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领略《古诗三首》的含义和作者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正确地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三首》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真情实感地朗读《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诗,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古诗三首》课件4.学生课前准备的朗读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让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朗读稿,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内容1.逐首介绍《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

第三步:朗读学习1.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情感表达等要点。

2.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分角色让学生再次朗读,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第五步:展示成果1.小组内互相展示朗读成果,提供互动和反馈。

2.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展示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充满情感和意境的韵文。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朞学生们认真学习,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4.【出示课件2】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

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

(引导学生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6.了解诗人。

【出示课件3】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three 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才华,领略古诗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理解,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对于一些古诗的含义和背景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古诗的译文、诗人的生平介绍等。

3.教学工具:准备好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秋夜的宁静以及清晨的寺庙景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情感和背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背景、图片等资料。

2.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3.教学道具: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秋夜、寺庙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呈现《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编的三首诗描写的都是古代乡村中儿童的生活,表现出的都是童真童趣。

但又各有特色,首先,儿童进行的活动不同:第一首诗写的是童孙学种瓜,第二首诗写的是稚子弄冰,第三首诗写的是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笛。

其次,儿童活动的环境各异:第一首诗是农忙时的村庄,第二首诗是寒冬时的村庄,第三首诗是夕阳西下的池塘边。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三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更好地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其中的趣味。

在之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关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本节课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来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稚、漪”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读准多音字“供”;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童真童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昼、耘、稚、漪”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正确认读“玉磬、水满陂”两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3.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引导:提起童年,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呢?(美好、快乐、忙碌、多姿多彩)师引导:童年生活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那古代儿童是如何生活的,诗人眼里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板书:古诗三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表达对童年的感受,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一)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提出要求:课文中的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现在请你出声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作业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作业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1 古诗三首》这几首古诗的背景意义。

2.能正确朗读《1 古诗三首》中的古诗。

3.能理解古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4.能根据古诗内容进行创作。

二、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1 古诗三首》。

2.教师准备古诗的生动讲解内容。

3.复印古诗的课文及相关习题。

4.准备录音或视频播放古诗朗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1.导入:通过谈论古诗的重要性和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习《1 古诗三首》第一首古诗,导读生字和生词,讲解古诗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让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第一首古诗。

第二课1.温习上节课内容,复习第一首古诗。

2.学习《1 古诗三首》第二首古诗,同样进行生字和生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第二首古诗,互相评价语音表达。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默写第二首古诗。

第三课1.复习前两首古诗。

2.学习《1 古诗三首》第三首古诗,同样进行解释和背景说明。

3.分组朗读第三首古诗,着重训练语音语调。

4.练习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主题进行自由创作,鼓励表达情感和观点。

5.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三首古诗的共同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反思这份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背后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造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朗诵技巧和创作方法。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或整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来领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兴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爱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当引入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这包括让学生不仅掌握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介绍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们将逐一解析三首古诗的主旨。

在解析过程中,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每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

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

(多媒体课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指名试读,评议。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意思是“兴致”,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带着对题目的理解,齐读古诗。

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夏季,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村庄儿女:昼耘田、夜绩麻;童孙:学种瓜)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的凛然气节。

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

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四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1 古诗三首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2.能发挥想象,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诵读感悟想象画面小组合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3.能想象并说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板块一单元导读,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第一单元的学习。

请大家翻到第一单元篇章页,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生:一位老奶奶笑着给孙女梳头,孙女则靠在老奶奶腿上。

师:你关注到了插图,慈爱的奶奶在很多人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我关注到了冰心说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师: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所编排的课文都与童年生活有关。

让我们一起读读冰心的这句话吧!(生齐读)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师:谁还有补充的吗?生:我还看到了下面的两句话:“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掌握《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的背诵和朗读。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操,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背诵和朗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首古诗的课文,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PPT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用图片或PPT展示《静夜思》,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静夜思》这首古诗。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理解古诗内容,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3.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静夜思》,培养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1.复习《静夜思》:让学生背诵《静夜思》,并选择几名学生进行个别表演。

2.学习《床前明月光》:同样方式进行学习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

3.配合动作:让学生配合手势或动作来朗读《床前明月光》,增加趣味性。

第三课时1.复习《床前明月光》: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并进行朗读练习。

2.学习《春晓》:引导学生品味《春晓》的清新,讲解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继续欣赏和理解更多的古诗,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上是关于《古诗三首》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授课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2. 读懂诗歌内容,了解三首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三位朋友,介绍范成大、杨万里、雷震。

了解完作者,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学习字词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昼夜耕耘供品幼稚涟漪教师过渡语:学习完本课生字,并读通顺课文后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生字,词语着重学习。

拓展:易考词语:报晓、桑树、耕耘、昼夜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翻译古诗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1.三首古诗词语解释师:时间到,停。

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生:1.耘田:在田间锄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供:从事。

4.傍:靠近。

5.阴:树荫。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稚子弄冰》中的词语。

生:1.稚子:幼小的孩子。

2.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3.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4.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村晚》中出现的词语。

生:1.陂:池塘。

2.漪:水中的波纹。

3.腔:曲调。

4.信口:随口。

部编统编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课件

部编统编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课件

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 共六十首,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 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 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 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 当作钲来敲打, 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 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 稚子的嬉乐与失望, 宛然在目。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 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 池水灌得满满的, 太阳正要落山, 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 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 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 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 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 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 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 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 读准生字的字音, 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教学重点:自主学习字词, 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三首
记。

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昼”是上下结构,下部是“旦”,不是“日”;“耘”的左边是“”,不是“”。

(3)重点词语释义。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再读古诗,整体理解诗意。

朗诵与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句意。

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3)我们可以先弄清以下问题: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诗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事?
(4)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字面意思,说出诗的大意。

明确:(1)“桑阴”指桑树成荫。

当桑树成荫时,那就是——夏天。

所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

(2)这首诗写了“儿女”(大人)、“童孙”(小孩)等人。

(3)这首诗写的事有:大人们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

小孩子们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

我们可以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生动、更流畅。

谁再来试试?(可指名,也可自告奋勇)明确:整首诗的意思:白天,村子里的大人们都去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他们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但他们也没闲着,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同学们说得正确、全面,那么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诗人通过写夏日农村的田园风光、村民劳作、孩童种瓜,抒
——[清]高鼎《村居》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作业:
1.背诵、默写三首古诗,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披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本课的三首古诗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明诗意以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于是,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查找工具书,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

然后在交流中巧妙地“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