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22届初三上半年第一次月考化学(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

2022届初三上半年第一次月考化学(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选择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汽油挥发B. 瓷碗破碎C. 植物光合作用D. 冰川融化【答案】C【解析】A、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D、冰川融化,冰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选择题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 净化后的空气;过氧化氢B. 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C. 稀有气体;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D. 干冰;液氧【答案】F【解析】试题纯净物: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组成。
A、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混合物,过氧化氢含有过氧化氢一种物质,纯净物,不合要求,错误;B、冰水含有水一种物质,纯净物,澄清石灰水含有水、氢氧化钙二种物质,混合物,符合要求,正确;C、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等,混合物,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那么剩余固体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不合要求、错误;D、干冰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纯净物,液氧含有氧气一种物质,纯净物,不合要求,错误。
选择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点燃酒精灯应使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选项错误;B、闻气体气味要用手轻轻扇动,防止吸入过量有毒气体,选项错误;C、加热试管时,液体积极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选择题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灭火C. 做温室气体肥料D. 制汽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理性质为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变化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只需物理性质就表现出来;B.灭火,即利用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不然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C.做温室气体肥料,在做肥料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利用了化学性质的用途;D.制汽水,在做汽水的过程中有碳酸生成,属于利用了化学性质的用途;故答案选择A选择题下列获得氧气的方法中不含有分解反应的是:A.用氯酸钾制氧气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用双氧水制氧气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解反应为有一种物质转化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选项为分解反应;B选项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为分解反应;D选项为分解反应;故答案选择B选择题下列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变成光能或热能的是A. 水力发电B. 风力发电C. 太阳能发电D. 蜡烛燃烧【答案】D【解析】A、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选项错误;B、风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选项错误;C、太阳能发电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选项错误;D、蜡烛燃烧伴随发光放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选项正确。
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江都区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O:16Na:23 S:32 Ca:40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1. 下列成语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百炼成钢B. 沙里淘金C. 火树银花D. 釜底抽薪2.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 0B. +3C. -3D. +43.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A.盐B. 酸C. 碱D. 氧化物4.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A. KCl B. NH4Cl C. Ca3(PO4)2 D. KNO35.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A. 氢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氧气6.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铁 B. 金刚石 C. 氯化钠 D. 干冰7. 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A. 食盐水 B. 食醋 C. 纯碱溶液 D. 蔗糖溶液8. 硝酸在光照时可发生反应:4HNO3=4NO2+X+2H2O。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 硝酸应在棕色瓶中保存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9. 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 硝酸铵 B. 氧化钙 C. 氢氧化钠 D. 浓硫酸10.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废旧干电池投入的垃圾桶上应该显示的标志是A. B.C. D.11. 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2H 2O 通电2H 2↑+O 2↑B. 22H +CuO =Cu+H O 加热C. 3Fe+2O 2点燃Fe 3O 4 D. 33AgNO NaCl AgCl NaNO +=↓+12. 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 用氢气作高能燃料 C.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13. 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有一种氨基酸的化学式为C 2H 5NO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氨基酸分子相对而言分子质量为75gB. 该分子由两个碳元素、五个氢元素、一个氮元素、两个氧元素构成C. 该分子中含有NO 2分子D. 该分子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2 14.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 用肥皂水鉴别澄清石灰水与蒸馏水 B. 酚酞试液鉴别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 C. 燃着的木条鉴别2N 和2COD. 品尝的方法鉴别工业盐与食用盐15.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B.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D.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错选、多选不给分。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樊片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樊片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冰花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变质D.玻璃杯被打碎2.(2分)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B.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C.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D.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3.(2分)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A.H B.Zn C.Ca D.O4.(2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A.明矾可用于净水B.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C.液氧可用于火箭助燃剂D.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5.(2分)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C.合金属于金属单质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6.(2分)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白色固体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D.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7.(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金属与酸反应D.加热液体8.(2分)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是3MnO2+4Al3Mn+2Al2O3,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9.(2分)如图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B.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8g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10.(2分)在反应4Zn+10HNO3═4Zn(NO3)2+X+3H2O中,X的化学式为()A.NH3B.NH4NO3C.NO D.NO211.(2分)清凉油具有散热、醒脑、提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化学式为C10H20O),下列有关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A.薄荷脑是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B.1个薄荷脑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C.薄荷脑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D.薄荷脑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2分)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错误的是()A.空气的组成B.地壳中的元素分布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13.(2分)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C.生活中通过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水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营养素之一14.(2分)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15.(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B、M、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A B M Q反应前质量(g)181322反应后质量(g)X(未知)26122A.反应后物质A的质量为13gB.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C.