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1双盖注塑模具设计

双盖注塑模具设计2011届毕业设计系、部:机械工程系学生姓名:1111指导教师:**职称:讲师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班级:成型0704学号:*********2011 年 6 月阶,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国AC-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的MPA 塑模分析软件等等。
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如充模和冷却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塑料模CAD/CAM系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CAXA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注塑模HSC5.0系统及CAE软件等,这些软件具有适应国内模具的具体情况、能在微机上应用且价格低等特点,为进一步普及模具CAD/CAM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2、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1.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水平及比例。
这是由于塑料模成型的制品日渐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精度要求以及因高生产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致。
2.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CAD/CAM/CAE技术。
CAD/CAM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近年来模具CAD/CAM技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其进一步普及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网络的CAD/CAM/CAE一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其将解决传统混合型CAD/CAM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分工协作要求的问题;CAD/CAM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的3D分析将在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文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论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论文材控试一班蒲东林·中文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及其控制工程、模具。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模具和焊接设计制造金属压力加工方向一.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包括两个大方向:模具和焊接。
模具也包括好几个方向,有塑料模具、冲压模具、铸造、锻造等。
塑料模具包括:注塑、吹塑、挤塑、吸塑等,注塑模具学校开设得最多,应用也最广。
冲压模具包括:冲孔,落料,拉伸,弯曲,翻边,复合等。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成型加工及模具CAD/CAM方向),培养目标具有培养具备金属、塑料等材料的产品、工艺与模具方面的知识,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与模具的设计、运用数控加工技术进行成型模具的制造,能从事产品及模具的试验研究、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含金属成形工艺及模具、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塑料制品装潢与设计、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产品造型设计、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具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成型过程计算机辅助分析(CAE)、成型设备及计算机控制、创新设计、模具市场营销、模具生产管理等。
毕业后可以在各行业从事与材料加工工程有关的金属与塑料产品、工艺、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试验开发、质检分析、管理营销、教育科研等工作。
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加工控制及信息化方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加工控制及信息化方向)培养具备材料加工基本原理、计算机控制及信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材料加工成形过程的自动化与人工智能、专家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机械零件及工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先进成形加工技术与设备、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分析及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材料加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科导论论文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科导论论文2材成学科导论学习报告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从网上得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究通过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
本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经过老师系统、详细的讲授,我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该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有机结合。
该专业培养掌握材料成型技术及其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要求掌握力学、材料学和机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现代材料成型原理和工艺及其设备、机电控制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计算机在成型领域中应用的能力和技术经济分析与管理的能力。
由此可见,我们在大学期间的任务可谓是非常繁重,在大学期间,我不想过每天都埋头在课本里的生活,我想有时间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但同时也想有个优异的成绩,所以我特地了解了本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和我们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宽广和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
具备材料成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材料成型质量(包括性能与几何形状尺寸)控制理论与方法,成为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成型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掌握相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塑料模具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为了将来能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做到以下几点:扎实牢固的基础课学习:机械研究生对基础课有着很高的要求(如高等数学、工程代数、马列主义等),都会在考研的过程中有所考察,而且对考研的影响也比较大。
进行非常专业的机械专业知识储备:研究学习生就是专业化方向的学习过程,要求对自己专业有很深的了解与见解。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门关于工程材料制备、成型以及相应工艺控制的学科。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在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工艺是材料加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常见的材料成型工艺包括塑性成型、热加工、粉末冶金等。
其中,塑性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工艺,通过对金属、塑料等材料的塑性变形,制造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热加工则通过变热和变形的方式,改变材料的微结构,提高其性能。
而粉末冶金则是通过粉末的成型和烧结,制备出材料件。
材料成型控制材料成型控制是保证成型工艺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成型控制主要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速度控制、润滑控制等。
其中,温度控制是成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温度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材料凝固过早或变形不均匀,影响成型质量。
