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 中”;“对这些集中点进 行有机的分散” (3)广亩城 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 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 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 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 分布关系 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 心地理论 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1)综合规划 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 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 基本决策——综合规划 项目决策— 分离渐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 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 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 演过程. (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l、雅典宪章(1933)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 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 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 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 置和面 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 系三者 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发 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 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但不应超 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 带围绕,城 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 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 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 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 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 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 展 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 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 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 某个大城市的 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 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 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1.城市的含义包括:⼈⼝数量,产业构成,⾏政管辖意义。

2.城市定义: city以⾮农业和⾮农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政建制设⽴的市和镇。

3.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P541、整体性和综合性;2、层次性、结构性(系统内部诸多要素按不同级别、层次有序地组成⼀个整体);3、系统的动态性;4、系统的环境联系性。

4.城市系统的构成有哪些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城市的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5.城市产业构成按两种不同的⽅法进⾏分类:(1)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第⼀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产品直接来源于⾃然界的部类)第⼆产业:制造业和加⼯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对初级产品进⾏加⼯的部类)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对⽣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2)根据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主产业:超过城市经济总量20%-30%的产业。

(超过5%为⽀柱产业)配套产业:围绕主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般性服务业:为市民提供⼀般性服务的产业。

所有城市都拥有,如交通邮电、供⽔、能源、饮⾷、服务、园林、绿化环境、环卫等6.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规划控制的区域。

7.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up area城市⾏政区内实际已成⽚开发建设、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地分类及其代码(1)城乡⽤地分类H 建设⽤地 development landE ⾮建设⽤地 non-development land(2)城市建设⽤地分类R 居住⽤地 residential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B 商业服务业设施⽤地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M ⼯业⽤地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W 物流仓储⽤地 logistics and warehouseS 道路与交通设施⽤地 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U 公⽤设施⽤地 municipal utilitiesG 绿地与⼴场⽤地 green space and square9.城市化:urbanization⼈类⽣产和⽣活⽅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重点

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定义: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我国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的含义:城:武器守卫土地,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居民点—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产业结构的不同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城市的实质: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4)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二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三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3)古代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筑城以守余—产生了不同的城墙;古巴比伦城;提姆加得城;欧洲城堡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影响着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卡洪城平面图)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1)国家统一时期,城市建设快规模大:中国在秦始皇同一六国后,隋唐长安城、东都洛阳城、元大都发展国家战争时期,建设慢规模小:欧洲封建时代战事重重,在很长时间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小,直至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首都才发展起来 2)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经济制度:土地地主所有制—大地主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土地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2)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在一些商路交通要道,河流的交汇点等,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如苏州、扬州、广州等;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聚集: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实质上是个能源和动力的革命;人工能源-->生产集中于城市-->加工工业在城市迅速的发展-->带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人口的发展就像马克思所说: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 2、城市布局的变化随着城市职能的分工,城市类型增加,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原来的大城市则发展成为工业、商业、金融、贸易等综合功能的经济中心1)圈层式的向外扩张是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 2)城市仓储用地的产生3)商业及公共建筑用地的产生4)商务贸易活动区的产生5)铁路、车站、码头产生3 、城市与环境: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城市成为人类改造最为彻底的地方,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现在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课题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应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三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一)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改变: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产业结构的改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得推动力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三阶段: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得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到达7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总的工业发展、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1、发展特点: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 2)发展速度缓慢; 3)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较快,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 4)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与同期一些国家相比仍然较慢;2、中国城市化道路如何走1)农村人口不能盲目的流入大城市,在城市外围形成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印度的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等;2)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在大城市外围修建小城市,避免农村人口大量盲目的涌入大城市苏南模式:苏南地区本土创办乡镇企业,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温州模式: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的传统,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外资促进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邻近港澳,以外资的“三来一补”劳动密型为主,乡镇工业也与很大发展; (五)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1、 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问题 1)产生原因:1.资本家对利润的片面追求2.资本家对劳动者生活的忽视3.城市对急剧膨胀的准备不足4.缺乏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极端恶劣,工业区、生活区混杂2.城市用地性质、规模不合理3.道路狭窄曲折,交通堵塞4.劳动者生活环境极端恶劣 2、现代城市问题( 20世纪中叶之后) 1)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1.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2.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3.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4.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5.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2)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2.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3.交通状况堪忧:堵塞、事故4.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5.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 第二讲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夏代:国土勘测——国民迁居到安全点定居——居民点聚集——向城镇方向发展 夏代留下的一些城市遗迹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得工程技术水平,如陶制的排水管的使用、夯打土坯技术的采用等,但总体上,在居民点的布局结构方面都尚原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

