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讲解(梁、柱、板)

合集下载

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板)

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板)
26d 24d
23d
25d 23d
22d
24d 22d
21d
24d 22d
38d
-------------------
33d
46d 42d 40d 55d 50d
29d
40d 37d 35d 49d 45d
27d
37d 34d 32d 45d 41d
25d
33d 30d 29d 41d 38d
23d
48d
43d
39d
36d
34d
32d
31d
30d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抗震钢筋锚固长度LaE――11G101-1P53
注: 非抗震 抗震 1. La 不应小于200。 2.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ξa按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ξa表 取用,当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 La=ξaLab LaE=ξaELa 3. ξaE为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 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 注:1、HPB300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3d,但做受压钢筋时可不做 弯钩。 2、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其 直径不应小于d/4(d为锚固钢筋最大直径);对梁、柱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 ,对墙、 板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d为锚固钢筋最小直径)。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
(3)①-②轴线负筋计算
板负筋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固长度 =(标注尺寸-1/2支座宽)+(板厚-保护层厚度)+( laE+6.25d) =(1000-150)+(120-15)+(1.15×35×8+6.25×8) =1327mm 板钢筋根数=(板净跨长-2×1/2板筋间距)/间距+1 = (5400-2×150-2×1/2×150)/150+1 =34根

平法钢筋算量方法与技巧

平法钢筋算量方法与技巧

平法钢筋算量方法与技巧
1. 嘿!你知道平法钢筋算量有个超厉害的方法吗?就像在迷雾中找到那条清晰的路一样!比如计算梁的钢筋,你得先搞清楚它的各种参数,这可不能马虎哟!不然算错了可就麻烦啦!
2. 哇哦!平法钢筋算量的技巧可多啦,就像探险时找到的一个个宝藏!像柱子的钢筋算量,要特别注意箍筋的布置和加密区,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呀!
3. 嘿呀!你晓得不,平法钢筋算量中有些特别实用的小窍门!好比开锁的钥匙一样精巧!像板的钢筋,要细致地去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很关键哦,可别不当回事!
4. 哎呦喂!平法钢筋算量方法可真是神奇嘞!仿佛是解开难题的魔法!比如说基础的钢筋计算,那得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呢,不然怎么能算得准嘞!
5. 哇塞!平法钢筋算量还有这种独特的技巧呀!简直跟神奇的魔术一样!就拿剪力墙的钢筋来说,那里面的细节可多了去了,得用心去钻研才行哟!
6. 哎呀呀!平法钢筋算量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像楼梯的钢筋,可别小瞧它哦,仔细算才能确保不出错呀!
7. 嘿!平法钢筋算量方法与技巧你真的都掌握了吗?这可不能掉以轻心啊!就像打仗要有精良的武器一样重要!比如复杂节点处的钢筋,得格外认真对待啊,不然会出大问题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平法钢筋算量方法与技巧非常重要,掌握好它们,能让我们在建筑领域如鱼得水!。

12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柱

12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柱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建筑系
2、首层柱钢筋计算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基础插筋上露长度+首 层柱上露长度+与二层纵筋搭接长度liE
其中: 基础插筋上露长度=首层净高 Hn/3 首层柱纵筋上露长度=max{二
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
边尺寸(圆柱取直径)}
搭接长度与面积百分率有关,当纵筋采用绑 扎连接且某个楼层连接区的高度小于纵筋分两批 搭接所需要的高度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此时搭接长度为0。
角部纵筋
h
b
b边中部纵筋
h
b
h边中部纵筋
h
b
二、平法施工图中柱钢筋标注
传统柱配筋图 包括立面图、断面 图和钢筋详图,主 要表示构件内部各 种钢筋的位置、直 径、形状和数量等。
➢平法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 截面注写法 • 列表法 • 详图表法
截面注写法
特别注意:
只画竖向构件(柱、墙)
不画水平构件(梁、板) 轴网
φ10@100/200
加密区箍筋为 φ10@100
非加密区箍筋为 φ10@200
150 450
b边中部纵筋 框架柱,编5号φ3 22 截角面部尺纵寸筋:b=650mm 4φh2=2600mm
加密区箍筋为 h边φ中10部@1纵00筋 非加密5区φ2箍2 筋为
φ10@200
详图表法
三、平法标注下柱钢筋量计算
L内矩形筋1 =L内矩形筋2
(
b
2c 3
h
2c)
2
2 弯钩长
=( 600 2 25 600 2 25) 2 211.98 3
1657mm
单根箍筋长度=2390+1657×2=5704mm=5.704m