压力控制则可以保证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适当变形,避免过度应力导致破裂或变形不良。
速度控制和润滑控制则可以提高成型效率和表面质量。
材料选择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材料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根据所需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环境的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可以提高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常见的材料选择方法包括力学性能分析、耐热性能分析、耐腐蚀性能分析等。
通过对不同材料性能的评估和对比,可以选择出适应于特定工艺和环境的最佳材料。
材料成型模拟与优化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成型模拟与优化成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对成型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优化,可以提高成型工艺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常见的材料成型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计算流体力学等。
结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个关键的学科领域,对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研究论文

关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研究论文1、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研究概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塑性成型及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
是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可以解决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
目前,在对材料产品的设计研究中,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科学技术发展支持中一项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这对整个现代化的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表面工程模具技术的选择标准与原则2.1了解模具的表面失效形式在材料成型的加工制作过程中,热模具的应用是对金属进行加热以达到特殊的形状要求。
这样的模具需要通过反复的加热和冷却操作来进行模具制造。
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材料成型的加工时间越长,模具受热时间就越长,其受热程度就越严重。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热模具也会出现正常化的磨损。
热模具表面失效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在热性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模具表面出现塌陷,疲劳使用情况下就会出现表面脱落或是氧化现象。
2.2提升零件表面性能根据制造零件的实际情况和条件,了解工程模具制造表面的失效形式。
热模具表面须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热冲击性、抗磨损性、抗氧化性及抗热疲劳的能力。
2.3提高模具表面厚度热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其钢制基体在使用状态下硬度较低,对过薄的表面化合物表层的支持效果较差。
很多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对其进行拆卸维修。
热模具表面处理的效果会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对于这样的模具,过薄的材质其表面的硬化层在修复后的使用效果也会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消失。
因此,热模具表面改性层的厚度不可太薄,必须选择厚度较厚的表面改性层,以提高模具的使用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2.4实验检测模具表面技术控制工程的模具表面改性层技术的选择是材料成型制作过程中一道极为复杂的工艺设计程序。
设计者必须具有扎实的材料工程专业性知识。
对于材料的失效分析、机械的设计制造、模具的设计研究等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并深入探讨材料成型过程中的控制工程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从材料成型的定义、分类、原理和方法入手,探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材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材料成型是指通过加工材料使其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材料成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金属加工、塑料加工、陶瓷制品、复合材料等。
根据成型工艺的不同,材料成型可以分为熔融成型、固态成型和粉末冶金成型等几种基本分类方式。
第二部分:材料成型的原理和方法材料成型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原理、化学原理和力学原理。
物理原理指的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成型,如熔化、凝固、热膨胀等。
化学原理是指利用材料的化学性质进行成型,如化学反应、溶解、沉积等。
力学原理是指利用外力对材料进行加工,如拉伸、压缩、挤压等。
材料成型的方法主要包括热成型、冷成型、热机械成型和化学成型等。
热成型是指通过加热材料使其变形,如热轧、热挤压等。
冷成型是指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成型,如冷轧、冷挤压等。
热机械成型是指通过加热和机械力对材料进行成型,如锻造、压铸等。
化学成型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对材料进行成型,如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等。
第三部分:材料成型中的控制工程方法和理论材料成型过程中的控制工程方法和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工程方法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设计和优化。
控制系统的建模是指将材料成型过程抽象为数学模型,以便分析和优化。
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成型要求和控制目标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和参数,以实现所需的成型效果。
控制系统的优化是指通过改进控制策略和参数,提高材料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材料成型中常用的控制工程理论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经典控制方法,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实现对材料成型过程的精确控制。
自适应控制是指根据成型过程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控制策略和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变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范文2篇

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范文2篇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范文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究1现阶段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自从1998年教育局规定新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来,我国各大高校中开设此项专业课程的高校多达30%,经过这十几年的教育推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技术过硬的优秀的专业人才。
但是尽管如此,这项学科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注意。
具体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不一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将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专业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型的专业,它所涵盖的知识领域极广,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就随之增多。
如果只是将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合并,那么在学生们的四年学习中使很难完成这么多的学习量的,因此学校必须对知识点进行取舍,但是由于取舍后每个学校所保留的知识点都不相同,因此很难对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也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个合理的考量。