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掌握一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充分理解有关概念知识,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充分综合利用;城市规划自身主体工作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和布局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面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完整,全面理解的知识与内容。

与上述城市规划主体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城市规划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以及城市规划实施的内容。

了解:应具备的一般知识。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了解城市形成的动因1、城市与人类文明史2、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3、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4、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是商业和手工业从衣牧业中分离出来,于奴隶社会初期产生了城市。

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

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二)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增长极核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在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由于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效应,这些城市的发展呈现循环和累积的不断过程,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

2、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学理论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3、 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与互相竞争4、 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 “相对集中”时期 “相对分散”时期 “绝对分散”时期 (1)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包括几个阶段:专门化阶段;综合化阶段;成熟化阶 段;区域化阶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居民点:人们集聚(居)的场所2.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3.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4.春秋战国城市建设发达的原因:各诸侯国之间攻伐频繁(战争)5.城镇化,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及地域空间等),其水平的高低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6.城镇化分为:1起步阶段(30%)、2加速阶段(60%)、3稳定阶段7.我国城镇化道路:东部地区需要有大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核心去参与全球竞争;西部地区则需要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开发带动当地的发展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于发展1.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相关法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现代城市规划学2. 托马斯.穆尔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3. 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new harmony)4. 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的绿地的原则5.昂温卫星城市:卧城-半独立-完全独立6. 1933 《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7. 马丘比丘宪章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注重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8.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邻里单位”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居住区的细胞,防止交通在邻里内部穿越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特点:1)综合性;2)法治性、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经常性;5)实践性2.城市规划的成果:1)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3)城市现状图;4)城市总体规划图:5)城市盗录工程规划图;6)城市绿化工程规划图;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图;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图;9)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图;10)城市供暖工程规划图;11)城市煤气工程规划图;12)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图;13)城市近期规划图;14)城市建设工程规划图3.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比地块面积4. 城乡规划的调整:对已批准的规划作局部变更;城乡规划的修改:做出重大变更第四章城市构成和用地规划1.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1)自然条件的分析地质:(土质、承载力、地震等的影响); 水文:(水源、水位、防洪等)气候:(风象:风频和风速、太阳辐射等); 地形:(坡度、静风等)(2)社会建设条件分析1)现状条件;2)工程的准备条件; 3)基础设施条件2. 城市用地的评定结果(1)一类用地:直接可用(2)二类用地:加工后可用(3)三类用地:不可用的,但可用于绿化之类的用地3. 十大城市用地:(1居住用地;2公共设施用地;3工业用地;4仓储用地;5对外交通用地;6道路广场用地;7市政公共设施用地;8绿地;9特殊用地;10水域和其它用地)4.城市绿地:为植物所覆盖,并有一定功能和用途场所。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人口老龄化——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3、诺瑟姆S型曲线——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1975年提出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容积率——又称为建筑面积毛密度,是地块内,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5.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6.热岛效应——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7、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8.规划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9.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称为日照间距。

10、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也是建筑物的外立面所不能超出的界线。

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3)城市建设用地。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

2、简要回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还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2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2)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3 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13):在总结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4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28)(PPT)霍华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书)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城市机构所支配;城市经费可从房租中获得,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5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29)建立卫星城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教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半独立的卫星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多中心敞开式的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6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1、城市的概念: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2、城镇化概念:人口积聚于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

3、城市规划的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各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民坏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各各项开发和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二、1、西周--奴隶制社会--《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规划的城市是方圆九里,每边设三座城门,城中九条南北向道路九条东西向道路,南北向道路宽九轨,(宫殿)左边是祭祀的庙堂(太庙),右边是社稷坛,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东周--奴隶制——封建制--儒家、道家、法家《管子》: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意义: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其影响极为深远。

西汉--封建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3点影响: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家哲学思想:居中不偏、不正不威;“天人合一”道家思想:阴阳、风水、八卦。

3、分散:霍华德“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逆城市化:即由于人口在城市大量会萃,环境品质变差,城市问题突出,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