反应中B、M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6.(2分)如图为制取水煤气(混合气体)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含两种化合物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8:917.(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试剂主要操作A CO2CO氧气点燃B CuSO4FeSO4铁过滤C NaCl泥沙水溶解、过滤、蒸发D镁粉铁粉盐酸过滤A.A B.B C.C D.D18.(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用等质量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19.(2分)下列物质检验或鉴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B.看颜色,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C.闻气味,鉴别氧气和氮气D.用磁铁区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20.(2分)一定量的锌和氧化锌的混合物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取10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ZnO+H2SO4=ZnSO4+H2O),得到硫酸锌的质量为()A.32.2g B.16.1g C.6.5g D.8g三、(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22分)21.(6分)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氢原子;②3个氧分子;③4个硫酸分子;④氯离子;⑤铁离子;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22.(7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1)根据下表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性质.物质用途石墨作电极金刚石切割玻璃活性炭净水对应性质导电性(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引起效应,因而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普及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我的一个低碳举措是.23.(5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五个实验都用到水.(1)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2)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3)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4)实验E中的水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4.(4分)请从“水、氧气、氮气、干冰、碳酸”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化学式)①能供给呼吸的是;②可用作保护气的是;③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④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四、(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25.(9分)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友情提醒:2NaOH+H2S=Na2S+2H2O(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O2,当看到水槽中气泡(填“刚一冒出”或“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时,应先(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管”),其目的是.(3)写出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仪器①的作用是.(4)H2S是有毒气体,溶于水成氢硫酸.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H2SO4在常温发生反应制H2S同时生成了硫酸亚铁.某同学用G装置来收集处理H2S.①用G装置来收集处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②G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漏斗的作用是.26.(9分)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Zn+CuSO4=ZnSO4+Cu(1)过程中I中稀硫酸过量的目的是.(2)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3)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是(填化学式).(4)A~E 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填字母序号).(5)过程Ⅲ中应经过、、,从而得到纯净的海绵铜.五、(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27.(9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1)已知HCOOH CO↑+H2O,根据该反应制取CO,A处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如图2,填字母序号)。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属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的讨伐。
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B.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D.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3.(2分)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碳酸氢铵C.空气D.酒精4.(2分)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红色的金属B.镁条放入白醋中会产生气泡C.水在0℃时结冰D.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5.(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A.CO2B.N2C.稀有气体D.O26.(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C.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于急救病人7.(2分)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选项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削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色B.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食醋和酱油D.向生锈铁锁的钥匙孔中加入铅笔芯粉末,使铁锁更容易打开8.(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酒精灯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用10mL量筒量取8.32mL的蒸馏水9.(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味B.振荡试管C.贮存氧气D.倾倒液体10.(2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烟雾,生成白色固体C.碱式碳酸铜在稀盐酸中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2分)下列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坩埚钳夹取木炭B.加热木炭到发红C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2.(2分)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为0.03%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会影响人体健康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13.(2分)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14.(2分)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A.A B.B C.C D.D15.(2分)对于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增加了氧气的含量B.加快了生成氧气的速度C.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发生了改变D.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给1分,错选不给分)16.(2分)下列方法能区分出石灰水和蒸馏水的是()A.闻气味B.通入二氧化碳C.蒸发D.看颜色17.(2分)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Word 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水利部确定2021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大规模围湖垦殖,减少湖泊面积B.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河湖资源管理C.严格控制生活用水任意排放D.强化河湖纳污总量控制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为增加可耕地面积围湖造田不利于保护水资源解答;B、根据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河湖资源管理,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解答;C、根据严格控制生活用水任意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解答;D、根据强化河湖纳污总量控制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解答;解答:解:A、为增加可耕地面积围湖造田不利于保护水资源;B、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河湖资源管理,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严格控制生活用水任意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强化河湖纳污总量控制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答案: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2分)(2015•江都市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B.石油分馏C.氢氧化钠潮解D.煤的干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氢氧化钠潮解过程中只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2分)(2015•江都市一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铝合金B.大理石C.蒸馏水D.食醋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铝合金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C、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4.(2分)(2015•江都市一模)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干冰B.汞C.氯化钠D.氧气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2015•江都市一模)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C O2B.N2C.稀有气体D.O2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故选项错误;B、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大约占0.94%,故选项错误;D、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2分)(2009•北京)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A.