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ed5c5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8.png)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推荐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作者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加深对作者风格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观看关于史铁生及其作品的纪录片或访谈视频,如《史铁生:生命的追问》、《史铁生的散文艺术》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生动展示文章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和知识测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3.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c3b1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e.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
文章运用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本文诙谐有趣,且内涵丰富对学生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品格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
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像童话中的那个小孩子一样无私无畏,说真话、做好事、热爱美、创造美,以实际行动战胜假、恶、丑,让世界相信:明天会更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描写的妙处,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更深地理解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借助童话来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本质,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节,对皇帝的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呢?(待1~2名同学讲完后)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和难忘的。
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
二、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精)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全)
![(精)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97d96c4a55270722182ef73f.png)
第六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乘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本单元的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体裁多样,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的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我们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能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4.培养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注意思考这类文章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培养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仔细品读课文中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揣摩精彩语句的巧妙。
2.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用课内学习的方法和获得的体验扩展课外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这类文章对自己的启发意义。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进行一次课后小型的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课时安排】《皇帝的新装》 2课时《诗二首》 2课时《女娲造人》 1课时《寓言四则》 2课时21 皇帝的新装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120—124页【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5.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6.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重点难点】1.了解本文的艺术特点和描写手法。
2.理解文章的意蕴。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阅读综合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e9758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f.png)
阅读综合实践设计说明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凭借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第六单元的课文有小说、童话、神话和寓言,它们体裁多样,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形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在阅读实践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默读,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等角度分析此单元的某一篇课文,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深入思考课文是如何基于现实展开想象,又通过想象来反映现实的。
通过回顾课文、编写课本剧、表演课本剧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1.回顾课文,提升对课文的概括分析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改编课本剧,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写作能力。
3.推举有表演兴趣或特长的同学表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提升其写作能力。
2.推举有表演兴趣或特长的学生表演课本剧,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方法默读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此单元的课文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世界。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此单元的课文,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等角度进行研读,进一步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
五、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改编、对剧本的表演进行有建设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了《皇帝的新装》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据此改编和表演了课本剧。
同学们的表演精彩非凡,配合十分默契,让老师眼前一亮。
希望同学们在此次阅读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想象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此单元课文《寓言四则》中的一则改编为课本剧。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2fdb4c90c69ec3d5bb75de.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19皇帝的新装1.学习快速阅读初步了解主要内容的方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情节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明确: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明确:以“新装”为线索,依次写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接龙复述课文: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7)结果如何?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仔细思考下列问题: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明确:(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却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能步步行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知识梳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知识梳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9871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f.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知识梳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单元共包含3篇文章,《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不同文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文风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的课文文本。
2.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讨论话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人与自然”。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的课文文本,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想象与联想(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想象与联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03fc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b.png)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想象与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些疑惑,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仍存有疑问。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的写作案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想象与联想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想象与联想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想象与联想在写作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想象与联想》这一章节时,我注意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想象与联想的概念掌握程度不一,有些同学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而有的同学则显得有些迷茫。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想象与联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梦境成真的奇妙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想象与联想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想象与联想的基本概念。想象是对已知事物的再创造,联想是由一事物的感知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它们在写作中起着丰富内容、拓展思路的重要作用。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c80f063b3567ec102d8ad8.png)
