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简答题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存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存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存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存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存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到达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到达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别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存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别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别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别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响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外表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参加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到达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

一章1、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原理是什么?答:○1分为电化学分析法、光分析法、色谱分析法○2原理: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分析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光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斥渗透等方面的分离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一章2、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答:优点:○1灵敏度高、○2炒作简单、○3自动化程度高、○4试样用量少、○5应用广泛缺点:价格昂贵、准确度不高一章3、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怎样?答:○1电化学分析方面在生物传感器和微电极应用具有广泛前景○2光学分析法方面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探头在临床分析、环境监测○3色谱分析法对样品的连续分析研究活跃,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在生物分析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应景。

○4计算机的应用使仪器分析具有智能性。

二章1、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能否直接测定,怎样才能测定?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不能直接测定,必须与另一支电位恒定的参比电极同插入测定试液中组成化学电池,通过测量电动势来间接测指示电极电位。

二章2、何谓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各有什么作用?○1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能指示被测离子活度;○2参比电极:电位恒定的电极,测量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

二章3、测量溶液PH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哪种类型?简述它的作用原理及应用情况。

○1作用原理:玻璃电极先经过水化的过程,水化时吸收水分,在膜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化凝胶层,该层面上Na+点位几乎全被H+所替代。

当水化凝胶层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凝胶层表面上的H+浓度与溶液中的H+浓度不相等,便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迁移,当达到平衡时,产生电位差,由于膜外侧溶液的H+浓度与膜内溶液的H+浓度不同,则内外膜相界电位也不相等,这样跨玻璃膜产生电位差,即膜电位(4膜=4外—4内)○2应用情况:最早的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电位法测定PH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基本原理1、简述仪器分析的一般流程。

一个完整的仪器分析流程应包括取样、样品的预处理(溶样、分离、提纯和制备)、仪器测定、数据处理、结果表达、提供分析报告、对结果进行研究和解释等过程。

2、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

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

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体干扰,对成分复般有以下几个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异构体判断,纯度检查。

定性分析:判断共轭关系及某些官能团。

如在(200-400nm)之间无吸收峰,说明该未知物无共轭关系,且不会是醛、酮,很可能是一个饱和化合物。

定量分析: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和含量。

异构体判断:乙酰乙酸乙酯存在酮-烯醇互变异构体。

酮式没有共轭双键,在204nm处有弱吸收;烯醇式有共轭双键,在245nm处有强吸收。

故可根据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判断其存在与否。

纯度检查:例如,如果一化合物在紫外区没有吸收峰,而其中杂质有较强的吸收,就可方便检测出该化合物的痕量杂质。

3、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波长范围的划分,并指出“UV”所表示的范围。

紫外可见光谱区是在4-800nm的电磁波,其中4-400nm的电磁辐射称为紫外区,它又分为两段:4-200nm为远紫外区,200-400nm的电磁波为近紫外区,而波长在400-80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区。

4、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光源:光源是提供入射光的装置。

单色器:是一种把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要波段光束的装置。

吸收池:又称样品池、参比池或比色皿。

检测器:其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信号显示系统:配有微机,可对光谱仪进行操作控制,并进行数据处理。

荧光分析技术1、简述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其中物质产生荧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仪器分析简答题精选20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精选20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精选20题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利用组分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溶解、挥发或吸附、解吸过程,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相色谱仪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

气路系统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进样系统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3.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对担体的要求包括表面化学惰性、多孔性、热稳定性高以及对粒度的要求。

对固定液的要求包括挥发性小、热稳定性好、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

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

4.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

固定液的性质越与组分相似,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

根据此规律,可以选择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物质,以及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

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固定液以及如何解决固定液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的问题。

液-固吸附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表面吸附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和分子量较小的有机化合物。

化学键合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表面的化学键合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化合物。

离子交换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中的离子交换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带电离子和离子性化合物。

离子对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中的离子对形成复合物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带电离子和离子性化合物。

空间排阻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中的空隙中受到阻滞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