平法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概述)

平法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概述)
(Kg/m)
ф14 1.21 ф32 6.31
ф16 1.58 ф40 9.87
❖ 注:圆钢与螺纹钢理论重量相同。P.70、83 ❖ 计算公式=0.617*D/10*D/10=0.00617*D*D ❖ la是最小锚固长度,laE是抗震锚固长度。
编辑ppt
三、钢筋工程量计算
❖ (一)钢筋 ❖ 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
❖ 4、箍筋长度计算 L4=构件截面周长-8c+2△lg
❖ 式中 L4:每个箍筋的计算长度,m;

c:钢筋保护层厚度;
❖ △lg:箍筋末端每个弯钩增加长度。
❖ 箍筋弯钩长度△lg
弯钩形式
180°
弯钩 一般结构 8.25d 增加值 抗震结构 13.25d
90° 5.5d 10.5d
135° 6.87d 11.87d
编辑ppt
编辑ppt
❖ 根据箍筋配置形式不同,可分以下六种情 况计算其长度:
❖ (1)方形或矩形单箍 方形:L4 =4b-8c+2△lg 矩形:L4 =2(b+h)-8c+2△lg ❖ (2)方形双箍(方形箍与套箍呈45°放置) L4 = L4(方) + L4(套) L4 (方) =4b-8c+2△lg L4(套) =2(b-2c ) √2+2△lg
*2
2.490
1*2+0.34+6.25*0.0 12*2
5号筋 1
5 4.644
1 Φ 16
1.580
2.940
1*2+0.2*2+0.34+6. 25*0.016*2
6号筋 1 10 0.240 41 Φ 6 0编.2辑22ppt 1.080 (0.24+0.3)*2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柱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柱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柱平法钢筋计算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用于确定柱子中需采用多大的钢筋数量和钢筋直径。

柱子是一种常见的承重构件,在建筑物中承担着重要的结构作用。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包括以下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步骤和计算实例。

计算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和力学分析,确定柱子的尺寸(长、宽、高)和设计载荷。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钢筋形式和布置方式,通常采用纵向钢筋和箍筋的组合。

平法钢筋计算是指在柱子截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按照一定间距布置纵向钢筋,以满足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的计算方法。

计算步骤:1.确定柱子的尺寸和设计载荷,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柱子的净断面尺寸(长、宽),一般可以根据柱子所在楼层的平面图进行确定。

然后确定设计载荷,包括垂直荷载(如楼板、梁)、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和温度荷载等。

2.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钢筋形式和布置方式,由于柱子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是轴力和弯矩,一般采用纵向钢筋和箍筋的组合,以提高柱子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

根据设计要求和力学分析,确定钢筋截面形状、间距和直径。

3.计算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柱子的承载能力通常采用受压杆的计算方法,判断柱子截面的受压区域是否在混凝土极限应变范围内,从而确定钢筋面积。

同时考虑到柱子的变形要求,要满足规范给出的变形限值。

4.根据计算结果,确定钢筋数量和钢筋直径,通过计算柱子所需的钢筋面积和单根钢筋的面积,进而确定钢筋数量和钢筋直径。

为了提高柱子的工作性能和施工性能,通常将钢筋直径选择为规格化的数值,并满足规范的要求。

计算实例:步骤1:确定柱子的尺寸和设计载荷。

柱子截面尺寸为300mm × 300mm,设计载荷为1000kN。

步骤2:选择钢筋形式和布置方式。

选择纵向钢筋和箍筋的组合。

根据设计要求和力学分析,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和直径,箍筋的间距和直径。

步骤3:计算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

根据柱子截面形状和受力情况,计算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

16G系列钢筋平法工程(图文详解)

16G系列钢筋平法工程(图文详解)

在11G101-1P9,关于柱表注写2.2.2规定第6条,注写柱箍筋说明中
“当框架节点核 芯区内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芯区箍筋直
径及间距。”