橡胶鞋底B.尼龙背包C.纯棉T恤D.塑料滑板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析: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可根据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分类依据、概念及产品名称进行综合分析解答.解答:解:A、橡胶鞋底,属于橡胶(不一定是合成的橡胶,有天然橡胶的改良后使用),不属合成纤维,B、尼龙属于合成纤维,C、纯棉是天然纤维素,属天然纤维.D、滑板是有塑料及金属材料等组成的复合材料.故选C点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特点的认识和区别能力.7.(2分)(2015•江都市一模)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苹果B.牛奶C.鱼肉D.米饭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B、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2分)(2015•江都市一模)重铬酸钾为橙红色三斜晶体或针状晶体(化学式为K2Cr2O7),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A.+2B.+4C.+6D.+7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重铬酸钾(K2Cr2O7)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9.(2分)(2015•江都市一模)下列关于生产、生活和能源中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A.如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B.安装煤炭“固硫”装置,可降低酸雨发生率C.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化学图标的意义解答;B、根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解答;C、根据化学与农业生产的知识解答;D、根据化石能源的利用解答.解答:解:A、如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正确;B、安装煤炭“固硫”装置,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降低酸雨发生率,正确;C、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正确;D、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要控制合理开采,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以及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2分)(2015•江都市一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氢元素B.钠元素C.氧元素D.氯元素考点:海洋中的资源.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海水中所含化学元素的含量排序判断.解答:解:海水中所含化学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氢、氯、铜镁、硫、钙等,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点评: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自然宝库,不单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储水库,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了解海洋中所含的元素或物质是解题的关键点.11.(2分)(2015•江都市一模)从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在校园内远远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分子是随风而动的B水蒸发为水蒸气分子之间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改变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小于100mL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了A.A B.B C.C 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桂花的香味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在校园内远远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蒸发为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由于原子在化学变中不可再分,所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原子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2分)(2015•江都市一模)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鱼骨粉主要成份是CaCO3可用于补钙B.用NaOH可改良酸性土壤C.N 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用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考点:常用盐的用途;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鱼骨粉主要成份是CaCO3,可用于补钙,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C、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正确;D、汽油能溶解油污,可以用于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13.(2分)(2015•江都市一模)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闻气味B.倾倒液体C.粉末状药品取用D.称量NaOH考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点: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4.(2分)(2015•江都市一模)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碘元素核电荷数为126.9C.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人体缺乏碘元素时,易患甲状腺肿大;B、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相等;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核电荷数.解答:解:A、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选项说法正确;B、碘元素核电荷数为5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27﹣53=7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根据元素名称的书写可以判断元素的种类,例如带“石”偏旁,或“气”字头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带“金”偏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汞除外),要注意理解.15.(2分)(2015•江都市一模)磷酸西格列汀片主要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成份西格列汀的化学式为C16H15F6N5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西格列汀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7gB.西格列汀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C.西格列汀中有43个原子D.西格列汀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B.西格列汀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5):(19×6):(14×5):16,由此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正确;C.西格列汀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西格列汀分子中含有43个原子,故错误;D.西格列汀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5):16═35:8≠5:1,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给1分,错选不给分)16.(2分)(2015•江都市一模)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白色固体C.棉花和羊毛灼烧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D.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不会观察到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棉花和羊毛,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7.(2分)(2015•江都市一模)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的溶解度B.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C.通过升高温度可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a一定大于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提纯物质的方法;C、据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本题没有指明两种溶液的质量,故没法比较.解答: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否则无法比较,如:t2℃时,a、b 的溶解度相等,故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所以,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故B正确;C、c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c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错;D、两溶液的质量未知,故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故D错误.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2分)(2015•江都市一模)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B.每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C.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均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析: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反应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解答:解:A、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即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14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2个原子,则4个X分子中含12个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B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生成,所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的每6个分子生成了5个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发生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C.点评: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分子构成模拟图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19.