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老旧落后,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老专业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些老专业的学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科质量。
然而由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铸造、锻造、焊接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然而高校中这些老专业的教学内容却仍然是对过去落后的专业技术的讲解,而且课程设置狭窄、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此基于此种老专业而建立起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如果不及时的跟进相关各项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学科教育注入新鲜的科技内容,将大大降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且即使教育培养出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也难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中的市场要求。
2如何在高校中开展有效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工作2.1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2.1.1实用性原则高校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实用性原则,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杜绝为学生开设过多的理论讲解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并对其的掌握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镁合金铸轧区温度场仿真及组织研究单位名称:材料与冶金学院专业名称: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镁合金铸轧区温度场仿真及组织研究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性及机加工性好,具有防震、屏蔽电磁波等优异性能,近年来得到极大重视,在国防、航空航天以及3C、汽车等民用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镁合金的双辊薄带连续铸轧技术是当今有色行业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具有短流程、低能耗及节省投资等优点。
应用模拟软件,进行镁合金双辊薄带连续铸轧过程的数值模拟,寻求最佳工艺参数,为镁合金的连续铸轧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大型模拟软件ANSYS研究了不同的浇注温度、不同的铸轧速度以及不同的辊带间对流换热系数对铸轧区内镁熔体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通过轧卡实验得到一定条件下的铸轧区凝固样品,并观察其凝固组织;论文得到了如下结果:(1)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铸轧区内的整体流动趋势差别不大,各处温度均有所升高,液穴长度增大,液固两相区增大,轧辊咬入端附近两相区凝固壳变薄,凝固终点位置靠近轧制出口端,出口板带温度也升高。
(2)随着铸轧速度的提高,铸轧区内的液穴长度增大,液固两相区增大,铸带表面温度升高,凝固壳变薄,凝固终点位置向轧制出口端靠近。
铸轧区中部的两个漩涡略向轧制出口端偏移。
(3)随着辊带间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铸轧区内的液穴的长度减小,液固两相区变小,凝固壳略变厚,凝固终点位置向咬入端偏移。
铸轧区中部的两个漩涡也向咬入端偏移。
(4)铸轧区的凝固组织,靠近轧辊边部的晶粒比中间部位的细小且等轴化程度更高;边部的晶粒则是越靠近轧制出口端越细小。
关键词:数值模拟,镁合金,铸轧,温度场,流场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ofCast-rolling Zone of Magnesium AlloyMagnesium alloys are the lightest constructional metal material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stiffness, good damping and machinability, shock resistanc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gnesium alloys are deemed as one of the most potential materials, and hav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agnesium alloys are rapidly applied to national defence, aeroplane, 3C, automobile and so on. The technique of twin-roll strip continuous cast-rolling of magnesium alloys is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tasks in nonferrous industry now, it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such as short procedur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ess investment. Simulative software can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twin-roll strip continuous cast-rolling of magnesium alloys to get the proper processing parameter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tinuous cast-rolling of magnesium alloys.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point of pouring, cast-rolling speed and heat convection coefficient was studied on the temperature and flow field of magnesium melt in the cast-rolling zone by ANSYS; also solid sample was obtained by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solid microstructure in the cast-rolling zone, and the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1)With the increment of point of pouring, the flow tendency in the cast-rolling zone is hardly changed, the temperature everywhere in the cast-rolling zone increases more or less, the length of the liquid cave increases, the semi-solid region enlarges, the semi-solid shell around the nip point thins, freezing point is near to outlet and the temperature of strip in outlet also increases.(2)With the increment of cast-rolling speed, the length of the liquid cave increases, the semi-solid region enlarges,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strip increases, the semi-solid shell thins, freezing point is near to outlet and the two eddies in the middle of the cast-rolling zone shift to outlet appreciably.(3)with the increment of heat convection coefficient, the length of the liquid cave reduces, the semi-solid region diminishes and the semi-solid shell thickens appreciably. The freezing point and the two eddies in the middle of the cast-rolling zone are near to the nip point.