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合集下载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13日星 期五8时 53分31秒20:53:3113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8时53分 31秒下 午8时53分20: 53:3120.11.13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320.11.1320: 5320:53:3120: 53:31Nov-2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20:53:3120: 53:3120:53Friday, November 13,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1.1320.11.1320:53:3120: 53:31November 13,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13日 下午8时 53分20.11.1320.11.13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8时53分 31秒下 午8时53分20: 53:3120.11.13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320.11.1320: 5320:53:3120: 53:31Nov-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1月13日星 期五8时 53分31秒Friday, November 13, 2020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下午8时 53分31秒20:53:3120.11.13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1月下 午8时53分20.11.1320: 53Nove mber 13,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1月13日星 期五8时 53分31秒20:53:3113 November 2020

浅谈美国次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浅谈美国次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浅谈美国次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自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初逐步加剧,到2008年底,美国股市主要股票指数下跌20%,其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和以它为基础资产的债券开始全面爆发危机,引发美国的金融危机,以至于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大危机。

这既有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大量违约导致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次级债的危机的原因,也有证券化本身潜在风险的原因,而后者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信用风险被从信贷市场转移到了证券市场,而资产证券化扩大了金融危机的危害范围。

笔者拟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提出加强金融监管,防控资产证券化中信用的风险,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走稳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次债危机的直接原因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是次级债发生危机的直接原因。

由于借款人无力偿还住房抵押贷款的本息,导致现金收支账户也无法向次级债的投资者按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导致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贷款对象的资质差其贷款对象的资质比不上优质和次优抵押贷款。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少数族裔、职业不稳定者、教育程度低下者,他们未来的收入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当他们无力支付住房抵押贷款的本息时,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债券也就失去了还本付息的来源。

(二)美国利率走高美联储从2001年初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不断下降,直至2004年开始进入上升通道。

融资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动贷款规模增加。

从2004年6月底起,美联储改变了自2001年初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004年中期至2006年美联储共计加息17次,随之带动抵押贷款利率的逐步爬升,借款人还款压力增大。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资质本来就较差,尤其是对选择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利率重置后的贷款成本明显超出其承受能力。

(三)房价的下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更多的是依靠房价的不断上涨作为支付本息的保障,而不是依靠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其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轰动全球的金融危机,即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经济,而且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第一节:次贷危机的原因次贷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1. 房地产泡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繁荣期。

人们普遍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并把房地产作为投资手段。

这导致了过度乐观的预期,追求房屋投资的狂热。

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发放高风险次贷,使得购房者无需按揭贷款和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获得低成本贷款。

这种高风险贷款的快速增长最终引发了危机。

2. 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也负有很大责任。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过度借贷、缺乏适当的风险管理、债务资产证券化以及制定了有缺陷的金融工具等。

这些行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二节: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以帮助我们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1. 风险管理和监管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严重不足以及监管机构的失职。

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遵守规则,不过度借贷,有效管理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他们应该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创新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监管政策。

2. 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次贷危机揭示了普通公众对金融产品和风险的无知。

我们应该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金融风险,以避免被不良金融产品危害。

3. 建立透明度和问责制金融市场应该建立更高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金融机构应该公开其业务和风险管理情况,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其选择的投资项目。

同时,对于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以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

4. 多元化投资和风险分散投资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降低个体投资带来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及美国次级债风波的启示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及美国次级债风波的启示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及美国次级债风波的启示内容摘要: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地把信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使风险得以分散,降低了风险积累的可能性。

但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各类金融风险,对此类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也就成为各个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类别及其管理,并结合美国次级债风波进行论述,以对国内金融行业正确认识及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有所启示。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美国次级债风波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存在的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非证券化资产集中起来,进行重新组合,据此发行证券的过程和技术。

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地把信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使风险得以分散,降低了风险积累的可能性。

但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各类金融风险,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风险:(一)交易结构风险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化融资方式,其融资的成功与否及其效率大小,与其交易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只要参与各方恪守各自承诺所确立的合约,该结构将是一种完善的、风险分担的融资方式。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对资产出售有着不同的法律和会计规定,这一方式将面临结构风险。