(2分)(2015•江都市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 CaO(CaCO3)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B N2(O2)木炭通过灼热的木炭C NaCl(NaOH)过量稀盐酸溶解、蒸发D MnO2(KCl)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灼热的木炭能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OH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进行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0.(2分)(2015•江都市一模)某久置的NaOH固体中水的质量分数为3.4%,Na2CO3质量分数为10.6%,其它均为NaOH.向20克的此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12克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26.91 g B.2.34g C.29.25g D.32.05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钠元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溶质氯化钠的质量.解答:解:设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20g此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0g×10.6%××100%+20g×(1﹣3.4%﹣10.6%)××100%+12g×10%××100%=11.5g,x××100%=11.5g,x=29.25g,故选:C.点评:解答的关键是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不变,完全转化到氯化钠中,要注意理解.三、(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36分)21.(16分)(2015•江都市一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氢原子2H ;②3个氧分子3O2;③4个硫酸分子4H2SO4;④氯离子Cl﹣;⑤铁离子Fe3+;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O .(2)用字母序号填空:A.玻璃钢 B.氮气 C.干冰 D.氧化钙 E.氢气 F.碳酸钠①可用于舞台云雾效果的是 C ;②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③不属于碱类的“碱“ F ;④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D ;⑤可用作白炽灯内填充气体的是 B ;⑥可作清洁能源的是 E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②工业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2Al2O34Al+3O2↑;③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2NaOH+CuSO4═Cu(OH)2↓+Na2SO4;④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O2+2H2O═4NaOH+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序,只有对所学知识掌握熟练,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②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氧分子表示为:3O2;③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4个硫酸分子符号为4H2SO4;④离子符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明带电荷情况,氯离子表示为Cl﹣;。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烧制陶罐 B .雕刻石像C .水车灌溉D .预报地震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石灰石 B .铜绿 C .加碘食盐 D .高锰酸钾3. 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4. 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它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发出大量的热,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分解反应 B .是化合反应 C .是氧化反应 D .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5.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 .6. 可一次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闻气体的气味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D.加入澄清石灰水7.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石蜡熔化C.食品腐烂D.铁制品锈蚀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黑色固体C.碱式碳酸铜在稀盐酸中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 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NO2气体可采用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10.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C.液态氧是淡蓝色的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11. 欲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10.8g药品,某同学先正确调节天平平衡,再进行称取,他使用了10g砝码,并将游码至0.8g,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左边,此时他应该A.将游码向左边移动B.取出适量药品C.添加适量药品D.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12.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的物质。
扬州市江都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扬州市江都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共12题;共24分)1. (2分)属于稀有气体的是A . N2B . O2C . H2D . He2. (2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则的是()A . 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B . 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C . 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D . 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3. (2分) (2017九上·安图期末)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 淘米B . 洗菜C . 苹果榨汁D . 葡萄酿酒4. (2分) (2018九下·哈尔滨开学考) 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 . 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 . 氦气用于飞艇D . 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5. (2分)(2018·静安模拟)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 . 铁丝B . 木炭C . 硫粉D . 镁带6. (2分) (2016九上·简阳期中)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 加入块状固体B . 量取液体体积C . 过滤液体D . 熄灭酒精灯7. (2分)(2018·港南模拟)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燃料B .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C . 雾霾天气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D . 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8. (2分)“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徐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A . 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B . 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C . 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D . 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9. (2分)“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它是混合物B .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C .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D . 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0. (2分) (2015九上·西安期中) 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B . 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C .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 . 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11. (2分)(2016·重庆B) 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序号物质鉴别方法A白酒与矿泉水闻气味B MnO2与碳粉分别加入双氧水C 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分别加入BaCl2溶液D NaOH溶液与Ca(NO3)2溶液分别加入MgCl2溶液A . AB . BC . CD . D12. (2分)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
扬州市江都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扬州市江都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20·枣庄模拟)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或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 用氢氧化钠干燥O2、N2等B .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为红色C . 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变硬D . 用生石灰制熟石灰2. (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B .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C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 . 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3. (2分)(2019·云南)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 . 面粉B . 蔗糖C . 花生油D . 泥土4. (2分) (2017九上·柳江期中) 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 . 闻气味B . 观察颜色C . 加肥皂水D . 加食盐水5. (2分)(2017·河池模拟) 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两物质反应物均为化合物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6. (2分)(2016·会昌模拟) 如图所示课本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 .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B . 量筒中水的质量越来越少,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C . 