New Zealand, Canada, Australia, the Commonwealth of South Africa, Jamaica, Sri Lanka, Southern Rhodesia and other countries also participated in this war. This kind of cross-border solidar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makes me feel the great power of mankind when facing a common enemy. At the same time, the exile governments of many countries occupied by Nazi Germany also joined the ranks of defending Britain. I was deeply moved by this firm belief and determination. Additionally, I was impressed by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film. Although female characters are often in a weak position during war, they participate in this great battle in their own way. They either provide support to front-line soldiers in the rear, or play important roles such as medical soldiers and communications soldiers on the front line. Their bravery and tenacity showed me the power and value of women in war.However, the film also has some shortcomings. For example,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plots may be too simple or crude,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or accept it. In addition, the creation of some characters may be too single or stereotyped, lacking sufficient layering and depth. But these shortcomings do not affect my evaluation and feelings about the entire movie. Overall, "The Battle of Britain" is a very good war-themed movie. It not only shows the cruelty and heroism of war, but also shows the un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of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war. This movie made me cherish the hard-won peace more, and also made me more deeply aware of the great power of mankind when facing a common enemy. At the same time,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film also allowed me to see the power and value of women in war. I believe this movie will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and inspiration on every viewer.中文版:《不列颠之战》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与英国之间展开的大规模空战的影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读后感王雨工商五班2014201243wangyu11.28阅读了文章,听了同学们上课的发言,稍微有一点感想。

与许多同学认为的一样,帝国主义的入侵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得中国国民思想落后,仍然处于愚昧封建的时代,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被瓜分和侵略的命运难以避免。

虽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为中国带来的先进的技术,但是它只是不自觉的充当了历史的工具,并不值得感谢。

我们应当利用资本主义带来的先进工业技术,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并以史为鉴,明晰当下应当抵制的不是技术,而是资本主义无孔不入的文化入侵。

首先,资本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其目的在于在被侵略国家谋取不正当的巨额利益。

他们的侵略不仅摧毁了社会结构,泯灭了文明,还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忍的迫害和剥削。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屈辱的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得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冲击并逐渐解体,终于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入侵者毁灭了中国五千年的宝贵文物,抢夺财产和土地,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感谢的。

在马克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在英国人来到印度后,他们摧毁了印度的纺织车,将自己的纺织品运到印度买卖,由于忽略了公共工程部门,因此农业衰落了下来。

作为英国资本时期的领头者,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唯一使命就是为英国完成资本积累,这也就意味着印度人民的贫困。

对于中国则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苦难和屈辱,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太多的历史事实揭露了资本主义侵略丑恶的行径。

从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主义国家迫使我国签署了多条不平等条约,屠杀人民,破坏我国领土主权,掠夺领土,抢夺财富,打着传播西方文明的幌子来瓜分中国。

因此也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的侵略与殖民在亚洲有着双重使命。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谈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首先,对于破坏使命的理解,我除了前文所说的对国家文化经济的破坏,还指消除封建的东方专制制度。

在印度,封闭的文明使得其文化发展同生产与经济发展一样停滞不前,在莫卧儿帝国后期,封建统治谁若最后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状况。

马克思在文章中提到了那些一个个孤立自守的村落,以及原是公有制的土地。

这些村社被认为是“东方装置制度的牢固基础,是人的头脑局限于有限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的首创精神”。

而正是英国使得这种制度被消灭,使得土地从原是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

而英国工业的引入,也破坏了印度手工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形式,从而充当了印度现代化工业发展不自觉的工具。

同样在中国,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也受到了封建制度的束缚难以有飞跃的发展。

家庭都满足于自给自足,手工业和农业结合的经济形势之中,工业却鲜有突破。

而入侵者来临后,中国的手工业在外来的商品的压迫以及众多不平等条约下受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民族企业的丧失使得中国经济遭到极度弱化。

虽然农产品开始商品化,但由于入侵者的不平等贸易协议,中国国民难以得到应得的利益,让中国农民深陷于贫困落后之中。

可见这种入侵破打破了封建时期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一定程度上的瓦解了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使得农业的商业化有所提高,但是却也让农民受到了封建地主阶级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

同时,外国洋行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使中国被动的被卷入全球经济贸易之中,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他们对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造,是为了实现其利益和目的所不得不实施的。

殖民者并不希望中国能够独立自主的发展,并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各种阻挠,让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扶持国内各个党派进行内斗以扰乱中国社会的自然发展。

他们有意保留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阻碍民族资本主义,扶持封建势力,其意图显而易见。

而另一个使命,也就是重建,体现在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

从印度方面看,为了能从印度人民中榨取利益,英国政府不得不在印度农村确立地权和税额,推动了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向私有制的发展。

为了便于通讯以支持英国的殖民统治,将铁路建设技术带入了印度,从而带动了印度自身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底蕴。

对中国来说,殖民侵略终止了中国经济的自然发展,从原始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英国人在中国建立了一些产业结构扭曲的殖民地形式的工业,虽然其中包含着许多谋取暴利的不纯动机,但是仍然为中国带来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工业。