如果发起人的资产出售作为“真实销售”处理,证券化资产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去,发起人的其他债权人对这些资产没有追索权,那么,即使发起人破产,其被证券化的资产也不会作为清算对象,证券化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仍通过发行人转给债券的投资者。

如果发起人的资产出售是作为一种资产负债表内融资处理的话,当发起人破产时,其他债权人对证券化资产享有追索权,这些资产的现金流量将会转给发起人的其他债权人,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将面临本息损失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称为违约风险,它是指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对其所承诺的各种合约的违约所造成的可能损失。

信用风险产生于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方式的信用链结构。

简单的讲,信用风险表现为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不能支持本金和利息的及时支付。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也被称为2024年金融危机,是一场由于次贷、抵押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泡沫破裂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资产证券化是次贷危机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危机是非常重要的。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金融资产转化为可以进行交易的证券,通过将相对高风险的资产转移给投资者来降低风险。

在次贷危机中,美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高风险的次贷贷款转化为抵押债券、债务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然后将它们出售给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在初期的目的是为了分散多个债务人的风险,提高流动性,并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然而,在次贷危机中,金融机构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过度负债,并将高风险贷款转移给投资者,从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散布了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在于它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金融机构向投资者销售资产证券化产品时,他们并没有充分披露这些资产的风险。

这使得投资者无法正确评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值和风险水平。

此外,资产证券化也导致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不透明性。

金融机构将高风险贷款转移给投资者之后,他们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删除这些贷款,并通过这种方式隐藏了他们的负债水平。

这种不透明性使得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难以评估,也进一步削弱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当房地产市场崩溃、次贷违约增加时,次贷贷款所支持的抵押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的价值急剧下降。

这导致了投资者的损失,也触发了次贷危机。

因为很多金融机构过度依赖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些机构面临巨大风险,很多金融体系遭受了严重冲击,甚至面临破产。

次贷危机揭示了资产证券化的缺陷,并促使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市场。

为了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更加透明地披露他们的负债和风险。

此外,也出台了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金融机构的过度负债和风险散布。

虽然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和,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

(完整版)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完整版)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

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确背景,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

从2000年到,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

提供次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

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

到末,次贷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

2.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

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

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

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

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

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至今,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上最具活力的成熟产品了。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使大家对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产生了疑问。

通过对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运行模式、发生危机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 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贷款证券化;创新;影响1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1.1历史根源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

当时,市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发展中国家盛行,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增长,从2000年以来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以上。

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带来了低价出口产品迅速增加,由此也降低了发达国家的产品需求,进而降低了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预期。

全球实际利率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出现显著下降,全球范围的投资意愿低于储蓄意愿,长期利率下滑,导致房地产现值利率偏低和证券溢价。

21世纪初,美联储为应对互联网泡沫导致的美国经济衰退,一直采取降低利率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住房价格急速上升,形成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

1.2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一,放贷机构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正确评估基础资产的质量与风险。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对的是无需提供任何偿还能力证明、信用分数低于620分的借款人,信用极差,而放贷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在贷款机构风险控制不到位情况下,他们只顾极力推广这些产品,有意忽视向借款人说明风险和确认借款人还款能力的环节,从而留下了借款人可能无力还款的隐患,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更高,质量更差。

第二,没有及时、准确地披露基础资产的信息。

贷款机构应该将次级抵押贷款的质量如实向投资者披露,以便让投资者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这些信息没有被客观地披露出来。

第三,风行的证券化和偏高的信用评级给危机累积了巨大的信用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抵押贷款证券化视角的开题报告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抵押贷款证券化视角的开题报告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抵押贷款证券化视角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冲击,不仅引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次贷危机成因复杂,其中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其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种债务抵押资产通过交易所发行证券化证券的过程。

从理论上讲,这种证券化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能力,但实际上在次贷危机中,这种证券化导致了金融机构的滥用和认知风险。

这使得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次贷危机的起点和源头。

在次贷危机产生的前提和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对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认识还较为欠缺,特别是对其风险与机会的认识。

