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学生观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2020年教师资格考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2020年教师资格考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第一章职业理念本章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理解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
第二节学生观高频考点提要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及基本内容;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3.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4.教育公正与小学生个性发展;5.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频考点速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与制约。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学生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
(完整)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第二节、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式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二)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1)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2)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
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也就是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第二节学生观概述一、学生概述(一)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依据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2)表现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学生观的定义和内涵
学生观的定义和内涵
学生观是对学生群体的理解、观察和看法的总称,是研究学生问题的起点和基础。
它是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旨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行为及其特殊的心理和社会需求,以便为其提供正确、恰当的教育指导。
学生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特征: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具有个体差异和特征。
学生观关注学生的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因素,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2. 心理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心理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等。
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关怀、支持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态。
3. 学习行为: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存在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4. 社会需求: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具有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学生观关注学生的社会需求,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学生观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观察和理解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心理需求、学习行为和社会需求,旨在为教育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第二讲 学生观
第二讲学生观——主体性的学生观【内容提要】教育学生必须走进学生世界,理解学生的心理;而理解学生的心理,就应当理解学生的哲学。
理解学生的哲学,最重要的是必须对于人性观具有清醒的理解。
培养人,应该关注人性;有什么样的人性观,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观;有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观。
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权利与责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教育培养人的真正目的。
【学习目标】(1)了解人性观的基本知识,认识教育与人性的关系。
(2)了解学生的基本属性,在多元智力视野中构建主体性学生观。
(3)明晰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树立现代教育法制观念。
(4)认识学习的含义、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型、问题性。
【教学时数】8学时【阅读文献】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美]戴维.w.约翰逊、罗杰. T.约翰逊著,唐宗清等译: 《领导合作学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褚宏启编著:《学校法律问题分析》,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洪波著:《管理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余文森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讲授内容】第一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一节人性的认识《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人"的解释有八种含义: ( 1 )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2)每人、一般人;(3)成年人; (4) 指某种人; (5) 别人;(6) 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 (8)指人手、人才。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理论精讲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单选、材料分析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内涵单选、材料分析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教育公正单选、材料分析学生的共同发展第二节 学生观 考情分析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知识框架(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单选)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单选+材料分析)(一)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单选+材料分析)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分析)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而要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知识梳理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单选+材料分析)(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的潜力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容错【2016下中学】七年级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
”班主任的说法( )。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单选-不纠结)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2020下中学】作为班长,晓月成功组织了很多班级活动。
可是,晓月的妈妈担心班级事务影响晓月的学习,私下对班主任范老师说:“不要让晓月担任班干部了。
”范老师二话没说就照办了。
范老师的做法( )。
A. 体现了对家长意见的尊重B. 体现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C. 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完整性D. 忽视了班级管理的差异性(二)学生是独特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单选+材料分析)【2013下中学】(讲义无)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
教师资格证02理论精讲—学生观
案例分析总结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正例—— 反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正例—— 反例——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 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正例—— 反例—— 4.促进全面发展 5.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崔老师真是一个“懒”老师! 就说作文课吧,很多老师都有不成文的程序。首先来个开场白,接着念 几篇范文, 发一通评论,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带一堆提示……崔老师却不这 样,他经常找一些文章,说阅读对于写作很重要,要大家自主阅读,然后叫 大家交流阅读感想。同学们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忙得不亦乐乎,他却显得逍 遥自在。在此基础上,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作文。崔老师真懒! 崔老师建议同学们自主评选“班级之星”,并走“星光大道”。班上 42 个同学, 都说自己能评“星” ,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最后居然评出 了各种各样 50 颗 “星”,他也没有反对。 崔老师负责学校宣传栏。起初,他叫几个能写会画的同学帮忙,后来竟 把组稿、 绘画、编排等工作全交给同学们。最要命的是,他自己不做,居然 还要求大家每次必须有新意、有亮点。大家绞尽脑汁,他最多只在关键时刻 点拨一下。有时大家忙活了 半天,他只说一句: “哎,还是没有新意。” 同学们又得想办法。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自己很有进步。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崔老师的教育行为
