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PPT课件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1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
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 Y,如图1-2所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微观基础PPT课件
09.11.2020
6
补充:研究内容
1、国际贸易纯理论
A.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B.关于贸易的作用与影响 C.国际贸易的动态格局
2、国际贸易政策
09.11.2020
7
1、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
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 (1)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
——亚当斯密模型和李嘉图模型; (2)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3)用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
——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4)解释成本优势动态变动的产品周期理论。
09.11.2020
8
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基础的主要有:
(1)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需求模型
(2)用收入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09.11.2020
9
2、关于贸易产生的影响
09.11.2020
20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 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 大组合的线。
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 即它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 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大于货币成本是无 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又无法实现产量最 大化。
09.11.2020
11
2、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为什么各国政府要运用政策干预贸易?决定 各国不问时期不同产业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构成了国际贸易政策 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贸易政策制 定过程中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人们称之为贸 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
09.11.2020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09.11.2020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版)ppt02
人造丝
啤酒 水泥 男式毛制品 人造奶油 毛衣
1.4
2.0 1.1 1.3 1.2 1.4
0.09
0.06 0.09 0.04 0.03 0.004
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
斯特恩(Robert Stern)的实证检验:比较1950年 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出口 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证明在1950年,所观察的39 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假设检验,但到了1959 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 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 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 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一、产生背景 二、基本观点 三、政策主张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14~18世纪,全盛于16至17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安· 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德·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 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4、国家干预经济。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课件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1
础
本章结构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2Hale Waihona Puke 础• 本章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部分,
它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解释国际贸易的起 因和影响。因此,本章主要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 出发来讨论国际贸易的产生。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29
础
(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推导)
28
(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 国民供给曲线(national supply curve)和国民需求 曲线(national demand curve),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 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如图1-6a、1-7a)。 国民供给与国民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供给与需求 的各种潜在可能,实际发生的供给与需求只是众多潜在 可能性中的一种,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 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
图1-5
市场出清,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27
础
思考、讨论问题: 1.哪一条相对价格线可以作为国民收入预算线?
为什么?相切的线,预算来源于产出。
2.什么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相对 价格线、国民收入预算线重合?即三线重合。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础
• 在分析框架上,本科阶段的贸易理论模型采用 2×2×2模型: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A国和B国)、 两商品(X和Y)、两要素(K和L)。 便于二维几何 图示。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1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
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 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 Y,如图1-2所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P。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Y X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Y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1S、2S、3S。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 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4(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Y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如图1-5所示。
Y图1-1Y商品国民供给曲线的推导图1-1Y商品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理由如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均衡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得以确定,则可得到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需求,从而确定该商品均衡状态下的供给和需求。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版)ppt01
Xc-Xp
图1-12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 w 格(1 ≤ Pxw / Py ≤ 2 ):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国过剩供给曲线
2
1
B国过剩需求曲线 国过剩需求曲线
X
O
过剩供给或需 求
图1-13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不涉及货币因素 。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 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 (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Y C U2 E U1
Q
p
pw
O
X
图1-14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 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 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 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图中U1到 U2);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 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 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 获得额外的利益(图中 U2到U3 )。
Y C F
U3 E U2 U1 Q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电子教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3)递增原因:2、机会成本: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2)表达式:-△dY/△dX3)解释: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
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3)用途: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b)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B)推导:P21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1、起因:1)生产技术差异2)要素禀赋差异3)要素禀赋差异4)要素禀赋差异5)要素禀赋差异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A、绝对优势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B、比较优势含义:(1)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契约线:
图1-1
14
图1-2
15
产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要素价格变动,从而引起要素 在两部门之间来回流动,引起不同的要素分配。两部门 之间的不同的要素分配对应不同的最优产量组合点。无 数要素分配点组成契约线。契约线上每一点对应一个最 优产量组合点。所有最优产量组合点组成PPF。
16
由生产契约线一一对应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MRTSLK
Vk Vl
w r
用劳动力去替换资本,但比值此时等于要素报酬之比。
对于Y部门,同样有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
使得边际技术替代率也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两部门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
12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表达方式是MRTS, 但具体到谁替代谁,就要这样标明:若用L替 代K,则边际替代率写成MRTSLK;若用K替 代L,则写成MRTSKL。两者互为倒数。
7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
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 不涉及货币因素 。相对价格、实际工资(购买力)、
等价物、物物交换,没有货币幻觉。 ▪ 在分析框架上,本科阶段的贸易理论模型采用
2×2×2模型: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A国和B国)、
两商品(X和Y)、两要素(K和L)。 便于二维几 何图示。 ▪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贸易
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 (如价格、生产、消费、
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
6
国际贸易理论分为国际贸易纯理论和国际贸易 政策理论。
国际贸易纯理论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贸易动机、 贸易方向及贸易结构的决定因素、国际市场的均衡 以及贸易对各国生产、消费与福利的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主要探讨贸易政策,如关税、 配额、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对各国经济活动与福利的 影响及最佳贸易政策选择。
4
二、国际贸易理论需要专门研究的原因 ➢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 流动程度低得多,要素报酬各经济体间存在差 异;国际贸易与要素报酬差异的关系。 ➢ 现实中,政府人为构筑的国际贸易障碍非常普 遍,而国内贸易没有类似障碍。这反映了部分 人如下认识: 国内贸易是双赢的,而国际贸 易则不一定。
▪ 什么情况下,产量组合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边界内 部,边界外部?
18
2.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 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 增加某一产品的一单位产量, 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 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 的机会成本分三种情况:机 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递减。
什么是组合? 什么是最优? 按说两部门生产函数的 组合可以确定PPF,但为了说明两部门之间的要素分 配与最优组合点之间的关系,引入埃奇沃思盒。
9
❖基本假设: (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
(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生产要素都已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部性(Externality) 。
10
下面引入埃奇沃思盒 (1) 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的斜率? (2)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3)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相切,切点斜率 (4) X、Y两部门的等成本曲线平行
11
对于X部门,利润最大化时(成本固定时,产量最大),
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使得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
要素价格之比,即:
5
▪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分类
1.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就某一与
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
例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用自由贸易的作
法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法)提出依据;
2.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针对某一与
国际贸易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旨在解释
如以要素L替代要素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于3,则应写成MRTSLK=dK/dL=3。
13
▪ 过程推导:
(1)生产函数: X Fx(Kx , Lx) Y Fy(K y , Ly)
(2)充分就业条件: K Kx K y (3
Ly
( Marginal
Rate
of
r Technical Substitution )
图1-2
17
▪ 最优: (1)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无闲置; (2) 最有效率的生产; (3)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产量组合点,每 一个最优组合点对应的两部门生产都实现了利润最大 化;
▪ 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一国在既定技术和要素状况下的 供给能力,两种产品的产量极限。
▪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 。 8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roduction-Possibility Boundary): 是指在既定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利 用全部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物品)和服务(劳 务)的最优产量组合之集合。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
本章结构
2
▪ 本章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部分,
它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解释国际贸易的起 因和影响。因此,本章主要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 出发来讨论国际贸易的产生。 ▪ 教学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 一些预备知识,让学生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 概念、研究范围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以 及本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和模型, 为以后各章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
3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 ➢ 国际贸易: 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 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商品贸易为研究对象,也涉及一 些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问题。 ➢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辩证的看待 “微观” 微观经济学: 单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