因此,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中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研究,可以夯实我国金融市场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竞争的基础,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2.1 研究问题(1)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2)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机制是什么?(3)抵押贷款证券化出现的问题是什么?(4)美国次贷危机如何影响我国金融市场?2.2研究目的(1)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为防范我国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2)通过深入分析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机制,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理性发展。

(3)分析抵押贷款证券化出现的问题,探讨其根本原因,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参考。

(4)探究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为我国金融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3.1 研究方法(1)资料搜集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梳理和分析次贷危机中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信息。

(2)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次贷危机中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机制、问题、影响等方面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其特点和趋势。

3.2 研究内容(1)次贷危机的成因研究。

(2)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机制分析。

(3)抵押贷款证券化出现的问题探讨。

(4)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4.1 研究意义(1)补充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其流程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并以这些资产为担保发行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固定收益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技术和过程。

其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

根据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类型不同,资产证券化可以划分为资产支持证券(简称ABS)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简称MBS)。

MBS在美国次级房贷市场上大量发行,其流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部分:1、商业银行发起次级抵押贷款,并根据证券化目标形成贷款组合2、组建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实现资产组合的“真实出售”并建立“风险隔离”机制。

3、进行信用增级,提高证券化之资产的信用等级,从而改善发行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由信用评级机构对未来资产能够产生的现金流进行评级以及对经过信用增级后的拟发行证券进行评级,为投资者提供证券选择的依据5、安排证券销售,向发起人支付购买价格6、证券挂牌上市交易7、发起人要指定一个资产池管理公司或亲自对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由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收入,并将这些收款全部存入托管行的收款专户。

8、支付证券按照证券发行时的约定,待资产支持证券到期后,由资产池产生的收入在还本付息、支付各项服务费之后,若有剩余,按协议规定在发起人和SPV之间进行分配,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即告结束。

二、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1、贷款机构风险控制不到位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

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

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它与传统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不同,允许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还贷负担远低于固定利率贷款,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摘要美国次贷危机是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中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探讨中国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有关措施。

1. 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2008年,是由于次贷市场泡沫破裂导致的金融危机。

在此之前,美国的次贷市场通过高风险、高利率的借贷方式,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然而,次贷市场的繁荣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监管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

2.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影响2.1 投资者信心受挫美国次贷危机震动了全球金融市场,导致许多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产生疑虑,信心大幅下降。

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需求。

2.2 资产质量重视程度加强次贷危机的爆发揭示了资产质量的重要性。

在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开始更加重视资产证券化产品中的资产质量,加强了对资产的审核和风险评估。

2.3 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的加强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中监管和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

中国的监管机构认识到了此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3.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3.1 注重产品设计和结构创新美国次贷危机揭示了产品设计和结构创新的风险。

中国在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时应注重产品的结构和设计,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过于复杂和风险不可控的产品。

3.2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次贷危机引发了对风险管理和监管不足的警示。

中国需要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3.3 提高投资者保护意识美国次贷危机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严重冲击。

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意识,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避免投资者因不完全了解产品风险而遭受损失。

3.4 多元化资产证券化产品次贷危机暴露了过于依赖某一类资产的风险。

中国应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创新,将更多类型的资产引入证券化市场,降低系统性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研究及对我国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研究及对我国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研究及对我国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启示曾经红极一时,备受华尔街及世界各国金融机构青睐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最终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哀鸣中黯然退场了,可是它所遗留下来的棘手的难题却令深陷其中的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们头痛不已。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在暴露其自身资产证券化实施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之外,更是为世界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我国刚刚踏上资产证券化的道路,无论在制度上还是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上均存在大量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笔者认为要想保证资产证券化真正的发挥其自身的创新功能,我们必须要做到规范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金融创新的监管;鼓励创新;健全融资市场,保障资产证券化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大对投资者、中介机构、专业人才,以及相关市场参与者培养的力度以及鼓励中小企业的参与,拓宽其融资渠道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充分利用好资产证券化这项创新工具,在资产证券化道路上走得稳健。

论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机制和风险涵义

论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机制和风险涵义

论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机制和风险涵义从2001年开始,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的发生,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危机。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此前采取连续13次降息,从2000年5月至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