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取决于不同类型的保留机理和固定相的选择。

仪器分析(简答、名词、计算)

仪器分析(简答、名词、计算)

名词解释及简答1【简答题】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估量其选择性2【简答题】举例说明生色团和助色团,并解释红移和蓝移答、能吸收紫外-可见光而使电子由一个轨道(通常是含一对孤对电子的n轨道或成键轨道)向另一个轨道(通常是反键轨道)跃迁的基团称为生色团(或发色团),如C=O,C=N,C=C 等;助色团是在生色团上的取代基且能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变长或吸收强度增加(常常两者兼有)的基团,一般是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如—Cl,—NHR,—OR,—OH,—Br等。

加入基团或改变溶剂等实验条件使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Amax)向长波移动(深色移动)称为红移,使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移动(浅色移动)称为蓝移。

3【简答题】原子发射光谱是如何产生的?原子发射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答、当物质的原子或离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作用时,其外层电子可从基态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形成不稳定的激发态原子或离子。

当原子或离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或较低的能级时。

多余的能量就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光谱发射线的波长取决于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E。

由于原子或离子的各个能级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且各能级所对应的能量范围很窄,因此得到的原子或离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4【简答题】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为什么?答、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等,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时才会产生5【简答题】仪器分析中主要有哪些定量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答、仪器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校准曲线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

仪器分析简答题汇总

仪器分析简答题汇总

仪器分析简答题汇总仪器分析简答题汇总1.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p26①共轭效应:共轭体系越长,π和π* 轨道的能量差越小,最大吸收波长越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大。

②立体化学效应:指因空间位阻、跨环效应等因素导致吸收光谱的红移或蓝移,并常伴随有增色或减色效应。

③溶剂的影响:主要是由溶剂极性不同所引起的溶剂效应。

溶剂极性越强,由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越向长波方向移动,而由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则蓝移。

④体系pH的影响:在不同pH条件下,分子离解情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吸收光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干扰及消除方法p37干扰:①干扰物质本身有颜色或与显色剂形成有色化合物,在测定条件下也有吸收②在显色条件下,干扰物质水解,析出沉淀使溶液浑浊,致使吸光度的测定无法进行③与待测离子或显色剂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使显色反应不能进行完全消除方法:①控制酸度;②选择适当的掩蔽剂;③利用生成惰性配合物;④选择适当的测量波长;⑤分离3.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及局限性p54优点:①分析特性好;②分析速度快;③重现性好,用量少局限性;①有些物质不产生红外吸收,不用红外鉴定②有些指纹峰不能指认,定性分析灵敏度、准确度低4.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p54①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②辐射与物质之间哟耦合作用(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5.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p70①单一组分纯物质,纯度> 98%;②样品中不含水,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谱图;③要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测试厚度,使大多数吸收峰透射比处于10%~80%。

6.IR与UV-VIS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分子吸收光谱不同点:UV-Vis 是基于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电子光谱;主要用于具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的研究IR 则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振动光谱;主要用于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有机化合物的研究7.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p91①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辐射频率相适应的结构,才能吸收激发光;②分子吸收了与其本身特征频率相同的能量之后,必须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8.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和荧光猝灭的主要类型p93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①溶剂:溶剂极性的影响;②温度——低温下测定,提高灵敏度;③pH值的影响;④内滤光作用和自吸收现象;⑤散射光的影响:应注意Raman光的干扰荧光猝灭的主要类型:①碰撞猝灭②静态猝灭③转入三重态的猝灭④发生电荷转移反应的猝灭⑤荧光物质的自猝灭9.荧光分析法的特点p97①灵敏度高(提高激发光强度,可提高荧光强度),达ng/ml ;②选择性强(比较容易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③试样量少,方法简便;④提供比较多的物理参数10.荧光分析法与UV-VIS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分子光谱,都需要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电子能级跃迁。