3.以4人为一组,每人解说一首,诵读一首。
参考示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首诗由“卧”到“思”,由“思”到“听”,由“听”到“梦”,结尾的诗句是一幅杀敌报国、悲壮感人的图画。“僵卧孤村”,失意之愁,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忧,在诗人心中蔓延,这里要读得沉痛、低缓。但诗人“不自哀”,不以个人处境为怀,却以收复失地为念,他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消沉,所以,语调要立即扬起。他日思夜想的还是为国戍边,抗击金兵。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凝聚在“思”上,“思”要重读。随着感情的发展,诗人一梦而使“僵卧”变成了驰骋,“孤村”变成了战场。“梦”是“志”的幻现,这说明诗人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渴望已达到了梦驰神往的程度。在诵读时,“梦”要读得语重而情深。整首诗燃烧着杀敌戍边、收复失地、为国尽忠的爱国深情,要通过诵读传达出来。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4.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诵读练习建议:(1)节奏要读得分明;(2)古人常常击节而歌,可以让学生用指关节轻击课桌来配合诵读节奏;(3)韵脚要读出延长音;(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下面,我来诵读这首诗。
4.教师组织点评各组“解说+诵读”的效果。
四、“情境诵读”活动
1.在反复诵读、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时要注意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36dda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7.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写作指导》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单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写作指导、写作素材、写作训练和佳作欣赏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写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尝试。
但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思路不清晰;2. 语言表达不准确;3. 写作素材积累不足;4. 写作兴趣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2.学生写作思路的培养。
3.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实践法:学生动手写作,教师及时指导反馈。
4.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写作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借鉴,同时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教师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写作实践。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优秀5篇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802b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5.png)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优秀5篇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精选篇1《一颗小桃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
来,一齐读他的名字。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
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4e54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3.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
3.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目标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很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七言绝句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四首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从简短介绍七言绝句导入,让学生大略知晓七言绝句的历史及特点,快速明确学习内容的大体定位及方式。
二、读四首诗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吟诵诗歌,是解读诗歌的途径,也是理解诗歌的前提。
看看谁能将这四首诗吟诵出诗的味道来!1.读准字音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四首诗歌,没有把握读准的字音要圈画出来。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课件出示:寂寥.(liáo)春朝.(zhāo)碧霄.(xiāo)戍.(shù)夜阑.(lán)潼.关(tónɡ)2.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七言绝句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一夜征人/尽望乡”。
也可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唯见/长江/天际/流”;或“二二一二”,如“闻道/龙标/过/五溪”等。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4)齐读,体会节奏。
3.学习吟诵古人吟诵是先有曲调的,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
也就是说,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
我们应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谓的“字正”,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所谓的“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第六单元备课参考(2024秋)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第六单元备课参考(2024秋)](https://img.taocdn.com/s3/m/288fda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5.png)
第六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所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白话小说《小圣施威降大圣》、童话《皇帝的新装》、神话《女娲造人》、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或诙谐展现神仙斗法时的精彩,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想象丰富,引人遐思。
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培养其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适合快速阅读的练习,《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可以适当向课外阅读延伸。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是在阅读教学基础上的延伸,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并在写作实践中大胆运用。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资料链接探究《小圣施威降大圣》“趣”之所在1.“趣”在题目。
题目“小圣施威降大圣”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信息。
孙悟空乃天地精华所生,上天入地,何所不能?号为“齐天”,意为与天地齐寿同春,何其威严,何其神圣,是谓“大”圣。
而镇守灌江口的杨戬,乃玉帝之妹和凡人所生,他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号为“二郎显圣真君”,人称“小”圣。
小圣为“小”,却能降服“大”圣,怪也不怪?原来,孙悟空曾被玉帝招安,做了个养马的芝麻官弼马温,后来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嘲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齐天大圣”。
既然“大圣”是自封的,自然并不为官家认可。
而杨戬的称号却是玉帝亲封,是大家公认的,由此便不能从称号上来判定孙悟空和杨戬的神通与能力孰大孰小、孰高孰低,而最终小圣降伏大圣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是借他们的称号有意造成阅读上的错位,以戏谑的口吻来演说两位神仙之间的故事,小圣施展威力降伏了大圣,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阅读的渴望。
2.“趣”在比较。
通读课文,杨戬的正统庄重,悟空的滑稽诙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神的形象和性格反差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3bd75fd0d233d4b04e6983.png)
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特色与创新之处
1.板书设计美观,知识点体现到位;
2.在教学设计中,用心选择素材,打破陈规,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情况给予学生学习资源,比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教授过程中,写作背景放在了恰当的位置(“不自哀”);教学方法多样,且有针对性;
3.设计以“雨”串起两首诗,别出心裁;课堂线索明朗,第一首诗歌由教师带领分析,教给学生鉴赏方法;第二首诗歌用于学生练习,效果较好;课堂收束设计的造句总结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环节很有新意,学生也很参与热情。
4.诵读次数很多,运用个读、齐读、轮读多种读书方式,真正落实古诗词的诵读要求。
二、不足与改进之处
1.学生在正课的学习过程中发言不够多,没能调动起大部分人回答问题的热情;
2.没能完全展现教学设计的亮点。在第二首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与教学设计有出入,教师呈现结果过快,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自主解读的过程太少;
3.布置作业
①背诵两首诗。②找一找其他借“雨”传“情”的诗句,并背诵三句。
1.用对应的诗歌情感完成续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回顾诗歌内容,再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总结借景抒情诗的一般鉴赏方法。
1.