3.过渡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4.诺萨姆曲线: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干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摆布。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或者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份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 四个阶段城镇化启动阶段 (1949-1957):这一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为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工人新村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型工矿城市。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1958-1965):该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1958 年在大跃进的号召下,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但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之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家又采取了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之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方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会萃优势来发展城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思想进行的试点,例如始建于 1902 年的莱切沃斯,位于伦敦东北,距伦敦 64km,但到 1917 年时,人口才 18000 人, 与霍华德的理想相距甚远。 03 城乡规划体制 04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067】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这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底线, 假如规划学科脱离了这个底线,学科发展就会轻浮,规划学科必须坚持底线上的课题开展、学者培养和组织投入。 【067】永续发展的概念 永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用来描述一种对资源的战略管理方式,即如何使用或消 耗全部资源中的适当比例,而不致使资源受到毁灭性破坏,并且,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耗用的数量。其后,经 济学家由此提出永续产量的概念,这是对永续性进行正式分析的开始,这一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种领 域。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并指出: “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①‘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 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②‘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 制。因此,世界各国——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或计划经济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根据 持续性的原则训以确定。解释可以不一,但必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必须从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上和实现持续发展的 大战略上的共同认识出发。 ” 【073】1997 年在北京的国际会议上,50 多位国内外学者,老中青三代规划师签署了《21 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 宣言在回顾 20 世纪城市及其规划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于核心纲领提出了“三个和谐” ,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 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我国古代的城市的平面有一套方成发展为两套城墙,都成有三套城墙,外均有城壕。

罗马帝国盛时的位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聚落。

魏邺城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其北为贵族专区,南为一般居住区。

罗马帝国代表为公元69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庞贝(Pomoeii)城。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封建时期的中国的都城规模都很大,城市的中心就是政治的中心。

封建时期的欧洲城市的中心一般是神权的统治中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中国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欧洲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生产率水平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显著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达到60%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稳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一部分工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变。

中国城市化道路:发展进程比西方慢,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慢,发展部平衡,东南部沿海较快,内地打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解放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由于经济发展及政策上的波动,几起几伏,比同期国家发展慢,20世纪70年代末达14%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至1986年26%实际高于此数字,1999年29.5%,2000年36%。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与“市”:城是指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指交易的场所。

2.规划区: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主要职能。

4.容积率:容积率为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又称总建筑面积(毛)密度。

5.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二、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_、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2.城市干道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3.请填写以下城市规划理论或其提出者:欧文—新协和村;赖特—广亩城市;霍华德—田园城市;马塔—带形城市。

4.居住小区内主要道路不宜有过多车道出口通向城市干道,机动车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 M,应设不小于4M ×4M的消防通道。

5.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简答题1.请写出《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空间布局的语句。

(5分)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2分)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1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1分)市朝一夫。

(1分)”2.什么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 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分) 3.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其道路宽度是如何规定的?(9分) 答: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大小,道路一般分成三级或四级。

(1分)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 ( 2分)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2分)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4-6M; (2分)第四级宅间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 5M(2分)4.按照我国城市用地分类,可分为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请例举出十大类用地名称和代码(10分)答: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每点1分)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试卷概念:1.道路规划红线:⼀般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地规划控制线。

2.建筑控制线:指根据城市规划需要确定的建筑物可建范围的控制线。

5.电⼒⾛廊:即电⼒规划⿊线:⼀般称电⼒⾛廊,指城市电⼒线路⽤地规划控制线。

6、征地⾯积: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地⾯积。

7、建筑⽤地⾯积:规划征地红线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廊、轻轨控制线、绿化隔离带等规划控制⽤地外的实⽤地⾯积。

8、河道规划蓝线:⼀般称河道蓝线,指城市各级河、渠道⽤地规划控制线。

9、绿地规划绿线:⼀般称绿线,指城市各级绿地⽤地规划控制线。

10、电⼒规划⿊线:⼀般称电⼒⾛廊,指城市电⼒线路⽤地规划控制线。

13、城市风貌符号:指在城市风貌载体中多次反复出现并且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那些风貌构成要素。

在传统风貌的城市中,古城中众多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在空间上的多次重复,构成了古城第五⽴⾯的壮丽景观,这些屋顶是古城重要的风貌符号图。

城市风貌载体的形成依赖于多种风貌符号的存在与⾼度统⼀。

14、露天现状保护:对⽂物遗迹采取栏杆、植被等隔离围护措施,将⽂物古迹与其它⽤地或设施隔离,即将⽂物古迹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根据其破坏程度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