(4)For the soli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ast-rolling zone, the grains around the rolls are finer and more equiaxial than those in the middle of the cast-rolling zone. For those grains around the rolls, the nearer they are to outlet , the finer they are.Key words: numerical simulation,magnesium alloy,cast-rolling,temperature field,flow field目录任务书..................................................................................................................................i中文摘要. (ii)ABSTRACT (iii)第1章绪论 (1)1.1 金属镁及其合金 (1)1.1.1 镁的基本性质及特点································································································11.1.2镁合金的合金成分、牌号标记及其分类 (3)1.1.3镁合金的应用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5)1.2 板带铸轧技术的提出与发展现状[20] (7)1.2.1 国外简况 (7)1.2.2 国内简况 (8)1.3 铸轧技术的数值模拟现状 (8)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91.4.1本文研究的意义 (10)1.4.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1)第2章铸轧过程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12)2.1流场计算的基本理论 (12)2.1.1流场的基本控制方程 (12)2.1.2流场湍流模型 (14)2.1.3通用微分方程的离散化 (18)2.2温度场计算的基本理论 (20)2.2.1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20)2.2.2传热中的能量守恒 (22)2.2.3传热中的微分方程 (23)2.2.4传热中的边界条件 (23)第3章镁合金铸轧区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25)3.1模型的假设条件 (25)3.2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25)3.3计算的工艺参数 (26)3.4计算的物理性能参数 (27)3.5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8)3.6求解策略 (28)第4章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30)4.1浇注温度对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30)4.2铸轧速度对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34)4.3辊带间对流换热系数对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39)4.4上下辊径的不同对流场的影响 (42)第5章铸轧区凝固组织研究 (43)第6章结论 (45)参考文献 (46)结束语 (47)第1章绪论1.1 金属镁及其合金1.1.1 镁的基本性质及特点镁在地壳中是继铝、铁、钙和钾元素之后分布最广泛的元素,占地壳重量2.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导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论文材料1501 张坤 31520104014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究通过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
本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经过老师系统、详细的讲授,我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该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有机结合。
该专业培养掌握材料成型技术及其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要求掌握力学、材料学和机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现代材料成型原理和工艺及其设备、机电控制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计算机在成型领域中应用的能力和技术经济分析与管理的能力。
我还通过文献查阅了本专业的历史起源:新中国5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本科教育长期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批应用型、技术型和职业型人才主要是由本科教育培养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做法中,形成了“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本科教育思想。
各学校纷纷成立了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按行业领域划分专业。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做法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此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诸如:专业设置过窄、人文素质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模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快速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而变得愈益突出。
80年代初期,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中国一些高等院校的热加工类专业转向材料类学科发展,并由此形成了热加工类专业在材料学科和机械学科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
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大多转入材料学科,而铸、锻、焊接专业有相当数量保留在机械学科。
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其范围涵盖原来的部分机械类专业和部分材料类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

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随着机械热加工的不断普及,我国对具有机械热加工专业知识的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要求都不断提高,这要求我国对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时要改革旧的培养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供大家参考。
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范文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究1现阶段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自从1998年教育局规定新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来,我国各大高校中开设此项专业课程的高校多达30%,经过这十几年的教育推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技术过硬的优秀的专业人才。
但是尽管如此,这项学科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注意。
具体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不一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将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专业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型的专业,它所涵盖的知识领域极广,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就随之增多。
如果只是将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合并,那么在学生们的四年学习中使很难完成这么多的学习量的,因此学校必须对知识点进行取舍,但是由于取舍后每个学校所保留的知识点都不相同,因此很难对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也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个合理的考量。
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老旧落后,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老专业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些老专业的学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科质量。
然而由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铸造、锻造、焊接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然而高校中这些老专业的教学内容却仍然是对过去落后的专业技术的讲解,而且课程设置狭窄、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此基于此种老专业而建立起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如果不及时的跟进相关各项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学科教育注入新鲜的科技内容,将大大降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且即使教育培养出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也难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中的市场要求。