,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钢筋,
直径 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0 20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
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 12,间距为100
16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独立基础、条型基础、筏型基础及桩基承台)
混凝土保护层
环境类别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16G 101-1 P54
墙、板
梁、柱
15
20
20
25
25
35
30
40
40
50
混凝土保护层
1、表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 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 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下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 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 增加5mm。 5、基础底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 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框架柱钢筋设置及构造
基础插筋
地下室纵筋


中间层纵筋
首层纵筋

纵筋

顶层纵筋
标准层纵筋


变截面插筋



箍筋


接头

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梁)

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梁)
表2 KL1上部通长筋长度计算(手工)
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 计算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根数计算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净跨长度
6600-225225
=6150
取 大
laE 0.4 laE+15d
值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长度 15d
3534×20=700
725 0.4×700+15×20=590
φ8@100/200(2)
②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肢数一样,肢数注写一次, 写在括号内;如果不一致分别注写在括号内
12φ8@100(4) φ8@200(4)
端部加密区箍筋
12φ8@100(4)
中部非加密区箍筋
φ8@200(4)
4)上部通 长纵筋
① 上部只有通长受力筋,没有 架立筋,直接写通长筋筋的根数、 级别和直径 例:2 20
加密区根数 [max(梁高hb×2,500)-50]/加密间距
+1
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 -1
四、吊筋的算法
➢ 吊筋构造详图
当主梁高≤800时:45° 当主梁高>800时:60°
✓ 吊筋长度=次梁宽b+2×50+2×(梁高-2×保护 层)/sin45°(或60°)+2×20d
一般梁均采用矩形断面,此部分写出 矩形截面的宽度b×矩形截面高度h
3) 梁
箍筋级别: 直径:6,8,10,12…
箍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筋 肢数
①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一样,用斜线“ /” 分开, “/”前为加密区间距, “/”后为非 加密区间距。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样,不 需要用斜线“/” 分开
41d
36d 32d 29d 26d 25d 24d 23d 22d