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

此⽅式适合于体积或⾯积较⼤⽂物古迹,如城墙、⼤型古建筑遗迹等。

15、主⼲路:城市路⽹中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车交通量⼤时,宜采⽤机动车与⾮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辐路。

(1%)主⼲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量车流、⼈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品。

16、⽇照标准:按某⼀规定时⽇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照时间不低于某⼀规定的时间规定。

17、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18、居住区泛指不同⼈⼝规模的居住⽣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道或⾃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套较完整的、能满⾜该区居民物质与⽂化⽣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活聚居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2.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3.绿地率、绿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用地的比率;绿化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5.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6.城镇化水平和指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7.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的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建设地段。

8.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9.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10.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更合理制定规划。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的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

规划要与时俱进,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展现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及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及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11、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雅典B.罗马C.伦敦D.巴黎1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唐长安B.西汉长安C.南朝建康D.明清北京13、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14、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画出的各类用地( )。

A.以大类为主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15、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同步规划、综合平衡的环境保护规划是( )城市的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A.山西省太原市B.山西省灵石县C.甘肃省兰州市D.吉林省吉林市16、规划期内抓建设的城市用地都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拟建设的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地域范围一般控制在( )。

A.1公顷B.3公顷C.5公顷D.10公顷17、住宅区容积率是指( )。

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C.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D.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18、城市道路应分为(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19、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规划国道主干线布局形式为( )。

A.七纵五横12条线路B.七纵八横15条线路C.五纵七横12条线路D.八横七纵15条线路20、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是一个较穷的农业大国,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城市巴西利亚,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这是运用了( )理论。

A.城市增长极核理论B.经济部类理论C.城市“对流”作用和“辐射”作用D.城市全球化理论21、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 )。

A.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及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B.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C.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引导城市有序的发展以此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安全、公共福利、舒适的生活以及其它的社会经济目标,D.人的相互作用及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22、( )代表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中的中央集权型制。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包括以下( )内容。

A.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C.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增长,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D.强调社会公平,不同的国家、地区、社区能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24、以下四个城市中( )城市,人们经常称其“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人城”,被称为“琴城”。

A.北京B.济南C.泉州D.常熟25、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论述,( )不妥。

A.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城市长远合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城市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B.城市总体布局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自然条件,一定的生产、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C.城市总体布局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的一般经验,对城市近期发展项目作出安排,并对远期发展作出初步预见D.城市总体规划是在城市发展纲要的基本明确、以及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确定的情况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26、城市中工业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

A.15%~20%B.15%~25% C 20%~32% D.25%~38%27、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28、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

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B.10%;7%C.12%;8%D.15%;10%29、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30、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中,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31.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 )来实现。

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C.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D.确定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32、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规划的处理原则有以下方面,但( )为不妥。

A.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B.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两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一般是改变纵坡较大的道路的纵断面形状,使其横断面及纵坡较小的道路纵坡一致C.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道路的横断面改变,而次要道路的横断面应随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D.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竖向规划时至少应将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33、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及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D.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使之成为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先导,并充实城市管理的依据34、有关地震的表述下列( )正确。

A.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6度和6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B.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7度和7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C.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的程度进行分级,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分为9个等级D.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地区建筑层数必须控制在3层以下35、住宅进深在( )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 )。

A.11米以下;1000 m2B.12米以下;1200 m2C.13米以下;1300m2D.14米以下;1300m236、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 ),但坡长不能超过( )米。

A.8.0%;50B.8.0%; 20C.3.0%; 20D.3.0%; 5037、城市机场的选址应(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及城市主导风向垂直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及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及城市主导风向垂直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及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及城市主导风向一致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及城市侧面垂直,且及城市主导风向垂直38、进行地震设防的城市,应保证地震发生后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公路的畅通,并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但以下( )不妥。

A.道路网中宜设置小广场和空地,并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地,划定疏散避难场地B.路面不宜采用柔性路面;道路立体交叉口不宜采用下穿式C.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从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米D.新规划的压力主干管不宜设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车行道下面39、( )城市的城市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

A.巴黎B.伦敦C.纽约D.芝加哥40、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内容为( )。

A.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B.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主要图纸、总规阶段各项专业规划图纸单选以下题目及上面重复:12、有关地震的表述下列( )正确。

A.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6度和6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B.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7度和7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C.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的程度进行分级,是地震烈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