低利率政策推动了贷款的增加,过剩的流动性促使物价上升。

而从2004年起美国进入加息期,基准利率的上升逐渐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与此同时,2004年至2005年发放的次级抵押贷款在2007年进入利率重新设定期,借款者面临的还款压力骤然增加,违约风险全面暴露。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在历经多年繁荣之后于2007年发生风波,遭受打击最前沿的则是将核心业务集中于次级抵押贷款的放贷机构。

2007年2月底,美国最大的次级房屋信贷提供商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决定减少次级贷款投放量。

2007年3月13日,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MBA)的数据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的违约率上升至13.33%,创四年新高。

当天,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

2007年7月10日,标准普尔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2007年7月19日,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8月9日,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贷,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欧洲中央银行出手干预。

在2007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三周时间里,次贷危机集中爆发。

随着危机的深化,次贷危机开始向资本市场和全球市场蔓延。

卷入次贷中的世界知名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接连宣布停止赎回、濒临解散或是巨额亏损。

2008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最终被摩根大通低价收购。

9月14日晚间,美国银行以约440亿美元收购有着94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就在美联储与美政府积极联手救市的同时,我国第二批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悄然运行。

本文着重从次贷危机的产生及其成因分析入手,结合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提出几点启示。

标签: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担保债务权证美联储降息注资与美布什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并未将次贷风波有效制止,伴随凯雷资本等机构陷入资金困境等更多利空消息的出台,全球股市连续跳水、主要股指纷纷破位下跌,次贷“第三冲击波”似乎已来临。

与此同时我国资产证券化第二批试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随着美国次贷问题的逐步深化,有些学者开始质疑结构性融资产品。

资产证券化工具的运用并不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应由其为次贷危机买单。

本文从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目前我国金融环境及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来谈次贷危机对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几点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及其成因1.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美国次贷危机即美国次级贷款支持证券危机。

911事件以后,美联储为刺激经济,连续14次降低再贴现利率,13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

宽松的资金供应环境使得流动性泛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产品得到追捧。

但到了2004年6月,在资产泡沫逐渐明显,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美联储开始提升利率,两年内连续17次将联储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了5.25%。

那些通过浮动利率贷款购房的次级贷款客户由于其收入无法支撑不断增加的贷款利息,便陷入困境,还款违约率不断上升,被收回的房屋数量不断增加,最后引发了大面积的次级贷款信用危机。

2.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美国70%的住房抵押贷款实现了证券化,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商业银行可将各类贷款证券化,形成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的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移给投资者。

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房地产市场景气,借款人可以按期还贷,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有稳定的收入流来保障证券投资的收益。

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的原因及对中国证券公司的启示

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的原因及对中国证券公司的启示

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旳因素及对中国证券公司旳启示摘要: 次贷危机爆发后, 美国投资银行遭受了重大损失, 这重要是由于其在次贷市场中旳特殊作用及激进旳投资方略所导致旳。

反观中国旳证券公司. 虽然由于经营范畴有限以及杠杆比率较低, 所受旳影响相对较小, 但其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成熟和完善, 需要加以改善。

核心词: 次贷危机;杠杆比率净;净资本;风险控制指标次贷危机自8月爆发后, 随着贝尔斯登旳被收购而升级, 并随着雷曼兄弟旳破产以及美林证券旳被收购而逐渐蔓延;不久, 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宣布转为商业银行。

至此, 世界五大投行已经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旳因素美国投资银行为什么会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几乎全军覆没, 这可以从美国投资银行在次贷市场中旳作用谈起:一方面, 美国投资银行通过发起特殊目旳机构将次级贷款转换为 MBS(住房抵押债券), 并通过金融创新, 发明出CDO(担保债务权证)、CDS(信贷违约互换)等金融衍生品, 扩大了次贷市场旳规模, 并将风险转移给次贷证券旳投资者。