钢筋平法算量

钢筋平法算量

一、楼层框架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1、纵筋 (1Βιβλιοθήκη 、上下贯通筋的算法 1)当端支座足够宽(LaE<hc)时,上部纵筋直锚在支座 里 上部纵筋长度 =Ln+锚入支座内 的长度 max[LaE,0.5hc+5 d]
2)当端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LaE>hc)时,上部纵筋 弯锚在支座里
d d d
上下贯通筋的长度=Ln+左右锚入支座内的长度[hc-c+15d]
d
钢筋平法算量
一、梁的钢筋算量 二、柱的钢筋算量 三、板的钢筋算量 四、剪力墙的钢筋算量
一、梁钢筋算量的基本方法
梁 上部贯通筋 上 支座负筋 部 架立筋 梁要计算哪 些钢筋量 梁 构造钢筋 纵筋 中 部 抗扭钢筋 端支座 第一排 第二排 中间支座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一排 梁 下部贯通筋 第二排 下 部 下部非贯通筋 第一排 第二排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讲解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讲解
总根数:N=26+37+26+26=115根
回总目录
平法柱配筋计算
返回
柱钢筋主要分为纵筋和箍筋。 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相邻柱纵向钢 筋连接接头要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 大于50%;柱纵筋连接方式包括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 柱箍筋按钢筋级别、直径、间距注写,当为抗震时用斜线“/” 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内箍筋不同间距。如柱全高 为一种间距时则不用“/”;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 “L”。
=3600-2*200+400-25+35*18+ 15*18
=4205+270
4205 270
第二跨下部纵筋4b18:
L=Ln+max(Lae,0.5Hc+5d)*2
=(5800-200*2)+2*35*18
6660
=6660
返回
第三跨下部纵筋3b18: L= Ln+max(Lae,0.5Hc+5d)*2
2800
说明: 1. 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Ln: 梁净跨;
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2. 一级抗震加密区>=2Hb,二至四级>=1.5Hb
返回
手工计算结果如下:
上部通长筋2b22:
L=各跨长之和+悬梁跨长+左支座左半宽-2*BHC+max(Lae-支座宽+BHC,15d)+12d
第二跨箍筋根数: N=2*Round[(1.5*600-50)/100]+[Round(5800-400-2*1.5*600)/200]+1 =2*9+18+1=37根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2)端支座上方转角筋计算
计算公式为:
钢筋长度=梁净跨长度/N +柱沿梁方向的宽度-保护层厚度 -柱靠边主筋直径-钢筋间距+15 倍钢筋直径 其中:第1排N取3,第2排N 取4。
(3)中间支座上方直筋计算。
计算公式为:
钢筋长度 = 2×max(左净跨 长度,右净跨长度)/N+柱宽 其中:N取值同上。
2)端支座上方加转角筋,进 入支座弯锚,第一排出支座长度为 净跨长的1/3,第2排出支座长度为 净跨长1/4;
3)中支座上方加直筋,两端 出支座长度为净跨长的1/3(第1排) 或1/4(第2排); 4)梁下部受力筋只在跨间布 置,两端深入支座锚固,进入端支 座弯锚,进入中间支座直锚。
(2)梁箍筋构造。框架梁箍筋构造如图 所示。
(3)抗震 KZ纵向钢 筋搭接示意 图
注:
1. 图中hc为柱截面长边尺寸 (圆柱为截面直径),Hn为所在 楼层的柱净高。 2.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 度llE(有抗震要求,查标准P34)。
(4)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5)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 扭钢筋配置。当梁腹板高大于等于 450mm 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构造筋注写值以G开头,受扭纵筋 注写值以N开头。 如G4φ 12:G代表构造配筋; 4φ 12代表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 4φ 12的纵向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梁顶面标 高高差是指梁顶面标高相对于结构 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高出楼面标 高时为正,反之为负。 上述六项标注内容中,前五项 为必注值,最后一项为选注值。
梁箍筋的构造特点如下:
1)箍筋自支座边50mm开始 布置。 2)靠近支座一侧有加密区, 加密区长度大于等于两倍梁高且不 小于 500mm。 3)中间部分按正常间距布筋。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一、梁构件1、上部贯通筋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取值:A、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 aE,且≥0.5h c+5d时,锚固长度=max(L aE,0.5h c+5d);B、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 aE时,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H c为柱宽,d为钢筋直径2、端支座负筋上排钢筋长L=L ni/3+锚固长度(同上部通长筋)下排钢筋长L=L ni/4+锚固长度3、中间支座负筋上排钢筋长L=2×(L ni/3)+支座宽度下排钢筋长L=2×(L ni/4)+支座宽度4、架立筋长L=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出长度-右侧负筋伸出长度+2×搭接长度搭接长度可按150mm计算5、下部钢筋长=6、下部贯通筋长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注:锚固长度同上部贯通筋7、梁侧面钢筋长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注:当为侧面构造钢筋(G)时,搭接与锚固长度为15d;当为侧面受扭纵向钢筋(N)时,搭接长为L lE或L l,其锚固长度为L aE或L a,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8、拉筋:当只勾住主筋时:拉筋长度L=梁宽-2×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数n=[(梁净跨长-2×50)/(箍筋非加密间距×2)]+19、吊筋长度L=2×20d(锚固长度)+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注:当梁高≤800mm时,斜段长度=(梁高-2×保护层)/sin45°;当梁高>800mm时,斜段长度=(梁高-2×保护层)/sin60°10、箍筋箍筋长度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4d箍筋根数n=2×{[(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当为1级抗震时,箍筋加密区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为2-4级抗震时,箍筋加密区长度为max(1.5×梁高,500)11、屋面框架梁钢筋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和端支座负筋的锚固长度L=柱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12、悬臂梁钢筋计算箍筋长度L=2×[(H+H b)/2-2×保护层+挑梁宽-2×保护层]+11.9d+4d箍筋根数n=(L-次梁宽-2×50)/箍筋间距+1上部上排钢筋L=L ni/3+支座宽+L-保护层+max{(H b-2×保护层),12d} 上部下排钢筋L=L ni/4+支座宽+0.75L下部钢筋L=15d+XL-保护层二、板构件1、板中钢筋计算板底受力钢筋长L=板跨净长+两端锚固max(1/2梁宽,5d)(当为梁、剪力墙、圆梁时);max(120,h,墙厚12)(当为砌体墙时)板底受力钢筋根数n=(板跨净长-2×50)÷布置间距+1板面受力钢筋长L=板跨净长+两端锚固板面受力钢筋根数n=(板跨净长-2×50)÷布置间距+1注:板面受力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结合平法和施工实际情况,大致有一下3种构造。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柱、梁、墙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柱、梁、墙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一、“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

