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腰鼓舞与祈雨的镜头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腰鼓舞与祈雨的镜头分析
本部影片是以一个八路军来陕北采集民歌为线索,讲述了陕北黄土地上人民艰苦和落后的生活状况,反映了黄土高原上农民封建落后的思想和文化,以及新一代对传统思想的反叛。
本片摒弃了旧影片单调的表现形式,开创了电影的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全片对白简约,完全用影像来表现剧情,充分的调动摄影手段,采用多种摄影艺术技巧。“腰鼓舞”和“祈雨”是最为突出和称赞的段落。
影片为传达腰鼓舞这一寓意,采用了多种镜头技巧:
广角镜头、静镜头、长镜头的静态摄影,摇甩镜头,晃镜头、、
广角镜头即采用远景拍摄,大范围的展示镜头内容,以使景致远而深。腰鼓舞就是大面积的采用广角镜头,才释放了画面巨大的感染力。一群白头巾、藏青棉袄的陕北汉子在腰鼓舞中激情的跳着,震天响的锣鼓敲的天崩地裂,在极为压抑、恶劣的环境下,所展现的是陕北农民的顽强毅力。人民在浑朴、雄伟的黄土地的养育下,有着与生俱来的活力与激情,是一种不受拘束,尽情欢畅,天地为之动的精神力量。
长镜头的静态摄影即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且机位不动。
片中有小节是腰鼓舞方队从坡下整齐的走到坡上,镜头便是采用的黄土坡的静态摄影。镜头始终是黄土高原的一个大的斜坡,而这个斜坡也占据了画面的一半多,腰鼓舞阵对锣鼓喧天,盛情激昂的走上坡来,慢慢的出现在画面上,慢慢的走进镜头。这种气势磅礴的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震撼和力量。反映了黄土地上的人们潜在的伟大力量和最终战胜束缚,赢来光明的勇气。
甩镜头,是快速地将镜头摇动,极快地转移到另一个景物,从而将画面切换到另一个内容,而中间的过程则产生模糊一片的效果,这种拍摄可以表现一种内容的突然过渡。
晃镜头,它主要应用在特定的环境中,让画面产生上下、左右或前后等的摇摆效果。
摇甩镜头和晃镜头可以说在腰鼓舞中用的极其到位。白色的头巾,藏青色的棉袄,依然是陕北男人最朴实的打扮,导演直接将摄影机放在腰鼓阵中,随着他们的舞蹈,镜头中的天、山、地都在跳动,这种惊天地的画面和激情不得不让人为之震撼和感染,寓意着陕北人们撼动天地、反抗宿命的力量和能力。
祈雨段落最经典的摄影技巧便是广角镜头和蒙太奇手法,以及别出心裁的画面构图。
成千上万的光子膀子的陕北汉子匍匐在黄土地上,一眼望去尽是乌压压的一片,场面及其神圣、壮观,却更是心酸。外面的世界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而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还在为生活所压迫,人民的思想是封闭,落后的.在这片土地上,人民靠天收,物质上匮乏,经神上的缺损,使得这里的人民始终停留在传统的阴影里,难以摆脱封建思想的禁锢,难以跳出这种原生态生命的牢笼,这正是封建文化下农民劣根性。在人跪天的画面中,导演故意将镜头抬得很高(天占了画面的,人则被放在画面的底端),把人物压迫的异常局促,表现了天地的强大力量,也寓意着根深蒂固的封建落后的文化思想,农民无法摆脱天命的悲剧感。
蒙太奇手法指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腰鼓、祈雨上都用到了蒙太奇手法。腰鼓舞中人们酣畅淋漓的表演,镜头从特写到中景到远景,真是细微的刻画了腰鼓舞的激情,镜头又先后从腰鼓阵转移到落日,落日的变化等。
祈雨时,用镜头不时的转换到不同人的叩拜,展现了人们对天神龙王的敬畏,虔诚。蒙太奇使得腰鼓舞愈加激情欢畅,也就愈加反衬了女主角翆巧的悲剧命运,预示了光明的到来。祈雨表现的农民愈加虔诚,也就愈加揭示了农民的愚昧性深度。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乃本片的风格。对白很少,色彩也极为单调,基调是静的,唯独腰鼓舞和祈雨是动的。如陈凯歌导演所说:
就结构而言,我们的影片应该是丰满而多变化的,具有自由甚至是狂纵的态势,意写纵横,无拘无束。而就大部分具体句子而言,却是温厚,平缓,取火之木,穿石之水,无风皱起,小有微澜。因而,大有响入云天的腰鼓阵,哀吟动地的求雨声,小有人入夜深谈,河边浅唱。本剧并没有从正面描写农民的劣根性对落后文化的依赖和有着坚韧意志的农民与黑暗势力的冲突,而代之以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性格的两个大场面的对比表达出来的,即安塞腰鼓和农民祈雨。在前一个场面中,使用了全片中少有的晃动镜头,满山遍野之中,上百名青年农民在兴高采烈地打起了腰鼓,尽情释放着欢乐情绪和使不完的力气,好像一切都在瞬间变得生机昂然;后一个场面则非常压抑,无数瘦弱的老农向画面尽头缓缓奔去,传达出一种芒然无措的感觉。这两个场面都象征着力量,但前一个意味着生命本身的积极进取的力量,后者则表现着不知所终的盲目的力量。影片显然是想要说明,这两者都是中华民族性格的成分,是这片“黄土地”上生成的民族文化的必然的两面。
“黄土地”的象征意义就在于那种沉积在民族文化深处的保守性格和无法挣脱天命的悲剧感。
在影片结尾的段落里,翠巧的弟弟在求雨的人流中逆向奔跑的情景,正象征着他在投向一种新的人生,似乎也在暗示着那种长期被压抑在古老黄土之下的年轻的生命力必定有它被唤醒并喷勃而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