仪器分析实训报告简答题

仪器分析实训报告简答题

一、简答题1. 仪器分析的特点有哪些?仪器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2. 仪器分析的分类有哪些?仪器分析的分类包括:(1)光化学分析法(2)电化学分析法(3)色谱分析法(4)其他仪器分析方法3.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1)精密度(2)准确度(3)灵敏度(4)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5)检出限4. 保留值是什么?如何表示?保留值是指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5. 死时间是什么?死时间是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6. 保留时间是什么?保留时间是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7. 相对保留值是什么?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8. 峰高、峰底宽度分别是什么?峰高是指色谱峰的最高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峰底宽度是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9. 分配系数是什么?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10. 分配比是什么?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1. 梯度洗提是什么?梯度洗提是指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二、论述题1. 仪器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仪器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具有以下地位和作用:(1)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满足现代分析化学对高精度、高灵敏度分析的要求。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考研简答题

仪器分析考研简答题

26. 请解释为何通常涉及到π → π*跃迁的荧光信号比涉及到n →π*跃迁的荧光信号要强一些。

如果溶剂的极性变弱,这两种的荧光信号会如何变化?答案:荧光信号和所吸收的光强度成正比。

π→π*的吸收过程吸光系数比n →π*的要强,所以在同等荧光效率的情况下,它引起的荧光信号也自然要强一些。

(2分) 如果溶剂的极性变弱,π→π*之间的能级差变大,n →π*之间的能级差变小。

前者的荧光信号蓝移,后者的荧光信号红移。

(各1.5分)27. Na 的原子发射光谱中的第一激发态是双重态,这是因为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存在。

该双重态对应的两条谱线分别为588.996 nm 和589.593 nm 。

请计算其中能量较高的那条谱线所对应的频率和能量(用电子伏特表示)。

答案:双重态中能量较高的线波长较短,该为588.996 nm 这根分析线。

(1分) 81493.0010 5.0910(Hz)588.99610c υλ-⨯===⨯⨯(2分) 3414196.6310 5.0910 3.3710(J)E h υ--==⨯⨯⨯=⨯(1分) 转换为电子伏特,19193.3710 2.11 (eV)1.6010E --⨯==⨯ (1分) 28. 考虑下面三种化合物: 乙二醇,环己烷和甲苯,请回答:(1) 它们在正相色谱测试中流出的顺序。

(2) 对于某一组成的流动相的正相色谱中,发现乙二醇的保留时间为5.6 min ,如果流动相的极性增加时,该保留时间如何变化?答案:(1) 正相色谱流出的顺序为极性从低到高。

三种化合物中,极性的顺序从低到高为环己烷,甲苯,乙二醇。

此即为流出的顺序。

(3分)(2)正相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增加,极性物质将更容易被淋洗流出,因此乙二醇的保留时间变短,也即比5.6min 要短。

(2分)29. 在有机的加氢反应中较多时候都是使用Pt 和Pd 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这和当前大力发展的燃料电池中,使用Pt 和Pd 等贵金属作为氢气氧化反应的阳极电极材料原理上是类似的。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

第一章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

灵敏度高,式样用量少。

选自性高、信息量大、用途广泛。

仪器分析发展趋势:1.仪器分析的原理创新是现代仪器分析的前沿。

2.分析仪器和仪器分析方法进一步向更高分辨路、灵敏度和选自性方向发展。

3.分析仪器和仪器分析方法进一步向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仪器分析连用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

5.仪器分析研究对象向生物活性物质发展。

第三章电磁波谱分三个辐射区:1.高能辐射区。

2.中能辐射区。

3.低能辐射区(包括微波区和射频区)分子光谱分几类:1.电子光谱2.振动光谱3.转动光谱。

电磁波谱的特性:吸收、发射、散射、反射、折射、干涉。

吸收分几类:1.原子吸收2.分子吸收3.磁场诱导吸收。

荧光和磷光的区别:1.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荧光产生于单重激发态向基态的跃迁,而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度到三重激发态,然后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