如(图1)(图1)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称直径(mm)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m2)单根钢筋理论重量(kg/m) 1 2 3 4 5 6 7 8 9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注: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柱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柱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柱平法钢筋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柱子的设计中。

柱子是建筑物中承受垂直荷载的主要构件之一,因此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筋计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法钢筋计算在柱子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1.平法钢筋计算的目的平法钢筋计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柱子内钢筋的数量、位置和直径,以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通过合理的平法钢筋计算,可以确保柱子在受力时能够充分发挥钢筋的作用,提高柱子的抗弯和受剪性能,从而延长柱子的使用寿命。

2.平法钢筋计算的基本原理在进行平法钢筋计算时,需要根据柱子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等级和设计荷载等参数进行分析,以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数量。

一般来说,平法钢筋计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受力状态:首先需要确定柱子的受力状态,包括受拉、受压和受弯等情况。

根据柱子的具体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确定柱子的受力状态是进行平法钢筋计算的基础。

2)确定设计截面尺寸: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结果,确定柱子的设计截面尺寸。

设计截面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平法钢筋计算的结果,因此需要仔细考虑。

3)确定受力钢筋的布置方式:在确定了设计截面尺寸之后,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受力钢筋的布置方式,包括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位置和数量。

受力钢筋的布置方式需要满足设计要求和构造要求,以保证柱子的受力性能。

4)确定受力钢筋的直径:最后需要确定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构造规范进行选择。

受力钢筋的直径大小要能够保证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3.平法钢筋计算的应用实例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具体的柱子设计为例,介绍平法钢筋计算的应用过程。

假设柱子的设计荷载为2000kN,混凝土等级为C30,柱子的设计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