蜡烛逐渐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 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7. (2分)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 .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B . 排水法C . 向上排空气法D . 向下排空气法8. (2分) (2017九上·泰山期中) 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作用的是()A . 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B . 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 .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D . 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9. (2分)(2016·新县模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B . 将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C . 将食盐、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D . 室温下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0. (2分) (2019九上·泰安月考) 20C时,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 不变B . 变大C . 变小D .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 (共5题;共23分)11. (3分) (2018九下·红桥模拟) 某同学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1)杯子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2)说明:NaOH固体溶解时________(填“吸”或“放”)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________。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扬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玉石雕刻B. 纸张裁剪C. 木料打磨D. 腐乳发酵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3.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调味用的食醋B. 取暖用的煤炭C. 温度计中的水银D. 炒菜用的不粘锅4.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A. 指南针的发明B. 制造青铜器C. 火药的发明D. 烧制陶器5.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得的,下列材料和用途对应错误的是()A. 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B. 二氧化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C. 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防热瓦D. 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6.许许多多的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下列化学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 煤油燃烧B. 干电池放电C. 呼吸作用D. 光合作用7.每年我市都要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以下是一些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B. 倾倒药品C. 称量药品D. 氧气验满8.下列物质中既有氢元素又有碳元素的是()A. 水B. 二氧化碳C. 碳酸氢铵D. 氨气9.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说法错误的是()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C. 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D.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10.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A. 铁丝B. 木炭C. 蜡烛D. 红磷1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B.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C.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D.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12.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组合不正确的是()A.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B.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C. 诺贝尔--研究炸药D. 居里夫妇--发现沥青中的铀矿13.为了保证化学实验安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校实验室规定如下要求,其中错误的是()A. 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不直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B. 如不慎将浓酸溅到皮肤上,要立即涂上碳酸氢钠溶液,再用大量水冲洗C.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D.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14.小英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好后,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A. 等于15mLB. 大于15mLC. 小于15mLD. 无法确定15.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A. 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B. 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C.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D.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16.打捞沉船是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三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1-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三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1.〔2分〕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下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露天燃烧垃圾B.建筑工地产生大量沙尘C.工厂排放废气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2.〔2分〕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别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铁生锈C.干冰升华D.矿石粉碎3.〔2分〕以下物质的用处,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4.〔2分〕以下属于纯洁物的是〔〕A.碱式碳酸铜B.大理石C.粗盐D.澄清石灰水5.〔2分〕可一次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A.参加紫色石蕊试液B.闻气体的气味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D.参加澄清石灰水6.〔2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①燃料燃烧②光合作用③动植物呼吸④微生物分解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2分〕以下对实验现象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碱式碳酸铜在稀盐酸中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2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以下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B.C.D.9.〔2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向试管中参加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排水法搜集气体,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⑤停顿加热,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⑥⑤C.①②④③⑥⑤D.①②④③⑤⑥10.〔2分〕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能迅速与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氮〔NO2〕气体,那么搜集NO气体应采用〔〕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11.〔2分〕以下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C.液氧的沸点高于液氮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12.〔2分〕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响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以下各项描绘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13.〔2分〕为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以下实验能到达目的是〔〕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展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展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一样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展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展一样铁丝的燃烧实验14.〔2分〕以下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表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集气瓶中的水:更快的吸收白烟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A B C DA.A B.B C.C D.D15.〔2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先是俯视液面读数为60mL,参加局部液体后,又仰视液面,读数为65mL,那么该生实际参加液体的体积为〔〕A.等于5mL B.大于5mL C.小于5mL D.无法判断二、不定项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16.〔2分〕以下物质颜色为白色的是〔〕A.氧化镁B.二氧化锰C.硫粉D.五氧化二磷17.〔2分〕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几个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得食盐C.用托盘天平称得锌18.〔2分〕关于催化剂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B.化学反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C.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响速率D.化学反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19.