2.荧光单重激发态的寿命很短(10的负8次方S)与激发辐射同生共灭3.三重激发态寿命长1S,磷光具有滞后性激发辐射消灭仍在发光。

第四章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一般分析步骤:1.在激发光源中,将被测定物质蒸发、解离、电离、激发、产生光辐射2.将被测定物质发射的复合光经分光装置色散成光谱3.通过检测器检测被测定物质中元素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1.谱线的性质(激发能、跃迁概率、统计权重)2.基态原子密度3.激发温度。

应用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时注意什么:1.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的蒸发特性应该相近,使电极温度的变化对谱线的相对强度的影响较小 2.内标元素可以是基体元素,也可以是外加元素,但其含量必须恒定3.分析线对的波长,强度也应尽量接近,以减少测量误差。

ICP-MS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2.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3.分析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都很好4.测量的线性范围宽达到4~6数量级,也可对高含量元素进行分析。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解: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

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原子吸收法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

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解: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

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3.在原子吸收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如钨丝灯或氘灯),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解:虽然原子吸收光谱中积分吸收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但由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如果采用连续光源,要测定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单色器,目前的技术条件尚达不到,因此只能借助锐线光源,利用峰值吸收来代替.而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是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属于带状光谱,具有较大的半宽度,使用普通的棱镜或光栅就可以达到要求.而且使用连续光源还可以进行光谱全扫描,可以用同一个光源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测定.4.原子吸收分析中,若产生下述情况而引致误差,应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免之?(1)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2)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发射背景),(3)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解:(1)选择适宜的灯电流,并保持灯电流稳定,使用前应该经过预热.(2)可以采用仪器调制方式来减免,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灯电流提高光源发射强度来改善信噪比.(3)可以选用其它谱线作为分析线.如果没有合适的分析线,则需要分离干扰元素.5.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是否火焰温度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么?解:不是.因为随着火焰温度升高,激发态原子增加,电离度增大,基态原子减少.所以如果太高,反而可能会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尤其是对于易挥发和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应使用低温火焰. 6.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较,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解: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将一个石墨管固定在两个电极之间而制成的,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大电流通过石墨管,将石墨管加热至高温而使样品原子化.与火焰原子化相比,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试样几乎可以全部原子化,因而测定灵敏度高.对于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以及试样含量很低或试样量很少时非常适用.缺点:共存化合物的干扰大,由于取样量少,所以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动会引起误差,因而重现性较差.7.说明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产生背景吸收的原因及影响,如何避免这一类影响?解:背景吸收是由于原子化器中的气态分子对光的吸收或高浓度盐的固体微粒对光的散射而引起的,它们属于一种宽频带吸收.而且这种影响一般随着波长的减短而增大,同时随着基体元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与火焰条件有关.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火焰成分中OH,CH,CO等对光的吸收主要影响信号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零点调节来消除,由于这种吸收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加,所以当测定吸收波长位于远紫外区的元素时,可以选用空气-H2,Ar-H2火焰.对于火焰中金属盐或氧化物、氢氧化物引起的吸收通常利用高温火焰就可消除。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

1.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计这种选择性? 解:由于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是由对特定离子有特异响应旳敏感膜制成. 可以用选择性电极旳选择性系数来表征.称为j 离子对欲测离子,i 旳选择性系数.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旳批示电极.多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旳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重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他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旳选择性.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旳选择性系数来估计其选择性.2.电位分析过程中与否有电流流过电极,测量旳电位值与什么有关?解: 电位分析过程中是有电流流过电极3.批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旳作用各是什么?如何选择批示电极?答:批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与电位恒定旳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构成工作电池,并测量电动势。

根据金属离子性质,状态选择,可以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映旳金属选择金属——金属离子电极;在氧化还原对中,如果氧化态和还原态都是离子状态,则需用惰性金属电极输送电子。

4. 直接电位法旳重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之?答:①温度,重要影响能斯特响应旳斜率,因此必须在测定过程中保持温度旳恒定。