根据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平法钢筋计算,确定柱子内钢筋的数量、位置和直径。

1)确定受力状态: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情况,柱子处于受压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上部通长筋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总结
• 一、梁要计算哪些钢筋 • 1、纵筋 • 1.1、梁上部:上部贯通筋 • 端支座负筋(排) 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排) 架立筋
• 2、焊接连接 • 对焊、单面焊、双面焊、电渣压力焊、气 压焊。 • 3、机械连接 • 直螺纹连接、锥螺纹连接、套管冷挤压。
பைடு நூலகம்
• 五、钢筋弯曲调整值 • 钢筋弯曲后,在弯曲处外皮长度会伸长, 大于中轴线长度;内皮长度会缩短,小于 中轴线长度,但是平时图纸标注的纵筋长 度一般指的是外皮长度,箍筋长度一般指 的是内皮长度。 • 我们预算的长度是指外皮长度!即图纸标 注的长度
如何判断是直锚还是弯锚?
当hc-保护层>Max(LaE ,0.5hc+5d)时, • 直锚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Max(LaE ,0.5hc +5d)时, • 弯锚
(2)当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时,上 部纵筋弯锚在支座里
L=通跨净长Ln+ 左右锚入支座内 长度 Max(LaE ,hc-保 护层+15d, 0.4LaE+15d)
中间跨L= Ln2 - Max(Ln1,Ln2)/3 - Max (Ln2,Ln3)/3 +150×2
(6)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计算
03G101-1 P24、62 • 梁侧面纵筋分构造纵筋和抗扭纵筋。 • 1)框架梁侧面构造纵筋长度计算
梁侧面构造纵筋L=Ln+15d×2
Ln为梁通跨净长
2)框架梁侧面抗扭纵筋长度计算
(4)楼层框架梁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第一排 L=Ln/3×2+hc 第二排 L=Ln/4×2+hc Ln =Max(Ln1, Ln2)
(5)楼层框架梁架立筋长度计算
注: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 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 连接框架梁第一排支座负筋的钢筋叫架立 筋,架立筋主要起固定梁中间箍筋的作用。 首尾跨L= Ln1 -Ln1/3 - Max(Ln1,Ln2)/3 + 150×2
首尾跨L=净跨Ln1( Ln3)+端支座 Max(LaE ,hc-保护层+15d, 0.4LaE+ 15d)+中间支座Max(LaE ,0.5hc+5d) 中间跨L=净跨Ln2+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 Max(LaE ,0.5hc+5d)
(3)楼层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第一排L=净跨Ln1/3+端 第二排L=净跨Ln1/4+端 支座Max(LaE ,hc-保 支座Max(LaE ,hc-保 护层+15d, 0.4LaE 护层+15d, 0.4LaE +15d) +15d)
• 钢筋工程按钢筋的不同品种、不同规格, 按普通钢筋(包括现浇构件、预制构件钢 筋)、预应力钢筋分别列项。HPB235级 (符号Φ)执行圆钢筋相应项目,HRB335 级、HRB400级,RRB400、冷轧带肋钢筋 执行螺纹钢筋相应项目。
二、砼保护层的厚度
• 砼保护层:主筋外皮与砼构件外表面之间 的距离。保护层厚度不能小于10mm
• 六、钢筋弯钩的计算
一级钢筋末端弯钩弯曲增加值
• 箍筋弯钩取值表(一个勾)d为钢筋直径
名称
箍筋90°
不抗震
5.5 d
抗震
10.5 d
箍筋135°
箍筋180°
6.9 d
8.25 d
11.9 d
13.25 d
• • • • • • •
七、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抗震等级、 砼等级、 钢筋直径、 钢筋级别、 搭接形式、 保护层厚度
构造腰筋
• 1.2梁中部 抗扭腰筋 下部贯通筋(排) 1.3梁下部
下部非贯通筋(排)
纵筋中注意变截面情况:上平下不平、 下平上不平、上下均不平。 此外还有拉筋和箍筋!
掌握钢筋的平法识读
楼层框架梁纵筋的计算(平法P54)
• 1、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 (1)当梁支座足够宽时,上部纵筋直锚在 支座里 L=通跨净长Ln+左右 锚入支座内长度 Max(LaE ,0.5hc+5d)
八、谁是谁的支座?-层次性
1、基础 (或基 础梁)是柱、墙 的支座 特点:基础梁里 的箍筋是连续通 过的,柱的箍筋 到基础(或基础 梁)顶
2、柱是梁的支 座
特点:柱的箍 筋连续通过, 梁的箍筋到柱 边
3、梁(或墙) 是板的支座
相关规范和图集
梁钢筋计算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有哪些?
1
1
• • • • • • • •
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楼层框架梁纵筋的计算(平法P54)
• 楼层框架梁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 (1)当梁支座足够宽时,下部纵筋直锚在 支座里 L=通跨净长Ln+左右 锚入支座内长度 Max(LaE ,0.5hc+5d)
(2)当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时,下 部纵筋弯锚在支座里
L=通跨净长Ln+ 左右锚入支座内 长度 Max(LaE ,hc-保 护层+15d, 0.4LaE+15d)
钢筋计算规则 1、钢筋算量相关名词解释
• 一、钢筋分类 • (一)按直径大小分 • 直径在6mm以上的称为钢筋;直径在6mm 以内的称为钢丝。 • (二) 按生产工艺分 • 热轧钢筋、余热处理钢筋、冷拉钢筋、冷 拔钢筋、冷轧钢筋。 • (三)常用钢筋种类表达
• • • •
HPB235表示热轧光圆一级钢筋 HRB335表示热轧带肋二级钢筋 HRB400表示热轧带肋三级钢筋 RRB400表示余热处理三级钢筋
受力钢筋砼保护层厚度表
平法P33
• 三、钢筋锚固 • 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 四、钢筋连接 • 1、绑扎连接
• 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 •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 Ll计算(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 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 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如图
2、楼层框架梁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1)当端支座足够宽时,下部非贯通筋直锚在支座里
• 首尾跨L=净跨Ln1( Ln3)+左右锚入支座 内长度Max(LaE ,0.5hc+5d) • 中间跨L=净跨Ln2+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 Max(LaE ,0.5hc+5d)
(2)当端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下部非贯通筋 弯锚在支座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