它对西方文明的引入,为中国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可观条件。

在中国日益发展的民族产业虽然受到了众多的压榨与逼迫,但是却增强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与近代工业的发展相伴的,是积累大量物质资料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终为无产阶级所要创造的新世界奠定物质基础。

有人提出,像的农村公社,虽然生产水平不高,但是却能保证人民不被压榨,过正常和平的生活,因此全盘否定英国殖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对待入侵的历史意义。

农村公社虽然无害祥和,却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让人迷信和愚昧。

马克思在其文章中曾提出:“这些小小的公社带着种姓划分和奴隶制度的污痕;它们使人屈服于外界环境,而不是把人提高为环境的主宰;它们把自动发展的社会状态变成了一成不变的自然命运,因而造成了对自然的野蛮的崇拜,从身为自然主宰的人竟然向猴子哈努曼和母牛撒巴拉虔诚地叩拜这个事实,就可以看出这种崇拜是多么糟蹋人了。

”对于中国,事实就是如此。

虽然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压迫,泯灭了中华民族悠久珍贵的历史文化物质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这种侵略执行的历史使命。

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封建中国无法看清世界潮流的发展形势,被侵略是一种历史必然性。

从情感上来说,我们会怀念,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亲眼看到这无数辛勤经营的宗法制的祥和无害的社会组织一个个土崩瓦解,被投入苦海,亲眼看到它们的每个成员既丧失自己的古老形式的文明又丧失祖传的谋生手段,是会感到难过的。

”我们能做的,是保留这种情感,吸取古代中国闭关自封,自大自我的错误,正确面对和评判英国侵略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并谨慎的对待未来,努力追赶世界发展的脚步,增强自我的国力以保护自己不再成为历史发展的牺牲品。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确实,虽然英国完成了创造的使命,但是其生产力的所有者最终还是属于英国资本阶级。

英国资本主义者和中国的地主阶级打压农民阶级,同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激励限制以及压迫。

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他们用暴力的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夺资源,阻碍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因此,入侵者带来的文化,仅仅是中国人自己解放自己的必要条件。

其带来的工业化技术,现代化工具以及各种铁路航运的技术使中国人也最终拥有能力生产自己的产品最终实现物质的积累并解放自己。

殖民者带来了工业和先进的技术,但是生产力不归人民所有。

只有中国人解放自己,才能真正改善物质状况。

资产阶级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创造物质前提。

我们要做到一方面是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

我国幅员辽阔,领土广博,资源丰富。

现在应当考虑首要问题是如何学习,反对的到底是什么,革命的对象革命的是什么。

反帝国主义与反技术进步不一样,现在有人将先进的技术的引进与帝国主义的入侵混为一谈,拒绝和排斥国外的技术,认为技术就代表着资产阶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入技术,就是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引入中国。

这是十分短浅的思想。

反对帝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抗争的主要目标,帝国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我们反帝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民族战争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但是,当资本主义以柔和的形式侵略中国之时,我们应当区分应当抵制与应当保留的对象。

随着网络以及先进科技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对诸多亚洲国家采取文化渗透。

从而在精神思想以及价值观方面对其进行误导与压迫。

早些时期,人民大众会以国内战争的形式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勾结。

例如土地革命战争,为了抗争陈独秀等人引导的右倾错误,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众多起义,并且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胜利。

我们应当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不是先进的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曾经学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的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引进,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可以作为劳动的工具和对象,物化后变成生产力。

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体现在生产关系上,也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矛盾。

由于生产关系应当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应当竭尽全力提升生产力水平,从而符合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公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因此对于技术的引进,是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其早日脱离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界限,激化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从而使得资本主义掉进矛盾的漩涡中逐渐遭到舍弃与瓦解,进一步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为共产主义做进一步的物质准备。

因此,外国的技术并不代表外国的生产关系,而只是加速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武器。

我们革命的对象绝不是好的技术。

邓小平同志也提出,黑猫白猫,抓到耗子的猫就是好猫,我们应当利用可以利用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本国生产力水平,而将技术看做是帝国主义的根本而抵制技术是十分短浅的观点。

经济和技术优势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打击我国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要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在弱势方面的建设。

综上所述,技术是我们不需要抵制的,也正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略确实让中国被动的接受了外来的技术,并且提高了生产力,瓦解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给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前提。

然而,我们必须要以史为鉴,对资本主义的入侵做好准备。

我们现在最应当抵制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无孔不入的文化入侵。

中华民族已经遭到了百年的侵略,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却受到了许多阻碍。

中国不能再遭到二次的侵略,但是诸如美国等国家正在利用文化战争的方式,侵蚀着非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

我们应当防范于未然。

美国中情局提出的十条戒令,就多次提出用文化战的方式,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青少年的潜意识中种下分裂的种子,破坏传统价值观,让青少年沉迷于总价迷信,反对原来所受到的思想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