②电动势测量旳精确性。

一般,相对误差=4n △E ,因此必须规定测定点位旳仪器有足够高旳敏捷度和精确度。

③干扰离子,但凡能与欲测离子起反映旳物质,能与敏感膜中有关组分起反映旳物质,以及影响敏感膜对欲测离子响应旳物质均也许干扰测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一般需要加入掩蔽剂,必要时还需分离干扰离子。

④溶液旳pH ,欲测离子旳浓度,电极旳响应时间以及迟滞效应等都也许影响测定成果旳精确度。

5.在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常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且控制溶液旳pH 在5.0—7.0之间,为什么?6.离子选择性电极旳测量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电磁搅拌器搅拌溶液?7.在用pH 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 时,为什么要选用与待测试液pH 相近旳pH 原则溶液定位?8.使用玻璃电极需注意什么?答:1、玻璃电极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检查玻璃电极球泡透明、无裂纹。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 k=K/b,而b=VM/VS ,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13.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解: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

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

根据此规律:(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

(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

11.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方面是由激发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决定,如自然宽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场致变宽,压力变宽、自吸变宽、电场变宽、磁场变宽等。

1。

自然宽度:谱线固有宽度,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的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可忽略2。

多普勒变宽:由于无规则的热运动而变化,是谱线变宽主要因素。

3。

压力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的微小变化,使发射或吸收的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变宽。

与吸收气体的压力有关。

包括洛伦兹变宽和霍尔兹马克变宽。

场致变宽:在外界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分裂使谱线变宽。

自吸变宽:光源发射共振谱线被周围同种原子冷蒸汽吸收,使共振谱线在V0处发射强度减弱所产生的谱线变宽.原子吸收谱线变宽主要原因是受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的影响12.说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

由于荧光发射是激发态的分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的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所以不管激发光的能量多大,能把电子激发到哪种激发态,都将经过迅速的振动弛豫及内部转移跃迁至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能级,然后发射荧光。

因此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如S1与S2的能级间隔比一般分子大及可能受溶液性质影响的物质外,荧光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带,且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13.有机化合物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在有机分子中存在σ、π、n三种价电子,它们对应有σ-σ*、π-π*及n轨道,可以产生以下跃迁:1。

σ-σ* 跃迁:σ-σ*的能量差大所需能量高,吸收峰在远紫外(〈150nm)饱和烃只有σ—σ*轨道,只能产生σ—σ*跃迁,例如:甲烷吸收峰在125nm;乙烷吸收峰在135nm (< 150nm )2。

π—π*跃迁:π-π*能量差较小所需能量较低,吸收峰紫外区(200nm左右)不饱和烃类分子中有π电子,也有π* 轨道,能产生π—π*跃迁:CH2=CH2 ,吸收峰165n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基本原理1、简述仪器分析的一般流程。

一个完整的仪器分析流程应包括取样、样品的预处理(溶样、分离、提纯和制备)、仪器测定、数据处理、结果表达、提供分析报告、对结果进行研究和解释等过程。

2、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

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

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体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缺点是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采用。

3、简述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差异。

发射光谱:给样品以能量,比如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电子不稳定,会以光辐射的形式是放出能量,而回到基态或较低的能级。

得到线状光谱。

吸收光谱: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样品,样品会吸收一部分光,照射前后就有光强度的变化,记录这种变化得到的是吸收光谱,如分子、原子吸收光谱. 区别:发射光谱是指样品本身产生的光谱被检测器接收。

比如ICP,样品本身被激发,然后回到基态,发射出特征光谱。

发射光谱一般没有光源,如果有光源那也是作为波长确认之用。

在测定时该光源也肯定处于关闭状态。

吸收光谱是光源发射的光谱被样品吸收了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光谱被检测器接收。

比如原子吸收光谱,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谱被样品吸收了一部分,检测器则接收剩余的那部分。

吸收光谱都有光源,测定时光源始终工作,并且光源、样品、检测器在一直线(中间反射镜不算)。

紫外-可见分析技术1、简述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1)温度: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不大。