〔2分〕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那么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以下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B.用滴管汲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汲取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D.排水法搜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20.〔2分〕如下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并能随时控制反响发生与停顿.下表中所选用的药品及制取的气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选项选用的药品制取的气体固体液体A块状大理石稀硫酸二氧化碳B二氧化锰粉末过氧化氢溶液氧气C块状大理石稀盐酸二氧化碳D碳酸钠粉末稀盐酸二氧化碳A.A B.B C.C D.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21.〔6分〕请从①碳酸氢铵、②漂白粉、③二氧化碳、④氧气、⑤氮气、⑥红磷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2021江苏扬州江都邵樊片九上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邵樊片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2020.10说明:1.本试卷共 6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第 20 题,共 20 题)、非选择题(第 21 题~第 26 题,共 6 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次考试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所在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生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的位置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扬州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玉石雕刻 B.纸张裁剪 C.木料打磨 D.腐乳发酵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味用的食醋 B.取暖用的煤炭 C.温度计中的水银 D.炒菜用的铁锅4.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 B.制造青铜器 C.火药的发明 D.烧制陶器5.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得的,下列材料和用途对应错误的是A.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 B.二氧化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C.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防热瓦 D.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6.许许多多的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下列化学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煤油燃烧 B.干电池放电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是一些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倾倒药品C.称量药品D.氧气验满8.下列物质中既有氢元素又有碳元素的是A.水 B. 二氧化碳 C. 碳酸氢铵 D. 氨气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C.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稍大于空气 D.通过加压降温,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10.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应选用的是A. 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1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出来的氧气总量增加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D.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12.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组合不正确的是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B.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C.诺贝尔——研究炸药 D.居里夫妇——发现沥青中的铀矿13.为了保证化学实验安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校实验室规定如下要求,其中错误的是A.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不直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B.如不慎将浓酸溅到皮肤上,要立即涂上碳酸氢钠溶液,再用大量水冲洗C.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1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好后,俯视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A.等于15毫升B.大于15毫升C. 小于15毫升D.无法确定15.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A.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用20mL试管盛10mL水加热至沸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2g食盐固体
C.用普通温度计标定某液体温度为25.62℃D.用10mL量筒量取6.6mL某溶液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铁生锈D.米饭变馊
20.某学生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错将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中,实验结果是
A.反应速率加快B.反应速率不变
C.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不变D.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三、填空题
21.有下列物质:①氖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硫;④铁粉;⑤干冰;⑥氧气
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可用于食品包装袋里的一种吸氧剂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
(3)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_;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6)能供人和动植物呼吸的是_____。
2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填写相关的空格: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
C.表示一定量KMnO4加热制O2过程中,残留固体中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表示一定量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混合物中水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二、多选题
1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再将导管伸入烧杯内水中
B.第二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是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17.下列四种叙述均用下图表示,其中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反应过程中生成O2的质量与时间关系
B.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与时间关系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B.BC.CD.D
16.在设计实验“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的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最难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是
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3.下列仪器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有()
A.试管B.烧杯
C.燃烧匙D.量筒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
B.酒精燃烧时释放出能量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能
D.电灯通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
D.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19.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一定要用水冲洗后再放回滴瓶上
C.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1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盐水C.液氮D.食醋
2.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B.传热性C.导电性D.挥发性
A.AB.BC.CD.D
1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A.观察颜色区分铁片和和铜片B.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闻气味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硫气体D.尝味道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
A
黑色固体
氧化铜、四氧化三铁、木炭
B
缓慢氧化
铁丝生锈、呼吸作用、天然气燃烧
C
不助燃的气体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D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烧杯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A.酒精可以燃烧,可作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
B.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C.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强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
1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
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该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刻收集
13.关于催化剂,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提高总产量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D.催化剂可以使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很快就反应了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是一种组成相对稳定的混合物,各成分能保持其自身的化学性质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如图,错误的是
A. 气密性检查B. 制备CFra bibliotek 收集D. 验满
7.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