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以
人 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本 的
学生是独特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
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小学)知识点(学生观)【圣才出品】
第二节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应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②西方思想家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和谐教育”。
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理想,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c.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促进人的自然天性,即自由、理性和善良的全面发展。
d.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应以善良意志、理性、自由及人的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宗旨。
(2)全面发展教育是培育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1)各种能力的发展恩格斯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能力包含丰富的内容,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因为旧制度和旧分工造成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因此马克思特别强调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
(2)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指人与人在特性方面的差异。
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每个人都能成为充分自由而又各具特性的人。
(3)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具体指出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发展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人同自然的关系,人同世界的关系,人同自身的关系。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教材精讲(学生观)【圣才出品】
第二章学生观考纲提要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中学教育者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
2.理解“以人为本”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含义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正确对待中学生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要求。
4.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能设计和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学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方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指向。
教育者对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构成了教育者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
素质教育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是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对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所作的完整认识,主要内容有:1.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主体性必须得到尊;2.学生是有着身心诸方面需要的“完整”的人,教育必须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3.学生是有着发展潜力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开发出学生的发展潜力;4.学生作为“人”,也是指学生全体,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5.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人,全面发展与有差异、有个性的发展是统一的。
学生观就是教育者对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对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的认识。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中学教育者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教师有怎样的学生观,就会有怎样一种师生关系,也会有怎样一种性质的教育活动,并产生怎样一种教育结果。
(1)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具有主体(主动)地位、有着主体(主动)需求、能够主动发展的人(2)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
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心理学对人的研究;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3)学生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存在,从完整的发展过程来看待学生的;教育者不能只注意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更不能把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当作他的全部人生。
教育学第三章
(《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 展世界宣言》、《未成年人保护法》)
三、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相应的)教育(措施)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上要循序渐进; 在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区别对待。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抓住儿童发展的 关键期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要一切从实际 出发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 教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作用
第二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 发展规律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作用 一、什么、遗传素质及“遗传决定论” 2、环境及“环境决定论”
3、教育及“教育万能论”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展规律
W= X+y+z
总 结
遗传素质
(物质基础生物前提)
人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 内部条件,提供动力 环境(教育) 关键性的决定性作用
一、科学的学生观
•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可教的)。 •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二、正确的儿童发展观
•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 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一、科学的学生观
二、正确的人的发展观
三、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 四、教育如何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一、什么是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
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 现实特征的过程。 人的发展在内容上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项选择)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 2 节职业行为(只单项选择)职业道德(单项选择+解答)第四章文化涵养12%(9)(只出单项选择)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 单项选择:每年固定29,2 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 资料解析:3 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归纳(一)素质教育观的看法(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 1 适龄少儿 6 周岁, 2 受教育机遇公正)(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爽朗、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平生可连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平生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答题技巧】资料解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资料解析题高分诀要: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夸耀,表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 ·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资料解析注:分条摆列、逻辑清楚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资料解析第二章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点)1、学生是拥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拥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够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拥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拥有规律性(出单项选择)①序次性:要次序渐进,不能“拔苗滋生” “陵节而施”②阶段性:依照不同样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连结和过渡。