另一方面, 美国投资银行作为融资者, 为次贷证券投资者提供融资。

第三, 美国投资银行为进行二级市场做市, 持有部分次贷证券。

第四, 美国投资银行作为投资者, 购买部分次贷证券以进行投资获利。

随着房价旳走低, 次贷违约率旳上升, 一方面投资银行持有旳次贷证券发生减值, 另一方面融资客户浮现违约;然后次贷证券市场陷入低迷, 承销收入大幅度下降。

而金融资产旳巨额减值和亏损同比减少了各投资机构旳资本金,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和VAR水平;为了减少风险水平, 各金融机构只能发售风险资产以减少风险水平, 这引起了次贷证券价格旳进一步下跌, 从而引起危机旳进一步传导和升级。

而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 美国投资银行之因此更早浮现危机, 浮现问题旳机构数量也较多, 这与其较为激进旳投资方略和较高旳杠杆比率密切有关。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抵押贷款证券化视角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抵押贷款证券化视角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抵押贷款证券化视角始于住房抵押贷款操作的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资产证券化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流动性、分散风险、提供新的投资融资品种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是最早进行资产证券化、也是资产证券化最发达的国家。

70年代至今,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以保证资产证券化通过构建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来保证融资的成功。

那么,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和次贷危机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资产证券化的放大效应是怎样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呢?这都是本篇论文尝试回答的问题.本文的思路是首先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入手。

介绍了其抵押贷款市场的三种分类: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

接下来重点介绍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产品。

正是由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及其创新,使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住宅金融市场。

随着长期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的增长,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期限不匹配带来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断积聚;再加上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爆发经济环境变化的推动,美国资产证券化开始进入孕育和成长阶段。

文章随后介绍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和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

这部分以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运作机制为前提,介绍了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资产证券化。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市场主体主要由房利美、吉利美和房地美构成。

接下来文章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和原因。

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历史入手,通过回顾美国过去的房贷市场,以节俭储蓄机构的兴衰为背景,讲述了美国传统住宅间接融资体制,并指出了其最大的缺陷:信贷链条短,抗风险能力不足;信贷资产单一,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不匹配”的问题十分突出。

接着以次贷危机的缘起、隐匿到最终爆发为线索,揭露了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和形成机制。

同时,论文揭示从次级贷到次级债危机的本质。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一、引言二、美国次贷危机起因分析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原理2. 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市场中的应用3. 信用评级误判导致次贷违约率飙升4. 房价泡沫的形成及破裂5. 金融杠杆的暴露及其影响三、启示及建议1. 加强监管,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2. 完善信用评级机制3. 降低金融杠杆比率4. 加强消费者金融教育5. 推进金融创新,创造更多风险分散工具四、案例解析1. Lehman Brothers倒闭事件2. 美国次贷市场规模和违约率3. 美国住宅价格泡沫的形成及破裂4. ABS信用评级的失灵5.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应用分析五、结论六、参考文献引言: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它将原始资产进行分散化投资,并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将风险分散到全球范围内,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然而,在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成为了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美国次贷危机起因分析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原理资产证券化是将原始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并通过公开发行等方式转让给投资者。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原始资产如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汽车贷款等被资产证券化公司收购,然后重新打包成不同等级、不同期限、不同类型的证券,并由信用评级机构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评级后再进行销售。

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在于将不同期限、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资产通过打包成证券化产品的方式进行转让,从而实现风险的分散和收益的提高。

2.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市场中的应用次贷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次贷市场,次贷贷款是指信用评级较差的不良贷款,风险高但收益率更高。

在房地产泡沫期间,很多人通过次贷贷款购买房产,难以承受高利息贷款的负担,次贷违约率明显上升。

为了将次贷贷款卖出,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利用资产证券化将产生的违约风险分散到全球范围内,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也让全球资本市场受到了重创。

3.信用评级误判导致次贷违约率飙升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具,而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在于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评级,确保投资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评估所购买的产品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给我们的启示简介美国“次贷危机”是指2007年至2008年美国发生的一场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这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和金融系统的动荡。

本文将探讨这场危机的主要成因,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们今后的金融监管提供启示。

主要成因1. 低利率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低利率政策,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