控制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机械电子工程中控制工程的应用…

控制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2、机械电子工程中控制工程的应用3、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与防治措施4、公路改建工程的技术研究5、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全文总字数:16135 字篇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而综合实验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性的在综合实验中引入面向工程实际的选题,进行综合设计及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包含铸、锻、焊多种成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综合实验;工程应用;实践教学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成为普遍追求,单位的用人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随着“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都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为了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重视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工程教育[1]。
因此新形势下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该调整自己的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2]。
1开设综合实验的目的与传统实验弊端专业综合实验通常开设在第7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进行基础性及专业性的理论学习,此时进行综合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本专业各课程理论学习和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系统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处理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和金属材料方面有关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概论》课程论文材控111 10112172 周军关键词:专业综合介绍主要课程知识当前教育状况个人专业理想学习计划一、专业综合介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究通过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
本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机械系的一个方向,主要侧重于机械加工方面。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已经远远超出机械加工范畴,逐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它括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材料成型的形状控制、组织结构控制、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模具计算机设计及制造,材料成型计算机仿真与控制,以及新材料、新产品工艺的开发等等。
可以说该专业是一个接口,一头联系着材料科学,一头联系着实际工业应用。
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模块:(一)焊接成型及控制: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掌握焊接成型的基础理论、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检验、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铸造成型及控制这是目前社会最需要人才的专业之一。
主要有砂型铸造、压力铸造、精密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等专业技术及专业内新技术发展方向。
(三)压力加工及控制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专业方向,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掌握材料塑性成型加工的基础理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塑性加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知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电工和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CAD/CAM软件应用、塑料成型机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以及相应课程的实验和实践。
三、当前教育状况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已经成为材料到部件的一个重要过程,现代工业发展对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某种材料的应用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各种性能,还取决于它的可加工成型性能。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论文(全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论文(全文)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入长三角模具行业,了解企业对模具高技术工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明确的技术岗位,是服务于长三角区域模具行业、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材料加工现场程师,擅长模具设计与制造、成型生产的技术管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适应企业需求,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是教育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包含基础理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在内的材料加工现场工程师的能力指标体系。
坚持“一贯穿,二共享,三参与”原则,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及方案制订全过程,提供专业教学需要的软硬件资源,参与理论教学、工程实践、教材编写等环节。
按照“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座谈毕业生座谈技术部门访谈总结汇报教研室研讨初定培养方案学院审查企业专家论证”的路线,深入模具企业进行调研。
同时,分析总结兄弟院校模具专业的办学特点与定位,对模具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广泛探讨和充分论证。
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各方向原有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原则。
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按公共教育模块、模具工程基础模块、模具工程材料模块、材料成型与模具设计模块、模具制造模块、模具数字化CAX模块、专业与综合素质拓展模块、校企联合培养模块、综合能力课外培养模块等进行划分,改变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
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基础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素质拓展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打破课程整合的壁垒,实现课程按照内在关联的整合。
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按照课程在体系中的作用、能力培养要点等优化课程内容,保证各模块的组成课程在内涵上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继续推行并完善“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培养模式,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完善长三角“模具设计师”岗位能力认证项目。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论文