巴山夜雨,感李商隐
风雨大作,悟陆游
赏雨,品雨中情
我懂了,
3.作业:①背诵两首诗。②找一找其他借“雨”传“情”的诗句,并背诵三句。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学生代表读→齐读)
1.(1)给生字注音,划节奏,自由朗诵、
(2)分析“雨”的特点及诗人情感(理解诗意、得出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学生代表读→齐读
讲练结合,比较阅读,将上一首诗学到的鉴赏方法迁移到本首诗歌中来,在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掌握鉴赏方法。
第六单元组文阅读《夜莺》《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组文阅读《夜莺》《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4af97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b.png)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课组文阅读——《想象乐园》《夜莺》《小溪流的歌》组文阅读课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有关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学情分析通过教读引领课《皇帝的新装》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童话类文体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学习快速阅读、理解童话主题等能力需要继续提高,所以本节课在继续训练快速阅读、概括内容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能力。
3.教材分析《夜莺》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唯一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
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夜莺美妙的歌声打动了皇帝,因此成为皇帝的宠儿。
但不久,一只能发出曼妙乐声且珠光宝气的人造夜莺获得了更多赞美,于是真夜莺飞回青翠的树林中去了。
然而,当皇帝面临死神的威胁时,人造夜莺却唱不出一个音符,还是真夜莺用婉转的歌声帮他驱走了死神。
作者将真假夜莺放在一起,比较的意味相当明显。
真夜莺唯一的期望就是让它回到大自然中去,为一切需要它的人歌唱。
而人造夜莺呢,它似乎缺少了一种什么东西。
《小溪流的歌》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篇表达新主题的童话。
作者严文井以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乐观的、坚持前进永不停步的小溪流的形象,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才能不断壮大,最终走向成熟。
体现了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主题。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抓住关键信息,理清故事情节。
2.借助旁批,理解夜莺、小溪流的形象,读懂故事的含义,受到思想启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梦幻城堡。
只有保持着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到这座城堡中。
”当代著名作家杨红樱这样诠释童话。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1f1b6371fe910ef02df85c.png)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1《驿路梨花》【教学目标】1、撇开思维方式。
把握文章的巧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本文的主题.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教学活动设计】一、课堂导入:(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例如我们今天走进的课文,不仅有美丽的文章还有梨花林、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高贵的中国品质。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一)曲折的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军叔叔砍树种草,方便过路人避风挡雨,搬到山上捡梨…(2)教师点拨:叙述顺序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谁?(1)学生思考;(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味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欣赏。
(1)同桌交流(2)小组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教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处处如诗如画 2、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美丽感受。
(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1、简要介绍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作者的共同知识。
2、教师补充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展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理解彭荆风的作品。
彭荆风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初中,成为学徒、校对员、记者、副编、文学团体“木叶文艺俱乐部”。
他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坚信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b6bab2ec3a87c24028c4f6.png)
*1.认识、积累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了解安徒生、袁珂、童话、寓言等文学文体常识。
3.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1.学习多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掌握神话特点,体会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中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爱心,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和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本单元主要以联想和想象为主题,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兼顾古今中外,分别是: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台湾诗人吴望尧的诗歌《太阳船》;袁珂根据古代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寓言四则》里的中外寓言各两则。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天上的街市》一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太阳船》作者把太阳比作船,生动地表现了太阳一天的运转情况,表达了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探究了人类起源这个话题,古代人民由于对自然界缺乏了解,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他们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来解释这一现象,使故事内容大大丰富的同时,又传达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始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和喜悦。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寓言讲述了自大的赫耳墨斯化作凡人,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本以为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自己的雕像价格会很高,没想到只不过是宙斯、赫拉雕像的饶头而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faf22142caaedd3383c4d390.png)
单元备课【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
这些作品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 400 字。
阅读时尽迸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这种体裁、感受童话的魅力。
2.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3. 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4、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续写和仿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2. 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续写和仿写能力。
3. 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主动阅读文本,反复诵读课文。
3.可采取课本剧、对话、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实际体验。
课时安排单元预习学案 2课时《皇帝的新装》1 课时《天上的街市》1 课时《寓言四则》 1课时写作 2课时阙文阅读 2课时复习课 1课时第六单元联想和想象《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预习学案【总第课时】【教师寄语】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德)尼采【预习目标】1.朗读课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两遍,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两篇课文三遍(利用语文晨读时间),(熟练)背诵《天上的街市》;熟读《皇帝的新装》。
记住并说出课注中的文学常识。
掌握两篇课文的生字、生词的音、形、意。
在诵读中整体感知两篇文章,理解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两篇篇文章一遍,在诵读中品味《皇帝的新装》的清新浅易、生动流畅的语言,感悟作者对统治者的愚蠢和社会虚伪风气的辛辣嘲讽;品味《天上的街市》句式整齐而又灵活、符合现代口语的自然节奏、偶数句尾用韵、音韵和谐、富于美感的语言特点。
新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新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ab6f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7.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课文都是通过虚构的人和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
其单元学习目标为练习快速阅读,通过抓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从课文中抽绎归纳联想的方法,明确联想也是以知识、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奇思妙想。
【学情分析】《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一篇新课文,又是《西游记》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初一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是浓厚的。
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对这一故事有了很多了解,但也特别容易因为熟悉情节,而沉溺于动画、电视剧等影像记忆中,不愿意走进文本。
【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比较情节,感受文本的“ 奇情”;2.通过学习描写,品析词句,体会人物的“ 人情”。
3.结合背景,领略作者的“ 谐情”。
【教学设想】基于课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的调整及依据。