在低温时,吸收强度有所增大;在高温时,谱带变宽,谱带精细结构消失。

(2)溶剂:由于紫外光谱的测定大多数在溶液中进行,而溶剂的不同将会使吸收带的位置及吸收曲线的形态有较大的影响。

所以在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时,一定要注明所用的溶剂。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会造成π-π﹡跃迁吸收带发生红移,而使n-σ﹡跃迁发生蓝移。

非极性溶剂对上述跃迁影响不太明显。

(3)pH值:很多化合物都具有酸性或碱性可解离基团,在不同的pH值的溶液中,分子的解离形式可能发生变化。

其吸收峰的形状、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强度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4)仪器的狭缝宽度:狭缝宽度越大,光的单色性越差,吸收光谱的细微结构就可能消失。

2、简述紫外光谱法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试举例说明。

紫外可见光谱一般有以下几个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异构体判断,纯度检查。

定性分析:判断共轭关系及某些官能团。

如在(200-400nm)之间无吸收峰,说明该未知物无共轭关系,且不会是醛、酮,很可能是一个饱和化合物。

定量分析: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和含量。

异构体判断:乙酰乙酸乙酯存在酮-烯醇互变异构体。

酮式没有共轭双键,在204nm处有弱吸收;烯醇式有共轭双键,在245nm处有强吸收。

故可根据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判断其存在与否。

纯度检查:例如,如果一化合物在紫外区没有吸收峰,而其中杂质有较强的吸收,就可方便检测出该化合物的痕量杂质。

3、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波长范围的划分,并指出“UV”所表示的范围。

紫外可见光谱区是在4-800nm的电磁波,其中4-400nm的电磁辐射称为紫外区,它又分为两段:4-200nm为远紫外区,200-400nm的电磁波为近紫外区,而波长在400-80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区。

4、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光源:光源是提供入射光的装置。

单色器:是一种把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要波段光束的装置。

吸收池:又称样品池、参比池或比色皿。

检测器:其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信号显示系统:配有微机,可对光谱仪进行操作控制,并进行数据处理。

荧光分析技术1、简述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其中物质产生荧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荧光法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物质分子必须具有能吸收一定频率紫外光的特定结构;(2)物质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辐射能之后,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荧光效率大,在相同的浓度下,荧光的发射强度也大。

具有共轭双键体系的分子、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分子、苯环上取代基的类型2、简述环境对荧光测试的影响。

分子所处的环境,如温度、溶剂、pH值等都会影响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像,从而影响荧光强度。

温度:一般来说,大多数荧光物质的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将增加;相反,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将下降。

溶剂:同一种荧光物质溶于不同的溶剂,其荧光光谱的位置和强度可能会明显的不同。

一般情况下,随着溶剂的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将增强。

pH:溶剂pH值的影响,当荧光物质是弱酸或弱碱时,溶剂pH值对荧光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猝灭剂的影响: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与溶剂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消失或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的现象。

引起荧光猝灭的物质称为猝灭剂。

3、分子发光分析法包括几种分析方法,并简述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分子发光分析法的区别。

分子发光分析法包括荧光分析、磷光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

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受激物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过多的能量,测量的是物质对辐射的吸收;而分子发光分析是受激物质分子以发射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测量的是物质分子自身发射的辐射的强度,属于发射光谱。

4、简述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及缺点。

荧光法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检出限为10-7-10-9g/ml,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发高10-1000倍。

荧光法的选择性强,能吸收光的物质并不一定能产生荧光,且不同物质由于结构不同,虽吸收同一波长,产生的荧光强度也不同。

此外,它还有用样量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荧光法的缺点是由于许多物质不发射荧光,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5、简述荧光定量分析条件的选择。

选择线性范围:当荧光物质溶液的吸光度A≤0.05时,荧光强度与浓度才呈线性关系。

选择合适的激发光和荧光波长:一般选择激发光谱中能产生最强荧光的入射光波长作为激发光,荧光光谱选择最强荧光的波长作为荧光测定的波长。

原子吸收、原子发射技术1、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和读出装置等5个基本部分与必要的附属装置。