附件1毕业论文(设计)标准格式----供农理工科专业学生用(使用时请删除本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HCB991冲件弯曲成型工艺与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姓名: 彭敏学院: 南农工学院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 08级3班学号: 3338327指导教师: 夏荣霞职称: 讲师2012年5月11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 - 3 - 关键词 .............................................................. - 3 - Abstract ............................................................ - 3 - Key words ........................................................... - 3 - 第一章绪论 ........................................................ - 4 -1.1 级进模的概述................................................. - 4 -1.2 级进模特点及其现状........................................... - 4 -1.2.1 多工位级进模特点 ....................................... - 4 -1.2.2 多工位级进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 5 -1.3 级进冲模的设计要点与步骤.................................... - 5 - 第二章产品的工艺性分析 ............................................. - 5 - 第三章方案及排样图设计 ............................................ - 6 -3.1 冲裁方案的设计............................................... - 6 -3.2 毛坯展开尺寸计算............................................. - 6 -3.3 排样图的设计................................................. - 7 -3.3.1 排样图的设计 ........................................... - 7 -3.3.2 排样图的设计方案与比较 ................................. - 8 -3.4 步距与步距精度............................................... - 9 -3.4.1 步距基本尺寸的确定 ..................................... - 9 -3.4.2 步距精度 .............................................. - 10 - 第四章模具工艺计算 ............................................... - 11 -4.1 凸、凹模间隙值的确定........................................ - 11 -4.2 公称压力的计算.............................................. - 11 -4.3 压力设备的选择.............................................. - 11 -4.4压力中心的确定............................................... - 11 - 第五章模具结构 ................................................... - 12 - 模架结构....................................................... - 12 -5.2凸模、凹模结构设计........................................... - 12 -5.2.1 凸模结构设计 ......................................... - 13 -5.2.2 凹模的结构设计 ....................................... - 13 -5.3 卸料装置结构的设计......................................... - 14 - 第六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 - 14 -6.1 工艺零件.................................................... - 14 -6.1.1 各工位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及长度的确定 ................ - 14 -6.1.2 定位装置 .............................................. - 18 -6.2 结构零件的选用.............................................. - 18 -6.2.1 导向零件的选用 ........................................ - 18 -6.2.2 模柄的选用 ............................................ - 19 -6.2.3 紧固零件的选用 ........................................ - 19 -............................................................ - 19 - 第七章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艺 ......................................... - 19 -7.1 凸模的加工工艺.............................................. - 19 -7.1.1 直通式异形凸模 ........................................ - 19 -7.1.2 圆凸模、长圆凸模 ...................................... - 19 -7.2 凹模的加工工艺及Pro/E数控加工............................... - 19 -7.3 其他零件的加工工艺.......................................... - 22 -7.3.1 卸料板的制造工艺 ...................................... - 22 -7.3.2 凸固定板的加工工艺 .................................... - 22 - 第八章总结 ....................................................... - 22 -致谢 ............................................................... - 22 - 参考文献 ........................................................... - 23 -HCB991冲件弯曲成型工艺与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专业姓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彭敏指导教师夏荣霞摘要本设计为一弯曲冲裁多工位级进模,根据设计零件的尺寸、材料、批量生产等要求,首先分析零件的工艺性,确定冲裁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方案,然后通过工艺设计技术,确定排样,计算冲压力和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计算凸、凹模尺寸和公差,最后设计选用零、部件,对压力机进行校核,绘制模具总装草图以及三维实体图,以及对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初稿

摘要本设计是对支承刀架进行铸造毛坯工艺设计。
首先,对设计任务进行分析。
根据支承刀架的使用条件、结构特点和生产批量情况,对铸件进行铸造工艺分析,明确零件的结构特点,找出可能存在的结构问题。
其次,根据支承刀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要求、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选择正确的铸造方法及造型方法。
由零件的结构特点,提出多种浇注位置和分型面选择为方案,综合对比分析,选择最为理想的浇注位置及分型面,制定出详细的铸造工艺方案。
再次,根据所确定的铸造工艺方案和零件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工艺参数,合理设计铸件的砂芯,设计正确的浇注系统并校核,再根据滚圆法结合生产经验设计冒口并校核。
最后进行砂箱、芯盒等相关工装设备设计。
关键字:砂型铸造;工艺分析;铸造工艺设计;浇注系统Ⅰ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valve cylinder casting blank process design.Firs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use of par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volume,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lant equipment for casting the casting process analysis, clear parts of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dentify possible structural problems.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t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production volume,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modeling casting method selected.By the parts of the structu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variety of casting and sub-type scheme,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select the most ideal location and casting parting, to develop a detailed casting process.Again, according to the casting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 the choice of suitable process parameters, the design of the sand core casting, casting system.Finally, sand box, core box, gating system, riser and cold iron, associated tooling and equipment design.Key words:sand casting;technology analysis;casting technology design;gating syII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前言在现代科技进步与铸造业蓬勃发展情况下,不同的铸造方法需要做的铸型准备内容也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材控111 10112172 周军