这导致银行和金融机构放贷更加容易,并引发了对房地产的投资热潮。

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

2. 高风险贷款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并获取更多利润,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放宽贷款条件,向信用纪录较差的借款人提供贷款。

这些贷款通常有较高的利率和更低的贷款成数,被称为“次贷”。

3. 拆借与资产证券化银行和金融机构将发放的房屋贷款进行拆分,然后将其打包成复杂的金融工具,称为资产证券化产品。

这些产品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风险和回报。

投资者购买这些产品,以期获得高回报。

4. 信贷评级机构失职信贷评级机构在评估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时,赋予了大量高风险产品“安全”的评级。

这导致投资者对这些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对其价值过高估计。

5. 崩盘与后续影响由于次贷市场的泡沫破裂,大量贷款无法偿还,房地产市场崩溃。

金融机构面临破产和倒闭的风险,投资者损失惨重。

危机的影响扩散至全球,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经济衰退。

启示1. 加强金融监管次贷危机的发生表明金融监管存在缺陷。

我们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和监管,以减少高风险贷款和投机行为的发生。

2. 提高风险意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应该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和评估能力,不要盲目追逐高回报。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注重多元化投资,以降低整体风险。

3. 改善信贷评级体系信贷评级机构应从过去的失职中吸取教训,加强评估方法和程序的严谨性与独立性。

监管部门也应该对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审查,确保其客观和准确。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欧 盟 和 日本 等 世 界 主 要 金 融 市 场 , 时对 包括 中 国 在 内 的新 兴 助行 动,但是欧洲央行 的救 市行动规模 比美联储要大得多 , 同 美 市 场 也 造成 巨大 的冲 击 , 至今 仍 呈 愈 演 愈 烈 的 趋 势 。


美 国 次 贷 危机 的形 成 与发 展 、 害 危
机是从 20 06年 春 季 开 始 逐 步 显 现 ,至 2 0 0 7年 8月席 卷 美 国 、
在 次 贷 危 机 爆 发 后 , 联 储 虽 然 也 对 股 市 采 取 了 大 规 模 救 美 联储 到 去 年 为 止 大 约 对 股 市 投 入 了 1 0 美 元 , 欧 洲 前 一 阶 4 0亿 段 则投 入 了近 3 0 00亿 欧 元 , 这 说 明 欧 洲 人 所 持 有 的美 国 次 贷
( 投资银行 的恶性竞争使危机得以开始孕育 一)
在 次 贷 资 产 证 券 化 个 过 程 中 , 资 银 行 直 接 购 买 次 级 按 揭 投
M c宣 布 正 式 破 产 ; 0 8 1 , a) 2 0 年 O月 以全 球 最 大 的对 冲 基 金 之 一 贷 款 、B A S资产 、D C O资 产 ,然 后 设 立 特 别 法 律 实 体 SV P ,通 过
大 本 营 投 资 集 团 (ia e n v s m n r u L ) 标 志 的 S V实 现 风 险 隔 离 ; 次 对 资产 池 进 行 设 计 , 估 资 产 池 质 量 , C t d l I— e te t G o p L C 为 P 其 评
的可 能 , 对 抵 押 贷 款 公 司 和 银 行 资 金 回 笼 造 成 极 大 的 不 利 影 多 的 , 所 持 有 的美 国次 贷 就 可 能 是 最 多 的 。美 国的 次 贷 风波 , 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摘要]资产证券化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被人们用来转移和分散风险、实施信用增级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

它是一柄双刃剑,是一件强大的金融武器,应用得好,可以带来创新和效率,给人们更多的惊喜;使用不当,则祸患无穷。

我们对待资产证券化,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小心谨慎地使用,加强使用过程的控制和监管,对其扬长避短,实施安全的金融创新。

美国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只是力争在模型上做到了风险分散的完备性,而不是针对市场做到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市场变动并不是资产证券化模型所能主宰的变量,但却可以使资产证券化的利益链条发生断裂或者扭曲,从而引发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住房抵押贷款;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一、引言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爆发至今已经两年多。

迄今为止,人们对次贷危机原因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为美国过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霸权,忽视了国家责任和信用,造成了次贷危机向国外的扩散。