简述学生观的内容
简述学生观的内容
学生观是指对学生的特点、行为、需求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观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学生观应包括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观察和认识。
学生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学生观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
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从而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学生观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交需求。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育工作者应该观察学生的社交行为,了解他们的社交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交方式。
学生观还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需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绪和心理问题,如焦虑、压力、自卑等。
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对学生
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满足学生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认识,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观的培养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生观-教育学
学生观-教育学(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学生观-教育学学生观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尤为重要,考察概率较高。
第三章第二节学生观
很多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其实 并不真正了解人,在“盲干”+“蛮干”。
学生观:
20世纪80年代
学生是人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0世纪末
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
21世纪初
具体个人
当代学校教育需要重建学生观
(三)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1959年11月20日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儿童权利宣言》,肯定儿童和成人一样, 应当得到人的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学习 的权利。成人和社会应当保障儿童的这些权 利。 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一致 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为儿童的保护和 权利订立了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准则。
杜威对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用“生长
论”的观点做了积极注释,他认为未成 熟状态是生长的首要条件,它蕴含着生 长的可能性。儿童的未成熟使得儿童的 生长存在着两方面特征,一是依赖性, 二是可塑性。
2 、 1899 年由瑞典爱伦 . 凯女士创刊〈儿童世
纪〉,提出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响亮口号 瑞典教育家艾伦 . 凯在 19 世纪末期就预言: “ 20 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并著下了《儿 童的世纪》一书,倡导人们要热爱儿童,尊 重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培养儿童的个性。
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
学生观
“我们现在只有儿童教育 但没有儿童。”
你如何看待儿童?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
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 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 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 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 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 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 关系等诸多问题。
儿童观的演变
一、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被压抑的儿童
新课改第三章和第四章(1)
第三章: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第一节:新课程教学观☆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1.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2.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第二节:新课程学生观☆一、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新课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个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第三节:新课程的评价观☆一、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二、新课程的课程评价观:“立足过程,促进发展”☆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第四章: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第一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念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第二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看看即可。
素质教育中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中的学生观素质教育教育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就是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
2 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人,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正在成长与发展,所以学生不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成长的人。
学生能不能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空间和时间。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该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独立性,也意味着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学生与成人中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应当把学生看成孩子,而不是一个成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禁锢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抵制或抵抗。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明白事理,自己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
3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的主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拉斯谟(北欧人文主义学者)要求教师不
能把儿童看成小大人:“记住,你的学生还 是一个小孩,而你自己也曾是一个小孩。”
(1)洛克的“白板论”: 儿童是空 白板(Black Tables) 认为儿童具有 巨大发展潜能与发展的可塑性。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
把儿童看作是生来就没有原罪、纯洁无暇的 “空白板”。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 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 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 童的需要。
很多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其实 并不真正了解人,在“盲干”+“蛮干”。
学生观:
20世纪80年代
学生是人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0世纪末
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
21世纪初
具体个人
当代学校教育需要重建学生观
儿童观的演变
一、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被压抑的儿童
观时期”。儿童的价值与权利并没有受到重 视。
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 (Miniature Adult)
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
别,即使有的话,那也 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 而已。用成人的标准去 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 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 当童工,充当童农,充 当童商等,使之过快、 过早地生长发育。
( 2)卢梭的“自然论”:“儿童 的发现” (Discovery of Children) 认为教 育应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法则。 重新评价儿童,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卢梭在
《爱弥儿》中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 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 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在卢梭看来,儿童首先是人,应当把儿童当人 来看待,但儿童又与成人不同,因而还应当把 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 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 顺序,就会造成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 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强使此地出产外 地的物品,甲树结出乙树的果实,混淆了时间、 地点和自然条件。”