关键词:专业综合介绍主要课程知识当前教育状况个人专业理想学习计划
一、专业综合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究通过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
本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机械系的一个方向,主要侧重于机械加工方面。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已经远远超出机械加工范畴,逐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它括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材料成型的形状控制、组织结构控制、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模具计算机设计及制造,材料成型计算机仿真与控制,以及新材料、新产品工艺的开发等等。
可以说该专业是一个接口,一头联系着材料科学,一头联系着实际工业应用。
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模块:
(一)焊接成型及控制:
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掌握焊接成型的基础理论、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检验、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铸造成型及控制
这是目前社会最需要人才的专业之一。
主要有砂型铸造、压力铸造、精密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等专业技术及专业内新技术发展方向。
(三)压力加工及控制
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专业方向,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
掌握材料塑性成型加工的基础理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塑性加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知识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电工和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CAD/CAM软件应用、塑料成型机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以及相应课程的实验和实践。
三、当前教育状况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已经成为材料到部件的一个重要过程,现代工业发展对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某种材料的应用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各种性能,还取决于它的可加工成型性能。
因此,材料成型行业一直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
90年代,我国建成了一大批现代材料成型企业,使我国的材料深加工水平得到了提高,一些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生产的冲压、拉伸成型的零部件已出口日本电机株式会社所属公司、东芝株式会社所属公司、富士马达、山武仪表、川崎重工株式会社等企业。
采用冷成型,热挤压工艺生产的铜制管件已出口美国、德国及澳洲等国家。
我国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目前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控制的成型技术在我国目前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该行业中我国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仍旧处于落后状态,而我国对这个领域的产品需求正在大幅度的上升,因次材料成型领域必定在未来几十年内获得长足的发展。
21世纪信息产业、材料产业、能源产业将成为国民生产的三大支柱产业,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正是材料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涉及到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
四、个人专业理想
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数学手段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问题;
掌握一门外国语;
掌握计算机操作原理和程序设计原理。
(2)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计算机绘图能力;
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机械零部件设计计算方法,具有初步机械设计能力。
(3)专业知识
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的基本理论及常规分析方法;
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
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结构、设计方法、选用原则;
掌握塑料模具设计和塑料制品设计的一般设计原则和方法;
具备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及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
具有CAD/CAM的应用知识;
具有数控加工与编程的基础知识;
具有相关生产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的知识。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
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5)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7)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五、学习计划
1、学习目标要明确,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根据学校要求,大概需要5个学期来完成学业。
2、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课程中,精心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抽出1小时去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3、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课前,做好预习笔记,有针对性的列出重点和难点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课上,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按质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
还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
5、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6、及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
考前复习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要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检查和补充,总结经验。
7、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学习。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我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定期浏览,以便及时的调整自己学习进度和策略。
通过网络网上课件和学习管理平台的学习。
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8、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确定补修专业。
为了加强综合素质,还需要在完成学业后,不断地加强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完善自我。
吸纳新的技能和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分析和处理工作的能力,注重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总之,虽然客观制定了个人初步学习计划,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与不足之处,还需要今后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在学习中不断地补充,加以改进、及时地总结经验,以合格的成绩来完成自己三年的学业。
为实现自己的计划目标,我会合理安排好时间,用心、用力的学习,努力拼搏,挑战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