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过度透支了“整个国家的信用”。

〔1〕(2)认为美国的经济政策是导致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政策的不当造成了高风险贷款的增加,二是金融创新带来了巨大风险;三是会计准则失灵导致了资产价值出现了大幅度变化。

〔2〕如张维迎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倒不如说是政府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3〕。

(3)认为次贷危机的原因在于政府金融监管的缺失。

如罗熹认为,“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市危机的重要成因”。

〔4〕(4)认为流动性过剩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

如黄纪宪等认为“流动性过剩带来了信用风险的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下的新变化带来了新风险”。

〔5〕(5)认为道德风险是次贷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

如证券市场导报认为“市场各主体道德风险失控、金融行为失范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6〕(6)认为过度消费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如卢宇峰认为,“过度消费导致宏观经济恶化,是次贷危机形成和爆发的实体基础”。

〔7〕(7)认为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是此次危机的根源。

如蒲勇健认为,“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

①以上观点都偏重于从制度、社会等宏观因素寻找危机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完整性和较强的宏观性。

如果能选择一个关键性的相对微观的视角对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缘由和答案,对抑制危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吸取经验教训,意义重大。

本文拟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对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反思,以及对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启示。

二、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资产证券化视角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可以用飞速发展来形容。

资产证券化也同时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运用和发展。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被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

伴随着近年来美国市场上次级抵押贷款标准放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创新和证券化技术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就成为受到市场追捧的创新投资品种,得以在美国迅速发展并在房地产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上深厚的资产证券化背景存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衍生的债券产品(以下简称次级债券产品)及其市场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壮大。

在次贷危机前,美国的次级债券产品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并且蕴涵了巨大的风险。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累积风险的爆发,引发了从2007年初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

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以下对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作出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放大了次级债券产品的市场风险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原则之一是杠杆操作。

通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从抵押贷款公司到投资银行及其它相关金融机构———都有较高的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特别是发行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即抵押债务债券)和CDS (CreditDefaultSwap,即信用违约掉期)的金融机构,通过这样来达到以小博大、以少博多的目的。

这些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相对于资产规模偏少,资本充足率低,它们用很少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大量借贷的方法来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借贷越多,自有资本越少,杠杆率就越大。

杠杆效应的特点是,在赚钱的时候,收益是随杠杆率放大的;但当亏损的时候,损失也是按杠杆率放大的。

高杠杆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通过风险传导机制,次级债券的风险将从抵押贷款市场传递到债券产品市场,并在衍生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被逐步扩大。

在证券化产品的末端,次级债券衍生品的风险已被放大到相当高的程度,这种逐步累积的风险一旦爆发,将带来次级债券产品链的巨大危机。

特别是处于次级债券产品末端的对冲基金的衍生品的杠杆操作,使得风险敞口增大,在出现流动性紧缺情况下,通过债务链条传导而引起金融市场震动,这是次级债券最大的风险。

在美国次级债券危机爆发以前,次级债券衍生品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张,逐渐与实体经济相脱节。

比如,一些能力较强的对冲基金的财务杠杆在30倍以上,高的达到40倍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这些对冲基金在宏观市场上扩大了信用规模,促使信用膨胀,加大了金融风险。

一旦市场条件变化(如房地产价格下降)或操作失误,风险立刻显现,基金难以归还信用放款,进而引起了金融市场上的“羊群效应”,造成连锁反应,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出现短缺。

(二)次级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质量低劣埋下了风险隐患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第一步。

对次级债券产品的证券化过程来说,其起始端为次级贷款,它是次级债券产品的基础资产。

次级贷款的特点决定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它的贷款对象是信用记录较差和无法出具收入证明的借款人,使贷款机构在还款第一来源和第二来源的认定问题上容易混淆立场(第一还款来源即还款人的还款能力是最重要的,第二还款来源为对住房抵押物的处置)。

其次,在贷款的担保设定上,不重视借款人的信用,而只考虑了将所购房屋作为抵押。

最后,证券化的发起人被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蒙蔽了双眼,房产看似是最安全的抵押,而实质上它是将贷款收益建立在房价继续上涨的基础上,忽视了市场波动性。