光源:锐线光源用于产生原子吸收信号,连续光源用于校正背景。

原子化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输出。

检测器:将弱光信号转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和读出装置:将电信号在软件中转化成数据,显示出来。

2、比较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优缺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1)检出限低,灵敏度高;(2)精密度高;(3)分析速度快;(4)应用范围广;(5)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多元素同时测定尚有困难,有相当一些元素的测定灵敏度还不能令人满意。

原子发射光谱的优点:(1)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2)分析速度快;(3)选择性好;(4)检出限低;(5)准确度较高;(6)试样消耗少;(7)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

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3、简述配制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的注意事项。

配置金属离子溶液应用纯水配制,容器应用纯水洗三次以上。

特殊要求的溶液应事先作纯水的空白值检验。

所用试剂的纯度应为分析纯或分析纯以上,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合理选用相应级别的试剂。

为保证试剂不受污染,应用清洁的牛角勺从试剂瓶中取出,绝不可用手抓取。

试剂结块可用洁净的粗玻璃棒或瓷药铲将其捣碎后取出。

打开易挥发的试剂瓶塞时不可把瓶口对准脸部。

夏季由于室温高,试剂瓶中很易冲出气液,最好把瓶子在冷水中浸一段时间再打开瓶塞。

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应该用蜡封口。

若嗅试剂气味,可将瓶口远离鼻子,用手在试剂瓶上方扇动,绝不可用舌头品尝试剂。

所用天平的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均需定期校正。

不能用手接触腐蚀性及有剧毒的溶液,剧毒废液应作解毒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溶液要用带塞的试剂瓶盛装,见光易分解的溶液要装于棕色瓶中,挥发性试剂例如用有机溶剂配制的溶液,瓶塞要严密,见空气易变质及放出腐蚀性气体的溶液也要盖紧,长期存放时要用蜡封住。

浓碱液应用塑料瓶装,如装在玻璃瓶中,要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磨口塞。

除高氯酸外,均指20℃时的浓度。

在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若温度有差异,应要求补正。

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所用分析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均须定期校正。

滴定分析用标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

当溶液出现浑浊、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配制。

4、简述原子类分析方法中,样品制备的要求。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供试样品制备样品,都需要将样品消解,破坏基体和转为溶液,使被测元素转化为适于测定的形式。

样品消解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类型和被测元素的性质。

同时要考虑与随后测定方法的衔接。

分解样品的方法有酸碱溶法、燃烧法、干灰化法、湿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等等。

5、简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1)检出限低;(2)选择性好;(3)精密度高;(4)抗干扰能力强;(5)应用范围广;(6)用样量小;(7)仪器设备相对比较简便,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6、简述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并简要说明各方法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标准加入法。

此外,如为双通道仪器,可用内标法定量。

在这些方法中,标准曲线法是最基本的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又称矫正曲线法,是用标准物质配制标准系列,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各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A和浓度C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再通过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得相应的浓度。

标准曲线法成功应用的基础在于,标准系列与被分析样品的基体的精确匹配、标样浓度的准确确定与吸光度值的准确测量。

同时,待测样品所测的吸光度值应在标准曲线范围内。

标准加入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相对分析法,用校正曲线确定含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直接依赖于标准样品和被分析样品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样品的基体、组成和浓度千变万化,要找到完全与被测样品组成相匹配的标准物质是不容易的。

标准加入法可以自动进行基体匹配,补偿样品基体的物理和化学干扰,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标准加入法操作如下:分取几份等量的被分析试样,在其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被测元素标准溶液,依次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制作吸光度值对加入量的校正曲线,将校正曲线外延与横坐标相交,原点至交点的距离,即为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标准加入法的所依据的原理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从这一原理考虑,要求:1)不能存在相对系统误差,即试样的基体效应不得随被测元素含量对干扰组分含量的比值改变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