裴斯泰洛齐提出:人是依据特有规律发展的
3、福禄贝尔等的“花草树木”论: 儿童是“成长的植物” (Growing Plant)
有机体。地下的种子会自己生长出来,开出 美丽的花朵,幼儿也好比是一颗等待生根开 花的种子。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园是“花的乐 园”,教师是“园丁”。千万棵树木经过精 心照料开花结果,茁壮成长。
3、1907年蒙台梭利创设“儿童之 家”。
4、在我国,新文化运动也呼吁着新的儿童教育,促 进着新的儿童观的产生。 蔡元培:儿童是成人之师(1918年5月30日蔡元培 在天津中华书局直隶全省小学会议欢迎会上发表演 说:“夫新教育之所以异于旧教育有一点焉,即教 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育儿童之谓 也。”) 陶行知:对儿童进行六大解放:解放小孩子的眼睛、 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还生命和生活的世 界于儿童。
90年代新的儿童观—一切为了孩子
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对儿童的新态度可概括
为3R:儿童的权利(Rights)、儿童的地位 (Room)、儿童的尊重(Respect)。保障 儿童的参与权是实现3R的基本途径。 我国《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儿童的合法权利:① 生存的权利② 受教育的 权利③ 受尊重的权利。
三、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尊 重儿童。承认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一个独特阶层, 儿童拥有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成年人必须 尊重儿童、尊重儿童发展中的已有事实。 1、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 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机能心 理学影响,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的观点,其儿童观主要反映在他对生长、发展 的解释之中。
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儿童是“财产”(Property)
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 的隶属品。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 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 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 唯命是从。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 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 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 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 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斤的酒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 保持着素食的习惯 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 年轻时没有做过违法的事
如果你根据他们的这些简要情况,从三人
中推选出一位将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你 会选谁呢?选C,也许是明摆的惟一选择。 可是A就是四次连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 林· D· 罗斯富,B就是英国伟大的首相邱吉 尔,C则是二战魔头希特勒。错就错在我 们对生活的人和事的“诊断”过于“执着 一时”,以至于答案往往与现实相左。
请在3分钟时间内,用简笔画画出我
的学校。
问题:
画到人的请举手? 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
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
学生观
“我们现在只有儿童教育 但没有儿童。”
你如何看待儿童?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
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 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 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 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 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 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 关系等诸多问题。
杜威对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用“生长
论”的观点做了积极注释,他认为未成 熟状态是生长的首要条件,它蕴含着生 长的可能性。儿童的未成熟使得儿童的 生长存在着两方面特征,一是依赖性, 二是可塑性。
2 、 1899 年由瑞典爱伦 . 凯女士创刊〈儿童世
纪〉,提出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响亮口号 瑞典教育家艾伦 . 凯在 19 世纪末期就预言: “ 20 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并著下了《儿 童的世纪》一书,倡导人们要热爱儿童,尊 重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培养儿童的个性。
《成长的秘密》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诗的、
艺术的世界
有这么一个测试:假如现在有ABC三个人,
他们各自的情况大致如下:
候选人A:● ● ● 酒 候选人B:● ● ● ● 候选人C:● ● ● ●
笃信巫医和占卜家 有两个情妇 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喝
(四)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儿童期不仅是成人生活的准备阶段,儿童期自身还 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卢梭:“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 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 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他们长得既 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 自然需要儿童在成长为成人之前,儿童就是 儿童。
(五) 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个体
儿童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具有一定的自主
性。教师应让儿童以主人的身份与外部环境 相互作用,自由、独立地在各种活动中发展。
(意大利)马拉古兹《其实有一百》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 学校和文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 他们告诉孩子:不要用双手去想,不要用脑袋去做。 只要倾听不要说话,了解但毫无喜悦,只有在复活节与圣诞节的时候,才去爱和惊喜。 他们告诉孩子:去发现早已存在的世界,而一百种当中,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 他们告诉孩子工作与游戏、真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由与梦想不是同一 国的。 因此,他们告诉孩子,一百种并不在那里。 孩子说,不,一百种是在那里。
二、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儿 童灵性被发现,出现了具有发展 无限潜能的新的儿童观。
1、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的人类观
推导出新的儿童观 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 观,要求人们珍视儿童、热爱儿童,反对把 儿童看作是天生的罪人,认为儿童是天真、 纯洁无暇的。如果有适当的教育,儿童内在 的潜能和善良的天性就能和谐发ments In The Future)
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 兵源和劳动力。
趋势:社会本位的儿童观、人本位的儿童 观——正确的儿童观
三、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一)儿童是人 人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或放任 儿童自然、自由的发展; 连续性;阶段性;差异性;等
(三)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1959年11月20日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儿童权利宣言》,肯定儿童和成人一样, 应当得到人的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学习 的权利。成人和社会应当保障儿童的这些权 利。 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一致 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为儿童的保护和 权利订立了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准则。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四个 基本原则:
1.儿童最佳利益原则(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任 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儿童,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 2.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Respect For The Dignity of The Child)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尊 严,保证儿童生存与发展的质量。 3.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 (Respect For The Views of The Child)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到 儿童本人,必须认真听取儿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无歧视原则(Non-discrimination) 不论来自任何社会文化背景、出身高低、贫富、性别、正 常与残障,都要受到公平对待。
“救救孩子”
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Sinful)
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