由于次级贷款具有信用评分低、办理手续简便、贷款审查缺乏审慎性等弱点,因此,住房抵押贷款银行拥有的次级贷款资产是质量低下、风险巨大的劣质资产。

但偏偏是这类资产,被集合打包组建成了资产池,以此发行次级债券,并进一步衍生出更多的衍生品。

在次级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中,投资者投资的证券品种的收益来自于基础资产亦即次级贷款还款的现金流。

而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来源是证券化产品安全的原始保障,一旦住房抵押贷款出现问题,现金流没法保障,则必然造成债券产品价格下跌,形成市场危机。

此外,因为次级抵押贷款的特点,次级贷款人多为没有可靠收入来源的人,风险承受能力较差。

在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低迷引发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还款人的收入也必将受到影响,而更加导致无力还贷。

因此,第一还款来源非常受限。

由于第二还款来源是对住房抵押物的处置,这在房地产市场萧条的形势下尤为困难。

并且,在美国,很多次级抵押贷款都是零首付的,可以说,大部分亏损的都是银行和信贷机构的钱。

初始阶段由于机构投资者被高利率所诱惑,忽视风险,加之证券化资金链过长,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会导致危机大范围的爆发。

所以,可以这样讲,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产品从原始端就出现了问题,这为此后的证券化流程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三)次级贷款证券化的信用增级行为无法较好地实现信用增级的目的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包括内部增级和外部增级两种方式①。

内部信用增级主要包括直接追索权、高/低级结构、超额担保和利差账户等方式;外部信用增级包括备用信用证、担保和保险等方式。

对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而言,因为其特点,其内部信用增级主要采用高/次级结构的方式,它是对次级债券产品区分高级/低级(如CDO分为了高层级、中层级、低层级和股权级),现金流依次偿付,先是高级,然后是低级。

因此,低层级债券在高层级债券之前承担损失的风险。

这种信用增级方法的实质,是投资者通过购买风险高但收益大的低级债券,为优先级债券提供了信用增级,但是对低级债券自身信用的增加并无多大意义。

因此,这样增级的直接结果就是,原始基础资产池的违约风险集中在了低层级债券当中,使这部分证券的风险急剧上升。

由于风险过度集中,低层级债券的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最终还是会影响到高层级债券的偿付,无法实现内部信用增级的目的。

实际上,此类无法实现信用增级的低层级债券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比如低层级CDO。

证券化过程中常用的外部信用增级的形式主要有专类金融保险、传统保险公司保险、企业担保、信用证、现金担保账户和担保投资账户等。

由于美国次级贷款自身的弱点,其衍生证券采用企业担保、信用证、现金担保账户和担保投资账户的外部增级方式较少;次级债券产品采用的主要外部信用增级方式是保险方式。

保险方式中传统的保单形式和赔付惯例与金融担保要求的不符带来了新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如果信用增级机构信用等级下降,则担保类证券也将面临信用等级下降的危险。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许多保险公司,如美国国际集团(AIG),通过CDS (信用违约互换)专事为债券的持有人提供保险,保险对象即CDO。

当CDO市场出现问题时,提供担保的保险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其市场信用迅速下降,而因为这些保险公司本身也持有大量的CDO,这样反过来又加速了这些次级债券产品市场价格的快速下跌,因而无法实现外部增级的目的。

(四)次级贷款证券化的信用评级行为造成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次级贷款到其衍生的一系列债券产品,经过了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长链条的复杂运作,投资者通常无法辨认次级债券产品的基础资产及其风险,而只能以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来选择持有。

在这种情况下,评级公司客观、公正、准确的评级对投资者来说显得异常重要。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评级公司对次级债券产品的评级脱离了客观、公正、准确,这种诚信缺失使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充斥市场。

这些原因主要包括: (1)评级机构的评级模型通常根据历史数据做成,这个模型里有很多假设,比如对房价、GDP、通货膨胀、利率的假设等等,并没有及时准确遇见真正的风险。

评级机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债券产品并未采取足够的审慎态度,在评级过程中对债券产品的评级依据不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