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考虑将本文的文学性与趣味性联系在一起,既激发学生的探究趣味,又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1. 预习生字词,完成自学检测字词内容。
2. 预习题:根据表格归纳孙悟空及二郎神的变化过程。
3.阅读下发材料:①《降魔变文》故事片段译文;②《瞎眼僧人的故事》片段(见后)【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图片《降魔变文》“狮子吞牛图”,由图猜故事提示:图片内容讲述的是下发材料中的哪一个故事片段?(设计意图:故事激趣,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带着目标学习,便于学生实现自己意义的建构。
)三、比较故事,分析斗法——感受“奇情”。
1.默读课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说一段话概括文章内容(至少用到三个词)提示:默读,在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的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快速阅读。
2.用一句概括故事内容思考:题目就可追问:施威指什么?3.用一个词来概括故事内容思考:“变”、“斗”、“追”等追问:哪一个更好?思考:“变”是“斗”的形式。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6单元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6单元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0870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5.png)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难点: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出示歌曲视频。
你知道上面的歌曲视频改编自哪部名著吗?——《西游记》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2.作品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三、读书活动活动一:方法指导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抓住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
文章运用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本文诙谐有趣,且内涵丰富对学生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品格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
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像童话中的那个小孩子一样无私无畏,说真话、做好事、热爱美、创造美,以实际行动战胜假、恶、丑,让世界相信:明天会更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描写的妙处,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更深地理解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借助童话来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本质,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节,对皇帝的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呢?(待1~2名同学讲完后)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和难忘的。
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
二、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三、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分配角色。
叙述旁白 皇帝 老大臣 骗子 诚实的官员 大家(骑士、典礼官、小孩子、爸爸、百姓)(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评价。
2.速读课文,看谁能填对老师出的题目。
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情节线索:(爱)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3.请一位同学照此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情节完整,语言连贯,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说得简要明白。
四、课文精读1.复述“爱新装”部分。
(1)弄清几个问题:①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从置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爱新装 ②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2)找出第一部分中的关键词语。
“为了”、“不惜”、“既不”、“也不”、“除非”、“炫耀”、“都”、“总”等词。
(3)请两三位同学复述第一部分“爱新装”,要求详细复述。
2.复述“看新装”部分。
(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
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
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②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愚蠢以及保住自己的官位。
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③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
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④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
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愚蠢以及保住自己的皇位。
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⑤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怕皇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入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⑥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样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2)找出第二部分中的关键词语。
(3)请同学复述第二部分“看新装”,要求简单复述。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示上节课,我们已经复述了“爱新装”、“看新装”两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个部分。
二、巩固理解1.复述“穿新装”部分。
(1)弄清几个问题:①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作样赶夜工?为了表现出他们很认真很努力,体现出衣服很难做。
②课文是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装的优点。
③皇帝穿新装时,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2)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请几个同学复述“穿新装”部分。
2.复述“展新装”部分。
(1)弄清几个问题:①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②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
③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了神奇的作用。
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④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2)请几位同学复述“展新装”部分。
3.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
从开头置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爱穿着的癖好。
(2)愚蠢透顶。
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
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
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
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但他仍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4.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
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力称赞布料的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贵重。
5.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无情地鞭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6.想象一下这个皇帝游行完毕回到皇宫会采取什么行动。
三、文章脉络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皇帝酷爱新装。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皇帝决定让骗子们做新装。
第三部分(第5~23自然段):写大臣、官员、皇帝看骗子做新装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24自然段至篇末):写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并以一个小孩揭穿假新装的骗局结束全文。
四、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
五、写作特点运用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
首先,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构思,虚构了曲折的故事情节。
本文是这样安排的: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通过这些情节,揭露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
其次,本文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强烈夸张,使故事发出不平凡的神奇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作品的讽刺力量和艺术感染力。
然后再夸张地写他对新装的钟爱。
寥寥几笔概括性的夸张描写,就把这位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爱慕虚荣而又愚蠢可笑的皇帝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课堂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业布置】1.两个骗子为什么能把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骗得团团转?因为他们虚伪;不敢说真话。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2.以“皇帝回宫以后”开头,续写童话。
【板书设计】皇帝的新装⎩⎪⎨⎪⎧引子——皇帝爱新装开端——骗子“做”新装发展——君臣看新装高潮——游行穿新装结局——揭穿假新装《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太阳船》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意象富丽,想象力丰富,极具抒情色彩。
全诗基于“太阳船”这个意象展开层层联想,将天空比作大海,将大阳在天空划过的痕迹比作航线,又幻想太阳船“缓缓的扯下帆”,行经云的海岸,船上装载着“闪烁的白银”以及落日时“焚起大火”“溅起银星”。
今天,我们学习这两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对现代诗歌还是首次接触,对诗歌的韵律之美正是形成认识的时候。
关于联想和想象,本次上课也是首次接触,如何让学生自然的接受联想和想象,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